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英语论文(精选5篇)

  • 交通英语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高职英语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于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商务英语教育新模式,建设商务英语教育课程。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辑出版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9)中强调高职高专英语…

交通英语论文(精选5篇)

交通英语论文范文第1篇

工学结合 跨文化商务交际 能力培养

一、引言

高职英语教育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立足于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这一目标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商务英语教育新模式,建设商务英语教育课程。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辑出版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9)中强调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强调教学做一体化和实践教学。进入到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要求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要具备“语言+职业能力”。

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已经被视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来培养。但如何在课堂上真正实现,很多教师仍存在误区和疑问。

(1)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跨文化商务教学等同于普通英语专业的跨文化商务教学,忽视了高职商务专业特点。

(2)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涉及的跨文化只限于目的语文化,忽视学生将来的就业实际情况。

(3)将跨文化商务沟通内容简单等同于目的语国家概况和其他普通文化,忽视世界观、价值观等深层文化。

此次研究旨在提高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常见商务沟通的能力,即英语语言的职场运用能力。通过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种常见操作案例分析和讨论,在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的指导下,将英语运用于不同的商务操作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实现高职英语教学上的工学结合有效模式。

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培养的语言学理论

1.工学结合的商务英语交际教学

交际教学法的理论核心是教语言应当教学生怎样使用语言,用语言达成交际的目的,而不是把教会学生一套语法规则和零碎的词语用法作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

2.跨文化商务沟通理论

跨文化商务沟通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人之间的交流,由跨文化问题、沟通和商务三个变量组合而成,商务作为单一的变量,是跨文化商务沟通中的一个重要变量,而跨文化交际却把商务当作例子进行研究。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

本研究从培养有效跨文化商务英语交际人才出发,依据当今所盛行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新模式的内涵,通过明确功能定位、创新课堂教学管理模式,营造职场环境和进行有效商务交际等方法,对2010级和2011级商务英语专业216名学生进行突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探索与研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其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1.模拟商务情境,结合案例教学

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分成小组,组成具有代表性文化的跨国公司,并担任公司职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各公司组成人员要在案例提供的背景材料基础上解决案例中提到的问题。在真实的商务情景中,各个公司针对所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进行分析,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案例分析讨论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案例展示

各公司做好课前的案例准备工作。授课中,由各公司负责人轮流组织讨论。在讨论中,组员可提出建议,各公司可以提出异议,并可把这些建议、异议在黑板上或用投影表现出来。学生描述要清楚、简洁和连贯,不要用长句。然后,各公司开始准备他们的小组讨论报告。

(2)做讨论报告

各公司报告讨论结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每个公司一一报告自己的讨论结果。同时,学生要详细地做笔记,为下一步公司讨论做好准备;还要把本公司考虑不周的问题记录下来。这个阶段是交流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让各职员平等地分享公司的报告时间,共同参与。

(3)班级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且要对所提出的问题达成共识。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讨论结果,综合各个公司的讨论情况,写出问题解决的详细报告,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书面交际能力。

2.开展模拟商业计划书的制作和竞赛评比

为了贯彻落实2012年大连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以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为载体,深化‘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精神,国际商务语言系举办了“秀口语技能,展职业风采”为主题的英语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在比赛中需要提交模拟商业计划书,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公司展示。

通过此次比赛,提高了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常见商务沟通的能力,即英语语言的职场运用能力。通过在商务情境中,在跨文化商务交际理论的指导下,将英语运用于不同的商务操作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实现教学上的工学结合有效模式。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创设良好的英语交际环境,学生可以利用多样的学习材料,通过模块建构的方式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从而提高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交际化。例如,在《跨文化商务沟通》课上,对Entertaining Your Clients一课的讲解,我先组织学生看一段有关如何维系业务关系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What people will probably become the clients of your company/enterprise?What preparatory work should be made before entertaining clients?What do you care most when choosing a restaurant to entertain your valuable clients?接着用PPT展示了几种维系业务关系的具体方法,让学生对其中的方法进行讨论,并且在各个模拟公司中进行演练,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学生从语音语调、内容设计、体态表情、语言得体和合作创新等方面进行互评,教师点评,实现多元评估,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研究填补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中对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改革空白,具有现实可行性。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始终,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的传授应平行展开。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学习是一个知识增长和素质提高的长期过程。在此,笔者希望和各位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同仁共同研究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9.

[3]王宪莉.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4,(6).

[4]吴柏祥.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特点与教学改革[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

交通英语论文范文第2篇

对于语境理论国内外的语言学者都有相应的论述,对于语境的定义和分类也提出了相应的看法。我国比较通用的语境定义是,语境是语言交流所存在和以来的环境,比较通用的语境分类方法,是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其中,文化语境,指的是语言当中有些词汇或语句仅仅依靠语言语境和情境语境并不能够理解它的含义,而需要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语境有着很多的功能,了解语境的相关功能,能够更好地掌握词汇、语句的意思和含义,对于交流和沟通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语境最基本的功能是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制约功能即对语言中的词汇和语句的理解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避免产生歧义和语义模糊的情况,保证交流的通畅和语言的准确性。解释功能,即语境能够为语言交流双方提供有效的提示和帮助,让交流双方能够根据语境信息对语言进行推理和思辨,进而明白语言传达的主要内容,帮助交流双方实现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要想实现大学英语课堂文化导入,就应当充分了解语境理论,尤其需要掌握文化语境的概念和作用。文化语境指言语双方所在的语言社团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人情,在同一语言社团的人能够很好地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理解其在语篇中的含义。

2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除了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之外,还会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一个国家的语言通常会将该国家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思维模式融入到语言当中,使得该语言承载着全部的民族特征和历史文化内涵。要想学好一种语言,除了掌握语言的构造和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掌握该语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只有充分了解文化内涵,才能够消除语言之间的文化鸿沟,实现语言的熟练运用,实现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种交际技能。语言学习应当在文化的环境中进行,语言教学要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更应当重视文化导入的重要性,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内涵。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习俗、交际方式、宗教历史等等,让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国家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

3运用语境理论实现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

3.1发掘并运用文化语境因素进行英语教学

要实现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文化导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发掘并运用文化语境因素。教师在平时应当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拥有较强的中西文化分别能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教材当中蕴含的丰富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并给学生进行详细系统的讲解,让学生拥有相关概念,并主动进行文化的学习。同时,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时代性和趣味性的文章,也可将英美国家的文学文化、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充分融和在到课文素材中,将文化内容充分融入到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教学训练当中,让学生在英语能力的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加深文化印象,学生既能够在听到英语语言时发现相应的文化因素,还能够辨别出中西文化的不同导致语义的变化,更加准确地理解听到的语言信息,能够在说、读和写的时候牢记文化语境的要素,在文化背景和文化心理上都能够充分认同英语国家的文化。

3.2创建文化语境,实现文化的有效导入

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在课堂上适时创建文化语境,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到文化语境,了解英美文化内涵。教师可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收集相关的多媒体材料,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这种方式不仅直接快速而直观,还能够改变传统严肃枯燥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经典的《走遍美国》和BBC出品的相关纪录片,还有当前受欢迎的《生活大爆炸》等等,还有一些包括相关主题的影片。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和风土人情,了解当地的生活习惯以及宗教、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等,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英语的语言内涵。在多媒体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活动,让学生就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相关的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实现文化的有效导入。

4结语

交通英语论文范文第3篇

  一、商务英语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

  hutchinson和waters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以语言学为主导、吸收了一切与商业相关的领域的学科研究方法的综合陛学科,基本上属于应用语言学。从语言的角度看,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但从内容而言,商务英语叉不能脱离商务。其特点是:(1)以目的为导向;(2)以自我学习为中心;(3)真实语料2]。例如,bec商务英语口试主要考查考生商务交往过程中运用的能力。商务交往主要包括建立和保持商务联络、谈论工作、制定与安排工作等,目的性和实用性较强。2005年高等出版社出版的《体验商务英语》还设置了真实的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后,中国众多高校纷纷开设“经贸英语”、“商贸英语”、“商务英语”以及“外贸英语”等课程,培养既通晓外语又精通国际商务的复合型人才。有的院校如上海对外贸易大学还开设了相关的研究生课程。另外,出版了一系列商务英语教材,例如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级商务英语教材,与其相关的商务英语考试和培训已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肯定。但是,我国多数讲授商务英语的英语教师由于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往往用讲授基础英语的方法进行商务英语教学,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而多数讲授商务英语的商务专业课教师由于缺乏语言教学的经验,教学中以翻译为主。这两种教学模式只是在形式上把英语与专业结合起来,其基本模式是:分析商务英语中某些句子的语法现象;逐句翻译成汉语以解句义。这种“语法~翻译”教学法虽然解决了学习者初涉商务英语时所遇到的“既看不懂也记不住”的难题,然而课堂中缺少师生双向交流的机会,学生接受的是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育,教师难以帮助学生获得以英语为媒介进行商务交流的能力,未能体现“以目的为导向、以学生为自我学习中心”这一商务英语特点。因此,“语法一翻译”教学法不断受到商务英语教学界的排斥。近年来,随着认知理论研究的深入,以跨文化交际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视角改进商务英语的教学成为可能。

  二、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人之间的交际。“英语+商务知识”的单一模式往往使学生误认为会说英语,懂得商务知识就能够进行跨国商务活动了,而实际上商务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不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而按照本国文化所表达的含义去行事,就会引起文化冲突,从而导致商业活动的失败。正如胡文仲先生在《跨文化交际学概论》一书中所说的“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因此,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也就被视为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

  (一)商务英语与跨文化语言交际

  商务英语所面临的文化高度敏感的社交场景,对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单是语言的传播者与研究者,还应兼具商业运作方面的知识,能观商海风云,能洞察世事人情。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的研究、传授与语言的学习同等重要。在真实的商务交际环境中,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对汉英双方文化的学习、了解与运用,并非靠一点指南,报刊杂志的报道,以及一点外贸必备技术手册就能实现。在正规的商贸洽谈和日常商务活动中,其情景与任务等背景,决定了它所使用的风格和内容与其他环境中,如学术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特征不同。在商务交际环境中,商贸谈判与日常商务活动所涉及的言语内容和风格也截然不同。因此要研究商务英语交际环境中的语言特征,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符号与含义,并从语言和它所承载的符号与意义等层面进行研究,剥离出语言上附加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文化习俗等。

  (二)商务英语与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语言行为,只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行为的一部分;其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即非语言交际行为,同样忠诚不二地传递着丰富的文化j。只有将语言体系与体语体系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际体系。跨文化的研究,不能遗漏这一文化特质。跨文化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比,找出英语与汉化的异同,增加对文化的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交际前就应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预见并避免可能出现的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在交际中创造双方共同接受的交际氛围,使商务英语交往和跨文化交际得以进行,提高商务交往的有效性。

  (三)跨文化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商务交际的语言与非语言特质,决定了商务英语在教学大纲的编制、教材编撰、课堂教学和语言测试等各环节中,必须遵循三个原则。首先,要重视语言教学的规范,尤其是在商务背景下的规范表达。其次,要重视文化信息、社会环境的解释,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展开对非语言手段的信息,即体语系统的学习与探讨。

  文化是商务活动的杠杆和润滑剂,商务英语教学首先必须按商务英语专业特点设置跨文化教学相关课程,如“英美概况”、“商务礼仪”、“企业管理”、“营销策略”、“英美法律和谈判”等课程,在文化渗透的同时进行知识渗透。其次,教学法上,单纯的翻译教学法显然无法适应现代商务交际的需求,教师应当多渠道讲授商务文化,如商务英语报刊、电视广播、商务网站、有声磁带、光盘、软件模拟等,都可以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他们了解最新的商务信息和商务动态;通过观摩、探讨、表演模拟、案例分析、英语角和晚会等,为学生创造多种形式的文化与语言环境;邀请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举办讲座,把商战实例与文化差异结合起来分析、探讨;在外贸公司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再次,要使用国内外优秀教材。目前我国书市上的商务英语教材种类繁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语言老化,练习单调,内容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所以,建议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英语,又获取了专业信息。授课可以采取全英语授课或中英文结合(双语)的方式。总之,商务英语的教学,必须将商务知识与跨文化交际知识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最新的优秀教材,经过多渠道商务英语的视听接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人才。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又叫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结果,是目前西方日渐流行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从自身经验背景出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建构,注重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反对现成知识的简单传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一一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这种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不再是外界刺激的简单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习者的认知工具。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从语言载体的角度看,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如同其他的专门用途英语(esp),商务英语作为一种特别的语体,强调的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种交际,是与某个特别工作或行业相关的特定内容。商务英语和普通英语(egp)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目的和教材内容不同。egp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习者熟练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而商务英语教学虽然也重视结构和功能等语言基本方面的训练,但其教学重点却在商务环境。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情境”这个主要因素在意义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它所强调的教学原则在实际的商务英语教学中都可以被一体现,它所倡导的对学习有着重要影响的四个主要因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都对商务英语教学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用它来指导与构建商务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有助于教师圆满完成商务英语的教学任务,有助于实现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

  综观目前的商务英语教材,多是各种信用证、承兑交单等术语,询盘、回盘的句型等语言交际的基本范式,较少系统地研究英语国家商务文化整体范式。在学校课程设置上,一般涉及普通的英语和基础商务知识。教学内容局限于几本外贸英语本科教材,“教为主、学为辅”的教学模式仍占主要地位,教师仍然是课堂的核心和控制者,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未得到真正的贯彻。因缺乏真实或仿真的语言材料,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意义建构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的自我控制。

  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弃职责,而是教师要全方位监控整个过程,及时给予纠

  正与引导。在商务模拟仿真情景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任务精心设计,并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训练任务,讲明练习的要领。在模拟情境中,教师要提示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确保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并有足够的训练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教师要善于抓住要点,找准切人点,引导学生由浅人深地对商务英语进行探究式学习。作为学生主动意义建构的促进者,教师应该把握时机,提出适当的问题,把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引向纵深,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逐步培养他们对新知识的自我建构能力,切忌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在教学中要采用小组协作式的高效率学习模式,引入“同学评价”的形式,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成为一个细致耐心的“听众”——的“听众”和同学的“听众”,促进知识的合理建构。总之,教师熟练的外语表达,对商务案例的体悟,无疑会为学生提供一种对比,让学生能更为深刻地从另外的角度去巩固已学的商务知识,从而进一步培养在模拟商务环境中的工作能力。

交通英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外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地区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为了成功地进行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养。目前,仍然没有对具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要素有一个全面的定义,但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定义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3个方面。认知方面是对文化的认识和对“三观”的认识;情感方面包括感情判断、容错度以及共情能力等;行为方面则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建立维护关系的能力。还有一种是西方学者较为认可的定义,即在跨文化交际中个人的适应情况、与人互动沟通能力和最终任务完成等方面的评估。其中,任务是否完成是西方最看重的要素。

1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不同国家不同教育背景的人无论是因为工作需要还是交流沟通都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英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许多非外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通过参加外语研讨会或是在线论坛进行学习和交流,但是比专业的英语学习者还差很多。专业的英语学习者比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更有机会去国外深造或是就业,有更多的资源参加国际交流和科研活动,他们更有机会去表达他们对学术的认识和见解。但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不断学习,语言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衡量一个人的交际沟通能力并不只局限于掌握的英语语法等语言知识,更要结合当地的语言进行跨文化的交流沟通,以及在沟通过程中展现的举止、语气、行为是否合宜等。

各地的非英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未经过全面系统性的学习,因此会习惯性地将所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生搬硬套进交流沟通中,从而忽视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他们更注重英语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对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政治法规等方面的系统性探究,最终影响到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纵观外语教学的发展史,实现跨文化交际是最终的目标,一切的学习都是为此做铺垫、打基础。而非外语专业的英语学者并未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普遍认为只要掌握了语法、词汇,可以进行听说读写,能够进行日常交流,学习外语的目的便已经达到,事实上远非如此。试想,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忽视了对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禁忌等因素,轻者会犯语法错误,造成交流障碍,情况严重甚至会引发国际问题。因此,与专业英语学习者相较,非专业英语学习者提高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是英语学习中的重点学习方向。

2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

对于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不论哪个地域都应该遵循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整体培养框架可总结如下。

2.1跨文化意识培养

首先就是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英语学习者足够重视跨文化理念,才能够将所需的英语知识融会贯通,进行无障碍的跨文化交流。总体而言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可分为4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是最为基础的层次,就是对当地表面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个层次很容易达到。第二个层次是对与学者母语文化不同而又被大家认可能够代表当地文化特征事物的认识。第三个层次是经过一定的学习积累和实践,自己对文化特征的认识和解读。第四个层次是最难以达到的层次,也是培养跨文化意识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求英语学习者将培养的外语文化融入自身的母语文化中,也就是所说的学者需要具备“移情”能力,到达这一层次需要对文化差异有包容性,对异族文化有共情能力,同时要求英语学者对自身文化、举止行为和价值观点进行时刻反省,从而激发跨文化交际的潜在能力。

2.2文化调节适应能力培养

文化调节适应能力是指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对不同文化的调整和适应的主观能动能力。比如,在交流过程中,可能对方的文化与自身的文化有一定的差异甚至是背道而驰,此能力的培养就是为了应对此情况的发生。然而对文化调节适应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对文化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事实上,也可以将此能力的培养理解为对学者心理素质的培养,该过程比较长,由于常年日积月累的文化积淀,不太容易培养学者对异域文化的吸收或是排斥。对文化调节适应能力的培养主要会经历4个阶段,初始阶段就是当学者刚开始接触新的文化时,由于对文化的了解不深,比较有兴趣并且不会排斥新文化的融入,此时处于大量吸纳异域文化的阶段。第二阶段便是在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了解后,会对异域文化产生困惑和不解,这时候英语学者的心态会发生严重的改变,进而进入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大部分学者会表现出对异域文化产生厌恶的感觉,让学者更加怀念和信任自身长期以来培养的文化知识。这一阶段的人会感受无法融入其中,对异域文化产生厌倦和抵触。最后一个阶段可以理解为逐步回归。随着更长时间的接触,英语学者慢慢地会理解异域文化,逐渐包容异域文化和自身积淀文化之间的差异,久而久之英语学者又会重新认识周遭的事物和新接触到的价值观念,无论在感性还是理性方面都可以调节适应。再经过一定的时间积累,学者会渐渐适应,以此英语学习者便具备了文化调节的适应能力。但在后期仍需要英语学者时刻加强文化调节适应能力,以便快速应对。

2.3文化知识的学习

语言是交流的载体,而文化是交流的媒介。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缩影,它反映着这个国家的习惯、风土人情、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笔者认为,文化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两个方面: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而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显然更应注重交际文化的学习。交际文化可理解为两种不同文化背景在交流过程中由于缺少或者使用某个特殊词语而产生歧义或者误解,这种便可理解为交际文化。虽然交际文化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更为重要,但这并不否定培养知识文化的无用。交际文化注重的是在交流沟通中,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采用最为合宜的交际礼仪等,而这两种文化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2.4实战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的重点在于“交际”,也就是要和对方交流沟通,因此无论英语知识、文化知识、交际礼仪掌握的多么熟练,重点仍然在于实践,它们都是为交流沟通做“嫁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实践才能够巩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优秀的学者会结合当时的表现进行实时的自省反思,当出现问题时,注重对异域文化的理解、语言整合、举止行为、面部表情管理、交际策略等多个方面的补救和调整。

3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地区对比研究

3.1偏远地区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偏远地区的教育,但是与城镇地区相比,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师资力量都相差甚远。首先,偏远地区的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接触英语较晚,学习的途径也是少之又少,只能通过老师面授进行学习,稍微好一些的地区有网络,能够上网进行学习,但是获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方法还是比较匮乏。其次,由于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有限,学者往往无法找到优秀的英语老师进行辅导学习,而且老师不注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地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甚至可以说偏远地区的教师也并不一定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除此之外,学者们参与英语研讨会、交流会的机会也比较少,因此偏远地区的非英语专业学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城镇地区资源多的学者而言比较低。

3.2城镇地区

城镇地区的非外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明显优于偏远地区,优秀的教学老师都在城镇地区汇集。同时,良好的教学环境也是偏远地区不可比拟的。城镇地区的一些跨文化交际的交流协会、论坛,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活动,也是数不胜数,经常有优秀的学者举办交流活动,供非外语专业的英语学习者交流学习,大家相互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除此之外,城镇地区的英语学习者也有更多的机会去国外进行深造。

4启示

4.1改变观念

笔者通过访谈发现,我国无论是专业的英语学习者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都更重视英语考试的成绩,而非注重交流的本身。他们认为拿到英语证书是最重要的,忽视了对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与英语教师日常对学者的思想灌输也是分不开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学者也应该自发地改变观念,语言只是工具,培养交流能力才是重点。

4.2选修跨文化相关课程

边远地区的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跨文化课程进行辅导,非外语专业的英语学者应该加强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老师言传身教,在教学中列举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供学生们反思。同时还应该注重情景模拟等,加强学者的沟通能力。对于已经工作的英语学者可参与一些跨文化的课程,或者参加学术交流会,增加见识培养跨文化意识。

4.3提供出国深造的机会

学校应多为非外语专业的学者多提供一些出国交流的机会。身处异国他乡才能够真正地提高英语水平,促进对异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容纳。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提高;跨文化意识培养不够重视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发生。目前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仍然有很大欠缺,尤其是偏远地区。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它很复杂并且多样,笔者希望通过对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分析以及对偏远地区和城镇地区的不同差异课题的探究,能够让更多的教师和英语学者认识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参考文献:

[1]宋葵.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1(6).

[2]王艳萍.大学非外语专业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地区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3]郭海英.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

交通英语论文范文第5篇

本文提出基于微信构建商务英语移动学习模式,既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多维交互学习及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的构建,也有利于过程性商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部分不足。

关键词:

商务英语;移动学习模式;教学评价体系

1前言

微信是一种移动智能终端平台,具有使用成本低、界面简洁、功能丰富、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普及度,为移动学习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本文以内江师范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为例,构建基于微信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模式,以提高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更好地促进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

2建设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平台的必要性

商务英语专业具有跨学科属性。进入商务英语专业学习的学生既要加强对英语语言知识体系的建构,又要对贸易、经济、营销、金融、财会等商务知识理论有一定的了解,也要在情景化商务场景中培养一定的商务沟通与实践能力。因此,它对教学资源的多元化、交互学习的深度化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出了要求。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资源以课本和相关教辅材料为主,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商务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以及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严重不足,忽视了对商务英语沟通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商务实践与第二课堂活动密切相关,然而师生大多在课堂上进行小规模的交互学习,第二课堂活动并未有效展开,商务实践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3微信移动学习平台的优势

首先,微信是一款集通讯、社交、平台化功能为一体的移动性应用软件,支持信息(文本、图片、视频、语音)发送,并支持多人群聊、视频通讯,为多维的交互学习提供了理想途径。其次,微信具有朋友圈功能,支持邮箱、微博等服务,丰富了社交场景。微信公众号后台操作简便,公众号界面简洁,为普通的资源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技术构架支撑。再者,微信已成为大学生群体必不可少的手机智能软件。基于微信的商务英语移动学习平台,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以内江师范学院开设的2个商务英语方向班级为例,笔者发放5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48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100%的同学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微信软件,有46%的同学表示微信使用时间超过平日手机使用时间的一半。

4微信移动学习平台构建设想

4.1微信公众号:师生共建商务英语资源,实现师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通过微信公众号的资源,师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上共建理论知识模块、实践知识模块、学术交流模块、创新创业模块、友情链接模块等在线商务英语教学资源,为商务英语学习者“设置了学习的路标,打通了获取大量动态的商务英语知识的通道”,建构了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激活了师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为下一步的交互学习模式的实施奠定基础。[1]因此,根据不同课程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地为商务英语移动学习者开发商务英语资源,构建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教师不再是提供学习资源的唯一主体,学生也可以参与到学习资源的收集、整理、推荐与分享中。例如,在《商务英语阅读》课程中,可以实时的商务英语新闻、推送基本的国际贸易流程、分享经典的商务活动案例,尽可能提高移动学习者融于商务英语学习中的兴趣与参与度。此外,海量的商务英语信息与商务英语业务知识会打开学生的眼界,促进课堂教学的讨论与互动。

4.2微信群:实现了移动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教师与移动学习者的交互学习借助微信群,教师可以图文消息、商务视频、布置作业。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可以浏览信息、参与讨论、进行互动交流。这里的互动交流既是移动学习者个体之间交流以及知识分享,也涉及到教师作为引导者对移动学习者的指引、沟通与答疑。这种互动可以是一对多的,也可以是一对一的:针对学生的知识难点或疑问,教师可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进行解答。当然,这种解答可以是即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既充分尊重了教师的时间安排,也一一解决了学生在移动学习中的疑问。此外,微信群还支持语音聊天与文字聊天功能,满足了移动学习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微信群中进行讨论和发言不需面对面,以文字或语音形式呈现,性格内向的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体验移动学习的便利,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交互学习难以深入的不足。

4.3讨论组:实现协作交互学习,建立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除了微信群,也可以建立临时讨论组,加强小组合作学习与协作学习。在商务英语课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案例分析、项目书制定、企业策划书等商务活动,这些情景化商务实践活动流程复杂,需要以团队协作的形式来完成。讨论组可以进行分工合作,加强交互协作学习能力:成员共同在外进行调研,在讨论组中献言建策,共同完成小组任务,不仅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锻炼了他们的协作交互学习能力。此外,讨论组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小组成果,实现了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的联通,也便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度进行评估。例如,在《国际商务导论》中,可以在公众号中情景化案例与小组任务,让4位学生自由结合形成一个小组,成员形成讨论组并逐步制定解决方案。在讨论互中,教师也可以即时关注讨论群动态,解答学生的困惑,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互,也为学生商务实践创造更多便利的条件。

4.4微信好友:一对一交互,消除交互隔膜师生可以互加为微信好友,既可以一对一的进行困惑解答,又可以在师生交互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与需求,解决了传统课堂上师生交互的隔膜,也便于增进师生情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这对课堂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5移动学习的教学评估体系

移动学习模式的评估不但要重视检测性的总结性评估,更要注重学生基于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过程,即形成性评估。移动学习资源的评估主体不仅是老师,而且有学生,评估注重信息的现时性和学生的反馈需求。此外,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并解决,不断优化商务英语移动学习模式设计。

6结语

从联通主义理论出发,建构基于智能终端的商务英语移动学习模式,即通过一定的智能终端平通学习网络节点(学生、书本、老师、网络资源等),让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知识网络”中通过获取、评价、使用信息。商务英语移动学习模式以联通主义为理论指导,旨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机之间的多维交互学习及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的构建,既发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既发挥老师的监控与引导作用,又为传统的商务英语课堂教学和单一性的商务英语教学资源注入活力,有助于实现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