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室建档立卡(精选5篇)

  • 卫生室建档立卡(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未分类
摘要

一、基本村情和贫情 (一)基本村情 =某村村委会位于某乡乡南部。东、南、西皆与越南接壤,北与地西北、中寨、马拐塘村毗邻,距乡政府驻地22.5公里,距金平县城15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71.85平方公里,驻地海拔1250米。有耕地面积3775亩,人均1.1亩;林地面积…

卫生室建档立卡(精选5篇)

卫生室建档立卡范文第1篇

某村村党总支 某村村委会

(2020年11月)

一、基本村情和贫情

(一)基本村情

=某村村委会位于某乡乡南部。东、南、西皆与越南接壤,北与地西北、中寨、马拐塘村毗邻,距乡政府驻地22.5公里,距金平县城15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71.85平方公里,驻地海拔1250米。有耕地面积3775亩,人均1.1亩;林地面积123441亩,人均36.9亩;生态公益林68847亩。下辖=某村脚、岩羊坪、竹林脚、岔河、香菌坪上寨、香菌坪下寨、半边街、中棚、红岩、虎恋村10个村民小组,2020年末共有753户2954人,其中:低保户176户,特困供养户2户,危房改造户534户,重病户3户,残疾户44户。世居民族为清一色的苗族。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和种养殖业。主要种植水稻2960亩、玉米815亩、草果28528亩;主要养殖生猪存栏2410头(只)、山羊存栏600余只。全村劳动力人口2310人,外出务工196户60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有78户283人),主要在广东、新疆、西双版纳、蒙自等地区务工,主要从事普工、三七管理、棉花管理等工种,省外务工年平均收入5万元,省内县外年平均收入3万元,本地务工年平均收入2万元。部分群众经常到山林里找野生中药材料、野菜、野蜂(蜜)等出售,年收入近万元。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5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089元。

(二)基本贫情

=某村村委会2014年认定为贫困村,2019年底脱贫出列。目前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39户1494人,主要致贫原因为:缺技术192户,占建档立卡户的56.63%;交通条件落后110户,占建档立卡户的32.45%;缺劳力15户,占建档立卡户的4.4%;因病3户,占建档立卡户的0.09%;因残16户,占建档立卡户的4.71%;因学3户,占建档立卡户的0.09%。2014-2020年累计脱贫339户1494人,未脱贫0户0人,贫困发生率0%。

二、主要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在抓组织保障上下功夫,确保责任压实到人。

一是组建攻坚队。抽调乡机关干部职工6人,联合驻村工作队员5人,村委会干部4人,共16人组建=某村村脱贫攻坚队,由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全面加强对=某村村委会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全面统筹、高位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二是实行干部包村制。由乡机关干部职工与村委会干部或驻村工作队员共2人组成脱贫攻坚小分队,全面负责每个自然村的脱贫攻坚工作,同时,形成AB角互补制,确保工作推进无空档,政策落实不打折扣,帮扶措施真落地。三是密织脱贫网格。按照乡脱贫攻坚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将全村10个村民小组划分成6个大网格,20个小网格共负责全村752户(共挂包负责建档立卡户339户,非建档立卡户413户),确保到户工作不留死角,问题清零有人负责;四是强化督查促落实。攻坚队根据工作实际适时抽调人员组成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督查组,对全村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对工作落实存在偏差或不到位的情况及时指出并督促各小分队整改落实到位,对小分队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上报乡党委政府协调解,通过督查,推进责任压实到个人,工作落实到贫困户。

(二)在抓“两不愁三保障”上下功夫,全面提升脱贫退出质量。

一是抓实产业稳定增收。坚持困地制宜抓产业,结合=某村村委会气候湿润、降水量丰富、森林覆盖率高、立体气候明显等自然特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621.14万元,巩固发展草果、水稻、玉米等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推广古树茶、白香果、金钱莲等新兴产业,壮大本地猪、鸡、鸭等畜禽养殖项目,产业帮扶全面覆盖全村33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坚持劳务输出抓就业。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安排,=某村村委会全力组织缺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按“一金四保”模式组织劳务输出,稳步推进转移就业。截至2020年11月,全村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共196户605人(省外务工86户223人,省内县外务工50户176人,县内务工60户20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有78户283人(建档户中省内146人,省外137人),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坚持生态扶贫增收入。安排县级生态护林员116人,村内卫生员33人。=某村村辖区内有林地18.13万亩,其中,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助范围6.88万亩,涉及10个村民小组826户3446人(建档户339户1494人),县林草局按照管护面积安排生态护林员岗位116户116人,有效解决116户建档立卡户116人在本地务工,年人均增收8000元。坚持兜底保障补短板。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原则,开展好农村低保评议工作。2020年全村共有低保户176户397人(其中建档立卡112户250人),共发放低保资金99.0936万元;2020年1-9月新增低保户12户23人;落实一类二类残疾人两项补贴32人(其中建档立卡21人),发放资金2.412万元;特困供养户2户4人,按月落实相关补贴;60岁以上老人366人(其中建档立卡174人),已全部享受养老保险政策。2020年全村享受沿边定补政策756户3217人(其中建档立卡339户1494人),2020年共发放沿边定补金375.75万元。通过多渠道为群众增收创收,实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089元。

二是抓实危房改造工作。按照“安全稳固、遮风避雨”的基本要求,对全村房屋进行拉网式排和全面修缮改造。2018年-2019年,我村共有C、D危房存量534户,已全部改造完毕,经县住建部门认定全部达到安全住房要求,并出具了鉴定报告和合格证,全面解决了全村贫困人口住房安全问题,达到了住房遮风避雨,保证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

三是抓实教育保障。=某村村委会设完小一所,于2019年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设幼儿园一所,现有在园幼儿59人,小学在校生31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16人),住校生314人;初中在校生13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78人),住校生134人;高中在校生3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9人);中职(含职高、技校)在校生3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2人);大专及以上在校生3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6人)。通过压实“双线四包、一线超前、两线互动”责任,运用“四步法”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生劝返工作,建档立卡辍学生全部清零。雨露计划、生源地助学贷款、两免一补等助学政策不漏一人一户、应助尽助。

四是抓实医疗保障。=某村村委会设村卫生室一所,面积80平方米,有乡村执业医生3名,村卫生室全面达标;重慢病人员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并按要求按时提供上门服务。2020年全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34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94人,实现参保率100%。2020年,全村贫困户患病住院治疗520人次,报销比例均超边90%,帮助申请临时救助426人30.27万元,实现全村贫困群众基本医疗有稳固保障。

五是抓实饮水安全保障。全面推进全村人饮巩固提升项目,截止2019年底,10个村小组已全部达到饮水安全“四项指标”。

(三)贫困村退出达标情况

经过努力,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解决,贫困村脱贫7条标准已全部达标。全村贫困发生率1.57%;行政村到县乡道路全程硬化,且危险路段有必要的防护措施;行政村所辖10个自然村已通380V动力电;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到99%以上;行政村所在地、学校、卫生室已全部覆盖网络宽带;有标准化卫生室1个;行政村、党员10人以上或人口200人以上的村民小组,均有已有公共服务和活动场所,于2019年底实现脱贫出列。

(四)抓实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夯实脱贫基础

一是实施整村推进项目。2014年,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某村村整村推进项目,全村10个村民小组入村道路进一步扩宽,村内卫生路全部得到硬化。二是实施村活动室建设。2016至2017年,共投入200余万元完成了全村10个村民小组活动室和活动场地建设,全村活动室和活动场地已全覆盖。三是开挖生产路。2017年以来,通过群众自筹资金90余万元,开挖生产路16公里,受益农户540余户1500亩。四是实施入村道路硬化项目。投资1200余万元,实施了红岩、虎恋村入村道路硬化和岩羊坪、香菌坪上寨、香菌坪下寨村内卫生路提升改造;中棚、竹林脚、岔河等村民小组入村道路硬化项目正在实施中,预计2020年12月底将全部建成通过,届时,=某村村委会将实现村村通硬化路。五是实施了人居环境提升项目。投资21万元修建了7个垃圾池,投资近200万元修建36个公共厕所;投资5万余元,购置推车、垃圾筒等卫生工俱,村内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五)党建扶贫工作双推进

组建以驻村扶贫工作队、网格员、村组干部、基层党支部党员为主的=某村村脱贫攻坚队。一是以“三会一课”“千堂党课下基层、万名党员进党校”为载体,抓实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强化党员宗旨意识、服务意识,促使党员干部积极主动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率先垂范,帮助带领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实现先进带后进、先富带后富、齐头并进共摘贫困帽。二是把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和村委会村情贫情作为我村脱贫攻坚队的培训重点,要求所有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政策和村情贫情,提升把握政策和执行政策能力,促进脱贫攻坚工作高效开展。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某村村脱贫攻坚队共开展危房改造、饮水保障、产业发展、贫困户识别与退出、农村低保、教育保障、健康保障等脱贫攻坚有关政策专题培训40余次,帮助系统性解读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切实提高村组干部执行政策能力,确保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不偏移。

三、主要经验亮点

(一)先进个人典型事迹

罗进学,男,苗族,中共党员,金平县某乡人;1984年7月20日出生,2013年参加工作,2015年5月起任某乡乡=某村村委会副主任。2019年5月4日下午,罗进学同志从半边街村小组核实CD级危房改造情况、沿边定补等工作,突感身体不适,于5月6日清晨6时在=某村村委会卫生室经抢救无效去世。

2013年,作为=某村村委会为数不多、上过大学的年轻人,罗进学同志回到了家乡,他一心想将外出求学得来的知识服务苗族群众。正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从恋村村民小组副组长、组长,逐步成长为村委会副主任,并于2015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工作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群众和村组干部都亲切的叫他一声“罗总”,在2018年工作中,某乡乡党委、政府授予罗进学同志“优秀党务工作者”、“脱贫攻坚先进工作者”称号。

由于=某村村较为贫困,加之农危房存量大、基础设施薄弱,罗进学同志时常感到2019年要实现全村脱贫压力很大,因此,他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经常骑着摩托车走村入户,开展收缴新农合新农保、查看农危房改造等工作,随处可见他为群众奔波的身影。2019年5月4日,正值=某村村委会的赶集日,罗进学同志早早来到村委会办公室,打扫好卫生,迎接趁着赶街天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项事情的老百姓,一直忙碌到了下午散街。随后他又到半边街村小组核实CD级危房改造情况、沿边定补等工作到村委会后,并感觉身不适;但他以为是劳累所致,还依然带病工作。5月5日上午,他还在家中为前来找他签字的虎恋村组长签字,并叮嘱材料要交去乡政府哪个办公室、找谁办理; 5日晚上,其母亲从田地里回家后发现罗进学同志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还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呕吐现象,随即将他送到了村卫生室进行救治,5月6日清晨6时10分罗进学同志在=某村村委会卫生室经抢救无效去世。

在工作中,罗进学同志立志为全村的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矛盾纠纷调解、村财村务管理、基层党务工作、开证明、核对低保、沿边定补收入等等,就是罗进学同志参加工作以来的工作之日常,他把对老百姓的热心转化成对工作的热情,勤勉务实、不计个人得失,受到干部群众和乡党委、政府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他倒在脱贫攻坚的路上,生命定格在年轻的35岁,用他短暂的一生、拼搏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践行了共产党员毕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二)开发村级公益岗位,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某村村委会是某乡乡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行政村,2019年初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0户1483人,其中未脱贫280户1214人,贫困发生率为35.23%。为增加大龄劳力户、重病户、残疾户、劳动力较少等特殊贫困家庭的经济收入,确保人均收入稳定在脱贫标准线以上,经=某村村三委和村小组会议研究,决定用村组两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开发村级公益岗位。按村组内推选、村小组管理、村委会监督的管理模式,每周打扫卫生两次,集中整理村域周边人居环境和乡村垃圾倾倒、堆放现象,大力提升农村周边人居环境。自2019年5月以来,共安排89个村级公益岗位(7月转为县级公益岗位56个,目前村级稳定开发公益岗位33个),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截止目前,共发放资金94300元,受益89户364人,进一步提高了贫困家庭收入,提升脱贫质量。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巩固提升措施

通过努力=某村村委会脱贫攻坚成效明显,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一是人居环境提升工作需进一步加强,要加强引导树立群众环境卫生意识,特别持之以恒保持收家治家常态化。二是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贫困户普遍文化素质不高,个别贫困户主动参与脱贫的积极性不够,缺乏长期持续增收的动力。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某村村将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精准施策促脱贫。结合实际,积极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继续抓实各项帮扶政策和措施的落实,使全体村民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充分利用贫困户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合理施策,科学配套扶持产业,进一步加大对古树茶、中草药等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就业技能培训,组织引导贫困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二是真抓实干促脱贫。全力完成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退出工作。截止目前,我村2019年未脱贫的17户54人已经顺利脱贫,我们将继续加强后续帮扶措施,确保脱贫后能稳定保持。

卫生室建档立卡范文第2篇

坐在从呼和浩特开往和林格尔县巧什营乡岱洲夭村的车上,看着外面的人烟稀少和尘土飞扬,想着卫生部陈竺部长那句“和林是全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得最好的县”,其实是挺矛盾的一件事情。

和林格尔“全县总面积3436平方公里,人口20万;地形地貌多样,素有‘五丘三山二分川’之说;立地条件恶劣,资源禀赋较差”,眼前的景象也无出左右。就是这样一个基础条件相对恶劣的地方居然能成为全国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最好的县。

然而当走进岱洲夭村卫生室的那一刻,一切变得真实而具体。

方便便宜

岱洲夭村卫生室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不到100平方米的空间里设有诊断室、观察室、处置室、档案室和药房,而检查床、无菌柜、档案柜、操作台、高压灭菌锅等设备也是一应俱全。当然最醒目的是一台电脑以及与电脑相连的居民健康卡读卡终端、金融POS机以及一个显得有些硕大的LED液晶显示屏。

张春霞是这个卫生室的负责人,也是当地的“名人”。因工作认真负责、诊疗行为严谨规范、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强,曾多次被县政府评为“优秀乡村医生”。陈竺曾接见过她,她也接待了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访问者。据她介绍,近几年在县卫生局的要求和指导下,岱洲夭村卫生室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自治区增补目录药品,而且所有药品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岱洲夭村卫生室服务人口约有1188人,目前已经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042份,占居民总数的88%以上。

“误诊和用药不当的现象减少了,来看病取药的人多了,当然卫生室的收入也提高了。”这是张春霞对在新医改和新农合背景下的医疗信息化的直接感受。基于此,偏远地区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胡建松是岱洲夭村的一位普通村民,54岁的他长年患有高血压。采访当天恰逢他来卫生室看病。张春霞通过读取胡建松的健康卡便能详细了解其健康档案,其中包括生活习惯、家族病史、以往病史、诊治情况、现病史、用药史等。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张春霞简单地给胡建松测了一下血压,询问了几个的问题。几分钟的时间,胡建松就看完了,并拿到了药。他此次看病只花了9.66元,其中新农合即时为他报销了50%。

“很方便。原来看病要到30公里外的县医院。后面的报销也麻烦,我们准备一堆材料。现在看病拿药在卫生室这便能解决,还能在这报销,就带上一张健康卡。说实在话,以前很犯愁看病,能拖就拖,现在我会主动来这里做检查,拿药。方便啊,便宜啊。”胡建松操着一口浓重的地方口音告诉记者。

效果很理想

“随着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推进,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的全面实施,我们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基本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同质量的目标。”和林格尔县卫生局局长杨星晟表示。借助自治区卫生厅将和林格尔列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旗县试点的机遇,同时按照国家关于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工程”的总体要求,和林格尔积极推进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优质平台。

2011年11月,和林格尔县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内容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卫生信息平台设、卫生信息基础资源库和业务应用系统。从县医院HIS系统上线,到县试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系统上线,从LIS、居民健康卡、CA认证上线,到和林县居民健康卡发放,以及随后的PACS、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电子病历上线,直至和林县综合卫生管理系统上线运行。经过8个多月的努力,和林格尔的县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已经基本完成。覆盖包括县医院在内的7个县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12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个村卫生室、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时,而相关的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全面上线,实现了新农合实时结算。而健康卡已经发放6万多张(截止今年9月底),年底之前将会完成全部18万张健康卡的发放。

对于和林格尔县乡村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杨星晟给出的评价是“非常成功,应用效果很理想”:实现了和林格尔县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县域内信息共享、居民健康卡全程应用、多功能移动监测设备,辅助医生上门服务、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县医院全数字化系统应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管理者实时掌握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居民自助查询个人健康信息、基于云计算的部署模式,绿色环保。

医改基础好

我们知道,医疗信息化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是新医改的重要支撑。期间,国家将重点推进国家卫生信息数据中心(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程、居民健康卡建设工程、县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工程、卫生信息化人才建设工程等,以更好地满足服务民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直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走基层、惠民生”的英特尔公司因其在IT行业的角色和定位,积极配合政府、联合企业,进行医疗信息化标准建设和测试、技术架构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形成了从上端规划标准、从下端支持试点的基本配合思路,并给予适时的产品和技术建议,和林格尔县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试点。

那么,和林格尔的县域医疗卫生信息化为什么能做到全国最好呢?杨星晟总结的原因有两点:领导重视以及医改基础好。2009年以来,和林格尔以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拓展。据悉,和林格尔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县长负责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医改组织实施。同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以细化各相关部门工作职责,提出了工作目标、任务、思路和具体操作步骤;并建立了包保责任制,按照一人一院(中心)要求派出干部包干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这些举措都有力促进了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卫生室建档立卡范文第3篇

一、工作情况

(一)选派驻村队员情况

继续做好工作队员的下派驻村工作。2018年底,党史研究室共有4名干部职工,根据县上要求和安排,先后下派了2名干部职工到大新村驻村,担任第一书记。

(二)“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扎实有效

2016年12月,根据县上的安排,党史研究室没被派驻的工作人员都被安排在牛倮河村烂坝河小组挂包帮建档立卡户。时有4名干部职工共挂包了15户建档立卡户,2018年,因工作人员外调和退休等变动情况,县上适时给予调整了挂包户,目前共有2名干部挂包10户建档立卡户。期间,无论人员变动或是挂钩户调整,党史研究室始终做到真情帮扶,结合所挂包的建档立卡户实际情况,扎实开展好“挂包帮”“转走访”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走访工作。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单位结对挂包的大新村委会和干部个人结对的牛倮河村烂坝河组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向群众宣传脱贫攻坚有关政策和知识,并将此项工作作为常态化工作进行开展。全年,全体干部职工共深入大新村新安寨、大新寨、和平寨和麻栗树小组,牛倮河村烂坝河小组开展“挂包帮”“转走访”124人次。

二是协助勐烈镇大新村开展了农村“危房清零行动”,共排查除危房10户,10户危房按一户一方案要求,正在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目前已完成修缮加固户。督促大新村对危房改造中涉及市政建设(酒水一条街打造)部分,向勐烈镇党委、政府和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作专题汇报,尽快形成具体的改造方案。

三是集中开展了信息核查工作。干部职工按照时间要求,深入挂钩的建档立卡户中,与包保工作队员一起进一步核对户档信息,找准致贫原因,并制定帮扶计划与措施,使帮扶计划与措施更加精准。

四是积极参与审核制定大新村“脱贫攻坚村级施工图”,目前大新村“脱贫攻坚施工图”编制工作已完成。协同大新委会积极开展村庄卫生整治活动。“五一”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和村委会干部深入大新村大新寨开展了环境卫生整治大扫除工作。督促各村民小组制定出“村容村貌整治”方案,并坚持实施,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三)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成效显著

江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充分发挥部门优势,结合实际情况,把党建和扶贫工作结合起来,真心真情帮扶勐烈镇大新村。通过近两年的帮扶,大新村虽然没有出现经济大发展,但却有了党建大加强的现状。党总支的制度建设更加规范,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一支充满活力、积极带领群众致富的基层组织形象更加突显出来。江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在党建扶贫双推进中所做的点点滴滴赢得了广大群众和社会的广泛好评。其做法和成效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把扶贫作为主业体现在真抓实干和真心关怀上。“真抓实干”即江城县委党史研究室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帮扶工作,把结对帮扶工作作为单位的一项主业工作谋划抓落实。大新村位于城郊部位,在县里不属于贫困村,但是只要涉及结对帮扶的大小事务,江城县委党史研究室班子与村委会一起商定,共同抓落实。先后帮助制定了党员发展计划、完善村两委议事管理制度、党务公开、村规民约等各项规章制度。“真心关怀”即每年春节、七一建党节都组织干部职工看望慰问大新的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二是发挥党史作用体现在引领上。针对部分党员和群众存在“等、靠、要”思想,发展思路不开阔以及支部活动方式单一,支部活动效果不佳的情况,江城县委党史研究室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开展“感党恩 跟党走 决战打赢脱贫攻坚”主题宣讲、组织参观学习党的历史、脱贫攻坚知识有奖问答、文艺汇演等方式,向干部群众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和各项方针政策,力求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到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上来。2018年,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与大新村共同组织开展了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期间还组织开展了趣味拔河和趣味接力赛。9月,与大新村共同开展了主题党日暨大新村支委委员扩大会议,带领全体支委委员到县档案局参观了《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共产党人》图片展。11月,党史支部与新安寨小组一起开展了十一月主题党日暨脱贫攻坚宣传活动。12月,与大新村共同开展了大新村2018年脱贫攻坚宣传暨文体运动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双推进工作,扶贫党建工作成效显著。

三是倾力帮扶体现在解决困难上。江城县委党史研究室是社会公认的“清贫”部门,由于工作职能职责所限,导致在经济实力和项目帮扶方面没有优势。然而,只要是大新村提出的实际困难都尽力地帮助解决。

先后为大新村党建活动室建设、组织项目学习培训经费、受灾群众蔬菜种植大棚以及支持本单位工作队工作经费等投入资金1.1万元;慰问困难群众15户,投入资金0.6万元;资助建档立卡学生2人合计0.2万元。全年共投入各项帮扶资金1.9万元。资金投入虽少,但却都用在了老百姓急需的“刀刃”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018年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距任务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是虽然党史研究室已经把脱贫致富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实,但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中,仍存在方法不多,路子不够宽,措施不够具体的情况。二是农户自身想要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等靠要”思想。三是政策宣传不够到位,农户对享受过的政策有说不清的情况。四是建档立卡户的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够,没有切实做到村庄保持干净、整齐、有序;家庭卫生方面没有做到庭院干净卫生,个人衣着整洁,家庭物品摆放整洁。

三、明年工作计划

(一)持之以恒开展“挂包帮 转走访”工作。深入挂钩村和持包户中宣传脱贫攻坚政策,进一步核实农户信息,使其数据更加精准,进一步分析致贫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

(二)协助烈镇大新村完成危房修缮加固工作,协助牛倮河村烂坝河组完成易地搬迁工作。

卫生室建档立卡范文第4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gazi2004”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卫生健康委健康扶贫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健康扶贫工作总结

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我委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上级相关部门的悉心指导下,紧紧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更好防病”的目标,压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减轻贫困人口治疗疾病经济负担,助推贫困人口恢复劳动力、脱贫增收,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摆脱长期贫困,健康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现将健康扶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辖2乡5镇和5个国有生态公益型林场,辖70个行政村。2017年年底实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914户2035人,已脱贫444户1108人,未脱贫470户927人;2018年年底实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961户2130人,已脱贫597户1458人,未脱贫364户672人;2019年年底实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949户2101人,已脱贫882户1980人,未脱贫67户121人;2020年截止目前,我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共930户2064人,已脱贫930户2064人。

二、主要措施

(一)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发生医疗费用负担。

基本医疗覆盖所有农村贫困人口,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全面推开门诊统筹,提高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财政兜底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发挥协同互补作用,形成保障合力,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二)分类分批集中救治,确保贫困人口患病及时得到有效救治。

通过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对需要治疗的大病和慢性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能一次性治愈的,组织专家集中力量实施治疗,制订诊疗方案,明确临床路径,控制治疗费用,减轻贫困大病患者费用负担;需要住院维持治疗的,由就近具备能力的医疗机构实施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和康复的,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上级医疗机构指导下实施定期治疗和康复管理。

(三)组建家庭医生团队,推进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

优先为每人建立1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农村贫困人口家庭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履约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重点加强对已签约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的规范管理与健康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

(四)实施就医绿色通道,方便贫困人口在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

在县、乡两级医疗机构设立扶贫床位,二级医疗机构按总床位数的5%设置扶贫病床,各乡镇卫生院设置扶贫病床不少于2张。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定点医疗机构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重大疾病商业补充保险、财政兜底“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贫困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负医疗费用的10%。

(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实施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确保至少有1所县级公立医院,每个乡镇建设1所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个卫生室。二是综合采取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等方式,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六)实施疾病综合控制,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等工作。一是开展重点人群结核病主动筛查,规范诊疗服务和全程管理,进一步降低结核病发病率。二是在全面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妇女“两癌”(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三是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安全饮水水质检测工作。四是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农村贫困人口健康意识,使其形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三、做法与成效   

(一)抓组织领导,高位推进促落实。

出台《资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资溪县健康扶贫工做实施细则 的通知》、《资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资溪县2017-2020年健康扶贫行动计划 的通知》、《资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资溪县关于推进健康扶贫再提升工程实施意见 的通知》、《资溪县卫计委等六部门关于印发 资溪县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措施标准均按照上级规定的上限制定。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亲力亲为抓健康扶贫,并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健康扶贫领导小组,以上率下,层层做出示范。

(二)抓统筹协调,合力推进促落实。

健康扶贫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责任分工,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健康扶贫工作,构建起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健康扶贫办公室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部门横向协作、系统纵向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扶贫大格局。

(三)加大资金投入,有序推进促落实。

县级财政根据健康扶贫工作需要,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强化资金保障。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力度,确保医保政策调整、兜底政策建立、基层服务能力提升等项目所需资金,一并纳入县级财政统筹解决。2016年投入560万元,完成59所村级卫生所建设,其中新建16所,改扩建28所,设置医疗点15所,并采购了127万元设备并配备到位;2017至2019年县级财政安排每年每所卫健室710元标准购买医疗责任险,金额合计13.63万元。

(四)抓方法措施,政策到位促落实。

1.加强政策宣传,做到应知尽知 。为进一步提升贫困人口对健康扶贫的知晓率及健康意识,先后发放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手册和宣传单10000余份、农村饮水安全须知6000余本、健康素养66条手册3000余本、妇女“两癌”预防知识宣传资料3000余份、健康扶贫政策宣传挂历2000余份等健康教育宣传读本,把健康知识、健康理念送到群众手里,不断提升贫困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切实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让健康扶贫惠民政策接地气,打通最后一公里,在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坚决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2.开展服务活动,做到应服尽服。通过“三下乡”、“巡诊义诊”、“世界家庭医生日”、“扶贫日”“优质服务基层行”、“健康教育与促进”、“智慧百乡千村医养服务健康扶贫”、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各项免费医疗服务。针对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老年人采取逐个上门服务,进行体格检查、指导用药及免费发放健康科普知识读本等,提供免费预约住院服务,大大缩短贫困群众就医时等候难的问题。

3.紧抓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做到即认定、即参保、即资助,确保相应待遇及时享受;对已参保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信息系统实行身份动态监测,动态标识参保状态。一是参加基本医保。2017年实行全额代缴参保2035人,按人均180元标准代缴,金额合计36.63万元;2018年实行全额代缴参保2130人,按人均220元标准代缴,金额合计46.86万元;2019年实行全额代缴参保2101人,按人均250元标准代缴,金额合计52.53万元;2020年截止目前,全额代缴参保2064人,按人均280元标准代缴,金额合计57.79万元;二是购买补充保险。2017年购买商业补充保险 6298人,按人均90元标准购买,金额合计56.682万元;2018年购买商业补充保险2233人,按人均120元标准购买,金额合计26.796万元;2019年购买商业补充保险 2105人,按人均200元标准购买,金额合计42.1 万元;2020年购买商业补充保险2111人,按人均 200元标准购买,金额合计42.22万元。

4.医疗绿色通道,做到应报尽报。按照相关文件要求,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机构住院享受“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政策,实现了扶贫资源信息互联、互通,互享,让数据在网上多跑腿,贫困群众在一个窗口办事少跑路。

2017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和一类慢性病门诊461人次,共花费医疗总费用355.29万元,其中医保补偿费用249.88万元,大病保险支付5.31万元,民政救助补偿32.16万元,大病补充保险补偿20.23万元,财政兜底28.19万元,自付费用19.52万元,报销比例为94.5%。

2018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和一类慢性病门诊962人次,共花费医疗总费用693.28万元,其中医保补偿费用387.77万元,大病保险支付134.62万元,民政救助补偿38.86万元,大病补充保险补偿76.75万元,财政兜底28.89万元,自付费用26.39万元,报销比例为96.2%。

2019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和一类慢性病门诊1145人次,共花费医疗总费用1043.99万元,其中医保补偿费用523.02万元,大病保险支付199.39万元,医疗救助补偿47.03万元,大病补充保险补偿85.97万元,财政兜底95.08万元,自付费用93.5万元,报销比例为91.0%。

截止2020年10月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住院和一类慢性病门诊1043人次,共花费医疗总费用794.26万元,其中医保补偿费用415.95万元,大病保险支付78.94万元,医疗救助补偿53.79万元,大病补充保险补偿82.34万元,财政兜底82.12万元,定点医疗机构救助1.77万元,自付费用79.35万元,报销比例为90%。 

5.实行就医优惠,减轻群众负担。按照文件相关要求,县人民医院实行“七免”优惠政策,为贫困户患者减免诊疗(挂号)费、检查费、胸片检查费、床位费等医疗费用,并落实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便民惠民服务措施。2018年共为贫困患者门诊减免10086.79元、住院患者减免8946.36元,共计20823.15元;2019年共为贫困患者门诊减免16499.26元、住院患者减免6950元,共计23449.26元;2020年截止至10月共为贫困患者门诊减免10112.22元、住院患者减免2832.9元,共计12945.12元,

6.加强慢病管理,做到愿办尽办。为全面掌握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贫困人口患慢病情况,根据医保局提供已办理慢性病人员名单,组织村两委、连心小队和乡村医生,对疑似患有40种慢性病未办理的患者进行集中办理,探索总结出“一比对、二排查、三解决”的慢病卡办理工作法。强化慢病门诊待遇管理,精简办证材料,优化办理程序,缩短办理周期,对符合条件的当场即时办理,做到应办尽办,落实动态管理。2017年至2020年10月底,共为全县564名贫困患者办理慢病服务卡。

7.扶贫病床设置,做到应设尽设。按照县级医疗机构按总床位数的5%设置扶贫病床,乡镇卫生院设置扶贫病床不少于2张要求,全县共设置扶贫病床29张,其中人民医院设置13张,8个乡镇卫生院各设置2张。

8.扩大救治病种,做到应治尽治。根据江西省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8年12月新增肝癌、尘肺等5个病种,2019年8月又将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纳入救治范围,今年5月又将膀胱癌等4个病种纳入救治范围,全省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5个。

2016年全县共免费救治白内障患者98例、重症精神病病176例、尿毒症患者45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5例。

2017年全县共免费救治白内障患者95例、重症精神病免费救治165例、尿毒症免费血透救治72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例、儿童白血病2例。

2018年全县共免费救治重症精神病166例、尿毒症免费血透87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5例、白血病1例、白内障免费82例、宫颈癌1例、乳腺癌1例、唇腭裂1例。

2019年全县共免费救治重性精神病患者免费救治125例、白内障61例、尿毒症免费血透93例、接受儿童先心病免费救治申请1例、接受儿童白血病免费救治申请1例。

截止2020年10月底,全县共免费救治白内障42例、尿毒症免费血透61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135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2例。

9.加强签约管理,做到应签尽签。准确理解和把握“应签尽签”的内涵,着重提高履约率,做到重履约、重质量、重服务感受度。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的随访和健康管理服务,做到应签尽签,实行动态管理。2017年为209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签约率达100%,履约率达100%;2018年为21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签约率达100%,履约率达100%;2019年为207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签约率达98.53%,履约率达100%;截止2020年10月底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890人开展签约履约服务,签约率达91.57%,履约率达100%。

10.建立健康档案,做到应建尽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优先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建立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人口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免费提供健康体检、履约服务和转诊等服务。2017年为209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2018年为21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 ,建档率达100%;2019为210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100%;截止2020年10月底为20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100%,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建立规范化的电子健康建档“全覆盖”。

11.开展疾病筛查,做到应筛尽筛。继续实施贫困家庭妇女“两癌”筛查、结核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对符合救助条件的确诊患者实施救助,实现免费筛查救助全覆盖。一是妇女“两癌”免费筛查。2017年开展妇女“两癌”筛查1523人,检出宫颈癌0例,癌前病变9人,乳腺癌检出0例;2018年开展妇女“两癌”筛查1918人,检出宫颈癌1例,癌前病变2人,乳腺癌检出0例;2019年开展妇女“两癌”筛查2850人,检出宫颈癌0例,乳腺癌检出2例。2020年开展妇女“两癌”筛查1238人,查出宫颈癌1例,查出乳腺癌0例。二是开展结核病筛查。2017年开展肺结核筛查确诊83人,随访83人;2018年开展肺结核筛查确诊39人随访26人;2019年开展肺结核筛查确诊57人,随访57人;2020年开展肺结核筛查确诊51人,随访51人。

12.强化健康促进,推进健康教育。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进基层活动,每年选择不同乡镇,确定不同主题,以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和“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模式,围绕合理膳食、科学就医、科学健身、健康生活、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开发健康教育传播材料,开展健康传播活动,并通过巡诊义诊活动,开设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咨询、医疗技术帮扶、学术交流和技术指导等形式开展活动等健康传播活动,分层级、分步骤深化健康扶贫宣传,营造了脱贫攻坚良好氛围,群众的健康素养和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进一步提升。

13.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医疗质量。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将是我县卫健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将结合“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等,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作为常态化工作持续开展,逐步为基层培养一批医德高尚、技能过硬、群众信赖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提升百姓获得感。通过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38人,为我县乡村医生团队驻入新鲜血液,逐步解决乡村医生人员不足、队伍老化等问题。

14.智慧百乡千村,助力健康扶贫。2019年11月对全县40个村卫健室设立第四代智慧健康小屋,为村民提供健康检测,健康咨询,跟踪管理服务,同时提供了中医理疗,足疗,肩颈按摩等备受村民欢迎的中医养生保健治疗。截止9月底,通过智慧小屋监测6218人,监测项次16305次,处方问诊1156次,血压监测13267次,血氧监测10379次,血糖监测5757次,体温监测11884次,心电图监测6059次,中医足底39次,中医肩颈737次,中医理疗2352次,上门服务1508次。

15、加强健康指导,助力爱心扶贫。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配备家用“健康扶贫爱心保健箱”,保健箱内配备体温计、创可贴、清凉油、风油精、艾灸条、碘伏、棉签、口罩、藿香正气水等常用药品,以最贴心的方式解决贫困家庭看病和用药问题,让贫困人口不出户就能满足基本家用保健。免费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健康餐具套装,每套健康餐具包括控油壶、控盐勺等,引导贫困户健康饮食,预防慢病,为贫困户提供健康保障。2018至2020年县级财政共拨付12.46万元购买保健箱及药品。

(五)抓督导检查,跟踪问效促落实。强化刚性约束,形成对照政策抓落实、对照任务抓进度、对照问题抓整改的工作格局;深入各乡(镇)、村开展专题督导指导,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会议研究解决,形成书面反馈意见及时指导。

(六)抓作风建设,筑牢思想防线促整改。印发了《资溪县健康扶贫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资溪县健康扶贫领域作风问题自查自纠整改工作方案的通知》及《资溪县健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立行立改工作方案的通知》,确保健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与县委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同安排、同进行,并建立责任清单,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突出问题迅速进行挂牌督办、提级直查,对整改不力严肃问责。以作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积极推进健康扶贫目标任务落实。

四、存在困难

(一)基层医疗队伍不足,医疗服务落实不到位。我县共50个公有产权村卫健室、12个医疗点,在岗乡村医生有44名(其中上皇村和排上村有两名村医执业;另有两名村医在乡镇卫生院所在地执业),延伸服务的村卫健室有22个(其中9个村卫健室或医疗点采取乡村医生延伸服务、13个村卫健室采取乡镇卫生院延伸服务),乡村医生严重不足。村医队伍老龄化严重,其中55岁以上的村医11人,高阜镇孔坑村曾文利医生已69岁。虽然近年我委培养农村定向村医生38人,但需4年后毕业才能回村卫健室上班,现在还是空档期,村医人数在逐年减少。

(二)长期外出务工,加大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难度。贫困户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人员流动性大,外出务工多,乡村常住人口少,对家庭医生签约不理解,造成签约容易、履约困难、满意度不高现象。

(三)自我健康意识不强,导致健康知识普及困难。多数贫困群众文化水平偏低,对自我健康重视不够,主动学习健康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自信心缺失,“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掌握健康知识情况参差不齐;卫生健康意识较低,主动参与卫生健康服务积极性不高,许多贫困群众认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太频繁,参与积极性不高,导致我们体检这项工作任务难以完成。

(四)所患慢病不同,出现贫困人口慢性病办理不及时。

一是由于患门诊特殊慢性病的人员动态变化,部分行动不便、严重精神病、癫痫患者等特殊群众检查认定难、需要在疾病发作时到三级以上专科医院进行鉴定。二是慢病办理达不到标准或不在医保规定的40种门诊特殊慢性病办理范围之内,都是贫困患者自认为有慢性病。三是少数慢病患者一年都花不了多少药费,而慢性病起付线就是三百元,不办理慢病还可以通过门诊统筹报销65%,出现个别贫困患者不愿办不想办等现象仍然存在。

五、下步打算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听取中央巡视“回头看”、成效考核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县关于打赢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坚定自觉扛起整改主体责任,坚持全程领导、全面把关,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抓好整改任务的细化落实,确保健康扶贫问题整改全部落实到位。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组织全系统力量,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健康扶贫政策、健康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宣传活动,并发放宣传资料,与群众“面对面”讲解健康扶贫惠民政策,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健康知识和政策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正确把握政策,积极参与免费体检健康体检、规范用药,合理就医。

(三)强化签约服务,注重服务质量。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持续重点加强对已签约贫困人口中的老年人、儿童、孕产妇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贫困人群的签约随访服务,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坚持长效管理机构,动态跟踪服务。

(四)开展集中办理,减化办理流程。指导各乡(镇、场)对患有门诊特殊慢病的贫困群众进行排查摸清,及时掌握新增患有慢病贫困人口情况,督促及时就医确诊,及时申请办证。对未确诊的患有门诊特殊慢性病贫困群众,发动他们及时到县域内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对门诊特殊慢性病患者(行动不便等贫困人口),组织医疗人员上门开展服务。

(五)强化督导检查 坚决追责问责 。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提升监督质效,不断深化健康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定期调度进展,加强跟踪督办,持续盯住不放,对消极应付、弄虚作假、瞒报谎报、工作落实差距大、突出问题整改不力的及时进行分级约谈;对健康扶贫工作中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按时完成任务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按相关规定进行严肃问责。

卫生室建档立卡范文第5篇

卫生信息化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医改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重要支撑与保障;是方便群众获得规范、便捷的医疗服务,以及安全、有效、价廉的药品和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的重要手段;是做好重大疾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的必要保障;对于强化政府与社会对卫生服务的监管,改善卫生服务体系运行状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健康管理和卫生服务本身固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卫生信息化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任务艰巨。卫生信息化发展整体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行业,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顶层设计和信息标准,“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突出;组织机构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人员匮乏;政府投入不足,缺乏资金的保障和激励机制;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卫生信息化法制建设滞后。

全面部署卫生信息化工作

2011年8月26日,卫生部在杭州召开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现场会议。卫生部陈竺部长在讲话中指出,要将卫生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卫生信息化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医改的迫切需要,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卫生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任务艰巨。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卫生信息化建设放到深化医改大局中谋划和实施,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医药费用,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二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三是提升卫生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推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陈竺提出,要宏观把握卫生信息化的发展规律。一是准确把握信息化的特征。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高度的开放性、深远的战略性,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卫生工作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时转变卫生发展理念,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卫生管理模式,提升卫生工作水平。二是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卫生信息化经验。卫生信息化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有专门机构和专业化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有资金投入作为保障,统一建设标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三是以创新精神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树立信息化为管理者服务、为医务人员服务、为患者服务的全新理念。

陈竺强调,要突出重点,全力做好卫生信息化工作。一是认真开展卫生信息化试点工作,按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原则,以服务医疗卫生工作实际为导向,努力将试点项目建成卫生信息化的典范。二是着力推动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各地要按照卫生部的统一部署,研究制定本地的工作办法和流程,尽快开展居民健康卡建设试点,争取“十二五”末居民健康卡持有率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同步达到80%。三是加快推进新农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新农合管理水平,同时加大新农合基金监管力度,既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又防范基金超支风险,确保基金安全。四是进一步重视卫生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建设。各地要严格执行卫生部制订的各项数据标准和规范,使标准和规范真正“落地”。对于本地已经建立的信息平台和系统,要考虑按照已有数据标准和规范转换数据和统一接口。对于一些地方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相对成熟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必要时上升为国家标准和规范。五是加强卫生信息化专门机构和专业队伍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和信息化专业技术机构要加强四个能力建设,即统筹规划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能力、组织实施卫生信息化项目的能力、学习和应用信息化新技术的能力、以信息化手段支撑卫生管理和决策的能力。

在推动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加快居民健康卡建设工作方面,陈竺强调,各地要结合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任务和要求,尽快在本地开展居民健康卡建设试点;要确保居民健康卡在卫生领域的通用及开放性,在保持主要功能、标准规范、密钥体系、管理主体都不变的前提下,鼓励与市民卡、金融卡等其他公共服务卡多卡合一,促进一卡多能,方便实用。

尹力副部长指出,要牢牢抓住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卫生信息化对卫生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深化医改也为卫生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医改方案明确把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技术支撑,特别是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涉及的利益群体更加复杂,迫切需要利用卫生信息化破解医改难题,促进体制机制建设。中央财政已连续两年投入专项经费支持卫生信息化建设,各地也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研究制订本地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银行业、电信业以及信息化企业等社会力量既有人才、技术和资金的优势,有参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热情。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扎实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为实现医改目标服务,为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服务。

尹力进一步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任务。要建设国家、省、地市县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简称“3521工程”。一是利用平台技术,联通纵向业务应用,实现统筹规划、资源整合,促进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从根本上消除“信息烟囱”、“信息孤岛”现象。二是统筹完善业务应用系统,突出服务功能,共享各业务领域信息,优化流程,促进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费用降低,直接让人民群众受益。规范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增强政府公共卫生管理和科学决策能力。三是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资源库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重点,通过信息平台和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交换与业务协同,以及对居民健康的动态管理。四是以配备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卡为突破口,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的有效交换,方便居民享受连续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尹力对近期要加快推进的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建设、居民健康卡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卫生部将推居民健康卡

在8月19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卫生论坛上,卫生部办公厅主任侯岩说,卫生部决定整合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为城乡居民配备居民健康卡。

侯岩指出,“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的切入点是以居民健康卡为介质,共享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数据,促进信息共享,方便居民得到全过程、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

据悉,卫生部已编制完成了《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正在研究制定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将尽快发放居民健康卡,方便居民享受连续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就医体验。健康卡主要拥有4个功能:身份识别;个人基本健康信息;跨机构就医、新农合异地结算,满足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建设需要;以及金融服务等功能。

卫生信息化的三项重点工作

卫生信息化工作千头万绪,顶层设计最为重要。专家认为,从国家层面来说,卫生部在未来2年的重点工作将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加快卫生信息化数据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卫生部已组织专家研究制订了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基本框架与数据标准;印发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方案,及健康档案基本数据集编制规范、健康档案共用数据元标准;尽快完善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项标准规范。

2. 加快推进各地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

卫生部会同财政部已选择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南、重庆、云南、宁夏、新疆等省开展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按照“3521”总体框架,建设卫生信息平台。

3. 努力推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设工作

卫生部研究决定同步整合现有的新农合一卡通、医疗机构就诊卡,为城乡居民配备居民健康卡;卫生部已制定印发《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正在研究制定居民健康卡管理办法,尽快发放居民健康卡,推动健康档案建设工作,方便居民享受连续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医疗卫生服务、改善就医体验。

中央转移支付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

2010年第四季度,财政部下达2010年中央转移支付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共计119亿元,其中27亿元专门用于医疗信息化建设。包括中西部地区42万多个村卫生室的信息化建设;在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等五省展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县医院信息化建设及县医院PACS建设;远程会诊系统建设;16个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的信息化建设。以上五个专项是2011年各地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规定动作,卫生部对各地有督查和考核,项目进展比较顺利。

1. 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平台建设试点

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42万个村卫生室开展信息化建设,按照每个村卫生室4500元标准补助。要求中西部各省(区、市)卫生厅局统筹安排,以省为单位招标采购硬件设施,确保每个村卫生室都有电脑和网络支付终端(POS机)。要确保以统一的软件实现村卫生室与乡镇卫生院以及县级新农合管理、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等机构联网,实现网上实时上报,以及新农合参合农民医疗费用网上即时结报。

中西部地区村卫生室信息化基础建设在2011年底之前基本结束,如云南临沧市卫生局村卫生室信息化设备招标采购一体电脑900台、村级卫生室新农合结算软件900套;江西省宜丰县卫生局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招标采购台式电脑200台、打印机200台;河南省开封市卫生局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采购项目招标采购商用台式电脑1281台、黑白激光打印机1281台、UPS电源 1931台。以上只是村卫生室信息化采购的沧海一束,这次集中采购建设,对于全国村卫生室信息化将起到普及作用。

集中配置电脑之后,如何能让村医们用好电脑,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村医业务、学习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村医电脑培训应提到日程上,而且是应该常态化。

2. 开展5省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试点

专项资金中支持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新疆等五省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建设系统整合、信息共享的省级综合管理卫生信息平台;选择部分地市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结合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努力实现试点地区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的横向联网,以及省、市、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联网。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以上海开展的“健康信息网工程”为代表,体现了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思想。2011年上海市积极推进“健康信息网工程”,建设覆盖全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有机整合现有的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医联体系统和医保系统,夯实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在医疗卫生服务等有关过程中采集居民健康信息,通过市区两级数据平台进行汇聚,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实现自动建档、自动更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到明年年底,上海每一家医院,每一家监管机构,每一个公共卫生部门,全部联网。

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谢桦指出:先以健康档案为抓手,让信息化改造中的参与者感受到便利,才能降低改革的难度。上海市任何一位在市内联网医疗机构就诊过的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可以被任何一家联网医院的医务人员在业务规范制约下通过医生工作站进行调阅,掌握既往病史,提高诊治水平,减少医疗差错;同时,患者在联网医院近期重复检验检查和用药信息的智能提醒,也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医疗,节约费用。

实现电子健康档案的调阅仅是“健康信息网工程”的第一步。通过建设覆盖全市的卫生信息网络以及覆盖全人群的健康档案,使医院间协同服务成为可能,使费用监管、服务质量监管、药品使用监管更加真实和自动化,还能使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化。为此,上海市已经投入上亿元,这样的投入在各地信息化改造中并不多见。

3. 县医院信息化建设

县级医院是农村三级卫生网的龙头,是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的纽带,其门诊量占公立医院的1/3,住院量占公立医院的半壁江山,服务人口超过9个亿。我国县医院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90%以上的县及县级以上医院建立了挂号收费、药品器材、医疗管理等内容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但总体而言,我国县级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低,与地区级、省级医院信息化建设相比还存在差距,而且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中西部地区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

县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涉及面广,项目单位基础薄弱,工作难度大。

卫生部为尚未建立医院信息系统的县级医院拨款,优先建设门急诊挂号系统、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药库管理系统、门急诊药房管理系统、住院药房管理系统、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系统、住院护士工作站、设备器材管理系统、物资供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及运营监控系统、新农合结算支持系统和配套系统软件。

卫生部要求已有管理信息系统的县级医院,优先选择实验室信息系统、门急诊医生工作站、住院医生工作站、超声影像系统、RIS/PACS、手术室和麻醉监护信息系统和配套系统软件。

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县级医院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注重多系统集成、合理用药监测及临床路径应用和配套系统软件。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切实提高县医院服务能力,卫生部、财政部下发医改补助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县(市、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东部地区陆路边境县、民族自治县、省级贫困县的县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求,加强县医院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和健全县医院信息系统。重点为有信息化基础的县医院建立和完善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ACS),初步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逐步推进医院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

在县医院能力建设中,发改委给中西部2000个县医院拨款250万元,其中50万元专项用于县医院的PACS建设,要求在2011年底之前完成。

县级医院对PACS的要求与大型三甲医院对PACS的要求既有相同点,也有其特色的方面。县级医院的数据量和日检查量都比大型医院少很多,因此对大型医院PACS比较突出的性能和负载压力问题,对县级医院PACS基本上不是核心问题,硬件的采购成本以及维护成本对县级医院来说更为重要。在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问题上,县级医院与大型医院具备了同样的重视程度。县级医院PACS的业务流程比大型医院简单,对一些复杂的功能,如三维后处理等并无迫切的需要,需要的是简洁,方便易用的功能和流程。

这次县医院PACS集中采购,各省卫生厅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招标方案,大多数省卫生厅以省为单位,开展招标工作,对县医院PACS建设进行指导。

我国县医院长期发展不平衡,检查设备类型不全面,设备的档次较低,对一些疑难病症缺乏有效的检查手段;部分设备型号老旧,成像质量不高,影响阅片,一些设备没有DICOM和Worklist接口服务,建设PACS时,设备的连接和流程的整合会受到影响;医生经验不足,对一些诊断的把握不准确,医院整体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IT人员,计算机的使用基础较薄弱。这些问题在今年的县医院PACS建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省里的一套采购招标标准对所有的县医院存在长短不一的情况。

如“建设全院级PACS,实现包括放射、超声、内窥镜、病理等在内的各种影像检查业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这样的标书对于很多县医院来说是超前了的,而且50万的资金也不足以支付相应的系统。

对县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能一朝一夕,要有长远的规划,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医院自身对信息化的资金投入几乎不可能,只有依靠各级政府。信息系统一旦上线应用,每年的系统维护和系统升级等费用就相当可观,建得起而用不起、不会用的情况在县医院会普遍存在,应该引起各级卫生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

4. 支持远程会诊系统建设

远程医疗系统建设是2011年卫生信息化中的一个亮点,各地远程医疗系统纷纷上线,很多三级以上医院都与某个县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开展远程会诊服务的合作。

2011年,卫生部在中西部地区各省份选择地处偏远的5个县开展远程会诊试点,每个县医院与省级定点综合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卫生部为每个系统补助50万元。

卫生部在所属的综合医院建立远程医学综合服务中心,部署先进的数字化远程医疗设备和完善的应用系统软件,开展高端远程医学活动。在西部地区每个省选择两所省级综合医院,或两所地市级医院,建立远程医学中心,完成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指导、医学影像实时传输和交互式操作、虚拟化病历等高端远程医疗业务。

2011年6月13日卫生部陈竺部长、卫生部陈啸宏副部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共同启动了新疆远程会诊系统,标志着“卫生部远程会诊系统新疆建设项目”正式开通。在开通仪式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演示了三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以及远程病理会诊情况。

陈竺部长指出:“在相隔4000公里的三个现场所进行的远程医疗诊治,采用的技术就其质量、视频效果及分辨率来说都是一流的,自治区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作为现代化的医疗信息手段,将优质的医疗资源与基层及边远地区的需求紧密结合,形成了在国内外都居于一流的远程医疗系统。”

新疆远程会诊项目及平台已经成为我国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建设的代表性项目,也是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各地卫生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

1. 湖南省2012年区域卫生试点目标

湖南省作为卫生部2011年确定的第二批8个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试点省之一,要求在2012年9月完成试点任务。湖南省将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建设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试点示范,包括省人民医院、省儿童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脑科医院、省肿瘤医院、省疾控中心、省卫监所等单位或业务平台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建设长沙、株洲、湘潭、彬州4个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长沙县、雨花区、湘乡市等10个县级虚拟平台,形成纵向贯穿从省到村,横向覆盖主要医疗卫生机构,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的卫生信息化体系架构。通过三级平台建设,实现试点地区内跨机构、跨区域、跨部门的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加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业务协同,逐步完善实时高效的卫生综合管理和医疗卫生服务动态监管。

湖南省90%的县级以上医院启动了信息化建设,16%的医院进行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探索,20%的医院发行了诊疗卡,三级医院均设立了独立的信息中心,50%以上的二级医院设立了信息管理部门,二级以上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逐年提升。

中央投资2.7亿元的县级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大部分已经完成招标并正在抓紧实施,省卫生厅组织专家对项目单位开展专题培训和严格督查把关。中央投资1700万元的株洲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信息化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招标;中央投资1200万元,由湖南省人民医院连通沅陵县等10所县人民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试点项目已经基本完成并试运行。

2. 山东省的“11252金卫工程”

根据总体规划的目标,“十二五”末山东省卫生信息化将初步搭建完成基本框架,重点任务是“建成一个平台、构建一个网络、完善两个体系、打牢五个支撑点、奠定两个基础”(简称“11252金卫工程”)。一个平台是山东省卫生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省市县三级平台),一个网络是省市县乡四级网络,两个体系是电子政务一体化体系和公共卫生信息协同应用体系;五个支撑点是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系统、以新农合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信息系统、药品供应保障信息支持系统、卫生便民医联工程(一卡通)项目系统和开展以电子病历为重点的数字化医院建设;两个基础是卫生信息标准化和信息安全规范化。完成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医疗服务管理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医改任务的信息支持格局建设。

2012年~2013年,山东省卫生信息化将完成省级卫生信息专网建设并投入运行,实现“多网合一,一网多用”目标;完成卫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省级统一的网上应用信任机制;各市分别选择有较好卫生信息化建设基础、人口规模适当的地方开展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有效实行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支持基层公共卫生业务系统;在做好数字化医院试点工作基础上,加快推进电子病历基础数据资源库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协同应用;完成公共卫生五大业务体系建设;全省50%的市开展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协同工作并与省级平台实现互联;建立多级医疗服务支持与监管信息系统和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

3. 湖北卫生信息化的“五个一”工程

湖北省卫生信息化提出建设“五个一”工程的目标,即未来五年将基本实现全省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的:一套标准、一个平台、一个专网、一卡通、一支队伍,使湖北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湖北省政府对于卫生信息化队伍建设非常重视,在一支队伍的建设思路中提出:建立健全全省卫生信息化队伍和体系,各市(州)县(区)都要建立卫生信息中心,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将设立信息机构。湖北省卫生厅信息中心胡国善主任将人才和队伍建设提高到“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根本保障”的高度来要求。

目前,湖北省新农合专网已经建立,全面覆盖各级各类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21个省级、29个市(州)级、492个县级、1339个乡级定点医疗机构、23106家定点村卫生室分别100%、100%、98%、98%、82%实现与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连通,参合患者就诊时可刷卡就医和即时结报。

截至2011年9月20日,湖北省开展新农合工作的96个县(市、区)共免费为参合农民以户为单位免费配备磁条卡1509万张(部分县为一人一卡),参合农村居民持卡可在省级和市州级定点医疗机构刷卡就医、现场即时结报。

下一步,湖北省卫生厅将以新农合一卡通为基础,丰富一卡通内涵,拓展一卡通功能,并健全省、市、县三级信息平台的网络架构,整合各种医疗卫生信息资源,连通其他相关信息系统,逐步实现融合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和综合管理等于一体的医疗卫生信息化。

4. 北京市卫生信息化重点任务

未来五年,北京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医药卫生信息化工程”,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张网络、两级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一张网络,是指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互联互通的信息传输网络;两级平台,是指市、区/县两级卫生信息交换平台;三个基础数据库,是指执法相对人数据库、医疗卫生资源数据库和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实现上述目标,依靠的是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保障两个体系。

电子病历试点、医联码接口改造、推广社区卫生信息系统、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启动妇幼保健网络信息系统二期是2011年北京市卫生信息化的重点工作。

医联码系统为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采集提供了支持,奠定了基础。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关于建立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急诊信息报告制度的通知》(京卫医字〔2010〕212号)文件要求,三级医疗机构及11家远郊区县区域医疗中心2011年1月起,正式启用门急诊信息上报工作。今年要继续推进医联码相关工作,希望各医院建立院内的组织协调工作机制,积极开展医联码接口改造、信息上传、门急诊就诊信息上传等工作。

北京市卫生局、市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京卫基层字〔2010〕25号)要求,“以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方便居民、有利于加强管理为目标,全面推广应用全市统一的新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不断完善功能。到2011年底,建立起以健康档案为基础的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和管理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搭建完成覆盖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互联互通的网络。加强市、区两级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各区县积极推进社区卫生信息化工作,年底之前,完成16区县推广应用部署工作。目前,推进较好的区县为东城、西城、顺义、海淀、石景山、昌平、密云、大兴等。

5. 宝鸡市8000万建设市级信息平台

宝鸡市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立足西部欠发达地区实际,着眼长远,注重创新,把加强公立医院服务能力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从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协作帮扶机制,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

宝鸡市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枢纽工程来抓。市级公立医院已全面完成了HIS、PACS、LIS系统建设,推行了电子病历,信息化网络系统已覆盖医院各个部门。在市中心医院建成西北首家自动化药房和最大的静(脉)配中心,服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升,使其区域医疗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宝鸡市投资8000万元,正在抓紧建设以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为主的市级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市级医院之间、市级医院与社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资源共享。

6. 山东宁阳县“新农合”刷手机报销

为最大限度方便参合农民,从去年8月份开始,宁阳县率先在全省探索实施健康“医卡通”升级新农合工程,推行新农合医疗电子卡,实现了新农合持卡就诊、结算、报销一条龙服务,有效解决了原来的纸质合作医疗证易丢失、换发难且易被套用的难题,避免了医疗机构或个人套用、冒用他人医疗证,侵害农民权益现象的发生。同时,以新农合网络为主线,逐步建设形成了涵盖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妇幼保健、大病医疗救助、药品集中采购等服务内容,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卫生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了“一线十网、纵横联通、资源共享”,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便捷的医疗卫生“增值服务”。

7. 重庆通过信息化监管医院用药

到今年底,重庆市将完成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和部分区县级平台的建设,对医院用药、药价、疫情疾病等方面进行实时监管。

重庆市卫生局长屈谦指出:平台搭建完成后,从卫生部到省市卫生部门再到地方医院,信息都会连通,实现从上到下实时监控。屈谦局长认为,医院的用药不合理、药价虚高、手术费用高昂、隐瞒相关疫情等任何违规行为,卫生部门都能及时掌握并予以处罚,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2010年底,重庆市被卫生部确定为全国实施卫生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先行区之一。目前,该市有1个市级综合管理平台,渝中区、永川区、沙坪坝区、涪陵区、巫山县等5个区县也开始试点医疗卫生信息平台。

8. 济南市打造远程心电网络平台

11月2日,济南市远程心电网络平台建设工作会议在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召开。根据计划,济南市将于近期启动全市远程心电网络平台工程。城乡居民可以凭借平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可享受到大医院心电诊断服务。

以前,由于心电检测诊断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开展心电诊疗服务。全市远程心电网络平台的建立将解决这一难题。平台以心电医学诊断为业务主体,通过对医疗机构内部临床、医技科室,以及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各类心电图设备的数字化转换过程,将心电检查数据,转换为可用于远程医学诊断的标准数字化数据,集中进行数据存储与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协同会诊。

存在的问题不可忽视

随着医改的推进,原本沉寂的卫生信息化行业热闹起来。IT技术行业中很多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运作、资本运作、市场运作统统一股脑地涌进医疗信息化行业,使得业内有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有点“手忙脚乱”了。

对于大多数地区的卫生行政主管领导来说,这股热潮来得太快太突然。“云计算”、“物联网”“区域医疗”、“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信息平台”、“电子病历”等大量涌现的新概念对不少地方卫生主管部门来说还来不及消化理解,一些地方尚未做好思想、组织、规划、人才等准备。

1. 体制问题不能寄希望于信息技术

医疗改革中很多问题通过信息化来解决是人们非常美好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实现的,而且已经达成了很多。但是如果将诸如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都寄希望在信息化来得到根本的解决,则一定会使人失望的。

当前有一种观点,好像信息化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种看法很危险,既不利于医改的深入,也不利于卫生信息化的健康发展。体制改革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技术永远不可能解决人的问题。

2. 人才问题是重中之重

卫生信息化的人才问题是当前的瓶颈,尤其是在各市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基本,这些部门没有专职的信息化人员编制。所以各地政府在为卫生信息化拨经费的时候,是否考虑过这些工作谁能来做的问题。所以说,钱很重要,但人更重要,没有能把钱用好的人,钱就不能物尽其用。

在卫生部门增加信息化人员编制是各级卫生信息化的重中之重。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在各市(州)县(区)都要建立卫生信息中心,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将设立信息机构,将人才和队伍建设提高到“全省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根本保障”的高度来要求,抓到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