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精选5篇)

  •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我国高血压治疗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卫生部门领导和医学专家就提出了让高血压低头的口号,尽管过去高血压防治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还很低,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把高血压只作为一个疾病放…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精选5篇)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防治工作;门诊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血压的发病率已经明显的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最近几年还出现了很多年轻人患有高血压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事实上,高血压的危害还在于它可以引发其它各种疾病,例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和肾病等,为了保证国民的生命健康,我国卫生部门已经提出要大力的展开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

1我国高血压治疗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20世纪60年代卫生部门领导和医学专家就提出了让高血压低头的口号,尽管过去高血压防治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还很低,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把高血压只作为一个疾病放在心血管内科、或者肾脏内科诊治,医师没有从专科的角度去研究怎样使高血压病人诊断明确、治疗理想是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总结老一辈医学家的经验基础上,同时向多方专家请教,特别是在临床实践之中不断总结。发现高血压既是由不同原因和疾病引起的临床表现,又可导致心脑肾的损害和心血管疾病,因此,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涉及医学各领域,并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即高血压学。

对于高血压的诊治有了理论上的支持后,接下来就应该应用理论指导实践,由于高血压不同于普通的心血管或是呼吸系统方面的疾病,它不仅涉及到各个组织器官的治疗,而且我们也没有发现一个明确的可以根治高血压的治疗过程,所以,当高血压病人的内分泌系统和心脑肾系统出现症状时,就一定要采取系统化的防治措施,以防病情的进一步恶化。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引发高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日常的饮食习惯或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等,也包括遗传,甚至肥胖等因素,这些都易引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我国对于高血压的治疗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通过临床的诊断,判断治疗方法的效果是否良好,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已经对高血压患者有清晰的诊断思路,希望通过设立高血压门诊和高血压病房等相关的措施,能够更好的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医治。

2高血压的门诊总结

2.1提高降压疗效,减少靶器官损伤通过高血压的临床诊治能够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有明显降低的效果,直到达到标准的血压值,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更年期的妇女如果患上高血压,其临床表现为容易激动,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针刺疗法降低血压值,尤其是在清晨进行针刺更能有效的起到情绪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当高血压病人恢复了正常的昼夜作息时间以后,主治医生不能够忽视对病人血压的监测工作。目前,我国已经研制出来的用于降低血压的药物有很多,包括尼莫地平、心痛定、波依定、利降平以及降压避风等多种临床药物,但要注意的是,医生要根据不同高血压病人的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合理的治疗,当选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的时候,应该适当的将少降压药物的用量,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不至于引发其它的副反应等症状。实际的临床表现表明,大多数的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针刺疗法后血压都趋于正常。另外,老年人也是高血压病的高发人群,由于老年患者的舒张压降低、收缩压升高,致使其脉压差值降低,对心脑血管和肾的损伤都较为严重,当应用针刺疗法进行治疗之后,可以明显的减轻心肌缺损的症状,有效的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胸闷气短等症状,调节心率的同时降低血压。针刺疗法能够有效的降低血压,还可以减轻对于把器官的损害,对头晕目眩、血压不稳等症状也有明显的疗效,因此,针刺疗法应该广泛的应用于高血压的临床诊治

2.2高血压研究门诊诊疗效果分析高血压的可行临床治疗模式可以通过诊疗门诊来实现,通过达标率的提高起到对高血压良好的防治效果。

2.2.1研究门诊的工作模式研究门诊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将高血压的治疗很好的在临床诊疗效果上的得到体现,其工作内容首先包括诊疗的程序和中医辨证方案的建立,其更加注重规范与辩证关系的统一;其次是定期的对诊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估,目的是为了选择最佳的用药方案进行高血压的治疗;最后就是注重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对诊疗信息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不同的高血压患者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这样才能够起到预期的效果,又能够符合临床诊疗的需求。另外,我国的一些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是很有利用价值的,我们应该通过临床的病例总结诊疗的方案,建立其高血压患者的症候类型,例如冲任失调、肝火过盛、肾虚乏力等,再结合中医的治疗方案完善研究门诊的工作模式。

2.2.2研究门诊的治疗方法笔者结合中药治疗和中西结合治疗的案例对高血压的辨证疗法以及疗效的观察指标进行了总结,得出研究门诊是一种临床与科研结合的诊疗模式,能够提高对高血压的控制率,对于高血压的防止和治愈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我国的卫生部门也应该重视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近期我国医学方面的权威机构出台了关于我国高血压疾病的防控调查,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数量。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血压门诊方面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控制和治疗高血压的办法,并且以高血压研究门诊的诊疗作为基础,结合中西技术对高血压的防治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的控制我国高血压的发病人数,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溱,扬樟卫,胡晋红,等.应用运筹学和数据统计方法优化门、急诊药房窗口配方服务[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0):983-986.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2篇

近两年我社区开展了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宣传、防治工作。但由于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多,仅靠擅长内科的社区医生、社区护士管理难以达到预期目的。今年以来我中心调整策略,将社区内高血压患者,按居委划分,依据患者多少派出高血压管理团队,团队成员由全科医生,全科护士以及医技人员组成。每个居委高血压患者有五六百到近千人。采取以居民小组为单位落实到以全科医师为主的,由全科护士和医技人员组成的多个责任医师小组。1个居委由1名高年资的内科医师负责。每周有固定时间在居委固定地点测血压,宣传高血压病的防治知识。

总结1年来工作效果,确实落实管理的情况各不相同。最大的难点在患者的依从性不高,由于先期的工作入点不同,各居委高血压患者能定期到测量点测血压的人数明显不同。为提高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效果,达到防治高血压并发症,提高人群生活质量的目的,现将1年的工作总结、归纳,为以后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依据。

组织发动工作

社区医生进社区参与高血压的管理是一新鲜事物,居民不了解,不理解,也不信任,持怀疑态度。这需要社居委的支持,配合,帮助社区医生扩大影响,取得居民的理解和信任。刚开始时需要居委通过居民小组长把我们社区医生介绍给居民。把社区医生进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告知居民。当社区居民充分了解了社区医生的工作是为了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时,我想也就能得到居民的理解和信任了。

社区医生自身水平的提高

进社区的全科医生及医技人员,应注重知识的更新,熟练掌握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尤其是与高血压发病相关的生活常识及高血压病的危害,在监测血压同时能一对一的宣教到位,提高人群对高血压病危害的认识。这样可以更有效地阻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

工作应连续、守信

目前我们参与高血病管理工作的团队都不是专职的。进社区防治高血压只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们应合理安排工作,对与居民约定的测血压时间应相对固定,持之以恒。随着时间的推移,社区医生的影响也自然能扩大,也就更能获得居民的理解和配合。也能更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一年的工作确实证实了这一点。

完善管理的办法

我们监管的高血压患者,有的仍在工作,或在监测日有事未按时测血压。对这类对象,我们鼓励他们自购血压计,并教会他们使用。再采用电话沟通的形式达到监管的目的。刚开始时,由于居民不理解,电话中不配合,甚至被语言中伤的事时有发生。我们本着诚信为民的态度,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一遍一遍宣传高血压的防治常识,经过一段时间后,终于取得了居民的理解和尊重。对高龄、行动不便的高血压患者,采用定期上门的办法,完善管理。尽管增加了工作量,但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更踏实。

管理的策略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人从2008-2010三年中对高血压人群中55岁-85岁之间的341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跟踪管理调查,发现,接受规范管理与接受非规范管理脑卒中的发生率有着明显的差异。

1.1.1规范管理1128例,其中:男性518例(占45.9%),女性610例(占54.1%)。55岁-64岁429例(占38%),65岁-74岁451例(占40%),75岁-84岁248例(占22%)。凡接受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月测量血压不少于一次,每月听课专题知识讲座不少于一次;规范服药率95.36%,血压控制率92.84%,健康知识知晓率98%,自我管理率90.95%。

1.1.2非规范管理2288例,其中:男性1126例(占49.2%),女性1162例(占50.1%)。55岁-64岁951例(占41.6%),65岁-74岁826例(占36.1%),75岁-84岁511例(占22.3%)。凡接受非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每年测量平均2.3次,部分数患者一年中听一或二次专题知识讲座课;规范服药率22.38%,血压控制率23.69%,健康知识知晓率21.5%,自我管理率10.75%。

1.2诊断方法 本人为了获得完整的诊断信息,也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调查的所有患者,主要通过以下的检查项目作为诊断依据。

1.2.1CT扫描、磁共振(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作为诊断依据。

1.2.2部分考虑是缺血性脑卒中亦进行、经颅多普勒(TCD)、颈动脉超声、脑血管造影的检查作为诊断依据。

2 结果

三年中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平均6.20‰,三年中非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平均10.05‰,非规范管理组脑卒中的发生率是规范管理组的1.6倍。

规范管理组中管理高血压患者1128名,2008-2010年并发脑卒中21人,非规范管理组中管理高血压患者2288名,并发脑卒中69人。

3 讨论

从管理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脑卒中发生率在急剧升高,而脑卒中发生率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与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及高血脂、肥胖人群等不断增多有关。因此,高血压规范管理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3.1特点如下

3.1.1居民生活文明程度偏低,自我保健意识较差,往往不重视心血管危险因素或知道了危险因素也不及时控制(如果血压逐渐升高,身体会逐渐适应),但血管壁变性、动脉粥样硬化却逐步加重。结果造成高血压、脑动脉破裂或脑血栓。

3.1.2高血压患者的服药率低、血压控制率低、健康知识知晓率低,治疗的依从性不到位,导致血压控制不好,易并发脑卒中。管理中发现,对高血压患者给予规范管理则脑中风发生率要比不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要低的多。

3.1.3脑卒中多数是其原发病(高血压等)得不到合理治疗而缓慢发生的,而高血压的治疗需长期耐心而积极。因此,要调动医务人员和病人两方面治疗的积极性,要预防和治疗相结合。

3.2预防:预防脑卒中的重点是控制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

3.2.1血压的管理,脑卒中是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最关键措施。由于早期高血压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血压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及时的处理,尽量避免发生高血压。

3.2.2高血压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发现,高血压患者如果得到规范化管理,他们的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规范服药率、血压达标率、血压自我管理率多比较高,血压控制好,脑卒中发生率低。

3.2.3平衡膳食:四大原则:科学合理,搭配得当,色香齐全,总量控制,特别是有高血压和肥胖家族史的要注意节简饮食。同时戒烟限酒。高血压发生率就低。

3.2.4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平衡,维持良好的心情和心态是防止高血压的主要原因。高血压患者容易紧张、易怒、情绪不稳。而乐观开朗,是维持稳定血压的关键因素。

3.2.5有氧运动:坚持适当有氧活动,是预防高血压、脑卒中的重要因素。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能降低胆固醇的生成,还能预防便秘、改善睡眠。锻炼要坚持四有,即:有序、有度、有恒、有伴。

3.2.6高血压病人用药要坚持“三心”,即信心、决心、恒心,血压一降,立即停药,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左心衰、脑中风等。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4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脑卒中至少700万。根据2009-2010年相关调查显示,高血压知晓率为42.6%,治疗率为34.1%,控制率为9.3‰治疗控制率为27.4%。

我国90%的高血压患者就诊于_城镇社区和乡村卫生服务机构,基层是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只有提高基层医生管理高血压的技能,规范治疗和管理高血压人群,才能真正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但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经济差别较大,基层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指南从理论到实践,以及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因此,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探索一种可操作性强、易于掌握的基层高血压分级诊疗路径,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我们将从基层高血压的特点、基层高血压的管理、药物治疗策略出发,来探索宁波基层高血压分级诊疗路径,旨在为基层高血压人群防治与分级诊疗寻找一个“捷径”。我国高血压人群特点

以2、3级高血压患者为主刘力生教授等2004年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的调查显示,我国2、3级高血压患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近75%。胡大一教授组织的China STATUS调查中的患者大部分为2、3级高血压,2、3级高血压患者合计占66.1%,高血压达标率仅为31.1%。

合并危险因素者较多CONSIDER研究显示,中国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的患者近90%,多种危险因素并存,会导致靶器官损害和器官合并症的病情加重。2013-2014年中国高血压心血管危险管理工程浙江省调查人群结果显示,91.69%的高血压患者伴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中16.43%的患者伴有1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4.13%的患者伴有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1.59%的患者伴有3个心血管危险因素,25.77%的患者合并高达4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中最常见的是缺乏运动,高达56.10%,其余依次是脂代谢异常(36.10%)、吸烟(34.77%)、肥胖(31.28%)、糖代谢异常(36.10%)。调查还显示,该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为85.51%,但治疗达标率仅为34.47%。

总之,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众多,90%的患者分布在基层(乡村/城镇社区)。但广大基层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人群防治疾病意识淡薄,基层作为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作为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若不能很好掌握和灵活应用指南,高血压的防治就达不到“广覆盖”的目的。

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较低,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与基层医生高血压防治知识和技能欠缺有很大关系。比如社区医生进行高血压分层评估困难,以及患者依从性差、对社区医师的信任度低等。

基层高血压人群的血压管理

血压测量的有效方法血压测量是高血压诊断的基本手段,血压值是诊断与治疗的主要依据,亦是疗效评估及基层医生工作考核的主要指标。因此,推广规范化的血压测量尤为重要。

血压测量方法①诊室血压;②动态血压;③家庭自测血压。

美国指南推荐:家庭自测血压有利于患者监测降压治疗的效果,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家庭血压测量的优势①可靠性强:家庭血压测量与诊室血压相比可靠性强,如用无线传输血压数据,更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到医生或血压管理工作平台,有利于医生准确掌握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和控制率;②真实性好:初诊或需要改变治疗方案的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7d,取后6d血压平均值作为治疗参考的血压值,能够真实反映患者清醒状态的血压水平;③简便易行:在家自测血压,不需到医院或诊室,方便测量,尤其方便老年患者和工作忙的职业人群;④高效管理:家庭血压自测数据直接进入居民健康卡档案,有利于社区医生提高工作效率。

家庭自测血压是实现基层高血压远程管理与分级诊疗的主要手段这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知悉高血压患者的真实血压管理情况,有利于全科医师高效率管理高血压人群,有利于提高基层高血压患者对于血压管理的积极性,使高血压人群由被动的被管理者变成血压管理的实施者和管理者。更重要的是,通过血压的监测和情况的反馈,使高血压患者和全科医师真正结合起来,成为共同管理者。家庭自测血压的应用保证了基层高血压管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对于长期管理效果评价意义重大。

应用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家庭自测血压计或者穿戴式医疗产品进行血压远程监测,有利于高血压人群大数据管理,可以显著提高高血压人群血压管理的效率。目前宁波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家庭自测血压,即应用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家庭自测血压计或者穿戴式医疗产品将血压监测数据远程传输,进行血压远程管理和云管理,通过宁波市云医院高血压云门诊的专家和医生指导患者进行血压的自我管理。

基层高血压人群的药物治疗策略

提高高血压群体血压达标是关键2009年ESH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当人群血压控制达标率>50%时,整个人群的心血管死亡率、致死性心梗和非致死性心梗的发生率、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率才会有显著下降,群体血压达标越高心脑血管获益越大。我国高血压患者>90%是中高危患者,因此群体血压控制达标率越高,给我国高血压患者带来的心脑血管方面获益越多。基层医疗机构是高血压治疗和管理的主战场,基层高血压人群血压达标率提高,中国高血压的控制才能大幅度提升。

高血压患者个体血压控制的方法不胜枚举,美国最新指南指出:对于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单药控制不达标时:①起始1种药物用到最大剂量后,再加用第2种药物;②起始1种药物用到最大剂量前,即加用第2种药物;③起始就使用2种药物联合,可以自南联合或者单片复方制剂。这些都是可取的方法,但是对于高血压人群治疗,何种方法或者路径更佳?这是需要探索的一个问题。

起始联合应是基层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主流策略高血压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在多个系统的共同调节下造成了血压升高。虽然内在调控血压机制没有完全清楚,但已有3个方面的机制得到公认: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②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③体钠过多。3个方面因素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共同调节血压,因此在治疗上也是通过多种途径使患者血压更好地控制。不同的降压药物作用于不同的血压调节系统,采用联合降压治疗,适用于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提高患者降压疗效和达标率。

荟萃分析显示,起始联合较起始单药,可以使心脑血管疾病更多获益。美国从2002年开始,起始联合治疗的比例越来越高,无论是1级还是2级高血压,采用联合治疗已经成为美国高血压治疗的主流。HYVET研究表明,以噻嗪类利尿剂为基础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治疗方案在高龄老年患者中逐渐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致死性卒中、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等主要心血管终点事件风险。ACCOMPLISH研究结果表明,ACEI与噻嗪类利尿剂起始联合可明显提高降压达标率,血压控制达标率高达72.4%。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小剂量氢氯噻嗪能显著提高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的降压疗效。两者联合可干预RAAS激活和容量负荷增加导致的两大主要升压机制,亦可协同改善血管顺应性和降低总外周血管阻力,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发挥显著的降压作用起始联合治疗高血压的控制达标率可>60%,远高于目前

简化和优化是提高基层高血压群体达标率的必由之路单药联合治疗虽然短期降压反应性尚可,但患者长期依从性受到了挑战。而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而且一患者的依从性和安全性也能得到提高。众所周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提高达标率的根本,随着降压治疗时间的推移,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顺应性和持续性显著降低。有调查研究显示,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有近50%的患者在2年内停止用药,向患者推荐一种简单的降压治疗方法和药品可能会减少自行停药和治疗中断。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的优势

常见的新型单片复方制剂

包括:ACEI/ARB+利尿剂、ACEI/ARB+钙通道阻滞剂(CCB)、CCB+利尿剂等。例如:ACEI/ARB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从而抑制RAAS系统,起到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等作用。噻嗪类利尿剂具有排钠、排钾作用,而ACEI/ARB类药物会导致血钾升高,两者对血钾的作用相互抵消,从而有利于减少电解质紊乱的作用。针对我国高盐饮食的特点,利尿剂作为唯一能够减少容量的降压药物,其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显而易见。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降压药物比较近年来,比较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降压药物依从性、疗效、安全性的研究很多。有Mela分析显示,与自由联合相比,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可以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并有减少不良事件和增强降压疗效的趋势。DARTNet研究显示,新型单片复方制剂较自由组合和单药治疗的降压效果更强,且降压达标率更高(分别为57.2%、42.5%和44.9%),提示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具有更高的有效性。总之,相对于自由联合降压药物而言,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具有更好的降压达标率,并且具有依从性方面的优势。

2013年ESH/SC高血压管理指南中倾向于在联合治疗过程中使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减少药片数量的患者的依从性能够得到显著提高,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血压。美国指南JNC8在降压治疗方案推荐中提出,若基线血压≥160/100mmHg或患者血压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可直接启动2种药物联合治疗(自由处方联合或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2014年AHS/ISH社区高血压管理指南指出,当需要联合治疗时,因新型单片复方制剂能够简化治疗方案,应优先选择。

2014年JSH高血压管理指南指出,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简化治疗方案对于提升降压依从性及血压达标率是非常有利的,指南建议初始单药治疗或两药联合治疗剂量确定后,应该换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继续治疗。相对于单药自由联合而言,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更能体现简化和优化降压的理念。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具有使用方便、依从性高、达标率高的优势我国应用同定单片复方制剂历史悠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发明了复方利血平(复方降压片)、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0号)、珍菊降压片复方制剂。这些药物的特点:①疗效充分;②价廉;③患者依从性相对较好等。目前这些药物仍然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主力军。作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降压0号治疗患者的血压达标率高达90%,其安全性研究目前仍在继续评价中。

2012年的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老年高血压中国专家共识提出,已使用1种降压药物治疗且血压未达标的老年患者,可换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已使用2种降压药物且血压达标的老年患者,从提高患者依从性、简化治疗的角度出发,可换用新型单片复方制剂治疗;需要3种或以上降压药物才能控制血压的老年患者,如无禁忌证其药物治疗方案一般应包含1种利尿剂;依据现行指南建议,RAAS阻断剂/噻嗪类利尿剂单片复方制剂可作为其药物方案的组成部分。

新型单片复方制剂应该成为提高群体高血压达标率的首选从目前各国更新的高血压管理指南来看,当前的高血压控制策略是早期使用联合治疗方案,尤其是新型单片复方制剂药物,其性价比高,疗效显著,同时患者依从性佳,理应作为中国基层高血压防治的首选方案。

小结

高血压自我管理总结范文第5篇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心血管疾病,2005年修订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全国有高血压患者约1.6亿。同时高血压病可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1]。我校社区内为高血压患者建立专用档案,进行系统化管理,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必要的干预,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校社区当年度实有住户的教职工和家属。

调查方法:除教工体检外,每年开展2次入户普查血压活动,同时重点监测35岁以上及新入住人员,及时发现新的高血压患者。

调查结果:高血压发病有逐年升高的趋势。自2005年以来,已从最初的5.3%上升至2009年的10.4%,除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原因。在2005年的113例高血压患者中,体重超标者67人,占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59.3%;静坐生活方式为主者79人,占发病总人数的70.0%;未控制饮食者62人,占发病总人数的54.5%。见表1。

管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

主要监测措施:①建立为35岁以上首诊者测血压制度,门诊各诊室配备“高血压就诊纪录”,要求医生将测量结果、病情和治疗方案逐人记录于册;每月由社区服务站办公室统计整理记录于专用档案。②家访过程中,对未进行过血压测量的受访者测血压、体重,了解其生活习惯,重点是35岁以上的居民和高危对象,并将测量结果登记于其家庭档案上。③加强对现有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指导和血压检测,为高血压患者建立专用干预病历,要求高血压患者按时在社区服务站办公室测血压,不能按时测量血压者及时提醒督促,记录测量结果。④督促高血压患者每年做1~2次血糖、血脂测定和心电图检查。⑤每季度对建档患者至少进行1次血压测评,年终进行1次全年干预效果评价,不断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

主要干预措施:

⑴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疾病认识:针对教工我们主要利用每周固定的集体学习时间,家属则通过居委会进行组织,每年2次进行高血压专题讲座,介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分期、诱因及高血压的症状、并发症、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使广大教工及家属了解并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心脑血管病发生在血压水平属于高血压1级和正常高值的人群中[2],使广大教工及家属在提高对疾病危害性认识的情况下由被动治疗转为主动预防。

⑵心理干预:改善不良情绪;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①心理干预:在本社区的高血压病人精神压抑、体力透支、过度疲劳,普遍存在紧张、焦虑的情绪,应强调不良情绪及对静坐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病的影响,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尽量保持平静的心态。②适度运动:适量运动是治疗高血压的非药物手段之一,可增强体质、减轻体重、改善情绪。我们建议病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项目,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提高教工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坚持不懈的运动达到增强体质、改善情绪、减轻体重的目的。

⑶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长期食用过咸或含钠量高的食品易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循环血量增加,血压上升,因此要求高血压患者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量,WHO建议每人每天的食盐摄入量是小于6g,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腌制食物,同时应注意把在食物制作过程中使用酱油、面酱等调味品所含的钠量计算进总的钠摄入量。

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体重升高与高血压密切相关[3]。减轻体重除适量运动外,饮食控制相当重要,指导患者合理搭配膳食结构,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尤其是要注意控制胆固醇的摄入。

要向患者强调吸烟、过度紧张疲劳与高血压发病的密切关系,使其认识到戒烟的重要性。减少浓茶、咖啡类饮料的摄入,指导患者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的关系,保证足够的睡眠。

⑷指导病人合理服药:很多病人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拒绝服药,我们充分利用高校社区人群知识水平高的特点,向病人讲明高血压病终生服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病人按时自觉地服药。

干预效果评价:①有效:患者血压在原有基础上,收缩压下降20mmHg,舒张压下降10mmHg;②达标: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90mmHg;③无效:血压未下降。

通过连续5年的建档管理、健康教育及必要的干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率由最初的87.6%提高到90.6%。在被管理患者中服药率由2005年的63%提高到2009年的98.6%;体重超标者由占病人的67.6%降低到46.9%;坚持运动者由34.3%增加到56.9%;2005年有49.5%的患者可以做到控制饮食,到2009年则提高到64%;服药率由2005年的63%提高到98.6%。所有建档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由2005年的60.6%提高到2009年的100%。见表2。

讨 论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专人专档管理,及时进行健康教育,针对个体不同给予个性化的生活指导和用药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患者坚持终生治疗的信心,运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科学用药等手段,对减少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影响、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对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茂盛,洪霞,曾军,等.90年代上海社区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极其危险因素动态分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198-201.

2 麦劲壮.广东省不同个体特征人群血压差别的调查分析.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1,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