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远程研修总结(精选5篇)

  • 英语远程研修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摘要

(一)对外汉语课程结构不合理 李铁范指出: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的设置,汉语语言学是主体和核心,教育类和文化类是重要的“两翼”[1]。综合《目录和介绍》的要求及李铁范的观点,对外汉语专业合理的课程结构应为:语言学及教学法为主体课程,文学与文化和外语…

英语远程研修总结(精选5篇)

英语远程研修总结范文第1篇

专业必修课开设情况:对外汉语专业开设15门,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11门,两个专业相同的必修课有7门,都由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任课。相同课程之外,对外汉语的专业必修课还有中国文化概论、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高级英语阅读、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对外汉语教学法、第二外语等8门课。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还有文学理论、语文教学论、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再看专业必修实践课:对外汉语开设7门,实际施行的有4门,汉语言文学开设8门,实际施行的有8门。根据《目录和介绍》的要求,对外汉语专业最注重语言、教学法及在此基础上中外文学和文化的修养和外语的学习。因此,下面再从语言学及教学法、文学与文化、外语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来观察相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我校对外汉语课程是否符合要求。首先看对外汉语专业:语言学及教学法类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汉字教学专题、汉语词汇教学专题、汉语语法教学专题、言语交际学、学术论文写作9门,本校方案中设置而未开设的课程有汉语修辞、汉语教育改革研究2门。中外文学和文化类开设的专业课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化概论、外国文化与礼仪、古代文学作品欣赏、汉语写作8门,本校方案中设置而未开设的课程有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现当代文学作品欣赏、当代西方小说研究、欧美文学专题、东方文学专题、海外华文文学专题、民俗学、岭南文化、东南亚文化与习俗9门。外语类必修和选修课程,有大学英语、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写作、高级英语阅读、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6门课,本校方案中设置而未开设的课程有英语口译理论与实践、商务英语、专业英语3门。再看汉语言文学专业:语言学及教学法类开设的专业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语文教学论、学术论文写作、形式逻辑、语文教育实习指导、中学语文教材研究、训诂学、教学案例研究、语文现代文研究、朗读学、修辞学13门。本校方案中设置而未开设的课程有词汇学、音韵学、社会语言学3门。中外文学和文化类,开设的专业课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民间文学、台港文学、儿童文学、鲁迅研究、新诗研究、女性文学研究、中国古代山水诗研究、庄子散文研究、文学理论、西方现代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美学、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中国文化概论19门,本校方案中设置而未开设的课程有诗经研究、楚辞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研究、中国古代戏曲研究、东方文学、宗教文化研究、俄罗斯文学研究7门。

二、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一)对外汉语课程结构不合理

李铁范指出:对外汉语专业课程的设置,汉语语言学是主体和核心,教育类和文化类是重要的“两翼”[1]。综合《目录和介绍》的要求及李铁范的观点,对外汉语专业合理的课程结构应为:语言学及教学法为主体课程,文学与文化和外语类是两翼(一体两翼)。表一显示,我校对外汉语的15门必修课中有7门与汉语言文学相同,比例近1/2,其中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门主体课的课时也少于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和外国文学作为两翼课程,课时远远低于汉语言文学。表3更清晰的显示出对外汉语的“一体两翼”比例失调:汉语语言学及教学法课程门数比24.3%、课时比20.2%,都低于汉语言文学同类课程的30.2%和25.1%,未能体现出语言和教学法类课程在对外汉语专业中的主体地位。而文学文化类课程门数比21.6%、课时比21.8%,远远低于汉语言文学同类课程44.2%和47.8%,使作为两翼的文学文化类课程比例过于单薄。再从对外汉语自身看,课程门数上,“一体”比例为24.3%,“两翼”为21.6%、16.2%;从课时比上看,“一体”比例为20.2%,“两翼”为21.8%、31.8%。“一体”远不丰满,“两翼”课时超过“一体”。再看我校方案中对外汉语专业开设而实际未实施的课程中,语言学及教学法有2门,而文学和文化类有9门,外语类有3门。如果加上这些课程,两翼的课程必然太臃肿,超过“一体”。而两翼中外语类开课门数远低于文学文化类,两翼之间的比例也失衡。因此,我校的对外汉语课程未能体现“一体两翼”的框架。

(二)专业实践课程单薄

在培养方案中,对外汉语的专业实践课规定7门,而实际实施的只有4门,为书法、教师口语、专业技能和毕业论文,而专业技能实际上开展的只是对学生普通话的训练,而重要的教学技能、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与对外汉语密切相关的实践课实际上没有开展。学校和学院没有创建相关实践场所、场地,没有统一安排学生进行校内外实践和毕业实习。对外汉语专业大四年级全年没有开设课程,在没有统一组织和安排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自行联系到实践资源。目前我校对外汉语专业仅有的实践是越南班学伴,从对外汉语专业中选出部分学生担任越南留学生学友。但是这种部分性参与毕竟不能顾及全部学生,没有普遍意义。表2可见,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实践全部实施,学院专门组织学生到各个单位毕业实习,教学专业技能上则有完备的微格教学等设施和教师配备。

(三)课程设置未体现渐进性和丰富性

对外汉语是汉语和外语的双结合,课程安排应按年级体现出循序渐进性,突出由浅入深的过程。一年级应以开设基础课程为主,如语音、语法、文学史、文化史、普通话口语、写作、英语口语、听力等课程。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后,在二三年级的课程中加入具有深度和对比性、跨越性的课程,如中西文化比较、国外汉学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第二语言教育、英汉口译、商务英语等课程,并注意将基础知识和社会实际需要联系起来,辅以种类丰富的实习训练,如授课实操、授课观摩等,而我校的对外汉语基础和实践课的结合未能凸显。学校每年也招录了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留学生,可以开设日语、越语、韩语等第二外语选修课,丰富英语之外的第二语言,而目前对外汉语专业二外只开设了日语,且只开设一个学期,课时少,且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海外华文专题、民俗学、东南亚文化与习俗等文化类课程更是形同虚设。整体上看课程设置未能体现出循序渐进和丰富性。

(四)师资缺乏

学校目前对外汉语专业的任课教师都是中文专业教师,没有专门的对外汉语教师,给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授课模式和方法与汉语言专业的学生没有明显区别,语言文学类课程的教材与汉语言专业也几乎一样,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存在较大的依附性。而外语类课程的教师则全部来自外语系,外语系的老师只强调外语教授,没有站在对外教学视角,缺乏对外教学视野,如不能教给学生使用外语授课技能,用外语来解释一些中外文学文化现象,表述对外汉语专业词汇和术语,使学生很难达到使用外语进行教学的水平,对专业的发展产生限制,造成了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不如英语专业学生,而中文专业知识比不上中文专业学生的尴尬处境,自然产生身份的困惑和对未来出路的迷惘。

三、对外汉语专业身份定位和方向发展的途径

(一)突出本专业特点,辨清自身身份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历史、师资、课程等方面都比较成熟,而对外汉语专业只开设三年,各方面都不成熟,师资、教材、课程同汉语言专业多有雷同,有的课程只是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外汉语教学法、语言学等课程,有的课程则是汉语加外语的简单叠加,造成了对外汉语学生的身份模糊感。要辨清自身的专业身份,必须在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改革,课程比例应凸显“一体两翼”结构,授课内容应区别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针对对外汉语学生的需求。对外汉语受众对象是外国人,如在同样讲授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时,应针对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易出现的语法问题讲授,如外国人多数对虚词的使用易于出现错误,授课就应该多举实例,总结规律,对外国学生在语法、语言学习方面的错误进行归类研究,让学生了解外国人的语法障碍,以便日后教学能有的放矢,使教学理论更好与实践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本专业的独特性和专业实力,明晰专业身份。

(二)培养实践型和社会型人才

我校对外汉语专业的实践课程并未实施,没有固定的见习、实习基地,学生得不到实践技能的锻炼。应该加大力度建立一批实习基地,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与外企、公司的联系。扩展学生与留学生接触,给留学生授课的机会,尽量并选派学生到海外实习、交流。结合我校教学方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学术型人才的目标,应在社会型和创新型人才能力培养上下功夫,构建学生汉语、外语、文化、文学、教育等综合学科知识结构和应用技能的整体性,整合优势资源,让学生既能走向社会实地教学和开展交流,又能承担研究工作,有创新意识。与汉语言文学专业比较,对外汉语还应突出国际化和对外性视域,增强外向性联系,向着“教学语言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师资源国际化,服务对象国际化来形成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与国际化竞争力。[2]”这样培养出来的对外汉语人才才能真正成为实践性、社会性、创新型人才。

(三)引进优秀师资

我校对外汉语师资的引进迫在眉睫,师资决定了课程的质量和特色。应该引进和聘请对外汉语专业教师,尤其是高职称教师,以及有实际跨文化交流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学者,开发国内国际资源,增强与国内同类院校的交流,并聘请优秀外教授课。招收更多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授留学生的授课实践中,与留学生多交流。另外,还应结合我校人文和地理历史特征,发掘地方高校特色文化,作为选修课程,如砚文化,潮汕文化,旅游文化,龙母文化,聘请这方面的教师、学者担任对外汉语学生的课外文化指导教师。还应适应世界上汉学热的潮流,开设一些国学、国际汉语学等语言文化类选修课,聘请知名的客座教授来讲座,组织本校的教授博士讲坛,以优秀的师资从语言、文化、教学各方面促进学生的培养。

(四)努力建设双语教学团队

英语远程研修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英语专业 考研指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一部分第一章要求全社会“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部分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有坚实的英语基础,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学院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发展和完善专业技能,有毕业后攻读国内外硕士学位的愿望和潜力。独立学院应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育,为他们将来从事更高层次的专业学习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英语专业为例,从专业选修课、实践性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三个方面探索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考研指导的方式。

1.专业选修课

英语专业学生报考的硕士研究生专业主要有翻译、文学、语言学、教育、经贸和文化传播等。我院根据这些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开设了一系列专业选修课供大三和大四的学生选择,如高级翻译实践、英美文学、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英语语言学入门、英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和旅游英语等。这些选修课中的某些课程(如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语言学入门)原来属于专业必修课,由外籍教师或中国教师用英文进行教学。因为这些课程理论性强、趣味性少、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很多学生学起来相当吃力,某些同学期末考试甚至补考都没有及格。个性化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按能力、进度,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所需要的内容。我院因此将这些课程变为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和能力决定是否选修某门课程。准备考研的学生也可以根据今后报考的研究生专业方向选择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学习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可以只选修一门课。这样的调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师在上课时也不必为了照顾基础较差或学习跟不上的学生而降低授课难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除了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之外,还会精讲一些考研试题。讲练结合既可以让学生学到更深层次的知识,又可以对考研的题目有感性认识,增强考研信心。

第二外语是英语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对考生的总分是否上线有重要作用。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二外语科目的难度远远大于英语专业本科生平时进行的二外学习的难度。过去,我院经常鼓励有志考研的学生自学二外的高级课程或者参加校外开设的辅导班,但是学习效果不太理想,有些总分上线但二外分数较低的学生失去了读研机会。现在,我院开设了日语考研辅导和法语考研辅导这两门选修课,帮助学生从笔试、听力和口语这三方面进行准备。2012年考研学生的二外成绩比前一年提高了10~20分,被录取的学生人数也增加了。

2.实践性课程

个性化教学要求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寻求不同的途径完成一般的教学目标。它并不局限某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或教学模式,从程序教学、个别化视听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学,从个别化规定教学、个别化指导教学到个性化教学,从按需学习计划、掌握教学到策略教学都体现着个性化的因素[2]。

实践性课程是我院指导英语专业学生考研的一大举措。毕业论文写作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我院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在第6个学期末启动。有志考研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与考研方向相近或一致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如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中英翻译理论与技巧、中英文化对比、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音学、英语语法、英语文体学、专门用途英语和修辞与写作),查找并认真阅读该方向的理论书籍和相关论文,了解和熟悉该领域的名师和大家,学习学术论文的撰写方法。考研指定参考书是比较枯燥难懂的,如果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具体的研究相结合,整个复习过程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就增强了。另外,由于对某一方向已经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学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时可以把研究成果展示出来,比如谈谈某个研究领域的历史沿革、重要的研究者、研究目的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等,这对提高复试成功率大有好处。此外,因为每个教师都只指导若干个学生,所以每个学生可以获得教师精心的指导和帮助。毕业论文不再是学生在第8学期为了毕业而完成的任务,而是帮助考研的重要环节。

教学实习指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小学和中学进行5周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的实习。教学实习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学生通过教学实习对英语教育工作产生了浓厚兴趣;有的学生根据教学经历写出了英语教学类的毕业论文;有的学生在教学实习结束后进一步学习了英语教学法的理论知识,考上了国内外高校英语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英语远程研修总结范文第3篇

参加中小学教师远程研修心得体会【1】

远程研修,点燃了我们教育理想的火把,催我们前行,激励我们在教育这篇沃土生根发芽。远程研修给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带来勃勃生机。远程研修是传承文明的纽带,远程研修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远程研修是我们进步的基石,远程研修是帮助我们走出困境之门的钥匙,我真的非常感谢远程研修。

在研修中,我观看了专家讲座的视频: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应该抛弃。观看视频后是做作业,那是我们自由发挥、畅所欲言的舞台。在教学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根据专家的引领,利用课余时间,无论身心多么疲惫,我都能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并能积极参与在线讨论、交流,阅读文章,发表评论。

在研修中我不断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真正领略到了培训的精彩:既有理论的高屋建瓴,也有实践的品鉴入微;既有专家的专业引领,也有同伴的经验互助……在学习中明白了这样一种理念:课堂需要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不是以学科为中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讨论、辩论等参与方式,促进了交流与分享。整个培训过程清晰流畅,引人入胜,美不胜收,总是让人恋恋不舍,流连忘返。研修的活动环环相扣,不看视频,就无法有针对性的交流,不交流就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通过这一个个环节,把每天的学习任务落到实处。在这个活动中,你没有理由不学习、不研究、不讨论、不进步。

通过远程研修,我可以畅所欲言,老师们亲切中肯的点评,视频教程里老师的讲解丝丝入扣,细致入微,给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提高。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教学理念的落后、教育教学方法的单一,我决定在以后的工作中:

1、借助远程研修,多学习、多交流,使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扩大,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更上一层楼,以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教学和时代的挑战。

2、认真备课、上课,合理设计学案、教案,精心设计练习题,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不掉队,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智慧型人才。

3、教师每时每刻都要学习,所以,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之余加强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学习和研究,多读一些有价值的教育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努力,同时也希望远程研修越办越好。这一次远程研修培训,对我来说,进步了很多。我想说的是,自己要更多的进步才行。作为教师,就应该这样,不能够止步不前,那不是好的老师!我会一直不断的努力下去的,我相信这是我能够做到的,我的教学生涯还有很长,所以说,需要更多不断的进步!

网络研修心得体会【2】

远程研修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解惑释疑。今年我有幸参加淄博市第二期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在这段的学习生活中,作为网络研修的一员,我忙碌着、劳累着,却充实着、收获着,我们每天累着并快乐着……因为,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情。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一、勤勤恳恳,积极研修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英语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

1、积极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到目前为止在线学习时间达:11687分钟,并且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话题留言达到314条,并发起了181条话题,认真撰写日志200篇。

2、积极建立个人工作室,并积极参与英语九班协作组的建设,被评为小组之星。

3、积极参与班级资源管理,上传资源226条,得到广大老师的应用和好评。积极配合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建设,被推荐为第一批学员导师,被评为:第四期学员之星。同时被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推荐为:学习研修组长,协助、帮助我校英语教师的研修学习,我校的研修教师全都圆满完成了研修学习任务。

4、认真独立完成作业16篇,每次完成的作业均得到辅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好评与认可,其中有3篇被评为优秀作业,多篇作业、留言等在班级简报中得到引用并得到好评。

5、 熟练运用班级沙龙,留言板,TQ,学习交流区,学习论坛,视频会议室等平台的管理功能,积极参加各种网上学习交流活动。与专家、学员进行及时有效的研修交流,成功地主持主讲了视频会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小组合作性学习》效果很好,收获颇丰。

二、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我勤勤恳恳的研修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同时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与鼓励,我被淄博市第二期网络研修优秀学员,使我对此次研修有了新的认识,她成为了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之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 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英语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英语远程研修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选修课;教学改革;课程内容;师资力量;硬件设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5-0275-03

引言

高校开设英语选修课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带动课堂教学,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进而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同时可以解决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问题。选修课是大学英语后续教育的一个主要形式,是确保大学英语教育四年不间断的重要教学方式 [1]。此外,学习者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课程设置中有选择地采用符合自己期望的形式来提高诱发力,进而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2]。近年来,高校连年扩招,使得一批英语基础相对差的学生进入大学,大学教育对象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 [3],而选修课的开设能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选修课作为必修课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高校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培养多样性的复合人才 [4]。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各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专业课选修课,但对开设英语选修课还重视不够。如课程内容、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都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此,高校有必要对英语选修课进行改革。

一、调查研究

(一)调查对象

吉林农业大学不同学科(文科、理科、工科和农科)的相关专业(家政学、社会学、传播学、中药学、农机、电子信息、 农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的大一(2009级)、大二(2008级)和大三(2007级)的学生。

(二)调查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在实施过程中,对大一学生实际发放问卷210份,收回有效问卷198份,有效率为94.29%;对大二学生实际发放问卷250份,收回有效问卷248份,有效率为99.20%;对大三学生实际发放问卷65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为92.31%。

(三)调查内容

以调查问卷方式,主要针对三方面问题进行调查,包括英语选修课课程内容、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大学生前三个年级的调查结果(见表1―3)。

由表1可知,大一学生要求开设的选修课居前三位的是口译、高级听说和影视欣赏课程,人数分别是 102人、96人和93人,比例分别为51.52%、48.48%和46.97% 。排在末三位的分别是语法、科技英语和高级写作,人数分别是28人、29人和37人,比例分别为14.14%、14.65%和18.69%。其原因可能是中学时代为了考大学而进行应试教学,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而反复地练习,包括某项语法内容、写作知识等。因此,新生迈进大学校门后迫切地想摆脱中学时代的教学模式,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实用性强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课程学习,如高级听说、口译、影视欣赏等。大二学生要求开设的选修课居前三位是影视欣赏、高级听说和高级阅读,人数分别是144人、139人和134人,比例分别为58.06%、56.05%和54.03%。排在末三位的分别是科技英语、词汇学和高级写作,人数分别是47人、51人和54人,比例分别为18.95%、20.56%和21.77%。其原因可能是电影视频资料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能为语言学习提供真实的场景、地道的语言、轻松的氛围及大量文化信息,有助于充分调动听觉和视觉两种感官来获取并最大限度地保留所获取的知识和信息 [5]。大三学生要求开设的选修课居前位的除了高级听说、影视欣赏和口译外,要求开设高级写作和商务英语的人数分别是30人和25人,比例分别为50.00%和41.67%。排在末三位的分别是语法、英美文化概况和科技英语,人数分别是11人、12人和14人,比例分别为18.33%、20.00%和23.33%。其原因可能是随着大学学习生活的深入,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在实践教学中更多地注重全国四、六级考试,学生的语言技能未得到根本提高。语言是用于交流信息的工具,学习语言就是要满流、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因此,大三的学生更注重开设实用性的英语课程,从语言的基础阶段过渡到应用阶段 [6]。

由表2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对师资要求排在首位的都是业务水平,人数分别是154人、180人和53人,比例分别为77.78%、72.58%和88.33%;排在末位的都是职称,人数分别是11人、13人和1人,比例分别为5.56%、5.24%和1.67%。其原因可能是教师业务水平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方面:事业心和责任感 、知识结构和水平、能力结构和水平及教学工作的绩效。如果教师具有高尚的品德、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能够做到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精通某一学科的专业知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7]。因此,这类教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一定会很好。而教师的职称与业务水平并不完全呈正相关,职称高并不代表能力强。学生所关注的、需要的是教师的实际能力。因此,学生不会依据教师的职称来选课。

由表3可以看出,大一、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要求硬件设施排在首位的都是多媒体教室,人数分别是89人、160人和29人,比例分别为44.94%、64.52%和48.33%;排在末位的是普通教室,人数分别是22人、5人和2人,比例分别为11.11%、2.02%和3.33%。主要是因为多媒体具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创造出良好的英语教学和实践环境,调动学生视、听、说、手、脑等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记忆,联想、询问、操作、探讨,及时反馈,不断总结,达到传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目的。而普通教室的黑板、粉笔和录音机是太古老传统的手段,无法给学生新鲜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8] 。

综上,无论是高年级学生还是低年级的学生对开设英语选修课课程内容的要求基本一致,排在前三位中有两门课是相同的,包括影视欣赏和高级听说;排在末三位中有一门课是相同的,即科技英语。对师资力量的要求也是一致的,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而不是高职称。对硬件设施的需求更是一致,要求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取代传统的以黑板、粉笔和录音机为主的教学手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高校英语选修课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开设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不一致

依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要求开设课程主要是口译、影视欣赏、高级听说、高级写作、商贸英语等,但有部分教师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所掌握的知识以及为完成教学工作量而随意开课,没有顾及到学生的需求。例如语法课,因选课人数没有达到学校规定的最低数额,而无法开课。学生强烈要求开口译课,但目前没有教师开此门课。由此可见,开课内容和学生的需求相冲突。

(二)师资力量不强

学生对师资要求很高,现有的外语教师无法满足需求,因为外语教师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很渊博,但相关的专业知识就比较欠缺,例如由于师资原因,口译课和商贸英语课至今未开课。

(三)硬件设施不足

由于学校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目前学校有多媒体教室47个,与教学需求相差甚远,无法满足全校学生需要。

四、建议

针对英语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改革建议:

(一)课程内容要改革

高校英语改革首先应加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的平台,开设满足学生需求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选修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建议教师在开选修课时,所开的选修课内容不能凭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随意决定,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9],如开设影视欣赏、高级听说、口译、商贸英语等课程。

(二)师资队伍要加强

开设英语选修课必须有一支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师资队伍以满足开课的需求。为解决目前师资力量存在的问题,建议学校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鼓励英语教师在职攻读相关专业的学位、国内外进修、校内、校外培训等,还可引进或聘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来校授课等。

(三)硬件设施要配套

目前,高校所建成的多媒体教室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学校应增加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为了节约开支,建议把现有的普通教室改装为简易的多媒体教室以满足教学需求。

总之,开设大学英语选修课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在实践中应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力争使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娜,毛颖.大学英语后续教育之教师调查[J].Sino-US English Teaching,2006,(8):46.

[2]王文惠,项军平.大学英语选修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关于大学英语新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2008,(6):138.

[3]南红艳,李超.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81.

[4]周山.论高校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发展模式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138.

[5]李志英.影视英语选修课教学策略诌议[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 :110.

[6]蔡粤生.主题教学提高农业院校学生专业英语口语水平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Z1):207.

[7]彭波,陈梅,李建华,喻庆文.略论教师业务水平评价的内容及功能[EB/OL].中国教育先锋网,2010-05-25.

[8]刘斌贤.影视选修辅助大学英语教学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09,(5):139.

[9]谭洪进.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听力焦虑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0,(3):269-270.

Urgency of English Elective Course Reform in Colleges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SONG Yong-ya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8,China)

英语远程研修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英语认知阅读策略 大学生问卷编制 信效度

1 引言

根据学习策略的认知框架理论(Macaro,2006),语言学习策略分为认知和元认知比较合理,认知策略发生于大脑的工作记忆中,包括目标、情景和心理行为(王立非等,2009)。基于上述理论,笔者把英语认知阅读策略定义为:学习者在阅读时为了更好地帮助自己理解、学习或记住新信息而有意识的思维活动,包括学习目标和情景。

近10年国内外众多学者研究二语阅读策略,其中,国内仅有几位学者(如:张俊英,2006;夏甘霖,刘慧君,2008)对大学生阅读策略使用状况、英语阅读能力与认知策略运用、认知策略与英语阅读思维活动进行探索。从调研问卷中发现,主要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1)研究问卷的理论根据欠完善,缺乏二语阅读互动模式理论支撑。比如,调研结果反映出学习者在阅读认知过程中策略使用状况不全面、诊断有偏误。(2)策略问卷分项目出现抽象、含糊、难懂语句,致使测试者理解偏差。此外,对于认知阅读策略维度的研究,张俊英选自Oxford(1989)语言学习策略问卷中的相关项目自编问卷,信效度检验不明确,问卷分为9类:重复、演绎、拓展、想象、母语迁移、推测、记笔记、资源挖掘和利用上下文。夏甘霖参考Anderson(1999)等归纳出阅读策略使用情况4因素:语篇功能策略、主题概括策略、语篇结构策略和语篇意义策略,总表Alpha系数为0.829。刘慧君参考OMalley & Chamot(1990)的认知策略表设计阅读过程中常见的6类认知策略:预测、推理、联想、选择性注意、分类推理和综合归纳。事实证明,策略量表在心理测量方面存在缺陷(Dornyei,2005;转引自王立非等,2009)。

策略量表是教师诊断学生阅读方面问题及策略使用情况的工具,也是研究者运用此工具进行研究获取正确结论的指南针。“学习者动力不足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学习者策略是间接克服学习动力不足的最有效的研究领域之一。有效的策略运用可能有助于学习成功,进而提高学习动力。”(Macaro,2008)怎样全面了解学习者阅读策略使用能力的现状及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考虑到目前国内尚无系统的英语认知阅读策略实证工具,本研究试图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对英语认知阅读策略问卷加以修订与完善,使之适合目前我国边疆大学生英语认知阅读策略现状研究的需要,为日后的科研和教学应用提供借鉴和实证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工具。英语认知阅读策略问卷(English Cognitive Reading Strategy Questionnaire,简称ECRSQ)根据鹰眼俯视文本整体和放大镜观察细节相互作用的“二语阅读交互模式”理论,参照Anderson(1999)总结的认知阅读策略列表和借鉴前述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国内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读写教材的阅读技巧,遵循目的性、适应性、可操作性和经济性四个原则设计问卷。问卷设计的步骤经历了概念操作化、探索性工作、设计问卷初稿、试用语修改和定稿五步。问卷初稿的编制采用“自上而下的框图法”方式进行。按照李克特量表从1非常不符合到5非常符合编制了32个题项,形成初始问卷,所有的问题均从正面提出。根据“自上而下”(头脑中图式或知识结构)和“自下而上”(文本信息)的阅读交互模式设计,问卷分为5类来体现阅读理解过程中基本的思维活动,考察学生认知阅读策略使用能力。

2.2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云南财经大学本科2008级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预试问卷的学生30人,正式问卷的学生311人。接受调查的学生来自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新闻学、统计学、市场营销、信息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其中男生比率占40.5%,女生比率占59.5%。理科学生占35%,文科学生占65%。被试年龄在19~24岁之间。

2.3 研究程序。首先,对3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采用方便取样法于2009年11月预试,收回30份问卷,用SPSS17.0对编制的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因子分析,信度检验,并请该研究领域的语用学、语言学研究方法专家评估和修改、判断内容效度。根据修正指数,结合理论建构及项目本身的意义,逐一删除6个题项,分别是综合记忆策略1个,语用解码策略1个,语义解码策略2个和词义推测策略2个,剩余26个题目,修改定稿为5类26题项,然后对311名学生正式调研。问卷印于同一张中,采取概率抽样:集群随机抽样,指导语统一,集体施测,要求被试15分钟内答完题目,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如下结果。

3 结果分析

3.1 项目分析。项目分析主要目的在于求出问卷项目间相关系数和项目鉴别度,即:题项的临界比率值(CR),将未达显著水准的个别题项排除。

相关分析方法被用来检验结构效度(秦晓晴2003)。通过计算出问卷各项目的总分和26个项目的总分,求各项目与26个项目总分的相关系数。它主要考察各个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程度。对样本的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发现问卷的各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61~0.610之间,均不低于0.30,说明这些项目区分度良好。结果见表1。

根据临界比率值(CR)来计算鉴别度。CR值是鉴别度指数,指的是高低分组平均分的差,即:高低两组在独立样本t检验下计算出来的t值。根据t值显著性概率检验来计算鉴别度。先计算问卷量表的加总求和,将总分进行高低排序,选择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作为高低分组标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分析方法,比较高分组和低分组在每道题上得分的平均值的差异,检验每个项目平均数是否达到统计学差异意义(P<0.01)。结果表明,各个项目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而且,均值之差的95%置信区间不含有0,说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26个变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问卷各项的鉴别度指数显示,各项目的鉴别度指数均大于5.45。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详见表1。

注:①问卷N=311 2) ** P<0.01 level (2-tailed). * P<0.05 level (2-tailed).

②根据再次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正式问卷又删除语用解码策略一项,最后保留25个题项。

3.2 因子分析。因子分析的目的在于求得量表的结构效度。因子分析具有简化数据的功能。(吴明隆2000)。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结构效度检验。根据学者Kaiser(1974)观点,如果KMO值小于0.5时,不宜进行因素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KMO测度和Bartlett球体检验表的结果显示本研究中样本KMO值为0.901,非常好,Bartlett球体检验(相关矩阵检验)自由度为df=300,显著水平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01(P<0.001),代表所测群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因素,经正交旋转,26个条目得到6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51.96%,其中因子6只含有2个题项,根据一个因子最少应该包含3个项目的标准再次删减一个项目,排除因子负荷量小于0.3的项目,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5个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48.78%,转轴后5个因子的特征值介于3.01和1.96之间,远大于1.0的可接受值,在内容上解释力更强与初步的理论构想的分类是一致的。因此,因子命名不需修改。碎石图也表明第5个因子以后的曲线变得比较平缓,最后接近一条直线。据此,以选取5个因素较为适宜。而且,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5个因子载负荷值介于0.347和0.793之间,负荷量为0.3或更大被认为有意义。问卷各项目负荷量高于0.3的可接受值。问卷最后保留25个题项,结果见表2。

3.3 信度分析。“信度是指测量工具测出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的特性。”(秦晓晴2003)采用Alpha系数作为项目内部一致性指标,对ECRSQ总量表的项目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a系数介于0.00和1.00之间,系数越高,说明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越强,测量的结果越可靠。一般认为可接受的信度系数不应底于0.70。“根据学者Gay(1992)观点,任何测验和量表的信度系数如果在0.9以上表示量表的信度甚佳”。(吴明隆2000)该总量表的a系数为0.891,超过了0.70,达到了可接受信度水平。结果见表3。

通过对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结构效度和项目区分度检验,可以看到,该问卷量表达到了心理测量学对量表的要求。

4 讨论

4.1 关于ECRSQ编制的合理性。本研究初步编制阅读互动模式理论支撑的大学生英语认知阅读策略问卷,问卷采用自上而下的框图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以及前期准备所得信息编制每一部分的问题及选项,用客观检验法和主观评价法修改问卷。通过对30名大学生进行预调查,进行问卷修改,又对311名二年级本科生测试,用SPSS17.0对编制的问卷进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Alpha系数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并请该研究领域的3位专家指出存在问题和判断内容效度,做了相应修改,根据修正指数删减修改确定了5因素25个题项的问卷。因此,问卷的设计是规范合理的。

本研究的问卷和以前问卷的不同之处在于从阅读认知心理的角度论证了英语认知阅读策略内容,符合Bartlett的图式论的阅读互动模式理论:英语阅读的认知过程是“自上而下”(头脑中图式或知识结构)和“自下而上”(文本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在“自下而上”过程中,文本的语言信息激活读者记忆中相关的图式;在“自上而下”过程中被激活的图式能够帮助读者利用已有的知识对文本信息进行预测、验证、消除歧义、促进对文本信息的解码、获取、记忆。两个过程同时进行、交互作用,实现对语篇内容的理解。(Carrell,2006)本研究问卷的五个维度更能体现英语阅读认知过程的心理活动。比如F1综合记忆策略、F2语用解码策略、F3整体预测策略的题项内容蕴含“自上而下”内容,可解释为宏观的预测文本并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语篇理解的策略。F4语义解码策略和F5词义推测策略的题项内容包含“自下而上”过程,可解释为微观地细查文本对语言文字进行语义解码策略。因此,这5个维度的策略题项更能观察了解阅读者隐形的阅读认知思维过程,考察学生认知阅读策略使用能力。这一结论和夏甘露的观点不一致,区别在于夏甘露是从语篇功能语法的角度来研究。而且,本文定量分析的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总解释方差和a系数都比较高。

4.2 关于ECRSQ的信效度。本研究的正式问卷5因素25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与临界比率值表1显示问卷的各个项目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项目鉴别度检验显示各项目的鉴别度指数均大于5.45。因此,问卷量表相应的25个问题都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即表示这些题项能鉴别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而且,从探索性因子分析表2可知,再次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后, 5因素特征值远大于1的可接受值,累计解释方差为48.78%,各因子中的项目负荷量大大高于0.30的可接受值。较好解释了学生在认知阅读方面的差异。统计结果的五因素与原理论构想分类一致。因此,可得出ECRSQ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从正式问卷总量表及各维度的信度系数表3中可知该总量表的a系数为0.891。达到了可接受信度水平,各个因素的a系数都在0.561以上,表明该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信度。

4.3 关于ECRSQ研究的局限性。综上所述,本研究考察了大学英语认知阅读策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通过取样和正式测试对理论建构的结构进行了验证,并提供了相应的信效度指标,明确了大学英语阅读认知策略问卷的5因素结构,这对深入研究大学生英语阅读心理特点和探索英语阅读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阅读策略使用状况和教学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指导。

本研究基本验证了阅读认知策略问卷的结构。但从311个样本的因子分析结果来看,它与原先构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原维度个别项目,整体预测策略被并入其他维度。可能是其一:这一问卷的设计主要是根据阅读互动模式理论,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行教材阅读技巧编制的,可能还存在考虑不周的地方,对问题项目设计包括不全面。其二:学生测评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理解偏差。本研究的问卷在今后的研究需要扩大被试量,弥补不足,在大范围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5 结论

构建一个大学生英语认知阅读策略问卷,具有较好的理论构想、良好的信效度指标,问卷结构的分项目更加精炼和切合学生实际、易于理解,可作为同类及相关研究测量大学生英语认知阅读策略状况的实证工具。为进一步的科研和教学应用提供了可参照的依据。

根据探索性因子分析,本研究初步确定验证了大学英语阅读认知策略调查问卷的结构,建构5个因素共25个项目。5个因素分别是:整体预测策略、词义推测策略、语义解码策略、语用解码策略和综合记忆策略。

参考文献:

[1]Carrell, P. L. Devine, J. Eskey, D. E. (2006).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M]. Beijing: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Macaro, E.(2008). Teaching and 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A Guide to Rec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M]. Beijing: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3]Nuttall, C. (2002).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Oxford, R. L. (2008).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M]. Beijing: Beijing World Publishing Corporation.

[5]Anderson,N.J.著.董奇,王文静,常云译.第二语言阅读教学探索:问题与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刘慧君.从认知策略探析英语阅读思维活动[J].中国外语,2008(01).

[7]秦晓晴.外语教学问卷调查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8]秦晓晴.外语教学研究中的定量数据分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9]王立非,陈功.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认知模式的构建与解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06).

[10]吴明隆.SPP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11]夏甘霖.普通工科高校新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状况因素分析.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J].2008(01).

[12]熊明丽.外语实证研究问卷设计误区举隅[J].山东外语教学.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