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贸易经济范文第1篇
贸易经济论文2300字(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思考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而不断进步,国际经济贸易开展的背景产生了较大的转变,当代国际经济贸易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形成了全新的国际经济贸易开展的方式。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国际经济贸易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拉近了贸易发生的空间距离,也缩短了贸易之间资金的流转时间,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困境。本文根据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建议,促进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有效开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发展途径
一、电子商务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影响
我国当代市场环境的不断转变促使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产生了较大的转变,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开展需要与电子信息技术相结合,电子商务的使用促使国际经济贸易之间的效率不断提高,增强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
首先,电子商务平台转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依赖于书面单据的传送,需要较长的周转时间,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促使我国国际经济贸易转变了贸易方式,更多的采取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为国际经济贸易提供了虚拟的交易,加速了各国之间货币的流通,提高了传统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易效率,对国际经济贸易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促使我国国际经济贸易在管理方式上产生了较大的变化。电子商务平台相较于传统的国际经济贸易方式,将信息相互连接,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交互更加透明,贸易伙伴的选择可以更加丰富,同时国际经济贸易的管理方式也随之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对电子商务平台的管理是有序开展经济贸易的必要保障,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管理在不断地创新,更好的保障货物的出入境程序真实与内容物稽查,为国际经济贸易的有序开展提供保障。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经济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不完善带来更多的经营风险。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促使国际经济环境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开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境。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处于虚拟的网络中,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在交易中会面临较大的潜在风险,这些风险的存在加大了国际经济贸易的经营风险。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产生时间相对较晚,相较于许多西方国家,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管理中存在一些管理缺口,对信息的处理能力薄弱,更易产生经营风险。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国际经济贸易需要交易双方具备更良好的诚信意识与契约精神,许多交易者对规则的违背阻碍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开展,导致许多贸易陷入经营危机。
(二)专业信息处理人员队伍建设落后。在当代国际经济贸易开展中更加倾向使用新的信息技术,但在部分企业中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与专业设备,不利于企业中国际贸易的发生。许多企业中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使用较少,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用计算机设备,导致金融电子化的普及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建立日益落后。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是开展互联网平台下的国际经济贸易的必要手段,对信息技术的良好运用才能在国际贸易中提升贸易开展的有效性。电子商务工作中也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但当代大部分国际经济贸易企业中对人才队伍的建设较为忽视,许多企业中只能盲目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国际贸易。
(三)加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开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我国国际经济贸易的开展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为落后,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具备良好的国际经济贸易体系,在成交量与贸易诚信体系中都较为健全,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对电子商务背景下的国际经济贸易还处于探索阶段,具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网络平台中的竞争无法与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导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不断加大。大部分发达国家借助自身发展的优势提高了经济贸易的发生,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贸易竞争力较低,在这样的形势下进一步拉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差距。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对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建议
(一)企业提高对电子商务的利用水平。我国当代企业在开展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需要正确认识电子商务平台构建的重要性,提高对电子信息的使用频率,进而提高国际经济贸易的开展。我国当代电子商务平台的构建较为缓慢,企业领导层需要认识到电子商务平台的重要性,积极转变贸易方式,加强企业对信息科技中国际经济贸易的开展的敏感性。企业也需要在网络平台中经营自身的企业文化,积极构建网络交易系统,提高企业的国际经济贸易水平。
(二)培养优秀的国际经济贸易人才队伍。在国际经济贸易中,新的信息技术需要专业的队伍进行操作,企业需要面向社会积极吸纳优秀的专业人才,帮助企业构建良好的网络交易平台,提高国际经济贸易的有效性。专业人员对国际经济贸易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丰富的网络信息中选择真实可靠的交易对手,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我国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开展大多采用第三方支付等方式保护企业与消费者,专业人员可以帮助企业与第三方支付系统更好的融合,提高网络平台的程成交量。
(三)建立良好的宏观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国际经济贸易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开展未获得部分企业的支持,究其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贸易环境,电子商务平台在提高企业国际贸易效率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新的信息筛选与分辨,由于在整体环境正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许多企业不乐于参与电子平台的国际贸易中。为了更良好的开展国际经济贸易,企业之间需要构建良好的贸易环境,建立诚信系统与信息公开程序,提高国际经济贸易的成交量,也可以积极推进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
贸易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双创”教育融入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的可行性研究论文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双创”人才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应有之意。贸易经济专业作为应用性与实践性一体的专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上海自贸区、“一带一路”建设、城市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与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体尤为重要。从贸易经济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分析创新创业教育与贸易经济专业建设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针对两者融合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贸易经济专业;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20)07-0157-04
一、引言
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社会对“双创”持续密切关注。2015年5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对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出了具体要求。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从九大方面部署推进方向和内容。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高校要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问题出发,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2017年印发《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2018年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这些《意见》都在为完善“双创”政策环境、推进“双创”政策实施、发展“双创”支撑平台、建设“双创”发展生态等提供全面保障,也为高校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方向。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上升,全国高校毕业生2000年之前不足百万,2000年之后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2001年首次突破百万,达到103.63万人,2008年突破500万大关,达到512万人,2016年增长到765万人,2017年为795万人,2018年为820万人。高等教育规模的高速扩张带来教育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经济遭遇下行压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变得十分重要。近年来,国家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出台支持政策,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所缓解。在“双创”战略的引导下,各地出台了关于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促进大學生就业,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尤为重要,成为高校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贸易经济作为应用型与实践性一体的经济学专业,本身具有极强的创新创业基因,在重视理论发展和研究的同时,更应将专业技能操作和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为此,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贸易经济专业建设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贸易经济专业建设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高校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全社会贯彻和落实创新创业等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教育基础,必须做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而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在现有专业中选择一些专业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到其他专业,贸易经济专业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专业。
(一)贸易经济专业的强实践性需要创新创业教育
贸易经济是应用经济学下设的二级学科,应用性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实际参与贸易类企业的经营管理。贸易经济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实习环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但由于学生在实习期间是被动接受实习单位安排,往往安排实习生从事简单的工作,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很难得到保证。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过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在实习环节学生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到企业实习,都能更好的提高实践能力。
(二)适应国家新战略新举措的必然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上海自贸区、中韩自贸区、国际进口产品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和国家新的发展方向,对贸易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更高要求的层面,这就使得高校贸易经济专业必须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个必要部分和亮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补,使得贸易经济专业的学生可以很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美国出于遏制中国和维护美元霸权,在其强竞争力的领域主张自由竞争,在其弱竞争力的领域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对待中国这样的贸易逆差伙伴直接挥舞“关税大棒”,试图通过极限施压使中国屈服,是典型的損人害己行为。我们在针锋相对的同时,要做好切实保护自身利益的工作,一方面要提高我们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重视提高贸易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在遭遇不公平的贸易摩擦时能够创新性的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减少不利影响。这就要求高校应当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在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三、贸易经济专业建设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目前国内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总体较为规范,已经形成完备的学科门类。2018年1月教育部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涵盖了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对各专业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等都做了具体要求,这使得高校人才培养在专业上的素养进一步得到保证,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坚实基础。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为一体,创新创业教育在很多高校都是独立运行,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对所有专业的学生毫无差异,甚至一些高校仅仅是将创新创业教育变成了一门公共课,造成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互孤立、各自自成一体,失去了整体效应,不利于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后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决心。因此,要建立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和内容。
具体到贸易经济专业,鉴于该专业本身的高实践性特点,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较好的与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结合,以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性为根本,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具体课程及实习实践合为一体,使学生在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形成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符合贸易经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新时代要求贸易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符合创新要求,同时大部分高校的贸易经济专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体现应用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具体体现,在“双创”时代到来之前,贸易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很少涉及创新要求,而今都增加了“具有创新性潜质”或相似的表述,也就是说创新创业精神已经与贸易经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密切联系在一起了。
(二)创新创业教育可通过贸易经济专业课程结构设计和调整实现
课程结构一是体现了各类课程的设置比例,设置比例又体现了人才培养的侧重性,二是体现了不同课程的先后顺序,课程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毕业后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目前国内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以及创业积极性不高与专业课程设置有很大关系,如课程设置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不够,表现在学分较少,不少学校只有一两个学分,另外排课顺序也不够合理,经常是在大一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这就使得学生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所学专业基本没有关联,毕业时已经没有创新创业的意识和动力。
目前国内还缺少较为成熟的创新创业课程结构,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习和借鉴欧美国家的先进做法。美国和德国的创新创业课程比较重视四个方面的讲授,一是意识培养课程,二是素质培养课程,三是知识类课程,四是实践类课程,通过四类课程的衔接贯通,大学生创新能力较强,创业人数相对较多,贸易经济专业可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形成适合专业自身特点的创新创业课程。
(三)创新创业教育可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比赛融入教学内容
贸易经济专业在重视学生需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的条件下,也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类专业竞赛是培养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竞赛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具体的业务操作,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密切结合,从而既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又能够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实践锻炼。如每年举办的“创青春”大赛、“全国高校‘云泽杯’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赛、“外贸从业能力大赛”等,学生通过参加这些赛事,能够树立创新精神,特别是将创业的全过程真实参与,又可以将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在比赛之中,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教学内容的融汇贯通。
四、创新创业教育与贸易经济专业建设融合的瓶颈分析
虽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识理念已经人人共知,深入人心,不少高校也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高校毕业生创业比例仍然较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低,贸易经济专业毕业生的创业率也较低,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创新创业重视不足,未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创新创业教育在一些高校特别是地方性本科院校还处在边缘化的地位,仅追求在学生四年大学生活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就可以了,在教学和管理上缺乏有效手段。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孤立,单纯的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学生仅仅是接触创新创业的表面,很难激发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创新创业,造成学生缺乏内在动力。一些高校虽然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但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双师型”人才不足是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共性问题,这造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往往由偏向经济管理类和心理类的专业教师担任,而高校教师大都缺乏实际创业经历,对创新的理解也停留在理论阶段,而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是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创新创业实践的复合型教师。
(三)缺少高质量创新创业教材
较为常见的创新创业教材有三类,一类是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一体的教材,如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新创业教育》、重庆大学出版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教育》,一类是单纯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如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入门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还有一类是创新创业教育与某一行业相结合的教材,这一类教材相对数量比较少,如中国电力出版社的《电力行业创新创业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學生创新创业教育——基于互联网+的视角》等。在当当网等电商平台上,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甚少。
五、提升贸易经济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贸易经济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融合要选择合适的结合点,围绕结合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的接受程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贸易经济专业作为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学生实践实习课程自然就成为最佳的结合点。因此,应围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打造合适的创新创业教育。
首先,高校要进一步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在学校范围内遴选部分专业进行融合试点,对试点专业加大人财物的投入,为学院或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制度和物质保障。对开展试点工作的专业,在学分认定、成绩评定、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进行灵活操作,比如贸易经济专业可把学生撰写的创新创业计划书等同为传统意义上的毕业论文,学生答辩时主要关注如何帮助学生把创新创业的想法落到实处,答辩委员会可以既有专业教师又有行业专家。
贸易经济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贸易保护贸易自由
中图分类号F741.2文献标识码A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化的界定,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和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通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加强。而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和生产要素超越国界流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传播,跨国公司作用显赫,从而导致各国经济活动高度相关,世界经济整体化和一体化空前突出的经济现象与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2经济全球化的效应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从经济角度看,全球化被视为经济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依赖,特别是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资本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但同时我们在考察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效应时,应该注意到其两面性。
一方面,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可以使其得到更有效的配置和利用,从而增加总产出和消费者福利。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可以更为有利地利用自己具有比较利益的要素,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此外,经济全球化利益所产生的经济驱动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这种调整必将促使不同产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转移,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局面,加强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调。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它可能导致国家的经济及受到威胁,加剧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加剧富国与穷国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形成新的垄断以及加深经济被动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过程中,其民族工业面临生存的危机,工业化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
(1)世界各国经济内部结构发展水平事实上存在不平衡。各国经济结构不平衡表现在产业结构存在级差。从目前的状况看,发达工业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存在固有的技术级差。由于这种技术级差的存在,发达国家在转移技术时,一般都是在这项技术到成熟期时才开始转移。这种级差技术转移的结果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经济全球化潮流推动下,世界市场引导国际产业的转移,由于事实上已经存在着产业级差,必然进一步促使世界各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
(2)市场利益引导有害产业的转移威胁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经济主体仍关心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使一些发达国家为了经济利润,把有损社会利益的污染产业、色情业及业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发展中国家为了追求数量增长,被迫或不自觉地接受这种转移,致使其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下降。
3经济全球化下的贸易保护
贸易保护最初源于重商主义,以本国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使各国竞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后来的凯恩斯的贸易保护学说、李斯特的幼稚工业保护理论,都为贸易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自由贸易显得愈发重要,也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利益,但是对外贸易这把双刃剑在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在冲击着国内的产业,这点对于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因此,尽管当今世界的主流是倡导自由贸易,但是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实行着贸易保护政策,其中也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发达国家。
3.1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在自由贸易理念流行、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所实行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发展。
(1)贸易保护倾向并没有消除,各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出现了新的变化,即由公开转向隐蔽,由固定转向灵活,由单个国家自我保护转向区域集团集体保护,由通过贸易政策保护转向寻求国内产业政策保护等。《乌拉圭回合最终文件》的生效,使得像关税、配额、进口许可证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越来越难以发挥作用,非关税壁垒开始成为各国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工具。诸如对反倾销条款的使用、有秩序的销售安排、安全、卫生防疫、技术标准等较之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更加多变和隐蔽,从而更能起到限制进口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还要将劳工标准、环保标准纳入世贸组织谈判议题,其目的是打着人权与环境的幌子,借机剥夺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保护其传统产业。区域性贸易集团的出现则使贸易保护措施添上了集团的色彩,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对外则形成统一对外的市场机制,对非集团成员实行贸易歧视。其贸易保护手段主要不是关税,而是诸如技术标准、卫生标准、知识产权等形形的非关税壁垒,这给集团外国家向集团内成员出口设置了障碍。(2)通过产业政策对一国贸易实施间接保护是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又一特点。这是由于在制定贸易政策上,各成员都要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共同的国际准则制约。国际准则由国际性贸易准则和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组成,它是为了促进贸易自由化而做出的制度性安排。这些制度性安排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一国借助贸易政策进行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各国政府或贸易集团便把贸易保护措施转向不受国际贸易规范制约或者制约较少的国内或集团内经济政策,其中产业政策日益成为一国或贸易集团实施自我保护的重要手段。
(3)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这些非关税措施都是针对特定国家的。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通过各种歧视性非关税措施使国内工业避开国际竞争,另一方面又通过补贴手段促使本国产品占领其他国家的市场。
3.2经济全球化下贸易保护的原因
(1)世贸组织成立的初衷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可是各国在世贸中仍是以国家利益为最终考虑因素。从经济全球化的属性上看,经济全球化虽然有贸易自由化的一面,但是经济全球化并不是无视国家的存在,而是尊重国家,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内在属性为一国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政治和伦理基础。从一国政策选择的路径上看,贸易保护是贸易自由的准备阶段,而贸易自由则是贸易保护政策的演进目标。贸易保护对一国来讲,具有双重目标,其一对内是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对外则是迫使别国停止不公平竞争行为,开放市场的有力武器;其二是培养和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能力。其演变趋势是取消保护,最终走向贸易自由。由于经济全球化本身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不能消除一国内部产业之间不平衡的状况,所以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还将继续并存,这种并存性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兼容的。
(2)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决定了贸易保护上的针对性和歧视性。在经济全球化下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主要表现为市场开放程度的相对平等性。具体表现为在世贸组织内发达国家之间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或者快于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程度;区域性贸易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市场开放程度要高于非成员等。所谓平等只是集团内成员之间的平等,但对集团外非成员而言却无权享此待遇。可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虽然整个世界贸自由化程度提高了,但这种贸易自由只是一种相对自由,绝不是绝对自由。
贸易自由上的相对平等性必然决定贸易保护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歧视性。这种针对性和歧视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贸易集团对内实行贸易自由、公平竞争的政策,对外实行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政策。二是发达国家在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仍在不断地针对发展中国家大宗产品出口设置贸易障碍。发达国家推行贸易自由化的领域通常是其具有绝对优势至少是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如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智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相反,发达国家对其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别通过放慢市场开放程度,开展反倾销调查,甚至上调关税税率等手段加强保护。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不公平的贸易保护行为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贸易障碍,不仅削弱了发展中国家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竞争力,而且也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3)国际性或区域性经济运行规则和超国家经济组织,是影响一国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关系的外部制约因素。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扩大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依赖性的增强,使得世界市场上的竞争由过去的对抗性竞争走向合作性竞争。对抗性竞争把竞争看作是双方一场一决雌雄的较量,把对手赶出去,自己垄断市场是这种竞争的目的。因此,在对抗性竞争的情况下,竞争中的双方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在选择竞争行动时都有很强的独立性,很少受到约束。而合作性竞争则完全不同于对抗性竞争,合作性竞争的目的是保护竞争,反对垄断,强调和重视竞争中的合作,并通过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目前已进入各国共同实行自由贸易的公平贸易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在分享他国自由贸易的好处的同时,在本国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相形见绌的竞争力,使其难以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化中短期受益。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各自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和承受能力,谨慎选择参与的方式。但是,发展中国家必须认识到,自由贸易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融合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去是发展中国家的唯一选择。而全球化作为过程和主流的经济发展方向,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两种力量总是处于不断的较量之中,但是贸易自由化始终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永,江耀生.论经济全球化下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J].经济师,2003(1)
2杨正位.联结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贸易理论的尝试[J].国际贸易论坛,2003(5)
3杨杨,庄英.关于贸易保护主义仍将长期存在的根源分析[J].中外科技信息,2002(7)
贸易经济范文第3篇
1.双边贸易、区域经济活跃,多边贸易遇冷虽然经济全球化是一种趋势,但是无论是历史的任何时期都存在着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矛盾,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增速的放缓,全球的贸易争端也不断增加,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尤其是在农产品、技术转让等涉及发达国家基本利益的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多哈回合谈判的艰难进展就是最好的例证。虽然多边贸易遇冷,但是贸易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并没有终结,双边贸易、区域贸易成为贸易自由化的重要途径。从英法签订博登条约开始,区域经济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成果最大的就是欧盟以及东盟。欧盟通过经济联盟发展,将中东欧各国的经济带向一个新的台阶,虽然2012年经历了欧债危机,但是欧盟经济体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加入了区域经济组织,在亚洲,有东盟,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在欧洲有欧盟,在非洲有南部非洲共同体。不仅全球经济区域组织的数量不断增加,合作的深度也不断扩展,近几年来,中国与巴西、智利新西兰等国家也签订了自由贸易区,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成功在广西南宁举办,在这次博览会上东盟为中国提供了广阔的建筑市场。
2.服务贸易成为新的增长点目前国际服务贸易占主导地位的是运输与旅游,总服务贸易总额的55%-60%,虽然服务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市场的新宠,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但是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发达国家,尤其是通讯、银行、保险等附加值比较高的新兴服务产业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欧盟在通讯出口中占了54.5%,在保险出口中占了57.5%,在金融出口中占了55.8%,与此同时,欧盟、北美也是服务业进口比较多的国家。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分析
1.变比较优势为竞争优势在经济学原理中,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也可以通过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取利益,中国的比较优势就是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大量发展出口导向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制造业产业链。然而出口导向型与国内经济的联系比较少,有着大进大出的特点,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动着市场结构的转型,改变这种粗矿型的增长模式,致力于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竞争力。世界已经由工业化时代朝着信息化时展,依赖于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比较优势很可能转变成比较劣势,因此,中国必须走集约型发展模式,从比较优势朝着竞争优势转变。要定位好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在扩大出口的基础上加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走教育兴贸、科技兴贸的新路子,抢占对外贸易竞争的制高点,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由贸易大国向着贸易强国转变。
2.积极参与国际谈判,规避贸易风险2012年中国的光伏企业在国际的反倾销诉讼中全面败诉,辉煌一时的中国光伏产业就此走入低谷,这不仅说明了中国产业发展模式的问题,也说明了中国对于贸易风险的防范不到位。尤其是21世纪以来,低碳经济成为国际新热点,也被很多发达国家利用,作为国际贸易的门坎和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有效手段。2012年底国际标准化组织出台了碳标签的国际方案,即14067方案,该方案对于大部分货物的碳标签的计算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与此同时,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于进入本国市场的货物都做出了相应的耗碳规定,即以后如果碳标签不符合相应的标准产品就无法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中国虽然一直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但是很多贸易规则都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偏向于保护发达国家的经济利益。为了在国际贸易中更好地规避风险保护本国利益,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谈判,在国际中增加话语权。
3.发展周边贸易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就是美国、日本、欧盟、东盟和俄罗斯,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兴起与发达国家经济的放缓,中国的对外贸易逐渐转向周边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增加了与东盟、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的贸易往来。尤其是中国与东盟,在十年的合作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使得我国国际贸易脱离了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贸易经济范文第4篇
在贸易经济特色专业的教学中,实践教学手段落后,也是贸易经济特色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一。目前,贸易经济特色专业的教学手段,主要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为主体,以网络教学、实验软件等为补充。多媒体教学由于过于程式化,导致部分学生课堂只记笔记,以应付考试;网络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平台,但由于资料更新慢,技术支撑能力不高,因而教学参与程度较低。而实验软件在选择上由于成本较高,以及适用性比较狭窄,加上课时所限,所以利用程度也不高。
二、贸易经济改革思路
(一)课程体系改革
1.当网络经济越来越深入到人们的经济社会中后,贸易经济问题已经冲破了传统的研究领域,不仅与其他经济领域相互渗透和配合,而且出现了许多新的业态和贸易形式,所以在基本贸易理论和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新的贸易理论和技能课程是必须的,课程主要有流通经济学、商业史、商品学、市场调查与分析、消费心理学、零售学、广告学、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
2.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内外贸有机结合,从事国内外贸易研究和工作的人,同时面临大量的国际贸易的问题,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市场的需要。因此,贸易经济专业开设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商务函电、商贸英语等特色课程,将奠定复合型人才的坚实基础。
3.突出学科发展的前沿,适时增加新的理论性课程,把最新的贸易经济理论研究成果融于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设专业选修课,其课程有商业创新、区域贸易等,同时开设各种专题讲座,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专业知识。
4.合理配置课程模块,突出方向性课程模块、选修课程模块的“新”和“特”,增强课程的引导性和学生的选择性,使课程设置更能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匹配、更具效率,并随着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下设方向以及相应的课程模块。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是教学活动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特别适应贸易经济课程的特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坚持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核心。必须将教学的聚焦由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到关注学生怎样学上来,在必要指导的前提下,尽可能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三)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设计应符合贸易经济特色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理论联系实践。既要让学生掌握贸易经济基本原理,了解我国贸易经济领域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又要让学生学到解决贸易实践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一是实践教学环节。贸易经济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经济类专业,其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教学、现场教学、社会调研、科研实训和毕业实习等五个方面。此外,还应安排其他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制度化实践活动,如语言能力测试、军学共建和商学共建等活动。二是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组织包括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指导教师小组和学生实践小组等。实践教学小组根据统一的课程实验计划、社会专题调研计划及其考评制度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专业建设和专业模块方向遴选出实践性强、操作效果好的商贸流通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并不断拓展外省实习基地。每个基地指派一名教师负责。实习去向根据学生意愿,实行双向选择;实习中,要求学生及时分析、主动与实习指导老师和业务人员沟通交流;实习后,学生必须根据实习的实际情况,撰写实习报告,并由实习基地统一考核与鉴定。
三、一个发展方向
贸易经济范文第5篇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低碳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国重点关注内容,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国际贸易规则重塑,我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商品在国际中的贸易也受到了严重挑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规则的重塑.本文将从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规则入手,联系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提出低碳经济下我国国际贸易规则应做出的调整.
关键词:
低碳经济;国际贸易规则;重塑
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经常出现酸雨、雾霾等,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增多容易引发全球变暖等问题,因此,低碳经济被提出来,由此,低碳经济发展就成为了世界各国重点关注内容.通过实证研究得知,低碳经济能够影响到国际贸易规则,因此,应做好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重塑研究.
1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规则简介
1.1低碳经济
所谓的低碳就是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低碳经济则是将可持续发展思想作为引导,通过各种方式降低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耗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平衡发展,不仅实现了技术创新,还实现了制度创新,对产业转型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有助于新能源开发.要发展低碳经济,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确保生态环境平衡,做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实现能源节约,减少损耗.其次,转变与创新国家现有经济模式,加大能源利用率,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其与先污染后治理等理念之间差别,它要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进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低碳经济作用,体现其应有价值[1].据有关信息显示,在全球范围内过去与未来二氧化碳前三位国家或地区为美国、中国与西欧。
1.2国际贸易规则
国际贸易规则构成方式有三种:第一种为霸权国家提出,这种形式下的国际贸易规则所保护的是霸权国家本国利益,不关心弱小国家利益;第二种,发起者与制定者都是发达国家,它们以相互合作为发展契机,不仅一同承担制定成本,还一同受益;第三种的制定者则是国际相关组织.
2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
2.1低碳经济转变了全球贸易格局
低碳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是低污染、低能耗,也正是这样的模式对现有国际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转变全球贸易格局的主要方式,同时也从根本上转变了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尤其对国际商品贸易与地区贸易格局转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商品贸易格局来说,在低碳经济的作用下,以往以能源消耗为主的商品正逐渐退出国际贸易范畴,取而代之的则是新型能源与材料.在人们日常消费中,高能耗产品不占据任何优势,低碳商品则在增多;对于地区贸易格局来说,很多发达国家已经拥有了低碳技术,并生产出低碳商品,抢先占领了国际贸易有利地位[2].但发展中国家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这样一来就导致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容易受到商品贸易壁垒限制,处于竞争劣势地位.
2.2低碳经济拓宽了国际服务贸易含义
在低碳经济模式下,引申出碳金融,但迄今为止也没有较为合适的定义能更概括与解释碳金融,那么基本可以认定只要与碳有关的活动都可以纳为碳金融范畴.简单的说就是指碳排放所带来的一系列金融制度与交易活动.碳金融作为新型金融服务活动,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且与低碳经济联系较为密切,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排放成本.
2.3促进了技术贸易与技术转让的合作
低碳经济的出现也引起了新型技术革命的发展与变革,特别是发达国家认识到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以后,更是加大了对新技术与新能源的开发,并占据了领先地位.但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在这方面的研究能力还不足,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研制出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技术.发达国家也看到了这一点,提出将新技术转让给发展中国家,这样一来就促进了技术贸易在国际间的转让与合作.
2.4引起了新壁垒的出现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今天,国际贸易中所涉及的贸易壁垒在逐渐增多,同时也加大了对各种技术的要求,但这些要求都是由发达国家所提出与制定的,严重损害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特别是单边贸易措施和多边贸易措施存在较大冲突.如碳标签最先提出的国家为英国,它将出口产品含碳量指数都标示了出来,但却没有让发展中国家参与其中,这样也严重损害到了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利益.如有报道称由新西兰运往英国的奇异果中,每公斤就会排放1千克左右的二氧化碳,而英国的奇异果仅能排放50克二氧化碳.而碳关税提出者为美国与法国,一般指边境调节税,它与世界贸易组织所提出的多边贸易规则冲突较大,难以让发展中国家接受,这些都属于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型贸易壁垒[3].通过碳关税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影响.
3低碳经济下我国国际贸易规则应做出的调整
3.1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关注发展中国家贸易利益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关心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国际气候议题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一定要认识到我国所承担的重要职责,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利益,加强自身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引进发达国家所提供的各种资金与技术,并引导国内相关组织与企业加入到低碳经济发展中,重点培养低碳经济适用人才,创新低碳技术模式,要求国内各大企业尽量生产低碳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寻找优势,具备相应主动权。
3.2将创新措施应用到国际碳关税中
尽管碳标签与碳关税都是由发达国家所提出的,这些国家凭借自身财力与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很可能实现征收这些赋税,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效解决措施积极应对这些国际贸易壁垒,避免谴责与反对,通过这种方式让发达国家看到自身所存在的不足.因此,我国一定要做好低碳经济研究工作,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相应投入,以便优化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始终坚持低碳经济理念,要求企业减少碳排放量,通过新型技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制造业健康发展[4].从现阶段发展来看,低碳经济下的国际贸易规则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挑战,但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为我国调整国际贸易战略提供机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也将逐渐增多.因此,政府方面要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创新科技.
3.3改变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贸易碳排放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依然以粗放为主,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注重自由贸易战略发展,将低碳措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使其与国际贸易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新型贸易壁垒.我国企业也要认识到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不利地位,调整发展战略,优化外贸企业结构,加大服务贸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共同发展[5].此外,还有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工作,减少国际贸易新壁垒对我国产品的束缚.
4结论
总而言之,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重塑有很大影响,出现了很多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贸易壁垒,我国所承受的压力也很大.但我国应正视低碳经济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转变现有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注重集约型发展,降低碳排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率产品,减少国际贸易壁垒的制约.
作者:何东晓 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河,赵仁康.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规则的重塑[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05):123-133.
〔2〕徐红霞,杨元义.低碳经济下对重塑国际贸易规则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18-19.
〔3〕王玲莉.浅析低碳经济下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的变革[J].经济师,2015(07):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