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叶嘉莹的丈夫赵东荪照片的信息

  • 关于叶嘉莹的丈夫赵东荪照片的信息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生活
摘要

今天给各位分享叶嘉莹的丈夫赵东荪照片相关的消息,其中也会对相关内容一起介绍。本文目录一览:1、九十多岁的她没有忘记初心,裸捐三千多万,自己每日吃些清粥小菜,是谁

今天给各位分享叶嘉莹的丈夫赵东荪照片相关的消息,其中也会对相关内容一起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1、九十多岁的她没有忘记初心,裸捐三千多万,自己每日吃些清粥小菜,是谁呢?

2、回国执教40年,她分文不取,捐款3568万,如今现状如何?

3、中国当代著名古诗词学者叶嘉莹的丈夫是谁

九十多岁的她没有忘记初心,裸捐三千多万,自己每日吃些清粥小菜,是谁呢?

“人的生命恰似一部小说,其价值在于贡献而不在于短长。”有人在乎功名利禄,有人在乎寿命长短,但总有的人乐于奉献,为人间造福。被称为“最美女教师”的叶嘉莹先生,一生的故事太多,苦难也太多,但如今95岁高龄的她从来都没有忘记初心,一辈子都致力于让中国古诗词传承下去,更是不断致力于慈善事业,捐出几乎所有的积蓄,自己却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叶嘉莹的名字,该被记在伟人薄上。

热爱古诗词

1924年,叶嘉莹出生于北京,是满族叶赫那拉氏的后裔。叶赫那拉氏在清朝时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写出“赌书消得泼茶香”的大词人纳兰容若,一个是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

叶家家境优渥,是传统的书香门第,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叶嘉莹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诗礼传家的家庭氛围中,叶嘉莹也从很早就浸染于古诗词以及许多古籍当中,这些都为她未来的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孩子都渴望欢乐,都渴望热热闹闹的童年,叶嘉莹的童年却没享受到一般孩童的欢乐。父母对她的教育近乎严苛,他们认为不能放任孩子玩耍。叶嘉莹从早到晚都是埋头看着书本,在旁人看来,她俨然就是一个学习机器。叶嘉莹并不觉得一直看书很无聊,反倒喜欢上了那些极美也极有意境的古诗词。童年的读书生活也让她养成了刻苦学习的习惯。

九岁时,叶嘉莹得以进入小学学习,一年后考上中学。她一边在学校阅读大量的唐诗宋词,一边跟随着文学功底深厚的伯父进行古诗词创作。

叶嘉莹沉醉在古诗词这片柔软的云中,看到了写在诗词里的种种过往岁月,也感受到了古代诗人的精神内核。古诗词对于她来说是属于生活的宁静,也是生命里的精神支柱。

苦难岁月

叶嘉莹自己应该也没有想到,原本宁静美好的生活很快就会被打破,她要面对的是一段极其艰难的岁月。1937年,抗战正式爆发,在政府部门工作的父亲与家人失去了联系,母亲带着叶嘉莹和弟弟一起在沦陷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生活一下子坠落到谷底,但这并不是让叶嘉莹最难受的。1941年,叶嘉莹考入了辅仁大学中文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学校也不得安宁,她只能苦苦寻求精神上的那一片静谧。不幸的是,她考上大学不久后,母亲就身患肿瘤,饱受病痛的折磨,要去天津开刀。

因为怕孩子跟随着自己穿梭在战火中不安全,叶母不许叶嘉莹和弟弟跟着她去天津。叶母在归来的途中感染病菌身亡,孩子们无法见她最后一面。坚强如叶嘉莹,这也是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这让叶嘉莹第一次感受到了离别的伤痛和生死的无常,在丧母的悲痛中,她反倒创作了大量的诗词。

叶嘉莹带着幼弟跟伯父伯母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日子艰难,但好在一家人的事情都有伯母操持,伯父伯母也都对她很好,学业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在大学中,她还是国学大师顾随的得意门生。

1945年叶嘉莹大学毕业,在北京的女中教书,在此期间,她结识了赵东荪。赵东荪对这个气质出众,能娓娓道来各种典故的女子一见钟情,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1948年,两人在南京成婚,叶嘉莹辞去了原本的教职,跟随丈夫迁到了台湾,在台湾的学校任教。

叶嘉莹到台湾之后,却经历了她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赵东荪在1950年时因“白色恐怖”入狱,叶嘉莹和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也不能幸免,双双被关进了监狱中,所幸叶嘉莹背景简单,关了不久后就被释放出来,可丈夫却在监狱中关了三年,受尽非人的折磨。

叶嘉莹失去了教职和宿舍,一时间也找不到其他的工作,她只能带着女儿投奔丈夫在台湾的亲戚,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叶嘉莹在亲戚家帮做家务,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晚上在走廊打地铺,勉强度日。在这一时期,叶嘉莹写出了“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剩抚怀中女,深宵忍泪吞”的悲凉诗句。

次年,叶嘉莹在台南一所私立女中谋得了教职,三年后,丈夫出狱。但赵东荪出狱后性情大变,脾气暴躁,动辄对叶嘉莹拳打脚踢,摔打东西,事业不顺遂的他更是常常萎靡不振,借酒消愁。

叶嘉莹不仅要努力工作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还要处理家中的一切琐事,再面对丈夫的辱骂和毒打,这样的生活让她十分压抑。但她愿意去理解丈夫,理解他是因为在监狱中受尽折磨才会变了个人似的。她与自己和解,默默陪伴在丈夫身边,忍受他的坏脾气,担当起母亲的责任,给予两个女儿细致的照顾,在学校里认真执教,继续对古诗词进行深入的研究。

50年代时,叶嘉莹在台湾大学担任教授,也兼职在辅仁大学、淡江大学等讲学。叶嘉莹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讲授古诗词,学生们仿佛置身于诗词中的时代,与古人对话。白先勇、席慕容都曾是她的学生,他们都说叶先生对他们的影响是很深的。

传播中华文化

在台湾待了18年,在教育事业做出许多贡献的叶嘉莹,应邀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这个时候,她像是有了一个更大的使命——将中国的古诗词传到世界范围内,让其他国家的人也能看到中华文化的美。

这是件极具挑战的事,叶嘉莹不仅要想如何用贴近美国学生的语言去教授中国的诗词,还要把诗词恰当地翻译成英文。但这些工作叶嘉莹都做得很好,她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贯穿中西的教授方式,得到了大学的认可,也让美国的大学生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1969年,叶嘉莹被聘为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授。她一边孕育桃李,一边继续研究和传播古诗词文化。这个时候,她在古诗词方面渐渐从创作转向更多的评赏。

重回祖国大地,无私奉献

尽管叶嘉莹在国外的教育事业也顺风顺水,但她始终心系祖国,放不下这片生长着根的土地。1974年,叶嘉莹终于回到了祖国,踏上这片许久未归的土地,她热泪盈眶地写下了一千多字的长诗《祖国行》。

然而,命运好像就是喜欢跟她开玩笑。1976年,她接到了大女儿夫妇双双因车祸遇难的噩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折磨着她,她用一年的时间走遍祖国的千山万水,以走出这巨大的苦痛。

1979年,叶嘉莹开始在国内讲学、开讲座,并帮助整理了自己的恩师顾随先生的诗文、笔记,自己也出版了不少文集。叶嘉莹的讲座很是受青年学生的喜爱,每一场都座无虚席,学生甚至挤满了窗台和走廊。

为了维持秩序,高校不得不规定学生要持听课证才能去听叶先生的讲座,于是乎,有同学就用萝卜刻章制作了假的听课证,其他人纷纷效仿。

叶嘉莹站在讲台上七十余年,对于她来说,她不仅仅有教书育人的责任,更是有把即将失传的吟诵传给下一代的责任。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叶嘉莹培育了大批研究古典文学的人才,有许多已是各大学的知名教授和学术领头人。

95岁的叶嘉莹先生致力于慈善事业,累计裸捐了3568万,但她自己每日却只吃一些清粥小菜,住着简陋的房屋。她即使年迈到行动不便之时,也不愿意去请保姆,直到有一次严重受伤,才不得不请保姆来打理生活。时代的洪流中,叶嘉莹绝对是那最可贵的灵魂。

回国执教40年,她分文不取,捐款3568万,如今现状如何?

“又到人间落叶时,飘飘行色我何之。”表达了身在异国他乡的中华儿女心中的思乡之情,从无奈漂泊到归来,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唯有用坚强化解,这句话出自于“中国最美先生”叶嘉莹。

生于军阀混战时期,心系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叶嘉莹一生历经坎坷,回国执教40年,分文不取,只为将古诗词这份美好,让更多的人看见。生活、感情的苦皆被这瑰丽的中华文化治愈,她的一生都在传道授业中度过,三尺讲台就是她的家。

粗茶淡饭甘守清贫的叶嘉莹,却将毕生财产悉数捐给祖国,累计共3568万元。“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苦难伴随她一生,即使一生如此,叶先生不仅古典文学方面素养深厚,高风亮节之处更是无几人能及。

熟谙古诗词的少女

叶嘉莹出生于1924年,3岁多开始背诵古诗,6岁习《论语》。“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16岁便作此《咏荷》。

在苦海中迷失了自己,却无处寻找自己来到人世间的目的。原本是苍生中的一员,却迟迟不能度脱?在不谙世事的年龄,却苦苦思考人生目的的少女,一生的苦难也许早已命中注定。后来,父亲失联,母亲因癌症去世,那时叶嘉莹只有17岁。是诗词支撑她度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从此百毒不侵。

八首《哭母诗》虽写不出她失去至亲的痛楚,却也能驱散一部分哀伤。跟随伯父、伯母生活的时候,并未影响到她的学习。伯父是她踏上诗词之路的启蒙人,国学素养深厚的公待她视如己出,亦是她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面对家庭的不幸,叶嘉莹明白,自己唯有更加努力,出人头地才能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她以出色的成绩考入了辅仁大学国学系,师随诗词大师顾随,研究古典文学。

对于写诗的兴趣,在顾随先生的激励之下更加明晰。但是叶嘉莹这个时段的诗会发现,其中有凄楚却始终带着坚强,也或许与她的人生遭遇有关,或许是“愁苦之言易工”,才成就了年轻时备受束缚却柔韧如水的词句。

经历感情创伤的母亲

尽管外面战火连天,叶嘉莹毅然关上耳朵,将自己交付于诗词歌赋之中。天性敏感,熟谙古诗词中的儿女情长,却不知真正的爱情为何物,也许她的一生从未真切地感受到爱情。

大学毕业后,留在北平任教。她的先生赵东荪供职于国民政府,二人经人介绍认识。面对赵东荪的穷追不舍,叶嘉莹带着愧疚下嫁了。

很难想象,当时时局已经日渐明朗,即使再不懂政治的少女,也没有人会劝解一二吗?婚姻的开始亦是人生真正苦难的开始。婚后没多久,国民政府败退到台湾,叶嘉莹跟随丈夫到了台湾。

起初二人的相处还算融洽,直到丈夫赵东荪被关押,归来时变了另一副模样。叶嘉莹也曾因思想问题被关到警察局数日,出来之后无处可去,只得投奔亲戚。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叶嘉莹也曾衣食无忧,被父母视如珍宝,如今在远离家乡和亲人的地方凄苦度日。

斩断乡根,深陷白色恐怖的叶嘉莹带着几个月大的女儿寄人篱下,内心的焦虑也无人倾诉。年仅20多岁的少女初为人母的喜悦还未曾褪去,却饱受风雨摧残。

“要以悲观的彻悟,乐观地去工作去生活。”老师顾随的这句话也许是支撑她度过难关的关键,也许是生活的苦难激发了她的斗志,这位看似柔弱的姑娘坚强的走出阴霾,走进阳光里。

由于无法申请公立学校职位,也无法打听到丈夫的消息,为了母女生存,叶嘉莹来到台南一所私立女中代课,三年时间转眼即过。丈夫也回来了,洗脱了白色恐怖的嫌疑。

众人敬仰的先生

后来,叶先生因为教书好,许多学校来请她。事业上顺畅了,丈夫赵东荪却因为无端坐牢一事性情大变,喜怒无常,不想工作,动辄暴怒和谩骂。

直到有了小女儿,灰暗的婚姻生活也没有得到改变。因为又生了一个女儿,丈夫更没了好心情,开始实施家暴。眼看这样的生活无边无尽,叶嘉莹也曾有过极端想法,她这才明白了古时作者在诗词中那些慷慨激昂背后的无奈与绝望。

在古诗词方面的造诣让她得以到美国哈佛大学和密歇根大学做了两年交换学者,这两年是叶嘉莹感到快乐的生活。台湾、加拿大、美国,到处教书,却唯独不能回到自己心心念念的祖国,回到北京,这对叶嘉莹来说是另一种折磨。

中国和加拿大建交之后,她随即申请回国探亲,辛苦工作半生,受尽艰辛,还要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心疾首。1976年3月24日,叶先生的长女和女婿双双死于车祸。此后她决定回国教书,将古诗中所包含的心魂和意志传给下一代。

之后,每年加拿大停课之时,叶先生就回到南开大学教书,这一晃就是40年,在此期间,她分文不取,粗茶淡饭甘守清贫,只独自一人在国内国外奔波。2019年,叶嘉莹95岁之际,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元,累计共捐出3568万元,这是她变卖房产,稿费和一生教书所得。

小结:

说起心中遗憾,叶先生表示自己生活中的遗憾已经过去,小时候读的书不够是她心中最大的遗憾。面对苦难,保持自己的真心性,很难,但叶嘉莹做到了。

“古诗词这么美好的一份珍宝,我多么希望你们能看见。”叶嘉莹倾一己之力推动了古诗词文化的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诗词中的美好。回国执教40年,分文未取,却将自己奋斗一生的财产全部交给祖国,用来推动中国诗词文化的传播。粗茶淡饭甘守清贫,回想过往,展望未来,这对于老先生来说,一点都不苦。

关于叶嘉莹的丈夫赵东荪照片的信息

中国当代著名古诗词学者叶嘉莹的丈夫是谁

叶嘉莹的丈夫是赵东荪。

1948年3月,叶嘉莹嫁给了在国民党海军供职的文职人员赵东荪。11月,夫妇二人辗转来到台湾高雄附近的左营海军军区。

1949年前后,国共两党对峙白热化,不少赴台人士被怀疑为共产党。第二年年底,“不爱诗词,偏好政治”的赵东荪被怀疑为“匪谍”投入了大狱。

几年后丈夫释放出来,他们有了第二个女儿言慧。丈夫因为久被囚禁性情大变、动辄暴怒。乖戾的丈夫即使找到工作也干不长,一家六口的生计落在了叶嘉莹的肩上。

扩展资料:

叶嘉莹1924年生于燕京旧家,其家族原本是蒙古裔满族人,隶属镶黄旗,曾祖父是光绪年间进士。1948年,叶嘉莹结婚。1949年夏天,长女言言出生,同年12月,丈夫被捕入狱。

1950年夏,叶嘉莹所任教的彰化女中,有六位老师因白色恐怖被捕,叶嘉莹也在其中,遂带着尚在吃奶的女儿被关押起来。

所幸其后不久获释,但却因此失去了教职与宿舍,叶嘉莹只好携幼女投奔亲戚,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是年暑假后,叶嘉莹在台南一所私立女中谋得教职。三年后,丈夫被释,次年幼女言慧出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叶嘉莹 飘零人生诗词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嘉莹

关于叶嘉莹的丈夫赵东荪照片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