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咏梅(原文 翻译及赏析)

  • 卜算子咏梅(原文 翻译及赏析)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坎坷。他出生在大厦将倾的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儿时就随父举家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是惊恐心情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经历在他心灵深处铭刻了深深的爱国印记。 陆游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他曾到过抗金前线,与袍泽们投入如…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坎坷。他出生在大厦将倾的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儿时就随父举家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是惊恐心情的真实写照,这样的经历在他心灵深处铭刻了深深的爱国印记。

陆游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

他曾到过抗金前线,与袍泽们投入如火如荼的的抗金活动。因而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是其诗歌中最动人的主题,即使后来爱国热情屡次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和恢复失地的愿望始终不渝。

我们读他的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陆游是在屡遭投降派的打击和排挤,悲观失望、愤懑不平之际,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咏梅词。这首咏梅实际上就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二、作品原文及译文对照

原文:

驿外断桥边,

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站外,断桥边,

孤独的梅花寂寞地开。

无人赏,无人看,

零落在黄昏的冷风凄雨中,

愁苦难耐。

她并不想与百花争艳斗宠,

对百花的忌妒毫不在乎。

纵使片片花瓣凋零

骨化形消碾做尘土,

那沁人心脾的清雅芳香依然没变。

三、作品析赏

此词以梅花自况,通过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郁闷,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通过赞梅的精神表达了作者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在这首词中,梅花指代的自然是陆游自己,而“百花”则是指的南宋小朝廷中的那些主和派与投降派。

词的开篇,陆游就交代了这株梅花是开在“驿外”的。驿,就是指古代朝廷开设的官方交通中转站,“驿”字在这里还暗指“官”方。梅花开在驿外,象征着作者当时已经被官场边缘化。

“已是黄昏独自愁”。表面上写的是梅花的愁苦,实际上写的是作者自身无法排遣的愁绪,这里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寒梅因为黄昏的到来而发愁。黄昏临近还没有人来赏花,实际上是在暗喻岁月蹉跎,作者韶华已逝,青春不再,已到人生的暮年,但自己的人生抱负仍没有实现。“黄昏”,在这里暗喻人生的暮年。

更可怕的是,在这个时候,梅花还遭遇了风雨的摧残。整首词的上阕完全把悲剧氛围推到了极致,让人嗅到了一股“死亡”的气息。

词的下阙,陆游宕开一笔,写下了“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两句。陆游借此表达了自己志向的高洁,他并不想和朝中的主和派一起,去皇帝面前献媚讨赏。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直到“黄昏”时分,都没有人来欣赏他。于是当风雨来临时,他自然而然地走向了死亡。

全词一共八句,有七句都充满了悲剧色彩。唯有最后一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在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纵观全词,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巧借饱受摧残、花粉犹香的梅花,比喻自己虽终生坎坷,绝不媚俗的忠贞,这也正像他在一首咏梅诗中所写的“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气怜”。陆游以他饱满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诗篇,激励了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谓“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