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英文)

  • 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英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生活
摘要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以及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英文对应的八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道藏》主要有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以及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英文对应的八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道藏》主要有哪些内容

2、云开两朵,一剑相思

3、三千道藏有多少字

《道藏》主要有哪些内容

《道藏》的修道价值及主要内容和分类方法

道经的修道价值,我想是不用多说的,大家都应该了解了,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说: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他哀叹:涸澈之鱼犹希斗水来全其生命,而人却不知以道全生。学道的一个方便途径就是读道经。《道藏》诸多的道经就是一条条使人离苦得乐的径路。

除此之外,道经还有很多社会价值,由于收书超出道教典籍的范围,却意外地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

1、首先,它保存了部分古佚书。如《黄帝龙首经》《黄帝金匮玉衡经》《黄帝授三子玄女经》《广黄帝本行记》等,皆是早佚的古书,幸赖《正统道藏》加以保存。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从中发现后,遂于嘉庆年间收入其所刻《平津馆丛书》中。清代另一著名学者严可均在辑录《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时,也曾广泛利用《正统道藏》,以辑校逸文、遗书。

2、其次,现存明《正统道藏》上承元《玄都宝藏》和《大金玄都宝藏》,而金、元二“藏”又是在宋《政和万寿道藏》版片的基础上修补而成的(元藏则加了全真道著作),因此保存了不少宋版书,所以在版本学和校勘学上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清代著名学者惠栋说:“道藏多儒书古本。”最著者如《墨子》《淮南子》《山海经》等。清著名学者毕沅曾取“道藏”本以校《墨子》,庄逵吉亦据“道藏”本以校《淮南子》。今《正统道藏》之《山海经》,虽不一定出自宋版《道藏》,但却出于宋《中兴书目》所录“每卷有赞者”,它不仅保存了一种南宋刻本,而且每卷附有《图赞》(不全),更是现存《山海经》版本中的孤本。故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山海经笺注》,皆以《正统道藏》本作为重要参考本。

道教经籍之价值,远不止上述两端。除它是宗教特别是道教研究的基本资料外,对其他许多学术领域也有重大研究价值。

3、中国哲学。在封建时代,儒家学者一直视儒学为正统,认为只有儒家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哲学才是中国哲学,佛、道二教既非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哲学也不能登大雅之堂。这种观点在新中国成立后亦有相当影响。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或误解 。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来看,佛道哲学与儒家哲学同样是中国哲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道教自东汉末产生以来,即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同儒家一样,广泛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为了树立和巩固自己长生不死的宗教信念,宣扬宗教教义,曾对其宗奉的《老子》和《易》进行了大量的诠释,并在实践中努力寻求达到这种宗教目的的各种方术。通过对《老子》《易》的诠释和各种方术特别是内丹术的阐扬,逐渐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宇宙观、本体论、人生观和道德观,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

如在许多道书中,主要是大量关于《老子》《易》的注疏中,有许多哲学“本体论”的阐释,在众多的内丹著述中,有许多“心性论”的阐释。其中也不乏深刻的见解。应该看到,道教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儒、释,它汲取了许多儒、释思想;同样,儒、释两家哲学的发展也有赖于道教,也不同程度地汲取了道教思想。单就儒家的宋明理学而言,它的产生和发展就有赖于对释、道思想的汲取。

众所周知,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是在汲取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写成的,其中除吸收了佛教思想外,主要是吸收了《老子》和道教内丹学。其后的程、朱各家无不从佛、道汲取思想养料。儒、释、道三家既互相斗争,又互相汲取,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事实,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哲学,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如果只研究一家两家,而不同时研究三家,就很难对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点,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许多人的共识。

4、养生和医药学。道教徒为求长生不死,一直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养生方法,如它承袭了古代的行气、导引、按摩等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使之在理论上、具体方法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其长生不死的目的虽不能达到,但对健身延年却颇多成效。许多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现存《正统道藏》中的这类著作,为现代养生学提供了重要研究资料。

与此同时,为了同样目的,道教又很重视对医学和药学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道教发展史上,出现了不少著名医学家,最著名的有东晋葛洪、梁代陶弘景和唐代孙思邈。

他们在医药学上的成就,是同时代医学家中之佼佼者,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们或者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世人,或者以医学巨著留存后世。这些著作现虽大半失传,但留存在《正统道藏》中的,尚有葛洪的《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包含有陶弘景《补阙肘后百一方》的内容),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皆是中国医药学史不朽之作。唐以后,卓有成就的道教医学家及其著作,也代不乏人,如宋佚名道士之《急救仙方》,元末明初著名清微派道士赵宜真之《仙传外科秘方》,以及清代著名龙门派道士刘一明之《经验杂方》《经验奇方》《眼科启蒙》《杂疫症治》等,是各代道教医学家和医学著作的重要代表。道教医学的成就和发展,虽然离不开中国传统医学,但它从宗教要求出发,又在某些方面作出独特的贡献。如他们强调济世度人,因此十分重视医德,医生对病人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不分贫富贵贱,怨亲善友,一律以“大慈恻隐之心”“一心赴救之”。从普救众生的观点出发,又十分重视对下层群众和妇女儿童疾病的研究,注意医方的大众化和药物的就地取材与廉价。

5、中国古化学。道教徒为了长生不死的宗教目的,又继承古代炼丹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他们以为通过矿石药物(或加草木药)的冶炼,可以炼成“仙丹”,用以服食,即可长生不死。故许多道士以毕生精力从事药物的选择、配制、烧炼,经过一代接一代的努力,不知作过多少次试验,研究过多少种药物的性质,炼就多少种矿石化合物。这种炼丹活动虽为宗教目的所驱动,但实际是在不自觉地从事化学实验。“仙丹”虽然没有也不可能炼成,但却观察到了许多矿石药物的化学变化,认识了许多矿石药物的性质,为中国古化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因此一般化学史家都称道教炼丹术为中国古化学的先驱,《正统道藏》所载大量外丹黄白术著作是中国古化学史的重要资料。中国三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就是道士在炼丹中首先发明的,时间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其根据见之于《铅汞甲庚至宝集成》卷二《伏火矾法》。中国冶金史上最早的水法炼铜,也是道教外丹书首先记录下来的,时间在唐肃宗乾元元年至宝应年间(758~762),上书卷四之《丹房镜源》也记载其事。至于道士在炼丹中制造出具有实际疗效的内服和外用丹药,扩大了医药来源,更是不在少数。

6、此外,《正统道藏》所收的大量内丹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史料,也是研究气功学、人体科学的直接资料。

7、《正统道藏》中还有若干地理、文学、音乐方面的著作,也很有研究价值,如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所记邱处机西觐元太祖途中的地理、民情,就是研究当时中亚地理、民情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总之,收入《正统道藏》及其他散存的道教典籍,既是道教活动的记录,又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如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它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将可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一定的贡献。

《道藏》的主要内容

道教经籍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方面很多。

1、有被作为礼拜诵读或传习的经典,如《道德真经》(即《老子》)、《南华真经》(即《庄子》)、《通玄真经》(即《文子》)、《冲虚真经》(即《列子》)、《洞灵真经》(即《亢仓子》)以及道士所撰之《太平经》《黄庭经》《西升经》《大洞真经》《度人经》《清静经》《阴符经》《玉皇经》等;

2、有阐发教理教义的著述,如《真诰》《道教义枢》《玄珠录》《化书》《重阳立教十五论》《净明忠孝全书》等;

3、有医学养生著作,如《养性延命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服气精义论》《枕中方》《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等;

4、有外丹黄白术著作,如《太清金液神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修伏灵砂妙诀》《铅汞甲庚至宝集成》《诸家神品丹法》《庚道集》等;

5、有炼养著作,如《周易参同契》《崔公入药镜》《诸真圣胎神用诀》《钟吕传道集》《悟真篇》《青华秘文》《陈先生内丹诀》《大丹直指》《中和集》《金丹大要》《天仙正理直指》《道书十二种》等;

6、有符箓道法著作,如《灵宝五符序》《上清豁落七元符》《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上清灵宝大法》《灵宝玉鉴》《道法会元》等;

7、有斋醮科仪著作,如《正一威仪经》《玄门十事威仪》《太上出家传度仪》《三洞修道仪》《道门科范大全集》《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

8、有教规教戒著作,如《太上老君戒经》《老君音诵戒经》《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赤松子中戒经》《玄都律文》《洞玄灵宝上品成经》《灵宝天尊说十戒经》《要修科仪戒律钞》《道门十规》等;

9、有神仙、道士传记,如《列仙传》《神仙传》《南岳九真人传》《三洞珠囊》《三洞群仙录》《仙苑编珠》《金莲正宗记》《清微仙谱》《甘水仙源录》《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玄品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汉天师世家》等;

10、有宫观山志著作,如《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金华赤松山志》《仙都志》《天台山志》《南岳总胜集》《武当福地总胜集》《武当纪胜集》《茅山志》《岱史》《西岳华山志》《宫观碑志》等。

以上仅是道教经籍构成的几个重要方面,也是道藏收书的主体。除此之外,道藏又收有若干非道教之书,至元《道藏尊经历代纲目》云:“儒书、医书、阴阳、卜筮、诸子百家皆与焉。”

11、儒书大抵指扬雄《太玄经》、邵雍《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鲍云龙《天原发微》,以及一批儒家《易》学著作,如《易因上下经(李氏易因)》《易林上下经(焦氏易林)》《古易考原》《周易图》《大易象数钩深图》《易数钩隐图》《易象图说》内、外篇等;

12、医书大抵指《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略》《黄帝八十一难经》《图经衍义本草》等;

13、 阴阳卜筮书大抵指《黄帝龙首经》《黄帝宅经》《黄帝金匮玉衡经》《玄妙白猿真经》《六阴洞微遁甲真经》《遁甲缘身经》《六壬明鉴符阴经》《卜大象星历经》等;14、诸子百家书大抵指除《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亢仓子》外,所收之《墨子》《鬻 子》《鹖(hé)冠子》《公孙龙子》《尹文子》《孙子》《韩非子》《鬼谷子》《子华子》《素履子》《无能子》《刘子》等;

15、此外,还收有《山海经》《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汉武帝外传》等。

道藏收书之杂,曾为儒家和佛教徒所诟病,元.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就说道经杂而多端。

道藏的出格收书,并非全无理由。

1、如上举《易经》,虽被儒家列为六经之首,但是否即为儒家之专书,还是值得探讨的。实际上,祖述《易》是道教的传统,从它建立起,即把《易》和《老子》一起作为方术修炼,特别是内、外丹修炼的理论指导,自东汉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起,直到后世外丹、内丹各派无不祖述《易》。因此许多道教学者皆视《易》研究与《老子》的研究一样重要,且不时有颇有见地的《易》学著作问世。五代道士陈抟在《易》学上的成就,不仅深刻影响道教内丹学,也深刻影响宋代儒学。其他如宋元道士俞琰、雷思齐等,在《易》学上的成就也较大。因此道藏在收道教《易》学著作的同时,兼收一些儒家《易》学书,似乎不无道理。

2、又如医书,道教从长生不死的宗教目的出发,一直重视医药学的研究,一方面借以祛病延年,另方面以之济世利人。因此在历史上出现了不少著名道教医学家和医学著作。道藏在收这些道教医学著作的同时,兼收《黄帝内经》和《图经衍义本草》等,似也不无道理;何况黄帝是道教所尊之祖师,收托名黄帝的医书,在道教看来也是顺理成章的。

尽管如此,但是道藏收书过滥,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其中不少书都与道教无关或关系极少的。

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首先说是道家虚心能容,如果说不足的话,可能是在宣传上突出道教本来教义特点不够。大家怎么认为?

三洞四辅分类法《道藏》不是道书的杂汇,而是按照一定的编纂(zuǎn)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籍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其组织结构原则为“三洞、四辅、十二类”。“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其说在东晋时已经萌芽,南朝宋道士陆修静总其成,于泰始七年(471)撰成《三洞经书目录》,正式作为道书分类法。

实际包括以《上清大洞真经》《灵宝五篇真文》和《三皇经》为首的三组道经。道教声称,此三组经书出于三清境的三位尊神:“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出书时号高上大有玉清宫。灵宝君者,则洞玄之尊神,……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玉京七宝紫微宫。神宝君者,则洞神之尊神,…… 出书时号三皇洞神太清太极宫。”又将此三洞经书分为上、中、下“三品”,或大、中、小“三乘”,称《上清道经》《太丹隐书》等洞真部书为“上品”,《灵宝洞玄》等洞玄部书为“中品”,《三皇内文》《天文大字》等洞神部书为“下品”。

但是按三洞分类法,并不能包含全部道经(如已出的天师道正一类经书,太平道之经书等),于是继有四辅分类法的出现。“四辅”指太清、太平、太玄、正一四部辅经,即以太清辅洞神,以太平辅洞玄,以太玄辅洞真,正一则贯通三洞和三太(太清、太平、太玄)。此四辅分类法,至迟出于梁代,梁代已有孟法师《玉纬七部经书目》的出现,即是证明。按其思想,太清部以葛洪所传《太清神丹经》为主,一切外丹黄白书属之;

太平部主要为《太平经》;太玄部则以《道德经》为首,包括注释、阐发《道德经》之书,也括《庄子》《列子》等道家书;正一部则收六朝时代流传的《正一法文》等天师道典籍。

三洞之下各分十二类(四辅不分类),合为三十六部。即:

本文类,指经教的原本真文;

神符类,指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玉诀类,指对道经的注解和疏义;

灵图类,指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

谱录类,指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

戒律类,指规戒科律书;

威仪类,指斋醮仪法及科仪制度著作;

方法类,指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方法之书;

众术类,指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及术数等书;

记传类,指神仙、道士传记及宫观志书;

赞颂类,指赞咏歌颂圣真的词章;表奏类,指设坛祭祷时上呈天帝的章奏、关文。

十二类分类法,大约在南北朝后期形成,其时已有《三十六部尊经目》的出现,就是证明。

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的形成及其被用以组织众经,标志着道教经书已被集结成藏”。只不过限于当时的条件,还不能大量传播。《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反映了隋代前后道经作“藏”的情况:“凡藏有二种:一者总藏,二者别藏。 总藏者,三洞四辅同作一藏,上下或左右前后作重级,各安题目《三洞宝经藏》。

别藏者,三洞四辅各作一藏,凡有七种: 一者《大洞真经藏》,二者《洞玄宝经藏》,三者《洞神仙经藏》,四者《太玄经藏》,五音《太平经藏》》六者《太清经藏》,七者《正一经藏》。皆明题目,以相甄别,若次安之。”

同书还记载了经函、经帙等规制。帙是盛装经书的丝囊,每一帙或十卷,或五卷,长卷经书则分在几个帙中,短卷经书则数部为一帙。若干帙合为一函。此外,从敦煌遗书中,可看到唐代的写经格式,先写经名,空一行书写经文,经文毕,再空行复写经名,每一行为十七字。现存《正统道藏》的格式大致相同。

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英文)

云开两朵,一剑相思

开篇有言:

君不知,烟寒鞘冷悲客雁,哪家轻泣风入喉。

无花摇月影,薄梦踏雪行。

人间别久难成悲,一位过客,三缕清风。

禾崖山不陡也不峭,但是它很高,据说大雁都飞不过去。不过江风简知道这是骗人的,因为他时常能在山上看到飞鸟。山顶上有一座名叫禾崖观的道观,不大不小,但是人很少,据说只有两个人。这一点江风简倒是承认。

江风简也不知道师傅的大名叫什么?别人都管他叫清涯道长。

他从记事起就在山上,其实他小时候也问过他师傅,他是从哪里来的?清涯道长便说他是在山下捡的野孩子,为此他还伤心了很久。

等稍大一些,他便时常往山下跑,他师傅倒也不拦着,任凭他去留。

他时常问他师傅,无上剑道究竟是什么?他师傅就会指着藏书阁说,“无上剑道就藏在这三千道藏里。”

但是江风简将这三千道藏全部都翻了一遍,根本没有什么狗屁无上剑道。

这天,江风简和他师傅又为一块肉打了起来,打得可狠,足有三盏茶的时间,终于被他师傅踹翻在地。

江风简拍拍衣服站起来恨恨的说,“老道士,你不是说太上无为吗,为什么对一块肉这么执着?”

他师傅看都不看他一眼,将肉塞进嘴里,嚼了几下,“就是因为太上无为,老道才喝酒吃肉,你不懂就再去藏书阁翻翻道藏。”

所以江风简又下山了。

阳春三月,刚及弱冠的江风简剑道初成,无聊的他正于江湖遍寻对手,倒也赢多输少。

这天,他正坐在江边的一个茶楼喝茶,不是因为他爱喝茶,而是因为口干,所以上好的雨前龙井,他也只是用来解渴。茶座靠窗,风景甚好。

他听闻六千剑阁的慕容云娘用剑极好,所以他便寻来了,而六千剑阁就在这江对面。

这条江不宽不窄,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兰溪”。

春天会开花,禾崖山也不例外。姹紫嫣红,品种繁多,但是江风简最喜欢的是一种小黄花,这花只有两片花瓣,如轻羽般向外展开,若细观,感觉它就像要飞走了一般,小时候他问他师傅这花的名字,他师傅告诉他这花叫“黄羽”。

当时稚子蓬头深信不疑,现在却越来越觉得这名字是老道士胡诌的。

“六千剑阁”这四个字写得极为气派,他站在它面前,细细品味,竟有金戈之感。

但是江风简还是觉得,字写得好剑不一定用得好。

“这位道长不知有何贵干?”

“劳烦通报,我来此寻一个人。”

“请问你找谁?”

“慕容云娘。”

“找她何事?”

“比剑。”

江风简未等多久,门人就过来将他引进去。门人告诉他慕容云娘此时正在秋雨园饮酒,并把他一路带到了秋雨园门口。

江风简推门而入,看见一位白衣女子坐在园中间的桃树枝桠上喝酒,桃花正好,满树艳红。似乎是听到了他的脚步声,转过头来看了一眼,浅浅一笑说道,“就是你这个小道士来找我比剑的吗?”

这一笑犹如禾崖山山壁上,有三千朵黄羽,向云而开,愣了半响,江风简才回道,“正是在下。”

只见慕容云娘抬手轻折一枝桃花,“那便出剑吧。”微风带动衣角,疾刺而来。

江风简瞧见,那桃枝上有一朵桃花开得极其明艳。

这一次,江风简败了。

但是他不知,他是输给了一枝桃花,还是输给了一片白裳。

每到夏天,禾崖山上的蝉声就非常吵,总扰得人无法安心午睡,有一次,江风简被扰得烦躁,就提着剑将树上的蝉一只只刺下来。蝉声倒是会小一天,不过第二天新蝉又会飞来,于是他一个夏天都在刺,虽然蝉还是叫了一整个夏天,但是他的剑法却精进不少。他师傅倒是乐呵得很,蝉声有时小点,他睡得越发自在。

所以说,江风简还是很有韧劲的。

输剑后,江风简并没有离开,他每天下午都会去六千剑阁找慕容云娘比剑,却一场未赢。

他天天来,门人早就和他混熟了,每当他输剑,就会拍着他的肩膀安慰,“没关系,毕竟云娘仙子比你成名早了十几年。”

其实江风简根本不需要什么安慰,剑早晚会赢,但是这次他却不想赢。

比剑之余,江风简也会问。

“云娘,你为何从不出这六千剑阁?”

“我在等一个人回来。”

“那人去哪里了。”

“乘一叶小舟顺着兰溪一路往下,不知去了哪里。”

“若他不归来呢?”

“那我就一直等。”

喜欢一个人,就像一颗开花的树,不一定能结果。

江风简还是每天都去六千剑阁,但是却很少与慕容云娘比剑了。

有一天,门人拉着他悄悄说,“道士,我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事?”

“其实云娘仙子等的那个人,早就成家了。”

“你怎么知道?”

“全剑阁都知道,那个人取了武陵侯府的君主,但是都瞒着她,就怕她晓得了,会伤心呢。”

门人刚讲完这句话,突然捂住了嘴巴惊恐的盯着江风简的背后,他回头一看,发现慕容云娘就站着不远处,一动不动,脸色煞白。

秋天到的时候,禾崖山上的落叶就像下雨一般,落个不停。江风简喜欢在落叶纷飞的路上走,随手接住一片落叶,就能看清楚生命的脉络。这种时候,他通常会顿悟三千道藏里面的一些内容。

如果一个人的一生,也像这样历历在目,该多好。

慕容云娘离开了六千剑阁,江风简不言不语的跟着她,陪她一起来到了武陵郡。

那天他俩站在武陵侯府门前,有一辆骄子停下,上面下来一男一女,慕容云娘就这么一直看着,不声不响。

对面的女子见此情形,有些疑惑的问旁边的男人,“夫君,她为何这样盯着我们,你认识吗?”

那男人转过身来看了一眼,“似乎以前见过。”

“那你要去打一声招呼吗。”

“不用了,一面之缘而已。”

浮生万里,难握初心。一面之缘真的能让人付出一生吗?还是有人早早变了心。

慕容云娘一直就这么站着,直到华灯初上,江风简才忍不住说。

“云娘,现在回去,还能看到秋雨园最后一阵桃花。”

只听慕容云娘轻轻的回道,“风简,这桃花早就已经谢光了。”

第二天,慕容云娘给他留下了一张纸条,便不见了。

江风简寻不着她,便在兰溪边上结庐而居,他不知道慕容云娘会不会回来,他也想等等看。

余生未晚,江风简只得将无尽思念倾注于剑道中。

道法天地,叹问苍生何辜。

悠悠风来,寂寥万物孤殇。

道生三才,光影听之入眠。

明月追空,足点寒枝飞去。

太极生灭,飞星独明凄苦。

上善若水,难祭胸中山水。

一剑成痴,夜雨连江心尽。

无数个夜晚,他手中握剑,环顾四周,茫然失措。

禾崖山的冬天也会下雪,满山通白。天冷物静,雪落在树梢的声音清晰可闻。夜雪初积的时候,月光照在雪上,像是这天地都是一块白玉。江风简其实不喜欢冬天,山上的冬天太冷,他要一直活动手脚才能暖和。但是他也知道,这雪下完了,再过几个月,冬去春来,这黄羽花又会开了。

如果说黄羽开一次就是一年,江风简已经在江边等了十次花开了。

剑生太极,清冷的身影在此舞了十年的剑,剑光凛冽,岁月催人。

可惜这兰溪的流水和江湖终究是隔了一颗心。

时至而立,江风简剑法越发凌厉。

但是他总会想起慕容云娘留给他的纸条,上面那句“江湖颠苦,不如归去”。

他抬手又划了一个太极,满目萧索,凄苦一笑。

这天夜里,他坐在兰溪边听了一夜流水声,从此遁隐江湖。他回到禾崖观,自号“望云道长”。

他在藏书阁枯坐,盼能参透这三千道藏。

有一天,一人上山求师,江风简问他,“你为何而来?”

“无上剑道。”

江风简指了指藏书阁,“这无上剑道都在这三千道藏里,你自己去看吧。”

在一个黄羽盛开的春天,江风简的师傅在一个躺椅上,闻着花香合上了双眼。

不惑之年,常感时光易逝,十年弹指过,如白驹过隙,韶华白首。

他听闻,六千剑阁的云娘仙子归来,接任了剑阁阁主。此时正是禾崖山的秋天,他抬头看着满天落叶,只微微一笑。

江风简改道号“忘云”,月人影,剑又舞了十年。

花甲白头,剑破虚空,江风简坐于禾崖山巅,听万物之律响,感天地之造化,终臻太极阴阳之玄机。

人生的第五十七个春天,江风简偶感风寒,缠卧病榻。

忽听门下弟子求报,宣至榻前。

“六千剑阁阁主慕容云娘仙逝”。

江风简下榻来到窗前,将窗推开,他云淡风轻的看着禾崖山下的江湖,不言不语,良久,手指突然一颤

时隔多年,江风简又下禾崖山。

江风简知道她葬在哪,他来到了兰溪江边,立于碑前,先是弓身微微一拜,接着缓缓走过去,轻抚墓碑,终是忍不住,泪如雨下。

“云娘,来生太远,我可否?给你寄几句离言。”

这世间有无数种相遇,谁又知道,会在哪一年哪一天遇到哪一个人呢?

三千道藏有多少字

106.3万。根据查询三千道藏相关信息得知,三千道藏有106.3万字。《三千道藏》是一部玄幻类型网络小说,作者是羡子期,有106.3万字,共两百零八章。

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英文、三千道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