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的教案(精选5篇)

  • 小手的教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摘要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认识手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教学难点:感知比较手各部分的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 三、活动准备 1、手的图片;2、动物大指偶5个小指偶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3、操作材料:(1)夹珠子(筷子、木珠);(2)积木;…

小手的教案(精选5篇)

小手的教案范文第1篇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2)简单了解保护手的方法;(3)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本领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认识手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教学难点:感知比较手各部分的特征,知道它们的名称。

三、活动准备

1、手的图片;2、动物大指偶5个小指偶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3、操作材料:(1)夹珠子(筷子、木珠);(2)积木;(3)绘画(涂色:“我的小手”);(4)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四、活动过程

(一)用音乐引出课题

师:昨天老师在网上听到一首好听的歌,我下载下来了,我们来听听歌曲中唱了什么?(播放歌曲《我有一双小小手》)

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

(二)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小手能做什么,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小手本领很大

提问:1. 除了歌曲中唱到的本领,小手还有什么本领?(个别回答,与旁边的幼儿交流)

老师小结:小朋友的小手本领真大,可以做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本领为什么会这么大呢,手上有些什么呢? 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地看一看。

(三)观察认识手

提问:你的手上有什么? (手指) 你认识它们吗?

(四)认识手指名称

1、介绍手指名称。出示图片,分别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

师: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让幼儿伸出大姆指表扬表扬小朋友,也表扬表扬自己,挨着大姆指的叫食指,请幼儿伸出食指;中间最高的是中指,让幼儿伸出中指;挨着中指的叫无名指,幼儿伸出无名指。最细最小的叫小指,让幼儿伸出小指

2、巩固认识手指。游戏:“戴指偶”

游戏:“戴指偶”老师说一个手指的名字,幼儿取一个指偶戴在相应的手指上。幼儿说:我把* *戴在* *指上。

3、认识手的其它部分

(1)手指长在哪里? (手掌);(2)手还可以怎样分? (手心、手背)老师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儿。

(五)幼儿讨论:如果没有手会怎样? 怎样保护手?

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没有手我们就会特别不方便,不能自己喂饭、穿衣服,什么事都要别人帮忙,所以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小手,做到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不玩刀和其它尖的东西,以防触伤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护肤品等。

(六)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自己的小手的本领更大,教育幼儿多动手,勤动手

提问: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本领更大? 启发幼儿想想:如果什么事都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我们小手的本领能这么大吗? (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大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 七)幼儿动手操作

教师把操作本材料(1)夹珠子(筷子、木珠),(2)积木,(3) (绘画(涂色:“我的小手”)分别放在三张桌子上,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弱项进行选择操作材料来丰富小手的本领。教师巡回指导。

五、活动总结

教师针对幼儿今天的表现,给予及时适当的评价,表扬和鼓励那些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同时教师要留意那些能力相对较弱幼儿的情绪,增强其自信心。

小手的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案例导入;小学数学;案例应用

案例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形式之一,而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直接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且小学数学课程设计也缺乏一定前瞻性,限制了案例教学的效果。随着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不断创新,案例教学也在不断深化,案例导入需要老师在授课之前严密制定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要求老师优化数学教学方案,因此探讨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符合推进新课改进程的重要战略,是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重要途径。

一、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案例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总体上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表现出水平低、案例导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受限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限制,案例导入需要与数学教学计划形成无缝隙对接,然而现在小学数学案例教学与数学大纲内容对接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要符合时展,生活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虽然迎合了新课改的战略要求,但需要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案例导入的有效性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学数学案例培养了小学生自主思考,进行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转变了传统灌输以老师为主导的纯理论学习,弱化了小学数学实际运用的锻炼。总之,新时期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改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本身对于具体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极强的抽象性,对于小学数学纯理论问题缺乏必要灵活性,较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专业兴趣。而案例导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同时能够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案例导入把小学数学知识与案例形式结合起来,有助于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够从心理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优化教学计划

教学数学教育要想从跟上进行有效的突破,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及教材内容都过分地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决,并针对问题进行必要的问题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案例导入影响下更好学习数学知识,把抽象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于数学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优化了教学教材的同时也突破了学生的极限。

(三)有利于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通过教师上课过程中的讲解,对于讲解要想有更清楚的认识,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直观的展示。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评估,案例导入能够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估,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教育,让小学数学教学在案例导入的带领下更好地改进教学手段,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以适应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三、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要点分析

(一)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案例导入应用需要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导入教学方式,营造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良好教学环境。案例导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案例导入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的创设,课堂案例导入过程中的讨论与交流环节需要教师创设交流环境,而案例导入是改变数学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需要教师事先制定缜密的教学计划,防止案例导入偏离教学内容,造成小学数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下降。

(二)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培养学生具备提问意识,案例导入教学往往会忽视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往往以案例导入揭示出基础知识点,部分同学会有不解或有疑惑,这时候需要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但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可能导致案例导入教学质量下降,所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其重要环节。因此,案例导入需要学生具体提问意识,也需要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

(三)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增强学生提问能力

首先,运用案例导入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课堂上诸多学生往往不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愿意找一些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攻克,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有将基础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够深入学习其他有难度的知识。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互动,运用案例导入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重要,并通过基础知识提升提问能力。另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是案例导入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举一反三的思S,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将问题深化、细化,从而培养出来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对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基础知识基础上尽可能扩充知识外延,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小手的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导学案 自主合作学习 展示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65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讲后练,我教你学”,学生多数反映课后习题不会做,教师也常常感慨题反复讲了很多遍可是学生还是不会。其实这样传统的课堂模式已经局限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一旦学生发现自己听不懂,习题又不会做,就会对课堂失去兴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教学更需要教师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线的学校和教师也在钻研着各种各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导学案促进课堂的高效性成为了新课改背景下的一个新生产物[1]。导学案是指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2]。如果说导学案的设计在课堂高效性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载体,那么,导学案的使用将是导学案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笔者作为新教师,在一段时间内尝试使用导学案进行物理教学,并不断地反思这个过程,怎样使用导学案才能真正使导学案发挥作用,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呢?

一、导学案的使用需要建立合作学习的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导学案导学的显著特点之一,笔者设计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学案,并在实际课堂中使用。一开始并未分小组学习,而是将学案发给学生,课堂上以导学案为依据进行授课,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还是学生的独学。几节课下来,我发现课堂效果和原来区别不大,导学案仿佛成了学生学习的一个课堂练习和课后检测。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是没有培养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那么,学习小组的建立正是导学案使用的一个重要前提。学习小组的建立和学习方式的改变都需要得到学生内心的认同,因为缺少了认同的自主合作学习必定只会流于形式,不可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循序渐进,从习题课的教学入手,让学生开始着手动起来应该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建立学习小组,一是要寻找对物理有兴趣,愿意学,积极认真负责的学生,以这类学生为中心,合理地建立学习小组,使组内成员分工明确。每一次的学习和讨论都由小组长来组织本组的讨论交流,使小组活动充分有序。二是指导组内学生要学会倾听,学会讨论,该做的笔记及时地记下来,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保证组内成员对自己本小组讨论的问题是充分理解的,并能将自己的疑问提出来。采取这样的一个方式,导学案的使用才不会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二、导学案的使用需培养学生勇于展示的观念

导学案的使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展示环节。这个环节既要求展示者能够流利地顺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求听讲者能够虚心认真听同学的展示,并记录下疑虑的问题,最后听讲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质疑和辩论充分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从而加深理解。对于初学使用导学案的教师来说,要使导学案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在建立学习小组后,培养学生勇于展示的观念。笔者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曾放手让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但是愿意展示的学生也就是平时较为积极的学生,没有能调动起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勇于展示的观念,更多地取决于学生有没有从展示中获得成就感,获得快乐。经过反思,笔者认为还是可以从习题课入手,在习题课中先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展示能力。具体的操作可分为三步:其一,将要讲评的作业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进行讨论并决定由哪一位同学在课堂上展示;其二,课堂上由学习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讲评习题;其三,听讲者提出质疑,教师点评补充展示者展示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及不明确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价奖励机制,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展示的过程中来。当学生在展示中获得肯定之后,就会有一种积极的成就感,成就感的满足就会增强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让学优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改变对物理的态度。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试图寻找成就感[4]。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能慢慢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自我展示的能力,待到学生形成一种习惯之后,导学案的融入将变得较为顺畅。

三、导学案的使用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明确指导方法

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必须转变观念,有效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一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用陶行知先生的话就是:“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即授学生以鱼而不如授学生以渔,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中要充分恰当地发挥指导作用。一是在学生讨论时,包括课堂上或者课后的讨论,教师要适当地参与进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领悟其所讨论的问题。二是教师在导学案的使用上对讲解要求就要高于一般的讲解方式,尤其是在新授课中使用更加需要教师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掌握及全堂的把控能力,相对而言,从习题课入手是相对要容易掌控一些。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从习题课入手慢慢地锻炼教师的讲解技巧。一是教师要有敏锐的倾听能力,很好地抓住学生在自我展示过程中的困难和卡壳的地方,从这个地方开始讲起,把学生思维的疑点突破。二是教师必须有清晰的逻辑思维顺序,学生一下反馈的问题可能较多,那就更要求教师能高瞻远瞩,将这些问题综合归纳起来,再讲给学生听,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5]。如此一来,学生学习的疑点突破了,教师也能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当中把握当下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对于初学使用导学案的教师来说,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既不是让学生完全自学,也不是教师放任学生自流,可以从习题课入手,改变教师课堂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观念,鼓励学生勇于展示,恰当地进行指导和讲解,慢慢地培养起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模式,由此再将导学案融入课堂教学中,进而发展到各种课型当中,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一蹴而就。总之,经过不断地尝试,导学案的更好使用既提高了教师“导”的技能,又增加了学生“学”的活动,成为新课改背景下高效课堂的一个真正有意义的载体和趋势。

参考文献:

[1]陈丽娟.浅谈导学案在高中英语高效课堂中的使用[J].教育前沿,2014(1).

[2]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3.

[3]秦然.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物理习题课自主学习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13.

[4]乔艳青.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J].考试周刊,2011(4).

小手的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问题;合作探究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课改的清风再次扑面而来,我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采用“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以课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小组共同合作、探究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切实地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课堂效率提高。下面我就以我的一节课来谈一谈“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一、导学案的制作是基础

导学案由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学习内容、导学问题、学习小结、课堂达标检测、课后巩固练习、学习反思等几个环节组成。《曹操献刀》由我主备,在集体备课一周前准备好导学案,在备课过程中各位老师集思广益,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最后通过对课程的分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导学案对于学生来说,犹如姗姗学步的孩子手中的学步车,能够借助导学案带着问题、困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发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因此,在学案中导学问题的设置很重要。

二、导学案中导学问题的编写是关键

(1)“低起点,小台阶”。问题要有张力,要有拓展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还要有学生的思考在里面。设计要有层次,使学生努努力就能跨上去,这样就更容易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闯关设计,问题有梯度”。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在学法指导中要有精当的提示,或配以一定量的思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重视答题方法的归纳和总结”。问题的O计循序渐进,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后不总结方法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教学实践告诉我,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导学问题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三、恰当处理练习,有效巩固当堂所学

导学案中有当堂检测,练习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为拓展学生的思路,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有最大程度的收获,还增加了少量的选做题。当堂检测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高考重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曹操献刀》学案中课堂练习的设置既是为了检测学生对于学习重点“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和多角度鉴赏人物形象的技巧,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的多元化”的掌握情况,也是为了突破高考重点。在辽宁省课改之后,高考卷中小说占据着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重中之重,而人物形象的塑造又是常考题。

四、导学案要“批改”

导学案有发必收,有收必批。学生完成导学案后由课代表收齐上交,教师批阅,了解学情并确定课堂重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案完成情况进行做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对于解题方法和规律要及时补充。

将学生在学案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确定为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题,使学生在自主基础上,合作解决难题。

五、教师在课堂中要努力“放手”

导学案导学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学习探究―展示反馈―点拨(以问题启发问题)―巩固练习。在这个流程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第一,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好学案,在上课前批改学案,了解学生情况,再次进行课前备课,原则上不允许再布置课外作业。第二,用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阅读教材,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

六、加强小组建设,合作探究解决课堂重点和难点

组建班级学习小组,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建立小组考评的原则和制度是实施“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前提。

课案中完成不好的题是曹操形象的刻画,所以课堂的重点就在此部分,根据情节发展的四部分,给八个小组分配任务,每两个小组分析一个情节下的人物形象及其塑造的方法,两个小组之间形成对台赛,由小组合作完成。接下来,首先是小组内部交流意见,意见成熟的小组可以将答案写在黑板上再给学生讲解,给讲解得最好的小组加分。这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的完成情况很好;最后,我选取一名学生(沈鑫宇)总结:文本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等方法,刻画了智谋机警,志大才高,奸诈狡猾, 自私残忍的曹操形象。曹操性格是多元化、多样性的。

上一环节的时间大约为20分钟,为了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对曹操人物形象的理解,接下来设置一个深层探究题:根据本文故事,后人总结了一条歇后语,曹操误杀吕伯奢――将错就错。你怎么看待曹操的误杀和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节选部分中曹操形象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我还播放了将近两分钟的视频――曹操误杀吕伯奢,这样更能激起学生谈论的兴趣。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课堂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课案导学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构建高效课堂,作为教师还要时常要告戒自己,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喜欢学、会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中学课程标准》 .

小手的教案范文第5篇

一、撰写个案观察记录存在的通病

通过观察,大多数教师撰写的个案观察记录都有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描述嗦。具体表现在个案记录中的语言不够精练,以至于给人冗长嗦之感。如黄老师个案描述里的一段话。

例:一天早上,轩轩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像平时一样,有礼貌地和老师问早,和妈妈说“再见”,就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玩起了桌上的玩具。一开始,桌子上只有他一个人,他玩得可乐呵了!过了一会,又来了几个小朋友,他们也坐下来一起玩。这时,轩轩却还是像一个人一样,拉着篮子的边边怎么也不放手,“这是我玩的玩具,这是我先拿到的。”其他几个小朋友也不理会,也采取了“硬碰硬”的方法,顿时喊叫声、拉扯声响彻整个教室。

在这段描述里,如果教师用概括性强一点的词语来组织语言的话,就能既说清了事情的经过,又给人简洁明了之感。

2.用词随意。很多教师在撰写个案观察记录时用词较为随意,主要表现为表述方式口语化。

例:每次到中午吃饭,是我们和轩轩都感到很头疼的时候。开学一个月左右,他看到饭菜都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从不正眼看自己碗里的饭菜,要么低着头,要么就转身靠在椅子上,一动也不动了。你主动地想去喂他吃饭,他还很不领情。自己不喜欢吃的东西,怎么也不肯张嘴,说不吃就不吃。米饭虽然能吃一点,但是也只能几粒米一口。

这段记录中的“头疼”“正眼看”“要么”等都是比较口语化的表述。还有就是教师在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进行描述时,随便对观察对象的行为进行“鉴定”,缺乏客观性。

3.结构死板。纵观众多的个案观察记录,都有着统一的结构,那就是“个案描述+反思+措施(或建议)”,我们称之为ABC模式。另外也有的一些会用“描述(1+2+3)+反思+措施”的形式,即为A(123)BC模式,还有的采用“描述1+反思1+措施1+描述2+反思2+措施2”的结构,即为A1B1C1+A2B2C2的模式。统一的结构虽看似整齐,但是给人一成不变的死板感,尤其对于达到发表的要求来说,更是在文章结构的竞争力上逊色了几分。

4.措施陈旧。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家园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此,在我们众多的个案观察记录中,常见的措施不乏找家庭原因,所采取的措施也经常如出一辙,关键词如:关心、欣赏、机会等等,固然这些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关键措施。但是也应该用的有多有少,有重有轻。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更应该有“私人定制”的教育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寻找撰写个案观察记录的突破口

提到食物中的添加剂,很多人都会“谈剂色变”。诚然,添加剂固然可怕,但是只要用的适量,能够给我们的食物以更好的口感与品质。鉴于此,我们在撰写个案观察记录的时候,不妨也在其中加入一些“添加剂”。

1. 着色剂――语言描述眼前一亮

个案观察记录应对观察对象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因此在用语的时候切忌使用带有评价色彩的词语。同时,应该用简明扼要的话语进行描述,对于能突出反映其行为特征、个性品质的行为则应该进行细致生动地描述,尤其要对观察对象的表情、动作、神态进行描述。例:个案观察记录《往门缝里看的孩子》,观察对象是班级里调皮又聪明的小雨小朋友。为了突出他这一调皮聪明的个性特征,教师进行了这样的细节描述。“你看到没有?我怎么看不见了?”小雨找来了和他一起玩的小帅,两个孩子都趴到地上往门缝里看。“黑乎乎的,看不见啊。”小帅说完就走了。“我再来看看。”小雨还是趴在地上,又把他肉乎乎的小手伸到门缝底下摸索。“差一点点了。”小雨的表情从一开始的紧张、不安慢慢变得放松。他尽可能地把身体贴住了地面,想把手再伸进去一点。“糟糕,手太短了嘛!”他站起身来,手叉腰,有点遗憾地说。在他的旁边,有晨练的绳子。他眼睛突然亮起来,拿起一根绳子,把绳子的中间弯了一下,就像是雨滴的形状,将绳子从门缝底下放进去,时不时拉出来,再用手伸进去摸一摸。这样反复了好几次,他不断地变化着绳子的长度。“摸到啦!”他兴奋地叫起来,只见教室大门的钥匙出现在他的手里。

可见,抓住观察对象的突出特征,用细腻丰富、生动传神的语言进行描述,或是别出心裁又恰如其分的标题,都好比给我们的食物加入了一点着色剂,使其更加明亮,又增加了几分让人爱不释手的生机。

2. 防腐剂――教育措施创新有效

经验+反思=成长,这是幼儿教师公认的专业发展口诀,这个公式同样适用于观察记录。因为观察记录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对观察对象行为的语言描述,还需要教师专业的反思,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透过教师的个案观察记录,能够看出教师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是否正确。为此,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找到量身定做的教育措施,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突破口。例:针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孩子,教师分阶段实施不同教育措施,第一阶段家园达成共识,第二阶段专家会诊,第三阶段家园配合的措施。

因此,教师在个案观察记录中需要加点防腐剂,摒弃俗套的教育措施,真正从专业的角度对观察对象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实施有效的教育措施,使个案观察记录充满新鲜感。

3.黏稠剂――文章结构细腻灵活

个案观察记录以怎样的结构来贯穿,可以根据观察的方法来选择。有的教师习惯于对观察对象进行轶事记录法,即抓住观察对象的突出特点、有意义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在撰写个案观察记录的时候,可以采用夹叙夹议的撰写形式,将教育措施的落实与幼儿的行为表现揉捻在一起,让大家更好地看到教师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落实,在无形中合二为一。当然,教师还可以在个案记录的时候将观察目的、预设背景、观察过程及对策加入进去,使记录更具有研究价值。还有的教师可能会进行个案跟踪法,对观察对象进行多次长期的跟踪观察与记录,从而找出被观察对象存在的共性或是规律性。这样的观察记录,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教师通过自行设计表格,将多次观察的结果进行呈现,不仅避免了多次观察语言表达的冗长之感,还能传递清晰明了的信息,然后再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则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