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鬼婆最怕什么东西和什么人(草鬼是什么)

  • 草鬼婆最怕什么东西和什么人(草鬼是什么)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生活
摘要

草鬼婆最怕什么东西和什么人是很多朋友很关心的内容,这里一并给大家介绍草鬼是什么相关的讯息。本文目录一览:1、恐怖苗蛊能杀人于无形,该如何去防范呢?5、民间传说中

草鬼婆最怕什么东西和什么人是很多朋友很关心的内容,这里一并给大家介绍草鬼是什么相关的讯息。

本文目录一览:

1、恐怖苗蛊能杀人于无形,该如何去防范呢?

2、草鬼婆的详细资料

3、古代的“巫蛊之术”是什么?为什么古代都对此明令禁止?

4、关于苗疆蛊毒的知识?

5、民间传说中的“放五鬼”或“放蛊虫”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真有其实,科学上怎么解释

恐怖苗蛊能杀人于无形,该如何去防范呢?

鉴于蛊术陋俗对苗族社会的严重危害,许多苗族学者感到对蛊的迷信到了非铲除不可的地步,大声疾呼,呼吁移风易俗,革除陋俗。随着苗族地区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蛊术迷信在苗族地区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

苗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有苗族学者调查后认为,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他们认为除上述一些突发症外,一些较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的慢性疾病,都是着了蛊。属于突发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让所谓放蛊的人自行将蛊收回就好了;属于慢性患者,就要请巫师作法“驱毒”了。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

苗族民间就流传这样一则放蛊的故事:从前有位有盅的母亲,盅看上了她的儿子,做母亲的当然不愿意害她的儿子。但是,盅把她啮得很凶,没有办法,她才答应放蛊害儿子。当这位母亲同她的盅说这些话的时候,正巧被儿媳妇在外面听见了。儿媳妇赶紧跑到村边,等待她丈夫割草回来时,把这事告诉了他,并说妈妈炒的那一碗留给他的鸡蛋,回去后千万不要吃。说完后,儿媳妇就先回家去,烧了一大锅开水。

等一会儿子回到家来,他妈妈拿那碗鸡蛋叫他吃。儿媳妇说,鸡蛋冷了,等热一热再吃。说着把锅盖揭开,将那碗炒鸡蛋倒进滚沸的开水锅里去,盖上锅盖并紧紧地压住,只听锅里有什么东西在挣扎和摆动。过一会没动静了,揭开锅盖来看,只见烫死的是一条大蛇。这些所谓的放蛊方式当然是无稽之谈。至于蛊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有见过,当然更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了。虽说是子虚乌有的东西,但苗族的一些妇女却深受这种观念的诬害。人们认为“蛊”只有妇女才有,只能寄附在妇女身上,传给下一代女性,而不传给男性。比如某男青年“游方”遇到一个情投意合的“有蛊”姑娘而未征得父母的同意就娶来,那么他们的下一代,凡属女性,均要从她母亲那里将蛊承传下来,并代代相传。

草鬼婆最怕什么东西和什么人(草鬼是什么)

草鬼婆的详细资料

蛊在湘西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只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草鬼婆”又叫“蛊婆”,《永绥厅志。卷六》的记录,真蛊婆目如朱砂,肚腹臂背均有红绿青黄条纹;真蛊婆家中没有任何蛛网蚁穴,而该妇人每天要放置一盆水在堂屋中间,趁无人之际将其所放蛊虫吐入盆中食水;真蛊婆能在山里作法,或放竹篙在云为龙舞,或放斗篷在天作鸟飞,不能则是假的。所有的真蛊婆被杀之后,剖开其腹部必定有蛊虫在里面。

一般说来,蛊术只在女子中相传,如某蛊妇有女三人,其中必有一女习蛊。也有传给寨中其他女子的,如有女子去蛊婆家中学习女红,被蛊婆相中,就可能暗中施法,突然在某一天毫不经意地对该女子说:“你得了!”该女子回家之后必出现病症,要想治疗此病,非得求助于蛊婆,蛊婆便以学习蛊术为交换条件,不学则病不得愈。因为一切在暗中进行,传授的仪式与咒语,外人无从得其详。

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 在苗族的观念世界,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毛虫蛊、麻雀蛊、乌龟蛊等类。蛊在有蛊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蛊主)进攻,索取食物,蛊主难受,就将蛊放出去危害他人。

古代的“巫蛊之术”是什么?为什么古代都对此明令禁止?

巫蛊是远古时期传下来的诅咒之术,是我国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神秘文化事项之一,根植于民族信仰之中,影响深远而广泛。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秦汉至隋唐时期,宫廷之中尤为厌恶这种巫术,好在现在已经失传。现在人看来,巫蛊之术就是——扎小人。

上古时期各朝各代都笃信巫蛊之术,常常用来祈祷和预测祸福;等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便开始禁止巫蛊,因为后期统治者开始意识到巫术多是用来害人的。尤其在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牵连甚远,从此巫蛊之术便彻底被视为邪术。

刘彻在位时期,刑罚严厉,爱任用酷吏为官。同时刘彻十分迷信,对巫蛊等事深信不疑。而太子刘据为人宽厚,一向崇尚减轻刑罚。为防太子登基后,改变施政方针,酷吏们统统乌纱难保。

在卫青去世后,政见偏向执法严苛的大臣纷纷诋毁太子。恰巧,武帝做了一梦,梦中有数千个的木头人朝他攻击,他认为必有歹人在行诅咒之术,便下令江充去追查此事。

江充借用这个契机,大搜皇宫,并趁人不觉,将巫蛊放入太子刘据宫中。太子惊恐,令人斩杀江充,后被人污蔑谋反,逃到平民家中,后被发现,上吊自尽。

什么是蛊?

“蛊”是一种以毒虫作祟害人的巫术之一。是一种较为古老神秘而恐怖的巫术,主要流行在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中。最初是生于器皿中的小虫子,后来演变为中国古代的一种神秘巫术,是依附在妇女身上的毒虫,蛊婆将毒虫放出去,伤害人类、动物和植物,某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无蛊不成寨”的说法,所以湘西苗寨,寨寨有蛊。湘西的蛊成为“草鬼”,放蛊的妇女称“草鬼婆”。又有“无物不成蛊”的说法,蛊的种类很多,有动物和植物百余种。

蛊的制作和种类:蓄蛊者多为妇女,是妇女的专长。

然而这种不可等大雅之堂的招数,却在居心不轨之人手中不断流传,并在各地区发展为不同的巫术。例如臭名昭著的虫蛊、降头,光是名字让人听了就怕,害人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门。

明清时期,在江南地区有一种新巫术,俗称“扯絮”或“打絮巴”。这种巫术是哄骗人吃下东西,吃完后人立马变得神志不清,身不由己的会跟着施术者走,这听起来有点像传说中的“拍花子”。

但“扯絮”和“拍花子”还是有根本区别的,“拍花子”事后的几个时辰,当事人会清醒,施术者骗到了钱财便会离开。而“扯絮”的手法要狠的多,往往会将人变成畜生,被骗者往往当着家人的面被领走都不会有人察觉,常有女子与小孩受此巫术其害。

《聊斋志异》中曾有记载,在扬州府有个旅店,一个客人牵着五头驴来投宿,店家便把驴拉到院内拴好,客人慌忙跑来交代说,千万不许喂自己的驴,店家答应后才安心离去。

这人走后,几只驴子突然变得焦躁起来,并互相帮忙试图挣脱绳子逃跑。店家以为驴子是饿坏了,但客人嘱咐过不许喂食,就只拿了些水喂驴。

驴子们很听话地安分下来喝水,随后的奇迹便发生了。。。这些驴竟当着店家的面,慢慢变成了一个个的活女子!店家震惊之际又不敢声张,便问女子们是怎么回事。女子们神志恢复较慢,口舌僵硬一时无法沟通,店家只得将她们藏进了厢房中。

回到店中,驴主人却不在客房内,过了一会儿又领了五头羊回来,同样让店家牵到后院,再次嘱咐说不可喂食。

店家很聪明,他知道硬去报官会惊动客人,于是端来了“加料”的饭菜,等客人吃饱喝足昏沉睡去,又跑到后院喂五只羊喝水,谁知,五只羊立马变成了五个小孩。

店主连忙派人去报官,那客人醒后,看到自己被衙役们包围起来,知道事情已败露,只好乖乖承认自己学了”扯絮“巫术,把人变为畜,方便拐卖这些妇女儿童。待他认罪后,愤怒的差役立刻将其乱棒打死。

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江南地区的一起寻常巫术,竟引得朝野动荡,天子震怒,最后以上万人被斩首方才终结。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在乾隆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68年正月。浙江省德清县需要修缮一座石桥,当地一位吴石匠因为技艺精湛被推举为项目负责人。就在吴石匠准备好材料要开工的时候,他的同乡沈士良却找上门来。

沈士良是富商出身,家中资产颇丰,按常理来说他与吴石匠本无交情,此时他贸然前来却是为何?就在吴石匠疑虑时,沈士良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神秘的道出了他此行的目的。

原来这沈士良家产虽丰却无儿女可以继承,只得将家产赠予两个侄儿,以此要求侄儿为他养老送终。如今侄儿们似有反悔,沈士良决定惩治他们,便将写有侄子名字的纸条交给吴石匠。

当时江南一带流传着一种可怕的说法:石匠将写有名字的纸条压在石头下敲打,纸条上的人非死即残。

沈士良对于这种诅咒的说法深信不疑,他请求吴石匠修桥时将纸条随着打底的木桩插入水底,再用大锤猛敲猛打,以达到诅咒两个侄子的目的。吴石匠是位淳朴的手艺人,对这类邪术从来不屑一顾。

在他看来这沈士良也是丧尽天良之人,侄子不奉养自己找官府理论就是,怎能想出这种下三滥的招数?于是断然拒绝。怎奈那沈士良依然纠缠不休。

为了免招是非,吴石匠便将他送至县衙,一番审理下来县官认为不过是邻里纠纷,将沈士良打了二十大板了结。然而,麻烦接踵而至。随着此案添油加醋的的传播,以讹传讹,越来越多的人都相信传闻中夺人魂魄的巫术,是真实存在的。

两个月后,德清县的另一桩案子,令局势更加恶化。一个从德清县乞讨到杭州的乞丐,因为形迹可疑被当地人扭送至官府。一番严刑拷打之后,这乞丐谎称他能用符咒夺走孩子魂魄。

这样的言辞,在官方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直接无视。所以也没有张贴告示来辟谣。但现场旁听的群众却慌了神,纷纷奔走相告。

眼见事情闹大,官府这才想起亡羊补牢:各地州县,开始张贴布告。或许是尸位素餐太久的缘故,官府拟定的布告不仅没有遏制谣言,反倒起了火上浇油的功效。眼见局势一发不可收拾,为了政绩,官员上下统一口径,集体隐瞒不报,以致于错过了辟谣的最后时机。

在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的策划下,这起普通的案子,很快扰乱了大清帝国的半壁江山。

6月,山东读书人韩沛显招供,曾经接连剪人发辫;

7月,山东一个蔡姓乞丐招供,有人教他用迷药迷晕路人,剪人发辫;

8月,景州一名72岁的张婆婆招供,曾两次剪去侍女的衣角。

而这些人的目的,无非都是想图谋不轨…

最好笑的是,就连陕西一位叫郭兴利的学童,因为贪看街头戏法误了学业,对其母谎称被人剪了发辫,失了魂魄…

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这阵风波很快蔓延到了京城。盛怒之下,乾隆不禁痛斥朝臣:“大清帝国历经康雍乾三世的励精图治,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焉能被这等荒诞之言搅得不得安宁?”

由于巫术的神秘,在外界又被演变成了一种神鬼莫测的害人和通神的神秘手段。在西方的历史中,巫术是一种可以通灵的神术,而在东方巫术更多的被理解为是一种害人的术。因此大多数人对巫术敬而远之。都对此明令禁止.

关于苗疆蛊毒的知识?

一、起源

蛊在苗族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有苗族学者调查后认为,苗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他们认为除上述一些突发症外,一些较难治的长期咳嗽、咯血、面色青黑而形体消瘦等,以及内脏不适、肠鸣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为主的慢性疾 蛊术病,都是着了蛊。属于突发性的,可用喊寨的方式让所谓放蛊的人自行将蛊收回就好了;属于慢性患者,就要请巫师作法“驱毒”了。 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苗人的专利。蛊术在中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最初,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后来,谷物腐败后所生飞蛾以及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也被称为蛊。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先秦人提到的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害人的观念和做法。据学者考证,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已有人使用和传授造蛊害人的方法。

二、传说

蛊是一种以毒虫作祟害人的巫术,是一种较古老的神秘、恐怖之巫术,主要流行于中国南方各地和一些少数民族中。谷子储藏在仓库里太久,表皮谷壳会变成一种飞虫,这种古人也叫它为蛊。左传昭公元年说:“谷之飞,亦为蛊”、“谷久积,则变为飞蛊,名曰蛊”。从谷壳变成的飞虫与米糠不同:飞虫会飞,米糠不能飞。孔颖达《十三经注疏》曰:“以毒药药人,令人不自知者,今律谓之蛊毒”。《本草纲目》里说:造蛊的人捉一百只虫,放入一个器皿中。这一百只虫大的吃小的,最后活在器皿中的一只大虫就叫做蛊。可知蛊本来是一种专门治毒疮的药,后来才被人利用来害人——“取百虫入瓮中,经年开之,必有一虫尽食诸虫,此即名曰蛊。”

三、制作方法

用12种有毒动物如蛇、蜈蚣等埋在十字路口,经过49天 以后取出来,贮在香炉内,这就是金蚕蛊。据说这种蛊养成之 曰,不畏火枪,最难除灭。福建的龙溪县有这样的传说,金蚕 是一种无形的东西,它能替人做事,譬如你要插秧,你先插一 根给它看,它便把整亩的秧插好。它勤于洒扫,养金蚕的人屋 子是很干净的,你一进家门,用脚在门槛上一踢,回头看见门 槛上的沙土忽然没有了,你便可知道这家养着金蚕蛊。据当地 的传说,金蚕蛊喜吃人,若干年定要吃一个人。年终岁暮时, 主人须和它算账,若有盈余便须买人给它吃,因此算账时,主 人打破一个碗要说打破20个,对它说无息亏本,明年再买人 饲它。而南靖人的说法,则与此大同小异,他们把养金蚕说成 养挑生,金蚕蛊一般放在尿缸边或没人到的地方,不要让人知 道,否则便要败露,招致杀身之祸。金蚕能变形,有时形如一 条蛇,或是一只蛙,或是一个屋上地下到处跳走的穿红裤的一 尺来高的小孩。养金蚕的人家,很少疾病,养牲畜易长大,没 有死亡之患,而且能聚财暴富。每年年底,主人要在门后和金 蚕算账,说今年打破了碗匙若干,亏本很多,若你说今年得 利,家中的人就渐渐死亡,养金蚕的人都没有好结果,这叫做 “金蚕食尾”。遇到这种情况人们就要及时嫁金蚕了,其做法是 以布包一包,内放银子、花粉和香灰(即金蚕蛊)放在交叉路 口上,见银眼开者自然拾去,误取了银包的,金蚕蛊则会跟了 他去 。

民间传说中的“放五鬼”或“放蛊虫”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真有其实,科学上怎么解释

放蛊也称“放草鬼”,它同赶尸一道,并称为湘西两大古谜。

蛊是一种化验无毒的毒粉

所谓放蛊,就是将一种特制的药粉投入食物之中,使误食的人吃后心智迷乱,受到投药者的控制。这种药粉的制作方法,千奇百怪,没有固定的配方,通常都是家传,有多少个草鬼婆(放蛊者的俗称),就有多少种蛊药。

虽然蛊药制作方法各异,但其主要成粉却大同小异。《凤凰县志》记载凤凰的草鬼婆制作蛊药的主要成粉是蛇、蜈蚣、蚂蚁、蟾蜍等。草鬼婆将这些毒物收齐后露干,研成粉,用罐子装了,在山麓之间藏匿一段时间后便成了蛊药。而《怀化大辞典》称靖州、晃州等地的造蛊者,是取蛇、蝎、蜈蚣、蟑螂、蜘蛛等藏于罐内,日晒雨露,使其自相吞食,独存者曰蛊。造蛊者将蛊晒干研粉,便成为蛊粉。误食蛊毒的人,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短则数日,长则经年会心腹绞痛而死。虽然蛊的毒性剧烈,但毒性却难以化验出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湘西群众要求消灭蛊毒的呼声很高,各县、州政府为此对民间蛊药进行过大面积收缴,并将草鬼集中组织学习教育。《泸溪县志》记载说1962年,县公安局将从民间收缴的一些据说是蛊药的药品,送到北京有关部门化验。化验结论是:“经化验无毒,不必讹传。”虽然国家医疗部门否定了蛊毒,现代医疗设备也无法查出中蛊者身体到底是哪种功能受到破坏,无法证实蛊毒的存在,但湘西却不时传出有人中蛊的事情,大家对蛊毒,宁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知情者外出一般都不轻意吃别人的食物,防的就是不小心中了蛊毒。

蛊是苗家妇女捍卫家庭和爱情的特有武器

并不是所有的湘西人都会放蛊。放蛊的技术,主要掌握在湘西苗族妇女手中。放蛊不同于其它传子不传女的秘技,相反是只传女而不传子。沅陵县民委副主任老向的母亲,是清水坪苗族乡有名的妇科草医,据说对苗家蛊术及用药,颇有研究。老向后来发表的文章说,1967年,他70岁的母亲曾给他透露,苗家女孩,长到十七、八岁时,她们的母亲,为了教会女儿懂得一点防身的本领,不受别人欺负,就会秘传女儿制蛊、放蛊的知识。学会了放蛊的苗家女,用之害人的极为鲜见,主要都是利用蛊毒来捍卫自己的家庭和爱情。

湘西的蛊毒名称繁多,依制作的主要成份,大致有蜈蚣蛊、蜥蜴蛊、蟑螂蛊等,但用于实际生活,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情蛊、怕蛊、恨蛊。这三种蛊,都是湘西女子独占爱情,维护家庭稳定的法宝。

情蛊是女子为得到自己喜欢而又难以得到的男人所下的一种蛊,中了情蛊的男人,往往会身不由己地被情所惑,宁肯舍弃已有的幸福,义无反顾地移情于放蛊的人。据说五十年代中期,沅陵棋坪乡有个姓石的小伙子,与一个叫小妹的苗家姑娘结婚,后来两人因过不拢就离了婚。没过多久,小伙子与一个叫翠翠的姑娘结了婚。小妹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又悔又恨,决心把小伙子从翠翠手里夺回来。于是想方设法,找到一个机会,用桐叶舀了一点凉水,暗中下了情蛊,给小伙子喝了。小伙子自打喝了这一叶凉水后,心里就老是放不下小妹。虽然翠翠对他千般依,百般顺,他总是无可奈何地时常偷偷去和小妹幽会。翠翠知道他是中了小妹的情蛊,曾背着他去哭求小妹收蛊,小妹不肯,翠翠无法,只好离开小伙子,让他又回到小妹的身边。

怕蛊又俗称怕药。在湘西,丈夫害怕妻子、媳妇害怕婆婆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人解释说,这都是中了怕蛊的原因。我曾有家邻居,男的是屠夫,女的是纺织工人,他们有两个女儿。男的大概是嫌弃老婆不生儿子,经常到外面与别的女人住在一起,有时一连几天甚至半个月也不回家。即使偶尔回一趟家,对老婆也是非打即骂,还曾逼着老婆签字离婚。老婆忍无可忍,就将怕药悄悄放入了男人的茶缸子里。说来也怪,打那以后,男人虽然还是经常在外过夜,但打老婆的事却是很少发生了。人也蔫了很多,明显没有了往日的剽悍气。恐怕是因为怕蛊容易使男人阳刚,所以不是万不得已,湘西女子不对男人下这种蛊。即便万不得已而下,在药量上也是微乎其微,只要使男人对自己有那么一点惧怕的感觉就够了,没有哪个女人愿意自己的男人蔫头土脑,缺乏男子汉气质。据说这种蛊药,多是婆婆下给媳妇,妻子下给丈夫。其中种种说法,也不知有几分可以相信。

三种蛊药中,数恨蛊最为可怕。这种蛊,一般是在丈夫被别的女人抢去的情况下,妻子万般无奈而对丈夫放的一种蛊。目的是迫使丈夫回心转意。湘西老辈人讲,中了恨蛊,尚不迷途知返,十有八九难逃一死。恨蛊实际上是一种慢性毒药,在人体内潜伏期较长,一般都是半年后见效呈现中蛊症状,长的则要两三年才有所反映,时间长短,主要由放蛊人决断。沅陵乌宿乡的一个村里,早些年有个张瓦匠,在外做瓦时,与别的女人好上了,过年也不回家。他妻子李氏知道他在外面沾花惹草,很难过。有一年腊月三十,李氏背着娃儿到山外寻到了丈夫,正撞上他与那个女人在瓦棚里戏闹,她很伤心,劝丈夫别烧瓦了,随她回村去。男人不肯。她无奈之下,心一狠,就悄悄地在男人的酒里下了恨蛊。临别时,她一再暗示男人说:“有病痛就早点回村来,三妹她爹是百病包医的郎中。”不知张瓦匠是不懂妻子的暗示,还是死了心不愿再回到自己那个穷村子。到第三年头上,终于在莫名其妙的病痛折磨下死了。

草鬼婆不将蛊放出就要祸及自身

会放蛊的妇女,湘西习惯将她们称为草鬼婆。因为对蛊毒的恐惧,草鬼婆往往遭到人们的歧视,大家对她们又怕又恨,因此都敬而远之。因为这个缘故,草鬼婆的身份一般都很保秘,轻意不让别人知道自己会放蛊。

虽然草鬼婆很注意保秘自己的身份,但由于她们练习制蛊、放蛊,会引起某些生理上的变化,人们依据这些特征,有时还是可以将她们辩认出来。

草鬼婆一旦学会了放蛊,那么每隔一段时间,她就必须找人放一次,否则蛊毒就会在她体内发作,给她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死亡。因此,在需要放蛊而又无外人可下手时,自己的亲人便成了放蛊的对象。

放蛊的手段千姿百态,令人防不胜防。通常是草鬼婆将蛊药粉藏于指甲内,趁给人端茶递水或夹菜敬酒之间,神不知鬼不觉地弹入杯盏之中。

湘西农村有的村干部,因为自己的母亲或外祖母系草鬼婆,乡干部到家中后,他们就会主动将母亲或外祖母另置一室,不允许她出来帮忙做茶饭,担心放蛊伤害乡干部。而乡干部在前往容易中蛊的村寨时,也经常自备饮水,村民对此也不以为怪。

解蛊药通常暗地来自放蛊人

中了蛊要及时化解,否则对身体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中蛊的症状通常是人黄无力,眼神涣散,毛发脱落,然而医院却难以查出有病。所以中蛊在医院是无法治愈的,需要找放蛊的人援手才能相救。

并不是所有的草鬼婆都能解蛊。解蛊药也与蛊药一样,多种多样,通常是一蛊一解药,往往一种蛊的解药,只有放这种蛊的草鬼婆才掌握。

但是草鬼婆给人放了蛊,她决不敢说这蛊是她放的,而明目张胆地来给你解药。这时,她往往会暗示你说,你中的蛊,可以去找某某人化解。而在此前,她又会通过串门攀谈,将解蛊的法子暗示给某某人。因此当中蛊者求到某某门下,自然就可得到对症的解药。

蛊毒为什么如此多种多样,它又是怎样躲过现代医疗设备和科技手段检测的,真是一个难解的谜。但愿它仅仅是作为一种传说存在,而不是真有其事。

草鬼婆最怕什么东西和什么人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草鬼是什么、草鬼婆最怕什么东西和什么人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