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精选5篇)

  • 教育学(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专才”到“全才”的培养,是素质…

教育学(精选5篇)

教育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基本宗旨,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中学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其本身也对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学生体魄,发展学生的智力以及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和不畏困难的学习态度等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竞争的加剧,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各个方面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从“专才”到“全才”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教育要面向学生,要以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宗旨,而不是单一的以应试为目的,尤其是中学作为中学生人格塑造和思维养成等关键时期,素质教育更加显得尤为重要。素质教育离不开德智体美的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而体育教学作为德智体美教育教学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困难的体育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鉴别形体美、健康美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同时对传承和继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等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教育部门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无论是从教学手段,还是教学理念和方式上,都在逐步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但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中学体育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方式单一

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方式是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关键。当前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方式还比较单一,例如有的学校忽视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单纯地开展户外体育活动。还有的学校体育活动以长短跑等田径方式为主,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2.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缺乏科学规划

由于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课时比较少,课程安排也比较紧凑,教学方式也有别于语文和数学等教育教学,因此科学规划显得很重要。但中学体育的教育教学在科学规划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课程安排没有针对性,课程安排的随意性比较大,以及课程安排没有结合当前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有效展开等。此外,中学体育的课程设计也大都以考试大纲为主,内容编排也缺乏合理有效地规划和论证。

3.学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有限

中学体育课程需要大量的体育资源,例如足够的训练场地,完备的体育设施等,此外还需要足够的课时保障等,另外体育教师资源也需要专业的人员来担任。这些教育教学资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的投入。因为体育课程的受重视程度不同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有的学校在体育教育资源方面有着很大的缺失,甚至部分学校无法正常开展大型的球类运动,如篮球等。此外,由于学校相对于偏重语数外等课程而忽视体育、美术和音乐课程,也使得部分体育教师有主科老师担任,课程教学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等。

三、素质教育下的中学体育教育教学问题的对策。

1.丰富教育形式,寓教于乐

中学体育有着丰富的教育形式,例如将课堂多媒体教学与室外活动相结合,既可以将一些常见运动的规划生动化,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合理利用这些规则,以篮球运动为例,教师在教授篮球技巧时,可以将nba等体育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或者制成ppt或动画课件,详细解析运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传统的战术,然后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利用规则和战术进行实践。再例如,将一些传统的训练方式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展开,例如将传统的短跑项目与背靠背游戏相结合,既可以增加体育的趣味性,也能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相互竞争的体育精神。

2.中学体育课程要做到科学性和针对性

中学体育课程对于中学生的成长作用十分关键,这是因为中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期和生理的发育期,思维和身体等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科学有效地体育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增强他们的体魄,同时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协调能力。中学体育课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计划,通过科学论证和实践将体育课程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上好体育课。

3.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做好中学体育的统筹和监督工作

中学体育课程的展开离不开学校和相关部门的统筹和监督,学校和相关部门要合理利用当地教育教学资源开展中学体育的相关课程,并对课程的效果及时评估和反馈,以便为下一步科学规划提供依据。此外,学校和相关部门不仅要支持中学体育项目的展开,同时还要加大对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的宣传和引导,例如对中国的武术文化的宣传和引导等,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体育项目中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又可以体育文化的引导和宣传中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增强文化的认同感。中学体育课程是中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组成部门,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中学体育课程近年来已经取得了许多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偏差,这就要求相关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素质教育下的中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改革,因此教师作为改革的主力军,既要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也要将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育素质作为自己最主要的教学任务,创新教学方法。

作者:孙伟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六中

参考文献:

[1]陈红.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途径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3年04期.

[2]喻坚.论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体育学刊,1998年04期.

教育学范文第2篇

1从观学校教育的管理点,学校管理人员的教育过程管理往往被忽视

许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要科研项目的设立和时间节点的把控,忽视教育各个方面的监管。一般情况教师教育问题研究申报成功,拿到项目研究工作就会停止不前,会将申报的研究工作放在一边,学校的领导层在这种问题上没有做到更好的梳理。在后期的阶段,申报者会到处的寻找资料拼凑信息,完成一组材料,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或证书将告一段落。因此,中学的教学任务的执行者不能单单的重视科研课题的研究上。

2教师的理论指导的缺乏存在于教育过程数据支持

中学教师的常规的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很多的教学经验。恰恰是这样,往往中学的老师没有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充实自己。一方面,教育理论相对的浅显,这是很难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研究工作;在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理论和教育方法,大多数中学教师不能使用它们来解决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为他们理论基础相对的不完善。

二、加强中学教育的基本思路

1.树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研究已成为时代赋予教师要求的新形势。所谓科研型老师是教日常以实践和中学教师的理论分析相结合并创新,促进专业化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中学教师“研究型的改变”离不开教育。在一方面,中学教师的教育科学和教育专家的教育研究指的不是同一个方面。中学教育应该是研究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以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创新。因此这样的研究不会过于的形式化,刻板化。教育研究不会和和原有基础教育相互分离。而另一方面,中学教师要发展自己,弥补学校教育的发展的基础,放弃研究是晋升的的思想,克服形式主义和处理态度的问题。广大中学教师认识到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重要性,以提高他们本身教学素质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完善教育管理体制

教学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建立,要从评估,项目开始,鉴定和奖励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需要继续提高和不断完善。一些教师在动课题研究时,,学校的表现是非常积极的,但无所谓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本身就很松弛,使得整个研究过程中极度消极,研究变空想。鉴于这种情况,学校必须处理整个研究跟踪检查,并及时完成研究任务,无法积极完成研究课题的取消其研究教师资格,撤销科研的课题。

3.加强教育和科学理论的培训

高级中等教育理论来指导研究工作主旨是,高中教师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而不是遇到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没有方向的,没有计划,理论实践创新盲目的实践。具体而言,学校可以聘请专家教育理论到学校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现代教育理论的教育和培训,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基本教育的方法,基本步骤用理论本身武装。在教育理论和研究工作在教育系统的指导,提高科学素养,和教师教育的质量。

4.教育成果的重要性

教育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心理健康;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40-01

1.中学生与德育

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中学生是未来的主要建设者和接班人,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时期,特别是处在青春发育的初高中学生,正由儿童向成人过渡。他们思想单纯,爱好学习,追求上进,充满幻想,可塑性大。但由于中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因而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是部分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众所周知,德育即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地影响,把一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2.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2.1 培养学生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奠定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基础。 在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中,许多教育学家对道德教育的基础性质予以明确肯定,巴班斯基主编的《教育学》在谈到劳动教育时就曾指出:"共产主义的起点是对劳动者的尊重和承认他的劳动的伟大价值。人必须从青少年起就从自己的经验中深刻的认识到,由于参加社会的生产劳动,他才获得满足自己需要的道德上的权利。培养学生远大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使学生理解和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在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培养上,要教育学生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年轻一代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培养学生具备道德评价能力。 培养学生道德评价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用正确的道德准则进行判断。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初步具有识别和抵制不正确道德观念侵蚀的能力,使他( 她) 们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能独立分辨是非、美丑、善恶, 使他( 她) 们健康成长, 做一个有道德、有觉悟、有理想的人。

2.3 培养学生具备自我教育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在道德规范的指导下,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改正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一个人能自觉地提高自我思想品德修养的目标和方法。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德育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学校的德育教育应教育学生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准则对自己思想和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和调控, 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 有了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3.1 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最活生生的人格榜样,教师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因 此,教师不能只是道德的传声筒和会说话的教科书,教师应该成为鲜活的、人格丰满的生活者,应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榜样,在教育 过程中学生才会心服口服,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比如,禁止学生抽烟而教师却在教室、在公共场合、在学生面前毫不避讳地抽着;严禁学生上课迟到,而教师确常 有迟到早退现象。试问这样的德育教育会收到什么效果呢?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没 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它的道德目的。

教育学范文第4篇

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基础知识、任务以及各种运动会,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中学时期的青少年都有向往美好未来的愿望,都有为祖国贡献青春的使命感,都愿意用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素质为祖国做贡献。体育教师应抓住时机,用祖国的召唤去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锻炼身体,保卫祖国”的坚定信念,不仅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述新中国体育发展史,还要经常用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及时组织学生观看世界性的体育,如奥运会等。当看到我国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金牌,会场上奏起国歌和升起国旗时,学生会激动万分,欢呼雀跃,这种发自内心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学生亲身感受到了现场的气氛,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那种自豪,由此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可以结合体育教材的特点选择好结合点再进行。体育教师在课前必须了解教材特点,吃透教材,分析教材各环节的教学特点,充分考虑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的结合点,然后根据实际情况科学有序地进行德育渗透。例如,中长跑锻炼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的品质;接力跑培养了的集体主义精神;跳跃项目、各种器械体操培养了学生的勇敢精神;排球、篮球项目培养了学生的败不馁、胜不骄和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努力去研究教材中的多种教育因素,依据不同项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初中体育教学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保护器材、布置场地培养学生的热爱劳动、为别人服务的思想;通过跨栏、体操项目培养学生的果断、勇敢、机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由以上可以看出,体育教师应当尽量挖掘教材内的德育因素,认真研究教材,把握时机,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从而达到在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三、进行文明行为教育,提高学生体育道德水平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明行为教育,提高学生体育道德水平,是体育教师首要任务。常言说:“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身教胜于言教。”所以,体育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做到“言传身教”,表率的作用是无穷的。中学体育教材本身就有很强的思想性,所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深含于教材的德育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要“寓德于体”。

四、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增强战胜困难与失败的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是学校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而意志品质的培养,又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施。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带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参加大强度的身体训练时,着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参加某些体育竞赛活动时,则应重点培养学生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

五、进行德育渗透要做到内容具体化

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例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该从小事做起。

1.篮球教学。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去训练,使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与教进行充分结合,否则体育课堂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2.上课时要求学生准时集队。教师应针对部分学生总是不愿上课、迟到等一些没有组织纪律的表现要进行认真的思想教育。教师还对初中生加强自信心的培养。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多鼓励他们,以精湛的技艺感染他们,以高尚的人格感化他们,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对于教学过程中比较难的动作,教师可以用“你能行”“勇敢些”“放松些”等语言去鼓励他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初中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教育学范文第5篇

一、注重课堂,强化常规教育

1、提出要求,落实课堂常规训练。新课程教学要求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但是加强课堂常规教育也是必要的。课堂常规的内容,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好思想、好作风,向学生进行礼貌、组织纪律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比赛和锻炼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做准备活动,要让学生从中得到思想陶冶、情感熏陶和渗透,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如做“交替跳远”、“接力跑”、“两人三足竞赛”等准备活动,就要对学生进行集体团结协作的思想品德教育。

2、严密组织,紧扣课堂教学程序进行教育。在体育教学中,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是上好课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队列队形的运用、场地器材的布置、干部的使用等等,都是课堂组织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运用队列队形时,有组织而迅速地调动队伍,可以培养学生动作整齐、敏捷和遵守纪律的习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场地器材和收拾器材,可以加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在学生进行活动时,使用和充分发挥干部和积极分子的作用,以及组织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和保护,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友爱等等。

二、挖掘内容,培养良好品质

1、利用教材特点进行心理品质训练。在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的不同,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但多渠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如田径中的长距离跑,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各种球类运动项目需要在同伴配合下进行,对于培养团结友爱等集体主义精神和思维的机敏,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体育游戏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能培养诚实等思想品质。

2、结合游戏教学教育学生遵纪守法。纪律是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证之一,一定要利用体育学科的优越条件,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和法制教育。我的做法是:深入理解新的教学理念,理解新教育思想中“开放”和“解放”的内涵。“开放”不是放手,“解放”不等于“放羊式”;结合特点严格执行教学常规,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3、掌握学生自身弱点,强化责任心教育。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在家里大多享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特权,他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吃好的,穿漂亮的,玩高级的,父母的溺爱包办了本该属于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导致了孩子责任心差。针对孩子存在的这一普遍现象,我在体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了对待任何事情要认真,要负责的责任性教育。

4、鼓励上进,培养竞争与耐苦的坚韧性。学生中有争强好胜的天性,老师就要善于诱导,使其转化为积极向上的进取性。尤其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竞争可以克服惰性,竞争可以让人充满希望,竞争可以使人满怀朝气。因而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机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竞争意识的教育,教育学生力争上游、坚持不懈,教育学生公平、公正、严守纪律,教育学生为了集体荣誉努力拼搏。要在乏味而且比较艰苦的体育项目中让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思想,以顽强的意志、坚强的毅力来学习。

三、创建集体,培育健康向上的体育道德

1、培养良好的集体风尚。一个思想、品德、作风良好的集体,对改变学生不良的体育道德作风有直接影响。教师要关心和帮助学生形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以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的教育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某一种思想和行为有一种正确的看法,使之成为集体舆论;然后利用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和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制度,以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

2、教育学生爱护集体的物品。要结合整理体育器材对学生进行“爱公物”、“爱劳动”教育。利用体育教学这一时机,加强对学生爱公物和爱劳动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优越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