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实训总结(精选5篇)

  • 园林实训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和艺术的手法将园林规划设计构思中的各类建筑物用图纸表现出来,并付诸实施。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能够读懂园林建筑设…

园林实训总结(精选5篇)

园林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

1《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应用工程和艺术的手法将园林规划设计构思中的各类建筑物用图纸表现出来,并付诸实施。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相关规范,能够读懂园林建筑设计的图纸;能够运用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进行简单的园林建筑设计,并绘制成图。该课程理论36学时,实训36学时,理论课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实训课以学生完成设计实训的实践教学为主。

2《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理论课与实训课脱节。《园林建筑设计》课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和各论,基本理论主要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各论主要讲园林常见建筑小品的设计要点等,在授课中,先讲理论,而后进行相关的设计实训,这种安排看似很合理,实则问题比较大。由于理论课一般先于实训课1~2周,等到上实训课时,学生理论课学的知识已经比较模糊了,教师还要重新讲相关理论知识。理论课与实训课衔接不好,导致实训课效果不佳。2.2理论课内容“名不副实”。《园林建筑设计》是一门实践技能课,因此,要发挥理论课的指导作用,要为实践服务。事实上,这种指导作用有限,原因是理论内容空洞抽象,教师在讲台上长篇大论地讲基本原理,学生却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该课程的兴趣。即便教师讲课技巧高超,学生有兴趣,理论对实训的指导意义依然不大,其原因主要是理论内容没有与时俱进。2.3教学模式单一。在《园林建筑设计》教学中,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渠道单一。在现代网络技术成熟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已经落伍了,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2.4考核评价不够严谨。园林建筑设计考核主观性较强,虽然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但评分标准很难量化。不同的教师给出的成绩会有所不同,这属于正常现象。但问题在于,由于评分标准主观性较强,对于表现差的学生,教师往往会“高抬贵手”放过,课程通过率基本是100%,给学生造成“不管学得怎么样,都能通过”的不良思想,对学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3教学改革

3.1教学内容的改革。《园林建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相关规范;能够读懂园林建筑设计的图纸;能够进行简单的园林建筑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就不能套用建筑类院校建筑设计课程内容,要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经过对《园林建筑设计》的理论内容进行梳理,发现课程体系中缺少结构课程和材料课程,在教学中要对此部分内容适当增加;把与实训关系不大、陈旧的案例删除,增加体现可持续性建筑理念的新案例,切实做到理论为实践服务;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界限,把理论课放到实训室中,将二者有机融合。并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实训项目,把理论知识融入到每个实训操作当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对于《园林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部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较为理想。该部分内容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以抄绘、测绘实训。对于各论部分,也就是具体的园林建筑类型,适合采用“案例教学+设计实训”相结合方式,把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解析、设计实训融合在一起。具体可以总结为三段教学法:第一段是前期准备,教师下发设计任务书,指定相关案例,要求学生搜集资料,并对资料案例进行剖析总结汇报,教师提炼设计要点;第二段是设计实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设计任务;第三段是总结提高,学生汇报、互评,教师点评、总结。三段教学法,使教学主体由教师变成学生,学生参与性更强,学习过程也更符合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容易与行业对接。3.2教学模式多样化。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和微课的建设,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首先对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录制成视频,视频时长控制在15分钟以内,然后将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终端随时随地观看学习。网课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就可以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节省了课堂时间,可以解答学生疑难,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得益彰。3.2.1引入体验式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以“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为核心思想,采用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的方式,将“体验反思、分享实践”的思路融入教学中,符合学生“螺旋上升,不断深入”的认知规律,体验式教学是主动式教学的一种方式,强调学生的感受。现以亭抄绘实训为例,具体说明体验式教学。首先,给学生下达亭抄绘任务,同时把抄绘图纸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查询资料分析图纸,并进行总结;其次,带领学生考察亭实例,并现场提问,学生讨论,教师根据掌握情况,现场讲解,由于是现场体验,学生对空间和尺度,建筑形象有深刻体会;再次,学生抄绘图纸,计算机建模或做实体模型,强化所学知识,提高设计技能。3.2.2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有更多的自,强调个性化学习。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还不能做到完全的让学生自主学习,但翻转课堂的理念是可以借鉴的,例如在教学中布置一些自学内容,教师命题或者学生自己命题,选题要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让学生自己查资料,找答案,最后提交解决方案并汇报。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3.3评价体系的标准化。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考核评价,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训课,学生的设计作品都是考核的主要依据。设计作品占比不低于70%,课堂表现、考勤等不高于30%,对于小组完成的项目,要增加小组成员的互评环节。评价标准要尽量客观且具有可操作性,尽量避免不同教师评分的差异性。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图纸规范性、功能的合理性、设计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等三个方面。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成绩在60分及以上;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功能合理,成绩在70分及以上;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功能合理,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成绩在80分及以上;设计作品图纸完整规范,功能合理,创造性和艺术性突出,成绩在90分及以上。每一个设计实训,都给出参考答案,便于师生比对。教师应严格按评价标准打分,控制合理通过率,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这对营造良好的学风是有帮助的。

4结语

衡水学院园林专业《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期望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汪瑜.体验式教学在园林设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衡水学院学报,2017,19(4):87~90.

园林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有计划系统地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风格与特征的组织样式和运行方式。[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园林技术专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许多诸如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不够、专业知识创新应用能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定以及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等问题,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园林专业人才在改善城市环境、进行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根据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发展特点及人才定位,如何通过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来适应社会、行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需要,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广泛的调研与学习,结合江苏省对园林技术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原来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改为"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模式,并进行了实践。

1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可以总结为:第一个"1"表示第一学年,学生在两个学期每个工作日的上午进行必要的人文素养、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工作日的下午和周六周日的部分时间,根据专业要求,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生产劳动实践、请园林相关企业老总和技术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参加企业培训以及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第二个"1"表示第二学年,学生进行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和职业必备操作技能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第三个"1"表示第三学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所在的不同实习单位要求和实习内容,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进行强化培训,最后在校内外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针对实习内容完成毕业设计。

2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2.1实施模块教学,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依据培养方案,我们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尝试模块教学。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共分为三个模块,即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以及实践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包括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园林植物栽培类课程、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以及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类课程;职业素质拓展类课程模块主要为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模块包括生产实践、专业见习、专业综合实习实训以及毕业实习实训。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可使本专业培养方案紧紧围绕园林专业就业岗位群所必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增补和整合,如在文化基础课程中增加了大学语文和环境资源概论两门课程,将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以及农业气象三门课程整合为园林植物栽培基础课程,将园林史、园林美学以及园林设计初步整合为园林规划设计基础课程,将素描、水彩与水粉整合为绘画课程。

2.2编写校本教材,改革教学方法

由于当前的许多教材多为全国性教材,普遍性知识过多,而地区针对性不够,因此,编写校本教材是较好的解决方法。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我们强调"适用、够用、实用",如在园林植物栽培基础校本教材中,增加园林植物知识,减少以往教材中过多的农作物知识;在园林植物栽培类专业课程中,根据学生就业情况调查资料,我们重点强调华东地区常见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管理技术以及市场前沿园林植物的介绍;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根据园林行业动态,适当减少纯理论知识内容,重点围绕职业技能要求编写教材;在综合实训指导书的编写中,根据学生就业岗位调研结果,强化居住区绿化景观设计、小游园景观设计、屋顶花园设计、垂直绿化景观设计及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等项目的实训实习,与行业发展保持一致。

教学方法上,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改革,即由教师根据职业岗位技能要求布置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在花卉栽培、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园林树木等课程中,进行项目式教学方法改革,即将上述课程根据岗位技能要求整合出若干技能培养项目,教师对该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践动手技能等进行集中讲授。[2]如在小游园设计项目式教学中,几名专业教师将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园林植物栽培及养护、园林工程及施工管理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融入到项目中,教师全程参与指导。

2.3加强实训指导,提高动手能力

  由于园林技术专业一些课程的特点,以往由1名教师和实验员一起进行实训指导的效果不太理想。如在绘画、园林规划设计、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中,由于指导每名学生的时间耗费较长,我们实行由2-3位指导教师和实验员一起同时进行实训指导,显著提高了实训效果。另外,在每学期的实习教学周中,根据课程开设情况,实行几门专业课程综合实训、专业教师集体参与实训指导的办法,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模拟工作过程。此实训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如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园林仿真实训,如校内实训基地树木园的规划设计、学校小游园的景观设计等;二是到利用本地园林景点及国内著名园林景区进行综合实习实训,如在扬州瘦西湖风景区、苏州园林、杭州园林等地进行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建筑、园林植物配置等课程综合实习实训。通过以上这些做法,可以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良好。

3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

3.1遵循教育规律,突出素质教育

  园林技术专业"1+1+1"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职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实践,不但可以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在大量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在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圆满完成 "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循环,把班杜拉认知理论体系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环境、行为和人的主体因素三要素做到了完美的结合,达到了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3]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专业教育,首先应该是素质教育,学生要在先成人的前提下方能成才。该培养模式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对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使学生在毕业实习及今后的就业中可以留得住,有效解决了目前本行业普遍存在的毕业生怕吃苦、流动频繁的问题。另外,该培养模式中开设有大学语文、环境资源概论、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及实训中重视人文素质、强调团队协作与统筹,培养学生分析事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可以很快适应就业岗位,并为学生毕业后的后续学习、终身学习给予了指导。

3.2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4]本培养模式中三个"1"的核心均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第一个"1",可使学生初步了解接触专业,了解岗位职责,为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个"1"中,通过基础课程整合,减少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并定期进行技能考核,在毕业前全部学生需取得园林行业中级职业技能证书,部分技能突出学生可以获得高级职业技能证书;第三个"1"中,教师与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一起对学生在顶岗实习及毕业实习中的技能操作进行及时指导,并通过集中授课、技能操作示范等对学生某一方面技能进行强化培训,为学生将来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园林技术专业"1+1+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自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我们最近一次调查,喜欢此教学模式的同学和家长占总调查人数的92%;二是,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生实践项目的增加同样对教师的教学及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通过聘请行业能手等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对专任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起到很好的传、帮、带的作用。同时,由于园林行业自身的特点,通常一个园林企业只能安排3-6名学生实习实训,这与一些工科专业可将许多学生安排在同一个企业不同,因此,本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大量企业的参与。而由此涉及到校企合作、经费投入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培养模式的实践中逐步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杨杏芳.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8(6):69-72.

[2]邓小妮.高职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6):48-50.

[3]丁夏君.建设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4):73-75.

[4]刘献君.创新教育理念,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9(1):18-20.

作者简介:杜庆平(1962-),男,江苏扬中人,从事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及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园林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办学思想明确,办学模式灵活。学校的办学思想是“以服务首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宗旨,以园林绿化事业及相关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构建专业结构合理、服务功能多样、办学机制灵活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位,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高技能型园林绿化人才。”

多年来,学校紧跟行业发展需求,在立足园林中等职业教育的前提下,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多模式的联合办学,形成了集中专、大专、本科为一体,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技能鉴定并举,学历层次完备、服务功能多样、办学机制灵活的园林职业教育服务体系。中专学历教育方面,先后与陕西、新疆、河南、云南、辽宁等地的学校开展联合办学。成人学历教育方面,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合作,以远程网络教育为手段,实现了园林专业中专、大专、本科学历的对接。继续教育和技能鉴定方面,学校面向行业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新优技术培训、职工继续教育以及职业资格鉴定,形成了“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技能鉴定”三足鼎立的办学格局。

办学条件良好,教学设施完善。学校一校六址,总占地面积292664平方米(439亩),建筑面积72767平方米。良乡校主要承担全日制学历教育任务;天坛校主要承担职业培训和成人学历教育任务;颐和园耕织图导游讲解实训校区、北京植物园种苗生产实训校区、十三陵动物饲养实训校区、顺义鲜花港花卉生产与应用实训校区主要承担专业实训教学任务。

学校教学设备先进,建有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并建有VOD直播系统,校园网覆盖所有教学、办公、住宿场所。图书馆藏书种类丰富并设有教师阅览室和学生阅览室,能够满足教师、学生工作和学习需要。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完善,建有塑胶运动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及形体训练教室,能满足体育教学及在校生日常活动需要。后勤保障体系完善,配套设施能满足教师及学生住宿、饮食等生活需要。

师资力量雄厚,管理体系健全。学校教师队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研究生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4%;本科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6%;高级职称占34.6%,中级职称占59.7%,双师占83.2%。兼职教师主要来自市公园管理中心下属单位,如天坛、颐和园、北京植物园等,并聘请相关行业的骨干力量来我校授课,如北京市花木公司、中国青年旅行社等。形成了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教学团队,较好地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

学校严格落实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副校长分别主抓德育、教学、后勤等工作。中层设办公室、党务办公室负责行政与党务工作;教务科、专业科、基础科、督导室负责教学运行、管理与监控;学生科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培训中心、继续教育办公室负责面向社会的培训、鉴定工作;招生就业办公室负责招生与就业工作;财务科、保卫科、后勤服务中心负责学校各方面的保障工作。学校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了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实施了目标责任制、层级负责制和绩效工资制度,保障了责权利的统一,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和执行力。

专业特色鲜明,实训条件完善。中专层次开设了园林技术、园林绿化、植物保护、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宠物养护与经营、旅游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7个专业。远程开放成人学历教育方面设置园艺学专科和园林、动物医学本科,同时面向行业开设园林行业主体工种和新优技术培训,满足园林绿化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多层次需要。

依托行业办学优势,形成了校内校外并重互补的实训基地建设格局。在校内因地制宜建设了植物展示区、实训场、实训室等,实训面积达2.5万平方米,实训开出率为100%。在校外先后同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共建实习基地协议,打造以北京植物园为龙头的园林绿化实习实训基地;以颐和园为龙头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以北京动物园为龙头的宠物养护与经营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以银达物业公司为龙头的物业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深入,产教结合紧密。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办学方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形成了毕业生追踪调查、综合实习意见反馈、市场需求调研等多层次、多元化的反馈机制和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机制。学校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对岗位能力进行整合排序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上形成了以课程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就业)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行业企业联合摸索出了一套校企结合、三级机构管理、三阶段实施、三环节把控的综合实习管理模式,有效缩小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之间的差距。

园林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栽培养护;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教学法概述与教学设计

1.1 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凯兹教授和加拿大教育家查理教授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其目标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得到这个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获得一定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了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社会能力等几个方面。而这些能力正是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所以,在高校中推行项目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项目的实施流程

1.2.1 布置任务

如项目中任务是园林林欣实训场绿篱的整形修剪,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是:根据周边环境,结合实际需要,对学院园林林欣实训场的绿篱进行整形修剪;会熟练操绿篱机、枝剪等机械对绿篱进行修剪。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第1次上课时,就将学生按组进行划分,每队6~7人,共8个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教师在这里以技术员兼监管员的身份出现。在上一次课结束时,给各组组长发本次课实训任务书,园林林欣绿化实训场的绿篱萌枝长出,影响了观赏效果,要进行相应修剪整形。

1.2.2 制定计划

各组长根据收集的资料,制定绿篱整形修剪计划。各个组员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信息收集和计划的制定。因为绿篱修剪的形式多样,修剪的形式可以不局限原有的形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根据各队制定的计划进行指导,最后完成原有目标。

1.2.3 实施计划

各组按已经制定好的计划实施绿篱的整形修剪。在实施过程中,组员间团结协作,尽量独立解决问题,只有当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给予讲解和指导,任务结束后学生看到的是修剪后的绿篱,各组学生就自己的实训成果发表观点,并对其他组的实训成果给予中肯的评价。

1.2.4 总结评价

修剪后先由各组组长对整形修剪进行总结评价,再由教师对各队修剪的情况进行相应点评,并对此次实训项目进行总结,最后按已制定好的项目考核表给每位同学打分。

2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理论教学体系分析

本课程从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发,立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并以就业为导向,需要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而开展项目教学。

我们实施的《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内容体系分为四大模块。

第1模块“园林植物的繁殖技术”,包括:园林植物的种子检验、园林植物的穴盘育苗繁殖、园林植物的扦插繁殖、园林植物的压条繁殖、园林植物嫁接繁殖影5个任务。

第2模块“园林植物的移植技术”,包括:草本植物幼苗的容器移植、园林草本植物大田栽培技术、大树移植3个任务。

第3模块“园林植物的修剪整形”,包括:草本植物的整修修剪、行道树的整形修剪、花灌木的整形修剪、绿篱的整形修剪、藤本植物的整形修剪5个任务。

第4模块“草花绿化设计与摆放造型”,包括:园林植物花境设计与摆放造型和草花绿化的色块设计与摆放造型2个任务。

贯穿项目“园林植物的土、水、肥的管理”,主要针对各个阶段园林植物的需求进行养护管理。

这些项目综合性强,在课本上都无法直接找到内容,必须要让学生去查询相关资料,这样学生的自主性才会体现出来。同时,可将植物栽培养护方面的职业工种考试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之中,以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其职业能力为主。

3 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一个班级近50名学生由一个教师进行组织和辅导,同时完成检查、评价和总结,显得力不从心。可采用两个教师同时上课的形式,既可采用多种形式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不同的任务,又能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配套教材尚未开发,学生起初对项目教学法极不适应。采用项目教学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它需要教师打破学科体系的知识结构,按照工作内容重新设计教学,而学生手里仍然使用的是传统教材,听的是工学结合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内容,不免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因此,建议在深入学习领会教学理论的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开发编写出适用的配套教材,满足课程的需要。

项目教学法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须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求教师要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只有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才能根据企业生产和岗位需求选择典型项目任务。这就要求教师通过企业见习、实习等途径了解企业,积累工作经验,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生。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从项目提出到项目实施都是组织者,同时负责完成指导、评价和总结,这就要求教师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显现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园林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实务;课程建设思路;特色与创新

中专园林课程建设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课程组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设计了能力本位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注意内容更新与整合,依据行业企业需求设计、优化、序化课程内容。加强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的研究,课堂教学多元化,教学做一体化,考核方式开放性,有效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形成了教学同步OTPAE五大特色,也是课程组建设该课程的“五步法”。具体是:园林一线工作人员职业能力和素养新解读【O&T――目标和任务】(第1、2 步)。实际园林施工工作项目实施为载体的仿真学习情境构建和园林工程流程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P――准备: ①构建情境②工作任务】(第3 步)。多媒体教学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条件体系和实际园林施工工作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体系【A――行动: ①实际工地,②抛锚式教学法】(第4 步)。职业核心技能考核为主线的多元化形成性开放性考核体系【E――评估、评价】(第5 步)。课程建设总纲――整体设计指导思想的确立(O――目标),针对职业岗位群的培养目标,确立园林课程整体设计指导思想和规划,进而创新园林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依据园林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课程目标,以此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新解读――能力本位教学设计 (T――任务)

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人本性教育需求目标与功利性社会需求目标的辨证统一,学习者个体能力的提高是关键。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与传递,得以培养与提升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且体现在职业教育全过程中。结合能力本位目标的教学设计,8项核心能力具体到园林工程课程教学目标中,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重新解读。

2 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学习情境构建,工作任务选取(P――准备)

现阶段,温州的园林城市建设特别适用于园林工程理论所要求的学习环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范式相适应,与情境学习、情境认知关系密切的“抛锚式” 教学,是践行基于工作情境园林工程实务实训教学模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图1 所示)。

在课程内容的取舍上兼顾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以“岗位适用、由简到繁、课证融通、职业发展”的原则选取内容,增强教学针对性和适用性(如图2 所示)。

3 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基于工作情境的教学模式的设计――(A――行动)

《园林工程施工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除理论讲授外,还有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工程模拟、机器演练、社会实践、实地勘察、提出方案和流程分析、处理紧急事件、材料检验审核、安全施工管理与合同履行、竣工验收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在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定点放线、大树移植、假山塑山、园路修建、风景园桥等操作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并要有适应知识创新的需要和积极推进专业教育创新。其课程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工作情境,按照园林工程施工的工作过程,重组教学内容和重新序化知识点。教学过程的实施是工作过程的展开,在教师“教” 的同时,学生同步在“做”,“做” 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学” 的过程,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如图3 所示)。

《园林工程施工实务》各实训项目开展,主要通过校园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指导,构造有效的、无风险的园林工程施工工作环境或模拟项目来实现。其仿真学习情境的构建和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实训教学模式的设计,需要多方合作为主线的一体化教学条件来保障。

4 开放式、多元化、形成性考核方案设计――量身定做(E――评估)

《园林工程施工实务》为考试课,学期课程考核成绩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2部分构成。平时考核是学生在课堂上以完成项目任务形式,或以图片、数据、文字资料结合的形式,上交课外实习活动情景。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相关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评定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核作为督促学生复习和消化所学知识的一种手段,旨在考核学生运用园林专业知识的技巧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具体工作情景下施工活动和问题的能力。考试采取闭卷的形式,成绩占总成绩的40%。

5 结语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深入探索和改革课程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训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要不断地、适时地更新课程内容,保证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运用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大力开发与课程相关的教学文件和课程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课程。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