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个人资料简介 丈夫拿出全部积蓄支持她教学,晚年爱人和女儿接连离世

  • 谷建芬个人资料简介 丈夫拿出全部积蓄支持她教学,晚年爱人和女儿接连离世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娱乐
摘要

文丨柠一编辑丨娱阿姨最近,关于对那英老师的一条评论突然火出了大家的视线,“长了个好嗓子,配了个狗脑子”。歌迷们觉得总结得很精辟,但也同样很好奇,凭借那英在娱乐圈的地位,有“中国第一天后”的称号。凭借她直爽的性子,毒辣的语言风格,谁敢这么吐槽她,还没有被她“教做人”,还能“全身而退”呢?她就是谷建芬老师,苏红、毛阿敏、万…

文丨柠一

编辑丨娱阿姨

最近,关于对那英老师的一条评论突然火出了大家的视线,

“长了个好嗓子,配了个狗脑子”。

歌迷们觉得总结得很精辟,但也同样很好奇,凭借那英在娱乐圈的地位,有“中国第一天后”的称号。

凭借她直爽的性子,毒辣的语言风格,谁敢这么吐槽她,还没有被她“教做人”,还能“全身而退”呢?

她就是谷建芬老师,苏红、毛阿敏、万山红、段品章、解晓东、孙楠、刘欢等等都师从她门下,而那英只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走进谷建芬老师传奇的音乐道路和她坎坷的人生之路。

1

谷建芬1935年出生于日本大阪,祖籍是山东省威海,在她出生之前她的父母为谋生到日本经商,后来,谷建芬于1941年跟随父母回国,一家人在大连定居。

在读书时,谷建芬就对音乐充满了热爱。

她觉得歌声是如此的神奇,能带给人无限的美好和莫名的悲伤,歌声里仿佛有无尽的故事。

所以,谷建芬从小就没有离开过音乐的陪伴,音乐也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50年,谷建芬凭借自己的努力考进了旅大文工团,在校期间担任钢琴伴奏。

那一年,谷建芬才15岁,也正是从这时起,她才正式踏上音乐创作生涯。

虽然担任的是钢琴伴奏,但她已经开始自己写歌、作曲。

一年后,谷建芬又考入东北鲁艺(现为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深造。

这更加坚定了她选择音乐的决心。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中央歌舞团,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征途。

她的音乐创作之路也由此开始。

她刚到北京那会,恰好赶上国庆,在这一刻,她无比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一下就激发了她的爱国热情,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写一首关于祖国的传世经典。

1989年,她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写下了《10月是你的生日》,即后来的《今天是你的生日》,一下就唱响大江南北。

2

15岁,是谷建芬走上音乐道路的日子,也是在这一年,她遇到了她一辈子割舍不了的爱人——邢波。

邢波,原名邢忠诚,出生于大连,比谷建芬大了三岁,在她之前两年考入旅大艺术团。

与谷建芬不同,邢波是一名演员,当时在一个艺术团当舞蹈演员。

因为经常合作的关系,他们很快从同事变成了朋友,最后他们在相处中相知相爱了。

后来两人一同调入中国歌舞团工作,即使他们走不同的路线,他们仍然一起工作。

恋爱的时候,邢波还送了一本蓝色笔记本给谷建芬。

可以说,这是他们的定情信物,谷建芬一直保存至今,意义重大。

工作期间,两人一直相伴,互相鼓励,工作很快步入正轨,而感情也越来越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然而还没等他们两人开始筹备婚礼,就因为谷建芬小时候是从日本回来的,所以被下放到江苏的农村进行劳动改造。

尽管谷建芬暂时离开了她心爱的音乐,整天与田地打交道,但她心里对音乐的渴望从未消失,她的这种渴望一直激励着她前进,她也不断地汲取着民间歌曲丰富的营养,等待着绽放时刻的到来。

因为这件事情受到的不公正对待,谷建芬不仅要被迫放弃音乐,她还要和邢波相隔两地。

可能是害怕邢波受到自己的牵连,在前往江苏的时候她对邢波提出了分手,因为这一走她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还能不能回来,想着也不能耽误了人家。

然而邢波却是不同意分手的,他坚定地表示,无论谷建芬去多久,他一定会等她的,“我愿意和你承担未来的风雨,这辈子我就认定你一个人了!”

谷建芬也没有看错人,邢波从一开始就认定了她,所以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前途渺茫,他都想和她一起承担,一起走。

在谷建芬下乡劳动的这段时间里,她一边在农村挑粪、担水、插秧,一边也在坚持创作她喜爱的音乐。

她和邢波忠贞不渝的爱情也陪伴她度过那段艰苦的岁月。

1963年,28岁的谷建芬准备与邢波结婚。

但是他们的结婚申请报告提交了几次都没有得到批准。

直到1964年,才被批准结婚。

婚后第二年,大女儿谷婴降生,后来又生下了小女儿谷千惠。

由于两位女儿出生的时候她还要继续参加劳动,两个女儿的幼年一直都是在邢波的照顾下,对于缺失的这一段陪伴,谷建芬自责又无奈。

当时,邢波还将他母亲接到北京帮忙照看女儿,虽然减轻了一些负担,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加上工作上也有一大摊子事,使邢波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

而且受谷建芬的牵连,邢波工作上一直没有得到提拔,但他却毫无怨言,从未对谷建芬有过一丝的埋怨。

邢波给了她坚实的后盾,让她没有后顾之忧,还能坚持走她的音乐创作之路。

可以说,没有邢波,就不会有后来的著名女作曲家谷建芬。

谷建芬在农村参加劳动十多年,直到1976年,她才得以重新回到音乐这条道路上,而此时她已经41岁。

因为她这一段时间的经历,让她对音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她也下定决心要写出“引起群众强烈共鸣的歌”,一定要写出人民心中的歌,能唱到人民心里的歌。

“作品好不好,自己说了不算,老百姓叫好才行。”她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走自己的创作之路。

1980年,谷建芬在《词刊》上看到了一首歌,瞬间诱发了她的灵感,是张枚同的《八十年代新一辈》。

这首词主题新颖、语言优美、音乐性强,一下子吸引了谷建芬的注意。

她尝试把它谱成了歌曲,同时把这首词的第一句歌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改成了歌曲的歌名。

最终,《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因为其歌曲曲调优美、旋律流畅、朗朗上口,一下子就流传开来,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1983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太地区音乐教材。

凭借这首歌曲走红之后,谷建芬的音乐道路好像开了挂一样,迎来了她音乐事业上的高潮。

后来,她相继创作出《《绿叶对根的情意》《思念》《今天是你的生日》《20年后再相会》《歌声与微笑》《滚滚长江东逝水》等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谷建芬的骨子里仿佛就有一股冲劲,不服输,不停止贡献。

在她的音乐创作道路顺风顺水达到高潮的时候,她没有停下“折腾”的脚步,而是开始培养音乐学生。

1984年,谷建芬在丈夫的支持下,创办了谷建芬声乐培训班。

说干就干,谷建芬开始与丈夫一起筹款,找房子。

培训班开起来了,因为这个初心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找到一批会唱歌的好苗子,让他们来演唱我的歌,我要用作品和人才来回答责难”,她不仅不收学费,还给学生们发生活费,还请声乐大家金铁霖过来授课。

夫妻俩妇唱夫随,谷建芬在一线教学,邢波就负责学校的后勤。

不止给他们上课,生活上也处处关心照顾他们,家里做了好吃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她的学生们,对她的学生们无微不至,却疏忽了自己的两个女儿。

小时候女儿们都理解不了这种行为和感情,直到长大后才理解了母亲那种对于音乐的痴迷,她是把音乐当做了自己的孩子,对它们投入了全部的心血。

从谷建芬声乐培训班走出去的学生们,如毛阿敏、那英、孙楠、解晓东、苏红等等,个个都能撑起音乐的一片天,夫妻俩劳心劳力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

他们的培训班开到1992年,因为两人年纪大了,精力体力跟不上了才决定把培训班关闭。

3

2004年,谷建芬决定专为儿童写歌,因为她发现孩子们好像无歌可唱。

她“要为孩子们留下歌曲,要让他们在歌声中长大”。

于是她决定为孩子们做点事,2005年,她专心为孩子们创作《新歌学堂》,她没有创作经费,邢波就拿出全部的积蓄支持她,支持她的事业。

谷建芬给自己定了目标,平均每年写四首歌,而且都必须是上乘之作。

这对于年迈的谷建芬来说是件极其不易的事情,他的丈夫看她这样劳心劳力,也曾劝她差不多就停一停,但她丝毫没有懈怠。

在她看来,能为孩子们留下点有意义的东西,那就是一件必须坚持做完的事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谷建芬创作的《谷建芬古诗词歌曲20首——新歌学堂》,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后来她还计划继续创作《新歌学堂》50首,但在她还没来得及写完50首的时候,邢波因为心脏病住进了医院。

邢波躺在病床上还在关心着谷建芬的创作,还说给她的创作“打100分”。

2015年,邢波因心脏病恶化离世,享年82岁。

邢波把他的一生都给了谷建芬,直到生命的最后都是在关心她、担心她。

对于80岁的谷建芬来说,邢波的离开无疑是晴天霹雳,这一切简直差点把她击垮。

然而命运似乎不再眷恋这个老人,在她还没有从这个悲伤里走出来的时候,又传来一个噩耗,2016年5月,小女儿谷千惠又被查出脑动脉瘤,在上海一家医院紧急接受手术,而后手术无效,也离开了人世间。

一时之间,丈夫和爱女相继离世,这对谷建芬的打击可想而知有多大,无异于天塌了。

面对这样的境况,谷建芬只能每天以泪洗面,幸好还有大女儿的陪伴,但她还是因悲伤过度,无法自解,一度精神崩溃,大女儿就陪在她的身边开导她。

好像从灾难来临的那一刻开始,她眼里的色彩就消失了,周围的一切都变成了灰色的,连之前最爱的音乐也让她提不起兴趣了。

据谷建芬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我不知道我可以写什么,我又应当写什么”,严重的时候,谷建芬甚至连最爱的钢琴都不想弹了。

一夜之间,这位耄耋老人好像被击垮了,她脊柱好像被压弯了,头上的白发好像更多了,在这个本该享福的年纪,却要连着经历两次剜心之痛,一下子就受不住了,对生活没了盼头,又重新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不知道活着为了什么。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不公,它带来的,不管你接不接受,不管你受不受得住,都得受着。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谷建芬才慢慢从那段最痛苦的时间里走出来,她为了逝去的亲人和陪伴在她身边的亲人,选择继续坚强地走下去。

她走出阴影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她的《新歌学堂》创作,直到2017年,她才终于完成了《新歌学堂》的50首创作。

直到这一刻她才真正地放松下来,因为这50首创作也是邢波的心愿,她终于一个人完成了两人的心愿。

她说“我是用我老伴走后留下来的钱,来继续做这个事,我要是走了,我怕没人管这个事”,她就是靠着这个信念才一步一步继续她的创作和使命。

她仿佛生来就带有使命,一边要写“人民的歌”,一边要为儿童们留下一些儿歌,她反而不在乎自己怎么样了,终其一生都是为了音乐而来。

4

如今,谷建芬老师已是87岁高寿,但她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对音乐的赤子之心和满腔热情依然如初,生命不息,创作不止。她的一生是奉献给音乐的,虽半生清贫,但带给大家的音乐精神却是弥足珍贵的。

她创作的歌曲价值早已超越了歌曲本身,已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刻上了一代人的灵魂烙印。

同时,她也为中国流行乐坛培养出了一批批的优秀歌手。

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在探索、实践着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音乐之路,把中国文化和音乐知识的种子播撒在广大少年儿童的心灵中,为儿童音乐启蒙播下了种子,使之开花结果。

“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再与谷建芬老师来一次二十年之约,到时候我们再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