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火灾防控方案(精选5篇)

  • 草原火灾防控方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检查内容 (一)工作部署情况 是否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针对秋冬季进行专项部署、制定专门方案、加强风险研判、开展预警监测、落实工作责任…

草原火灾防控方案(精选5篇)

草原火灾防控方案范文第1篇

一、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制度。

我场做为浅山区农林交错地带,林草矛盾突出,人多危险系数高,发生森林火灾的危险性较大。为进一步加大森林防火力度,首先成立了新的秋季森林草原防灭火领导小组和专业消防队,专业消防队员30人,防火期间集中食宿,全员待命。坚持24小时防火值班制度,有火情时集中扑救。同时完善制定了防火应急预案,对施业区内防火工作全部实行网格化管理。

二、检查内容 

(一)工作部署情况

是否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针对秋冬季进行专项部署、制定专门方案、加强风险研判、开展预警监测、落实工作责任。

(二)体制机制完善情况

1.严格按照“上下基本对应”的机构改革精神建立健全各级防灭火指挥机构,完善组织体系。 

2.明确应急管理部门综合防控和应急救援职责专业消防队预防和火情早期处理职责,森林公安要按照“一条不增、一条不减”原则继续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3.完善部门间职能衔接和工作配合机制完善,建立多部门定期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 

(三)源头管控情况 

1.按照工作部署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打击森林草原火灾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场长防灭火首问负责制。 

2.结合本地区民俗和农事用火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野外火源管控措施;落实群防群治,积极推进防火宣传教育进课堂、进社区、进林区牧区、进旅游景区。 

3.护林员、检查员、瞭望员及时岗到位,地面巡查、及时发现和报告火情。 

4严格落实野外用火审批制度,严格管控野外生产生活用火,及时封山禁火令,对进山入林旅游、驴友、智障人员等重点人群进行管控监护。 

5.建立防火风险台账,重点林区输配电、通信等设施是否存在火灾隐患,对有“树线矛盾”,线路老化、脱落等问题及时整改。 

(四)隐患整改情况 

1.紧盯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认真排查、及时发现、主动化解森林草原风险隐患和倾向性问题。 

2.对上一年度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期间发现的问题,森林草原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春防关键期森林草原消防安全大检查以及呼伦贝尔森防指办公室通报、督办的隐患是否全部整改到位。 

3.及时吸取重特大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等案例教训,举一反三,进一步完善防扑火制度规范和工作措施。 

(五)应急准备情况 

1.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及时修订完善,指挥流程、分级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完善。 

2.应急值守到位,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火情报告和和热点核查反馈制度是否得到严格落实。 

草原火灾防控方案范文第2篇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落实森林防火责任。一是进入防火期先后召开1次全县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23次重点林区乡镇及林区经营单位森林草原防火会、雅安、八县护林防火会,先后4次组织督查组到乡(镇)、炉城街道办进行防火工作督查。二是分别与各乡镇签订《森林防火承诺书》,与各村、中小学、厂矿、寺庙、林区各水电、旅游开发建设单位签订《森林防火责任书》,把防火责任落实到了山头地块、人头户主。今年,全县共签订森林防火承诺书42份。三是形成了“政府负总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

(二)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把重点林区、高火险区的居民点和旅游景区、林区村寨和水电、矿产开发企业等作为重点宣传区域,把中小学生、林区群众、寺庙僧尼、务工人员、智障人员监护人等列为重点学习对象,一是建立森林防火短信平台,定期火灾情况、火险等级及警示短信10000余条;制作森林防火视频宣传带在电视台、乡(镇)滚动播放,并在重点林区、重要路口、景区、村寨等人口密集地刷写标语800余条,书写防火宣传标语500条,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

(三)加大火灾隐患排查。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规定,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改和专项督查4次。在重点时段、高火险时段,增加巡山护林力量,加大巡查力度,对跑马山、木格措等重点景区,及时《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通告》、《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跑马山、木格措景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告》、《致城区公民严防跑马山景区森林火灾的公开信》,并通过抽派森警巡逻、组织人工撒水,清理林下腐质物等,及时清除火灾隐患。

(四)逐步提升防控能力。一是完善《县森林防火工作预案、扑救预案》、《县处置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县重点景区森林防火工作预案》等3个应急预案。二是加快三期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分别投入168万元和50余万元完成跑马山森林防火引水工程和300?的县级物资储备库建设。三是投入16万元购置相关扑火工具,向各乡(镇)发放,物资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四是建立森林专业扑火队2支120人,乡镇半专业扑火队21支635人。完善专业扑火队员联络、集中、运输等制度,组织开展专业培训1次,扑火队员免费体检1次。五是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森林火灾报告制度,及时处理森林火灾信息和卫星林火监测热点等,确保防火工作下情上报,上情下达及时准确。

(四)及时控制各类火情。防火期以来,我县成功共扑救“1.30”舍联乡、“4.18”沙德乡森林火灾,核查卫星林火监测、火情遥感监测热点4起。一是第一时间核实火情,按照“就近就地”组织原则,迅速组织精干力量参加扑救,确保了火情及时控制,实现了零伤亡。二是加大火案查处力度,坚决依法严惩火灾肇事者和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截止3月1日,共调查森林火案2起,刑事拘留2人。

(五)科学增雨,减少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率。进入防火期以来,我县积极与州气象局衔接,对wr98火箭发射器进行了检修,通过4次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的增加森林草原湿度,降低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风险,为我县的森林草原防火的预防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六)严格管理任务明确。专业扑火队伍作为我县一支有生力量,严格按照建制化、系统化和梯队化进行管理模式。除由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外,同时承担全县应急救灾机动力量,参加抗震救灾、应急抢险救灾、维稳等应急救援任务。通过参加抗震救灾演练,提高了的快速机动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防火形势日趋严峻。防火期以来,气温相较往年以偏高为主,近四个月基本无明显降水,且大风干燥,出现极易着火蔓延的高火险天气时段,森林防火等级居高不下。同时,受火场地理位置及风力风向影响,火势多变,火点不均,致使一次性扑灭难。

(二)防火工作重视不够。个别地方乡(镇)、部门、开发企业对防火形势认识不够,麻痹大意,工作满足于一般部署和安排,对通报的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森林防火巡护和野外用火,特别是对农事用火、输变电线路、施工用火管理不到位,造成森林防火工作被动应付。

(三)防火设施基础薄弱。专业扑火队伍建设较为滞后,防火通讯、交通运输、扑火机具、物资储备等装备设施与森林火灾应急扑救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四)森林火案查处困难。森林火灾大部分都发生偏僻山区,纵火嫌疑人不易被发现,火场容易破坏,给查处森林火灾案件带来困难。

(五)森林草原防火资金投入不足。按照相关要求森林草原防火资金要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但我县在防火经费没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森林防火经费缺乏,难以适应防大火、救大灾的需要。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全面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一是全面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县级领导包片、县级部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组干部和管护人员包山头地块的管护责任制度,逐步规范管护人员巡山和村民轮流挂牌值班制度。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全面清理在林地、草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逐户建档建卡、落实防火责任。二是建全联动责任机制。与周边县签订联防、联动协议,建立紧急互助机制,不断加强区域联防和扑火力量建设。毗邻乡镇确定重点联防区区域,落实联防互援措施,形成严密的防范网络。三是健全完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目标考核机制,探索建立森林草原防火奖惩机制。

(二)不断增强火灾防控意识。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及各部门、乡镇要结合群众工作全覆盖,制定有效的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方案,紧急动用林区各种宣传手段,再次掀起防火宣传教育高潮,尤其是突出重点地区和重点时段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广播里有声音、电视上有字幕、林区内有条幅。

(三)努力遏制非法用火行为。一是针对我县野外用火管理难的实际,按照堵疏结合的原则,制定出台《县野外用火管理办法》,严格实行野外用火审批制度。二是县、乡两级落实防火巡逻检查队伍3500人,佩戴袖标、每日巡山。各乡镇、村在重点林区、重要景点和重点地段增设临时检查站,固定专人,检查登记,杜绝一切火源入山。三是乡镇要对上坟烧纸、宗教祭祀等重点场所看守和巡视责任,并对辖区内“五类人员”逐一排查登记、切实落实“一对一”监护责任。四是迅速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回头看”活动,针对责任落实、预警响应、火源管控、队伍建设、物资保障、基础设施及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对火灾隐患进行限期整改。

草原火灾防控方案范文第3篇

“十一”长假即将来临,我市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又进入了关键时期。今天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市秋冬季特别是当前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动员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全力抓好全市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刚才,市林业局王海东局长通报了今春以来全市森林火灾发生情况,市畜牧局刘铁军副局长就秋冬季草原防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差距,切实增强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春防期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防火责任,强化预防措施,全市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上半年,全市共发生森林草原火警火灾5起,受害总面积10.03公顷,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4%和94%。全市没有发生大的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实现了“四个确保”目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强化责任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战斗在防火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狠抓落实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市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投入方面,上半年多数县区的防火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且较往年有所增加,但在落实方面还差强人意,有多有少,也有极少数的县区经费没有落实;专业扑火队方面,2007年以来,我市成立了市、县级专业扑火队20余支,但从组建情况看,各县区在经费、人员、配备等方面还不尽平衡,与建设标准存在很大差距,整体扑救能力还很弱。二是一些防范措施不够到位。有的地方防火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责任没有压实压死;有的地方宣传工作存在死角死面,没能做到全方位、全覆盖;有的地方应急准备不充分,扑火预案多年没有修改,扑火机具、装备不能及时补充、更新。三是基层防控能力比较薄弱。突出表现在乡村两级各项防火制度规定不健全,护林员、扑火队等基层防扑火力量比较薄弱,野外火源管理不到位,打击违法用火力度不够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又是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举办年,明年还将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做好今年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意义特殊,责任重大。今年夏秋两季,我市雨水比往年较为充沛,林下植被和林区草场可燃物增加,随着秋冬季大风天数增多,稍有不慎,极有可能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同时,“五一”黄金周取消后,国庆期间旅游人数可能有较多增加,加之全市各地将陆续进入秋收季节,传统的烧秸秆、燎地边等农事用火与森林草原防火的矛盾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野外火源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强化认识,把防火工作从常规地位提升到特殊地位,坚决做到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工作上不能有丝毫的疏漏、行动上不能有丝毫的怠慢,确保万无一失。

二、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切实抓好今年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今年全市秋冬季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工作方针,继续着力构建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长效机制,突出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火灾科学防控水平,做到“隐患早排除、火险早预报、火情早发现、火灾早处置”,确保不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灾、进京火灾和重大伤亡事故。围绕上述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第一,深入开展防火宣传教育。防火工作关键在乡镇,重点在村庄,难点在群众。要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工序,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办法,全方位搞好宣传教育工作,重点抓好三个结合。一是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在发放安全防扑火宣传手册、组织专业培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贴近生活宣传教育活动等正面宣传的同时,利用以往一些典型案例,开展生动的警示教育,增强群众的防火意识。二是行政宣传和媒体宣传相结合。各级政府防火期间要通过召开动员会、张贴公告、喇叭广播、书写或悬挂标语等形式开展宣传,新闻媒体要坚持做到电台有声、电视有影、报纸有字,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使防火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三是广泛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在全面抓好林草区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教育的同时,重点抓好学校宣传,形成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告诉家长、家长教育学生的良性循环机制,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森林草原防火氛围。

第二,严格抓好野外火源管理。要把预防和控制人为火灾发生作为防火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强化火源管理。一是坚持疏堵结合。正确处理好“疏”和“堵”的关系,既要依法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规定,为野外合理的生产、生活性用火提供方便,又要加大对野外违法用火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堵死野外违规用火,规范和引导群众自觉参与防火工作。二是加强护林员队伍建设。各县区要认真落实省、市要求,确保“每1000亩林地配备1名护林员”,没有达到要求的,要尽快落实;要注意抓好兼职护林员队伍建设,搞好政治、业务培训,提高护林员的综合素质;要加强管理,落实责任,使广大护林员在关键时期、重点部位,做到死看死守。三是重点部位、重点时段实行重点管理。各县区政府要适时令,确定区域、时限。对高火险区、自然保护区、风景旅游区、封山育林区进行重点防范,严禁携带火种上山,做到凭证入山;在节假日期间要严加防范,加强对入山人员的监管,实行分片巡护、定点把守和巡回检查,做到山山有人管、路路有人巡、口口有人守。坝下县区即将进入秋收季节,怀来、宣化、赤城、涿鹿等重点县要对各自的野外用火管理进行认真研究,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加大管控力度,避免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四是管住重点人群。加强对智障人员和儿童的监护,落实监护人监管责任,村委会要与监护人签订责任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严禁智障人员和儿童携带火种出门,严防因玩火、失火引发森林草原火灾事故的发生。

第三,完善火灾扑救体系。坚持政府负全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各项扑救措施。一是完善火灾扑救应急预案。各级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要进一步修订完善防火预案,制定不同火险条件下的应对措施,完善处置森林火灾应急反应机制,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努力提高扑火救灾的主动性、有序性和实效性,做到高效、妥善、安全处置火情。二是严格落实防火经费投入。各县区要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和市一级每公顷林地投入0.5元、县区每公顷林地投入1.5元的要求,进一步落实防火经费,因经费不落实而造成问题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我市目前的专业队伍在经费、人员、物资储备等方面还没有达标,希望各县区再接再厉,进一步强化力量,提高扑火装备水平,提升队伍作战能力。环京的赤城、怀来和涿鹿三县,专业扑火队人数要确保达到60人标准,做到集中食宿、集中培训、集中管理。四是积极做好防火的各面准备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进入临战状态,严阵以待,积极做好扑救突发森林草原火灾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加强物资储备和管理,根据防火实际需要,备足扑火器具和物资,做好防火器具的检修和维护;扑火物资储备要做到重心下移,向重点林区延伸,重点区域重点武装;要严格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政令、信息畅通,紧急事件处置妥善、及时;要认真执行归口管理和报告制度,及时反馈热点信息,畅通火情报送渠道。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森林草原防火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落实责任是搞好防火工作的关键。各县区一定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奖惩,确保森林草原防火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一,狠抓组织领导,确保防火责任落实到位。继续实行森林草原防火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为主要责任人。要把行政责任制落实到森林草原防火的全过程,从县(区)长、乡(镇)长、村委会主任直至村民组长,逐级签订森林草原防火责任状。要认真落实群众联防联保责任制,真正做到条条有人抓,块块有人管。各级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要把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作为一件大事,亲自抓研究部署,亲自抓检查落实,亲自抓薄弱环节。各级防火指挥部成员单位,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分包责任,强化组织协调,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各级林业行政部门和森林草原防火部门要把防火工作作为秋冬季的中心工作,细化责任,分解任务,抓好落实。

第二,狠抓督导检查,确保防范措施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健全督查制度,确保森林草原防火的工作部署和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山头地块,落实到防火一线。会后,市政府将组织开展一次森林草原防火大检查,重点检查防火经费、责任落实、专业扑火队建设等方面的落实情况,对落实不到位的县区或部门,依据有关规定严格追究责任。各县区也要开展一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面检查,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要加强日常检查,在防火期内,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和责任区,不定期做好责任区的督导检查。林业部门要深入基层一线,采取明查暗访、互查联查等多种形式,对秋冬季防火工作开展经常性督导检查,特别是要加大对重点林区、保护区、国防工程区和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区、火灾多发区、浅山丘陵区、林农交错区的督查力度。要落实督查责任,做到谁检查谁负责、边检查边整改。

第三,狠抓火案查处,确保责任追究落实到位。建立森林草原防火长效机制必须提高法制意识,严肃法纪,实现依法治火。要加大火案查处力度,对每起违法违章用火特别是故意纵火、报复纵火行为,都要严查、严抓、严处,从重、从快、从严打击火犯,绝不姑息。要加强普法宣传,结合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活动,加大有关森林草原防火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实现防火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要落实防火责任追究制,对每一起火灾,都要坚持“四不放过”,即原因不查清不放过、处置不到位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做到有火必追,有灾必查,有责必究。责任追究要关口前移,不但要在火灾发生后进行责任追究,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隐患不整改的,也要追究责任;要处理延伸,不但要对火灾肇事者和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也要追究相关部门和政府领导的责任,特别是对因在防火工作中失职、渎职发生森林火灾、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查深究,严肃处理。

同志们,秋冬季防火期即将来临,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以临战的姿态,把防火工作的各项措施做深、做细、做实,为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草原火灾防控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和县森林草原防火有关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以宣传为先导,以深化落实责任为重点,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消防结合”的防火方针,形成良好的森林草原防火氛围。全面提高全乡人民“隐患就是事故”的防火意识,齐心协力,建立起“领导重视,政府负责,群众广泛参与,全社会积极支持”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新机制,为取得我乡安全防火工作的胜利而努力奋斗。

二、组织领导

(一)乡政府成立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和森林草原扑火队伍。防火领导小组设在乡政府办公室,全面负责全乡防火指挥、调度工作。扑火队伍配备灭火工具及运输车,务必使扑火工作及时有效。

(二)各行政村成立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和扑火队伍,并将名单上报乡政府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进行备案。各村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和扑火队伍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乡政府做好对本村的防火知识宣传,做好本村辖区内的防火、扑火工作,同时协助邻村做好扑火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各村防火小组对本辖区内防火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防火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加强值班调度工作。各村将防火值班表及值班人员联系方式上报乡政府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进行备案。值班人员佩戴乡政府下发的红袖章上岗,坚守岗位,巡防视察,随时随地确保联络畅通快捷。

(三)加大防火宣传工作力度。各行政村采取张贴标语、喇叭广播等形式进行防火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乡政府派出宣传车对全乡各个行政村做好防火广播,同时下发传单,加大防火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高防火意识。

(四)各行政村村委会要组织人员,将本村区域内所有坟头详细登记造册,每个坟头必须责任到人。落实新、旧坟数目,位置,坟主及责任人,上报到乡政府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备案,乡村干部要站山头、守村头、看坟头,做到防患于未然。

(五)对上坟人进行严格要求,上坟必须带烧纸桶,桶内置水、沙等灭火物质,杜绝一切野外点火、烧纸、放炮等现象。

(六)与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签订防火责任状,并上报乡政府森林草原防火领导小组备案。无行为能力人是指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七)各包村干部要进驻村协助制定本村防火方案,落实各项防火措施,严格火源管理,部署防控人员,严看死守,确保不出大的火情、火灾。

(八)实施防火责任区制度,由包村副科领导和包村干部带队负责各自辖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互相支援,确保有足够的力量防控火灾的发生。

(九)严禁私自烧茬,对需要烧茬的,要向村防火领导小组报告,在村防火领导小组的组织下有序进行。

(十)有突发火灾事件时,当地扑火小组要积极组织扑救,同时向乡政府草原防火领导小组报告,务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乡防火领导小组根据火情,统一调度,各村扑火队伍要坚决服从乡防火领导小组的指挥调度。

四、责任追究

草原火灾防控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气象信息;利用;畜牧业;自然灾害;防灾减灾

新疆是畜牧业大区,辽阔的天然草原,悠久的牧业生产历史,丰富的地方品种遗传资源优势,使新疆畜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新疆又是一个各类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自治区,是我国草原放牧业的气象灾害主要发生区。全区有60多个牧业易灾县(市),占总数的68%。近年来,随着养殖业发展基数越来越高,资源环节的约束不断增加,使草原生态保护、动物疫病防控、牧业防灾减灾和畜牧业生产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在管理指导畜牧业生产实践中,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重视研究利用气象信息,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抵御各类畜牧业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气象信息在畜牧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畜牧业的发展与气象条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新疆畜牧业主要生产经营方式来看,草食家畜养殖的生产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天气,受气候影响的制约因素很大。气候环境是草食家畜生产的重要外界条件,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及变化特点决定着该区域牧草植被生长与恢复以及载畜量的变化,进而影响牲畜品种和产品质量水平。动物疫病的流行也往往与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有关。同时,气候条件也是引发草原火灾、蝗虫鼠害等灾害的条件。

新疆地域辽阔,自然地理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广大农牧区夏季干旱炎热,冬季持续严寒,冬春季严寒多风雪,对长期处于靠天养畜状况的牧区草原畜牧业造成的影响较大,是草原畜牧业气象灾害的主要发生区。新疆畜牧业自然灾害主要是雪灾、干旱、低温、火灾、虫鼠害、毒害草等,这些是引起草原生态破坏、畜群掉膘、感染疫病遭受损失的重要原因。特别以冬、春季节寒潮风雪灾害对畜牧业生产危害最为严重。据历史资料记录,截至上世纪90年代,新疆牧业生产先后遭到8次较大的自然灾害,分别是1954年、1960年、1963年、1966年、1969年、1974年、1977年和1985年,均造成上百万头牲畜死亡。其中仅1966年的风雪灾害就使全疆牲畜死亡363.32万头,占当年年初牲畜存栏数的13.5%。196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雪灾损失牲畜近8O万头(只),占当年牲畜存栏的40%,畜牧业生产几年都难以恢复。

长期以来,受自然环境、生产基础和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等因素制约,新疆牧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比较滞后,抵御中强度持续性灾害能力极其薄弱,其突出表现在为应对牧业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不完善;牧业灾害监测预警评估体系不健全;草原牧区防灾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因此,在畜牧业生产管理实践中,研究气象条件与畜牧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包括研究气象条件对畜禽生育、引种、疾病防治、放牧和舍饲、牧草生长以及畜禽产品的品质和草原火险虫鼠害发生等的影响,是农业气象研究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构筑畜牧业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体系建设和制订畜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2 自然灾害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2.1 雪灾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雪灾是新疆畜牧业冬春季最主要、影响最广、破坏力最大的气象灾害。特别是冬春季节,如果出现频繁的降雪天气过程,加之雪后强降温,其危害极其严重。一是由于积雪掩埋草场,家畜无法采食,得不到草料补充,造成膘情下降,抵抗能力降低。其次,如果降雪多、积雪深、时间长,会给冬春季转场带来困难,影响保胎保膘,造成母畜流产,老弱病残畜伤亡,畜牧业生产基础遭到破坏。三是大雪常常封路、封山,给交通运输、邮政通讯,抗灾救助造成影响。如2009年入冬以后,受多重灾害持续叠加影响,新疆北疆区域牧业普遍受灾,牲畜放牧困难,草料消耗迅速,道路多数中断,瘦弱畜急剧增加,重点地区牲畜死亡迅速增加,棚圈大量倒塌,严重威胁到牧民正常生产生活。全区共有9个地州31个县(市)52万牧业人口受灾,占全区牧业人口的45%,占当地牧业人口的75%,受灾草场面积达8000000hm2,占灾区冬草场总面积的92.3%,受灾牲畜661万头(只),占当地牧区牲畜总头数的70%以上。据统计,2009年,全区因灾死伤牲畜10.1万余头(只),牧业直接经济损失12400余万元。由此可见,雪灾具有灾害影响面广、灾情发展迅速的特点。

2.2 干旱气候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一是影响牧草返青、牧草产量及牧草品质。干旱时,天然牧草的正常返青时间普遍推迟,导致青草期缩短。严重干旱发生时,牧草生长受到限制,从而影响牧草品质及产量。二是影响畜产品质量,严重时会危及家畜的生存。干旱缺水破坏了自然界本身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家畜的能量转化受到抑制,危及逐水草而居的自然放牧群众和家畜的生存,具体表现为干旱年份的畜产品产量和质量远不如常年。三是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进程。出现连年干旱不仅会加剧草场退化和草原沙漠化进程,还会对人工草场建设和天然草场的改良不利,从而影响草场载畜量、牧草产量和牧草品质。

2.3 气候条件对草原虫鼠害灾害发生的影响

草原虫鼠害灾害的大面积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适宜其生长发育繁殖的气象气候条件。草原上害鼠的发生使植被结构发生变化,覆盖度降低,牧草产量与质量下降,载畜量减少,造成沙土流失。新疆每年因鼠害危害发生面积在4666667hm2左右。新疆草原上以蝗虫为主的草原害虫具有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数量大等特点,每年虫害危害发生面积在2000000hm2左右。虫害发生除直接造成牧草损失外,有些害虫还是传播牧草病害的媒介。2012年,由于受异常气候和草地生态恶化等因素影响,新疆蝗虫鼠害呈中度偏重发生,涉及60多个县(市),其中,蝗虫害危害面积2064667hm2,严重危害961333hm2万亩;草原鼠害危害面积5167333hm2,严重危害2345333hm2,发生面积涉及70%的县(市)。

2.4 气候条件对草原火灾发生的影响

由于特殊的区域位置和林草相依的生物性特点,新疆是发生草原火灾比较严重的区域,在天然草原中易发区占1/3。草原火灾不仅使草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而且给草地资源、畜牧业生产以及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可预料的损失。

2.5 气候条件对草原毒害草发生的影响

气象因素条件与生产方式是造成毒害草大面积发生的主要原因。2012年,新疆草原毒害草发生面积6710000hm2,严重危害1997333hm2。其中,牧草病害发生110667hm2,严重危害50000hm2,直接经济损失达87.7万元。

3 利用气象信息服务畜牧业生产

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条例》颁布施行以来,自治区畜牧厅把实施《条例》作为开展畜牧业抗灾保畜、保障各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与建设新疆草原生态、促进畜牧业发展、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我们按照自治区《新疆气象灾害应急联络员会议制度》要求,积极与自治区气象部门加强联系,充分发挥气象信息在指导畜牧业抗灾救灾、开展草原火险、蝗虫鼠害气候条件趋势的预测分析和部署牧业生产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使气象科技在促进我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1 加强协作,信息沟通

多年来,自治区畜牧厅十分注重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与信息沟通,加强与自治区各级气象部门的气象信息监测预警合作工作。如在草原防火方面,早在1997年就与自治区气候中心签订了《遥感技术专项服务合同书》,2006年与自治区气象台签订了《草原火险气象条件等级预报项目》合作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自治区气象台每年3月1日~10月31日期间,制作草原火险气象条件等级逐日预报,并进行实时服务。自治区气候中心每年3月1日~10月31日期间接受处理地球观测卫星资料,对全疆及邻近地区草原火情进行遥感监测,提供出现火点的经纬度及火情遥感专题图,提供每年春秋两季的草原火情趋势预测及年度总结等,在对全区草原火险气候条件、天气等级趋势预测分析及动态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2 利用气象信息,合理安排生产

我们充分利用自治区气象部门《气象早报》、《十天天气预报》、《新疆草原火险天气等级预报》等信息资料,为各地开展畜牧业生产计划安排,分析气象条件与畜禽疾病防控流行、气象条件与牧草生长变化、气象条件与加强饲养管理要求等方面,定期进行影响畜牧业生产的天气变化趋势分析和预警工作,增强抵御气候灾害风险的能力。

3.3 加强气象预报工作,指导畜牧业防灾救灾工作

要求各地畜牧兽医部门主动加强与当地气象部门的信息互通与业务合作。一是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对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及时预警信息,并提出应对措施,利用广播等媒介,确保信息能够及时通知到农牧户。二是加强对牧区牧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干部群众克服麻痹侥幸心理,充分认识气象信息在防灾救灾和指导安排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强化管理措施,搞好防灾救灾物资贮备。三是要求各地制定抗灾保畜预案工作。同时,还要严格监督检查制度,把各项防灾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3.4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畜牧业防灾体系建设

3.4.1 加强对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要求各级畜牧部门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关口前移、“防”字当头,千方百计做好畜牧业防灾减灾工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趋势,切实加强领导,注重与气象部门协作配合;加大工作力度,一旦出现牧业灾情,及时有序地启动抗灾保畜预案;要着力做好可能出现的倒春寒、强风雪、强降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应对防范,提前做好可能出现的动物疫病、火灾以及可能出现的草原蝗虫鼠害的防范工作,扎实有效地做好畜牧业防灾减灾各环节的工作。

3.4.2 加快新疆牧业防灾基础设施建设

多年来,在各级地方党政的领导下,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区初步建立了全区灾害预报传输系统,牧区灾害管理工作逐渐加强。但是,由于新疆自然地理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全疆共有60多个牧业易灾县,占县市总数的68%。为加强新疆牧业防灾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畜牧厅编制了《新疆牧业易灾县防灾体系建设规划》,通过在自然灾害易灾区域新建草料储备库、牲畜棚圈、饮水点及牧业救助站等防灾设施,不断提高牧业防灾减灾能力。

3.4.3 切实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恶劣的天气灾害大都会引起多种动物疫病的发生,因此,灾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在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后,各地要做好疫苗、消毒药品等防疫物资的调运、储备、发放工作,全力消除免疫死角,提高畜群免疫保护力,降低发病风险。同时,强化疫情监测预警预报,严防疫情跨区域传播扩散,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

3.4.4 扎实开展气象监测预报

利用气象信息,加强草原监测与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开展牧草高峰期生产能力监测、冬季放牧场牧草储量监测,退牧还草工程效益监测等草原资源与生态动态监测工作。同时,及时天然草原牧草长势、蝗虫鼠害发生情况预报,为草畜平衡、合理安排牧草储备及牲畜出栏提供决策技术支撑。另外,通过完善应急预案,采取应急防治与生物防治并举的手段,及时指导灾后抗灾自救工作,进一步明确畜牧业防灾体系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提高全区畜牧业防灾减灾体系能力建设。

4 建议

4.1 提高畜牧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测能力建设

4.1.1 加快牧业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工程的建设进度

通过建立完善寒潮风雪灾害监测预警、洪水灾害预警、干旱灾害监测预警、草地利用与生产力监测预警、火灾监测预警、虫鼠害监测预警和灾后评估等六大体系建设,使新疆畜牧业灾害预警监测能力得到提高,有效防控灾害的发生。

4.1.2 完善自然灾害预警预测体系机制

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自治区、地州、县(市)草原自然灾害预警监测与控制三级体系建设。通过加大预警监测设备更新力度、改善工作条件、拓宽监测手段和提高科技含量等措施,提高畜牧业自然灾害预警预测能力建设。二是加强预警监测体系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多层次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各级测报和防治技术人员队伍业务素质和整体水平,真正建成一个预测预报准确、信息渠道畅通、覆盖面广的牧业自然灾害预警监测体系。

4.1.3 加强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

研究分析新疆草原自然灾害,生物灾害发生的中长期灾害变化规律,建立新疆生物灾害的防治管理指挥系统,探索利用“3S”等新技术,提高草原生物灾害的预警监测水平,提高灾情短期、中长期预测预报准确率。做好草原火灾的预测预报工作,研究利用气象信息资料,通过对各区域气候要素的长期变化过程分析,研究新疆草原火险发生的气候背景特征,确定新疆区域的草原火险重点防火期以及重点防火区,从而达到对草原火险气候条件趋势的预报预测。掌握草原防火工作的主动权,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增强草原防火和减灾能力。

4.2 加强气象条件与畜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

自然灾害是新疆草原畜牧业长期以来发展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牧草、饲料作物的分布、生长状况、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以及放牧舍饲方式等,都与气象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草食家畜疫病的发生与天气、气候备件有关;气候条件也是引发草原虫鼠害,草原火灾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在很长一段时期,新疆畜牧生产水平还不能完全实现机械化、集约化、现代化管理的现实条件下,对依靠天然草场粗放经营为主的草原牧业区,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依然很大。因此,要加强气象与畜牧业发展的研究,充分认识和掌握灾害性天气的发生、发展规律,趋利避害,把畜牧业与气象关系的分析研究列入重要议程,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加强科学指导,因地制宜地探索畜牧业生产的新途径,把气象灾害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