工程项目财务审计论文(精选5篇)

  • 工程项目财务审计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投资评审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主要作用是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和追踪问效。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财政投资逐年增长,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也逐渐完善,实现了从“事后”向“…

工程项目财务审计论文(精选5篇)

工程项目财务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投资评审制度 决策期 财政投资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11-0065-02

投资评审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主要作用是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核查和追踪问效。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每年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财政投资逐年增长,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也逐渐完善,实现了从“事后”向“事中”的转变,但是,仍然存在投资评审环节滞后、评审内容局限等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投资评审制度在项目决策和审批阶段的运用,对于提升财政监督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投资评审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投资评审环节滞后,评审工作事后特征明显。目前投资评审一般是在项目立项以后、预算下达前,由财政部门向项目主管部门及财政投资评审机构下达委托评审文件,并确定评审内容,制定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投资项目进行评价与审查。这种评审模式下,存在的问题是评审机构介入的环节较为滞后,未能有效参与项目的前期评审,建设项目的总投资、基本规划、建设标准等在决策阶段已经确定,投资评审机构往往是事后被动评价,无法在预算环节对项目的投资决策产生实质性影响。

(二)投资评审内容局限,侧重于财务评审和合规性检查。根据财政部投资评审相关规定和各地方实践,目前实施的投资评审局限于财务投资评审,评价的内容局限于工程概算、预算、结算、决算的审核,项目建设程序合规性和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审核,项目招标程序、招标方式、招标文件、合同等合规性审核,而缺乏对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功能需求、建设标准、建设规模等进行评审,以至于无法对发展改革部门确定的项目是否符合地方发展要求、决策是否恰当、标准是否准确等方面进行评价。

(三)投资评审范围受限,工作开展缺乏计划性和主动性。投资评审工作的开展,主要采用财政委托评审方式,处于先委托后评审的被动局面,在这种模式下,评审工作难以有计划开展,容易造成投资项目集中送审,影响评审质量,评审时间和评审质量难以协调,同时有部分项目游离于投资评审范围外,制约了财政投资评审监督作用的实现。

二、发达国家及我国香港的投资评审管理经验

(一)美国经验:前期论证科学严谨、注重事前监管。美国国会负责财政投资项目决策阶段的评审,会计总署负责项目的事后评审。决策前期,政府各职能部门研究制定项目发展规划,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征求申请单位关于设计方案的意见,开展研讨、论证活动,最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和议会评审。项目一旦确定,其目的、功能、规模都已固化,后期变更较少。评审方法上,注重通过指标量化项目在经济、技术、环境等各方面的成本和收益,从而确定项目规划的科学性与最优化。前期决策中,注重公众参与评审,强调论证的公开性。

(二)德国经验:预算指标和预算效益指标同步上报。德国政府投资项目在决策阶段主要由联邦财政部和联邦交通、建筑和城市规划部同步审核,联邦财政部主要从财政资金角度对项目进行评价,联邦交通、建筑和城市规划部主要从技术角度对项目进行审查,同时代表国家组织管理项目建设。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审核严谨细致,具有刚性,立项通过后,总预算和预算效益指标需同时上报财政部并纳入年度预算中。为确保决策正确性,政府投资项目实行三级监督机制,包括联邦交通、建筑和城市规划部内设监察处监督、审计监督、联邦议会监督。

(三)我国香港经验:构建等级划分制度,立项前由不同部门分别进行论证。香港地区政府投资项目在决策阶段实行工程等级划分制度,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各个等级由不同部门完成不同的论证工作,工程升级具备一定的刚性,必须经前一部门审批同意。流程包括5个步骤:项目申请者提交需求分析,说明发展该项目的必要性;工务部门拟定技术可行性分析;发展局批准技术可行性说明,项目被纳入丙级工程;政府决策局申请资源,经审查批准后,升为乙级工程;工务部门进行勘查设计、环境交通影响评估等前期工作;提请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通过,并由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批准后,升为甲级工程。在这种制度下,资源分配委员会(包括财政、工务等部门)在审批的同时,参与了前期技术、经济等论证工作,保证了项目前期工作的充分严谨,为后期的规范有序施工打下了扎实基础,有利于避免超预算、超标准、超规模等问题的发生。

三、投资评审制度在内部决策和外部审批阶段的运用

(一)建立内部投资评审制度,强化申报前决策评审。项目申报前由申请单位成立内部投资评审小组,对投资项目的建设标准、投资计划进行评审,目的在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控制造价管理。内部投资评审小组由规划、审计、财务、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也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专业机构及专家参与评审工作。内部投资评审小组对申报项目的规划、立项进行调查、论证、评估和审定,为重大投资项目的决定当好参谋把好关,投资评审意见作为申报立项的附件资料。

(二)完善投资项目审批体制,建立跨部门投资评审小组。审批环节由各政府部门组建投资评审小组,参与立项决策评审,各政府部门按职责分工,发展改革部门从宏观经济、产业发展角度,财政部门从性质、功能、投资总额角度,建设部门从技术角度,审计部门从功能需求、建设标准角度进行全面分析论证,综合审核评议通过后下达立项文件。

具体见图1。

四、投资评审与决策期业务流程的融合

(一)项目构思与选择阶段。项目构思与选择阶段的实质是机会研究,研究的性|是项目设想与选择,即在若干个可能的投资机会中进行鉴别和筛选,确定最优方案。这个阶段基础数据估算精度一般在±30%,一般需要1―3个月。

投资评审在这个阶段可以介入,但不属于重点评审阶段,可以对项目的选择方法及经济效果进行初评。在对经济效果评价时,可采用静态或动态评价指标体系,静态评价指标主要适用于对方案的粗略评价,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方法;动态评价指标考虑了在方案经济寿命期限内投资、成本和收益随时间而发展变化的真实情况,能够体现真实可靠的经济技术评价,包括净现值(率)、内部收益率、动态回收期等方法。

(二)项目建议书阶段(概念性规划)。项目建议书是申请单位向国家提出要求建设某一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对工程项目建设的轮廓设想,项目建议书的主要作用是推荐一个拟建项目,论述其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的可行性和获利的可能性,建议书必须包括项目建设的宏观背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和地区规划、技术政策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需求调查和发展),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项目的整体规划,实施所必需的总体信息、方针、说明。

这个阶段属于投资评审重点阶段,投资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该不该建”的问题,重点对项目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问题进行评审。必要性方面,从是否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生产力布局等政策因素和项目最终效果因素上进行定性分析以及从规划、需求分析、费用效益分析上进行定量分析;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方面,可从规模经济角度和同类项目类比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可采用生产能力指数法、比例估算法和系数估算法等简单估算法进行投资匡算审核。

(三)可行性研究阶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由建设单位征集规划设计方案并进行全面深入的技术经济论证,作多方案比较,得出最佳方案,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详细可行性研究、评价与决策三个阶段。按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规定,可行性研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新建的理由与目标,市场分析与预测,资源条件评价,建议规模与产品方案,厂址选择,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环节影响评价,投资估算,融资方案,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风险分析,研究结论与评价。

该阶段属于投资评审重点阶段,投资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该建多大”的问题,重点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进行评审。对于建设规模,主要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方面进行评审,内在因素包括项目本身的需求情况,项目具备的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等;外在因素主要从规划、建设标准、资源约束、同类项目类比等方面进行评审。投资估算方面,重点从综合单价、工程量、总价三个维度对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工程建设其他费、基本预备费进行估算。

(四)初步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是在可研批准以后,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的建设标准、建设内容、投资额和设计基础资料,对项目建设内容进行具体设计,编制项目实施的技术方案。初步设计阶段对投资影响的比例达到70%,属于投资评审的重点环节,投资评审的目的是评价“该花多少钱建”的问题,重点对投资规模进行评审。其审核要点包括4个方面:(1)审核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与投资是否控制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范围内。(2)审核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和批准方案所确定的使用性质、规模、设计原则和审批意见。(3)设计文件的深度是否达到要求,有无漏项,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材料设备档次、标准是否偏高,设计方案是否进行全面合理优化。(4)审查初步设计概算,工程内容和费用构成是否完整,工程量计算是否正确,单价是否合理,有无超出计划投资,原因何在,与同类建设项目投资水平进行比较。

决策期业务流程见上页图2。

五、结论

从内部决策阶段和外部审批阶段运用投资评审制度,拓宽了投资评审制度的应用范围,有助于从申报单位角度建立内部投资评审制度,强化了申报前的决策评审,同时建立跨部门投资评审小组,完善了投资项目审批体制。将投资评审与外部审批阶段业务流程相融合,明确了项目构思、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4个阶段具体的评审要点。

参考文献:

[1]黄志刚.我国财政投资评审现行职能定位探讨[J].地方财政研究,2011,(6):59-62.

[2]郭素芳.构建财政投资评审内部控制机制的思考[J].当代经济,2015,(32):54-55.

工程项目财务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内部审计;财务管理;财务审计

财务审计,作为一项传统的审计项目,是农村信用社加强财务管理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途径,也是其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财务会计部门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确保内部财务资金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实际工作要求相比,农村信用社的财务审计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审计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财务审计质量谈几点看法。

一、农村信用社内部财务审计面临的问题

(一)审计目标局限,审计项目的制约了财务审计

1.传统的财务审计目标制约了财务审计的最终目的。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被审计单位遵守各项财务制度和有关法规及保证财务活动的安全、合理、高效。而目前的财务审计目标仅是以合规性、合法性的查错纠弊审计为主,对财务行为的合理性、效益性和财务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审计尚未涉及,不能从制度和管理的高度查找漏洞,及时、准确地反映各项财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这样的财务审计目标从源头上就限制了审计工作的开展,使财务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

2.审计项目的安排不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管理情况。农村信用社自内审部门成立以来,对财务管理方面的审计基本上是以专项审计的形式进行,很少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审计。专项审计内容单一,只能反映财务管理工作某一个方面的情况,对一个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情况无法做出全面的评价。同时,在开展全面审计、离任审计和履行职责审计等综合性的审计项目中,尽管也涉及财务管理方面的审计,但因这些项目的审计内容较多,财务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项审计内容,且受审计人员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审计中难免有所侧重,或不能全面、细致的进行检查,审计结论往往较为笼统和模糊。

(二)内审部门组织管理体制限制了财务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信用社现行的内审工作,业务上归口上级社管理,具体工作的开展仍是在本级领导下进行,内审工作人员的人事、工资关系也在本社管理。这种管理体制造成内审工作缺乏自主性和独立性,对同级财务审计工作的制约作用表现得尤其明显。财务工作是一项全行性的、较为敏感的工作,涉及单位和个人方方面面的切身利益。审计人员在开展财务审计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比其他同级审计项目都大,既有来自主管领导和具体经办人员的,也有来自单位“一把手”和有关职工的。

(三)现行预算管理方式不完善,导致部分财务审计问题整改不力。由于信用社内部的预算管理方式的缺陷,无法做到合理的预算安排,致使年终结账时,不得不违反财经纪律,按照指标情况人为调整账务,造成不合规列支、相互挤占费用等现象;还有的行为避免人为调账,采取更改支出实际内容、重新开具变通发票来处理账务,造成财务核算信息失真、虚列费用等现象。受预算指标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影响,还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

(四)审计方式和手段过于传统守旧

近年来,各银行和企业财务工作逐步朝网络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而农村信用社在财务审计工作中仍然以传统的审计方式为主,审计手段陈旧,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审计工作。

二、提高财务审计质量的建议

(一)引入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理念,提高财务审计目标在对各项财务收支和预算执行等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在传统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角度来审计财务内部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查看各项资金是否以最低的费用取得一定质量的资产和资源,在何种程度上实现了预期目标;预算编制是否可靠,设备物资是否有效使用,是否存在浪费和资源闲置的现象等等。通过提升财务审计的层次,有效促进资金资源的充分利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最终达到提高财务工作效益的目的。

(二)财务专项审计和综合审计相结合,全面反映财务工作整体水平一般情况下,任何一项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无论管理方式还是业务发展都有其稳定性和延续性,财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因此,内审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定周期对辖内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审计,同时,根据业务发展情况有重点地开展专项审计。

(三)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异地互查制度,确保财务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采取异地互查的方式开展财务审计,尽量避免审计人员与被查单位之间存在利害关系,确保财务审计工作自主、独立地进行。这样,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各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的总体水平,真实、全面地反映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财务审计的质量和效果。

(四)加强审计分析、反映,强化审计监督,促进财务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一方面,对那些因财务管理机制和制度不够完善造成的财务审计问题,发挥内审部门的服务、咨询职能,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另一方面,对那些打着“财务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合理”口号人为造成的问题,要切实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通过审计结论跟踪检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审计回访制度以及审计成果转化考核制度等,加大对审计所发现问题的督促整改力度,切实使内审部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落实,保证财务审计的高质量。

(五)加强审计方法和手段创新,切实提高财务审计效益,创新和运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一是创新审计手段,充分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实施审计。二是推广内控测评、审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现代审计技术方法。三是建立内审日常监督制度,加强对财务事前、事中的监督力度。

参考文献:

[1]王宝庆.审计学[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王双正.我国农村信用社问题讨论综述[J].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5,(7).

[3]杜德春.关于对内部财务审计及对策的研究[J].会计之友,2008,(10).

[4]李均.对农村信用社内部审计的思考[J].新西部,2008(4).

工程项目财务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审计工作总结范文

人之所以进步,并非取决于工作的多或少,而是从这或多或少的工作中学习到的新知识。20xx年是我来到事务所的第二个年头,回首17-18年度的审计工作,感慨颇多。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了或大或小的些许项目,收获了或多或少的知识技能。以下,我主要针对我颇有感触的XZ、ET、IL三个项目进行回顾总结:

一、 XZ项目

不得不说,XZ项目是我呆的最踏实与安心的项目。所谓踏实与安心,并非是指任务少或是轻松,而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与沉淀,以及人事关系间的简单不做作。

真真正正的开始重新接触货币资金等一系列 简单 科目,才发现其实简单中蕴含着不简单。以前总觉得货币资金等科目一般都是给新来的员工做的科目,但是自己彻底、完整的做一遍之后,才发现里面的大学问。从索取对账单、开户清单、销户证明一系列资料,到对账单和账面之间的互相核对;从函证账户期末余额,到函证账户借款、票据、贴现、担保等一系列要素,真是无一不考验审计人员的耐心与细心。

期间费用类科目是我在XZ深刻认识到的第二大类科目。在我以前的认知里,所谓期间费用,主要就是与上期进行比较,如果没有发生较大的波动,则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当我真正做底稿的时候,项目经理问我 为什么本期收入增加这么多,销售费用尤其是运输费却和去年基本持平呢 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财务报表每一个项目本质上都没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格式虽然固定不变,但是仔细琢磨,每一个科目的变动都能引起深思。

二、 ET项目

ET项目我主要参与的是一些不重要子公司的收入和往来方面的审计工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说是不重要子公司,却也带我初步揭开了收入和往来这些科目神秘的面纱。

关于往来科目,我印象最深刻的 有两点:一是一家子公司车间员工外包给人力资源公司,在做应付职工薪酬时把外包部分员工的工资放在了其他应付款,这个时候我们是应该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加上这部分期间发生额,且将余额调整至应付职工薪酬科目的;二就是应付账款余额为负数且性质为预付工程款的,要重分类到在建工程。

在我浅显的认识里,收入主要就是两点:分析和检查。首先要着手分析被审单位收入的合理性,而后就是检查其真实性:在分析的时候,除了行业间的纵向比较,主要的还是被审单位自身近些年来各个方面的横向变化;关于检查,则就是从销售合同、出库单、验收单以及销售发票等一整套流程中去证实不存在虚假销售和舞弊行为。

三、 IL项目

其实IL项目并非是一个要求很严格的项目,但是我把这个项目单独拉出来总结,原因系这个项目是使我对财务报表整体层面认知不断加强。

原本以为仅仅是简单的审阅工作,没想到着实考验到了我的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期间费用没有全额结转时怎么确定发生额;企业未计提借款利息时,除了影响应付利息还影响什么科目;项目底稿中各个科目的分类根据什么依据划分等等,都使我在审计整体层面有了初步的认知。牵一发而动全身,哪怕一个科目的数字有变动,整个试算平衡表和财务报表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动。

平凡固然简单,但是想要变得优秀仍需努力!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审计人员,除了在专业知识上进行提升,对格局的总体认知和工作态度上的加强也不可或缺。或许,就从把简单的审计说明写的认真细致开始,又或许是从某一个科目的某一点启发开始。20xx年,我依然在路上。

审计工作总结范文

今年,我们一如既往地按 科学、严格、规范、透明、效益 的原则,加强财务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把为集团公司的各项工作服好务作为我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以下是我的工作总结。

一、增强财务服务意识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财务审计部建立健全和完善落实了各项财务规章制度。由于公司的性质发生改变,要求公司的财务规章制度要进行重新修订和完善。结合本集团公司的实际情况,组织汇编了集团的财务制度。为了更好的发挥财务职能,我们加强了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力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强化财务的预测、分析及筹资功能,加强对重大投资资金的管理,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二、预算管理得到稳步推进

细化预算内容。根据明细账详细分析了收入、成本与期间费用的执行情况,按科目进行了分类统计,为全面预算奠定基础;提高预算透明度。预算方案根据各分、子公司反馈回来的意见适当调整后,经总经理审议通过后形成正式文件下发至各分、子公司,使各单位对本公司的预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了预算的透明度;增加预算的刚性。我们注重了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有关情况,不定期的向预算委员会反馈情况,对于超预算等问题严格审批程序,对申请调整的事项,需经过专门的论证分析后,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执行。一年以来,预算的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各分、子公司的预算观念也较以前有大大的提高和增强。

三、切实加强财务管理

根据集团公司规范财务管理、优化财务审核程序、提升财务服务质量和发挥职能部门更好地参与企业管理的要求,财务审计部将财务集权管理调整为财务人员试行委派制,并采用按 统一管理,分级负责 的原则进行管理。财务审计部主要具体负责集团公司各类资产的财务监督、财务分析及财务报告和各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内部会计凭证的稽核等业务,充分发挥财务审计部的职能作用。

四、强力整顿财经秩序

财务审计部从严从细,自上而下对 帐外帐 、 小金库 和虚列成本费用、收入分配失真和会计核算失真等问题进行了自查,并实施强化经济责任审计与加强财经秩序整顿相结合,按照 边整边改 的原则,将查出来的问题根据时间、性质等分门别类,从中查找经营和管理上的漏洞,并有针对性地指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到位。通过此次的自查,切实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监管力度。

审计工作总结范文

2018年是我院教育事业发展史上极为关键的一年,是对全院教职工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尤为重要,审计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定2018年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是要以 迎评促建 为中心,围绕新校区建设的各项任务,为防范学院经济风险服务,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服务,为学院改革发展服务。在院党委和院行政的领导下,审计处充分发挥内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实现2018年审计工作计划并圆满完成了院党委和院行政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建设、队伍廉政建设,确保 三个到位 。

首先是思想认识到位。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组织参加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依靠机关支部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活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审计工作实际,传达贯彻学习教育部颁发《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省教育厅《2018年审计工作要点》、党的十六大四中全会报告精神以及有关国家法律、法规,积极践行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提高全体人员的政治理论素质,使每一位同志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是学校经济的卫士,是保证学校管好钱、用好钱的一个重要关口,也是保证学校各单位做到廉洁高效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事关方向、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和学院保持一致坚决不动摇。

其次是廉政责任到位。学院领导重视审计工作,并通过各种形式,让审计人员参加到学院的重大经济活动中,把审计处列入学院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招投标小组等机构的主要部门之一。年初审计处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审计处从处长到一般审计人员4个人分工明确,新老校区工作分工、思想工作和业务工作分工、建设经费审计和事业经费审计业务分工,岗位职责之内的各司其责,承担相应责任,工作中贯彻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勤勉谨慎、保密公正。

第三是工作服务到位。一方面积极贯彻落实机关党总支关于 首问负责制 和创建 文明处室、文明个人 的活动,与被审计单位和个人耐心细致地做好沟通工作,坚持做到 文明用语、文明接待、文明办公、准时守约 ;另一方面加强审计队伍业务素质建设,保证审计处和审计人员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结论,保证审计人员业务学习的时间和经费,2018年先后4人次参加会计、审计后续教育,发表专业文章3 篇,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业务技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合理。目前审计处4名同志均是中共党员,已基本建立一支政治坚定、工作开展规范、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内部审计队伍。

二、以迎接评估工作为契机,重点抓好三项业务工作,凸显内部审计工作效能。

今年,审计处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将业务工作重点放在了基建修缮工程审计中,同时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招投标及验收工作,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处级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1、基本建设审计工作。⑴审查新校区道路管网工程、公共教学楼,学生食堂、浴室,学生宿舍楼、学生食堂锅炉、电梯招标文件等一期开工招标项目的招标文件,采用多项措施,确保了业主标底的保密和编制水平,

在招标文件中一方面加强报价的竞争性,另一方面通过招标文件中对工程造价范围的界定控制投资。后经实践考验,没有发现招标文件出现较大纰漏情况;

⑵组织锅炉、电梯项目合同谈判并参加了新校区道路管网、公共教学楼、学生食堂、浴室、4#学生宿舍楼、5#学生宿舍楼等项目合同的谈判和合同签订工作,特别是学生食堂、浴室,4#学生宿舍楼,5#学生宿舍楼项目,由于承包商在合同谈判时利用我院急于加快工程建设的心理和已经进场的事实,提出了较高的合同要求,审计处组织有关人员对合同条款中隐含的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进行了量化分析,为领导合同谈判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⑶协调有关责任方对新校区前期回填的土方进行了认真的测量,发现了前期存在的计量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案计算一期土方工程量,为院领导解决土方争端提供了技术支持。多次参加土方争议谈判,进行大量地协调工作,使该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⑷负责委托造价公司编制新校区公共教学楼、学生食堂、浴室,4#学生宿舍楼、5#学生宿舍楼项目预算,并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坚持原则,严格保密,保证质量。该预算对后期工程造价的确定和工程投资的过程控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⑸一年来,审核各种工程、服务、货物采购付款凭证300余项,对其中不具备支付条件的项目不予签认,有效的控制了投资和防范资金风险;

⑹不断规范老校区修缮工程结算审计,全年累计审计修缮工程44项,为节约审计经费,今年进一步加强小额维修工程自审工作,自审率达74%,已审定工程款项144.4万元,审减17.3万元工程款。

2、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招投标及验收工作,对工程建设、设备采购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审计处为使审计监督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2018年加大了对审计事项的事前和事中的监督,参加了招标办、总务处、基建处、后勤总公司和资产处等部门组织的施工队伍、材料及设备供应商的考察以及工程、材料和设备的招投标和验收工作。据统计,2018年审计处参加基建、设备和其他材料采购招投标20余次,验收30余次。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程建设、材料采购及设备购置的公开性和公正性,促进了学院各项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

3、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配合组织部门完成经济责任审计1项,审计跨度3年,涉及金额90.9万元,提出问题及建议15条,对处级干部任期内的相关经济责任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为组织部门考察任用干部提供参考意见。

三、对内沟通,对外联系努力营造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环境

在校内,积极主动地争取财务、资产、基建总务、组织等部门的理解和配合,实践证明做好职能部门之间的相辅相助,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前提,才能使审计处工作的被动局面转向主动。加强宣传教育,办好审计处网页,让师生员工充分了解审计处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审计程序、工作流程、审计情况等,通过广泛宣传。同时积极探索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将审计工作职责和权限、有关审计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上网、上墙公布,将工程审计结果、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等定期向全校公告。接受大家监督,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是要扎实深入地开展审计调查,强化内审服务职能。要继续以学校经济工作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认真开展审计调查。在调查中,注意点面结合,从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并通过审计调查报告,及时向学校党政领导提供信息,为学校宏观决策服务;同时通过审计处网页对外公布,接受教职工的监督,对反映集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完善相关内审制度。

二是要加大审计成果执行力度。实践表明,只有使审计意见被采纳,审计决定被执行,才能够达确保审计质量;如果依旧我行我素,敷衍了事,会使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失去了应有的作用。一方面,我们要参考其他高校,建立了审计结果执行责任制;另一面要坚持对以前年度有关被审单位落实审计成果的情况进行检查,向学院汇报,加大对被审单位执行审计成果的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审计结果执行的行为,发挥了审计监督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

工程项目财务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收集资料;跟踪评审;实勘;工程变更

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无纸化办公和网络资源共享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如何使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进而推动财政投资评审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是建设现代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不可或缺的议题。当前财政支出增长过快、效益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的状况虽然得到改善,但是,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加强。强化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仍是财政支出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的重要性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调节和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过去,地方财政多为吃饭财政,预算外资金分散在各部门管理,财政支出主要是工资和基本的运行经费,财力不足,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长,财政体制由过去的建设财政、吃饭财政,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且力求均等化为主要工作方向和目标的公共财政体制转变,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如何科学合理安排使用财政资金,需要科学的理财观、用财观。通过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对预算安排的项目进行评估、考察和现场核实,进而降低投资成本,减少项目建设中不应有的浪费,是财政投资资源配置职能在履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

2 如做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管理

2.1建立健全财政投资评审的法规体系,实现依法行政

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制定财政投资评审的行政法规,以规范政府财政投资评审机构、项目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行为,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依法进行;二是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并财政投资评审的部门规章,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贯穿于预算审核、资金拨付和采购控制等活动中;三是建立统一的财政投资评审操作规范, 统一评审工作程序,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投资评审行为;四是制定财政投资评审结果方面的财务处理规定,将财政投资评审的结果作为建设单位进行财务处理的依据,使财政投资评审具有广泛的权威性。通过必要的规章制度, 将财政投资评审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2.2 收集分析评审资料

(1)研读合同文件,确定结算方式

要深入了解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招标答疑、工程量清单、投标书、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经审批的施工方案,因为其中不少条款直接关系到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若发现这些文件内容相互矛盾或合同有漏洞时,要按照招投标法及合同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来确定结算方式。

(3) 确认工程范围,做到无缝对接

要详细了解施工单位所承揽工程的工程范围、开竣工时间、工程地点、材料供应方式等,以便于确定执行什么定额、执行什么时期的定额、执行什么时期的材料价格信息、供应材料应记取那些费用;当一个项目有几个施工单位时,我们在结算评审时就必须首先划分清楚总包与分包、分包与分包之间的承包范围。审阅这些合同时,应对各承包单位的承包范围反复检查,以便于在结算评审时做到无缝对接,既不造成某些分项工程重复计价,又不造成漏项。

(3)检查设计图纸,查找有无漏洞

一要检查设计图纸是否手续完善、签章齐全。二要在开始评审之前与建设单位具体负责工程的人员核实所提供的图纸与已建成的实体是否一致。三要认真掌握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克服因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够而导致对一些部位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交代不清不详甚至前后矛盾的情况,避免引发投资预算失控。

(4)推敲现场签证,严控索赔费用

详细阅读每一份现场签证和变更资料,检查其内容是否存在与施工图纸重复之处。通过逐一核对工程量清单,检查签证或变更内容是否已含在招标文件要求的报价范围之内,检查签证或变更内容是否属于正常施工条件下的技术措施(这种措施一般在投标预算时就已考虑,不应重复计价),是否应计入组织措施费之中(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冬雨季施工费等,这些费用以费率形式计入投标预算之中,不应重复计取)。对于现场签证单和变更资料,必须逐条、逐字细看,仔细斟酌,千方百计查找有无漏洞,有无虚签的现象。

(5)查阅竣工资料,核实隐蔽工程

认真阅读竣工资料,因为大部分施工单位的资料人员和造价人员都是两套人马,加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质检站的相关人员都要在竣工资料上签字,并且竣工资料会翔实记录每一道施工程序的具体时间和使用材料,所以通过阅读竣工资料,评审人员可以较准确地掌握土方开挖尺寸、换土厚度及填料配比、天棚外墙屋顶的保温材料及做法等许多隐蔽工程信息,了解实际使用的混凝土标号及外加剂掺量和品名,为我们核实签证提供有力证据。对于由于甲方原因未能按原定合同工期施工的工程,可以准确掌握工程施工进度,从而正确界定工程结算时那些材料该按那个时间段的材料指导价执行,可以确定工程的那些部分进行了冬期施工等等。

(6)审核上报结算,查找增减项目

详细阅读施工单位的中标预算书和竣工结算书,了解定额的执行情况,检查分项工程有无超过设计要求的项目,或未按设计要求漏做的项目,对于超设计要求的项目有可能是建设单位要求增加的,漏做的项目有可能是建设单位要求减少的,尤其是改造工程,这种现象比较多。

(7)慎收补报资料,严防套取资金

当审定结算价与预期值差距较大时,某些建设单位就会采取各种措施试图调整审定结算,补报评审资料就是渠道之一。一些补报资料形式上手续齐全,完全符合要求,但实质上可能就是事后试图调整审定价的产物,这就要求接收事后补报的资料时要格外谨慎,必须准确区分是确因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漏报,还是事后为增加审定额而捏造的,以避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合伙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

2.3 跟踪施工动态评审

动态评审是我们财政评审机构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事中控制的有力手段,项目在施工期间,派专人跟踪施工现场,及时了解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隐蔽工程,对于真实准确地核定工程造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长期的评审工作实践,我们发现,很多工程存在着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虚增冒报的现象。比如路基基础工程,重点审计的内容包括:每一结构层是否与施工图纸一致,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工程,钢筋的数量、直径是否与设计吻合;以及管道回填材料等等,在混凝土浇筑及覆土以后很难测定。对于这些问题,有的我们可以通过审阅评审资料和预决算资料发现,有的由于缺乏第一手现场资料,即使我们有疑惑也很难得到印证甚至就发现不了。可见,现场跟踪动态评审,是正确反映工程造价,有效开展评审工作的关键环节。

2.4 重点审查工程变更

工程造价评审中,重大错报风险多隐身于工程变更内,工程变更造价平均大约占到招标工程总造价的20%左右,有时高达50%以上,这是导致“三超”的重要原因。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原招投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的“新增工程”。

(1)合理制定各类工程变更的评审目标及思路

施工合同对工程变更的约定条款和变更资料的规范程度是审查变更费用的最佳切入点。然而大多施工合同对工程变更的约定条款比较原则、模糊且较易产生歧义,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多数只是涉及到变更事项,不具体到工程量、单价和总价款,在现场签证中,材料价格签证、土方签证和计日工签证较为多见。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针对工程变更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运用专业技术判断认定可能存在的错报风险区域,为进行实质性检查提供思路并确定重点,并围绕工程变更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来确定评审方案。

(2)要抓住各种工程变更的审核重点

正常的设计变更评审风险相对较小,但所占造价比重较大,评审时应结合设计变更图纸,重点关注设计变更程序的合法性、工程量的审核及综合单价的确定。一是工程洽商与签证。这类情况较为复杂,应对相关资料仔细甄别,尽可能地进行现场勘验或实地调查取证。评审时应重点审查工程洽商是否形成补充协议或得到对方响应,工程量和价格签证是否真实可信,程序及内容是否合法有效,有无虚构签证、虚增工程量或者重复计量,时间点上是否存在矛盾冲突等,尤其应当注意对隐蔽工程的变更审计。

二是其他隐性问题。这类情况与相关资料支持的变更签证不同,更具有隐蔽性、特殊性和欺骗性。重点应对合同价款中已包含或部分交叉但全额计价的变更签证,或者实际已发生变更减少但未做变更签证的项目,或者合同内工程量有偏差的项目,进行排除和审查。

2.5探索科学的投资评审办法,确保评审结论的业务质量

鉴于财政投资评审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重复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评审质量,落实评审责任,提高评审效率。可通过采取规范工作底稿、落实三级复核和定期专家论证等办法,以强化质量控制。要求投资评审机构对所有评审项目均采取小组评审的方式,小组评审人员按业务分工建立并完善工作底稿,收集必要的文件资料,进行必要的计算和核算,提出初审意见并签字盖章等方式负责; 小组组长、业务部门负责人、评审机构负责人实行三级复核,从问题定性、定量、数据准确性、文字规范化等各方面进行复核,符合通过后提交给由财政业务处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专家参加的论证会集体论证,形成的最终评审结论报送各有关部门。通过质量保障措施,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达到客观公正、专业服务的目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服务财政管理、保障财政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推进财政监督。要根据财政支出在预算编制、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的不同特点,加大对部门预算的监管力度。真正建立起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一体化的全过程监管体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集中时间和精力实施专项检查,突出监管工作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

工程项目财务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1.1财务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不合理。

一是由于项目法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不够,没有按照《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和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财务人员;二是项目法人一般为临时机构,存在的时间周期短,财务人员大多是临时借调或者兼职,专业知识不足,财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确,内控制度不健全。

1.2会计核算不规范。

项目法人或者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不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甚至只登记项目资金的收支流水账;一个项目法人管理多个项目时,将多个项目在一个帐套核算;一个项目因资金支付方式的不同,被分割到不同的帐套核算。这里既有会计人员对《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及相关解释不熟悉、不专业的问题,也有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有些地方,项目资金不是由项目法人核算,而是由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中心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核算,或者实行报账制,把工程价款结算原始资料留在财政部门登记收支,项目法人只核算建设单位管理费用,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和工程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1.3工程预付款和价款结算问题。

在施工单位没有出具合法的履约保函(履约保证金)和预付款保函(预付款保证金)的情况下,项目法人向施工单位支付工程预付款和结算工程进度款。工程价款结算程序复杂,周期长,工程价款支付进度明显落后于工程形象进度。

1.4竣工决算编制和资产移交问题。

竣工决算编制不规范、不及时,形成的新资产长期挂项目法人账上,不能及时移交给项目管理单位,新形成资产不能得到规范管理,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实。主要原因是项目法人不重视这些工作,内设部门之间协作不力,重工程建设,轻竣工决算编制。

1.5投资评审问题。

近年来,财政部门为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的监管,专门设立了投资评审机构,对基建项目项目概(预)算、竣工结(决)算和招投标控制价等进行评审,评审结论作为调整项目预算、办理工程价款结算和审批竣工财务决算等事项的依据。但是由于评审机构人员力量不足,不专业,需要评审的项目多等原因,致使评审机构不能按时出具投资评审结论。一些项目投资评审时限过长,严重影响工程开工和完工。此外,还存在评审时不执行公路定额,不考虑公路项目的独有的本质属性,随意压缩核减工程预算和二类费用,甚至为了达到减少地方配套资金的目的,按比例审减等问题。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项目法人要重视公路工程财务管理机构的职能作用。

财务管理是公路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财务管理机构和配备合格的财务人员,是做好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项目法人必须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规定,选择有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基建财务人员,合理设置财务岗位,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项目法人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机构和财务人员在基建项目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从工程招标到竣工资产移交的项目建设全过程都要有财务人员参与。

2.2项目法人要规范会计核算,正确归集建设成本。

项目法人应严格按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补充规定》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进行会计核算,按工程项目单独建账,并将该工程项目的所有资金来源和建设成本完整反映。项目资金在县(市)财政会计核算中心代为核算的,会计核算中心也要严格执行有关制度正确核算,并且应该尽快将会计核算职能返还给项目法人。一些地方财政部门对基本项目资金支出实行报账制的,也不得将资金结算支付的原始单据留存在财政部门,而应审核后,交给项目法人进行会计核算。

2.3项目法人要强化风险意识,规范工程价款结算和支付程序。

工程合同履约保证金的首要作用是保证中标的承包商按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和工期条款履行合同,减少项目法人因承包商违约而受到的损失。因此,项目法人在合同签订之前必须要求承包商提供保证金或者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提供的履约保函。工程价款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项目法人还要协调督促财政部门明确每个环节的审批时限,及时支付工程款项,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2.4及时编报竣工财务决算,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竣工财务决算是正确核定新增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项目法人要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和公路部《公路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2014)的要求,做到大中型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在完工后3个月内编制完成,小型项目在完工后1个月内完成。同时要做到数字准确、真实,内容完整,程序合规。为避免资产流失,及时发挥新建成资产效益,项目法人应按照规定程序将竣工财务决算上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在收到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竣工财务决算15日与资产管理单位办理完资产移交手续。

2.5规范财政投资评审,提高评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