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者 电影

  • 听风者 电影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生活
摘要

有很多朋友想要了解听风者 电影相关的资讯,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有看过《听风者》的朋友能帮忙解释一下剧情吗?该片讲述了解放初期,国民党残余敌特人员意图颠覆新政权,为监听敌台而设立的神秘部队

有很多朋友想要了解听风者 电影相关的资讯,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有看过《听风者》的朋友能帮忙解释一下剧情吗?该片讲述了解放初期,国民党残余敌特人员意图颠覆新政权,为监听敌台而设立的神秘部队

听风者 电影

有看过《听风者》的朋友能帮忙解释一下剧情吗?

该片讲述了解放初期,国民党残余敌特人员意图颠覆新政权,为监听敌台而设立的神秘部队701陷入了空前危机。在这场看不见的战斗中,演绎着一场腥风血雨的谍战传奇。剧情简介——神秘的701部队就是专门为监听敌台设立的——郭兴中是701的领导,而沈静则是其中的职员,但由于沈静家庭背景的关系,所以她永远都是独来独往。伍昌则负责在监听组的人确定了敌人位置之后将其抓捕回来。何兵是个街头小混混,是一位盲人,拥有超凡的听觉特能,并以此为生计。1951年的10月8日,701突然发现,所有的敌台全部消失了,唯一的解释就是敌特分子启用了新的发射频道,所以需要优秀的侦听人员,因此701派出张学宁到上海去找调琴师罗三耳。张到达上海后发现真正的调琴师是盲人却拥有特殊技能的何兵,便将何兵“请”到701来,希望他能为新中国服务,可就在将他带入车中的时候,罗三耳见到了张学宁的面貌,也为后期张学宁之死埋下伏笔。何兵帮助701找到了敌人的全部电台,也同时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女孩,并与她结婚,张学宁还请来了名医为何兵治好了眼睛。可是在一次侦听中,何兵的失误导致了张学宁牺牲。何兵悲痛万分,在一个雨夜又弄瞎了自己的双眼,但同时他的听力再一次变的灵敏,重新为701找回了敌人的电台。讲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战幔绷张、敌我犬牙交错里,攸关国势命途的神秘机关“七零一”陷入空前危机,扭转局面的,居然是一来自民间的默默无闻的盲人,因为他,战局陡然扭转,围绕在这个奇人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扩展资料:角色简介——1、何兵 演员?梁朝伟从小地方来到大上海讨生活的小混混,油嘴滑舌、敏感懦弱。虽出身不高,何兵身上却有近乎超能力的天赋——听力。他凭借敏锐的听觉进入701,在电波中和看不见的敌人作战,很快就变成众人仰慕的英雄。2、张学宁 演员?周迅她承载着将何兵塑造为“听风者”的使命。与此同时,张学宁还同时扮演着701的“女上司”、参与特别行动的“老鬼”等多重身份。为了掩盖特工身份,她也是活跃在沪、港两地的女作家跟社会名媛。3、郭兴中 演员?王学兵解放初期,国民党在大陆还残留了大量的敌特人员,意图颠覆新生政权。神秘的701部队就是专门为监听敌台设立的——郭兴中是701的领导。

《听风者》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听风者 电影

这部电影里面的故事用我们熟悉的话语系统表述如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安全机关与伺机进行破坏的国民党特务斗智斗勇,最终将他们一举歼灭。”如果让长在红旗下的导演来拍,指不定会如何主旋律。但身为香港导演的麦庄,意图再明显不过:对于这个故事,他们感兴趣的是它的壳——谍战的类型,而不是它内在的意识。? ? ? ? ? ??????所以《听风者》呈现出一种时代的疏离感。片头字幕“1949年”就是聪明的一棋,虽然这一年在历史上笼统地作为一个节点,但前后半年城头的大王旗变换,政治、文化、民生、语言系统都被一道分水岭划过,避而不谈确切的时间界限,便可以让随后的故事背景蒙上一层“不知有汉”的暧昧性。?????同样模糊时代的还有美术和服装,无论是繁华的大上海,还是秘密的701机关,无论是街头的民众,还是党组织的工作人员,从布景、道具到服装,都没有明确的符号指认这是“解放后”,完全不是我们在过去影视作品里熟悉的对“新中国”的表现习惯。大上海的十里洋场宛如民国繁盛时,701机关除了神秘一点看不到任何政治色彩,街头并无列宁装、中山装的踪影,几个主角更是爱穿啥穿啥。它既非民国,也不像“新中国”,说它是一个抽离的时代并不为过。? ? ? ?????语言也是避重就轻。用略带亲昵的“老蒋”代替敌我分明的“国民党”;不说贬义的“国民党特务”,而称“蒋家的特工”;不用立场明确的“新中国”,而用更加中性的“国家”。一整套革命话语体系在不知不觉间淡化。通篇没有看到周迅、王学兵等“共产党人”表过姿态,喊过口号,他们干间谍就好像打份工。周迅跟“重庆”一帮人打牌一场,你是国我是共,她轻描淡写地说,“大家都是找口饭吃”。这真是只有香港人才写得出来的台词,也折射香港人特有的打工仔心态——连特首也是“我会做好呢份工”,谁不是混口饭吃呢。国与共斗啊斗,香港人站在中间,“大家各为其主,不过打份工罢了。”多妙。????这一切的去时代化、去政治化,都服务于人物的暧昧性,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难肯定主角到底是哪一边的人。他们的政治立场此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任务的完成,以及这过程中你来我往兵来将挡产生的戏剧性。所谓两大阵营对垒,麦庄根本就是当警匪片来拍。谍战的新瓶里,装的还是他们最爱的老酒类型。? ? ? ? ?????我因此欣赏麦庄的努力。将一个先天受到限制的故事最大程度地为己所用。但越是努力,越在高潮段落证明这些努力始终还是徒劳。????对“重庆”的大反击,交叉剪辑中,由会场的五星红旗开始——这也是片中第一次出现明确的意识形态符号,暗示了这一场戏将会主旋律到触目惊心。接着“解放军”首长的讲话,也是片中第一次用到“正统”的习惯性表述:“新中国”。所有之前的避免、淡化这一刻都颇具反讽意味地“晚节不保”了,在对“重庆”一帮人的追剿中,个中爆发的旗帜鲜明的政治意识,我无力赘述。这是我有限的观影经验中,第一次看到非左派的香港导演拍出围杀国民党的场面。而现在,已经是2012年。????说到底,制度下的电影人何尝不是“听风者”。听的是电影局的风,听的是意识形态的风。跟《画皮2》一样,男主角都戳目明志(爱),背后的比喻,是不是对中国电影的现状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