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技术论文(精选5篇)

  • cg技术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CG技术异化了传统动画的物质本体。传统动画相对于CG动画,最大的不同是传统动画影片是一个实体的存在,它的影像是光通过化学反应实实在在记录在胶片这个实在物上的影子,它与我们周围的实体世界是一体的。它的生成、记录、传输和播映都是围绕胶片以及相应的…

cg技术论文(精选5篇)

cg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CG技术改变了传统动画的本体形式

CG技术在动画中的应用,改变了动画的表现媒介,它是一种数字媒介,也称数码媒介,数字媒介的最大审美特征便是它的非物质化。它使动画的生成、保存、传输、播映都围绕着无数个“0”和“1”展开,动画不再是分子或原子的排列,而是比特的排列。根据艺术媒介决定论思想,这种以比特作为“基本粒子”所构建的动画势必在本体上改变了传统动画的形式。①

CG技术异化了传统动画的物质本体。传统动画相对于CG动画,最大的不同是传统动画影片是一个实体的存在,它的影像是光通过化学反应实实在在记录在胶片这个实在物上的影子,它与我们周围的实体世界是一体的。它的生成、记录、传输和播映都是围绕胶片以及相应的机器。传统动画的制作核心是人工绘制和拍摄,前中后三期的大部分工艺都离不开人的主观经验对绘画表现、镜头习性和胶片脾气的把握。事先的案头设计只是一种参考,其形式只能是一种草图,那让胶片中的一切变得犹如灵魂附体一般的仙气都来自拍摄的人工绘画。CG动画虽然也能在被称之为“潘多拉魔盒”的小小显示器上构筑山河大地、宇宙人生以及光怪陆离的视觉效果,同样可以达到惊天地、泣鬼神的境地,但那是另外一种物质形态,它没有体积、没有重量,它虚拟成像的三维立体跟胶片上平面幻觉造成的立体感出自大相径庭的原理。原来的草图被精确而完备的数字设计稿代替以后,外在世界的一切,无论是景色、气候、演员乃至这世界上的一切不过是填充设计的材料而已,而其本身的神采、光韵、气息乃至魂魄都是不重要的,它们都可以被程序再安排。此处再没有那人与造化幸会的神来之笔,有,也是属于程序的神来之笔。一切人工瑕疵和粗糙都会被抹得一干二净,有,也是程序安排好了的“自然”。这种“运筹于屏幕之间,决胜于虚拟世界之内的”数字媒介彻底改变了传统胶片动画的物质形态。它存储方便、携带方便、传输迅速。

CG技术颠覆了传统动画的语言本体。“镜头”在传统动画语言时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传统动画语言形式是借助于电影语言的。无论是在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还是在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中,镜头都成为他们立论的意义单元。爱森斯坦在《电影形式》一书中是这样论述“镜头”的:“镜头,作为电影构成的素材,比大理石还要坚硬,这种抵抗力是它所特有的。镜头变为完全不可改变的事实的倾向,扎根于它的本性。”②爱森斯坦和巴赞所论述的这种镜头的“不可改变”性,在CG动画中却遭遇致命的颠覆。当“镜头”置身于CG动画技术中,动画语言的“比大理石还要坚硬”的本性被彻底瓦解;当以胶片为存在载体的“镜头”被替换为以二进制数字编码的数字为载体时,声音、字幕、色彩等一切画面元素都变成了一串串可以随便改动的数字编码程序。在CG技术的参与下,所有的声画素材都可以被转换成数字信息输入电脑,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需求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处理,甚至还可以根据需要运用CG技术生成“镜头”。这样,“镜头”在理论意义上便裂变为一个个“数据团”,传统动画的蒙太奇式语言就此遭到彻底的解构,成为一种“后蒙太奇”的语言形式。③由于CG技术的存在,一大段故事的影像构成完全可以由0和1组合生成复杂、流畅且不露痕迹的“超长”镜头完成,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衔接意义被消解得无影无踪。从更广的意义上来看,数字化电影“超”真实虚拟影像质疑着电影艺术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解构着传统电影中形式与内容的二元对立。④因为CG技术对动画全方位的介入,传统动画电影的语法规范正在经历着数字化的洗礼而很难再继续保持它的统治地位。

CG技术裂变了传统动画的叙事本体。CG动画作品叙事是电子数码语言的“比特叙事”,或者说是以数字化“比特”为符号本体的信息方式叙事。在CG技术参与动画制作中,动画艺术实现了尼葛洛庞帝所说的“从原子到比特的飞跃”。传统动画的信息记录和传输工具纸笔、胶片等,它们所使用的物质是原子,原子是有体积、重量、生产成本和传输损耗的,比特则没有,也不会有。从符号本体的存在方式说,用于动画制作的CG数码语言具有双重形态,即隐性形态和显性形态。这两种形态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CG动画的语言出场。隐性形态是基于数码技术的电脑语言形态,主要由电脑机器语言、电脑图形图像语言、电脑程序语言等类型构成。如果说比特语符的隐性形态是由电脑技术人员设计、交由电脑完成的电子语言表达模式的话,其显性形态则是由CG动画创作主体来完成的。这个显性形态同样是在电脑上赋型的数码语言和比特叙事,但这时候的比特叙事就如同人体中的DNA一样,其功能无时不在却又是隐而不显的,被置于前景的只有创作主体以动画制作软件换成画笔后的键盘、鼠标运动。CG动画语符的显性文本被称作“指头描绘出来的世界”,它在图像思维、观念转型等方面从传统胶片动画叙事本体中进行了裂变,形成了一层新的叙事“壳”。这个新的叙事“壳”使动画艺术从“文本叙事动画”转向了“技术景观动画”,CG技术营造出来的视觉奇观成了动画电影获取观众眼球的制胜法宝。

CG技术强化了动画的“运动性”

CG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到动画制作领域,三维电脑动画片逐渐崭露并迅速崛起。这些动画片的运动更是达到了几近自然的程度,几乎看不出人为的迹象,“运动捕捉”代替了“运动模仿”,制造“运动”是CG技术的优势。CG动画的“运动”生成方法主要有设置关键帧和算法运动两种,基本上以运用算法运动为主。算法运动是用计算机的计算来描述的,运动的物理规律作用于各种预先设置的参数。动画中的人或动物在各关节点的角度变化可以由运动学定律或动力学规律进行控制。动力学是许多动画制作软件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系统,基于动力学原理产生动画的系统叫动力学系统。该系统使用物体的物理性质(如质量、形状、体积等)以及这些物体的外部环境特征(如重力、空气阻力、摩擦力)来设置参数。只要对这些参数作出说明,剩下的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这样生成的运动更接近于自然。比如3DS MAX软件中拥有比较全面的动力学系统:Reactor动力学模拟系统、全局光和光能传递渲染系统、刚(柔)体力学、流体力学、角色动力学等一应俱全。这些系统能自动产生超乎自然的运动。《玩具总动员》、《加菲猫》、《冰河世纪》、《狮子王》、《米老鼠和唐老鸭》等,这些重于流畅的肢体动作和角色面部表情的表达,形成独有的运动之美的动画片,恐怕没有CG技术的参与,全凭传统动画的手绘方法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实现的。《玩具总动员》中“追车”一场戏,运动之流畅,动作之精美,更是CG技术创造“运动”的独到展示。以“动”为本的动画理念驱使了CG技术的参与和发展,人物动作和镜头运用讲究极强的运动

感,充分利用CG技术创造的视觉冲击力形成视觉奇观,以达到视觉奇效。

CG技术丰富了动画的视觉语汇

精彩的CG动画技术,是以极致化的“不真实”方式展现出了极致化的“真实”制作手段,做到“虚拟逼真”。⑤在CG技术出现之前,虽然传统动画制作技术就已经具有制作丰富效果的功能,但是许多导演超现实的想象效果还是不能表现,这就降低了动画艺术的虚拟表现力,以致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极受限制的视觉语法。CG技术出现之后,动画影像在更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动画的视觉语法,更加拓展了动画的超现实表现手段。CG技术在灯光、摄像机、材质等方面的表现不俗,模拟灯光真实,可调参数突出各种效果,特技灯光种类丰富且具有吸引力。其摄像机的功能和参数专业,如镜头、焦距、景深等特殊功能齐全。矢量材质可模仿木纹、毛石、水等效果,同时在折射、反射等效果上独特。在动画设置上,粒子、动力学、反向动力学等高级动画设置都由软件自行计算,提高了动画的真实程度。CG动画的制作,不仅可以将动画引向真人电影那般“逼真”的“现实”世界,更能利用CG前所未有的广阔视觉表现能力,塑造出动态多样的、超越人类既有时间和空间经验的“超现实”世界,令观众“震惊”于这一场场视觉盛宴。

由于CG技术所具有的高度精确性和一致性,CG动画可以利用多种技术手段数字方式复制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如利用三维扫描仪获得物体或景物的三维模型和材质,利用动作捕捉设备获得物体的真实运动。在英国CG动画短片《身体的故事》(Body Story,2000)中,制作人就利用核磁共振和电子显微镜获得的数据进行动画制作,将人体内的微观世界以超现实的手法表现出来,神奇的视觉元素加之独特的视角、惊人的细节和富有节奏的运动,使动画的视觉感染力极强,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发展将CG动画的意象视觉表现的具象风格推向极致。并且,CG动画的这种超写实主义具有前所未有的灵活性,不受物理空间尺度的限制,不管是微观还是宏观,不管物质形态是具象还是抽象,CG动画都具有以一种视觉超写实的形式精确表现的能力。

《海底总动员》是皮克萨的第五部CG长片电影,他们利用CG技术很好地制作出复杂的海底世界景观:波涛汹涌的海水,各种美丽的鱼和生物。该片中的“海底”视觉效果恐怕是传统动画制作技术望尘莫及的。在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中,鲸鱼抬升舌头,将上千加仑的水吐到空中,水花四溅,然后水又降落,在鲸鱼的嘴底部形成一个“水池”,传统动画技术很难将这种镜头表现得比较自然;还有一袋水滴到牙科医生碟子上飞溅的镜头等都是传统技术无法制作的。只有CG技术中的粒子系统才能生成所需的数据,达到逼真的效果。这充分展示了CG技术为动画艺术的表现提供了丰富的视觉语法。

结语

CG技术在动画艺术中不能代替观众对故事的欣赏,如果动画作品中的内容空虚乏味,再好的技术也只能是对内容的一种粉饰,没有恰当的表现内容,技术永远是空壳、是外表。动画技术使动画艺术创作空间从有限走向无限,但必须强调的是,技术仅仅是手段,或者说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手段,基于这一手段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才是最精彩的。CG技术在动画艺术创作中,必须定位于并服务于内容之上,要为体现动画导演的艺术意图而发挥作用,才能从最大程度上创造CG技术的价值。好的作品应该有一流制作技术的支持,但光有一流技术并不能成就优秀作品。动画艺术与动画技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它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艺术创作的需求促使了动画技术的深入发展,使新技术层出不穷。反之,新技术的出现又给了艺术家一个更大的创作空间。总之,只有当技术与艺术思想完全融合为一体时,才能真正体现CG技术在动画创作中带来的审美感受。对于动画作品来说,创意与思想才是最终的竞赛场,没有新鲜的创意与独特的目光,技术则只是一件华丽的“皇帝的新衣”。

注 释:

①黄琳、李明:《论艺术媒介决定论思想》,《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3)。

②爱森斯坦:《电影与形式》,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年版。

③李明:《论数字技术对电影语言的影响》,《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2)。

④郝冰:《奇观影像的百年回顾》,《当代电影》,2004(1)。

⑤李益:《论影视动画艺术的虚拟性特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2)。

cg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CG技术;纪录片;真实再现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94-02

如今的影视行业,随处可见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身影,纪录片也不例外。其理论观念、制作方式和影像风格有所变化,艺术水平也实现了巨大飞跃。并且随着CG技术的提高,Photoshop、3DSma、ZBrush等软件的普及和数字化影像技术的成熟,纪录片中越来越多地利用它来创造“真实再现”。

1、CG技术用于纪录片“真实再现”的概述

CG技术,就是computer craphics的缩写,即计算机图形图象。“它是利用各种计算机算法模拟真实世界光学成像的机理,生成各种外表形态及其逼真的图象。”。它被广泛应用于现代视觉艺术创作活动。

“真实再现”是纪录片拍摄时经常使用的手法之一,尤其是历史人文或自然科学类纪录片。在无法取得客观史料的前提下,坚持真实的原则,采用扮演、现场模拟或光影、声效造型等方式对确实发生过的事件、人物进行再现。追溯至纪录片的早期,美国弗拉哈迪的《北方的那努克》,就运用了“真实再现”。

“纪录片中使用的CG影像主要包括数字绘景(DigitalMattePainting)、二维动画(2DAnimation)、三维动画(3DAnimation)及特效合成(Composition)等内容”。虽然上世纪60、70年代的电影中就有CG元素,80年代的好莱坞科幻大片更是加大了对CG技术的运用。但CG技术应用于“真实再现”,历史还是比较短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可以说是CG技术的鼎盛时期,纪录片中许多精彩的片段都是借此是打造。尤其是英国的BBC、美国的Discovery等公司制作科教类的纪录片。例如《古代启示录》、《文明的轨迹》、《群体大自然》、《寻找亚特兰蒂斯》等等。

中国的CG技术应用于纪录片较晚,但近年来,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例如2006年上映的纪录片《圆明园》,大规模地使用了三维仿真电影动画技术,累计达35分多钟。“并且第一次在科教电影中创造了将实景和三维动画相合成的艺术氛围,真实地展现了一个超乎于人们想象的圆明园。”另一部大型的历史纪录片《故宫》中近80分钟的CG创造了纪录片中的里程碑。而在《大唐西游记》这部6集纪录片210分钟的总时长当中,手绘特效画面就占到了120分钟之多。

CG技术应用于“真实再现”,不仅是带来了纪录片“商业化、娱乐化、故事化”的变革,也增加了自身的可视性,给观众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

2、CG技术用于纪录片“情景再现”的方式

CG技术用于纪录片“情景再现”的方式是多样的,这里结合技术特点和艺术效果来作分析。

2.1 自由视角的“真实再现”

由于CG技术可以从现实不存在或难以呈现的角度来展现物体的整体或局部,这样可以令纪录片再现更丰富、更高境界的“真实”。

与实拍影像相比,CG影像的景别在远、全、中、近、特的基本景别基础上呈两极化拓展趋势,从圜宇到细胞,景别和运动的跨度都是巨大的。(例如《人体漫游》)微观、宏观世界的自由视角也给观众带来了的新奇感和视觉冲击力。例如《植物王国》使用3D微距摄影、三维时间推移和开拓技术,得以呈现出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昆虫细小的结构,花的荧光,动植物利用气味沟通,等等。

又如,美国纪录片《我们的故事》中,CG技术的运用使镜头可以由事发地的近景拉出,一直到俯瞰地球为止。前两集中还多次使用了黑客帝国曾经用过的子弹时间特效,以表现军事冲突的紧张与暴力美学。还有个场景是这样的:本杰明·富兰克林骑马送信,他和马匹变成了一个火球,在13个殖民地上滚动,随后火球蔓延开去。同时,画外音解说:“在殖民地,信息自由流动,英国军队开枪的暴行很快传开。”传统纪实手法和CG技术相得益彰,表现视角也变得独特。

并且,CG影像中虚拟摄影机运动亦不再受制于现实世界物理条件的约束,其运动方式、幅度、时间都极度自由。例如,BBC纪录片《金字塔》(Pyramid)中展示金字塔建造过程时,使用了多段三维动画,配合演员的表演,形象展示了这一人类建筑奇迹从塔基到塔身直至塔顶的修建过程,将考古发现与设想多视角、立体化、运动化地呈现给观众。

同时,“计算机在屏幕上缩放的优势,增强了精细设计的可能性,也使表现层次更多样化。观察物体时,视点如具有流动性,可以表现出物体各部分的细节,同时也能在不同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例如,在《大国崛起》中法国篇章,就利用CG技术从各个视角拍摄攻占巴士底狱的情景;并将法国国家档案馆的《人权宣言》三维化,再从这一细节特写过渡到整个城市的全景,形象地再现了法国大革命成果由巴黎传递到整个欧洲的场景。

2.2 跨越时空的“真实再现”

2.2.1 虚拟场景以达到“真实再现”

受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许多场景已经消逝,即使现存的场景,也不免因各种原因而难以拍摄。CG技术创造虚拟场景可以“跨越时空”,将这些场景真实再现。

CG虚拟场景的代表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技术,此技术进一步拓宽了CG应用的空间。VR技术用于纪录片,其广度和深度可以大大超越时空上的范畴与局限。并且,CG影像通过精致的模型、材质灯光摄影机运动等营造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并极具空间感、运动性。

此技术可以重现业已消亡的场景。例如,在《大唐西游记》中,运用电脑手绘出几十幅历史场景的平面图(这些平面绘画借鉴了唐朝中原山水画、唐卡以及西域和古印度壁画的构图原则和色彩表现形式),把中土大唐、西域、印度三个地域内风格迥异的宫殿、寺院、河流、山川全部纳入其中。再把这些历史绘景构建成三维立体空间,通过模拟摄像机推、拉、摇、移等运动方式,实现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在这种模拟镜头运动方式的过程中,三维空间和二维手绘图画之间经常发生无痕转换,视觉效果令人叹服。

并且,CG技术可以把时间扩展和浓缩,高效率地“真实再现”。例如,在纪录片《时间机器》中,山脉从无到有,迅速崛起在地表;人体面部眼角皱纹逐渐生长;狮身人面像像沙砾一样被风带走;一朵花可以在几秒钟开放,人类也可以在几分钟内从猿进化到人。

2.2.2 虚拟角色以达到“真实再现”

虚拟角色又可被称为虚拟演员(Virtual Actor),广义上它可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用CG技术使已故的历史人物和灭绝的动植物“起死回生”;其二是完全由电脑塑造出来的虚拟角色,如精灵、鬼怪、外星人等,他们的形体、肤色、气质、着装、谈吐完全都是由幕后制作者控制的。对于纪录片的“真实再现”而言,虚拟角色主要是指前者。

在CG技术还没出现时,纪录片是通过演员扮演来实现角色的真实再现。而那些灭绝的动植物,自然没法动态重现了,只能用标本、图片这样的静态形式展现。当CG技术应用于纪录片后,虚拟角色增添了影像说服力。

纪录片中较早采用CG虚拟角色的是自然类纪录片,如BBC的纪录片《与恐龙同行》,使用CG制造恐龙及其生存环境,将这一早已灭绝的远古生命呈现于屏幕上,其视觉效果震撼人心。

在人文历史类纪录片,也巧妙地运用了CG虚拟角色。例如,《故宫》第一集,有一场面是蒙古铁木尔大汉指挥千军万马进军中原。要实拍这一场面是困难的,简单的扮演很难实现场面的震撼力。摄制组借助三维软件、集群动画,创作了规模庞大的骑兵和战马,并利用后期合成软件,经过调色和合成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如,《大唐西游记》中,有一场是这样完成的:先多角度地拍摄50多个历史人物的立体泥塑模型;之后,在电脑里构建三维数字模型。为了让画面中的人物呈现历史的厚重感,这些泥塑模型在色彩上模仿了唐三彩,在肌理、质感上则参考了陶俑。

并且,对于虚拟人物的创造,最新的cG技术是“sOuARE”设立的“动作捕捉工作室”。“许多经过训练的演员们在那里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着不同的动作。他们身上挂满了感应器,反复动作着,为计算机提供无数的数据,计算机搜集这些数据后将信息传递到工作室,然后结果被3D化。这就是影片中角色的基础,再通过增加皮肤和外壳之后,那些无生气的线条就成为了栩栩如生的虚拟人物了。”与其类似,还有“表演捕捉”。区别在于后者能够完全捕捉演员的肢体动作甚至于面部表情。在配“合协同工作摄像机”、“面部捕捉头戴设备”、“面部表演捕捉还原系统”、“3D虚拟影像撷取摄影系统”等设备,便可将真人演出影像与电脑动画结合,来创造纪录片的“真实再现”了。

但是,考虑到计算机虚拟人物的动作和表情精确性以及制作成本问题,除了大型科幻电影可以接受,对于纪录片中历史人物的再现仍以演员表演为主。

3、CG技术用于纪录片“真实再现”的问题

面对cG技术日益介入纪录片的趋势,也有不少人对此持批判和反对态度。虽然cG技术为纪录片带来了很多好处,但也不可否认,在真假难辨的纪录影像面前,“真实”受到了挑战。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我们既需要技术来辅助实现“真实再现”,又不免对这种“真实”抱有怀疑之心。

另外,还有人并不反对CG技术的运用,但认为这样会增加纪录片制作的难度和经费开支,这样又是否值得?

除此之外,关于纪录片中CG技术的运用,还有很多争议。那么,我们该如何化解这些问题呢?首先,要坚持纪录片原则——技术为艺术服务,纪实才是本色。我们知道,“真实再现”只是纪录片创作中起弥补作用、辅助作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永远不可能也不能够成为纪录片创作的主要方式。包括CG在内的所有技术,也只是表现手段而非目的。

第二,要对“真实”抱有宽容之心。“‘真实性’是没有恒定的评判标准的。纪录片中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所谓真实,是创作者在当时的特定条件下感知到的真实。”CG技术所创造的“真实再现”,尽管形式上是虚拟的,但却在内容上有了实现“真实”的可能性。更何况,纪录片尽管使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方式,采用真人扮演、电脑特技等表现手段,都是经过了专家学者们的精心考证。虚拟不等于虚构,因而不能认为是失真。

cg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动画片;CG技术;审美共鸣;审美原则;技术性审美

一、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审美共鸣

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引导着动画艺术的发展方向。动画艺术形式主要由时间的流动性、空间层次性和动画的节奏性等要素组成。动画艺术中角色的运动设计无法脱离时间的限制,成功的经典角色告诉我们在把握好角色运动时间的同时还要充分兼顾画面的空间层次,通过时间和空间来设定角色运动的画面位置和轨迹范围。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有序搭配,动作的表现自然合情合理,但是想要使角色生动活泼打动人心,还需要把握角色的运动节奏。这些动画属性和硬件技术在三维动画艺术出现之后有了新的拓展空间,三维动画不仅继承了二维动画技术原理,而且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动画艺术带来了全新的视觉表现力,给动画艺术和动画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和提供了新的引擎,使这个艺术奇葩大放光彩[1]。

1、CG技术的审美原则

CG技术是英语Computer Graphics的缩写,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它既包括技术也包括艺术。三维动画是技术性和艺术性都非常强的综合艺术,而且技术性和艺术性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技术与艺术是一个高度融合的体系[2]。它所涉及的学科种类繁多,有美术、音乐、物理学、影像技术等等。CG动画的本体艺术语言是主体。一种艺术形式核心本体部分往往最容易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达到人们的感情共鸣,而这一切都要靠这门艺术的语言符号来表达。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最卖座的应该是影片的主体思想和情感及视听语言的表现方式,而不是画面效果和技术效果。因此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不一定运用高科技手段,它注重的是主题的表达,CG动画是依靠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辅助完成的,因此就决定了艺术语言的表现必须依赖技术手段。可以说没有CG技术就没有三维动画,计算机技术上每一次更替使三维动画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所以我们探究其艺术语言的同时也要促进技术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动画艺术更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

技术是手段,艺术是本体,艺术表现的内容形式决定了具体采用哪种技术手段实现更接近最佳的艺术效果。我们认为,动画的本体特征决定了动画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同时也限定了其组合方式的审美原则,过多的运用技术只会使创作出来的动画空洞无味,同样忽略技术的支持会使动画片艺术感染力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处理好动画技术和艺术语言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总之,三维动画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与结合。新技术上的革新换代促使艺术感染力得到充分发挥。而只充斥技术的动画无疑只会是一个傀儡,缺乏艺术的灵魂。只有把技术表现在动画短片中所起到的具体审美价值弄清楚,才能更好地与艺术本体完美的融合,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三维动画作品。

2、CG技术的技术性审美

CG技术在动画中的运用是动画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这种技术淘汰了赛璐珞片、胶片剪辑等等这些落后的传统工序,并且也使动画视觉效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技术的每次革新都给设计师带来了惊喜并且扩展了他们的创作空间,CG技术的应用设计师的构思和想象完美的展现在屏幕上[2]。在《海底总动员》中除了精彩的故事之外,令人难以忘怀的还有那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由于水是透明的,折射、流动和反射等物理属性使得之前的动画片创作在题材上都尽量避免水下的故事题材。而在《海底总动员》中挑战了水这个元素,并且创造出了变幻莫测的海底世界。再如《阿凡达》影片,真人和三维动画人物在虚拟的世界中完美互动并且同台竞技,两者的表情和动作的配合自然生动,取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事实证明,这都是CG技术的发展创新带给动画的新生和蜕变。这些变幻莫测和绚丽多彩的画面带给受众无限的惊喜,满足了其审美感受。

二、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艺术真实性

经历了短短几十年的发展,CG动画伴随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出现在媒体中,有的为医学研究,有的为信息教育,有的为娱乐大众,具有多种社会功能。CG动画的视觉表现也随之更觉有艺术感染力,所涵盖的信息和类型具有极强的适应不同受众诉求和媒体传播需求的能力。

1、视觉扩张

动画艺术属于综合艺术,也是视听艺术。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的应用主要是强化了其视觉扩张。CG技术在动画片中的艺术真实性主要体现在视觉张力的各个角度上,因此从视觉扩张的角度分析CG动画的艺术真实性是必要的。

(1)多维角度。CG技术使动画片镜头的组接变的非常便捷,还能同时控制多个角度的镜头画面同时拍摄,这对于传统动画镜头单一来说无疑是很大的进步。在2011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失物招领》中,除了常在三维动画中出现的仰拍和俯拍及镜头摇移这些能体现三维视角立体感的镜头外,还出现了时空分割的镜头。在同一个时间或者不同的空间内,画面用类似报纸板块分割的方式来表现在这个时空内从不同角度下角色的行为动作来展开叙事。这种分割画面多角度表达的方式,体现了CG动画多角度的特征和优势。除此之外,长镜头的运用和蒙太奇语言的运用体现出了三维动画镜头语言的灵活性和优越性[4]。在三维软件中根据剧情需要可以甚至用N个摄像机,按照分镜头的指示有机组合在一起,最终通过后期合成软件组接到一起。

(2)仿真模拟效果更加逼真。由于CG技术具有的图形处理技术使CG在模拟现实物体属性方面游刃有余。这种技术可以运用参数和虚拟现实模拟客观物体使它们视觉化。比如空气流动、化学反应、物理碰撞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CG技术用数字模拟的方式视觉化。再比如电影《2012》中大地震、火山喷发、海啸都是在用CG技术模拟物体的物理结构特性,体现了CG技术极强的科学计算可视化能力。CG技术的动力学是非常强大的应用模块,当然也受到计算机硬件的影响,在制作宏大的场景特效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工作。

(3)渲染效果更加写实逼真。渲染效果的逼真程度是视觉的重要呈现,CG技术的渲染是通过计算机来模拟完成的,这是其特殊性的表现。渲染的效果是否逼真取决于材质、贴图、模型、灯光、渲染方式等,也就是说逼真且高品质的画面是一个综合应用体。当然对于复杂的场景来说为了确保渲染的品质,我们可以分层进行渲染,最后通过后期合成技术把它们叠加在一起。CG技术主要还是根据现实的环境为参照基础,用技术的手段来表现作品的写实要求。

随着硬件设备的迅速发展,渲染农场被广泛的应用在渲染制作中,(渲染农场(Renderfarm)这是一种运用众多的CPU和操作系统构建的超级计算机,其运算处理能力接近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可想而知渲染的周期会比原来缩短很多,渲染品质也会大大提高。CG技术的渲染方式可分为三大种类:一般常用的渲染方式有默认光线追踪、全局照明和光能传递、基于图像的光照。这三种渲染的方法都有其特点,默认光线追踪主要基于模型的面数、材质贴图的大小为运算方式[5]。默认光线追踪这种渲染的模式是要通过灯光和渲染设置参数来实际控制。

如果在制作一些宏大场景的时候,需要采用一种叫“环境贴图”的技术手段,采用该办法,把天空、海面、树木等景色拍摄成照片或者视频,然后将它们与该场景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组合。运用“环境贴图”技术能够制作出很写实的场景。在游戏“极品飞车”中,各种各样的赛道和天空景色的更替变换使人产生很真实的感受,这是由于使用 “环境贴图”的缘故,用的是“环境贴图”技术。基于图像的光照就是从环境贴图技术演变而来的。在影视中环境图的使用和高动态范围图(HDR)的使用方法与使相机拍摄后在更换环境图片相比要复杂千万倍。

2、镜头语言的写实性

CG技术的运用扩张了动画短片的镜头写实性,不仅体现在空间上的立体呈像,还体现时间上的蒙太奇运用。动画短片具有电影的属性,特别是在CG技术介入动画制作之后,不但能实现电影里的镜头剪辑组接效果而且还能实现现实拍摄中不能实现的镜头语言[6]。日本动画《千年女优》的蒙太奇式镜头语言是二维动画的代表,但是CG动画镜头剪接更加具有随意化,这是CG动画的特性决定的。因此,CG艺术的发展具有更深的潜力,等待着人们开发。

在一部三维动画片中镜头的运用也起到了对视觉效果的加分,现在的视觉媒介大部分是通过镜头来传达给观众,与此同时对镜头语言的描绘也提出了深刻的要求与反思。我们常说的分镜头脚本就是运用镜头语言的进一步延伸,以前的分镜脚本都是通过二维软件或手绘而成的,但是现在CG技术可以让他们轻松的以动态的形式出现并根据创作者的思路随时进行调整修改。当然有的导演利用CG技术直接在三维软件里制作并直接输出为视频,再通过合成软件进行初步的粗剪辑,生成较为接近最终镜头动画的分镜本,这种真实性无疑是CG动画独有的视觉特征。

CG技术在动画短片中按照一定的艺术规律运用于制作便衍生出了动画短片中的CG艺术。动画短片中的CG艺术具有再现真实和表现真实的特征,是集合了其它学科的综合体现。这种独特的艺术真实源于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是基于经济发展基础上的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这种真实性来自于社会生活的真实,CG艺术通过自己的视觉语言和表述方式来传播了创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7]。CG艺术在审美创作中把人的主观活动和客观世界高度统一起来,通过CG技术呈现在大众眼前。艺术形象的具体性、概括性和感染性在CG艺术具有更高层次的展现。在CG艺术中,创作者不但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现实中的具体真实物体,还可以概括提炼其普遍特征塑造典型形象,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经典作品。因此可以说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三、结语

CG艺术不仅具有传统动画短片特有的夸张性审美、梦幻性审美和异质同构性审美,还具有技术性审美。技术性审美的强化提升了另外几种审美的高度,使如今的动画短片不仅能具备传统动画的再现真实和表现真实的特征,还强化了再现真实的感染力。虽然如今CG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如传统动画风格多变和亲和力欠缺,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基于人类的需要和知觉模式的。相信随着CG技术的发展这些不足和欠缺都会有所改善,这是一个螺旋式的人性回归。

【参考文献】

[1] [美]怀特.从铅笔到像素:数字动画经典教程[M].彭月橙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 黄大为.动画短片设计与制作[J].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

[3] 张惠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

[4] 张东雨.数字时代影视动画艺术的发展趋势[J].兰州: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

[5] 涂先智.论动画短片的艺术特点[J].电影文学,2008(9).

cg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CG 视觉艺术 VR 数字雕绘

“CG”为Computer Graphics(计算机图形学)的英文缩写,是随着计算机的诞生而兴起的一门学科,是一种使用数学算法将二维或三维图形转化为计算机显示的栅格形式的科学。简单地说,计算机图形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如何在计算机中表示图形,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的计算、处理和显示的相关原理与算法。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批计算机专家为了了解电脑的潜力,开始将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运用到科学模拟和视觉艺术创作领域。到了八十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相关艺术专业软件的开发、专业艺术家与计算机专家之间联系的加强,以交互式为特点的CG艺术开始崭露头角。时至今日,CG艺术已广泛应用于影视、娱乐、游戏、军事、建筑、网络等各行各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CG在技术上已基本进入成熟期。目前,艺术家已可以利用CG技术来进行数字雕塑、数字绘画、自然笔触模拟、照片级渲染、非真实渲染等,利用CG来完成传统意义上的视觉艺术创作已成为完全可能。技术上的束缚对于CG艺术家来讲已不再是一个瓶颈。视觉艺术通常又被称为“美术”、“空间艺术”、“造型艺术”,它是一种广义的范畴,包括传统美术(诸如素描、绘画、版画、雕塑),传播和设计艺术(诸如电影、电视、图形制作、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诸如城市设计、内部和园林设计),民间艺术,以及诸如制陶、纤维编织、珠宝等艺术品和木制、纸制与其他材料的艺术制品。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靼造直观形象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

CG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已渗透到整个视觉艺术领域,几乎囊括了当今电脑时代中所有的视觉艺术创作活动,如平面印刷品的设计、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建筑设计及工业造型设计等。从这一点来看,CG是视觉艺术的数字化表现形式。

CG作为一种新兴的视觉艺术表现手法,有着非常独特的特点。它的出现大大扩展视觉艺术创作的各种可能性,同时也发展出很多新的视觉艺术领域,对视觉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CG对视觉艺术设计最直接的贡献就是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新的风格。屏幕显示的方式,开辟了艺术设计表现的新领域。艺术设计过程不再是单向发展的,而是多向反复的。从作品的素材看,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照相机的出现,设计师能更直接地输入真实的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并从观念上改变了人对真实准则的认识。

如今,在用计算机模拟自然绘画笔触效果方面。软件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计算机模拟绘画的技术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真实的绘画环境和更大范围发展的机遇。它包括更复杂的通用软件技术,用以模拟传统的工具:从油画、水彩、树胶水彩到铅笔、炭条和彩色粉笔、水墨,能够出色地获得传统绘画的效果。由于多种笔法效果能同时施用于一幅画面,这使艺术家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尝试,尽情地表现其创意。同时,计算机笔触所特有的有序性、随机性、数学美感等特点。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意和创作可能。

在平面设计中,CG技术可以大大简化工作流程,并在作品中表现出丰富多样的感觉形式。例如:设计师用扫描、拍摄等多种手段将各种材质输入到计算机中,使之与图形或字体结合,就能将触觉肌理引入到视觉传达上产生生动的视觉形象。人们很早就在二维空间中模拟三维的效果,试图产生虚幻的空间感。CG技术将这种尝试的可能性扩展到了最大化,如通过形体的改变或形体间的重组,快速而有效地表达出画面的视觉深度;又如计算机模拟摄影、模糊形体及色彩的技法,能使图像发生改变,产生动感。之所以能产生空间感,是由于计算机图像对应的是一系列的数据。计算机在屏幕上缩放的优势,增强了精细设计的可能性,也使表现层次更多样化。观察物体时,视点如具有流动性,可以表现出物体各部分的细节,同时也能在不同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另外,由于可以从现实不存在的角度来展现物体的整体或局部,这样就可以获得超乎寻常的夸张变形效果。计算机创造的形体更富于变化,复杂的空间曲面也能模拟表现出来。

三维作品也是美术和设计中一个主要的表现形式。计算机三维建模系统已成为令人信服和能力很强的新工具。在计算机的三维空间中,多个形体可以连接或打散,因此可创造出复杂的物体形象。相关联的部件可以设定成一组,在变化时保持空间关系不变,这样在分析研究对象时更具层次性和关联性。动画技术的引人可以让观者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CG三维技术,设计师可以将设计结果表现得更为生动和直观。

CG三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设计、影视特效、动画、建筑预览表现等视觉设计领域。除此之外。CG技术还和其它计算机技术结合发展,派生出视觉艺术领域最为前沿的学科一虚拟现实。虚拟现实,英文名为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这一名词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 Lamer)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提出的,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作为一项尖端科技,虚拟现实集成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它最早源于美国军方的作战模拟系统,九十年代初逐渐为各界所关注并且在商业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计算机产生一种人为虚拟的环境,这种虚拟的环境是通过计算机图形构成三维数字模型,并编制到计算机中去生成一个以视觉感受为主,也包括听觉、触觉的综合可感知的人工环境,从而使得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这个环境的感觉,可以直接观察、操作、触摸、检测周围环境及事物的内在变化。并能与之发生“交互”作用,使人和计算机很好地“融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同时,cG技术自身的飞速发展,也拓展出很多以前没有的视觉艺术领域。比如:美术史上曾经不止一次地出现过针对“雕塑与绘画哪种形式更优越”这一问题的论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的论战,据说这两位在各自领域内无可争议的大师曾经针对这个问题唇枪舌剑了许多年,为了论战他们甚至完整透彻地研究了对方的艺术领域,最终他们两个人都成为绘画+雕塑的双料大师。CG发展到今天,同样在技术上再次印证了这两位大师论战的结论,目前的CG三维技术已经将绘画和雕塑完全整合到了一起,发展出数字雕绘这样的新兴视觉艺术。无数三维建模师和二维概念艺术家逐步参与到数字雕绘领域,成为这一领域的先驱。并且数字雕绘技术从产生之日起,就迅速渗透到各种传统视觉艺术中去,特别是在电影特效和次世代游戏创作中发挥着超凡卓群的作用。

综上所述,CG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独立存在。但归根结底它属于视觉艺术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视觉艺术这个大型构架上的组合体,是一种新型表现的手段。因此,它不会脱离视觉艺术而独立存在。CG技术成就了新的表现手段,并在不断发展中,这些表现手段对某些传统视觉艺术的表现手段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同时,这些新的表现手段还无限地扩大了艺术家的创作思路,改变着他们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倪明田,吴良芝.计算机图形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

cg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CG插画艺术;动画场景设计;动画特效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关新技术开始不断与各个传统的行业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融合与创新。在这样的时展趋势下,动画场景设计的创新问题开始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因此,本文将针对动画设计中CG插画艺术的应用有效性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一、CG插画艺术的相关内容

(一)CG插画艺术的相关概念

CG为ComputerGraphics的英文缩写,是指借助计算机来设计制作的动画。该动画大致可以分为二维动画(2D)和三维动画(3D)两种。但随着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形成,国际上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也习惯统称为CG。插画这种绘画分类不仅被广泛地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在平面印刷、网页设计以及动画特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CG技术不仅在近些年来受到了广大插画设计师的青睐,同时也对于许多行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CG插画艺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与众多行业相结合,也被视作一种重要的媒体艺术形式。通过利用新型的信息化技术,CG插画艺术能够在不断进行创新过程中更好地对恢宏庞大的远景以及精致细微的近景进行绘制,从而使整体画面的质感得到优化,最终不仅能够很好地提升整体动画作品的质量,而且能够很好地将充沛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并为整个艺术创作行业特别是动画设计领域带来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CG插画艺术的发展优劣势

伴随着设计人员的广泛应用,CG插画艺术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与传统的插画艺术相比,CG插画艺术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数据,提高整体画面的绘制精准度,并且更加全面地针对设计需求呈现整体的艺术风格。除此之外,由于CG插画艺术主要通过计算机及相关设备进行创作和绘制,其相关的绘画作品能够以网络作为第一传播媒介,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实现传播效率的提升。此外,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上的相关软件已经通过提前的编程工作对相应的操作信息进行了整合,因此大大节省了CG插画艺术创作的时间和成本,并且进一步增加了放大细节、及时修改以及扫描等相关功能[2]。相比较而言,传统的插画艺术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针对性地熟悉绘制本身的相关设备和操作,而且在已经创作完成的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也比较困难,严重制约了创作设计人员的思维延伸。

(三)CG插画艺术在国内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发展现状

CG插画艺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在动画设计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国内动画市场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我国在2006年上映了第一部三维动画《魔比斯环》。虽然票房不尽如人意,但极大地拓展了国内的动画市场,同时促进了CG插画艺术在动画场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随着近些年来我国文化娱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不仅加强了对于动画产业的扶持,同时也引导动画设计进一步向CG插画艺术的方向发展[3]。另外,如今我国许多院校都开设了与CG插画艺术相关的课程,不仅引起了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学习,也对相关国内已有的CG插画师产生了极大的鼓舞,从而为整体的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伴随着动画行业整体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应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张,这种情况吸引了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CG插画艺术与动画设计的结合领域,而且提升了国内动画设计的整体质量[4]。另外,场景插画设计师开始利用CG插画艺术的优势不断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并且在市场因素的影响下进一步丰富整体动画设计的创作风格,最终朝着满足市场要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方向不断迈进。

二、CG插画艺术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一)减少了动画制作成本

在传统的动画场景设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的场景设计师往往需要针对已经设计好的相关人物和情节进行绘制,因此需要结合大量的静态画面来提升整体动画的呈现效果。这不仅会使场景设计师大大增加对纸笔以及颜料的使用,而且会耗费场景设计师的大量精力。而CG插画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解决了传统动画设计绘制时长过长的问题,而且有效地控制了动画设计的整体成本投入。在实际使用CG插画技术的过程中,相关设计师还能够结合绘图软件和图像处理软件来进行动画场景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动画场景设计的质量,而且能够更好地对动画场景进行优化。

(二)提升动画设计表现手法

在传统的动画设计过程中,整体的动画设计表现手法较为单一。这样不仅大大降低了动画场景的描绘质量,而且对设计人员的创作表达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相关设计人员可以运用CG插画技术,更加多元化地使用滤镜、笔刷等相关效果,这样不仅能提升对于不同场景的描绘质量,而且能够更加多元地应用各种元素,最终为画面表现力的提升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5]。除此之外,应用CG插画技术能够使画面风格更加细致独特,呈现出更多的情感属性。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观众在观看实际动画场景时的真实感和沉浸感,而且能够促使观众与相关的动画人物产生共情,最终为提升整体的动画观看效果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激发动画设计灵感

在传统的动画场景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首先需要把握相关的制作意图,并且结合相应的设计主题准备相关的素材和绘画材料。在正式绘制设计图之前,还会预先绘制设计样图,以便进行之后的修改。但是这样的过程相对复杂。长久的准备工作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耗费了设计人员的精力,而且对设计人员的灵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最终除了降低动画设计的整体质量之外,还会使设计人员在整体的设计和创作过程中因为灵感缺失而变得痛苦不堪。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相关设计人员可以应用CG插画技术来对整体的设计准备工作进行优化和简化,从而进一步减轻压力和负担,以更好的状态来进行动画场景的创作[6]。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结合网络上海量的相关资源进行设计,大大节省原来寻找实体资料的时间。在线绘制而成的设计图不仅能够随时进行修改,而且能够根据设计人员突如其来的灵感对相关内容进行添加、删减或替换,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对自身的设计思路和创新思维进行实践,这为提升整体的动画场景设计效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更加多元化的绘制工具也能够更好地激发设计人员的灵感,从而在整体上为相关动画场景的色彩搭配和风格转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方便动画设计进行修改

在实际的动画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会对整体画面进行反复修改,以更好地呈现动画中精细的静态内容和灵动的动态内容。但是传统的动画设计修改工作往往伴随着大量需要重新绘制的底稿,不仅大大增加了设计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加重了设计人员的心理负担[7]。而应用CG插画技术,设计人员不仅能够更加有效地修改整体的动画场景,而且能够在修改的时候保留相关的备份底稿,为之后的修改和恢复提供便利。在实际的修改工作中,设计人员还可以结合相关软件的处理工具进一步调整底稿大小,这样不仅能够优化整体画面的比例分配和空间布局,还能够提高画面人物的位置设计效果。除此之外,相关软件的色彩工具还能够进一步优化整体画面的色彩分配,在减少色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色彩统一度,从而更好地提升观看者的体验感和接受程度。另外,由于CG插画技术具有极为强大的画面合成效果,其不仅能够减少设计人员的绘制工作量,同时也不会影响到原有画面的协调感,最终达到提升相关绘图质量的效果。

三、CG插画艺术在国内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提高动画场景设计的直观性

在实际进行动画场景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往往会以动画人物作为设计重点,结合场景和人物的统一来表达动画内容。而CG插画艺术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更好地提升对于特定剧情下的相关场景的描绘质量,而且能够将相关的人物设计与场景设计统一起来。在实际的人物描绘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较为容易地结合环境的变化过程来对人物的形象变化进行匹配,从而使整体的动画场景设计的质量得到更加直观化的提升。除此之外,在一些时候为了能够更好地凸显实际场景设计中的人物,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利用CG技术对相应的场景进行扭曲和变形。这样也能够为进一步集中观众的实际视觉重点起到明显的作用。

(二)提升动画场景设计的趣味性

在实际的动画场景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动画内容的丰富程度,往往会利用更加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来提升动画的趣味性。设计人员可以结合CG插画艺术的相关内容更好地以较为夸张的表达方式来提升对于动画主题的表达质量,从而通过对人物的相关动作、表情、神态的细化描绘来进一步突出对于动画情感内涵的刻画。在实际进行动画故事情节的描绘时,设计人员可以通过CG技术对相应的动画内容进行分镜头处理,这样不仅提升了整体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各个画面之间的连贯性并优化了观众观看体验。

(三)优化动画场景设计的主体意境

在实际的动画场景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往往很重视整体画面的主体意境,其不仅能够更好地引导观众把握整体动画内容的主旨,而且能够时刻感染着观众的情感。在实际动画场景设计的主体意境的构建和优化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可以结合CG插画艺术的相关内容从角色设计、景物设计等不同角度有效把握观众的注意力,引导观众产生进一步看下去的欲望。除此之外,对相关场景细节的艺术处理也能够进一步增加观众对于整体动画内容的想象,从而更好地提升动画的观看效果。例如,在《狮子王》的动画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应用CG插画艺术,对森林中不同的动物和场景进行细致描绘,从而进一步凸显大自然中万物和谐共存的道理,这也为之后狮子辛巴和敌人的竞争起到了重要的铺垫作用,最终有助于整体动画风格的有效呈现。总而言之,在进一步深化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核心要求指导下,相关动画场景设计人员应当进一步拓宽自身的设计视野,从更加多元化的CG插画技术中得到丰富的设计灵感来滋养自身的设计内涵,并且形成独特的表达风格,这对国内动画场景设计直观性和趣味性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丹青.CG插画艺术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美与时代(上),2021(5):7-8.

[2]贾媛.CG插画艺术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1):205-206.

[3]王安澜.CG插画艺术在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艺术品鉴,2018(33):235-236.

[4]胡婷.CG插画技术在动画前期设计中的艺术表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5):142-144.

[5]孔静.CG插画艺术在动画角色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与探讨[J].科幻画报,2018(12):266,268.

[6]严天明.CG插画在高职动画场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