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浴血三八线172:抗美援朝70年70人之聂荣臻
作者:相忘于江湖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百废待兴时,伟人做出的艰难决策。
经过两年九个月的浴血奋战,以美军为首的联军被迫在板门店签下停战协定。
在前线,志愿军5任司令员彭德怀、邓华、陈赓、杨得志、杨勇先后接力,直到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在后方,伟人日以继夜指导这场立国之战,从战略到战术都是最后一个把关者。在伟人的身边,有很多智囊和参谋,第一军事助手,应是主席眼中的“厚道人”聂荣臻。
聂荣臻
一、三大起义,参与领导两个
聂荣臻,字福骈,小名双全,1899年出生于四川江津(现属重庆)。
1919年,因参加进步活动遭通缉,抱着“实业救国”梦想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从法国转赴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与刘伯坚负责支部工作。1924年10月,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后转入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1925年回国,有5年多的海归经历。
1927年,三大起义参加了两个。南昌起义,聂荣臻是前敌军委书记,在九江组织张发奎25师2个团起义,8月2日赶到南昌,任叶挺11军党代表。此时,陈毅是团代表,林彪是排长。
南昌起义部队在潮汕遭遇失败,聂荣臻赴港。12月参加广州起义,负责联络、筹划军火。薛岳团反扑观音山时,亲自披挂上阵。张太雷牺牲后,聂荣臻力劝叶挺撤出广州,保存了1000多革命力量,一部参加了百色起义,一部上了井冈山。此时,徐向前是工人赤卫队的联队长。
青年聂荣臻
二、各个阶段,都有不俗表现
在1955年授衔评定标准,土地革命、抗日、解放三个阶段的功绩是重要参照。
广州起义失败后,聂荣臻“潜伏”港岛开展地下斗争。1930年5月,回到上海任顺直省委组织部长,在特科工作。1931年,调任参谋长。1931年12月,前往江西根据地,任红军总政副主任、红1军团政委。与搭档林彪参加了反围剿和长征,与刘伯承指挥了遵义会议后的先遣队工作。
抗战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与林彪指挥了平型关战斗。与林、罗三路分兵后,率领3000健儿开辟了模范根据地晋察冀。1938年3月,主席评价聂荣臻是“新的鲁智深”。1939年,在黄土岭与杨成武击毙“名将之花”阿部规秀。1940年,与刘伯承合作发起了百团大战。
1945年9月,遵照“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组织冀东、冀中11个主力团和大批干部进军东北。指挥晋察冀、晋绥5.5万人歼敌1.2万人,解放了绥东、绥南。随后两年,建议把冀热察、冀热辽、冀东划归东北解放区。平津战役后,兼任平津卫戍司令、北平市市长。
聂荣臻与朱总、林总
三、顾全大局的华北军区
华北军区在解放初期,表现并不突出。
1946年大同、集宁以及张家口,两次被傅作义击败。1947年解放第一年战绩,华东43.4万,晋冀鲁豫28.7万,东北17.5万,晋察冀14.4万,陕甘宁晋绥7.4万,中原李先念0.6万。
聂荣臻自己也承认,与友邻晋冀鲁豫相比,差距较大。
1945年和谈大裁军,晋察冀是样板,有顾全大局掩护其他战区保存战力的原因。1947年开局不利,朱老总亲临整顿,提拔杨得志为军事主官,经过清风店等战役,部队战斗力稳步提升。
抗美援朝战场,华北军区部队表现不俗。第五次战役,63军歼敌21580人,在参战11个军中位居第一,铁原阻击更是一战成名。抗美援朝结束,67军、68军歼敌最多,超过了15军和38军。
聂荣臻与朱老总
四、伟人的得力助手
1950年6月25日,朝战爆发时,新中国决策层对是否参战,意见不一。
一向谨慎的林总,主张不参战,在边境屯兵威慑联军,获得多数人的共鸣和支持。在徐向前养病期间代理总长的聂荣臻也支持林总。但是,主席从大局和长远出发,决策出兵。
选定主帅,还缺少参谋团队,主席选定的第一军事助手,是代总长聂荣臻。
为了让身兼数职、焦头烂额的聂荣臻分身有术,主席特批他主抓抗美援朝,其余的事不用管。抗美援朝三年,聂荣臻是到主席那里次数最多的人,也是在总理那里能“插队”的人。
给主席当军事助手并不容易,因为能跟上伟人思维的人实在太少。抗美援朝,涉及到志愿军编组、训练、集结,还有武器装备、后勤、军工、伤病员安置、部队轮换,几乎无所不包。
在开国将帅中,能把主席从床上叫醒的,除了彭总,就是聂荣臻。
找总理汇报、商量事情也不容易,总理太忙,经常忙得熬夜。建国之初,总理想让“军神”刘伯承担任总长,刘伯承婉拒了:你最善于熬夜,我可奉陪不了,我还是去办军校吧。聂荣臻比刘伯承年轻7岁,可也是50多岁的人,工作强度大,实在顶不住,有几次在等待总理时,趴在桌上就叫不醒了。
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
五、一生厚道,受人称赞
主席评价朱老总“度量大如海”,评价聂荣臻“是个厚道人”。
聂帅的厚道尽人皆知。1942年,抗战最艰难时期。旱灾让冀中和晋察冀赤地千里,部队和老百姓都没有粮吃,当时一棵大树的树叶就够一个排吃一天。为了不和老百姓争粮,聂荣臻签发了一道“树叶训令”:村庄15里以内的树叶全部让给老百姓,部队只能到偏远地区采摘树叶充饥。
聂荣臻不但厚道,度量也大。代总长期间,有一封电报没经主席看,就发了,被伟人严厉批评,聂荣臻主动揽责。事后发现,是军办主任张经武下发的,张经武得知后非常感动。
1956年10月,邓政委征求聂荣臻意见:技术工作、北京市长、军工和装备,三选一。
聂荣臻不假思索,选择了科技工作,被任命为副总理,主管科技工作。凭借度量与厚道,团结了一大批钱学森、王淦昌这样的科学家,张爱萍、邓稼先这样的助手,“两弹一星”全部成功。
1980年春,《读卖新闻》头版刊登了“美穗子姐妹,中国元帅聂荣臻想念你们”。7月,百团大战时在井陉矿区救起的美穗子姐妹来到中国与聂帅相见。元帅战火救孤女,成为一段佳话。
聂帅、刘帅、贺帅视察军工
1985年,魏巍给聂帅的祝寿诗:一生厚道人称赞,千秋风流一元戎。
聂荣臻晚年总结,打了一辈子仗,没受过一次伤,搞地下工作,没被捕过,算是命大福大之人。此时聂帅多病缠身,但处之泰然,豁达面对。1992年5月14日,93岁的聂帅在睡梦中仙逝。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