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精选5篇)

  • 水产养殖技术(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地制定相关的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并实施严格的水产养殖措施,对水产养殖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比如,规定水产养殖必须具备养殖许可证,不断完善水产养殖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苗种、渔药、饲料以及水域环境的管理等等。 1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技术(精选5篇)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地制定相关的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并实施严格的水产养殖措施,对水产养殖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比如,规定水产养殖必须具备养殖许可证,不断完善水产养殖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水产养殖苗种、渔药、饲料以及水域环境的管理等等。

1 水产养殖病害的流行趋势和类型

1.1 病害的流行趋势

1.1.1 病害种类多。水产养殖中的病害有许多种,而且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病害的种类也在逐年增加,例如,鲤鱼普遍流行的出血病、三代虫病等;草鱼的常见病有赤皮病、烂鳃病等;虾类的常见病有细菌病、寄生虫病、红腿病等。

1.1.2 耐药性强。耐药性的增加给病害防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而且会加大鱼病防治的公害化程度。从车轮虫病到中华鳋病;从细菌性肠炎病、赤皮病到败血症。相同的病害,由于具有了耐药性,而导致用药量加大、用药时间长,同时还需要根据病害的实际情况不断更换药品,然而治疗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

1.1.3 流行范围广。由于水是流动的,所以病害具有很强的传播性,而导致流行范围非常广泛。许多病害从过去的季节性流行演变成了多季节性甚至是全年性的病害,而且流行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

1.2 常见病害的主要类型

1.2.1 细菌性败血症。对于细菌性败血症,不同地区的称呼也是不一样的,其发病原因是由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生物变种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腹水病 出血性腹水病、溶血性腹水病、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是鱼类病害中常见的疾病。

1.2.2 亚硝酸盐。通过呼吸作用,亚硝酸盐经鱼的鳃丝进入血液,降低鱼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从而减弱了血液的载氧能力。导致鱼的摄食量有所减少,出现组织性缺氧,而且鳃组织出现病变而对呼吸产生严重的影响、缺乏平衡能力,这时鱼的血液为红褐色或者黑紫色,甚至于内脏器官皮膜的通透性也发生了改变,渗透条件能力降低,造成充血,其症状与出血病相似。

1.2.3 瓜虫病。瓜虫病是一种寄生虫性原虫病,是淡水鱼类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几乎在所有的淡水鱼类养殖中都出现过瓜虫病,导致大量的鱼种、鱼苗死亡。淡水小瓜虫病多是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随着水温的变化,小瓜虫生存的时间也发生着变化,在20~25℃或者1℃时,虫体最易感染宿主鱼;而当水温在30℃以上时,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瓜虫病不会发生。瓜虫病的病征表现是染病鱼体表面或鳃上出现白色小点,因此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

2 水产养殖病害的防治措施

只有推行健康的养殖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问题,坚持“以防为主,防止结合”的原则,加强养殖生产管理,保护养殖环境。

2.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细菌性鱼病主要有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引起病变的细菌主要是水气单胞菌、黏球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当水质恶化,而且有适宜的温度调节,这些病菌通过鱼的呼吸经鳃到达鱼的体内,生成病灶。所以保证水的质量,控制好水温是完全可以避免此类鱼病的发生。

2.2 病毒性病害的防治措施。水产养殖病害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主要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虾类肌肉白浊病等。主要预防措施有,首先是彻底清塘后,在将鱼放入池塘的7 d前,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其次,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增加2次精碘的使用;如果已经发生病害,使用内服药,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3 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

3.1 水产养殖对水质的影响

3.1.1 溶解氧(DO)下降。溶解氧是衡量水体水质必要的指标之一,也是水产养殖生存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水质,其溶解氧量必须保持在5~10 mg/L左右。水产养殖的释氧作用与耗氧作用可以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具备时空的变化,当水产养殖的释氧速度小于耗氧速度时,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将逐渐减少,若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减少到4 mg/L时,水产养殖的生存将受到威胁,甚至出现大批的死亡,当水中溶解氧耗尽时,水中有机物将出现厌氧分解,水质逐渐下降,水域环境因此遭受比较大的影。

3.1.2 总氮(TN)与总磷(TP)升高。在衡量水质优劣的各项指标中,氮与磷是产生水体富营养化的最主要原因,水体总氮的浓度与总磷的浓度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会随着T总氮浓度与总磷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剧,当水体总氮的浓度在015~115 mg/L之间时,水体属于富营养型,当水体总磷的浓度大于0101 mg/L时,可以致使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

3.1.2 化学需氧量(BOD)与化学需氧量(COD)增多。当水域环境被有机物污染时,生化需氧量(BOD)是其污染程度重要的指标之一。若水域环境被限制,无法进行生化需氧量测定时,可以选择使用化学需氧量(COD)进行测定,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化学需氧量的影响与化学需氧量类似。在水产养殖的水域环境中,一般选择在20 e条件下,培养5 d后所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作为水域环境有机物的耗氧量。通常认为当BOD5 5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的污染;当BOD5 >10 mg/L时,水域环境表示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恶化。

3.2 水产养殖对底质的影响。水产养殖的饲料通常具备存保型性较差以及悬浮性较差等特点,如果饲料没有被鱼类摄食时,其必然会沉入水体,降落在水体的底部处。目前,我国饲喂水产的技术比较低,经常出现饲料的超量投喂,这样很容易造成饲料的过剩,大量的饲料因此沉入水体底部。水产养殖所排出的代谢物以及粪便等也相继地沉入水体底部。时间越久,水体底部堆积的东西就越多。水体有机质的增多,使水中微生物的活动更加的频繁,进而消耗底部更多的氧气,水体底部缺氧,致使大量的NO2 2N、H2S以及NH3等有毒物质的出现,这些有毒物质不仅可以污染水体底部的环境,而且导致水体底部生物的抗病力下降,出现大批死亡的现象。

4 治理措施

4.1 科学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主要采取密集的形式,而密集养殖是饲料过剩的重要原因,饲料的大量过剩远远超过了水体自身的净化功能,对水域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容置疑,因此,必须对养殖面积进行科学的规划。对此,水产养殖部门可以依据水体不同的使用功能对养殖水面进行科学规划。在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养殖水面的负载能力以及水体的养殖容量等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科学的规划水产养殖的面积,合理地设置养殖密度。

4.2 提高水产养殖的技术。水产养殖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水产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对水域环境的治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比如植物净化工程技术、鱼菜共生工程技术、贝类养殖处理污水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技术以及生物净化工程技术等等。修复水域生态环境是治理水域环境重要的举措,它具有投资少、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是获得良好水域环境的重要保障,其市场与发展前景广阔,是治理养殖污染水体最具价值的生物工程技术。

4.3 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目前,我国水产养殖虽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它给水域环境造成的影响巨大,不符合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观,只有在保护水域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实施水产养殖,水产养殖才真正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水产品的规范养殖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但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水产养殖的法律法规,缺乏对水产养殖的监督。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2篇

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水产养殖对于保证国家的食品供应以及食品安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水产养殖大多数采用的是池塘高密度养殖的方式,此种方式虽然能够带来水产品产量的大量增长,但同时也造成了养殖水域的环境恶化,造成了很多水产品疾病的爆发以及死亡,所以急需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处理。本文主要阐述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应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水产养殖业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但水产养殖业中废水的排放问题成为了影响环境的重要问题之一,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我国水产养殖普遍采用的是池塘式的高密度养殖方式,此种养殖方式造成水产品的大量排泄物以及食饵残渣造成了养殖水体的污染。如果没有进行水体的及时处理不但能够影响到养殖物的质量和数量,同时也会造成环境方面的污染。所以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进行研究,使其得到有效应用,对于提高水产养殖物的质量以及数量,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水产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

1.1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主要包括的技术内容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以及生物硫化床等等。由于微生物的多样化造成了这些技术能够在水产养殖废水中得到较好的应用。(1)生物滤池。通过生物滤池进行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时,最主要的就是填料的选择,填料所具有的结构以及表面积要能够促进生物膜的生长,并且能够有利于有机悬浮颗粒的捕集。现阶段生物滤池中的填料主要包括碎石、煤渣、卵石、塑料蜂窝、焦炭以及不同类型的人工合成产品等等。生物滤池可以进行连续使用而不必更换滤料。(2)生物转盘。生物转盘主要是将一定数量的圆盘固定在轴上,在不同盘片之间有间隔,将盘片的50%浸入水中,剩余部分露出水面。这样水以及空气当中的微生物就会吸附到盘片表面上,形成生物膜。在生物转盘转动过程中,浸没在水中的盘片露出水面后,其表面的水会在自重的作用下顺着生物膜表面向下流动,在此过程中会将空气中的氧气吸收到水中,增加养殖水中氧的含量,从而使得水质得到净化。(3)生物硫化床。此种技术属于高负荷的生物膜法,主要是通过好氧的硝化滴滤与缺氧反硝化硫化床形成的反应器将水体表层的硝酸盐以及溶解的有机物输送到硫化床进行处理,具有比较好的效果。通过硫化床所具有的硝化以及反硝化作用同时对水产养殖水体进行处理,能够保证出水氨氮在0.5mg/L以下。

1.2活性污泥法

在水产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当中,活性污泥法是最主要的技术之一。从传统活性污泥法上有不断演进出了氧化沟、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以及AB法处理工艺等等。相关研究表明,利用活性污泥法进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后,NH4+-N不能满足再利用方面的要求;在水产养殖排水沟当中采用类似SBR的操作方法实施好氧厌氧处理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通过SBR法对盐度不是非常高的养殖废水进行处理能够得到较好的脱氮效果。

2水产养殖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2.1机械式过滤处理

机械式过滤装置主要是在传统砂滤池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主要是利用装置所具有的阻隔吸附作用实现的废水过滤。通过此种方法能够有效滤除水产养殖水体当中的SS(是S,或者H2S,此处看应该是S),但是此种方式不能很好的处理到N以及P等,但是通过斜发沸石能够一定程度上处理氨。相关研究表明,在砂滤床中种植植物并且对水的渗透率以及干湿循环时间进行有效控制,在水力负荷为3.5cm/d的情况下能够处理掉93%的磷。美国研制了一种筒形的过滤机,在筒体的周边设有滤网,当筒体放到水中时就会有部分滤网浸没在水中。废水会从开口位置流入到筒内部,同时将水中所具有的污物挂到网上,实现过滤之后的水会重新流到池中,而污物会受到喷头的冲击落到漏斗内被排到外部。

2.2电化学处理方式

经过相关研究表明。通过电化学方式进行养殖废水中亚硝酸盐以及氨氮的处理时,随着传导率的增加,亚硝酸盐全部去除的时间以及能耗都会有所降低。在输入的电流最大为2A时消耗的能量最少。相比输入电流以及电导率来说,pH(应该是pH)值对于废水处理几乎没有影响,酸性环境对于亚硝酸盐的取出更加有利,碱性环境对于氨的去除更加有利,但总的来说氨的去除速度要比亚硝酸盐的去除速度慢。

2.3臭氧处理方式

利用臭氧进行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原理就在于其相比于氯(1.36V)以及二氧化氯(1.5V)来说,其在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相对较高(2.07V),能够将细胞壁破坏并且分解,能够迅速扩散到细胞内部将病原菌杀死。臭氧在水中分解得出的物质羟基自由基具有非常强的氧化性,能够将难于分解的有机物分解掉。所以通过臭氧处理废水可以将细菌、病毒以及氨等有害物质快速清除掉,同时能够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实现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目的。

3水产养殖废水的自然生物处理技术

通过自然生物进行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主要包括湿地系统、土地处理系统、稳定塘等等,此种处理技术的优点在于:对于水体中氮以及磷的处理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3.1湿地系统

人工湿地具有比较好的污水处理能力,能够有效去除掉含有氮、磷等的有机物悬浮物。通过人工湿地的方式进行工农业废水处理相对来说比较成熟,将此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最为典型的湿地系统之一就是非集约化水产养殖自然水域,其具有很强的自净化能力,将其合理充分利用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环境效应以及经济效应。相关研究得知,通过人工湿地进行水产养殖水体的处理,当水力负荷在1.8~13.5cm/d范围内时,NH4+-N的去除率能够到达86~98%,磷的去除率能够达到32~71%,出水NH4+-N的浓度在0.3mg/L以下,NO2--N的浓度在0.01mg/L以下。如果养殖废水的盐度相对较高,那么可以在沙性湿地上种植耐盐性植物,此种方式能够将水产养殖水体中98%的氮、94%的无机氮、99%的磷以及97%溶解态磷去除掉。

3.2鱼塘水生态系统

此种生态系统具有非常强的污物处理能力,对于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来说,可以充分利用鱼塘的净化能力对养殖废水进行净化。鱼塘水生态系统的综合利用主要是通过池塘所具有的净化能力以及鱼类的生理特征实现废水净化,例如利用充氧、鱼藻共生系统、鱼类在白天以及晚上不同活动时间的混养、将具有不同耐污能力的鱼混养、对于鱼类的生理修正等等。通过相关研究得知,对于水生植物结构进行更改,充分利用浮萍对于氮以及磷的吸收、对于重金属的累积能力等能够有效进行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

4生物工程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工程技术已经成功应用在了很多领域。水产养殖领域也在加大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通过此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废水的排放量以及污染物的数量。例如: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以及遗传工程技术进行特定氨基酸的合成,将此合成基因克隆岛微生物的细胞质当中,之后利用微生物的增值进行蛋白质鱼类饲料的生产,能够有效提升鱼对于饲料的利用率,并且能够降低氮的排泄物,降低废水中的氮浓度;通过生物筛选技术以及基因工程能够培育出具有较强去污能力的植物以及微生物,通过这些生物能够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另外,也可以通过生物工程对鱼类实施生理修正,从而提升鱼类的抗污能力并减少排泄物,例如已经培育出的生物鱼类能够对沙门氏菌具有有效抗体,从而能够在受到一定污染的水体中正常生长。另外,相关研究对于具有高效净化水产养殖水体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进行了有效的分离以及筛选,得出的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具有比较强的净水能力,同时也是鱼类的良好饲料。

5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水产养殖不但能够有效提升社会经济,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加多彩的供给,所以近些年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但人们也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水产养殖所带来的问题,目前养殖方式造成水产品的大量排泄物以及食饵残渣造成了养殖水体的污染,与节约型、环保型社会不符。所以我们需要认真研究水产养殖的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处理技术、物理化学技术、自然生物技术等)以及其应用的情况,进一步推动水产养殖向着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作者:向明实 单位:四川省宣汉县水产局

参考文献

[1]方圣琼,胡雪峰,巫和昕.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09):15~17.

[2]万红,宋碧玉,杨毅,倪朝晖,王卫明,熊帮喜.水产养殖废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及其应用[J].水产科技情报,2006(03):18~19.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0引言

水产养殖技术的水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水产养殖者的经济收益。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水产养殖采用的养殖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其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对策,以期为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1水产养殖技术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1养殖户的专业知识较弱

目前,由于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意识,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未能给予水产养殖技术应有的重视。水产的养殖依然主要依靠养殖户的养殖经验,并不善于运用专业科学的养殖技术进行水产品的养殖。这使得养殖过程出现问题时,不能够及时找出原因并进行改进,造成一些问题恶性循环,从而阻碍了养殖技术的推广与运用。此外,一些养殖户不具备专业且系统的养殖知识,使用的养殖方式比较随意,主要依靠经验来提高养殖产量,进而提高经济收益。这使得水产养殖的效率低下,难以取得预期的经济收益。同时,这也使得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受到阻碍,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1.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不到位

在进行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大部分推广人员自身对水产养殖技术不够了解,创新意识不高,致使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效率低下。再者,研发的水产养殖技术在实际的养殖业中未能得到良好的运用,成果转化率低下。同时,由于推广不到位,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水产养殖技术的需求,不能够及时反馈给技术研发人员,导致所研发的水产养殖技术与实际不能够紧密的对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技术的推广。此外,水产养殖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经常存在资金不足的现象,减缓了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进度。

1.3水产养殖示范区管理不当

目前,部分地区所设置的水产养殖示范区仍然不够系统与专业。因为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在水产养殖与管理方面,未能根据不同的气候环境与水质情况,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而是不经考虑,盲目地套用其他示范区的经验,这导致养殖户的经济收益无法得到保障。此外,部分地区的养殖示范区只是一种形式,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大量的资源和资金被浪费了,最终使得示范区没有发挥带头与示范的作用。

2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对策

2.1加强水产养殖技术知识的培训

建立健全养殖户专业知识培训体系,可以使其主动使用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从而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政府部门以及相关机构应该对水产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以及政策的支持,以此增长养殖户对养殖技术的认知。同时,应该引进一些专家,对养殖户进行培训。这样既可以提高养殖户学习养殖技术的积极性,又能够让其更加深入地了解养殖技术的使用方式,从而提高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收益。

2.2加大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力度

想要水产养殖技术得到良好的发展,首先得提高推广人员自身的素质。在日常推广中,要注重对推广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同时可以采用派出去的方式,使其更好地将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到养殖户中去。其次,要将水产养殖技术的研发与实际生产情况紧密的联系起来,使研发的水产养殖技术得到良好的运用,反过来养殖户在实际养殖过程中,所需的养殖技术支持需求也可以得到良好的反馈,从而推进科研与生产的发展。

2.3加强水产养殖示范区的管理

通过对水产养殖示范区进行专业且科学的管理,让养殖户了解与认可水产养殖技术。加强专业化的管理,能够帮助养殖户解决一些实际养殖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让水产养殖户更好地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养殖示范区应该定期邀请专家对养殖户进行指导与培训,同时养殖户之间也可以定期进行交流,使水产养殖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

对于农村水产养殖地来讲,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不仅有助于水产养殖效率的提升,也能够发挥减少浪费、优化环境等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首先,对于推广队伍来讲,其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都存在层次不齐的现象,各项技术推广工作也未得到认真的落实。同时,开展的相关技术培训活动也比较简单,难以满足当前养殖新理念、新技术的推广需求,从而难以真正达到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目标;其次,在推广方式上,在政府机构进一步改革背景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筹集水产技术资金、销售推广水产品,以及市场预测分析方面的管理都存在诸多问题。推广体系的教育、科研和水产间的联系也不密切,不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也很少有渔民能够接受到高层次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再者,在推广资金方面。养殖技术的研发、推广往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资金筹集渠道不完善,资金严重匮乏,同行由于无法给予推广工作人员相应的资金与奖励,从而难以调动其工作热情,也无法保障各项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1]。

2优化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2.1注重推广人员培训

农村水产科技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成员知识结构也有待优化,难以适应水产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要重视起水产科技队伍建设,对科技队伍结构域培训机制进行不断优化。首先,对于在岗人员的培训,应侧重于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引导其掌握更多的新技术,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养。其次,对于基层水产养殖养殖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水产部门应定期安排技术专家到基层去开展专业知识、技术培训,并积极为农村养殖户示范新技术。此外,应积极鼓励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掌握,全面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确保各项推广工作、政策的高效落实[2]。

2.2建立完善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在建立推广体系过程中,应不断扩展水产技术的推广范围,重视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水产品的销售推广,大力开展水产技术资金的筹集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弱化行政方面的干预力度,不断加强对推广机构的资金、政策支持,确保其技术推广部门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各项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并使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真正做到与市场发展需求,以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相适应。此外,还要不断探索科学、多样的技术推广手段,形成多样化的技术推广模式。加强水产技术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科学整合,对其运作方式做出进一步规范,推广物资、经费也要做到协调统一分配,加强水产科研、生产的有机整合,而相关教育机构也应准确把握人才、技术需求,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3]。

2.3加强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首先,面对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的匮乏情况,应适当加大推广资金的投入,国家也应该结合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并针对当地水产业的具体情况,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进而使农村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的各项推广工作能够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起其他产业的发展。其次,乡镇等农村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在进行财政预算过程中,也要对相关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做出科学安排,并科学整合社会的闲散资金,在不断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的基础上,对其渠道进行灵活妥善的运用,进而获得足够的技术推广资金,为农村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4构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首先,要想使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发展,水产主管部门就应该积极领导农村水产推广机构,加大技术指导与培训,进而为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比如,大力引进新品种,加强集约化的发展,注重健康养殖,强化鱼病的科学防治等技术的科学示范与引进,从而进一步拓展良种的覆盖率,以及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另外,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科技交流学习,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养殖技术相关的专题培训,在为水产养殖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逐步提升农村养殖户的养殖技能。其次,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还应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服务手段,如,广播、电视,以及相关水产信息网站等,进而使广大农村养殖户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渠道,获得苗种、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并获得更多新颖、先进的养殖理念与技术。

3结束语

水产养殖极易收到气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养殖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农村水产养殖业来讲,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水产养殖的发展水平,确保养殖户的收益,应不断加大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积极建立养殖示范园与合作社,重视行政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而为农村水参养殖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凯.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3):121-122.

[2]魏明伟,何军功,杨道松等.利用废弃坑塘开展水产健康高产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1(1):16-17.

水产养殖技术范文第5篇

1规模化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

1.1集约化程度不足

集约化程度的高低与规模化水产养殖有着密切关系,集约化程度高则可以让不同的水产养殖户共同使用相应的基础设备,养殖户之间还可以有共同的市场和供货商,通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但目前还存在集约化程度较低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水产养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吸引更多的养殖户发展水产养殖业。这样即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所以说,集约化程度不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2水资源污染严重

随着中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自然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资源也不例外。水资源是水产养殖的基础,一旦受到污染将会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的质量和效益,尤其是在大力发展规模化水产养殖的环境下,水资源被污染会对水产养殖户带来巨大的损失。水资源受到污染会直接破坏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大量有害物质的进入给水生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严重的还会造成大量水生生物死亡,进而直接影响到规模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因此,加强水污染治理势在必行[1]。

2影响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因素

2.1技术和环境对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影响

要想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其决定因素是技术水平和环境条件。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如果没有专业的水产养殖技术,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十分不利;其次从环境条件角度来看,在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场地的大小,是否会遭受环境污染及污染后的防治能力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专业的养殖技术和养殖环境是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必不可少的要素,两个同等重要,必须有效控制。

2.2水质对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影响

在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的道路上,水质也是决定其成败的重要因素。水质的好坏主要看是否能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水质是否含有利于水生生物生存的氧气和有机物。水色是由不同浮游生物繁殖的比例所决定的,不同水体中生长的藻类也是不一样的,不同藻类含有的色素也不同。而藻类是水体中的原始生产者,是养殖鱼类生长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基础,再次就是浮游生物和微生物,适量的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对水生生物的生长还是十分有利的,如果浮游生物量过多,会把大面积的水体覆盖掉,缩小水体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面积,使水体中可供水生生物呼吸的氧气浓度降低,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成长。因此,控制好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量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规模化养殖的成效。

2.3水生生物疾病对规模化水产养殖的影响

水生生物与其他生物一样,也会遭到一些疾病的侵害,这些疾病的传播速度都非常快,如果未及时发现或采取防治措施,会造成水生生物发生病害,严重的甚至会死亡,这就会给规模化水产养殖的用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影响到市场价格的波动。水生生物的疾病,养殖户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养殖户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病害防治系统,及时监测水生生物的健康情况,一旦发生病害,及时防治,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2]。

3提高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效率的策略

高效的规模化水产养殖技术优势显著,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规模化水产养殖品牌

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具有很多的好处,建立规模化水产养殖品牌就是其中的好处之一。规模化水产养殖能够提高养殖效率,由于其具有稳定的规模,能够为批发和零售业提供充足的货源,因其养殖的水产品具有地方特色,可以建立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通过宣传让千家万户都能知道所养殖的水产品,使其销售至全国各地,获得消费者的追捧,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3.2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品的质量

规模化水产养殖离不开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水产养殖的标准化程度,提高水产养殖的质量。另外,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还能提升水产养殖的生产效率,确保养殖出更加优质的水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品质需求。这也需要从源头上转变养殖户的养殖观念,乐于接受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为规模化水产养殖奠定基础,为养殖出高质量的水产品提供保障。

3.3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规模化水产养殖能够带动当地其他产业的发展,增加人们的收入,全面提升当地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另外,规模化水产养殖因其充足的货源不仅能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还能提升水产品出口的效率,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扩大对外贸易都十分有利,将中国的水产品销售至世界各地,提升中国水产品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实现规模化水产养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并被广泛应用。由于规模化养殖业是在露天环境下操作的,容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但使用现代化技术可以有效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