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实训总结(精选5篇)

  • 建筑结构实训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建筑工程系成立于2009年,在7年建设期间中,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建筑工程系实验、实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于2013年4月份建筑工程系实训室从原来的只有500平方米的旧实验室搬到了新建的实训大楼。 建筑工程系实训室主要分布在层和二层,总…

建筑结构实训总结(精选5篇)

建筑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很强的专业,同时大学专科教育对各专业的学生在职业实操能力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互联网大普及、计算机技术大发展的环境下,建工技术的实训条件也要跟上这些发展的脚步。本文的撰写样本背景来源于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与使用经验。特别选取了两个最具有建工技术专业特点的实训室,分别为:建筑施工技能实训室,建筑模型实训。

建筑工程系实训室简介

建筑工程系成立于2009年,在7年建设期间中,在学院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建筑工程系实验、实训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于2013年4月份建筑工程系实训室从原来的只有500平方米的旧实验室搬到了新建的实训大楼。

建筑工程系实训室主要分布在层和二层,总面积约为1 350平方米,设备总造价约600万元,共分15个实训分室。建筑工程系如今已经设计开发了60多个实训项目。这些实训室可以满足建筑工程系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电气,市政工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使用。实训室中有7个实训室为理实体化实训室,可以进行一体化教学。

建筑施工技能实训室现状与发展

1.现状

建筑施工技能实训室按照建筑工程观摩工地样板标准,高标准建设20个施工过程的关键工序样板,学生在企业能工巧匠的指导下按照实物样板,进行设计施工的综合训练,另外学生们还可以在室外训练场,进行施14大工种单项训练(包括钢筋工、架子工、砌筑工、模板工)。通过以上单项与综合训练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可以让学生形成专业认知、课程单元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训4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2.发展

通过多种虚拟现实显示设备可以让每一个固定的、已成型的工程实体模型“活”起来。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改变原有实训室的空间与时问维度,让原本的三维空间,加上了由虚拟现实视频与可交互式的3D模型带来的时间轴发展过程。静态的实训室,有了“生长”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对建筑工程形成过程中工艺与方法的认知程度。

在传统的实训教学中,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因素,诸如设备昂贵、材料价格限制、破坏性等等,许多实训是根本不可能普及甚至仅仅停留在理论的讲解,学生无法深入的了解。而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的虚拟建工技术实训室中,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的进行加工操作。甚至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指导学生进行限制性的破坏实验。另一方面学生在虚拟情境中可以变身成为“大力士”对构件进行任意的移动与调整,不受限于外界因素与设备局限,也不会因为各种失误造成安全事故。

建筑模型实训室现状与发展

1.现状

建筑工程模型室位于实训大楼一层,总面积为70平方米。模型室有建筑、桥梁、道路构造模型83件,可以提供50人同时进行相关实训,实验设备总价值为21.2万元。主要模型设备有房屋剖面图的形成示意,楼梯问的全剖面图,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配筋构造,建筑基础构造,轻钢结构厂房,钢结构施工构造,应变桩城市高架桥形式,地铁站布局构造,城市污水排水系统,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构造,砌筑方法,循环给水系统等工程构造模型。

2.发展

建筑工程模型室可以增加设备,转化为一个由多种虚拟现实显示设备和临场环境模拟器组成的工程体验中心。如头戴虚拟现实显示器主要负责让学生可以通过视觉进入我们事先设定好的工程实际场景中。临场环境模拟器起到营造虚拟现实感的辅助作用,将听觉、触觉、温度、湿度和环境声等模拟感觉融入虚拟现实的感受当中。从而完成一个工程从设计、建筑到维护等场景的模拟体验。

比如,在《房屋建筑学》的教学当中,就可以利用新建筑工程模型体验中学,让学生在沉浸式的虚拟环境中,逐一的、多角度的、立体的认识不同的房屋构造特点。

结语

在涉及高危或极端的环境、不可及或不可逆的操作,高成本、高消耗、大型或综合训练等情况时,新技术能提供可靠、安全和经济的实验实训项目。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可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互动性和创造性,将成为高校实验与实训在未来发展中的一个方向。

(作者单位: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

建筑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的发展,而建筑业的发展依赖于学校输送大批的建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正是房屋建筑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正是我们探讨房屋建筑学实训改革的宗旨所在。

房屋建筑实训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难以进入是普遍的现象。教改的重点应放在指导教师的精心策划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渐入佳境,步入专业学习的正确轨道。通过对《房屋建筑学》实训各主要环节的问题分析和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了搞好《房屋建筑学》实训的改革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让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实训,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建筑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课程模块;项目化教学;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TU;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2-0076-04

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建筑结构课程是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培养学生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房屋结构构件的基本计算原理和初步设计方法,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结构概念及结构知识。针对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要,为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组成员对建筑结构课程进行了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具体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一)总体目标(职业综合能力目标)

通过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胜任一般建筑工程的结构计算及设计能力;能运用电子计算机和结构设计软件从事较为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具备从事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以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为目标,培养具有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能力及一般结构的设计能力、较强的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与计算能力、正确识读及绘制结构施工图的能力、正确查阅和利用设计参考资料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技术岗位的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

2.核心能力目标

通过结构设计计算训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结构严谨细密的思维方式;一丝不苟

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遵循设计规范和创新的能力,能用发展的观点来灵活运用设计规范,处理遵守与创新的矛盾;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无论工程设计还是工程施工都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同一问题,往往有多种可能的解决办法。

二、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设计

(一)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和二级建造师、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会同企业技术人员设计教学实训项目和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1为职业综合能力形成进程示意图。

建筑结构课程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建筑结构抗震等结构模块内容组成,讲授结构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结构设计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屋)盖,砌体结构的墙、柱及钢结构的连接,梁、柱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一般结构的构造知识;同时掌握与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有关的结构基本知识;能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选型与结构计算,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并能绘制结构施工图。

(二)课程内容设计

将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规划为13个模块,设计70个单项训练项目,2个综合训练项目模块(含4个综合训练项目),加强工学结合教学,开设职业体验训练项目并进行考核。教学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注重态度养成;将岗位资格考证的内容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优化教学与培训进程,增强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能力;学完该课程和相关课程后考取施工员岗位证书。课程整体教学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相对独立的综合训练内容设计如表2所示。

三、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实施

根据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教学实践。

(一)课程教学条件建设

1.实训场地建设

针对课程培养的岗位能力要求,校内建设制图中心、建筑设计工作室、建筑设计院和结构实验室、建筑模型制作实训室和建筑公司,打造真实的教学情景。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岗位体验,学校与企业建立了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关系,聘请兼职教师指导学生综合技能,并参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2.立体化教材建设

(1)结合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建筑结构教学经验,项目组编写模块及项目化教材《建筑结构》和配套助学教材《建筑结构学习指导与技能训练》,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使用。教材编写中突出能力训练,以能力训练为切入点,体现内容围绕训练项目组织、理论知识作为能力培养的补充的思想;突出用现行的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能力训练,与实际职业工作岗位接轨。

(2)开发建筑结构课程实验实训仿真教学系统进行教学;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购买PKPM结构网络版设计软件进行实际工作训练。

(3)网络资源建设。搭建师生共享的网络环境,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将课程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任务以及考核资源上传,供学生随时查阅和自我检测;开通专业资料网站,教师备课时可以及时查阅,利用网络优势快捷获取有价值的学习和研究资料,提高教学水平;将现行的建筑工程相关规范上传,将其作为教学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

(二)课程教学实施方法

(1)教学内容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将职业岗位证书考试要求与教学内容融合。

(2)探索以岗位所需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加强计算技能的训练,每一个单元的实施要采取实际案例教学,其中单项能力训练采用能力训练任务引入、操练、深化、训练巩固、总结归纳、课业布置与要求等为主要教学环节。

(3)职业体验训练采取集中讲解训练要求、下发职业体验指导书、职业体验完成后撰写职业体验报告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课程设计、结构软件应用训练主要采取任务驱动方式,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训任务。学生自已查找资料,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自主进行训练,教师跟踪指导,并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所提交的实训报告进行考核。

(5)教学实施过程充分体现能力训练、支撑知识学习、技能形成、态度养成能力整合;以每次上课两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教案编写。课程教学模式采取案例引入、任务驱动、实际项目训练、行业软件训练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6)教学中增加案例教学中分析与提问的比例,增加课堂练习和课业训练;注意职业标准(涉及到的规范)的理解与运用。

(7)教学中注重现代化结构设计和施工手段的应用,多介绍当前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

(8)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课业的设计与布置,督促学生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强化计算机软件计算训练,严格遵守国家规范,培养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四、模块及项目化教学改革效果

该课程自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以来,课程组采用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改革方案,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结构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效性,有效提高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工作。学生毕业后普遍反映适应岗位能力强,上手快;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工作作风严谨,实际分析结构安全能力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的推进,课程组成员正在努力将该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一步引领该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以期在同类课程中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参考文献:

[1]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标准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大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陈翔.高职《建筑结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2):187.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building structure course based on module and project

XU Xiquan, SHEN Shurong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Rizhao Polytechnic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Rizhao 276826, P. R. China)

建筑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识图 专业技能 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1C-0081-02

高职高专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是办学的宗旨。在建筑行业,很多工作是从看图开始的,例如按图施工、按图预算。这些都体现了建筑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可想而知识图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建筑专业技能。如何使学生在学校就能熟练掌握识图技能,毕业后就能胜任岗位工作呢?对该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以实现培养学生识图技能的目标,构建适应企业需要的教学模式。

一、建筑工程识图课程的特点

识图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课程包括了房屋建筑学、建筑制图、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设备等课程的内容。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读图的能力,其内容及影响贯穿在整个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工作实践中。建筑工程中普遍应用的建筑工程图样是建造建筑物的重要技术资料,用以直接指导施工,因此建筑工程图样又称为施工图。它如文字一样是人类借以表达构思、分析和交流思想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所以施工图被喻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只有掌握建筑识图技能,才能熟练地掌握工程技术语言、准确地理解设计人员的意图、合理地进行施工、准确地进行工程造价分析和计算。识图的作用重大,价值影响深远。

二、高职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部分教材和教学大纲中,将制图与识图同时进行。制图是建筑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专业教学初期,不需要其他专业课程的铺垫,且是其他专业核心课程的铺垫。而施工图中的结构专业部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建筑结构、建筑力学、建筑设备的专业知识才能学得懂。若将制图与识图两部分教学内容放到一起,必然会造成学生制图学得会,而识图只能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难以达到识读整套完整的施工图纸,教学效果达不到目标。

二是教学手段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用多媒体投影打开一张施工图,为了让学生看得清楚,必须放大到某个部位,学生无法一窥全貌。可能看到整个构件但看不到构件的内部构造,或是看到内部构造却无法知晓是哪一种类型的构件,在空间上脱离整体认识。而整套施工图中,每张图纸与图纸之间是有联系的,甚至是同一张图纸的内容也会有联系,若将图纸分开来看,更无法理解图纸表达的设计意图。

三是课堂上集中教学,老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讲授时间占课堂时间太多,学生参与度低,教与做不统一,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性。

四是教学内容习题量少,习题的形式也比较单一,以填空或问答题为主。在课堂或课后的少量练习远远不能达到训练学生掌握识图技能的要求。

五是教学多采用教考分离的形式进行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中得不到肯定,且因为害怕考试而又有心理负担,不能更好地掌握需要记忆的繁杂的建筑规范图集的行业知识。

三、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

(一)课程的性质及定位

建筑工程识图是建筑工程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建筑工程识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及应用性,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房屋建筑构造的认知能力以及绘图和读图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才能实现掌握并熟练运用该技能,胜任建筑岗位工作的目标。

(二)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课程内容根据建筑专业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来选择,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主线,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将实际工程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把实际工程识图分解成“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水电施工图识读”三个基本项目和“钢筋翻样及计算”一个拓展项目,共四个项目。重点讲解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结合国家建筑结构规范进行教学。将学生动手练习融入授课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动手识图为主,教学过程就是岗位工作,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的训练作品。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课程的内容除了常规的理论知识外,还设计了项目的任务、学习目标、训练项目、考核评价的标准、教学环境与实践条件要求、学时安排等。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学和做为主,教师教为辅。在每个教学项目中设计一个学生技能训练项目,比如在“建筑施工图识读”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运用计算机设计并绘制出一张建筑平面图;在“结构施工图识读”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将一套详图法表示的梁板柱施工图翻画成平法表示的梁板柱施工图;在“水电施工图识读”项目后,要求学生在课堂和课后用计算机绘制出一张水电施工图;在“钢筋翻样及计算”拓展项目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套钢筋翻样图及一份手工计算的钢筋计算书。课程学习的项目任务和项目的技能训练是有相关性的,学生在学完项目任务后立即进行技能训练,既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更学会了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同时又拓展了知识面。训练结果的作品体现出了识图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得到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改善学生厌学的情绪,适合高职高专学生的特点。

(四)课程教学条件

一体化课程教学条件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除了配备合适的教材外,还需要配备电子图识图室和纸质图识图室,识图室配有各种结构类型和不同表示方法的电子施工图和纸质施工图,配合教学使用的建筑模型、教具、建筑结构规范书籍等。校内课堂就设在识图室,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拿到和看到完整的施工图纸,解决了多媒体给学生看图的缺陷。识图室的配置满足了教与学,教与做不分离的要求,学生参与度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外要有长期合作的建筑企业,有接纳学生实习和参观的建筑施工工地。毕竟图纸只是一个意愿的表示,一个虚拟的东西,没有直观上的直接接触,学生是无法全部理解和领会的。特别是一些建筑上的隐蔽工程,比如钢筋工程,一旦做好后在表面上就无法看到了。只有通过实地参观施工过程,学生才能学懂这些难点重点。

四、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教材的改革

首先,制图与识图必须分开。其次,教材的内容要与实际完整施工图的内容一致,并将图纸内容进行拓展,因此笔者将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材分成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建筑水电施工图识读、平法制图钢筋配料实训四个项目来编写。再次,在教材的编写中尽量使用工程语言,使用工程通用文字,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工作。

(二)教学场所的安排

在结构施工图识读部分,尽量安排学生在校外实际工地学习。除了校外学习,教学大部分内容及时间就安排在校内的实训场所,一体化教学全部安排在识图室。校内设纸质识图室和电子识图室,两种识图室统一布置,这样有利于教与学,教与做不分离。目前,纸质图纸仍然是建筑行业各个岗位,各个工作阶段广泛使用的,是电子图纸无法代替的。它携带方便,容易阅读,在教学上应该顺应行业特点,尽量给学生使用纸质图纸。但纸质图纸成本比较高,为了节约成本的同时让学生阅读到大量图纸,又必须配合电子识图室给学生识读电子施工图。另外,电子识图室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学生在识图的同时,能够大量地练习老师编写的习题和使用电脑完成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形式:学,分组学习

教学上把一个班分成若干组,每组5~6个人,选出一个接受能力好,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做组长。让组长带领组员共同看图,共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团结协作精神的同时,利于集思广益,快速传递知识,快速解决问题。若一个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到组长处,在课堂上组长分别向老师提出问题,老师统一解答。大部分问题同学们通过集体的智慧和互相学习讨论,基本都可以解决了。而难点问题,由组员汇总到组,再由组汇总到老师,使得问题被充分发现,学生就能通过老师集中解答解决更多的疑难问题。

(四)教学步骤:四段三点式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集中授课,教师讲述、板书为主,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课堂中单纯的提问、回答模式,难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学生人数多的话,更无法达到教学的效果。因此,可将课堂的教学时间分成四段。

第一时间段,教师讲解,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纸质图识图室完成。教师讲解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讲解这次课识图的内容;

②解释这次课学习的难点和重点;

③布置这次课需要掌握的任务。

第二时间段,学生识图,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纸质图识图室完成。学生识图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学生自主看图,随时向老师请教,老师一一作答;

②学生看图后讨论交流,各组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

③讨论后把不理解的问题进行汇总,等待统一时间向老师提问。

第三时间段,教师答疑,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纸质图识图室完成。教师答疑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让每组分别提问,统一向全班一一解答每组汇总的问题;

②将各个学生随时提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统一向全班解答;

③将学生没发现的,但是很重要的,必须掌握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向全班解答。

第四时间段,学生技能训练,占四分之一的课堂时间,一般在电子识图室完成。技能训练内容有以下三点:

①老师运用计算机演示图纸,将上次课的练习难点进行讲解;

②学生根据技能习题的难易程度,分组或各自完成识图习题;

③老师在学生训练技能的同时,给予问题的解答。

四段三点式教学遵循的原则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

(五)教学考核:过程式考核

边教边学,边学边做,边做边考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直接接受,直接消化,直接巩固。采用过程式考核的模式,不断给予学生肯定,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进入快乐的学习之中,这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效果自然会有不断的提高。具体方法是一个识图项目考核一次,四个识图项目共考核四次。每次的技能训练项目的成果都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他们的识图技能,教学自然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高职高专一体化教学改革,必须结合企业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特点,探索出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

建筑结构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算;造价员;课程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课程是为工程造价与管理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能力培养课程,同时也是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熟练地进行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掌握施工图预算的审查及工程竣工结算的方法,初步掌握一种预算软件的应用。课程主要是面向国内建筑工程施工、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投标等行业,培养预结算编制、工程造价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建筑工程预算是实践与操作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建筑结构与识图》、《房屋建筑》、《建筑施工》、《工程定额原理与实务》等前导课程,同时与国家的建筑经济技术政策和精神密切相关。

一、课程总设计思路

本课程面向造价员职业岗位,基于编制建筑工程预算的工作过程,因此《建筑工程预算》是一门政策性、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在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中,我们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组织教学,以技能训练带动知识点的学习,专业知识在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为学生掌握,岗位技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形成。

根据工程造价员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通过典型案例教学和工作任务驱动教学,实现知识目标的传授和能力目标的培养。在课程开发上,将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标准融入课程,开发体现“知识够用、技能为主”的项目教学课程。同时密切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通过与课堂内容紧密结合的课堂活动(如讨论、案例分析等),寓教于乐,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互动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一)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定额和清单计量计价两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掌握工程量计算的规则、费用计算的程序,并通过实践达到正确地执行和使用定额和清单,合理地运用建筑产品价格的构成要素来正确计算出建筑产品的价格即建筑工程造价,从而完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出色的造价员。使学生全面发展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二)具体目标

1、专业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建筑工程定额计价与清单计价的基本概念;熟悉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和间接费用定额使用方法;熟悉一般土建工程预算的编制方法;了解单位工程概算的编制方法;能手工算量并运用计算机套价计算出一般土建工程的工程造价。

2、专业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根据生产任务要求完成建筑工程的预算;使学生清楚清单计价与定额计价的联系与区别;熟练掌握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编制和定额预算;培养学生能在工程量清单的基础上自主报价,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整个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

3、职业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通过自我学习适应工程造价的发展,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吃苦耐劳、爱岗敬业,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具有较强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造价员的职业岗位,了解造价员的工作过程,能力要求以及与之相对应《建筑工程预算》中的课程内容,把整个教学内容划分成七个模块:模块一为基础模块也就是建筑工程预算必备知识,包括工程造价概述、建筑工程定额、建筑工程定额计价方法;模块二为建筑面积的计算;模块三为建筑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包括土石方工程、地基处理与防护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工程、门窗与木结构工程、屋面防水、防腐、保温与隔热工程、金属结构制作工程、构筑物与其他工程;模块四为装饰装修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包括楼地面、墙柱面和天棚面三个部分;模块五为施工技术措施项目,包括脚手架、模板与支撑工程、构件运输与安装、垂直运输与超高增加、大型机械安装场外运输;模块六为建筑工程清单计价;

前六个模块都是以项目贯穿与整个教学中,模块七综合实训项目:某工程的工程造价(计量与计价),根据建筑工程预算工作过程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强化每个环节的能力训练,通过实训进行全过程环节能力训练,达到工程造价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

四、教学组织形式设计

根据本课程总设计的思路,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本门课程教学组织形式以采取班级授课,分组实训为主的形式。由于本门课程实践性、操作性强,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安排大量的课堂实训,采用了案例教法和任务驱动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以讨论教学法加以配合应用,针对这些教学内容和一些实训任务,学生必须通力合作完成,所以必须采取分组实训教学。

分组实训做体做法如下:①确定班级人数;②划分小组,以6-8人为一小组,根据学生专业学习情况,好、中、差搭配,男女同学搭配为原则,合理划分各组;③任命各组组长,负责领导和协调。

五、考核方案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的形成。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化发展。

具体评价方法为:

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占20%,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阶段考核占40%,考核各实训项目技能掌握的程度,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相关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考核验收;终结考核占40%,实行以证代考,以通过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考试作为终结考核。

课程教学设计不仅是一种理论和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和理念,它决定了课程开发过程的成败。做好课程的教学设计工作,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设置科学有效的学习活动,对学习进程进行有效地控制,这对于整个课程的设计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铁军、杨福云,浅谈高职《建筑工程预算》课程设计[J],大家,2012.

[2]刘孔玲,傅志瑶,工程造价管理专业建筑工程预算课程的教学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