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精选5篇)

  • 变形记(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卡夫卡如此的表现主义风格,在我读他的文字的时候,我脑海不停盘旋的就是那个噩梦。 他的文字就像噩梦一样让人喘不过气。他的人物是脆弱的。以致分裂的,病态的,他的意象是可以说话的。 他给我们讲有个人在工作强压下变成了甲虫,而后又…

阅读《变形记》的过程,压抑得厉害,就像巨石压在身上一样。那种生活的拘束,那种情感的压抑,那种人性的扭曲,困住了我,动弹不得,感觉到我就是哥里高尔,我变成了甲虫。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变形记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变形记读书心得1还记得那场穆赫兰道式的噩梦。几乎是惊叫着爬起来的。爬起来后在床上不停喘气。然而梦境的别致以及我那颗不怕死的心又让我很快再次在有意识状态下回忆梦境。伴随着头皮发麻。把自己内心读得彻彻底底不是件温暖的事情。但我因此得到了两点福利;一是由此对心理学有了更崇敬的态度,在期末考卷上和老师大谈梦的神秘与意义,并因此获得了满绩;二是我终于决定做出一些改变,一些需要销毁并重建的工程,或许也并非是那个梦促使我改变,只是在过往我无从下手。

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卡夫卡如此的表现主义风格,在我读他的文字的时候,我脑海不停盘旋的就是那个噩梦。

他的文字就像噩梦一样让人喘不过气。他的人物是脆弱的。以致分裂的,病态的,他的意象是可以说话的。

他给我们讲有个人在工作强压下变成了甲虫,而后又如何被昔日依靠他的家人“抛弃”。

他给我们讲有只猴子模仿人类,进而赢得了人类的尊重,并发表了如下结论“相比出路,自由是一种更大的错觉,但能够肯定的是,人类对这种错觉的笃信是一种伟大的感情。但它想要的不过是一条出路,所以它模仿人类,逃离笼子”。

其实每个人都是病态的,脆弱的。

卡夫卡的意思是:剥去你的面具,给你一面镜子,你猜猜你能从中看出些什么来。

你说,当年贾瑞在风月宝鉴里所看到的那张把他吓丢魂的脸,是鬼还是他自己。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谅解的,因为许多时候,犯错的明明是我们自己。

我们总是太一厢情愿地相信,自己有多么不同,生活多么充满奇迹,人类的意志又有多么强大。

变形记读书心得2在一个寒冷的下午,终于看完了这篇小说,对于人性的淡漠和绝望,我并没有更加多的体会,这本来就是生活的本质。令我思考的是,真正定义一个人的,是什么?

格里高尔算不上一个有志青年,由着生活随波逐流,但至少能扛起重担,为一家人的幸福而努力。有自己的小埋怨,有自己的小理想,想到能供妹妹上音乐学院,兴奋又有些被自己感动——一个活生生的人,鲜活地就像我们每一个。

上天不公,起床发现变成了屎克郎君,从此身体每况愈下,家里缺少了顶梁柱,舅舅不爱姥姥不疼的。全文因为完全是站在格里高尔角度描述的,照理说,会多多少少与主角同仇敌忾,但结尾终于咽气之后,连我都舒了一口气。我突然想起早先看的一部电影,叫《芋虫》,只剩躯干的战争英雄被送回家乡,保有旺盛的食欲与性欲,妻子忍着恶心满足军神蓬勃的欲望。同样是异化,军神如果不受到良心的谴责,可能过得要比格利高里好很多。

人就是他所穿的东西,也是他所吃的东西。格里高尔作为一个正常人所拥有的价值就是养家糊口,为家人起早贪黑,劳累奔波苦。当从他身上抽离了这些之后,他就不再是那个格里高尔了,但卡夫卡更加狠,这些他所珍视的东西除外,他还要剥夺他人的外形。

那么让我们试想一下:一、格里高尔生了大病,失去了工作的能力,但是依然以一个人类的模样生存,结局当然不会相同,但也许就是时间问题,久病床前无孝子,家人们可能顾及他人类的外表,不至于如此撕破脸。

二、格里高尔变成了屎壳郎,但每天都会拉金子出来。这种情况下,家人可能还是将他锁在房间里,但是,会好生伺候着吧,妹妹也不会希望赶走它。如果这时候出现了可以治愈他的药水,我还是相信,家人们还是会讲格里高尔变回人形的吧,但是是立马吗?

三、格里高尔变成了可爱的小兔子,而不是屎壳郎。

可能性有无数种,我想说的是,内心的格里高尔,永远是那个格里高尔,但是外形的变化,能力的变化,却分分钟改变了大家的态度。

人生在世,怎么想没有多少人在乎,怎么做无论被动主动,做什么才是定义一个人的标准,细想其实也有些无奈吧。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甲虫,与过去的生活完全颠覆,生活的不协调,内心巨大的恐惧,家里人的惊恐,格里高尔开始了自己短暂的变形人生。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家人的态度从惊恐-悲伤-厌恶憎恨的一系列变化。本来是家庭经济支柱的格里高尔,在变甲虫后为家里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家人不得不谋求出路,开始为生活而奔波,家人逐渐发现,格里高尔这一甲虫使他们的生活无比沉重、无比厌烦,原本家人间的亲情逐渐褪去。当对格里高尔的不满出现在最高点以致家人决定对他扫地出门、抛弃他,陷入绝望的格里高尔亦在无边的哀伤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变形人生,一切都戛然而止,家人发现,他们又可以过上了满足殷实的生活。

卡夫卡笔下的变形虫,当他的出现为周边的人带来极为不协调、负担,即使身边是至亲的人,在受到现实生活的长期侵蚀打击下,还是会对曾经的至亲选择放弃。“生活比地狱更地狱”,残酷的生活、无止境的痛苦终将会对维系人与人关系的情感纽带给吞食干净......

另一方面,作为变形虫,好比存在于社会现实中的底层群体,面对的只有无尽的煎熬,永无出头天日的沉沦,直至消失......

变形记读书心得3许多评论都觉得家人对男主角是冷酷的。

在小说中,如果变成甲壳虫的是妹妹,保持人形的哥哥会不会与书中的妹妹做法相同呢?如果变成甲壳虫的是爸爸妈妈,是你身边所爱呢?

扪心自问:在我们身边始终被我们所爱的人,如果变成了无法沟通的异类,我们还会爱他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我们一定还活在他未变形之前的记忆里,必须不停地翻出他以前如何如何的记忆,说服我们应当承担这份责任,继续照料下去。

但无论如何必须得承认,照料这一只虫子确实是一种负担,时间久了,变成一种忍受。

一个人是无法真实地理解另一个人的痛苦的,这使人与人之间隔离开来,陷入永世的孤独。因此,说再多也是言不由衷。

换一个角度想,如果自己变的无益于社会,难道社会会包容你吗?如果在家庭中一无是处,你在这个家不会被边缘化吗?尊重人类还是尊重人类的价值,对普通人来说答案是明确的。失去价值的人类,与动物有异吗?利益至上的社会不仅仅存留在那个时代,存留在当今,是否存在于时空的每个角落?

仅仅通过血缘可以维系亲情吗?比方说如果你的亲人变成了现在所谓“三观不正”之人,颇受人厌恶,并具有攻击性,你会记得他之前的好,努力改变他吗?

在知乎里“如何对待三观不正的人”的所有答案都是,不要理他,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因为你怎么知道你的三观就是正确的呢?

最后:如果自己保护不好自己,也没必要指望别人;可是有时候自己也是无能为力的——书中是男主莫名其妙变成甲壳虫,现实中我们个个都带着原生家庭和时代的我们无法选择的种种缺陷。那么在这种情况中,我们还能做一些反抗命运的挣扎吗?

书中这样的结局无疑是最好、也是最真实的。

变形记读书心得4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负担着整个家庭的债务和美好生活,每天疲于奔命,却有一天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他的家人一开始是惊恐,到淡漠,最后是遗弃,大甲虫格里高尔最终死去。卡夫卡的叙述冷静得让人毛骨悚然。除去两个故事中家人的部分,我想这两个主人公的生活相似度可达95%。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一百年前大文学家的故事竟然赤裸裸地发生了,而大部分人,根本就没留意到。我不知道现实世界中还有多少人是过着这样没有自我,逐渐变形的生活,但我想,在中国,这个过于赞扬奉献精神的过度,数量是肯定不少的吧。

格里高尔是怎么让自己爱到变形的呢?让我们回到小说中看看。

变形的起因是格里高尔的父母欠了老板一大笔债,格里高尔为了替父母还债,忍声吞气在老板公司做旅游推销员,即使早就想要辞职了,但一想到还得五六年才能还完父母欠的债,他就忍了。别的推销员生活得像贵妇人一样,唯有他,把家庭的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压得气喘吁吁。然而从后面的文章我们都能知道,他的父母和妹妹都是有劳动能力,就算没有他也可以自力更生,然而正是因为他的心甘情愿地付出,他们便是理所当然的接受,不再付出劳动。很明显,这样理所当然的责任转让,是格里高尔变形的最大推力。

格里高尔的父亲自从破产后就一直待在家里,不再出门劳动,把所欠下的债都推给儿子来还,而且在儿子变成甲虫后没有半点怜悯,只是嫌弃,由此可见,这是个极其自私之人。

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的家人不曾想过叫一个医生,或者寻找什么解决的方法,又或者寻找这是什么原因。可见,这一家人已经是格里高尔宠坏的一家人,在坐享其成中已经丧失了反省能力、解决问题和感恩的能力。抱怨,自怜,是他们唯一的应对。

从性格上看,格里高尔是个过度的奉献着,他享受于对家人过度的奉献中,并以此为自豪。纵使要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他所操心的还是他的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只要这件事情真的能办得到。”他最终还是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为家人换取了他们想要的平静。在家人陷入破产困境时,他付出了自己的所有,为家人换来安逸的生活,即使自己内心其实想离开。在自己变形失去经济能力没法带给家人安逸生活的时候,他依然站在家人的角度消灭自己这个麻烦。这是多么感人的牺牲啊!这样的故事放在以孝为先,以奉献为自豪的中国,定能好好被歌颂一番。

格里高尔爱着所有的家人,却没有爱过自己。

变形记读书心得5《变形记》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也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经典作品。故事大概讲述一个年轻的推销员格里高尔作为家中的顶梁柱,是家里的经济来源。为着那微薄的工资,每天过着繁忙、压抑的生活;正因为这样,父母和妹妹都非常尊重他。然而某天早上,他突然从噩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公司秘书主任为他没有上班找上门找他,父母和妹妹也急忙来询问,见状均惊慌失措,这也使他陷入痛苦和绝望绝望中。然而之后家人经历了震惊、恐惧到冷漠、厌烦等一系列的感情变化,他们甚至以“这只虫根本就不是格里高尔”为由,不愿花精力养这个既不能挣钱又拖累家人的“怪物”。后来格里高尔终于在受尽了亲人的冷漠后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间了。死后,家人没有一丝痛失儿子的伤心之情,反之,他们好似解脱了一般,卸去了格里高尔所带来的重担,策划了一场旅游,他们认为没好日子即将开始了!

格里高尔突然发现自己变成甲虫,他抱怨着为还清父债而受别人的使唤和差使,焦急地想起床,但怎么也起不来的,生怕父亲的责备,希望能得到父亲的体谅,他的惶恐从本质上体现他的孝顺、忠实、善良、富有责任感。结果事与愿违,父亲的狠毒不但没有体谅他,还很厌恶他的甲虫外形。即使这样,失业在家的格里高尔虽过着甲虫生活,但依旧想着家里的经济状况该如何解决,怎么让妹妹实现音乐梦,他听说家人出去做工挣钱就不禁自责和羞愧得浑身燥热,这使他的善良一览无余。父亲的狠心,让一只苹果嵌在格里高尔的背上,疼痛难忍,妹妹的耐心有限,开始对他厌烦了,不再关心他了,认为他是需要设法摆脱的包袱。对于这种状况,格里高尔身心均受到深深地打击,他一边回忆家人的美好,一边异常冷静地考虑自己的去处。面对变形,面对亲人厌弃,面对死亡,格里高尔惊慌、痛苦、绝望,最终选择平静地死去。从这一点看,他又是一个清醒、坚强的人。

变形记范文第2篇

我戴着银灰色的尖顶帽,披散着紫到令人窒息的长发,站在传说中离月亮最近离地心最远的城堡里。当白色的月光撒满整个镜面时,我用手中闪着星光的魔法棒指着镜中的自己,那个俏皮,一天到晚捉弄人但决心改头换面的小魔女,大喊:变变变,我要变成一个淑女……

镜子中一下子出现了一个穿蓝色长裙,披着黑色的软软头发的女子――如同邻家的姐姐。

呵呵,梦到底是梦,一晚上过去,醒来之后仍旧是自己。搓揉着那团杂乱无章的头发,我到底要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淑女呢?喊了一个星期“我要变成一个淑女”的宣言后,我终于决心改头换面,脱胎换骨,塑造我的新形象。

首先,从外形上看,淑女通常都很漂亮。眉是山峰映聚,眼是水波横流,并且有又黑又软又长又细的青丝。这难不倒我,虽是凌乱的短发,但夹一个粉色的蝴蝶结发卡,不就都解决了。云鬓生香,好像就是形容淑女的,那大概淑女都应该穿及膝的裙子吧,我立马从衣柜的最底层翻出了那条旧旧的白色棉布裙。上一次穿已经记不得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只是好像被同学笑过之后就发誓再也不穿了,没想到又拿了出来。

我穿着裙子在镜子面前来回踱步,对着镜子露出浅浅的微笑,呵呵,不过笑得有一点假,笑得自己都毛骨悚然,大概是功力还没到吧。想想我们班的吴某某,简直就是淑女的榜样,人家也是笑不露齿,怎么我笑起来就不像呢。唉,算了,笑就先放一边吧。吴某某说话都是慢条斯理,柔声细气,不紧不慢,而我,简直是一筒火炮,有时候咄咄逼人,不顾及别人和自己的面子,怎么痛快怎么说。至于说话这一点,还需慢慢培养。

淑女好像还有特别待遇,比如体育课不长跑还光明正大,记得以前有一次体育课,我嚷着腿疼不去长跑,还被别人说做作。如果像现在一样,我是否可以不去上体育课?哈,做淑女真好。

当我在镜子面前看到自己觉得像淑女了时,已经是中午了。自己说自己是淑女不算,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我整理了一下那被蝴蝶结固定的头发就出门了。头顶是正午的太阳在燃烧。不过,不要抱怨,我现在是一个淑女,应该慢慢地行走。我露出那个淑女式的微笑,也不管我看上去是否真诚。当皮肤表面蒸发出汗液时,我的脑子干得几乎失去理智,不过还好没有形于色发于声,不然会影响我的淑女形象。我始终保持着那个淑女式的行走姿势款款细步,不时地撩撩头发,甩甩头发。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带着哈巴狗的老爷爷,我朝他微笑,他看了我一眼,我朝狗微笑,狗朝我汪汪地吼叫。啊!我拨腿就跑,天,我平生最怕的就是狗!怎么办?啊!那个该死的没有带狗链的哈巴狗朝我奔来,我不就朝他俩露了一个淑女式的微笑吗?虽然有点假,又没有不良企图,不用放狗出来咬我吧!天!没时间想了,我以刘翔的速度飞奔,心脏也以刘翔的速度跳动,被狗咬着就不好玩了。跑了很久居然没有被狗追上,不对,我突然想到,我不是一淑女吗,淑女怎么可以乱跑?STOP!我停了下来,转身露出那个招牌式的微笑――汪汪汪汪汪汪,狗又朝我狂叫了起来,我一吓,又没命似的跑了起来……

算了,不当淑女了,看来我今生与淑女无缘,连狗都跟我过不去。

算了,在魔镜面前许个愿,来世再当一个淑女吧。

来世,我要当一个云鬓生香,裙袂飘摇,款摆生姿的淑女。

再见了,我今生的淑女梦。

三虫留言

变形记范文第3篇

弗兰茨·卡夫卡是奥地利的小说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变形记》是卡夫卡中篇小说的代表作。小说主要从主人公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家庭与社会的压迫下的人的异化现象。《变形记》并不是只关系到格里高尔·萨姆莎,作品还涉及到一种既包含着他同时又超越着他的变形。

一、格里高尔的异化

格里高尔是一家公司的推销员,一天早上醒来,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长着许多细腿的大甲虫,从此厄运便降临。当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之后,他首先关心的并非是自己的身体,而却是工作,他担心自己迟到了老板会如何对待他或者是请病假了老板会怀疑是他的慵懒,他甚至下决心七点一刻之前一定得下床。格里高尔仿佛成了一个只会工作的机器,他在乎的只是自己能否正常的工作,他甚至等待着一切恢复真实和自然的正常状态进而可以像往常一样去工作。

在全权与格里高尔沟通时,格里高尔哀求道:“一个人可能暂时失去工作能力,但这时也是想着他以前做出的成绩的时候,还可以考虑到,当他排除障碍之后,他会比先前更加勤劳更加尽力的工作的。”格里高尔希望的是这家公司能够在自己恢复正常后继续让他工作,并且还保证自己能比以前工作的更加勤劳尽力。格里高尔对全权说的那些话都是在恳求公司不要解雇自己,甚至表示出自己愿意立刻动身上路去工作的心情。他丝毫不在意自己的生理上的变化,而是在意工作的得失。

格里高尔的异化并非是从他变成甲虫开始的,而在他投身于工作之时就已经开始了。格里高尔在家庭生意的失败后就热情的投入工作,从小伙计成为推销员,逐渐格里高尔负担了全家的开销,家人也习惯了由他来养家。从此格里高尔便不再是格里高尔,而是一个挣钱养家的机器。他之后对工作上的回忆也无非就是老板和,伙计们和学徒工,最甜蜜的回忆也仅仅只是向一个帽店的女取款员求婚被拒。可见格里高尔完全丧失了自我,他只是一味的麻木的工作,他不去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是让自己老老实实的五年从没有请过病假的投身与工作中。

二、家人的异化

在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他家人对此十分吃惊,但很快恢复常态。母亲怕他,一见他就吓得晕死过去,得知格里高尔死去后,不由得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父亲甚至用苹果砸他,致使他身心备受摧残;就连一直关心照顾他的妹妹最终也厌弃了他,将他视为“我们一切不幸的根源”。这体现出在当时的社会中,人一旦失去了谋生能力和手段,失去了和他人交往的经济联系,人就无异于虫。当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不能工作后,他便无法再像之前那样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格里高尔失去了他的价值,因而被家人残忍的抛弃,最终陷入绝望,在孤独寂寞中凄然死去。

格里高尔的父亲是最先抛弃他的,当他发现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时,便充满敌意的握紧拳头想把格里高尔推回房间。父亲对格里高尔的遭遇没有丝毫的同情,而是对他越来越嫌恶,父亲跺着脚、挥动手杖和报纸、发出“嘘嘘”声来将格里高尔赶回房间,完全把格里高尔当成了真正的大甲虫。“从他新生活的第一天起,父亲就认为只有以最严厉的方法对待他是合适的”,父亲对格里高尔的每一次举动都给格里高尔的身心造成了创伤。父亲朝着格里高尔扔苹果,导致他背后嵌入一个苹果、视力消失,这些伤害对格里高尔是致命的。格里高尔被父亲认为是甲虫、是敌人,

他希望的是家人不要抛弃他,像以前那样对待他,可是毫无价值的格里高尔是不可能回到从前的那种生活。

格里高尔的妹妹和妈妈之前对格里高尔抱有幻想,她们希望格里高尔能够正常起来,重新变回人类,像从前那样工作挣钱。在妹妹准备搬走格里高尔房间里的家具让格里高尔有更舒适的生存环境时,母亲则说道:“搬走家具好像借此向他表明我们放弃了他会好转的希望,毫不在乎地让他自生自灭?我想,最好还是让房间维持原状。这样,格里高尔回到我们中间来的时候,就会发现什么都没有变,可以比较容易忘记其间发生的一切。”她们都希望哪一天格里高尔能够好起来,可是格里高尔却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于是妹妹和母亲也失去了耐心,对格里高尔产生了厌恶。直至最后妹妹说道:“我们一定得设法弄走它,我们已尽我们的所能去照顾它容忍它了,没有人可以对我们有丝毫的指责。”家人都想摆脱掉格里高尔,认为他只是一个让人厌恶的负担。在这里,没有了亲情的温暖,有的只是利益的得失,失去利用价值的格里高尔的结局就是被抛弃。在格里高尔凄凉的死去后,他的家人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悲伤,而是如释重负,他们还“舒适地靠着椅背谈论着对未来的展望”,计划着今后美好的生活。

当然,在变成大甲虫后,格里高尔也力图让家人理解他,他体恤家人的想法。他认识到自己必须镇定从事,要有耐心,要极端体恤家人,使他们比较容易忍受他在目前的状况下不得已给他们造成的烦恼、难堪。他也为自己无力再供给家庭的花销而羞愧和伤心。但他却背负着甲虫壳,他的一片心永远无法被人理解和接受。正是他的那层甲虫壳,不仅阻碍了他和他的家人进行交流,也沉重地宣告了一切交流和沟通企图的失败;也正是他心底不断增强的希翼赢得他人理解的渴望,导致了他彻底被抛弃乃至形体收到了毁灭,酿成了一曲震撼人心的悲剧。

三、社会的异化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作者想表明的是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和现代化社会大工业生产中,存在着许多和格里高尔一样的人们,忘我的投身于工作,成为挣钱的机器。人异化成物的奴隶,当人因为种种原因丧失了工作能力时,就不再为社会和家人承认,人就无异于物和工作。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卡夫卡便是借着格里高尔这一人物形象反映出西方社会人性的异化、人无法掌握自身命运、生活在恐惧与孤独中的生活本质。

卡夫卡所运用的语言是客观冷漠的,仿佛在给我们讲述一个很平常很常见的故事。“一天清晨,格里高尔·萨姆莎从一串不安的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在床上变成一只硕大的虫子”,语言平实普通,没有修饰,暗示着人变成虫是一个普遍存在于社会的让人能够瞬间接纳的事实。卡夫卡只是讲述,而不对所述的人和事进行评论;他让人物按客观逻辑来行动,在自己的行动中显示出个性和品格,让读者直接进入人物意识,通过作者提供的客观描写和人物的活动方式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小说中多用简短的句子,质朴自然,语调超然、平淡,并不设置悬念和冲突。如此叙事方式,让我们相信在社会中人的异化是一个普遍现象,让我们关注自己是否也发生了异化。

变形记范文第4篇

前不久,我的爸爸遇到一位来自未来的神奇科学家。自那以后,老爸就会变形了。当我学习时,爸爸变成一台电脑,让我查阅资料;当我上学时,爸爸变成一辆车,送我到学校;当我闲着无聊时,爸爸又会变成一个淘气的小孩子,和我玩羽毛球;当我疲惫时,爸爸变成了一张床,让我舒舒服服地睡个好觉。有个会变形的爸爸,真好!

小记者:张赫斗

(吉林省洮南市第三小学五(1)班)

指导老师:李晓平

风阳轮鞋

一早醒来,我就收到用之不尽能源公司送来的风阳轮鞋。鞋下有四个轮子,分别具备风能储备、太阳能储备、监控录像和预警报警功能。只要有风或阳光,你穿上鞋就可以飞奔;没风的阴天,鞋内储存的能量照样能让你体验飞的感觉;当有坏人靠近或遇到路障时,风阳轮鞋会提前提醒你;同时,它还会以短信的形式,随时向爸妈汇报你所在的位置。有了这双鞋,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接送我们上下学啦。

小记者:李奕

(安徽省合肥市卫岗小学三(6))

神奇的月钩子

晚上,月亮突然裂开了,掉下一小块,正好被我捡到。它可真像一把镰刀,我用力向天上扔去,调皮的月钩子竟飞出九霄云外。不一会儿,它又回到我的手中,还带回一颗星星!哈哈,我灵机一动,在月牙边沿涂上强力胶,对准月亮,发射!月钩子飞向另一半月亮,它们又“重归于好”啦!

小记者:王星字

(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六(1)班)

梦的味道

这几天,我做着各种各样的梦:梦见自己上火星啦,梦见自己有超能力啦,梦见自己遇见外星人啦……这些梦是什么味道?是不是每一个梦都让我们回味无穷呢?斯克斯拉星的斯拉博士研究了一种调味剂,派人连夜洒进小朋友的梦里。当我们醒来后,嘴里会有酥脆香甜的味道,那就是梦的滋味哦!很期待吧?明天,就尝尝你的梦吧!

小记者:易林佳

(重庆市巴蜀小学五(6)班)

吃颜色

今天,家里的食物被我“洗劫一空”,可我还是饿。我沮丧地抱着冰箱,嘴唇正好靠在蓝色冰箱上。“哇!”我大叫,“这蓝色原来这么美味!”我舔着冰箱,冰箱被我吃成了白色。嗯,颜色真好吃!我赶紧把家里所有有颜色的物品都舔了个遍。我发现,银色是雪糕味,红色是草莓味,紫色是葡萄味,绿色是薄荷味……家具全部变白了,爸爸妈妈回来肯定会大吃一惊。

小记者:向翊

(重庆市永川区金鼎小学六(2)班)

魔法洗衣机

放学回家,我打开洗衣机的盖子,把一堆穿旧的衣服和一篮形态各异的树叶倒了进去。按下开关,洗衣机就跳动起来。为什么我要这么做?你就等着瞧吧!“咚”——洗衣机停止跳动。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盖子,拿出洗好的衣服。“哇,树叶都印到衣服上了呢!”我高兴极了。自从我家有了这台魔法洗衣机,旧衣物便被翻新再利用,我们也就天天穿上了时尚漂亮的新衣服,真是一举两得!

小记者:孙舒涵

变形记范文第5篇

此次“磨课”,从选课、备课,制作课件到一遍又一遍地上课,单是教学设计我就写了十几张,为了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我写了改,改了又写,反复思考,不断斟酌,这里面的苦与乐,只有自己清楚。虽然历经两个月,但它成为我教学生涯中不可磨灭的一份珍贵记忆,让我彻底变成一个全新的“我”。

我的任务是: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上一堂复式课中“垂直互动”模式与近几年全县普及的“学案导学”模式相结合的公开课,凸显复式教学。接到通知后,我首先开始选课,考虑到垂直互动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不同年级学生间的互动合作中展开学习,完成各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这种不同年级间以合作、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学案导学模式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因此,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秋天到》和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三峡之秋》两课,这两篇课文都以时间为顺序,主题相同,题材相似,便于在互动中交流学习,足以达到垂直互动模式的教学要求。由于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而《三峡之秋》结构明晰,抓住了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适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体会其景色之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整合起来,文本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学生之间可以互促互进,一开始我认为一定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完成之后,我便信心满满地先在本校开始试讲,并邀请学校领导马主任听课。谁知课上完之后,马主任只有一句话:“选课没问题,其他的都有问题。”我顿时摸不着头脑,难道我的设计白费了?马主任看出了我的心思,马上安慰我说:“没关系,时间还长呢,我们慢慢来,一定能让你讲好这堂课。”接着,主任从教学目标的界定、重难点的突破到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和每个环节中的种种问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说明了解决的方法,足足两节课时间,我一下子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原来我的设计确实有大问题,这堂课必须好好磨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区领导和小教室的毛主任多次来听课、评课,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同时,为了感受不同学校学生的差异,学区领导让我到附近三所学校试课,请其他学校的老师点评。毛主任还特意让我到临洮第三小学尝试上课,期间邀请了我县三名优秀教师宋芸、丁月、王伟为我亲自指导,短短两星期,我很快发生了质的变化,无限感激领导之余,剩下的只有好好反思,不断进取。

这段经历,仅是过程就足以让我享受。我觉得自己在磨课中最大的变化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认识的转变

磨课的过程首先是对教材深刻认识的过程,当各位领导拿起课本说出自己对课本的深入理解时,我深切感受到研究教材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刚开始设计《秋天到》这课时,第一课时我以分析课文为主,将目标定位为: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天气、物候等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点为: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秋天是个凉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是个美丽的季节。当整堂课结束后,我根本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重难点也没有突破。原因何在?教学目标定位过高,将低年级课文当做高年级课文来分析,课上不仅学生回答不了我提出的问题,而且语文课中朗朗的读书声也不多,学生兴趣不高。经过领导们的一番指导后,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对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过高,忽略了低年级教学应该以识字、读文为主,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文中识字。意识到这些不足,我即刻将教学目标改成: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写生字“秋、收、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对课文的初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改为:1.学会写生字“秋、收、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目标合适,学生自然学得轻松,我也不用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

二、 教学策略、方法的转变

这一改变主要体现在导入部分和复式教学中的生生互动环节。刚开始我是以谈话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说说到了秋天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进而引出了两个年级的课题。可是这种形式针对的是二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对六年级来说作用不大。在王伟老师的指导下,我又设计了一个既能激发两个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兼顾到两个年级的课文的导入方法,即利用课件配乐播放关于秋天和三峡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补充说出三峡的资料,这样考察了六年级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也抓住了两个年级的学习重点。生生互动这一块我以前是这样设计的: 1.秋天美吗?喜欢几月的秋天?为什么?三峡美吗?喜欢什么时候的三峡?为什么?2.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跟其他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后来听取大家的意见,发现两个年级的互动过于简单,最后把这一块改成这样,二年级:1.以不同的形式朗读课文, 请六年级评价。2.补充诗句:秋天到了……六年级出示了我们提前编好的小诗《三峡之秋》:1.分小组朗读。2.你还会像这样写一小节吗?试一试。这种安排,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二年级学生通过拓展知道了秋天的很多变化,学会了造句方法,六年级的学生知道了诗歌的写作方法,学会了写小诗。两个年级学生相互学习,二年级学生对以后的学习充满了期待,六年级学生产生了成就感,激发了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除了以上两处改变外,在一些细节上,也做了调整。比如识字方法忌单一,课文朗读既要变换不同的形式,又要张弛有度,反馈练习要抓住重点,等等,这让我如沐春风,深得其精髓。

三、教学评价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上课总是一个“好”字说到底,最多只是“很好”、“不错”、“很棒”这些常见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小组评价只是选出最好的几个组,以掌声或小奖品鼓励,在这次磨课中,我发现这些方法早已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需要新鲜的评价方式,几位领导告诉了我很多评价方法。如:给写字好的同学授予“小小书法家”称号,给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颁发“智慧之星",让爱提问题的同学成为“质疑之星”……各种各样评价学生的手段,只要有效利用,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小组评价中,不但让学生组内互评,还让组间评价,评价时实事求是,语言亲切委婉,意见中肯。最后一次试讲,学生的评价让我大开眼界,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他们比我预想的思维更活跃,想象力更丰富。

三、自身技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