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运工作方案(精选5篇)

  • 转运工作方案(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多渠道筹集保障经费 1.强化收入预期管理。科学分析编制收入预算,合理确定收入预期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相适应、与减税降费政策预期相适应,确保财政收入稳预期、有质量、可持续。依法加强收入征管,既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又全力抓好组织收入工…

转运工作方案(精选5篇)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聚焦基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和村级组织、公共服务机构正常运转需要,厉行勤俭节约,加强经费保障,强化风险防范,确保工作开展,确保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正常运转,服务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措施

(一)多渠道筹集保障经费

1.强化收入预期管理。科学分析编制收入预算,合理确定收入预期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相适应、与减税降费政策预期相适应,确保财政收入稳预期、有质量、可持续。依法加强收入征管,既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又全力抓好组织收入工作,为保基层运转提供财力支撑。(区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高新区)

2.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以收定支,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特别是加大“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及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力度,取消不必要的项目支出。各部门要确定压减目标并落实到位,尽可能扩大压减规模,腾出资金统筹用于保基层运转等重点领域投入。强化零基预算理念,根据事业发展实际需要和财力核定预算,打破基数概念和支出固化格局,优先保障基层运转等重点领域支出需要。(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高新区)

3.加大资金盘活力度。统筹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等财政资金,支持基层正常开展工作。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结余资金和连续两年未完的结转资金,一律按规定收回;不足两年的结转资金,也可以按规定收回;对部门单位长期沉淀闲置、按原用途难以使用的资金,以及当年预计难以支出、可暂缓实施的项目资金,按规定收回;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超过当年收入30%部分,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统筹盘活资金优先用于保基层运转。(区财政局)

4.管好用好转移支付。要用好均衡性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转移支付、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转移支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增强保基层运转能力。区财政结合自身财力情况,统筹好乡镇资金调度,帮助财政困难乡镇守住保基层运转的底线。各部门要管好用好转移支付资金,切实履行基层运转经费保障职责。(区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高新区)

(二)明确基层运转保障重点

1.优先保障基层运转经费。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保基层运转的要求,坚持基层运转支出在财政预算保障中优先顺序,保障基层运转经费和社会公用事业补助经费等足额落实到位,坚决杜绝因经费问题影响基层正常运转。对基层运转经费难以有效保障的,其他非必要支出不得安排拨付,确保兜住基层运转底线。(区财政局、区直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各乡镇街,高新区)

2.严格基层运转经费执行。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保证基层运转经费依规使用,严禁通过压减基层运转经费用于偿债或项目建设。科学调度财政资金,积极申请市级财政增加库款调度,及时分解下达转移支付,严格规范暂付性款项管理,2019年以后新增形成的暂付性款项累计余额不得超过同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支出之和的5%,2018年底形成的暂付性款项原则上应于2023年底前消化完毕。保持合理的库款规模,保障基层运转需要。加快基层运转经费执行,根据工作需要和规定标准及时拨付,做到应拨尽拨。(区财政局、区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高新区)

(三)做好基层运转风险防范

1.动态跟踪基层运转。要加强全区基层运转情况跟踪监控,对基层运转出现的问题要早发现、早准备,早处置。根据监控情况,对基层运转高风险地区进行重点监控,因时因势妥善处理。(区直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高新区)

2.防范基层运转风险。要健全基层运转应急工作机制,及时妥善处置基层运转风险事件。因财政收入短收等原因导致基层运转出现困难,要通过调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盘活存量资金等方式解决。对通过自身努力仍无法保证基层运转的,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通过资金调度等方式精准帮扶解决实际困难。(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高新区)

3.基层运转帮扶机制。完善保基层运转帮扶机制,对乡镇依靠自身确实难以解决的基层运转临时困难,区财政部门首先通过调度资金等方式精准帮扶。(区财政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提升基层运转效能

1.推进基层减负建设。不折不扣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盘基层减负的通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精神,厘清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职责边界,为基层减压减负提供重要保障。坚决克服形式主义、,防止文山会海,防止多头重复向基层派任务、执行政策“一刀切”等机械做法,通过减压松绑等措施促进基层政府运转效能提升。(区直相关部门)

2.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加快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高基层运转自保能力。坚持财政投入与自我保障、自我发展相结合,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发展有特色、可持续的集体经济,激发村级组织内生动力,夯实村级运转保障基础。(各乡镇街、高新区)

三、工作要求

(一)压实工作责任。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基层运转保障责任,在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等方面优先保障,不断提高自身保障能力,做好基层运转监控和风险防范等工作。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摘要题】文件理论

【关键词】文件运动规律/阶段性/螺旋式……

【正文】

文件(档案)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物,它与所有的客观事物一样,总是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规律阶段性、螺旋式地向前发展变化的。其阶段性表现为文件(档案——下同)运动的周期性,其螺旋式表现为文件运动周期的连续性与循环性。在档案学研究中,其阶段性特点已为档案学家发现并概括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螺旋式特点则为档案学家们所忽略,近年来,国内档案学者有所研究,但主张为“文件运动的回流形式”,其认识仍未超越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笔者认为,文件运动的阶段性和螺旋式正是文件运动微观与宏观的两个互补性规律,并就此略陈管见。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作为文件运动阶段性质变的微观规律,既是世界档案实践和理论的一般原理,也是各国档案实践和理论的个别结论

文件从现行——半现行——非现行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运动过程,通常称作文件生命周期,它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阶段性在文件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最早发现文件运动周期性特点的是美国档案学家,最早形成理论成果的是英国档案学者,该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相当成熟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国际化的加速,各国文件、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国际档案界对该理论的认识和运用也显现出求同存异的时代特性,即在不断增强和扩大共识之时,也很重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这一特征既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顺应了世界多元化发展潮流。

首先,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范围来看,它实际上是国际档案界集体智慧的结晶。现代世界档案学史表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实践和理论源头来自: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文件中心和文件生命周期论述,正式提出则是由英国档案学者在1950年第一次国际档案大会上完成的,其后又经加拿大、阿根廷等国档案学家的丰富和发展,才不断完善起来。作为新的档案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清晰地揭示了“文件”转化为“档案”的阶段性质变的基本规律与特点,而且普遍适用和作用于各国档案工作实践。尽管各国国情不尽相同,对该理论认识和接受的程度也参差不齐,但是,只要建立了档案工作的国家大多受到这一理论的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具体运用情况来看,各国又结合本国社会经济制度、历史文化背景与文档工作实际,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反映和表达,又表现出一定的实践与理论的个性。我国档案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就很有典型意义,如20世纪的60年代初曾三从我国文档工作实践中发现的“档案自然形成规律”,80年代陈兆@①提出的“文件运动周期理论”,90年代何嘉荪提出的“文件运动规律”等。这些中国式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不仅具有我国档案实践和理论的特色,而且丰富了世界档案学理论宝库,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更加国际化充实了新内容。

第三,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重大贡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虽然只是反映文件运动阶段性质变规律的理论,但是,从半个多世纪档案工作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实绩来看,其贡献是不可低估的。一是理论贡献,它对于深入研究和把握文件运动的周期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文件与档案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科学地指导文档工作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二是实践贡献,它对于科学合理地组织文档工作流程、切实有效地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促进文件向档案健康有序的转化,具有极其重大的实践意义。三是创新性贡献,除包括上述两大贡献外,它还对进一步探索文件运动的基本特征,拓宽研究视野和提高认识层次,为发现文件运动的其他规律,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文件和提供了可能性,因此,档案学界称它为20世纪档案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二、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作为文件运动整体性变化的宏观规律,既是文件运动周期性质变的扩展和深化,也是文件运动周期之间质变的内在逻辑联系

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角度来认识,文件运动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信息系统,它是根据利用者需要,通过人工干预使“文件”与“档案”两种不同的社会价值循环转化的一个信息流。其特点有时间的无限性、空间的转换性、内容的一致性、价值的互变性和动态的可控性等;其实质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在文件运动中的具体表现,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主体对文件和档案的需求愿望、利用目的及工作机制的发展变化。现作下述简要分析。

(一)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文件运动周期内,“文件——档案”的转化呈线性运动状态,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科学性就是揭示了这一规律,同时其局限性也正在于此,所以,它无法对“档案——文件”的转化过程及其关系作出合理的解释。“档案——文件”的转化,作为档案利用中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首先在理论上正视和研究它的是何嘉荪、潘连根,他们称之为“文件运动的回流形式”,并试图用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作其“回流”观的理论依据。然而,由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和研究者认识的局限性,何、潘两人仅勉为其难地作了一些形而上学的论证,并没有透视出该运动形式的实质。可见,就文件运动而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只是揭示了其中一部分规律,并没有穷尽它的全部规律。尽管如此,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仍然启发我们:文件与档案之间在社会利用价值上存在着一定或明或暗的必然联系。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把解开文件运动规律秘密的钥匙。从文档工作实践和档案学基本理论来看,笔者认为,“文件——档案”转化规律体现了两者之间的显性联系(明),“档案——文件”转化规律则反映了两者之间的隐性联系(暗)。前者已获得中外档案界的普遍认同,并已形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而后者则刚刚进入档案学者的研究视野,正所谓“路慢慢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总是在矛盾的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静止不变是相对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文件——档案——文件——档案”螺旋式发展的运动过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1.文件运动的普遍联系性表现在其价值定位的纵、横两个方面。

从横向来看,文件运动中各种价值的定位,总是与利用者的价值取向、需求意愿和预设目标的定位密切相关的,即文件(档案)一定的价值形态与利用者一定的需求期望值是基本一致、相辅相成的。从纵向来看,“文件——档案”或“档案——文件”的转化,总是与其自身价值实现方式的定位紧密联系的,即一定的文件运动形态与其一定的价值时态是基本一致、相辅相成的。因此,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文件就是文件,档案就是档案,其价值定位是十分明确的;当主、客观条件发生变化的,“文件——档案”或“档案——文件”的价值转化也就随之发生了。

2.文件运动的对立统一性表现在其价值转化的时、空两个方面。

从时间上看,“文件——档案”的转化是信息的现行价值与历史价值从对立到统一,“档案——文件”的转化则是信息的历史价值和现行价值的再对立统一。从空间上看,“文件形成者——档案管理者”的转移是信息的文件价值与档案价值由对立而统一,“档案管理者——文件形成者”的转移则是信息的档案价值与文件价值的再对立统一。决定上述转化的内因是文件和档案之间具有信息来源一致性、信息内容等同性及其利用价值可互变性,其外因是文件和档案的信息价值都具有社会需求性和可实现性,而且仅当内、外两方面条件都充分具备时,“文件——档案”或“档案——文件”的价值转化才由可能变成现实。

3.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的基本形式及其特点。

(1)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呈现出文件生命周期连环结构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

附图

(2)分析上图,我们可以发现文件运动螺旋式发展的以下特点:a.从信息内容来看,具有转化关系的各期文件与档案之间均保持着信息内容的同一性,即此信息即彼信息;从信息存在来看,具有转化关系的各期文件与档案之间又都保持着时、空的独立性,即此文件(或档案)非彼文件(或档案)。这样就形成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文件生命周期,为文件运动的持续进行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实践支撑。b.从信息利用价值的角度来看,“文件——档案”的转化是档案对前文件利用价值的扬弃,“档案——文件”的转化则是后文件对前档案利用价值的再扬弃。从社会职能的角度来看,“文件——档案”的转化是档案对前文件社会职能的否定,“档案——文件”的转化则是后文件对前档案社会职能的再否定。其中“档案”身兼二用:一为链接前、后文件利用价值和社会职能的路径;二作两次扬弃和否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梯,“后文件”的作用亦然。这样就使文件和档案遵循着自然形成规律、一个周期套着一个周期连续不断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构成了文件运动的全部历史过程。

4.文件运动的基本规律、定律、判断和规则。

(1)基本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文件能直接转化为档案,档案也可直接或间接转化为文件。

(2)定律:当文件的现实目的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且具有备以查考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时,现行文件就直接转化为档案。当档案能在现实社会活动中发挥现行文件作用时,档案可以并能够直接或间接转化为现行文件。

(3)判断:a.凡现实目的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了的现行文件都可以直接转化为档案,凡档案都是现实目的已经实现或基本实现了的前现行文件。b.凡具有备以查考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的现行文件都必然直接转化为档案,凡档案都必是具有备以查考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的前现行文件。c.凡能在现行社会活动中发挥现行文件作用的档案都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为有效现行文件,凡能转化为有效现行文件的档案都必须具有现行文件价值。

(4)规则:a.文件能直接转化为档案且只能通过档案来作用于后文件,而档案则不能逆转为和反作用于前文件。b.档案可以转化为后文件且只能通过已转化的文件来作用于后档案,而文件则一般不宜反作用于前档案。

三、文件运动规律给予我们的新启示

(一)文件运动具有多样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

文件运动作为一个物质运动系统,在一定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通过文件与档案、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总是在阶段性质变规律的基础上按照螺旋式发展规律不断向前运动的。这一现象正是客观世界物质运动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在文件运动中的综合反映。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建立在“文件——档案”运动基础上的现行理论中才会有“档案——文件”运动的合法地位。

(二)文件运动是文件的周期运动和周期连续运动有机结合的历史过程。

“文件——档案”和“档案——文件”作为文件运动两种基本形式,充分反映了文件运动规律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从普遍性来说,“文件——档案”的转化是文件运动中普遍存在的显性运动方式,也是文件运动的主流。从特殊性来说,“档案——文件”的转化是文件运动中个别存在的隐性运动方式,也是文件运动的支流,并常常为主流所遮蔽而令人“不识庐山真面目”。“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由于它们的客观存在,并在其价值规律的作用下统一于一个共同的运动体内,因此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文件运动的历史过程。这一事实告诉我们,文件运动规律不仅要揭示“文件——档案”的微观运动规律,而且也要揭示“文件——档案——文件——档案”的宏观运动规律,只有这样,它才是符合文件运动实际的科学理论。

(三)文件与档案相互转化是一定历史条件下文件、档案价值规律和社会需求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

文件与档案之所以能够相互转化,一方面是因为利用主体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对客体价值的认知不断深化和需求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客体价值可互变规律为利用主体的认知和需求提供了客观依据,两者相互作用就推动了“文件——档案——文件——档案”的周期性、螺旋式的向前发展。

(四)文件运动规律为正确认识文件与档案的性质及其关系提供了理论根据。

从表象上看,文件和档案似乎为同一种事物,但文件运动规律清楚地说明:一是文、档在物质形式上是一种继承关系,在实质上是社会职能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有着不可混淆的界限。二是不同时期的文件、档案是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活动中根据利用主体的需要而形成的,它们在适用对象和具体作用上都有明确的分工,在时间和空间上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把“档案——文件”的转化认为是“文件运动的回流形式”的观点就值得商榷了:一是缺乏充分的理论和实践根据;二是将会产生时间可以倒流、历史可以篡改、档案可以伪造的误导。

综上所述,深入探索文件运动规律,对于电子信息时代深入认识文件和档案的本质属性、科学构建文档管理模式及其理论体系,都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黄存勋、倪道善等著:《文档一体化——网络时代的文件与档案管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何嘉荪、傅荣校著:《21件运动规律研究——从新角度审视档案学基础理论》,中国档案出版社1999年版,

3.邹吉辉:《文件生命周期的实质是文件利用价值转化过程》,《兰台内外》1999年第3期。

4.邹吉辉、何永斌:《档案本质属性再研究》,《上海档案》2002年第2期。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掘进机;配套设备;工艺

一、矿井简述

杨营煤矿位于山东省梁山县城西北约7km处,井田位于巨野煤田与阳谷-茌平煤田的黑虎庙井田的西南部,井田设计一对立井开拓方式,初期向东布置一组大巷及下山开采东翼各采区。现矿井正处于二期工程建设期间,在东翼轨道大巷开始施工时,井底车场周围多头施工,主、副井提升系统处于改绞阶段,尚未正式形成,矿车运输能力不能满足需要,采用EBZ260硬岩掘进机施工,其后配套设备问题将直接影响施工进度,为了解决矸石后续运输制约掘进机高效生产问题,我们对掘进机配套设备及工艺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

二、方案确定

1、方案提出及分析

方案Ⅰ:掘进机—梭式矿车—龙门转载皮带机—矿车。

方案Ⅱ: 掘进机—伸缩皮带机—龙门转载皮带机—矿车。

方案Ⅲ: 掘进机—自制水平煤仓—耙装机—矿车。

方案Ⅰ优点:(1)掘进机后部配套设备能随工作面的推进紧跟掘进机移动,整套设备机动性强,直接由掘进机提供牵引动力;(2)能实现采割、转运、储存、装载连续机械化生产;(3)设备配套紧凑,占用空间小,适用较小断面,可弯道作业;(4)有效缓解矿车周转紧张而影响掘进工作面排矸的问题,保持高效掘进。

缺点:(1)配套设备仅适应水平巷道,巷道不能有太大起伏;

(2)设备投资较大,梭式矿车和龙门转载皮带机合计需用设备购置资金40多万元。

方案Ⅱ优点:(1)综掘工作面常用的配套方式,生产工艺易于掌握,(2)矸石储存能力大。

缺点:(1)皮带机要求直线性较高,不能适应弯曲巷道;(2)设备投资较大,一部皮带机需要资金120万元(按照500米配置);(3)设备安装、撤除工作量较大。

2、方案确定

经过以上经济、技术比较,结合现场条件,确定选用方案一。

三、方案实施

1、施工工艺简述

工作面采用硬岩掘进机全断面割岩,由掘进机第一、二运输机、将割除岩石连续排至配套梭式矿车,然后经梭式矿车(暂时储存)、龙门转载机将矸石连续装载矿车组(龙门转载机下可一次储留一列——8辆矿车),矿车组装满后由电瓶车外运。配套设备由掘进机托运来实现设备跟掘进工作面移动,实现采割、装载、储运、支护的机械化。在矿车周转的过程中,梭式矿车强大的储矸功能可作为临时性的储矸仓,以达到平行作业的目的。

2、设备特点

(1)梭式矿车:梭式矿车是平巷掘进的新型高效出渣设备。具有连续卸载速度快,大容积贮量大,卸车方便效率高,矸石料渣不结底,不污积巷道,矸石块度不限制,使用灵活方便,可靠性高、能实现装料、出渣、流水连续作业,以提高工作效率等特点。施工巷道断面为半圆拱4.2*4米(净),断面面积16.8平方米,设计一列1吨矿车(8辆)和二部SD-8梭式矿车完全满足一个掘进循环(0.9米/循环)的出矸量,使迎头掘进机截割与矿车周转同时进行,减少矿车周转影响,进而加快巷道掘进速度。其重点创新设计:梭式矿车原设计不能与掘进机第二运输机配套使用,我们经过与设备制造厂家联合研发设计,在原梭式矿车的基础上增设了与掘进机第二运输机配套的轨道。

(3)龙门转载机:龙门皮带转载机是在桥式刮板转载机的基础上,提出的设计思路,与设备制造厂家共同研究设计的一种新式转载机,它由桥式皮带机、龙门架自动支撑装置及行走机构三部分组成。龙门架自动支撑装置是该配套设备主要设计创新点,其工作原理是:工作时龙门支架转下并用内注式油缸支撑起转载机的机体,使转载机机身下平面高于矿车高度,以能使一列矿车(长度根据设计定)沿铁路进入转载机身下部,起储存矿车作用。掘进机截割的岩石经梭式矿车进入龙门转载机,由龙门转载机依次装载到矿车,装载的同时由绞车牵引矿车或人力推动矿车做连续移动,实现连续装载。随巷道的延伸需整机前移时(不处于工作装载时),先将行走结构的支撑小车在铁路上移至铰接位置安装后,将龙门架支撑油缸卸载,再由掘进机牵引前移。该设备的特点为:a具有储存一列矿车(根据使用要求设计储存矿车辆数,本案设计8辆矿车)的能力,克服了单矿车转载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可连续接载一列矿车。b借用掘进机牵引前移,无需重新投入动力。c工作状态(装载矿车)和移动状态,两状态机构转换设计简单,便于人工操作。

四、实施效果

方案确定后,2011年元月28日,在杨营煤矿井下东翼轨道大巷进行掘进机、梭式矿车和龙门转载皮带机的配套安装并投入运行。自2011年1月28日使用至12月12日结束,期间因作防治水工作和其他影响因素,巷道停掘2.5个月,施工巷道断面积16.8m2,岩石硬度系数f=3~8,共施工967米。经使用证明该配套工艺具有较强的储矸能力,使工作面排矸的连续性增强,明显缓解了矿车供应不及时对综掘工作面的影响,较大幅度的提高了施工进度。全岩巷道月掘进进尺都在110m以上,曾经达到日进尺7.2m,月进尺141m的较高水平,实现了综掘工作面高效掘进,在同等生产条件下很值得推广应用,具有明显的经济和安全效益。

(1)与传统工艺比较,月提高进尺50米以上效益明显。

(2)Ⅰ方案与Ⅱ方案相比,实现经济效益119.8万元/年。其中设备资金少投入近100万元。经使用证明梭式矿车的维护费用远远低于伸缩胶带输送机,梭式矿车维护费用在2000元/月均左右,胶带机维护费用在7000元/月均左右,节约维护费用60000元/年。设备的安装使用减少了人工投入。Ⅰ方案与Ⅱ方案相比:经测算少投入人工26个;按1320米/年进尺,节约人工费用投入137720元/年。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1000MW火电机组 石子煤系统 节能经济性 选型研究

1、石子煤处理系统概述

火电机组的石子煤处理系统选型的优劣对于机组的环保和节能降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节能经济性角度对不同的系统选型和处理方式进行研究对比,本着节能降耗控本增效最大化原则对不同方案进行说明分析。

目前,国内1000MW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厂中速磨制粉系统排出的石子煤比重较大,一般在2.0~2.5t/m3,排量会随着煤质、锅炉负荷和磨煤机性能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同时石子煤还具有温度较高,颗粒大及硬度大等特性。因此,对石子煤处理系统可靠性要求较高。目前国内投运的大中型电厂石子煤处理方式,大致可归纳为五种:人工清理方式、简易机械处理、机械输送、水力输送、正压气力输送方式。

人工清理方式, 由人工将石子煤从石子煤斗定期排至地面,人工将石子煤铲出,装入手推车,运输至厂房外的堆放场地,该处理方法极其简单、灵活、可靠,适应于石子煤量少的工况。缺点是运行人员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极低,同时对锅炉房内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对于1000MW机组石子煤不宜采用该处理方式。

本文主要对石子煤简易机械处理、机械输送、水力输送、正压气力输送等方案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比较,下面就上述四方案分别进行论述。

2、方案一:石子煤简易机械处理方式

石子煤简易机械处理方式:将石子煤排入活动石子煤斗,采用叉车定期将活动石子煤斗的石子煤叉至石子煤转运车,再由石子煤转运车转运到堆场或运至灰场贮存。

2.1 石子煤简易机械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

磨煤机石子煤斗叉车石子煤转运车石子煤堆场

2.2 石子煤简易机械处理系统描述

在每台中速磨下设一台石子煤斗,两台炉共12台,配备2辆3t左右石子煤叉车,石子煤斗下方留有叉车作业时位置,大约每4~5h需用叉车将活动石子煤斗的石子煤叉至石子煤转运车,再由石子煤转运车转运到堆场或运至灰场贮存。

关于石子煤输送人员配置,每班每台石子煤斗需倾倒约2次。由于石子煤堆场就近布置在煤场边,转运距离很近。一般每班配1名叉车作业司机可满足石子煤斗卸料要求。我院设计的国电荆门热电厂三期扩建工程、西塞山电厂二期工程、襄樊电厂二期工程、江西丰城电厂二期工程、湖北大别山电厂一期等工程石子煤系统均采用简易机械处理方式。

3、方案二:石子煤机械输送方式

3.1 石子煤机械输送系统流程如下

磨煤机气动门石子煤斗气动出料门石子煤埋刮板输送机胶带输送机石子煤仓自卸汽车堆场

3.2 石子煤机械输送系统描述

本方案石子煤从石子煤斗排出后采用埋刮板输送机集中,然后由胶带输送机提升到石子煤仓,由汽车送出,在此方案中,由于石子煤从中速磨排出口标高约在1.6m左右,加上石子煤斗及连接件高度,埋刮板输送机一般布置在-2.0~-3.0m标高地道内,头部转运点底层标高更低。

根据对已投产石子煤机械输送系统调查表明,系统设备对石子煤排除量及颗粒大小的变化适用性好,机械输送系统运行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此方案缺点是设备布置难度较大,需要在主厂房零米层下布置纵向隧道,使磨煤机炉前通道变小,对运行、检修空间有些影响;机械设备维护工作量较大,系统运行维护工作条件较差;当系统密封不严密时或选用敞开式胶带输送机输送时,在输送过程中粉尘飞扬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4、案三:石子煤水力输送方式

4.1 石子煤水力输送系统工艺流程如下

4.1.1 石子煤流程

磨煤机石子煤出口石子煤斗入口气动阀石子煤斗水力喷射器石子煤输送管道石子煤捞渣机(或石子煤脱水仓)

4.1.2 高压冲洗水流程

石子煤捞渣机溢流水 澄清池 石子煤高压冲洗水泵高压冲洗水管道水力喷射器

4.2 石子煤水力输送系统描述

本方案石子煤采用水力喷射器定期将石子煤斗内的石子煤输送到石子煤捞渣机捞出后,装车外运,水力喷射器布置在约-1.2m地坑内。水力喷射器由专设的高压水泵供给高压冲洗水,石子煤捞渣机溢流的澄清水供本系统重复利用。

本方案优点是系统相对较简单,运行管理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磨煤机炉前布置较为紧凑、合理。该方案缺点是能耗高,关键部件如石子煤斗进出口阀须进口,石子煤水力系统的输送距离和高度有一定限制,否则容易造成堵塞。由于输送流速较高,水力喷射器和管道磨损较为严重,须经常更换水力喷射器喷嘴,维护工作量较大。

5、方案四:石子煤正压气力输送方式

正压气力输送系统原理以压缩空气作为输送介质将石子煤送到终端石子煤仓。由于压缩空气具有压力高,气体密度大的特点,输送时,利用压力空气的静压和动压,可以很快使石子煤达到需要的输送速度。

5.1 石子煤正压气力输送系统流程如下

磨煤机气动门石子煤缓冲箱螺旋提升机进料阀仓泵

自卸气车石子煤仓

主要操作工艺为:打开石子煤箱入口阀;打开仓泵进料阀,给仓泵进料;当仓泵装料满仓时,关闭进料阀,打开进气阀,开始输送;仓泵内石子煤输送完后,加以吹扫,关闭进气阀,打开进料阀进料,进入下一个循环。

5.2 石子煤正压气力输送系统

每台磨煤机出口安装一个石子煤缓冲箱,在每个石子煤缓冲箱下配一台螺旋提升机、一台仓泵,每3台磨煤机共1根输送管道,连锁运行,每台炉共2根输送管道。在每个石子煤缓冲箱设有大颗粒排放口,并用斗收集。考虑大颗粒排放时有轻微的扬尘现象,在石子煤箱周围设置防尘罩以解决扬尘问题。本方案自动化程度高,管道输送,煤粉不发生泄漏,环境无污染;管道布置在0.00m层地面,布置灵活,但输送物料速度较高,能耗较高,当输送距离较长时,管道磨损较严重。

除石子煤正压气力输送系统外,还有石子煤负压气力输送系统,石子煤负压气力输送原理是由高动力装置真空泵提供真空吸引产生的高速气流将石子煤进行清理和输送,并进行集中分离。负压气力输送距离较短,一般小于100m,管道磨损较快,真空泵输送噪音较大等缺点,这里就不详述了。

6、石子煤处理系统各方案经济技术比较

6.1 经济比较(如表1)

以上四方案经济比较表中,投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安装及建筑工程费等;运行费主要包括电费、水费及人工费用等;年费用主要包括设备年固定费及年运行费等。

6.2 技术比较(如表2)

7、分析及结论

转运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一、交通运输档案数字化管理原则

1.开放性原则。档案的机密程度与档案的利用范围和程序息息相关。交通运输档案数字化应以能够对社会公众开放、不涉及档案机密或者商业秘密档案为首选,来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用需求。对于档案,待其保密期满或者可以解密时及时进行数字化,提升档案的利用效率。

2.价值性原则。交通档案的内容丰富,全部实行数字化必然会增加工作量,也不利于后期的查询、利用。为此,要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把珍贵的交通运输档案优先进行数字化处理,减少对珍贵档案的损毁,共享宝贵的档案文献资料。

3.行业性原则。档案的形成有其特殊性和行业性规律,不同的档案部门所收集到的档案有鲜明的特色。交通运输档案的数字化要突出地把本部门、本行业的特色档案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要把体现交通运输部门特色档案资源尽可能地进行系统化、完整性的数字化处理。

二、交通运输档案数字化管理流程

1.数字化准备阶段。在决定开展交通档案数字化之前,要做好档案的各项数字化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档案数字化工作量,做好档案设备购买、人员安排以及工作方案等工作;其次,要对需要数字化的档案纸张、数量、规格进行清点,检查档案卷、件、页是否齐全,为批量扫描、转化做好准备。

2.数字化档案转换。交通档案的数字化转化处理主要包括档案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存储等,是后期档案数字化加工的前提和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进行数字信息化采集,例如对交通纸质档案信息进行扫描,根据纸质档案的清晰度、字迹状况等,扫描后还要对扫描后的档案进行相应的技术采集,对于录音档案的音频信息还需要进行必要的除噪音。

3.后期数据整理。交通运输档案有大量的图表、音像档案,在对各种档案进行数字化转换后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数据整理,例如,扫描后的数字档案都集中在一起,还需要认真检查卷、件、页是否准确,标题与正文部分是否对应一致,如果发现扫描不清晰或者漏页的,还需要重新处理,经核实准确无误之后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输入到计算机档案应用系统中,便于直接快捷检索查询。

三、交通运输档案数字化管理措施

根据交通运输档案数字化管理原则和流程特点,做好交通运输档案的数字化应做到:

1.规范交通运输档案数字化录入。规范档案数字化软件操作,安排专人将交通运输档案按照统一标准录入计算机,对于一些数字化档案管理较为薄弱的单位,要认真做好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的衔接工作,防止档案在进行数字化过程中重要数据信息的遗失,要保证交通运输档案数字化信息的真实和可调查性。及时完善档案数字化制度,保证档案数字化管理始终严格按照制度规范的进行。

2.建立完善的交通档案数据库。规范不同类型的交通运输档案的使用操作方法,按科目分类,最大限度保证信息的完整和安全。

3.加大交通运输档案数字化硬件投入力度。具体来说,就是要添购高速扫描仪、微缩胶片扫描仪;为了做好电子文件的归档以及备份管理,要增加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电子文件中心管理系统等等;增设数字签名、电子签章系统以及VPN网关等,做好数字信息的安全保护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