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韩国说孔子是韩国人是很多朋友很关心的内容,这里一并给大家介绍韩国说孔子是韩国人是真的吗相关的讯息。
本文目录一览:
1、韩国人为什么要把孔子归为韩国人?
2、韩国人为什么说他们是孔子的后代?
3、孔子是韩国人这个说法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呢?
4、孔子和韩国有何历史渊源,会被说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
韩国人为什么要把孔子归为韩国人?
根据中国史书记载,孔子是帝乙(纣王的父亲)的后代,祖籍在河南。韩国人是帝乙的弟弟箕子的后代,祖籍也在河南。韩国人和孔子是有较近的血缘关系。但这不能说孔子是韩国人。相反,正好说明韩国人其实是中国人的后代。
孔子的家族渊源。
周灭商,周成王封微子启(帝乙长子,纣异母兄)于宋,四传至宋公,长子弗父何,次子鲋祀。宋公不传子而传弟,是为炀公。兄终弟及本是商代的制度。但当时已盛行父子相传,鲋祀弑其叔父炀公,欲立其兄弗父何为君。但弗父何若为君,当治其弟弑君之罪,在家庭间又增悲剧,因此弗父何让不受。其弟鲋祀立,是为厉公。弗父何仍为卿。
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
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
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年十七,大夫孟厘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
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弗父何后人)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故鼎铭云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敢余侮。饘于是,粥于是,
以糊余口。‘其恭如是。吾闻圣人(弗父何)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
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厘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是岁,季
武子卒,平子立。《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
正考父生孔父嘉。自是别族取新姓为"孔"。父者,伯也,志其排行。嘉是其名。因获赐族之典,其后代以其先人之字为氏,乃曰孔氏。孔父嘉为孔子之第六代祖。
宋宣公传其弟为穆公,以孔父嘉为大司马。穆公又传其兄宣公之子为殇公,孔父嘉受遗命佐助嗣君。太宰华父督欲弑君,太宰遂先杀孔父嘉。
孔父嘉曾孙曰孔防叔,鲁任其为防大夫,故号曰防叔。鲁有东防西防,防叔所治为东防,在今山东费县东北。左传对华督杀孔父嘉有如下记载。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左传桓公元年》
【经】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及其大夫孔父。滕子来朝。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秋七月,杞侯来朝。蔡侯、郑伯会于邓。九月,入杞。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古
【传】二年春,宋督攻孔氏,杀孔父而取其妻。公怒,督惧,遂弑殇公。
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故先书弑其君。会于稷以成宋乱,为赂故,立华氏也。
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孔父嘉为司马,督为大宰,故因民之不堪命,先宣言曰:“司马则然。”已杀孔父而弑殇公,召庄公于郑而立之,以亲郑。以郜大鼎赂公,齐、陈、郑皆有赂,故遂相宋公。《左传桓公二年》
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铎夷,孔铎夷生防叔,孔防叔又生孔伯夏,孔伯夏生孔叔梁纥。叔梁纥生孔子。
韩国人为什么说他们是孔子的后代?
说起孔子是韩国人这件事,还要从一本著名的关于朝鲜半岛的伪历史书《桓檀古记》说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王元周先生曾在《国际政治研究》发表过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韩国人的历史观与中韩关系》,在文中,王元周教授指出:
“《桓檀古记》的出现本身与在野史学者李裕岦有关。据说此书为1911年桂延寿所编,1949年在他将书交给弟子李裕岦时,嘱咐他到庚申年(1980)再将此书公诸于众,所以到1979年此书才得以影印出版。此书到底是桂延寿所著,还是李裕岦所著,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它是一部近代人假托古人所作的伪书。”
《桓檀古记》全书分为三圣记、檀君世记、北夫余记和太白逸史四个部分,“三圣记”假托新罗僧人安含老和元董仲所著,这一部分内容认为檀君朝鲜真实存在,并且在檀君之前还有桓国和神市两个时代。这部分内容与《葵园史话》高度相似,有人认为《桓檀古记》便是以《葵园史话》为基础写成的。
而认为此书是伪书的考证有很多,最基本的这部书中用了很多的现代词汇,并且还有很多名称是近代才出现。书中的苏美尔等地并无古朝鲜遗迹,且桓国和倍达国存在的时期是新石器时代,也不可能有国家出现。同时书中还大量地引用了近代书籍中的内容,与很多史籍不符。
但是很多的韩国野史学者却将这本书视如珍宝,并以此为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进行了“国史恢复协议会”。开始从事所谓的“国史恢复运动”。由朴苍岩创办的《自由》杂志便是野史学者发表文章的主要阵地,同时他们还在各地举办免费的民族史讲座,宣传他们的主张。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桓檀古记》和《揆园史话》等伪书开始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同时由金教献编撰的《神檀民史》也在这一时期流行开来,在这本书中将鲜卑、靺鞨、渤海、辽、金等的历史也都作为韩国史,在《倍达族历史》中又将清朝历史作为韩国史,将中国北方民族合并到韩民族之内,试图以“神檀民族”作为东亚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主体。
更有甚者,明知大学社会教育院的教授吴正润主张将北方民族史纳入韩国史,建立大韩国史。而东夷史观则将中国古书上所说的东夷与韩民族视为同一民族,认为东夷族就是朝鲜族的祖先,东夷文化就是韩国的文化,东夷历史是韩国的历史。
他们认为中国的东夷与朝鲜半岛的东夷是同一民族,以此来推断出东方文化的根源不是汉族而是大韩民族。认为孔子是韩国人的那些野史学者便是如此推理得出的。
安浩相从1971年以来,一直强调孔子属于东夷族血统,他在1987年出版的《国家历史五千年》一书中论证孔子为东夷之人。理由是殷商是东部族或东夷族建立的王朝,而孔子是春秋时期宋人,宋人是殷人后裔,同时韩国人是东夷族的后裔,所以孔子是韩国人。
这种奇葩的逻辑任何人看来都是荒唐可笑的,所以对于这些韩国的野史学者根本就无须理会。
孔子是韩国人这个说法是真的吗?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呢?
这或许是网上谣传。
中国人就是中国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变为韩国人,因为孔子是春秋时人,那时,世界上还没有韩国呢!
不过,如果韩国人说,孔子与他们半岛民族有一些关联,那倒是有可能的。原因如下:
在我国远古三代时,有一个大夏王朝,因最后一个君主夏桀荒淫无道,被商汤在“鸣条之战"中击败,建立了商朝。
这个商朝,就是产生了甲骨文和青铜鼎的伟大王朝。
不过,商朝却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东夷人建立的。《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相传,简狄吞"玄鸟蛋"而生下了"契","契"就是商朝的始祖。所以,商人就以"玄鸟"为图腾。契在尧帝时被封为"玄王",到舜帝时因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到商邑(河南商丘)建立了商国。
正如老话说的那样,"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像夏朝一样,辉煌无比的大商王朝传到未代君主纣王时,也在"红颜祸水”妲己"的促进下,很快就走向了灭亡。"牧野之战"后,周王朝取商而代之。
商朝灭亡,纣王自焚,这都不再说了,话题转到纣王的两个叔身上。这两个叔叔,都是古之大贤,但忠言不被纣王采纳,也只能眼看着无道昏君为非做歹。
一个叔叔叫比干,因多次强谏惹恼了纣王,被挖心而死,他的儿子后来成为林姓的始祖。
还有一个叔叔叫箕子,看到这种暴政,无奈地说:“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意思是,先王托我们辅佐治国,国家如治理很好,死也无怨。可国家乱成这,我们就是都死了,也是不值啊!
于是,箕子就披头散发,装疯卖傻,每日弹琴狂歌,被纣王囚进牢中。到周武王伐纣,商朝覆灭时,箕子便趁乱逃到箕山,过起了隐居生活。
周朝建立后,周武王求贤若渴,派人在把箕子找来,恳切请教治国的道理,想重用箕子。可箕子说:"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表明了他不愿作周的顺民的态度,周武王无奈而走。
箕子害怕武王再次来请,就乘武王走后,迅速率领商朝的遗老故旧约五千人,向东方而去。来到海边,乘筏漂流,到了一个岛上,看这里水草丰美,阳光明媚,而且当地人与东夷的习俗相近,就住了下来,并把此地命名为朝鲜。
再说商纣王有一个庶兄,叫微子启,也是一个贤良之人,父王本来想立他为继承人,但朝中太史等一群大臣说,微子启虽然人品好,但母亲是妾的身份,应该立正妻的儿子才对。
就这样,微子启的三弟受德继承了王位,做了商纣王,因为他的母亲是先王的正妻。从早这时起,中国就有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规矩了。
这个微子启,在周武王大军进入商朝的都城朝歌时,就带着商朝的祭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来到了周武王军门投降。周武王早就听说了他的情况,认为他是个忠臣,就“复其位如故”,仍为卿士。
周成王时,因为微子启是商朝的后代,就又把他封到了商朝的发源地、旧都商丘,在这里建立了宋国。
说到这,就进入正题了。前面讲过,商人是东夷的一支,而宋国又是商人的后裔,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就是宋国人,为逃避战乱逃才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的。所以,孔子也是商人微子启的后代,“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就是孔子赞扬周成王分封微子启建立宋国的话。
那么现在捋一捋:我们已知道,商纣王的叔叔箕子逃到朝鲜,建立了“箕子朝鲜”;,商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封到了商丘,建立了宋国。那么,朝鲜与宋国都是商人的后代,又都出自所谓的东夷,他们不就成一家了吗?既然成了一家,那出身宋国王族的孔子,不就是他们的了吗?
他们这个思路,倒也不无道理。可他们没想,东夷也好,商人也罢,就是有流入半岛的,数量也有限,绝大部分还留在中国啊!就像一个大户人家,兄弟好几个,有一个出去谋生了,还有几个守住祖业生活。若干年后,这个出去谋生的后代回来,指着已经繁衍成村镇的地方说,我的祖上,曾经在这里出生,所以这里应该都是我的。
真要这么想,那就不对了,你让留在老宅子里的几位老弟兄的后代们情何以堪啊!他们能答应吗?
孔子和韩国有何历史渊源,会被说韩国人说孔子是他们的?
孔子不是韩国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孔子和韩国之间确实有某种关系。
话说在水深火热,民不聊生的商朝末年,暴君商纣王的朝堂上有三个德高望重、深孚众望的大臣,分别是比干、箕子和微子,他们在历史上被尊称为“殷末三仁”。
比干是商纣王的二叔,他最著名的事迹是向商纣王进谏忠言却惨遭挖心酷刑,比干为国为民而死,其死重于泰山,他后来被周武王封为国神,在民间则成为万民仰慕的文曲星。
箕子是商纣王的另一个叔叔,他最为人们熟悉的是批评纣王骄奢淫逸时所说的那句名言:“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他(指商纣王)现在制作象牙箸,将来就一定还要制作玉杯;制作玉杯,就一定想把远方的稀世珍宝占为己有。车马宫室的奢侈豪华也必将从这里开始,国家肯定无法振兴了。纣王的奢侈荒淫、暴虐无道令箕子失望透顶,无比灰心,于是,他就假装疯癫,四处游逛,抱着一把破琴吟唱后世称为《箕子操》的古歌,以此来发泄内心的忧愤和悲痛。
微子是商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他也曾多次以忠言向纣王进谏,无奈纣王一意孤行,充耳不闻。微子眼见国事日衰,忧心如焚,不得不接受箕子的建议,离开国都到远方避祸去了。商朝灭亡后,周武王恢复了微子的官职和爵位,再后来,纣王的儿子武庚造反被杀,周公就把微子分封到宋地,让他代替武庚管理商朝故地的百姓,这就是宋国的开始,微子则是宋国的第一代国君。
和微子不同,箕子不愿意为灭掉商朝的周朝服务,他选择了逃离——箕子率领景如松、琴应、南宫修、康侯、鲁启等商朝贵族和五千商朝遗民,带着商朝的礼仪制度,从胶州湾出海向东进发,不久到达了朝鲜半岛北部平壤一带,并且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就是历史上的箕氏朝鲜。箕氏朝鲜开朝鲜半岛文明之始,现在的朝鲜民族(当然包括韩国人)喜欢白色应该就来自于商代尚白之遗风。
箕氏朝鲜立国是在公元前十一世纪中期,八百多年后,中国历史进入了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南征北讨,几乎灭除了所有的异姓诸侯王,燕王卢绾的部将卫满在这个时候带着军队东奔逃命进入了箕氏朝鲜,而且很快鸠占鹊巢,赶跑了当时在位的朝鲜王箕准,建立了卫氏朝鲜。
箕准被迫逃离平壤后,带领一部分宗室大臣南下来到了箕氏朝鲜的属国马韩,并且在当地民众的拥戴下做了韩王。箕准建立的新政权延续了220年,对朝鲜半岛南部的经济开发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开发南部的漫长历程中,以箕准为首的北方移民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不仅成功地融入了当地的民族群体,而且伴随着历史的进程成为了现在韩国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咱们回过头来再说一说微子那一支殷商遗民的后续发展。
微子建立的宋国在经历了十二个君主后传到了宋宣公手中,宋宣公严格遵循商朝“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王位传承顺序,把国君之位传给了弟弟宋穆公,宋穆公为了报答哥哥的传位之恩,病重之时托付重臣孔父嘉扶保宋宣公的儿子继位。孔父嘉也是微子家族的后人,他在扶立新君后担任大司马,和太宰华督共同辅政,没想到却因为妻子的一次偶遇招来了杀身之祸。
孔父嘉的妻子美丽大方,光彩照人,在一次外出时不幸遇上了好色的太宰华督,华督一见孔父嘉的妻子,心里就再也放不下了,就像《水浒传》里的高衙内迷上了林冲的娘子那样,而且暗暗发誓要不惜任何代价把这个美人弄到自己的床上。
于是,色欲熏心的华督兴风作浪,把国君好战引发的民愤转到了大司马身上,进而发动政变杀害了孔父嘉。
孔父嘉不幸无辜遇害,不幸中的万幸是,他的门客保护着他唯一的儿子木金父趁乱从宋国逃了出来,从而保住了孔父嘉家族的一条根。
木金父一路逃到了与宋国相邻的鲁国的陬邑,然后在那儿定居下来,并且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下去。到了木金父的玄孙(曾孙之子也,作者注)这一代上,他们家族出了一位大力士,名叫叔梁纥,官任陬邑大夫,在十三国联军围攻逼阳城一战中,奋举闸门,力挽危局,为人称颂。叔梁纥晚年和年轻的妻子颜徵在得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大圣人孔子。
孔子的祖先微子和部分韩国人的祖先箕子都是商纣王手下的重要大臣,而且箕子是微子和纣王的亲叔叔,这就是孔子和韩国之间的那层特殊关系,因此,如果说孔子是韩国人的远亲,还有那么一点道理,但如果就此认定孔子为韩国人,那是毫无道理,完全错误的,完全是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关于韩国说孔子是韩国人和韩国说孔子是韩国人是真的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