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党建工作计划(精选5篇)

  • 派出所党建工作计划(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工作目标 (一)目标要求: 1、各县级市、区人大领导班子中必须要有适当数量的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市人大常委会中至少有1名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秘书长。 2、配备党外领导干部的市政府工作部门要达到50%。教育、科技、监察、建设、农林、文化、卫…

派出所党建工作计划(精选5篇)

派出所党建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立足我市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培养和造就一支能担当重任、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真诚合作的党外干部队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苏州实现“两个率先”和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目标要求:

1、各县级市、区人大领导班子中必须要有适当数量的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市人大常委会中至少有1名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秘书长。

2、配备党外领导干部的市政府工作部门要达到50%。教育、科技、监察、建设、农林、文化、卫生、审计、环保、体育、司法等部门领导班子中必须选配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

各县级市、区政府领导班子中必须要有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各县级市政府工作部门党外领导干部配备要达15名,区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要有一半配备党外领导干部。教育、科技、监察、建设、农林、文化、卫生、审计、环保、体育、司法等部门领导班子中必须选配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

3、换届时,各县级市、区政协副主席中,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所占比例不少于50%。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中应有适当数量。在市及各县级市、区政协机关中有一定数量的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其中市政协中至少有1人担任专职副秘书长

4、市及各县级市、区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中必须选配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

5、有条件的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领导班子中也要选配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

6、市及各县级市、区工会、妇联、文联、作协、科协、社科联等人民团体及科研院所领导班子中,也要注意选配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或兼职领导职务。

7、有条件的市属高等院校、重点中学领导班子中应配备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

(二)实施步骤:

上述目标分三步实施:第一步,2007年底前,市及各县级市、区政府工作部门中必须选配党外领导干部的全部配齐。市政府工作部门中有一半以上要选配党外领导干部。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县级市政府工作部门选配党外领导干部不少于15名,区政府工作部门中有一半以上要选配党外领导干部,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第二步,2008年底前,各县级市、区人大领导班子中必须要有适当数量的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市人大常委会中至少有1名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副秘书长。换届时,各县级市、区政协副主席中,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所占比例不少于50%。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各专门委员会负责人中应有适当数量。在市及各县级市、区政协机关中有一定数量的派和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领导职务,市政协至少有1人担任专职副秘书长。市及各县级市、区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中必须选配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第三步:2010年底前全面实现规划目标。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培养和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的责任感。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把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作为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摆上议事日程,党委(党组)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带头抓。要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的责任感。要对照《规划》制定的目标,对本地区、本单位的这项工作做认真分析,进行认真地讨论研究和督促检查,找出不足之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措施。

要充分利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舆论阵地,大力宣传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统战理论与统战政策。要有计划地在各级党校的领导干部培训班中开设党的统一战线理论课程,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使各级党委真正站在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项基本政治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工作的重要性,把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快储备,积极培养,努力提高党外干部的整体素质。

组织和统战部门要通力合作,建立和完善党外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制度,要广开视野,拓宽选才渠道,努力做到“四个拓展”。一是由以往侧重派和工商联成员向无党派人士拓展。二是由上层向基层拓展。既注重上层党外代表性人士,更重视经过基层锻炼、培养,具有较好潜质的优秀年轻党外干部。三是由单纯依靠统战部门物色党外干部向各部门共同推荐拓展。四是由注重学术型人才向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拓展。

大力实施“苏州市党外人物工程”,分层次建立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市及各县级市、区后备干部中的党外干部应达到10%。要培养选拔相当数量的科级党外后备干部。按照人岗相适的原则,对培养对象进行分类,确定培养方向和培养层次,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措施,跟踪管理,及时调整,为派、工商联、有关团体和各级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储备和提供充足的党外领导干部后备人才。各级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的党外后备人选不少于2名,其中领导班子中尚未配备党外干部的,近期能进班子的党外后备干部至少有1名。

各级党委要按照党外后备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认真选拔,精心培养。(1)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规定,由党委(党组)集体研究,确定党外后备干部名单,并报市委组织部、统战部。(2)党外后备干部产生后,所在单位党委(党组)要为其确定培养目标及培养帮助责任人。(3)有计划地选送党外后备干部到苏州市委党校、苏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参加培训,接受教育。(4)加大党外干部轮岗力度,增强他们处理复杂问题和做好基层群众工作的能力,帮助他们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管理能力;有计划地选派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党外后备干部,到行政执法监督部门,到基层、情况复杂,困难较大、重点工程和临时性机构进行实地锻炼,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使他们能在不同岗位上获得工作经验,得到充分锻炼,从而在政治上更快成熟起来,工作能力上有更快的提高。(5)所在单位党委(党组)要对党外后备干部加强管理、教育、培养。一是要及时在思想上给予引导,工作上给予帮助,生活上给予关心;二是要对党外干部进行跟踪考察,并报组织部、统战部;三是对提出入党要求的党外后备干部做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劝其留在党外为党工作,对确实需要发展入党的同志要报请上一级统战部门同意;四是对党外后备干部实行滚动式调整,并做好培养工作。

(三)坚持条件,大胆选拔,进一步加大党外干部任用力度。

选拔党外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要把好政治关,注重选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外干部;注重选拔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既有业务专长和代表性,又有较强参政议政、组织领导能力的党外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选拔任用党外干部,既要遵循干部工作的一般要求,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又要充分考虑贯彻党的统战政策的需要和党外干部工作的特殊性,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坚持标准条件,防止为达到结构和数量要求而降低标准,又要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旧观念,做到不拘一格、大胆选拔。

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面向全社会选拔党外干部。既要注意从政府机关、高等院校、重点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中选拔人才,也要注意从民营企业、中介机构等单位中选拔掌握科技知识,熟悉市场经济,擅长经营管理的优秀人才。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人才资源分布的新变化,逐步消除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积极探索从新的社会阶层和留学回国人员中选拔优秀党外人才。

要把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纳入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班子建设总体规划,统一管理。县级市、区呈报的政府换届人事方案中,没有党外干部人选的,原则上不予审批;本地难以产生合适人选的通过交流选配;领导班子职数已满又缺少党外干部的,可采取先进后出的方法予以充实,在领导班子调整时再过渡到规定职数。各单位在上报后备干部名单时应有一定比例的党外后备干部;党外干部必配部门,一时选配不上的,应留有空额,以后增补。

(四)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保证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工作落到实处。

派出所党建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SHX抗洪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按照县委、县政府救灾工作的总体部署安排,以自力更生为主,协调多方力量,组织和发动灵口村群众切实做好救灾重建工作,奋力夺取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促进LK镇的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二、工作时间:200*年10月21日——200*年1月20日,为期三十天。

  三、实施方式:下派工作队脱离原单位工作,自觉服从LK镇党委、政府领导,直接驻村参加救灾重建工作。

  四、工作任务:

  1、协助***村“两委会”向受灾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救灾方针、政策,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实干苦干,依靠自身力量,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2、协助***村“两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救灾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确保各项救灾工作积极有序进行。

  3、协助***“两委会”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活,使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得到保证。

  4、帮助受灾群众搞好生产自救工作,尽量增加农民收入。

  5、协助***驻村搞好水毁房屋、水电路基础设施、水毁农田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

  6、协助***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政务(村务)公开等农村各项规章制度。

  7、协助***村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主导产业、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长远规划和近期实施计划,推动所驻村经济尽快发展。

  五、实施步骤: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0月23日—10月25日)。宣传动员,查灾摸底,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10月25日—11月10日)。安排受灾群众生活、发动群众生产自救,完成秋播500亩,产业结构调整400亩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11月11日—12月25日)。修复水毁农田、道路及水电设施,安排危房、倒房户的折、迁、建工作,规划新迁户、原基修建户庄基,做好重建项目的规划和申报。

  第四阶段:(11月26日—1月20日)。协助制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总结工作。

  六、工作重点:

  1、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使其基本生活要求得到保证。

  2、搞好水毁房屋、农田、水电路等项目的规划和申报工作。

  3、完成秋播小麦500亩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任务400亩,积极发展黄姜、柴胡等主导产业。

  七、具体要求:

  1、各位驻村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下派干部驻村救灾重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2、各驻村干部要自带生活费、被褥等生活用品,不得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要不怕苦、累、脏、险,与所驻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得搞特殊化;驻村工作中要自觉服从乡镇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虚心听取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意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接受锻炼和考验,树立下派干部的良好形象。

  3、积极服从LK镇党委、政府对下派干部工作的领导,积极参加下派干部临时党组织生活,在工余和雨天安排专门时间学习,各项工作要统一安排,严格要求,发挥党组织在协助救灾重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救灾重建工作结束时,每位下派干部都必须写出工作和思想总结,为乡镇党委要对每位下派干部的工作表现做出鉴定提供依据。

  LN县会计管理局下派工作队

派出所党建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加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细则

为深入贯彻中共四川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加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川委发[20xx]2号),切实加强我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逐步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现结合我市政协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细则:一、切实加强党委对政协工作的领导

第一条把多党合作和民主党派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民主党派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中共什邡市委常委会议每年至少应两次专题研究人民政协工作。

第二条党委积极支持政协就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进行政治协商;对宪法、法律、条例、规章的实施情况以及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民主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开展视察、考察和调研,反映社情民意,密切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

第三条市委主要领导每年应有1—2次到政协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政协工作中的问题;对人民政协反映的重大社情民意应亲自阅批。

第四条市委、人大和政府应分别有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政协工作。市委常委、政府常务会议成员,应分别联系1—2名党外人士,同他们交朋友,经常倾听他们的意见。

第五条政协主席(党组书记)列席市委书记会议和政协领导同志列席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并形成制度。

第六条政协全委会期间,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应到委员小组会上听取意见,接受咨询。

二、积极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第七条市委应坚持对重大决策要在党委决策之前、人大通过之前、政府实施之前,主动与政协协商或征求意见的原则;坚持制订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要先协商后决策,对重要的人事安排和人民群众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先协商后决定,对平时出台的重大政策和法规先协商后定案的原则。

第八条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主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协商。

政治协商的内容主要是:

1、贯彻上级党委政府的重要方针政策、重要部署和重要措施。

2、全市“三个文明”建设、创建“平安什邡”、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大问题和重大举措。

3、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以及重大改革措施。

4、重大投资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5、市人大、政府和法院、检察院领导班子换届时、换届后的人事安排以及其他人事安排。

6、行政区划的调整和重要机构的变动。

7、关系人民群众生活的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等重要方面的政策调整及资费调整。

8、协调和处理统一战线各方面的关系和人民政协内部合作的重要事项。

9、党政各部门提出的需经市委决策的重要方案和草案。

10、市委、人大、政府提出的其他政治协商事项。

政治协商的主要形式有:政协全委会,常委会议,主席(党组)会议,常务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根据需要展开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代表参加的协商座谈会。

凡需协商的事项,一般应在10天前提交政协,政协应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协商工作,并将结果反馈有关方面。

第九条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

民主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遵守法纪、为政清廉等方面情况,参加政协的各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

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有:政协全委会、常委会议或主席会议向市委、政府提出的建议案,各专门委员会提出的建议或有关报告,委员视察,委员提案,委员举报或以其他形式提出批评和建议,参加市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调查和检查活动。

第十条参政议政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拓展和延伸。参政议政的内容与形式除第八、九条规定的以外,还包括人民群众关心、党政部门重视、政协有条件做的课题,组织调查和研究,积极主动地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充分发挥委员专长和作用,为改革发展稳定献计献策。

三、健全政府与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第十一条政府的重大决策和措施,如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决算、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地方性法规草案等,要征求政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政府负责人可应邀参加政协常委会议或其他重大协商活动。

第十二条政府全体会议,要邀请政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列席;政府讨论重大工作问题的有关会议,可邀请 政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

第十三条政府可就一些重大问题或专业性问题,委托或邀请政协、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调查研究。政府组织的各类检查活动和监察、审计、工商行政、税务等部门的调查,应吸收政协委员或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参加。

第十四条坚持和完善政府有关部门及司法机关聘请符合条件的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或无党派人士担任特约监察员、检察员、审计员和教育督导员制度,拓展民主监督渠道。

四、努力营造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环境

第十五条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要把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理论、方针、政策的宣传教育列入党员教育和干部培训计划,认真落实。要把人民政协的理论和多党合作理论教育作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重要学习内容,并纳入党校、行政学校的教学计划。

第十六条市委宣传部和市内主要新闻媒体,要把宣传我国政党制度列入年度计划,加大宣传力度。政协和民主党派的重要活动,一般应作宣传报道。

第十七条各级党政部门要切实保障政协委员的民主权利。在政协的各种会议上,政协委员有提出批评的权利和发表不同意见的自由。凡政协提出的建议案、提案、报告以及批评意见,经政协办公室以正式文件送达有关方面或部门后,要认真对待,督促办理,并将办理结果以正式文件作出答复。

第十八条政协委员所在单位要关心支持政协委员工作,为他们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第十九条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秘书长联系会议制度,坚持政协秘书长和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联系会议制度,通过会议加强联系,互通情况,协调关系,推动工作。

五、切实加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

第二十条努力加强政协思想政治建设。政协要有计划地组织委员和机关干部,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政协组织的整体素质,增强委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增强政协机关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命感。

第二十一条政协党组要认真履行市委赋予的职责,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充分发挥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的重要作用。

第二十二条政协的专门委员会是组织委员开展经常性活动的工作机构,要建立和健全同市委政府有关部门实行对口协商的制度,应建立密切联系,经常通报情况,交换有关文件资料,参加有关的会议,共同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第二十三条政协机关干部要纳入整个党政机关干部的交流的序列,合理流动,做到有进有出,在培训、教育、使用和提拔上同党政机关一视同仁,以保持政协机关的活力。

第二十四条政协委员要增强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积极参加政协的工作和活动。要努力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密切联系自己所代表的党派、团体及有关方面的群众,积极主动地反映社情民意,在参政议政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第二十五条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中的共产党员,要政治坚定,廉洁奉公,敬业崇业;要真诚团结党外同志一道工作。

派出所党建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美国执政党派教育主张的“趋中间化”

政治景气循环由政权交替来推动,它具体体现为政党循环。美国最新一次的政治景气循环是由第42任共和党派代表布什总统和刚获连任的第43任派代表奥巴马总统完成的。就他们实行的教育改革来看,作为共和党代表的布什总统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灵魂是关注落后学生,强调教育公平。而作为代表的奥巴马总统颁布的《力争上游计划》主旨则是更加激励优质学校的教育创新和追求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功,力争做到个人乃至国家上游。两个不同党派的教育改革计划分别走向了对方所秉持的价值理念,倡导教育竞争的共和党喊出了“教育公平”的口号,而主张教育公平的也打出了“教育竞争”的旗帜。客观上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教育改革从“钟摆效应”走向“趋中间化”的相对稳定性改革道路。

(一)既强调教育公平又注重教育质量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着重强调教育公平,为了真正实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目标,从事实上消除各类学生间的学业成绩差异,重点关注那些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包括少数族裔、低收入家庭、英语学习障碍和残疾的儿童。[4]法案承诺到2013-2014年,所有学生都在数学和阅读方面达到学业“精通”。法案还指出必须实行年度测试,全美所有公立学校都要达到AYP(学业年度进步),没有达到的学校则会面临警告。那些被认定长期会失败的学校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法案还规定逐步在各州推进统一的教学标准、建立全州的统考制度,并力图建立全国统一的教育评价标准。《力争上游计划》强调通过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提供竞争性拨款资金来支持教育创新和学生学业成就的改善。在2011年联邦预算中,奥巴马政府拿出13亿美金用来推行教育改革计划,并拿出6.5亿美元作为创新基金,以提高各州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5]同时,支持实施高标准与高质量的评估,规定州与地方教育当局需要为此制定周密的计划去实施国际公认的K-12标准以及与这些标准相关的高质量评估,并须建立测量学生成长和成功的数据系统。

(二)支持增加联邦政府的教育投入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从四个方面进行联邦教育投入:向家长提供教育券、向机构提供专项计划拨款、减税和贷款。[6]为兑现承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签署后,布什发表财政计划,提出向教育部增加14亿美元的投入,并规定专款专用。据统计,法案实施7年中,美国国会对教育的资助由422亿美元增长到544亿美元。法案受到的资助增加了40.4%,即由2001年的174亿美元增加到244亿美元。[7]2009年,奥巴马总统签署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在教育上投资1,150亿美金,使教育投资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仅《力争上游计划》拨款就达到43.5亿,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联邦教育投资计划。美国联邦教育部还制定了教育稳定基金计划。由此,联邦教育预算从2000年的462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97亿美元,创下了自1965年以来对《中小学教育法》(ESEA)增加拨款的新纪录。2012年教育部的预算为680亿美元,比2011年增加了38.5%,是联邦各部门增加预算比例第二高的部门。[8]

(三)给予州和地方学区教育权的自主性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增加教育行政的弹性和地方自主性,赋予各州、地方学区及学校在执行法案时拥有灵活权。[9]其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在联邦教育经费使用上,允许将用于某一目的的资金转移到州认为更需要资金支持的项目上。法案也允许教育部直接拨款给农村学区供他们灵活使用。二是对实施绩效条款中关于AYP增长模式的重新设立,各州只要能够显示本州在学生学业成就方面正在取得进步,并遵守法案的原则,则获有资格使用AYP增长模式。三是各州可以申请更改绩效考核标准,同时允许州政府改变对高质量教师的定义。派代表———奥巴马总统实施的《力争上游计划》也空前强调教育分权。它是从下到上的教育改革方案,规定各州政府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参与本项计划。自愿参加竞获联邦教育资金的各州根据联邦教育改革标准提交本州的教育改革方案,胜出的州即可获得联邦政府提供的教育改革经费。另外,在《力争上游计划》中,联邦政府仅列出竞选标准的五项参考因素,各州则根据实际提交符合本州教育改革愿景,尊重各州在教育上的权力。2012年更是将教育改革自主性推向了新的高度,美国联邦教育部推出“力争上游———学区竞争”计划,将改革支持重点从州一级下移到学区一级,鼓励学区自我创新,完成教育卓越计划。

(四)均鼓励教育选择和教育市场化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大力推行教育券计划,呼吁给予家长更多的教育选择权。法案规定,如果自己的孩子在一所长期处于尚待改进的学校学习,家长可将为孩子转入到本学区绩效更好的公立学校或者特许学校就读。学区必须为转学孩子提供必要的交通服务。三年未能达到州学业标准的儿童可以接受包括课后服务、导师指导和暑期学校等补偿性教育服务。奥巴马政府将特许学校作为撬动公立学校改革的支点,对特许学校的支持力度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力争上游计划》解除了对特许学校数量限制,要求大力兴建特许学校。“特许学校的灵活性使其始终处于创新创效的时代前沿,它迫使所有公立学校进行教学和课程改革。我和其他政府成员将致力于支持特许学校发展和奖励教育创新。”同时,奥巴马在其教育施政纲领《改革蓝图》中强调要不断扩大公立学校选择范围,支持优质的磁石学校计划和特许学校项目,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选择机会。另外,奥巴马强调问责制,在《力争上游计划》中,将学生的学业成果与教师、校长的评估挂钩,以绩效为依据评判教师和校长的工作成效,并作出奖励或惩罚。

二、当前美国政治党派教育主张“趋中间化”的成因分析

(一)党派谋求政治优势最大化:党派的“理性”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非市场决策,尤其是把经济分析方法应有于公共政策制定。[10]经济学一般假定,在私人部门或经济市场,人们通过对产品进行“货币投票”来表达他的偏好;而在公共部门领域或政治领域,人们用“民主投票”选举民意代表和公职人员来表达其对公共物品或公共政策的偏好。这就是说,只有能满足一定选民偏好的政党才有可能在体系中存活下来。按照唐斯的公共选择定点理论(见图1),[11]K(X,G)是选民偏好与政党政策的最佳结合点。A政党(共和党)的政策点L向X方向移动,并锁定在中位点X。根据投票者偏好以及两党竞争的结果,B政党()为了获得A政党支持层选民的选票,的政策点M也向X方向移动,最终把自己的政策也调整到中位点X,因为这一政策定位可以使的得票率最大化。也就是说,政党追求政权时多会选择投票者偏好的政策立场。结果,导致两党的政策选择向中位点靠拢,即采取“中间投票者”偏好的位置,争取选民支持最大化。在两党竞争模型下,共和、民主两党为了选票的最优化,会投中间投票人所好,提出趋中间化的政策。同时,根据理性投票人的假设,投票者会对两党的与自己的效用偏好进行比较,然后进行投票。在“中间投票者”偏好的驱使下,两党的教育政策逐渐趋同。

(二)教育议题自身的特性使其成为“趋中间化”的典型之一

为何教育议题“趋中化”表现更加明显?为何两党都企图通过教育议题来争取更多的中间选民?相比经济和国际关系议题,教育具有自身温和的特性。首先,在教育问题上,争议性相对较小,更容易达成一致。目前教育改革主要围绕着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如何倾斜的问题。其次,教育成效周期长、见效慢,教育改革循环周期往往长于政党执政循环周期,政党更容易扮演“好心人”的角色,从而有助于缓解在其他问题纷争上的激烈程度。再次,教育问题属于公共问题。没有人再对联邦政府干预教育提出异议,而转向集中在联邦的干预程度和具体的做法上。在教育问题上,民众的态度分布属于公共选择理论意义上典型的“双峰偏好”(见图2),即全体选民形成了两个偏好集团或团体,一部分选民拥护“教育竞争”,另一部分选民更加拥护“教育公平”。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这就为两党制的产生提供了选民基础。然而,双方争执势力处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量,除了会尽力集合在两大偏好的周围,以回应和吸引更多的选票,稳固本方选民,在选民偏好不易改变的前提下,还会试图尽力争取另一方选民的支持。因此,从两党竞争模型和空间定点理论来看,教育议题呈现“中间化”态势明显,“中间投票者”偏好使共和、民主两党的教育改革计划趋于一种竞争均衡态势。

(三)两党“温和派”势力扩张与教育主张“趋中间化”

1.温和的右翼势力

温和的右翼成员是指在社会问题上持温和立场的共和党人。布什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提出了“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即是争取和扩充这部分的共和党人,由于他们还需要保持与右翼势力联盟的政治立场,所以只是修正和调和了部分教育主张和观点,主要有:(1)承认联邦政府需要干预教育。他们并未要求联邦政府完全放手教育事务,但也反对增强联邦政府过度限制地方的教育权力。(2)认为应当帮助公立教育进行改革。布什总统实施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规定了表现不良的公立学校要给予警告或关闭,并通过“教育券”制度和特许学校对现有公立学校施加竞争压力,迫使其提高教育质量。(3)强调学校责任制和教师责任制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呼吁教师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认为教师可以在这种责任制的激励下变得更好。(4)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教师工会维护教师权利的做法,但也仍旧不希望它发展壮大。[12]

2.温和的保守派人

保守派人又可称为中间派人或者温和的左翼势力,强调妥协和两党合作。曾任总统比尔 克林顿提出“第三条道路”为当年获得大选奠定了决定性意义的胜利。代表性教育主张有:(1)坚持联邦政府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同时更加强调增加教育投入,认为从当前的教育现实来看,绝大多数的公立学校是需要政府资金支持的。(2)不排斥引入“市场”和“竞争”优势。州与州之间、地方之间、学校之间及教师之间在竞争机制下应该变得更好,但这个必须是建立在可以获得更多教育资源的基础上。(3)不反对“教育券”和学校选择,主张发展特许学校。认同以“教育券”的形式帮助学生离开一直运作不善的学校。同时鼓励发展部分特许学校作为公立学校的补充,以扩充公立学校的力量。(4)不抵触实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认为对教师实行绩效制度应该建立在促进教师良性竞争的基础上,因此建立并完善竞争机制是最重要的。主张联邦政府应在评定教师方面掌握较大的权限。

三、对我国推进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教育议题具有重要的政治战略地位,重视政府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当今,教育越来越被看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各国政府议程中一项关键的政治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战略地位。近二十年来的美国教育改革实践表明,联邦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方面发挥了愈加积极的作用。从老布什到奥巴马,虽历经多次两党轮流执政,但都主张增加联邦政府的教育投入,促进联邦政府在教育发展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通过制定联邦教育法案即运用联邦权力来保证教育公平的实施,《力争上游计划》则是联邦政府通过竞争性拨款引导和鼓励州及地方进行教育改革。

(二)教育改革要重视民意,着力解决民众最关心的教育难题

教育是美国民众普遍关注的话题,民众高度重视教育问题。目前在我国,异地高考问题、择校问题、随迁子女受教育问题等许多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生、家长参与教育改革的制度保障机制也尚未建立起来。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因此,教育改革需要重视民意,着力解决那些民众最关心的、最棘手的教育难题。

(三)处理好教育、国家与市场及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关系,力求达成动态平衡

派出所党建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加强指导深入调研

为了加强对选派干部工作的指导,为了使选派干部尽快进入角色,彻底改变所在村的面貌,我局制定了由局一把手亲自抓的选派工作联系制度。选派工作之初,党组书记、局长就亲自带领局领导班子深入选派村进行调研,引导选派干部向老同志学、向实践学、向书本学,给他们加压,帮助选派干部了解村情、制定规划、谋划发展,使他们快地理清了思路,明确了目标,提高了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基层工作经验。副书记、副局长陈启烈和办公室、电教馆等职能科室的同志也结合帮扶和教育检查等工作,多次深入到选派村,看望选派干部,关心他们的生活,并在竹木、旅游、茶叶、加工、招商引资、扶贫和网络、村部、党组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点子,想对策。遇到特殊情况,局领导立即深入选派村,及时帮助解决村里遇到的问题和困难。2004年6月25日,汀溪乡红星村遭受了多年不遇的洪灾,局党组得知后,连夜研究,拨付了救灾款6000元,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使受灾群众得到了妥善安置。

关心干部提升待遇

为了让选派干部能安心工作,局领导非常关注选派干部的生活和工作,及时帮助选派干部解决实际困难。陶峰同志由于父母年纪较大且身体欠佳,爱人又在较远的农村工作,老人与小孩无人照顾。局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了其爱人所在单位领导,协调解决了陶峰同志爱人工作调动事宜,为他排除了后顾之忧。在选派干部的待遇上,我局严格遵照组织部文件兑现了选派干部应该享有的所有待遇,并在办公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经局党组研究,划拨了3000元,解决了选派干部的两次外出考察经费。

强化措施着力帮扶

两位选派干部下派以后,我局从大局着手,制定措施,想法设法帮助选派干部解决实际问题。

帮助下派村理清发展思路。针对汀溪乡红星村村情,帮助陶峰同志分析梳理,明确了“以生态资源为依托,以茶叶产业为龙头,着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竹木加工业,大力开发旅游产业,适度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发展思路,促进村域经济发展。针对××镇××村情况,以“三个代表”先进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开展了“百个机关到百村,万名党员进万家”活动,帮助丁传云同志建立和完善了《“两委”会议议事规则》、《村务公开制度》、《党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制度》、《工作报告制度》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块室外橱窗式公开栏,指导下派村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加强阵地建设,建设好下派村村部。针对××镇××村村里原办公场所低矮、狭小、破旧(仅有两间),党员无活动场地等现状,教育局拿出1.5万元,新建了村部五间,占地140平方米,并对村部的办公设施进行了完善和配套,也达到了上级组织确定的“三室九有”标准,极大地改善了村党员、干部活动场所,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筹集8000元帮助汀溪乡红星村修缮村部和改善办公条件。

加快下派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镇××村村内道路和水利建设提供帮助,帮助协调争取“以工代赈”项目和“村村通”项目建设,出资1.3万,改善了村里落后的基础设施面貌。千方百计挤出资金,三年共拿出5万元资金帮助汀溪乡红星村完“村村通”等工程,帮助该村建成水泥桥涵3座,新修、维修道路5公里,埋设水泥涵管10余处,累计投入自筹建设资金7万余元,投工300余个,实现了组组通公路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