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职称论文(精选5篇)

  • 软件工程师职称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由于在教育中可以应用的信息技术很多,分析经管类专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有助于厘清经管类专业教育可供选择的信息技术,为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用的信息技术提供参考。 1文献综述 诸多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应用会随着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水平不同而…

软件工程师职称论文(精选5篇)

软件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管理;教师;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技术现代化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为教育主管部门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中就包括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这一主要观测点,要求“恰当充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方面取得实效”。

由于在教育中可以应用的信息技术很多,分析经管类专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有助于厘清经管类专业教育可供选择的信息技术,为教师在教学中选择适用的信息技术提供参考。

1文献综述

诸多研究表明,信息技术的应用会随着性别、年龄以及受教育水平不同而有所差异。相对而言,女性、年龄较大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积极,使用信息技术的频率较低[1-3];男性比女性对计算机更感兴趣,年轻男性比年轻女性利用计算机更多一些[4]。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差异可能源于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例如,父母为男孩比为女孩买的电脑和电子游戏更多[5];男人一般会比女人更有购买力,因而电脑软件和儿童游戏的设计和营销更倾向于针对男性用户[4]。

不同人群对信息技术应用态度的差异也是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6]。男性认为他们比女性更适合应用计算机,展示出更强的能力和乐观的态度[7-8];工作年限也会影响人们对计算机应用的态度[9],有工作经历学生要比没有工作经历的学生更愿意应用计算机,并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2]。

然而,Daigle和Morris(1999)的研究表明,对计算机应用态度的性别差异在本科新生中比研究生更明显,这种差异会随着人们获取经验的增加而削减[10]。

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也是影响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因素。Morris(1989)发现年龄和经验的长短与计算机应用有很强的相关性;此外,在塑造信息技术应用态度方面,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11]。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采集经管类专业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各类信息技术的应用频率,并运用t检验分析教师在职称、学位、年龄和性别4个方面是否存在结构差异。

为确保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们首先设计调查问卷,在较小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没有发现大的问题。然后根据反馈结果对调查问卷的项目进行修正,再通过电子邮件大规模发放调查问卷。

本项调查采集的是2009-2010年度的数据,样本涵盖国内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3所高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涉及17个经管类专业。

3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项调查最终收回有效调查问卷323份,填写有效调查问卷的专业教师中,具有初、中级职称的有113人,副高级职称的有122人,正高级职称的有88人;从教龄看,有42人教龄不足5年,其余281人教龄均在5年及5年以上。

3.1经管类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概况

应用比例在70%以上的信息技术依次是电子邮件、因特网、Word软件、Excel软件和PowerPoint软件(见表1)。使用最多的信息技术是电子邮件和因特网,有91%的教师使用电子邮件与同事沟通,有78.9%的教师使用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有90.7%的教师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其次是Word软件和Excel软件,使用比例在80%以上。个人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如Eviews、SPSS、SAS等)的教师比例较高,达到58.2%,但要求学生应用软件完成作业的比例仅为23.8%。只有8.4%的教师使用音频进行教学,而使用视频教学的教师达到59.4%。使用远程教学和自主学习软件的教师比例不到20%。

3.2经管类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结构性差异

我们采用赋值法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其中对“从不使用”赋值为1,对“有时使用”赋值为2,对“经常使用”赋值为3,然后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分析经管类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在职称、学位、年龄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

(1)不同职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总体而言,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职称差异不明显,只有3项信息技术的使用具有显著差异(见表2):初、中级职称教师使用电子邮件与同事沟通比副高级和正高级职称教师要少;初、中级职称教师更多地使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幻灯片;数据分析软件的个人使用随着职称的提高呈现递减,这可能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较低职称教师的年龄较小,更容易掌握新技术;二是较低职称教师面临来自职称晋升等因素带来的科研压力。

(2)不同学位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总体而言,不同学位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差异不明显,只有数据分析软件的使用具有显著差异(见表3)。不论是教师个人使用,还是要求学生使用,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应用均比其他教师要多,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应用很少。这可能是由于教师准入的学历门槛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受过数据分析方面的系统训练,而具有学士学位的教师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年龄也普遍偏大,掌握新技术比较困难。

(3)不同年龄和性别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而言,中青年教师对电子邮件、PowerPoint软件和数据分析软件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多,这与Morris(1989)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而在其他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教师年龄上的差异并不明显(见表4)。此外,经管类专业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性别没有显著相关性(见表5)。

4结论

软件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任务驱动 项目导向 案例教学 多元整合

一、引言

软件工程课程是高职软件专业类学生的专业核心课,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典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缺乏明确工作任务并涵盖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项目,学生对软件工程理论感到十分抽象,对实践操作也只是囫囵吞枣,根本体会不到软件工程在企业项目开发中的宝贵作用。

针对软件工程课程,国内职业教育课程在借鉴外来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的基础上,也有自己的创新。有一部分学校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但大多是单一的、松散地进行,这一状况的形成,一部分是因为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另一部分还在于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的不全面、不深入所致,因此重视和加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多元整合是提高高职职教课程开发质量的一个中心环节。

本文将以高职软件工程课程为例,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多元整合的创新教学理念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动手能力,将工作过程的职业环境融入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对知识、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

二、多元整合创新教学理念

软件工程课程涉及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配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等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所在浙江省高新中小企业众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进步以及科技来推动,对人才的需求也明显高移。经调查发现,目前浙江省软件行业在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方面的人才缺口大,供不应求。因此,我们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方面。以一个典型、完整、实用的项目“学生选课管理系统”为载体,将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用到的各项工作技能按照工作过程分布阶段任务,将项目分解成一个个案例,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技能的案例教学,同时也体现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多元整合的创新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

(一)明确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驱动学习是让学生完成教师精心设计的培养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确定软件工程课程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是进行任务驱动学习首先要解决的课题。

为此,我们邀请软件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参照国家相关职业标准一起分析、论证软件工程工作岗位的工作过程和技能要求。在进行分析论证过程中,根据我院所在浙江省高新中小企业发展实际,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将软件工程课程培养的人才方向定位在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三个岗位。我们明确了这三个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并详细分析了典型工作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

1 软件设计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软件项目计划、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阶段。这些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有:(1)软件项目计划包括:软件项目计划内容的描述;度量项目的成本、规模、工作量和开发周期;确定项目开发过程模型;制订软件项目计划;(2)软件需求分析包括:定义需求工程过程模型;采用UML获取项目需求;采用UML分析项目需求;编写项目需求规格说明书;(3)软件设计阶段包括:策划项目的设计阶段;应用设计模式,执行系统的架构设计。

2 软件测试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主要是软件测试阶段。其典型工作任务包括:软件项目单元测试用例设计;执行软件项目单元测试;软件项目功能测试用例设计;执行软件项目功能测试;软件项目性能测试用例设计;执行软件项目性能测试;软件项目压力测试用例设计;执行软件项目压力测试。

3 软件维护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主要包括软件配置阶段和软件项目管理阶段。这些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有:(1)软件配置阶段包括:创建软件项目配置管理计划;对软件项目实施版本控制;(2)软件项目管理阶段包括:对软件项目进行项目估算;对软件项目进行风险管理;对软件项目进行质量管理。

(二)设计教学项目,培养职业能力,项目导向教学

项目导向教学是指通过一项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它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引领教学过程,强调实训环节,将工作过程的职业环境融入学习过程中,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到了实践这一层面,使得学生能真正进入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理想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工作岗位职业能力。

我院软件工程课程定位的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维护三个岗位有不同的职业能力要求,通过与专家分析论证,我们明确了三个岗位要培养的职业能力:

1 软件设计岗位。要求要培养的职业能力有:理解、实施软件项目计划的能力,编写、制定软件项目计划文档的能力;获取、分析软件项目需求的能力,编写软件项目需求分析文档的能力:理解项目数据模型、项目的架构设计的能力;编写软件项目设计规格说明书的能力。

2 软件测试岗位。要求要培养的职业能力有:设计和实施单元测试用例、功能测试用例、性能测试用例、压力测试用例的能力;撰写测试计划、报告的能力。

3 软件维护岗位。要求要培养的职业能力有:实施软件项目配置计划、管理的能力;实施软件版本控制的能力;估算项目成本、规模、进度的能力;预测、监控、计划、管理软件风险,实施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的能力。

为了与岗位工作过程相适应,能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设计教学项目的选择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第一,项目必须包含上述岗位的基本工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第二,项目难度适中,符合高职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特点;第三,项目开发周期相对较短,能够在教学时间内完成;第四,项目内容容易理解,贴近学生经验,以便学生集中精力完成软件工程工作过程的学习。

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学生选课管理系统”来进行项目教学,引入企业真实项目“网上书城”系统来进行模拟训练。这两个项目背景高职学生易理解、掌握和操作,并且包含了上述三个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通过几个学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基本能掌握三个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有所侧重,完全达到了我们项目导向教学的目的。

(三)分解教学项目,激发学习兴趣,典型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在经验和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增进才干。软件工程案例教学的实践反映出,案例选择是否合适、案例运用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作用的发挥。

对于软件工程这样一门理论和实践都比较注重的课程来说,案例教学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在案例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第一,案例贴近学生生活,删繁就简,能适应课程教学时限要求;第二,案例有代表性和针对性,能基本涵盖基本的工作任务;第三,案例能让学生参与并易于模仿实践。如讲解软件项目计划时,针对学生选课管理系统这个项目,由老师描述项目计划应该要确定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确定项目中角色一人员责任矩阵,利用甘特图等工具制订初步软件项目计划。这样学生不仅仅是去强记那些固定的原理、规则。学生通过案例更深刻地理解了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技能。

三、多元整合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各有特色,如何将这些教学方法整合在一个具体的教学项目中并让各种教学方法发挥其优点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按照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典型的工作过程,我们将“学生选课管理系统”项目分解成一个个的小项目,每一个小项目对应着一个具体工作过程。对每一个小项目我们分成六个步骤进行项目教学:

第一步,确定每一个小项目的工作任务。不同的小项目对应的工作任务不同,有的工作任务比较独立、花费时间少,可以在—个教学单元中完成,我们称之为小任务;有的工作任务需要多个教学单元的综合实践才能完成,我们称之为大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对大任务我们又将其分为若干小任务,并在各个小任务完成后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相应的职业能力。

第二步,教师进行案例场景描述,并通过典型案例演示项目中的具体任务。教师先对案例进行场景描述,让学生明白真实工作过程中这个小项目要做什么。然后通过典型案例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到这个小项目要怎么做。

第三步,学生分组讨论,明确项目分工。软件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将学生从成绩、性格、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分组,让不同的学生组合成一个团队进行项目的开发,既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又让学生能发挥各自特长,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此步骤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班组从整体上对团队的组合进行优化调整,对于一些比较难分工的项目,教师可以对团队进行指导,帮助团队进行分工。

第四步,学生根据不同分工完成典型案例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分工,团队中每个学生有了明确的任务,可以根据教师典型案例的演示进行工作任务的模拟练习。通过这一步,让学生对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有真正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软件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软件测试;专业构建;建设思路;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063-04

1专业构建背景

1.1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

软件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了对软件测试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国内,仅在2007年2月的网上招聘信息搜索中,广州、深圳两地招聘软件测试工程师的IT企业数量就超过了60多家,企业的规模涵盖了大、中、小各种类型,人数超过了六七百人,这在近几年的IT人才招聘广告中是不多见的,反映出软件企业测试人才的严重短缺。高级的软件测试人才更是“一将难求”。这种趋势引发了专业性的软件测试机构和组织的迅速产生和发展,企业与社会培训机构举办的各类软件测试技术培训正成为IT技术培训的新热点,其驱动力正是来自软件产业对测试人才的强劲需求和不断提升的人才价值。根据对软件业未来的发展预测,测试人才的需求将持续保持旺盛的态势,就业前景十分看好。其实,这也从另一角度反映出现代软件开发与测试的关联关系,软件产品追求工程质量的趋势。

1.2软件测试人才的供需矛盾

国内软件业普遍存在软件测试人才的供需矛盾:一方面,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有大量需求,但又苦于招聘不到合格人才;另一方面,许多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开发人员有志从事软件测试工作,却因为没有测试经验而被拒之门外。产生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国软件业长期“重开发、轻测试”,很多中、小型软件企业基本没有设置专门的测试部门和组成专业队伍,这导致软件技术人才不具有测试的知识和工作实践能力,同时,企业也缺乏相关的培养机制,一旦需求(如软件外包、产品系列化、规模化、专业化),即造成业内的软件测试人才严重短缺。

与此同时,国内高校计算机教育(本、专科)也忽视了这一领域,截至目前,甚至大多数高校的软件与计算机类专业中都未曾设置专门的软件测试课程,所以应届毕业生自然无法适应和胜任软件测试的岗位工作,也是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

1.3国内高校软件测试教学现状分析

国内高校软件测试教学总体属于起步阶段,根据近几年的专业教学调研与交流表明,已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的院校大约只占计算机类或软件专业院校总数的6~8%,开设软件测试专业的院校更是“凤毛麟角”。这一方面表明了高校办学自觉适应社会和行业需求,促进技术发挥和进步的意识依然不够强烈,积极培养软件职业技术人才的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针对软件测试领域,对其学科与技术的研究、教学的投入不足,人才培养的缺失,最显现的现象是这方面的师资严重缺乏,在软件产业大发展和软件测试技术发展迅速的形势下,不能为社会培养这方面的高级人才、适用人才。

当前,针对软件测试职业岗位的工作需求,一些软件企业与行业的培训机构在积极开展测试人才培训工作,但培训内容比较单一、且完全实用化,基础建立不足,呈现了社会培训“接力”高校计算机类专业及毕业生的过程,经过短期培训而“应急”企业需求。从培训系列化、职业化的测试人才角度考察,这种培训属于非专门化、专业性的培养和教育。

2专业构建思路

2.1软件测试职业岗位分析

要落实好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与策略,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是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前提的。软件测试职业是软件行业新兴的职业门类,目前规范的软件企业都在开始建立软件测试职业体系,逐步形成软件测试员、软件测试工程师、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测试项目经理、测试部门经理等级的职业系列岗位。这其中,软件测试员和软件测试工程师作为软件工作的“主力军”,应理解软件测试基本理论,熟悉软件测试标准,掌握实际测试技能,承担和完成具体测试任务。而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则要求担任较复杂的软件分析、测试策略制定等任务,进行测试规划、测试用例设计和管理以及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测试项目经理和测试部门经理则更偏重于管理,要求具备深厚、宽广的软件测试理论和质量管理知识与能力,承担对整个测试流程的管理和监督任务,具有能够使得整个测试团队或部门高效工作的组织管理能力。这说明软件测试职业岗位的分布已具有层次性,对报考和学习软件测试专业的人来说,可以设计职业生涯的规划。

仔细分析任何一个成熟的软件企业,为完成软件产品的开发都需要三类人才:第一类是懂技术、行业知识和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即“软件金领”;第二类是系统分析及设计人员,称为软件工程师,即“软件白领”;第三类是能够熟练编程的程序员,即“软件蓝领”。类似地,软件测试行业的人才同样也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作为高级软件测试人才的测试项目经理和测试部门经理,可称为“测试金领”;第二类是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高级软件测试工程师,可称为“测试白领”;第三类是承担基础测试工作的软件测试员和软件测试工程师,可称为“测试蓝领”。一个成熟的软件产业从人力资源结构上应该呈金字塔形状,不仅需要处于顶端的、决定产业方向和边缘领域开拓的人,也需要从事产业日常具体工作的人员,因此,位于金字塔底端的“测试蓝领”与“软件蓝领”都是软件企业中最能直接体现产品价值和创造利润的主力,也是需求数量最大的一类人才。

2.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目前国内测试行业大量需求的是软件测试员和软件测试工程师,由于历史原因,测试人才的培养、培训属初级阶段,要建立一只庞大的“测试蓝领”队伍的任重而道远。社会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理念就是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多层次、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作为高技能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中坚力量的高职院校,在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软件测试专业将是其办学的必然趋势。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在人才培养定位及专业设置上,更要及时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趋向,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时地更新专业设置,合理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同时学校在不断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更快的发展与提高。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广州,面向软件产业发达的广州地区和‘珠三角’办学。广州市政府已将软件与动漫作为新时期广州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区域性的软件产业园和企业将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软件测试专业技术人才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职责,以满足学生就业和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为发展广州软件业服务。

通过对广东省高校(高职和本科)相关专业办学情况的调研,针对软件企业的需求和职业岗位做出分析,确定了软件测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软件企业或其它各类企事业单位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以软件测试员和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需求为导向,掌握软件测试理论知识和业界主流的通用测试技术,能够承担并完成实际测试工作任务,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软件测试人才。

3专业构建策略

3.1课程体系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倡导“能力本位”,以培养学生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具体体现为培养“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具备职业化特征”的专门人才。高职教育的这一鲜明特征,决定了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将坚持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突出软件测试的职业特色,适应软件企业测试岗位的工作需要,培养针对软件测试技术应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针对软件测试员、软件测试工程师岗位,以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先导,采用“逆向制定法”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即先根据测试职业工作内涵,分析对应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构造专业课程体系及层次,并建立课程标准,确立每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进行内容的甄选与整合。建立以技术理论和技术应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架构,实现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三合一”特征。

软件测试职业特征决定了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的知识覆盖面要求较广、并且较深。软件测试是一门动态的、交叉性学科,跨越软件工程的整个领域,进行测试工作的人员必须对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有相当的理解和掌握。软件测试工作主要针对的是由开发者编写的程序(这里的程序是广义概念,实际上涵盖所有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且在测试过程中也需要编写、修改测试脚本等等,因此测试人员必须具有相当的程序阅读与编制能力;其次,任何一个被测软件都是运行在特定的系统环境下,包含了硬件和软件环境,测试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系统软、硬件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网络系统的理论与知识,系统平台的知识与环境等等,内容十分丰富,要求对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因此,该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设置那些“看得见”的职业能力课程,如软件测试基础、软件自动化测试技术、软件测试管理等大类,以及分为面向对象的测试、基于WEB的系统测试、性能测试、嵌入式系统测试等几个类别,具体的黑盒测试技术、白盒测试技术等等,还需要开设那些“看不见”但会对专业能力培养产生决定作用的课程,如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基础类课程,如,计算机系统组成、操作系统、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关系数据库、软件工程等等,以及十分重要的程序设计类课程(C/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Web应用开发技术等)。其次,课程体系还包含为从事职业工作必需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职业态度训练的课程。

总之,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当中,对软件测试基础理论知识的涵盖原则是“必须的不缺”,对技术原理(方法)的分析原则是“举一反三”,对实践技能训练的原则是“项目运作”,使得学生通过专业课程体系的学习,能具备软件测试的必备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基本承担起软件测试的工作任务,为日后从事软件测试职业和专业持续发展奠定必须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基础。

3.2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专业教学的保障条件,在这方面的建设从四个方面着手,主要进行专门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测试工程运用平台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及资源建设。

软件测试是伴随软件工程过程的活动,是一项复杂、系统和综合性较高的工作。要真正认识领会软件测试的知识和掌握其技能,能够担负起实际工作任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活动,以“学中干、干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专业技能,实现工学结合。因此,在软件测试专业构建中,需要搭建一个适合实践教学需要和体现岗位工作内容的实践教学环境,配备相应的软件测试工具与测试平台,呈现真实的软件企业环境与岗位工作氛围。

为此,我们在2004年底就建成了集教学、培训、开发、研究四大功能于一体的软件技术与工程中心,拥有250多个工作席位,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席位30个,技术工位220多个(学生席位),配备高性能服务器群,包括Linux服务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Websphere中间件服务器等,实现了中等软件企业规模的专业技术实践教学基地。该中心引入软件企业的构建模式和运作机制,系统功能完善,软、硬件设备配置齐全,购置和配备了IBM Rational Suite组件、MI WinRunner、JUnit等与业界主流运用同步的测试工具及平台,可实现校内外资源的充分获取与信息数据的共享,使教学环境与氛围完全接近企业工程环境及运行条件,为测试实践教学和技术服务提供了优良环境和条件,提供完全“实战型”、“工程化”的教学环境。

3.3专业师资队伍培育

软件测试专业作为一个新型计算机类专业,师资问题首先要解决。截至目前,高校内的大部分计算机专业教师较少系统的开展软件测试理论研究和测试工程的实践,因此,软件测试专业知识不多,教学经验几乎没有。基于这种情况,建设一支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和工程需要的师资队伍,成为了软件测试专业构建的迫切任务。针对这个普遍问题,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通过引进和培养两种途径实现,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师资引进上,我们的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软件测试高级人才,加强校内自身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则通过聘请来自企业和行业一线(如IBM 广州分公司、广东省软件评测中心、广东省Linux公关服务技术支持中心等企业与机构)业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以开设讲座、直接授课、面对面交流等多种方式培训指导师资,使教师能够加深对软件测试理论的认识,感受测试技术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的运用和技术的新发展。

对内的师资培养培育,主要采取系统地测试理论知识学习和有针对性的专项业务培训,学习和研究国外高校软件测试课程,学习和研究软件测试技术与理论,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奠定扎实基础,具备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承担起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2004年以来,多批次的选派教师参加由业内知名企业或行业组织举办的软件测试中、短期培训进修,组织教师参加软件工程、软件测试专业学术会议及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与知名软件企业的产学积极互动,与国内多所高校进行软件测试课程教学与测试实践的交流,同时,鼓励和督促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到软件企业参加一个月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软件测试课程在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中设置和开展教学已达4年,已有4届(6个教学班)的教学历程和经验,师资队伍通过“教学实战”得到了锻炼和成长,使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3.4教学模式改革

我们在软件测试专业构建初期就比较重视对传统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是缘于学科教育对于职业教育的诸多不适应。贯彻“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策略,推行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采用“一体化”教学方式,实施以项目教学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方法是软件测试专业新的教学模式体现。

改变传统的先在教室上理论课、再到实训室上实践课的分割模式,将实训场所设计成既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又可在现场进行理论教学的布局。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导向任务、讲解要领、操作示范演练、训练与逐个指导等环节,把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单元能力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穿插安排,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一体化,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热情,保证教学质量与效果。

对专业课程体系中适合引入项目教学的课程,设计、规划教学项目,确定内容和流程,提出具体的要求和任务。通过引入这种理论知识学习和技术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项目教学过程,达到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这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以实际项目为目标,围绕其确定的任务的解决策略和过程展开,即学生需完成规定的任务和规定的动作与步骤,以完成任务的质量、数量、时间等作为考核基本依据。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角色转变为“教练”身份,通过进行引导型的讲解、案例分析、测试“动作”过程示范、组织讨论等一系列互动交流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建构知识体系。

4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中构建软件测试专业是源自对专业测试人才的供给远不能满足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而做出的一项办学创新。截至目前,广东省乃至全国已开办了软件测试专业的学校为数还不多,对于开办软件测试专业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

收稿日期:2007-10

参考文献

[1] 杨鹏. 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2] 贺平. 软件测试课程构建[J].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 贺平. 项目教学法的探索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

[4] 贺平. 软件测试课程开发[J]. 计算机教育,2006,(12).

[5] 贺平. 软件测试教程[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软件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为给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培训提供依据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课题组对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调查显示,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欠缺,应明确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完善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职业准入制度。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06) 13号)文件精神,“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加快造就一支适应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的教师队伍”,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界的首要任务。鉴于此,本着了解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培训提供依据,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的目的,本课题组组织了此次调研。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研思路、方法与步骤

本次调研主要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式,辅以电话联系和网络QQ等方式。其中,问卷是根据教师、学生、企业三方对电脑动画设计专业中职教师教学能力标准问题的看法设计而成的,共分三卷,教师卷、学生卷与企业卷。访谈调查分别在学校与企业进行,其中学校卷分别向学校与教师进行访谈,企业卷分别向企业与企业员工进行访谈。所有调研都是本着真实、可靠、科学、严谨的精神进行的。

2.调查取样与样本容量

本次调研选取了我国的东西南北中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的5个省:浙江、四川、广东、北京和湖南,调查相关中等职业学校30所,每个省6所,相关企业10个,每个省2个。在中职师生中,分为动漫专业组、设计艺术类组以及其他非相关专业组,分别对3组样本随机取样,每组100人,共300份问卷。(如通过网上投票可适当提高样本容量)企业问卷100份。本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问卷392份,回收率为98%;无效问卷50份,有效率为87 .2%。

3.调查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是针对五个方面进行:企业对动画设计初、中级专业人才的用人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目标实现情况;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的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现状,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教师能力结构。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企业对动画设计初、中级专业人才的用人标准

经调研发现,企业看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对中职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都平等对待。其中有46%的企业认为“能力比学历重要”,有42%的企业认为“两者同样重要”。44%的企业认为中职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职称评定应“同等对待”,22.2%的企业认为“根本没有差别”。56%的企业认为中职学生与其他院校学生的职业发展“同等程度”,22%的企业认为“根本没有差别”。但仍有66.7%的企业认为社会对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的评价低于其他普通高校同类学生。

企业代表同样指出,对于电脑动画专业的学生,最应掌握电脑软件的是Flash, Photoshop, 3dmax,Illustrateo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及目标实现情况

经调研发现,学生通过学校学习学到的有效动漫知识有限。48 .7%的学生认为从事动漫工作的技术人才,其动漫知识主要来自专业公司就业经历,33.6%的学生认为主要来自自学,32%的学生认为来自国内院校动漫专业,还有来自于境内外培训的。38 .1%的人认为学校知识有所欠缺,认为基本能满足需要的占33%,还有2.7%的人认为学校学习完全是浪费时间。师生对所在学校的动漫专业现状不甚满意(教师的不满意度达到32 .7%),学生普遍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方法、对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满,但对所在学校的实践训练课基本满意。学校安排的技能考试通过率比较高,而且对学生就业产生了帮助。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前景感到乐观,并认为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技能能够适用于实际工作。

3.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的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

在课程安排上,67%的企业代表选择了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课程安排方式,另外33%的企业代表选择了理论与实践课各占50%的课程安排方式。

在具体课程设置上,企业的代表认为美术基础对于动画设计专业很重要,有必要开设市场营销方面的课程,有必要选择性的开设计算机后台程序方向的课程(如HTML/JAVASCRIPT/ASP网站设计/SQL-SERVER),文化课程的学习跟专业课程一样重要,课程应根据动画制作流程进行编排。教材应该重点放在动画制作,教材中的动画案例都应该是优秀成功的案例,某些课程可在企业中完成,学生应该在具备部分专业知识后进人企业实践。

企业代表还提出,电脑动画设计的主要工具是手绘板,国内动漫相对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观念的差距、宣传的差距、全方位的差距上。

4.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现状

目前中职教师在教学中欠缺的知识和能力依次是:与社会联系不够紧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欠缺,重视学生学习辅导、忽视了心理辅导,对学生道德职业教育欠缺,与学生沟通较少、不了解学生;我国现阶段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最缺的能力依次为动画软件操作能力、企业互动能力、绘画理论讲解能力、绘画能力、连续动作绘制能力及其他;中职教师应加强的教学能力依次是教学创造能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教学表达能力、交流技巧与人际沟通能力、社会联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训指导能力;(教师)希望依次在专业技能训练、企业实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专业核心课程、职业发展的相关问题、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教育学理论、方法等方面加以培训;(教师)希望依次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外出考察、参观学习、进修或函授获得更高的学历、同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帮助及其他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

企业代表认为,我国现阶段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依次最缺乏企业互动能力、动画软件操作能力、连续动作绘制能力、绘画能力、绘画理论讲解能力;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要具备手绘背影的能力和表演的才能;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最应该具备综合素质、引导、实现动画想法、创意才能。

5.中等职业学校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调查中企业代表认为,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至少需要掌握三到四门软件操作,要有动画相关企业实训经验,要同时掌握二维与三维动画制作软件,要掌握动画制作的各环节操作,具备手绘的能力,应具备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学历对于动画设计专业中职教师有一定的影响。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的专业特长是加帧修型,教师需要掌握手绘板操作,要具备表演才能。根据调查结果,企业代表、教师认为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程度如下表:

6.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的问题

对于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企业代表也表达了许多的看法。(1)对于培训的整体意见。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应分成二维电脑动画班与三维电脑动画班进行培训;中职二维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需要分成初、中、高三个等级进行培训;中职电脑动画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需要学习上岗培训课程;上岗、提高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在培训时间上要有所区别;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每期培训完后要进行考核;需要根据湖南影视动画制作特点开设Animator软件课程;中职二维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应分成上色培训、动画加工师培训、原画师培训、场景培训、后期合成培训。(2 )对培训教材的意见。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教师培训教材应该是简单实用的;概念设计与原画创作(以简笔画形式进行)、动画后期制作(剪辑、视频合成、音频合成等)技术的教材、动画应用软件(如Flash, 3DMax)的使用与动画制作技术依次重要;教画应用软件教材就强调动画实例讲解;概念设计与原画创作(以简笔画形式进行)教材编写的重点依次是动态造型、时间与节奏、动画夸张与变形、连续动作绘制及其他;从概念设计与原画创作(以简笔画形式进行)教材中最应体现设计理念和创意知识;动画应用软件(如Flash, 3DMax)的使用与动画制作技术教材需要分别编成二维与三维教材;动画后期制作(剪辑、视频合成、音频合成等)技术教材应以实例讲解为主;教材的每章节后需要编写适当的习题;三部培训教材的内容可综合成一个动画制作案例进行教学;动画应用软件(如Flash, 3DMax)的使用与动画制作技术教材重点是Flash软件的应用。(3)专业课上教师应掌握Flash, Animator等动画制作软件,课程编排应突出“具体性与实践性”。

三、提高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建议

1.明确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教学能力包括通识教学能力和核心教学能力两大能力要素。通识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职业都应该具备的教学的素质能力要求,是对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描述。它可以分为教学基本技能、教学组织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核心教学能力也称职教教师的主体能力。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特性,首先体现在其设计教学的性质,其次体现在其动画行业的性质,具有双重的特性。因此中职电脑动画设计教师应包括以通识教学能力为基础、核心教学能力为主体的教学能力。如表2所示:

2.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对中职电脑动画设计专业教师素质的培养除首先满足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外,更应该了解和掌握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和所在岗位(岗位群)的专门知识和专门技术、技能,并懂得职业教育的特殊规律。中职电脑动画专业所培养的中等专业人才未来将从事的主要职业岗位有:动画制作公司从事原画制作、中间帧制作、修型制作、背景制作、合成等工作;游戏公司从事角色建模与渲染、动作调帧、后期编辑合成等工作;广告公司从事影视动画广告制作工作;电视台、多媒体制作公司从事动画特效与片头制作等工作。中职计算机动画专业的培养定位中的专业能力至少应该包括:美术基础、动画基础、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

软件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2 教学改革内容

教学方法改革

1)引入Forcecontrol,激发学习兴趣。Forcecontrol中有很多针对过程控制的策略控制、图形动画和可视化动态仿真界面。应用该软件,可以进行PID、模糊控制等多种控制方案的编程,实现工业现场的监视控制。Forcecontrol是通过组态形式,直观易懂,容易上手,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2)以项目为导向,围绕工程应用中的真实问题进行讲解。围绕工程应用中典型测控系统,精心设计各种项目,每种项目包括工艺流程图、数据采集、显示(界面动画等)、控制、报警、数据保存、历史数据查询、报表打印等功能。将课程与实际项目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并且学以致用。

3)邀请企业为学生开展相关讲座,与企业开展联合认证。为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进一步深化教学方式的改革,课程组邀请和利时集团培训中心的教师开展相关讲座,主要包括工控软件在电力及石化等行业的典型应用。通过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习兴趣。

另外,与北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力控软件工程师认证。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通过项目考核的形式,对成绩合格的学生将会由该公司颁发力控软件工程师认证证书。

4)仿真实验+实际的系统设计实验,培养综合能力。开发的实验包括仿真和实际的系统设计实验。仿真实验让学生模拟工业现场的情况,用软件编程实现现场监控的仿真,掌握工控软件基本功能。实际的系统设计实验让学生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过程控制装置及智能仪表进行编程,实现真实对象的现场监控(比如采用模糊控制方法控制锅炉温度、水箱液位、管道流量等)。这样,学生对工业现场的监控系统就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

5)改革考核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工控软件及其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为改变学生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的学习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考试中加大对动手能力考核的比重,并注重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目前采用笔试成绩+上机成绩+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将上机设计成绩占总成绩比例增加到25%左右,提高了学生上机的热情和设计的质量。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灵活性、客观性。另外,根据几年的教学累计,本课程建立了试卷库,期末考试从试卷库抽取试题。

实验环节改革 本课程有一半学时为实验环节,为更好地增强实验教学效果,建设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网络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实验管理智能化。根据教学需要,开发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教师可以对实践教学和设备资产进行管理。在网络上对教学的基本数据、学生信息和实验室开放信息等进行操作,仪器设备的数据库与学校对接,直接进行仪器设备的信息更新、大型仪器的管理和实验室项目的申报,提高了工作效率。

2)实验教学系统化。学生通过网站上的实验室简介、相关实验的图片了解实验室基本情况,在教学资源栏目里获取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通过课程网站进行预习、准备、下载训练内容和相关应用软件。教师还设计制作出适合开放教学的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系列课件,包括PPT课件、视频课件、Flash自主播放型课件、网络课程系统软件等。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互动交流,并可以在线解答学生的疑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渠道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实验教学网络互动化。由于该课程以软件的使用为目标,日常课时包含一多半的上机学时,理论学时较少。为此,利用学校提供的BB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在这个平台上,涵盖了该课程相关的全部信息,如课程PPT、上机指导等,学生通过该平台可以在网上与教师展开交流、咨询答疑等。通过现代教学手段的采用,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大增加。特别是通过网上辅导答疑,教师能动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多数学生比较喜欢目前的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大大增强。

教师队伍建设

1)完善制度保障,鼓励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在现有教学管理机制基础上,从教师培训、交流互通、人才激励、教学过程评价、持续改进等方面制定新机制,激发教学工作热情,吸引优秀教师加入教学队伍,促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建立完善的职称培养目标体系,多种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学和科研项目,鼓励教师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增强教职工提升职称的动力和信心。建立完善的师资培训培养制度,抓紧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制定年度青年教师培养目标,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位,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

2)优化队伍结构。从专业、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并通过校企人才交流互通机制,以联合开课、合作实施实践教学、联合申报项目等多种形式,聘请企业工程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定期组织教师进入企业,轮岗培训,积累工程实践经验,提高工程实践素质,提高教学队伍的业务素质。

通过落实与国外高校互访机制,着重选拔中青年教师出国深造,密切追踪国外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趋势。重点资助中青年教师参与国内外教学、学术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参加一次国内交流活动,增强与教育机构联系,鼓励在各类教学团体中任职。

通过资深教授指导青年教师开课,定期举行青年教师各种教学方面的比赛,如多媒体课件比赛、讲课比赛、教师技能比赛等,活跃教学思想,增加教师的责任感,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