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选5篇)

  •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紧扣语言,品味鲜明形象 寓言教学也和写人记事类文章一样,应以读为本,抓住关键语言,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感悟语言中的形象。一是要有主线,围绕“文眼”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教学《揠苗助长》,可以以题目为“文眼”,紧扣“揠”字…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选5篇)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寓言故事 语言教学

寓言教学,就是要充分借助于寓言的这些特点,挖掘教学资源,让孩子们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促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学会思考生活,进行自我教育。

一、紧扣语言,品味鲜明形象

寓言教学也和写人记事类文章一样,应以读为本,抓住关键语言,引导学生具体深入感悟语言中的形象。一是要有主线,围绕“文眼”组织教学。课堂教学应该有一条清晰的主线。教学《揠苗助长》,可以以题目为“文眼”,紧扣“揠”字,引导学生读、思、议:农夫为什么要“揠苗”?他是怎样“揠苗”的?他“揠苗”的结果呢?这样使得课堂教学以“揠苗”为线,形成三个块面来理解寓言。二是悟形象,通过抓关键词句感悟形象。《揠苗助长》可以抓“巴望”,形象体会农夫内心的焦急;抓“一棵一棵”,具体体会农夫的“认真”。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比较、深入揣摩,农夫荒唐可笑的内心和行为得以充分展现,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在抓词扣句感悟的过程中,还应将语言的训练有机融入进去。如“巴望”与“希望”的比较、造句;“焦急”可以采用表演的方式,将焦急时的语言和动作、神情展现出来;“一棵一棵”可以让学生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来描述他“拔”的动作、表情、语言。这样,既感悟了人物形象,又训练了学生语言,凸显了语文的学科特点。

二、结合生活,感悟深刻哲理

寓言的目的在于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它所讽刺的对象不是寓言本身,而是现实社会中的人和事。因此,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大难点。我们教师往往从应试的角度出发,将寓意板书出来,学生抄、背、默了事。其实寓意的揭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在充分感受寓言形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讽刺了哪些人和事,社会上有哪些人和事也同样可笑,在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充分交流后,老师才把寓意归纳板书出来。如《揠苗助长》,在紧扣词句感悟人物形象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1.农夫傻在哪儿?使学生明白农夫傻在内心想法上,更傻在拔的行为上。这是学生容易理解认识到的表层,难的是认识农夫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寓意上。2.那你来帮帮他,农夫该怎么做呢?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成语”:施肥助长、除草助长等后。再追问:为什么你这样做就好,农夫“拔”就死呢?扣“枯死”一词理解,使得学生明白了禾苗有自己生长的规律。至此,学生对于寓意的认识还局限在故事本身,没有真正达到寓言讽刺现实社会生活的目的。3.寓言中的农夫可笑,那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也这样可笑的人和事?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现象加深理解,领会寓言的讽喻作用。

三、激发想象,训练创编能力

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角色少,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说明道理,在结尾,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在学生充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问题情境的特定角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开创造性的联想,为写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1.续编寓言故事。续编寓言,是学生在已有故事的基础上,根据对故事内容的了解,通过对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续编寓言。续编故事的写作空间大,想象空间大,创造空间大,并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写作的蓝本,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训练形式。例如《狐狸和乌鸦》在教学完后,设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续编小故事的作业,使学生进一步领悟本故事的思想意义,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达到巩固学习内容的目的。

2.改编寓言故事。改编寓言故事的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训性、角色少和寓体形象夸张可笑的特征设计。例如:《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讽刺老虎的凶残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势欺人的可恶行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给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动物看见老虎来了纷纷逃走时,一只犀牛来了,它建议老虎站在旁边观看,让狐狸一个人自己向前走,结果老虎恍然大悟。

当然,步入高年级,对于寓言的学习还要从广泛阅读入手,让学生更深入地学习、认识、熟悉寓言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不同的类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选择优秀寓言让学生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补充寓言原文让学生欣赏,开掘传统文化,丰厚学生的语言根基。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弹性预设 激活动态生成 有效引领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课堂的“生成性”则是这门艺术的魅力所在。面对稍纵即逝的生成,我们如何把握,去追求课堂的精彩呢?

一、课前充分而又弹性的预设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生成,是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预设,是实现生成的必要途径。

1.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实实在在地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还应通过书籍或网络系统的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这些知识未必都要传授给学生,但教师必须了然于胸。只有进行了这种充分预设,当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才能信手拈来,不至于乱了课堂阵脚。让预设既能萌发于课堂生成之前,又可游走于教学生成之时,以使学生生成时教师不至于错失教育良机。

2.拓宽师生学习空间,专“一”蓄“百”。“打铁先得自身硬”、“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位教师要做到课堂悟懂学生的心理、带领学生探索,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难!而在课堂上做到得心应手,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信息视野,难上加难。教师应该是智者,教师应该博学,渊博的学识,是做一名好教师的有力保证。

3.构建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必须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从不同角度多作假设并做好相应的准备。

4.在教学中,预设是必要的,但同时这种预设是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时,要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给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出现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动态生成的事件作为课堂进一步展开的契机,课堂常会因此而精彩。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预设越充分,生成越精彩,高明的预设总是能在课堂中结合学生的表现,作灵活选择、弹性安排、动态修改。

二、创设平等对话的氛围,有效引领生成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民主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有效生成的重要条件。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对文本不断探究和感悟的过程。只有当教师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重视他们的存在,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需,才能使学生对学习活动怀有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热情,进而探究、感悟文本。尊重学生是动态资源生成的前提,是战胜语文学习困难的法宝。

三、激活、捕捉和运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尽管预设是那么的“无微不至”,但是总有那么一些状况,是课前预设不到的。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1.质疑中生成,创造精彩。质疑既是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学习的生动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超越课本、超越教师,标新立异甚至反常规地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请看《揠苗助长》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读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老师,古时候真有这么傻的农夫吗?

师:你们认为呢?

生:我认为没有。

生:我认为是有的。因为以前农夫没有文化,不懂科学,他不知道禾苗拔起来后根受到了损伤就会死的。

……

师:小朋友都有各自的见解,而且有理有据,这很好。至于这则寓言,由于它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我们很难印证它是真是假。但我们可以确定,作者之所以写这则寓言,就是想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故事中愚蠢的农夫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做出了傻事。当他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禾苗全死了,他是多么伤心啊。聪明的小朋友,你能告诉他禾苗枯死的原因吗?你能帮助他明白道理吗?

生:农夫啊农夫,禾苗是自己会长高的,你拔它反而伤了它的根,你以后千万别做这种傻事了。

生:农夫,你要记住,做任何事都不能违反自然规律,急于求成,否则将一事无成。

……

孩子们在课堂上提的问题常常是难以预料的,也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于是,我把教学过程切入到对寓言故事道理的领悟上,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上进行拓展,由学生自己来讨论。他们独到的见解,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认知冲突生发的资源,使学生真正明白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的道理。

2.“错误”催生教学的“美丽和收获”。语文教育专家、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过:“教室,是出错的地方。”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理想和教学实际之间的对话过程,不完美是很正常的事,即使在教学中出现了失误,那也是再平常不过了,有错的课堂教学是真实存在的。只要我们善待,提炼和激活,这种课堂上随处可见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

我任教四年级上学期时,有一天上午第三节语文课上,同学们在静静地看课文思考课后问题,“轰隆隆”,巨大的雷声打破了这安静的氛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由自主地把头朝向窗外,安静的课堂开始骚动起来:“你看,你看!树叶、操场上的尘土……”。我正想生气,突然乌云密布,天越来越暗。显然如果这时整顿纪律,效果肯定不佳,停下教学让学生做作业或读课文也不是好办法。于是我顺水推舟,停下课来,和学生一起冲出教室,欣赏起窗外的景色。天空一声霹雳,惊天动地,许多学生吓得叫起来。我让学生观察这些同学的神态、动作。一场暴雨哗哗地下,操场、树枝、远山、房屋等都成了观察的对象。暴雨过后,我请同学们来讲讲这场雨,学生反应热烈,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言。我再布置作业――写作文片段《雷雨》。第二天作文交上来了,效果出奇地好。“意外”或许打乱了教学的节奏,改变了教学的流程,但不曾预约的精彩却不期而至!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树立动态生成的正确态度,把握有利时机,为学生课堂生成提供一定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在生成的课堂中自由流淌,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语文课堂因动态生成而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02.

[2]蒋莉莉.别让美丽的“错误”擦肩而过.教育在线论坛.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一、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书面表达水平

作文和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可见说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写得好不好。翻开农村学生的作文本,文章的文句不通,文理不顺,词语单调,“土话”多是最突出的问题。可以这么说,当前广大农村学生说话训练远远不够,说话能力必须加强。口头语言是在直接的交际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让学生有充分的说话环境。因此,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形成用普通话交际的良好风气,对提高农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城市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普遍比农村学生高,这与他们都能使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无关系。

普通话的推广在农村小学一直实施不好,大多数的学生不论在家中或是在学校里都使用家乡话,笔者是个农村小学教师,因此深有感触。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生活环境对学生的阻碍;另一方面却是教师的努力不够,甚至是不以为然。推普工作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应有深刻的认识,下工夫排除推普工作中的困难,教育学生认识到讲普通话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交际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说话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义务教育教材的说话训练,中高年级在低年级的基础上作了系统安排。当然,说话训练仅靠基础训练中的安排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充分采用多种形式,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训练,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乐于说,说得好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成功的提问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挥。课堂提问切忌太深或太浅。太深的提问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大,学生绞尽脑汁,不得其解。而太浅的提问让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面对“是不是”“对不对”式的满堂问,学生想都不用想,习惯性的答案脱口而出,难有展现才能的空间。课堂提问应精心设计,才能发挥作用。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对于概括性较强的题目,学生的思维难于一步到位。教师可以将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由分到总,寻找答案。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课中,要让学生说说该诗所蕴涵的生活哲理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我在教学时,手中拿着一个球,左右两边颜色各不相同,通过提问“这个球是什么颜色?”“为什么两边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答案?”引发学生讨论得出了“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眼光看待,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的结论,然后再把学生的思路引回课文中,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生活当中,有什么相同的情况?”学生的思路打通了,“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2.改变角色,置身情境

如果学生把回答问题当成一种任务、一项测试,那么,紧张感必定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反之,如果把回答问题当做一次展示知识或个性的机会,则会兴趣盎然,积极发言。例如在教学《揠苗助长》一课中,教师有意说出“农夫想出了揠苗助长的办法,禾苗一天之内就长高了一大截,这样子,过不了几天就能得到丰收,农夫真是个聪明的人!”班级顿时哄堂大笑,学生纷纷表示反对,说出理由,讲明道理,并联系到生活之中。

三、掌握说话的恰当时机,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1.课前预习检查,有备而说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必局限于字词,可以从更多的方面着手。

2.课后总结,有感而发

课后总结的任务通常都是由教师来进行,这样不利于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让学生失去一个表达、交流的机会。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如设计“口述课文内容”“学了这篇幅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同看法?”“联系生活实际,你有什么感想?”等说话题目,鼓励学生大胆说,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感受激奋情境,一吐为快

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刺激学生的说话欲望。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教师先进入角色,以哀伤、沉重的感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入情,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此时,学生对穷苦人民的深深同情、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的强烈不满充满了胸膛,当教师提出“小女孩的不幸遭遇表现在哪里?”“小女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悲惨命运?”“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你应该怎样珍惜幸福生活?”等这些问题时,学生情绪饱满,你一言我一语地畅吐心声。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钟凌,2001年至2009年在国内一家知名的出国留学服务公司任咨询部经理、留学中心副主任职务,在出国留学服务行业浸染多年,积累了上千案例经验。近十年来,钟凌关注留学动态、客户需求、申请规划,领导工作团队在树立行业专业水准及标准化模式上颇有建树。同时,多年来与众多海外学’校的沟通合作,使她在海外招生及升学要求等方面积累下独到而系统的经验。

2006年,钟凌精心将多年积累的一线留学经验集结成书,由新东方大愚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出国留学DIY全攻略》,面世以来市场反响热烈,在全国多次举办讲座研讨,为出国留学的学生、家长举行座谈介绍,并聆听他们的心声以及留学申请路上的喜怒哀乐。该书面世以来已经再版三版,深受广大读者好评。

本篇开始,将通过各类不同的案例分析,为大家逐一展示不同类型的家长在申办过程中的种种心态症结,以及笔者的建议或解决方案。(以下篇幅中案例的主人公,因涉及客户隐私,不会提及具体姓名、社会背景;同时,为避免有给某学校“打广告”的嫌疑,也不会提及具体中报的学校,请理解。)

CASE1 揠苗助长型

汉意英解:Try to help the shoots grow by pulling them upward-spoil things by excessive enthusiasm(见右表)

趋势诊断:

家长这种心态,对于孩子而言很容易滋生“留学成就强迫症”,这是目前留学生中非常常见的心理疾病。留学生由于家长期望值过高,升学压力过大,对自己信心不足,加上国际学生升学位置有限,僧多粥少,依然存在激烈地竞争。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乃至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如果心理素质较差或不善于自我调节,很容易罹患心理强迫、抑郁甚至走上歧途。这样就与当初良好的留学意愿背道而驰了。

总结陈述:

总的来说这对家长对孩子的规划是相对比较合理的,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太过于急于让孩子在其既定设计的轨道来发展,而且目标设计得过高,给予完成的期限也十分紧促;学生在这样的宏图规划下,显然是喘不过气来的。揠苗助长,速成得快,也很容易出问题。

首先,家长应需要做的是,与孩子认真全面地进行沟通,不要先提出若干要求1,2,3来,先倾听孩子本身的想法意愿;然后在旁梳理分析,根据孩子现有的条件与不足,适时给出意见,最后大家汇总讨论。至于说设定目标或规划周期,建议给与彼此充分的时间空间及目标幅度,同时,对于未来是否一定要走到金字塔顶尖的位置,请给与孩子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利,同时鼓励孩子尽可能的往前发展,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毕竟未来的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他要为自己的将来负责。

至于说专业规划,请不要仅着眼于现今三五年的金融走俏,未来职业发展有无数可能,很多留学国家的文化教育官员都呼吁学生深造朝多元化,理工、环境、制造、自然资源等方向发展,无论居留国外还是归国就业都有更多的机会。最后,这对父母在与笔者的半年内反复沟通讨论后,为LIN选择高二、出去的方案,仍然选择就读英国的A-Level课程(因其文凭的含金量,及广泛认可度),同时在一年准备时间内,LIN的英文经过循序渐进的系统培训,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科偏科也有所缓解,LIN不再那么“讨厌”数学了,毕竟是门基础学科工具。在高二完成后,LIN以优秀的IELTS分数及高中学科成绩,申报了英国某知名公立高中学院(因预算相对较低)并获得了签证。

该学生是我5年前的案例,如今,即将以优等生的身份,从英国伯明翰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并已被一知名研究所预录取做研究员。同时不放弃深造机会,他还将利用工作间隙兼职继续修读研究生,就读伦敦遗传基因学专业硕士。

背景知识:

英国高等教育A-LEVEL课程,英文全称为GCE Alevel(GeneralCertificaton Education A-level)课程,为英国高等中学水准文凭课程(在世界范围内等同于中学课程),该课程为两年制,第一年称为AS,学生需选择3-5门课程;第二年称为A2,学生在第一年所读课程中筛选其中3门继续进行,A-Level课程完成后可直接申报大学本科(英国本科为3年制),同时该文凭也被世界大多英语国家认可可以直接申报大学本科。

中国学生选择就读英国本科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在高一、高二阶段申请A-LEVEL课程;然后直接就读大学(俗称2+3);二是在高三以上学历的选择就读英国大学预科(俗称桥梁课程,一般3门必修课,3门选修课);预科完成后升读大学本科。

学生在就读A-Level课程期间将与未来就读大学的专业有密切关联性,要根据未来大学将要就读何种专业的方向来选课,所以经常有家长对A-Level课程和预科课程产生混淆,其实意义区别很大。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儿童视角;小学语文;寓言;成长

寓言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其内容具有哲理性、故事性以及讽喻性等特点。通过寓言教学,能够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受到一定的启迪,拓展学生的思想深度、广度,从而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寓言,与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审美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鉴于此,本课题基于儿童视角,对小学语文教科书寓言改编情况进行探讨与研究。

一、小学语文教科书寓言改编基本情况分析

只有了解小学语文教科书寓言改编的基本情况,才能为改编提供有效依据,创作出更加精美、更加有深度、更加受学生喜爱的作品,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1)数据分析。据相关数据显示,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寓言选文所占比重为8.1%。所选寓言中,改编过的占78.3%,其中,改编过的寓言绝大多数为童话式寓言。在小学低阶段中,改编过的童话式寓言比重最大。对于小学高阶段来说,所选取的寓言绝大多数来源于文言文。另外,所选取的寓言,来自外国翻译作品的较少。从中可知,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取的寓言,童话式寓言占了主导地位。

(2)改编情况。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文―白”寓言主要源于先秦寓言。这些寓言作品在创作的时候,作者往往并不是只针对儿童进行创作。这些寓言故事在选入教科书之前,编者必须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教材体系为依据,仔细分析考虑,再对这些选入的寓言作品进行改编,例如翻译成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与欣赏的白话文。由此可见,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寓言作品,无论是在形式方面,还是内容的转化方面,其改编特点均表现为“先秦文言文白话文”的转化过程。

二、小学语文教科书寓言改编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寓言改编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小学语文教科书寓言改编实现有效性,针对学生兴趣、特点进行改编,便具有重要意义。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更容易接受寓言作品,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进一步实现优化教学、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小学语文教科书寓言改编有效性的具体策略如下:

(1)有效改编――由“难”向“易”转变。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果寓言作品的学习难度过大的话,学习起来便具有一定的困难性。特别是对小学低阶段的学生来说,难懂的寓言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最终的学习效果。因此,使寓言作品由“难”向“易”转变,便显得极为重要。例如:《揠苗助长》,原文出自于《孟子・公孙丑》。原文是由“农人拔苗”的情节与评论组合而成的,原文直接引入小学语文教科书显然不具合理性。因此,必须对原文适当地进行改编,精心地改编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这样,不但使学生更容易阅读,而且还学到《揠苗助长》当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有效改编――编写《寓言读本》,起到弥补课文缺陷的作用。有教材编者认识到,有些寓言非常经典,如果进行改编的话便会失去原文的“味道”,但直接引入小学语文教材又不太切合实际。因此,为了起到弥补课文缺陷的作用,编写《寓言读本》便显得极为重要。这样,教师在寓言作品教学过程中,便可以借助《寓言读本》,让学生对其中的寓言作品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进行解读,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寓言读本》,选择符合自己阅读能力及阅读兴趣的作品进行阅读,从而使语文课内与课外学习更具有效性。

(3)以儿童视角,进行教学设计。显然,改编寓言作品的目的便是使语文教科书更能被学生所接纳。换言之,寓言作品的改编是服务于教学的。因此,对于寓言作品教学,教师从儿童视角出发进行精心设计,便显得非常重要。传统寓言作品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讲故事、背寓言内容等。这样的教学方法,一般比较枯燥无味,无法提高学生学习寓言作品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让学生细心体会到寓言作品当中的深刻含义。所以,设计寓言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有效设计,并结合寓言作品本身的特点,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4)对儿童的特殊审美能力进行正确认识。为了编写出更符合学生兴趣与需求的寓言作品,就应该深入了解儿童的特殊审美能力。比如说,儿童是如何解读寓言的,体现出什么样的特点。每个人都有审美能力,儿童也不例外,并且儿童的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他们的审美意识的典型特点是结合他们自身的经验来感知及欣赏,而对于其中的艺术语言,他们了解程度还不够深。改编人员应该深入校园,多与教师、学生进行沟通及交流,了解小学生阅读寓言文本的基本情况。通过与教师或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寻找编写寓言作品的灵感,为今后的编写提供依据。除此之外,编写人员还需要对学生在阅读寓言文本时的倾向及情感有深刻了解,创作出更加符合儿童兴趣、特点的寓言作品。

结语: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目前小学语文教科书寓言改编的一些基本情况,了解到改编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因此,合理地进行小学语文教科书寓言改编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完善。例如:改编内容要由难向易转变、编写《寓言读本》供师生选用、正确认识儿童的特殊审美能力等。相信做好以上这些,小学语文教科书寓言改编将更具有效性,从而使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寓言故事更贴近儿童,并能够给儿童深刻的启发,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崔峦.回顾・总结・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十年小学语文教

材编写历程[J].课程・教材・教法,2010(1).

[2]徐薇.儿童视角:引领儿童语文课堂提问的原点与归宿――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