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今天给各位分享为什么叫雁翎队相关的消息,其中也会对雁翎队的名字是因何而得相关内容一起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1、雁翎队的故事
2、8年语文测试题 3道题。答得好加财富悬赏,先到先得,呵呵~
3、小兵张嘎的每个故事梗概
4、白洋淀上雁翎队-开国大校张希平回忆抗战时期打击日寇的故事
雁翎队的故事
雁翎队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在淀泊相连、苇壕纵横的白洋淀上,有一支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的队伍。他们时而化装成渔民,巧端敌人岗楼,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线上,截获敌人的军火物资。
时而深入敌人的心脏,为民除掉通敌的汉奸,时而头顶荷叶,嘴衔苇管,隐蔽在芦苇丛中,伏击敌人包运船。
这支令敌人闻风丧胆,令百姓欢欣鼓舞的队伍,就是活跃在白洋淀上的抗日武装,人称水上飞将军的雁翎队。
从1939年成立到1945年配合主力部队解放新安城,由30多人发展到100多人。雁翎队利用冰上水上优势,与敌人交战70余次,仅牺牲8人,却击毙、俘获了日伪军近千人,缴获大量军火和军用物资。
扩展资料:
白洋淀雁翎队以水性好、善游击著称。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雁翎队在冬日的冰面上依然穿梭自如。冬日里白洋淀百里冰封,日寇认为芦苇打光了。
雁翎队队员们无处藏身,正是消灭他们的最好时机。但恰恰相反,机智勇敢的队员们通过自制冰橇在冰上行走如飞,而日寇的车辆无法驶上冰面,仅有的马匹也在冰面上打滑。
雁翎队利用敌人的这一弱点,一次次取得胜利。雁翎队频频获胜,离不开平日里的刻苦学习和训练。
虽然白洋淀的渔民们都很会游泳,但为了能负重游得更远,他们在平日里一直坚持练习。队员们为了防止枪支弹药受潮,一只手将枪支托出水面,反复练习单臂划水。
此外,队员们能够一次次将敌人击溃于水面上,与平日里认真学习军事理论也大有关系。正是因为善于运用游击、佯攻等战术,雁翎队也被人们赞为水上飞将军。
白洋淀的男儿们在前方打仗,后方妇救会会员们也没闲着。为雁翎队队员们缝补衣物,照顾负伤队员是她们的日常工作。
雁翎队之所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还能成功消灭日寇,依靠的就是人民战争:渔家儿女团结一心,男女参战,形成强大的抗敌力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雁翎队
8年语文测试题 3道题。答得好加财富悬赏,先到先得,呵呵~
1、这座大桥的开通,解决了新老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成分残缺)
2、母亲的叮咛,是融化冰霜的阳光;母亲的背影,是唤醒记忆的照片,(妈妈的怀抱),(是躲避风浪的港湾)。
3、雁翎队的名称来源于当地的一种土造武器。游击队的主要武器是一种被叫做大抬杆的猎枪。由于大抬杆一般都在三米以上,因此主要放在船上打击敌人,这实际式一种前膛的土炮,口径在50~100毫米之间,在近距离杀伤力强大,但是由于需要通过火门引发,而在船上的活动中火门如果被水浸湿就无法使用,因此游击队员将雁翎插在火门上,以达到放水防雨的目的。这就是雁翎队名称的来历。
小兵张嘎的每个故事梗概
小兵张嘎 故事大意
《小兵张嘎》的故事梗概如下:
抗战时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员罗金保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但嘎子毕竟还是一个活泼、淘气的孩子,他与小朋友胖墩摔跤输了还不讲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烟囱。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乌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钟亮,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乌鸦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上缴。队长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
《小兵张嘎》电影内容简介
《小兵张嘎》剧情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北白洋淀,调皮莽撞的少年张嘎(安吉斯)目睹奶奶为掩护八路军逃跑被日寇杀害后,只身来到县城要找到游击队排长罗金宝(张莹),好让他帮忙为奶奶报仇,哪想真遇见罗金宝时,他将对方当作了汉奸,闹了笑话。
误会解除后,张嘎梦想成为一名小八路,并想拥有一把枪,结果因为太想得到枪,他不但在和胖墩(吴克勤)打赌时耍赖,还违反纪律将某次战斗中收缴到的真枪偷偷藏在了树上的鸟窝里,再闹笑话。
张嘎可没将笑话当笑话看,想不通的他约上胖墩又来到县城,要自个替奶奶报仇。在县城,张嘎遇到鬼子龟田(葛存壮)和胖翻译(王澍),一番斗智斗勇,两人没从张嘎身上捞得什么好处。一些列事情经历后,张嘎由鲁莽捣蛋的少年成长为真正的八路军小侦察员。
(2)小兵张嘎的每个故事梗概扩展阅读
《小兵张嘎》角色介绍:
1,张嘎
演员:安吉斯
张嘎年龄13岁,绰号嘎子,他配合侦察员执行任务,表现得勇敢机智、活泼淘气。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日军一支手枪,竟偷偷把枪藏进了乌鸦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日军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里应外合,全歼日军,救出了钟亮,也替奶奶报了仇。
2,罗金保
演员:张莹
侦察排长,武功高强,心思缜密。上级派他带着三块银元和五发子弹从根据地出发潜入日占区。他将嘎子带到八路军队部。队伍转移后,他和嘎子留下来装成卖西瓜的农民,制服日军翻译官,带回队部。罗金保率领队伍攻进鬼子据点,救出区队长和嘎子,打败了龟田。
《小兵张嘎》主要内容100字左右
《小兵张嘎》主要内容:
故事以1934年的白洋淀为背景,以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展开。奶奶为了保护八路老钟牺牲了,嘎子只身上县城找传说中的罗金保,打鬼子替奶奶报仇。嘎子从此以小八路自居,紧接着又和区队八路打了一场挑帘战,嘎子缴获一把真枪。眼看梦想全部实现,枪却被区队长收了。
嘎子想不通,和打赌认识的小伙伴胖墩一起重返县城。嘎子要单独替奶奶报仇。特派员刘燕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过种种误会和巧合,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一举歼灭肥田斋藤一伙日本鬼子。
(3)小兵张嘎的每个故事梗概扩展阅读
1958年,徐光耀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同时创作出《小兵张嘎》的小说与剧本。北京电影制片厂决定将其搬上银幕。徐光耀把改好的剧本交给了崔嵬,崔嵬却没看剧本,便出国访问了。而北影厂的另外一位导演欧阳红樱看了《小兵张嘎》的小说之后,决定筹拍《小兵张嘎》。徐光耀告诉欧阳红樱,电影剧本已经送给崔嵬导演了。欧阳红缨在崔嵬处找到剧本后,两人都想执导影片,最后两个导演决定合作拍摄该片。
该片拍摄中运用了运动长镜头,这些镜头是在技术条件很差的情况下,用手工业式的土办法拍摄的。
小兵张嘎的主要故事情节20字
《小兵张嘎》讲述了小嘎子在老钟叔等的引导下,成为一名八路战士的过程。具体内容:
故事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河北省保定市白洋淀为背景,以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展开。奶奶为了保护八路老钟牺牲了,嘎子只身上县城找罗金保,打鬼子替奶奶报仇。在县城结识了集贤居少掌柜佟乐,嘎子仇没报,反而陷入鬼子追杀。
在佟乐和一个神秘便衣的帮助下,脱离险境。便衣原来是罗金保,将嘎子带到区队秘密隐藏之地,钱队长收留了嘎子。嘎子从此以小八路自居,紧接着又和区队八路打了一场挑帘战,嘎子缴获一把真枪。眼看梦想全部实现,枪却被区队长收了。嘎子想不通,和打赌认识的小伙伴胖墩一起重返县城。
嘎子要单独替奶奶报仇。由此同时,后方特派员刘燕肩负使命路经白洋淀被伏击。刘燕不知下落,鬼子派了石磊冒充特派员混入区队。鬼子的计谋被嘎子无意中发现,嘎子和佟乐、胖墩行动起来,误认为区队联络员纯刚是鬼子奸细。纯刚竟然被孩子制服,报信不成有口难辩。白洋淀渔户女儿玉英,打鱼时救了刘燕。刘燕受伤难行,请玉英去城里寻找联络员。
(4)小兵张嘎的每个故事梗概扩展阅读:
《小兵张嘎》虽然是翻拍剧,但是没有让它变色,并且红得很纯正。它也没有像其他翻拍的红色经典那样,搞“前卫”,在故事中添加爱情戏。《小兵张嘎》是一部儿童电视剧。它充满那个烽火年代少年儿童应有的特质———如鲜活顽强的生命力、质朴得近乎执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面对苦难时的乐观和勇敢、面对艰险时的镇定和从容。
同时它也是一部严肃的抗战史诗,它场面并不宏大、哲理也不那么深邃,但它依然以它独有的方式刻画了中国抗日战争大背景下几个少年儿童艰难的成长史,并用它独有的笔墨准确地勾勒了民族不屈的脊梁和各色人等在特定历史境遇中的心路历程。
小兵张嘎大结局故事简介
日本人败了,汉奸被驯化了
小兵张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兵张嘎的主要内容是:
抗战时期,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境内的白洋淀有个男孩叫张嘎,在鬼子的一次突袭中,奶奶为掩护八路军被鬼子打死。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叔也被鬼子抓走了。
嘎子悲痛欲绝,他决心报仇,毅然出发去寻找打鬼子的地区队伍。在路上,他误把游击队排长罗金保当作汉奸,想缴他的枪而闹出笑话。
后来,人小鬼大的嘎小子乔装打扮成卖西瓜的小贩,用木头枪缴了胖翻译的“真家伙”。为了不让队长把枪收回去,他竟动了“嘎”气,将枪藏到了老鸹窝里,因而受到批评关了禁闭。
经过区队长的教育,嘎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了伤在老乡家里修养。游击队攻打敌人岗楼时,他偷偷从老乡家里跑回参战,不幸在进城侦察时被捕。
在敌人面前,嘎子刚强不屈,并在战斗中逃了出来,他配合游击队拔掉岗楼,救出了钟亮。战斗胜利了,区队长代表部队表扬了嘎子,奖励给他一支真正的小手枪。嘎子高兴极了,最终成了一名出色的小侦察员。终于,嘎子的家乡解放了。
(6)小兵张嘎的每个故事梗概扩展阅读:
《小兵张嘎》中的张嘎原型是民兵抗日英雄赵波。据记载,赵波出生于1922年,1939年白洋淀抗日武装雁翎队成立,赵波担任侦察员。
雁翎队是水上抗日游击队。之所以叫“雁翎队”,是因为游击队的武器落后,只有猎枪“大抬杆”和鱼叉、大刀等。“大抬杆”是装火药和砂子射击的,为了防止枪膛里的火药沾水受潮,就在点火眼上插上一根大雁毛一一雁翎。
《小兵张嘎》完整的故事情节(100~200字)
嘎子梦想参加八路,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奶奶为了保护八路老钟牺牲了,嘎子只身上县城找传说中的罗金保,打鬼子替奶奶报仇。嘎子从此以小八路自居,紧接着又和区队八路打了一场挑帘战,嘎子缴获一把真枪。眼看梦想全部实现,枪却被区队长收了。
嘎子想不通,和打赌认识的小伙伴胖墩一起重返县城。嘎子要单独替奶奶报仇。特派员刘燕却与孩子们在一起。
经过种种误会和巧合,以嘎子为首的孩子们,粉碎了敌人的阴谋,配合区队八路使药品顺利过境,一举歼灭肥田斋藤一伙日本鬼子。
(7)小兵张嘎的每个故事梗概扩展阅读
导演对于小说原著的尊重是它成功的原因之一。与以往抗战剧不同的是,电视剧《小兵张嘎》情节朴实,没有夸大恢弘的制作场景,真实的重现了抗战时期接地气的民风民俗。
与现如今开了挂的抗战雷剧想对比,《小兵张嘎》通过细节和紧凑的剧情,反映出当时那个年代少年英雄张嘎一身的倔强和傲骨。
我们从这部电视剧中,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各有不同。无论是胆小怕事的汉奸,还是无所畏惧机智的村民,或者是无惧生死的张嘎,他们反应出的无疑也是历史的一个缩影,也侧面烘托出,人性的复杂。
在这部电视剧中,有不少有名的角色如今已经成为炽手可热的明星,剧中演员的写实,服装的细致,也向人们真是的还原了那个年代。让无数的后人通过荧幕感受到,过去的人们在敌寇面前的无所畏惧。
白洋淀上雁翎队-开国大校张希平回忆抗战时期打击日寇的故事
白洋淀,坐落在河北省保定以东,跨雄县、安新、任丘三县。这个美丽的淡水湖,面积约六百多平方公里。它汇合唐河、潴龙河诸水,经大清河注入海河,是天津、保定间内河航运的中枢。这儿盛产白玉似的大米、肥美的鱼虾、鲜嫩的菱藕和驰名的安州苇席。它像一颗耀眼的明珠,嵌在辽阔的冀中平原上。
一九三八年,日军的魔爪伸进白洋淀,并在赵北口、同口安下据点。从此,日军的汽艇,横冲直撞,撞翻了淀上的渔船,撞折了淀里的荷茎,就连那驯服的鱼鹰,也惨遭毒手。血腥的“三光”政策,使淀里及沿岸的四十六个村庄,变成废墟;仅在端村就枪杀了二百多群众。富饶的鱼米之乡,变成了人间地狱。
但是,英雄的白洋淀人民,是永远也征服不了的。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拿起打野禽的大抬杆(大型土枪),驾着枪排(打水禽用的一种小船)和渔船,组成了一支水上游击队——安新县大队三小队,利用湖河港汊的有利地形,战斗在白洋淀上。战士们唱着自己编的歌曲,表达着不屈的意志:
白洋淀是咱家乡,保卫家乡理应当,
只要不当亡国奴,喝口淀水也舒畅,
鬼子一天不消灭,决不放下手中枪。
……
当时我是区委的宣传委员,一直和小队战斗在一起。小队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二十多个战士,十几副大抬杆和二十只小船。但是,我们对白洋淀了如指掌,又有丰富的水上生活经验和对日寇不共戴天的仇恨,因此首战便歼灭了二十多个由新安去赵北口的日本鬼子,并打坏了一只汽船。战斗结束以后,当我们返回寨南村的时候,等候欢迎我们的人群中,有一位老人指着船队,高声赞美道:“看,多威武,简直像个雁翎队!人们看着摆成人字形的二十只小船,也一齐欢呼起来:“雁翎队!“雁翎队!”“我们的雁翎队!”此后,白洋淀的人民,便以“雁翎队”这个名字,代替了我们的正式番号。不久,上级也就正式命名三小队为雁翎队。
雁翎队在战斗中渐渐发展、壮大起来。土枪换上了三八大盖,歪把机枪代替了大抬杆。到一九四 年年底,全队已发展到一百八十多人,拥有五十多只船。雁翎队就像一把锐利的尖刀,插在敌人津、保水上航线的咽喉上。
一九四一年,日寇对我晋察冀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更加频繁、残酷。“蚕食”的矛头,首先指向被称为“八路军棉粮库”的冀中。三月,驻新安的敌酋龟本,从天津、保定调集了一百三十多只汽船,配合步兵和骑兵,对我白洋淀开始了水、陆联合“扫荡”和“蚕食”。
敌人的汽船,穿梭般地巡逻在白洋淀上。日寇、伪军、汉奸、特务,像无数的蝗虫,布满了白洋淀的大小村庄。岸上无处立足,我们便化整为零,利用苇塘掩护着,在淀上与敌人周旋。此时,白洋淀上能够代替粮食的东西还没有长出来,我们只有以鱼虾当饭。没有油,没有盐,清水煮鱼虾,腥得人发呕。天长日久,很多人鱼虾刚落肚,立刻又哇哇吐出来。但是我们都懂得坚持下去的意义,吐出来,捧口淀水漱漱口,再吃!没有烟吸,大家就把干荷叶揉碎卷成香烟,并给它起了个美丽的名字,叫做“荷花牌”。生活虽然如此艰苦,但没有一个人叫苦,我们还是照样积极寻机打击敌人。敌人的汽船不能进苇塘,浅水不能航行,我们就驾着小船,从这个苇塘钻到那个苇塘,从这条河汊转入那条河汊,有时埋伏在敌人汽船必经的苇塘边,打敌人个措手不及;有时利用夜幕掩护着,摸进敌人的据点,贴标语、撒传单,给敌人以突然袭击。战士们把这种生活编成歌唱道:
东边“扫荡”西边转,岸上不行蹲苇塘。
驾着船儿快如梭,鬼子汽船追不上。
急得鬼子团团转,我们又回老地方。
瞅准机会打埋伏,揍他一个冷不防。
就这样,我们栖居在一叶扁舟上,渡过了六十个露重雾浓的夜晚,熬过了六十个饥肠辘辘的白天,始终没有离开过白洋淀。
两个月过去了,白洋淀上的芦苇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这时候,日本兵已在白洋淀周围修起了三十八个炮楼;村村都建立了伪政权。他们认为白洋淀已经“确保”了,便草草结束了“春季扫荡”。敌人往来于新安、赵北口之间的包运船,也频繁起来了。
七月一日清晨,侦察员赵波、田振江报告:二十多个日本兵和三十名伪军,乘汽船两只,从新安去赵北口取联系,下午返回。队长郑少臣同志兴奋地对我说:“老张,打个伏击,纪念党的生日,也叫日本鬼子知道知道,我们雁翎队还在,别太嚣张了。” 我们决定在大张庄的苇塘中伏击敌人。为了狠狠地煞煞日本侵略军的凶焰,把好久没有用的大抬杆也搬了出来。同志们听说要打日本鬼子的汽船,高兴得合不拢嘴。战士小车把子弹头在鞋底下刺啦刺啦直擦。队长问他这是干什么,他咬牙切齿地说:“叫鬼子兵的脑袋开花!”
此时正是旱季,许多苇塘干枯了。我们把二十副大抬杆装满闷药和黄豆大的铁砂,架在苇塘的边缘,步枪班和手枪班配置在两边。规定以郑队长打掌舵的日本兵为信号,大抬杆一齐开火,步枪班和手枪班乘敌人被抬杆打得懵头转向时,向敌人的汽船冲击。布置就绪,已近晌午了。每个人采了一张荷叶戴在头上遮太阳,不走到跟前,简直不会发现这里设有埋伏。好容易等到太阳偏西,东边隐隐约约传来了马达声。大家立刻紧张起来,有的伏在船头上,从芦苇缝隙中向外了望;有的拿着香火,蹲在大抬杆一旁。不一会儿,渔翁打扮的田振江,划着一只小船嗖嗖地驶来。他既兴奋又惋惜地说:“队长,来了!可惜就一只,另一只离得远远的。”郑队长和我研究了一下,一致认为:只要把前面的汽船放近些,我们的动作迅速、勇猛一些,打他个措手不及,完全有可能在后面的汽船赶到之前,把它搞掉。最后郑队长坚决地说:“打!坚决地打!来他个虎口拔牙!”
不一会儿,敌人的汽船划破平静的水面,隆隆驶来。渐渐地,连船上的日本兵都看得清清楚楚了。郑队长趴在船头上,驳壳枪从芦苇缝中伸出去,紧瞄着扶舵轮的鬼子兵。当汽船离我们只有百多米时,只听到“砰”的一声,扶舵轮的鬼子兵一头便栽倒在舵轮旁。紧接着,二十副大抬杆,同时天崩地裂般吼叫起来。火光映红了淀水,霰弹暴雨似的倾泻到敌船上。失去舵手的汽船,如同被抽打着的陀螺打起转来。这时候,步枪班、手枪班,也以排射向敌船开了火,汽船立刻被打得像蜂窝似的,机器也不叫了。几个没有受伤的敌人,扑通扑通跳进水里,企图游水逃路。郑队长大吼一声“冲氨,几十只小船便像离弓的箭一样冲出苇塘,直射向日本侵略军的汽船。战士们驶近敌船便投出一排手榴弹,敌船立刻被烟火笼罩了。接着,大家便驾船追赶企图逃命的鬼子兵。一个队员发现一个日本兵游着水还向我射击,他一个猛子扎到水里,不一会,只见他钻出水面,两手狠命掐住鬼子兵的脖子,一下子就把鬼子兵按进水里。眨眼的工夫,鬼子兵便像一块朽木,漂浮出水面。另一个队员也追上一个鬼子,他举起船篙,篙头上的铁叉对准日本兵脑袋狠命扎下去,一直到水里再不冒泡时,他才拉出了船篙。这时候,东面传来了汽船的隆隆声。从王家寨来的汽船,一面飞速前进,一面猛烈向我射击。郑队长见被击伤的汽船已开始倾斜、下沉,立刻命令转移。我们把小船开进苇塘,故意蹬翻,把大抬杆沉入水底。然后,每人摘一张荷叶戴在头上,大背着枪,向荷塘的深处游去。此时,白洋淀上荷花盛开,一望无际的荷塘上,荷叶摇曳,莲花摆动。我们在密密层层的荷叶掩护下,穿插在散发着清香的莲花之中,安全地游出了包围圈。
打了敌人的汽船以后,各据点到处传说雁翎队有了“扫帚炮”,要是挨上“扫帚炮”,满身窟窿。敌人的单船再也不敢往来在白洋淀上了。于是我们乘胜上岸,向敌人的据点发动进攻。
这时候,日寇绝大部分回到了新安、赵北口等老窠,白洋淀上的据点多数由伪军把守。根据这个情况,我们首先向伪军开展了政治攻势。天一黑,我们便分散潜入敌人岗楼附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指名道姓地警告那些为非作歹的家伙。同时,又普遍发动伪军家属和亲友给伪军写信,劝他们不要为日本侵略军卖命,给自己留条后路。对于那些群众恨之入骨的铁杆汉奸,我们采取了以一儆百的政策,先后除掉了群众称之为“三害”的伪军中队长韩恩荣、参谋长曹墨林、副官冯德心,并公布了他们的罪状。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伪军投诚的和秘密跟我们接头的日渐增多。一连串的胜利,更加鼓舞了群众,群众性对敌斗争也轰轰烈烈开展起来。游击小组到处埋地雷、打冷枪,弄得炮楼里的敌人根本不敢外出。
一次,村主任陈云宁到淀上下钩钓鱼,返回时遇到了五个日本兵,强迫他划船载他们去洗澡。陈云宁把鬼子兵载到布鱼钩的地主,乘鬼子兵下了水,驾着小船溜走了。结果五个鬼子兵被鱼钩钩得皮破血流。从此,日本鬼子再也不敢随便到白洋淀洗澡了。
在我军民齐心协力打击下,伪军逃跑的越来越多。日军为了加强对伪军的控制,撤掉了邸庄、大田庄、寨南村等据点,把七十多个伪军集中在大淀头大地主朱百万的大院子里,并增修了岗楼。县委命令我们坚决消灭这股伪军,于是一场巧妙的歼灭战开始了。
八月的一天晚上,乌云密布,雷声隆拢根据有经验的渔民推断,夜半将有暴风雨。郑队长带着张亮、王贵,化装成送菜的,在内线关系的接应下,潜入了朱家大院。指导员槐哲民,带着全队,隐蔽在朱家大院周围。半夜过后,朱家大院的灯光全熄了。过了一会,只见平时开动起来丁丁哐哐的大铁门,无声无息地打开了,张亮探出头来摆了一下手,队员们便鱼贯而入。正在这里,雷电交加,大雨倾盆,正好掩护我们的行动。按照事先的部署,邸芝科带两个班进入东厢房;槐哲民同志率领两个班直扑炮楼二层;赵波、李向其、张牛三个人对付西厢房的伪军中队长胡凤才;郑队长和张亮、王贵爬梯子直攀炮楼顶,收拾敌人哨兵。几分钟后,东西厢房和炮楼里敌人的全部枪支,都被我们一声不响地收缴了,而伪军们却还在呼呼地大发鼾声。这时候,只听到郑队长在炮楼顶上喊了一声“不许动!”二楼和东西厢房,也紧跟着爆发出“举起手来”的吼声。伪军们从梦中惊醒,有的还躺着就举起了双手,有的举着手还梦呓似的喃喃着:“我不动!我不动!”伪军中队长胡凤才,睡梦中还以为是伪军在说梦话,爬起来大骂道:“孬种,你们都叫雁翎队吓破了胆……”可是当他看清站在他面前的正是雁翎队的队员时,也赶忙抖颤着举起手说:“我不动,我交枪!”
战斗结束,缴获三八枪五十多支,手枪一支,手榴弹二十多箱。最后,我们故意要胡凤才清查一下人数。他查了半天说:“只有伙夫老朱逃跑了,其余一个不少。”他哪里知道,老朱早就成了我们的内线关系,这个一枪未放的歼灭战,就是在他帮助下安排的。现在,他已奉命“逃跑”给日本鬼子“报信”去了。
我们雁翎队愈战愈强,敌人往来于津、保间的包运船,怕我截击,只得成群结队,并派河防大队护送。为了切断敌人这条水上运输线,区委决定选择有利时机消灭河防大队。为此,部队派田振江、赵波带着侦察小组,整天出没在敌人的据点附近。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中秋节前夕,赵波从赵北口回来报告:敌人包运船一百一十只,满载苇席、鸭蛋、小麦及其他军用物资,明晨从赵北口启程运往保定。负责护送的河防大队,由十五个日本兵和一百一十名伪军组成,携带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这真是个难得的好机会,我们决定埋伏在赵庄子村西、王家寨村东的苇塘里,全歼河防大队,截下包运船。
夜深人静,浑圆皎洁的月亮,像一个银盘高悬在碧蓝的天幕上。棹儿起处,撕破了锦缎般的水面,漾起鱼鳞似的涟漪。船儿飞驶着,五更时分便进入了阵地。我们把船只藏好,头戴荷叶,静静地等待敌人的来临。
朝霭还没有散尽,远远地便传来了吱吱呀呀的橹声。抬头望去,一溜高大的桅杆在芦苇梢上露出来。接着,张亮驾着鸭嘴小船,赶着鱼鹰钻进了苇塘。他是去侦察敌情的。侦察的结果与赵波的报告完全相符。说话间,敌人的船队已出现在眼前:前面是一百多条包运船,日本兵和伪军都坐在最后的三只船上。他们离包运船百多米,毫无戒备,正在你抢我夺地吃早饭。只有一个了望哨坐在桅杆尖的横板上,鬼头鬼脑地用望远镜了望。郑队长立即命令大家隐蔽好,放过包运船,集中火力打河防大队。
湖水哗哗地响,一只紧接一只的包运船,从我们面前驶过,不一会儿,一百多只全拐过苇塘。日本鬼子见包运船拐了弯,一面叫喊,一面匆匆地赶上来。第一只船刚接近我们,郑队长“啪”的一枪,了望的鬼子兵立即四脚朝天摔了下来。与此同时,我们所有的火器一齐射向三条敌船。正在吃饭的敌人,顷刻间便东仰西歪倒了一大堆。郑队长大喊了一声“突击组跟我来”,几十只小船一齐冲向敌船。战士石老刚攀上第一只船,见敌人的机枪射手正在架机枪,他甩手一枪,打死了日本兵,抢过了机枪。郑队长刚攀上敌船,两个鬼子兵同时向他扑来。他一枪撩倒了一个,另一个竟从背后抱住了他,两人扭在一起,三转两转滚到水里。郑队长的水性是有名的,他把鬼子兵按在水里,一气灌成了个气蛤螅这时候,赵波也带领步枪班冲上了敌船,只几分钟,第一只船上的敌人便全被解决。
邸芝科指挥全班向第二只船冲去。刚冲出不远,敌人的重机枪便叫起来,密集的火力,打得水花四溅,封锁着我们的前进道路。邸芝科、张亮和小车见小船被阻,一头扎进水里,一个鸭子追鱼便游到敌船边。邸芝科抓住船帮刚爬上半截身子,便中弹牺牲了。张亮一见,一手抓住船帮,抽出一颗手榴弹,用牙咬开盖,用舌尖勾出弦,对准敌人的重机枪狠狠投了过去。敌人的机枪立刻哑巴了。赵大高喊着:“同志们冲啊!为班长报仇!首先翻上敌船,一连挑死了好几个顽抗的敌人。伪军见我们登上船,吓得丢魂丧胆,一个大个子首先举着手钻出船舱说:“我们交枪,我们交枪!”一大群伪军紧跟在他的后面。事后才知道,领头交枪的大个子正是河防大队长秦风祥。
第三只船上的一挺轻机枪,仍在恶狗似地狂吠,我们冲了几次都未能冲上去。郑队长跳到第二只船上,一面命令突击组准备冲击,一面趴在席堆上,从容地瞄着机枪射手。只听到 “叭!叭!叭!”一连三枪,机枪和机枪射手同时滚翻了。突击组趁势攀上敌船,与日本鬼子打起了交手仗。石老刚和一个矮胖的日本兵正扭打得难解难分,赵波大吼一声“老刚,不要动!话落枪响,日本兵手脚一伸完了蛋。拥挤在船舱里的四个日本鬼子和许多伪军,也都在我们雪亮的刺刀面前,举手投降了。
战斗胜利结束。郑队长一面派出船队令包运船停住,一面清查了一下战果。计缴获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步枪一百一十多支,手枪十支。可是,十五个日本兵打死十名,活捉四名,还差一个对不起数来。战士们从这个船舱搜到那个船舱,仍不见踪影。最后,张大清在第三只船的炉灶旁发现一个鼓鼓的麻袋,他踢了一脚,麻袋不停地哆嗦起来。他抓住麻袋使劲一提,竟从麻袋里滚出一个日本鬼子来,手里还攥着一支手枪。张大清伸手夺过他的枪,仔细一看,原来他就是凶残的刽子手出世加三郎。
太阳升高了。金色的阳光,照耀着万顷苇塘,照耀着战士们的笑脸。我们押着一百多条包运船,排成整齐的队形,浩浩荡荡,凯旋而归。
张希平同志简介:
河北省深泽县人 1909 年出生,1937年11月参军。 1938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干事,第二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一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十六军骑兵旅政治委员,第二十三兵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军委俄文专科学校政治委员,总后勤部政治部直工部部长。 1962年10月任第四军医大学副政治委员(副书记)。 1960年5月至1981年6月正军职顾问。 1981年离职休养。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
关于为什么叫雁翎队和雁翎队的名字是因何而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