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唯一女创始人向警予简介(被叛徒出卖牺牲,一双儿女有何结局?)

  • 我党唯一女创始人向警予简介(被叛徒出卖牺牲,一双儿女有何结局?)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娱乐
摘要

1928年5月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不单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还是被毛主席称为“中国共产党唯一一位女创始人”向警予壮烈牺牲的日子。自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武汉三镇陷入了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中,身边的同志战友接二连三地被逮捕、杀害,向警予毫不畏惧,反而将一腔悲愤化为动力,她化名为“易夏氏”,一面同敌人周…

1928年5月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不单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还是被毛主席称为“中国共产党唯一一位女创始人”向警予壮烈牺牲的日子。

自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武汉三镇陷入了腥风血雨的白色恐怖中,身边的同志战友接二连三地被逮捕、杀害,向警予毫不畏惧,反而将一腔悲愤化为动力,她化名为“易夏氏”,一面同敌人周旋,一面积极开展革命工作。

向警予

1928年3月20日,因为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被捕。她被关在武汉卫戍司令部的监狱里,这里臭气熏天、阴暗潮湿,还关押着大批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敌人威逼利诱、手段用尽,始终无法获得一点有价值的信息,于是决定残忍地杀害向警予。他们将执行死刑的日子选在了5月1日这天,因为向警予深受工人、农民阶级的敬爱,在国际劳动节这天行刑,也是为了威慑工农群众。

在去往刑场的囚车上,向警予面色从容、毫无畏惧,看着聚集在道路两旁的群众,她高声唱起了《国际歌》:“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作一最后的战争……”围观的群众也受到了感染,纷纷回应她,还试图冲破军警的阻拦。

敌人眼看场面即将失控,厉声呵斥:“不许再唱了”,见向警予不为所动,就用枪杆猛砸她的后背,直到她口中流出鲜血、痛得发不出声音为止。向警予在囚车中缓了缓气,又开始大声演讲:“反动派的末日就要来了,革命终将胜利!”

此番言论一出,敌人都被吓坏了,他们抓起地上的沙土塞进向警予的嘴里,试图阻止她说话,还加快了押解队伍的行进速度。

在武汉余记里空坪刑场,向警予壮烈牺牲,年仅33岁。三年后,她的丈夫蔡和森也英勇就义。夫妻二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心心念念的除了未竟的革命事业,还有一双年幼的儿女。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失去父母的庇佑,那双不满十岁的儿女又有怎样坎坷的经历呢?向警予本是富家女,又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呢?

向警予

1895年9月,在湖南溆浦县商会会长的家里,一名女婴呱呱坠地,父母给她取名为“向俊贤”,这就是向警予,向俊贤是她的本名。因为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九,她也被家人亲切地称呼为“九儿”。

向家虽是商贾之家,但家学渊源,非常注重子女的知识教育。向警予的几位兄长都曾经留学海外,她本人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新思想的熏陶。八岁的时候,向警予还被送进了县城里的新式小学,女子入学读书,这在当地是从来没有先例的。

家族的开明思想,父兄对教育的重视,向警予注定会成为一名不同寻常的女性。小学期间,她就有一个梦想——成为花木兰那样的女英雄,上阵杀敌保卫国家,在她33年的短暂生命中,也一直在为这个梦想而努力。

向警予

向家长子、向警予的长兄向仙钺是一名革命人士,他曾经留学日本,深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影响,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还担任湘西同盟会的负责人,他也是向警予的革命启蒙老师。

向仙钺经常在家里谈论革命主义和救国之道,他没想到那些言论竟然深深影响了年幼的妹妹,最终引导她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废除了封建帝制,大大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还促进了新式女子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内涌现出一大批倡导男女平等、积极投身教育兴国事业中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著名革命教育家朱剑凡就是其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也是向警予非常敬仰的老师之一。1912年,朱剑凡在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担任校长,向警予慕名而来,转入该校学习,在校期间经常向他请教学术问题和革命问题。

可惜没多久,朱剑凡就因为宣传进步思想被学校开除了。向警予即为老师遭遇的不公待遇感到不平,又为无法再继续聆听师长教诲而失落。过了一段时间,向警予打听到朱校长又开办了一所周南女校,毫不犹豫地和几名进步学生办理了转学手续,又转入到周南女校。

朱剑凡

周南女校被誉为“女革命家的摇篮”,向警予在校学习期间,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了“警予”,意为“警示自己”。在周南女校她还结识了蔡和森和蔡畅兄妹、以及毛泽东等一大批进步学生。

当时全国正在开展新文化运动,向警予深受影响,她也意识到教育救国的重要性,毕业后返回家乡,追随朱剑凡校长的步伐也办起了新式学校,她创办的学校打开了中国男女同校的先河。

青年毛泽东

办学之初并不顺利,因为当地还深受“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束缚,根本没有人家送女孩来上学,即便是来上学的,也只有男学生。

向警予就挨家挨户地去宣传读书的好处,在她的积极奔走和众多进步人士的支持下,学校逐渐有了起色,学生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300多人,她本人也被称为“三湘才女”。

1919年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中国山东,消息传入国内,引起民众极大的愤怒,并爆发了声势浩大的五四运动。向警予也带领学生走上街头,开展抗日救国游行。

同年,她听说毛泽东和蔡和森在长沙创办了新民学会,旨在“改造中国与世界”,就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学会。随着运动的深入开展,向警予也意识到自己开办的学校,虽然能传播新思想,但是在国家危难面前只是“杯水车薪”,想要救国,必须另谋他法。

蔡和森和向警予

经过慎重考虑,向警予辞去了学校校长的职务,和蔡畅、蔡和森等人前往法国留学。1920年她和蔡和森志同道合相互爱慕,结为了革命伴侣,并将他们的结合称之为“向蔡同盟”。

留法期间,向蔡夫妇一直密切关注着国内的斗争形势,也同毛泽东、陈独秀等人保持着联系,他们还共同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和计划。

1920年,蔡和森和向警予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建议成立“中国共产党”,这也是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第一次出现“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不久后毛泽东回了一封信,对于蔡和向的建议,他表示“没有一个字不赞成”。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共产党成立的次年初,留学归来的向警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党唯一的一位女创始人。此后她开始担任党组织的首任妇女部长,积极开展妇女运动,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就是由她领导的。

“为花季少女解开裹脚布,为广大妇女争取参政权!”这是向警予的理想,也是她用生命在践行的事业。她提出了多个“平等”倡议——男女继承权平等、男女婚姻平等、男女教育平等、男女工资平等,等等。

向警予还撰写了大量阐述妇女解放思想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发表在《向导》《妇女周报》《妇女日报》等在当时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可以说向警予在中国近现代解放妇女运动中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就连毛主席都赞誉她是“模范妇女领袖”。

1927年向警予与蔡父蔡母及子女合影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当时向警予正在武汉开展宣传工作,身边的很多同事要么被反动派逮捕杀害,要么听从组织安排被迫转移,她却拒绝转移,坚持留在白色恐怖的核心地区继续斗争。

可惜因为省委交通员宋若林的出卖,向警予被敌人抓捕,被捕几天后,武汉卫戍司令胡宗铎突然出现在监狱里,他径直来到向警予的牢房前,拿出一封国民党政府的聘任书,得意洋洋地说:“向警予,你可要感谢我啊,本来你就要跟其他共党分子一起被枪毙,多亏我的大力推荐,你才有这个为党国效力的机会啊。”

胡宗铎

胡宗铎不但识破了向警予的身份,还试图用高官厚禄引诱她叛变革命。向警予不为所动,一把撕碎了聘任书,还将胡宗铎一顿臭骂:“别白费口舌了,你的花言巧语对我没用!”

胡宗铎气急败坏,眼看“利诱”没用,就改用“威逼”。白色恐怖年代,国民党反动派为了从革命人士的口中获取机密,制造出了一系列酷刑,这些酷刑会让人生不如死。

胡宗铎命人把监狱里的酷刑挨个用在向警予身上,他就不信敲不开这名女共产党人的嘴巴,偏偏向警予在敌人的酷刑下始终没有透露党的任何机密,在她看来,“人迟早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明明白白,慷慷慨慨”。

1928年5月1日,年轻的向警予牺牲在了敌人的枪口下。

蔡和森和向警予

因为没有在向警予身上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敌人对她恨之入骨,甚至下令不许任何人给她收尸。自古以来,暴尸街头就是对一个人最恶毒的惩罚,更何况向警予还是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领袖。

在一个黑沉沉的夜晚,两个人影摸黑来到向警予暴尸的地方,他们用草席将向警予的尸体包裹起来,用小船悄悄地运到了附近的山坡上进行安葬。

这两人分别是潜伏在武汉地区的共产党员和武汉一家工厂中的工人,如果不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前来,向警予的遗体还将继续遭受敌人的羞辱。

蔡和森作《向警予同志传》手迹

蔡和森得知噩耗,内心悲痛万分,写下《向警予同志传》悼念亡妻,悲痛过后,他又投入到激烈的斗争中,去完成妻子未完成的事业。可惜的是,1931年蔡和森也因为叛徒的出卖在香港被捕,在牢狱中经受了敌人残酷的折磨,最后也壮烈牺牲。

向警予和蔡和森相继离世,他们的一双儿女都还年幼,女儿蔡妮在母亲牺牲后,跟着去苏联开展工作的父亲一起出国,第二年父亲回国工作,年仅10岁的蔡妮被只身留在了苏联。

国内斗争形势激烈,苏联的情况也很不乐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蔡妮都过着东躲西藏、食不果腹的生活。

1953年,蔡妮终于回到阔别20多年的祖国,先是在北京儿童医院当医生,后来调入北京红十字医院工作,因为自年幼起就生活在苏联,蔡妮的中文并不好,即便十分努力,工作上也是困难重重。

蔡妮

经过多次申请,蔡妮终于进入了北京外国语学院担任俄语教授,对于蔡妮来说,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工作了。在学校工作期间,蔡妮一直兢兢业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俄语人才。

向、蔡二人的儿子蔡博则在父亲牺牲后,跟随祖母和姑妈长期隐居在乡下。1938年国内战争白热化,为了保护革命烈士的后代,由周总理出面安排将蔡博也送到了莫斯科,此后他进入莫斯科钢铁学院冶金系炼铁专业学习,1949年跟随秘密访苏的刘少奇回国。

蔡博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蔡博回国后在鞍山钢铁厂工作,从普通的技术员做起,一路成长为中国钢铁研究总院炼铁研究室主任,不论在哪个岗位上,他始终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凭借突出的专业能力,蔡博成为了我国高炉强化技术的推行者。

在培养人才方面,蔡博也毫不藏私,将毕生所学尽数传授,我国当时很多优秀的现代高炉炼铁人才,都是由他培养出来的。

向警予、蔡和森为中国革命发展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他们的儿女也继承了父母的遗志,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