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才女叶嘉莹先生简介 教书77年,94岁捐出全部资产,一生从未有过爱情

  • 北京才女叶嘉莹先生简介 教书77年,94岁捐出全部资产,一生从未有过爱情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娱乐
摘要

1979年9月25日,天津师范大学一个大二的女学生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连衣裙,鬼鬼祟祟地蹲在南开大学教学楼的一个小角落里。她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拿着一块白萝卜,地上还放着一块印泥和一张白纸。这个女孩子蹲在那里,小心翼翼地在萝卜上雕刻,还时不时地看远处的走廊上有没有人经过。因为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女孩已经紧张地满头大汗了。她长…

1979年9月25日,天津师范大学一个大二的女学生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连衣裙,鬼鬼祟祟地蹲在南开大学教学楼的一个小角落里。

她一手拿着小刀,一手拿着一块白萝卜,地上还放着一块印泥和一张白纸。这个女孩子蹲在那里,小心翼翼地在萝卜上雕刻,还时不时地看远处的走廊上有没有人经过。

因为第一次做这种事情,女孩已经紧张地满头大汗了。她长吸一口气,在裙子上擦了擦手心的汗水,继续雕刻起来。

十几分钟之后,女孩终于在萝卜上刻下了八个字——“持听课证才能入场”。她高兴得脸都红了,把刻字的萝卜放在印泥上,然后再在白纸上把这几个大字印上。

做完这些事情之后,女孩收拾好现场,拿着纸飞快地跑进二楼的一间教室里。此时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学生,过道上也被临时加塞的椅子挤得满满当当的。

门口还有学生在拼命地往里挤,有些人则直接坐在了讲台下的空地上。女孩身材娇小,好不容易挤了进来。

她把书包往地上一放,就地坐了下来。女孩之所以这么拼命,是因为这是南开大学的叶嘉莹老师的课。叶嘉莹是何许人也?她为什么受到这么多学生的欢迎呢?

出生显贵,却命运悲惨

1924年7月13日,叶嘉莹出生于北平察院胡同的一所老四合院里。她是满族叶赫那拉氏的后裔,属于满洲镶黄旗。

叶嘉莹的祖父是光绪年间的进士,也曾经在当时的北京城里做过官。后来,因为朝廷腐败,叶嘉莹的祖父辞官回家,专心教育家里的孩子。

叶嘉莹的父亲叶廷元从小就在家里开设的私塾中学习,父亲致仕之后,又跟着父亲读书。他从小熟读古籍,精通古典文化,后来又考进了北京大学的英文系。

毕业之后,叶廷元就职于国民政府的航空署,担任人事科长一职。叶嘉莹的母亲李玉洁出身书香门第,从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

因为才华出众,李玉洁被聘任为女子职业学校的教员。直到,结婚之后,她才辞去了这份工作。

叶嘉莹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书香气浓厚的家庭当中,受父母的影响,叶嘉莹三岁的时候就跟着母亲背古诗。她的记忆力很好,母亲教她读五六遍,她就能把诗歌记下来。

四岁的时候,叶嘉莹又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汉字。后来,叶嘉莹的父母专门给女儿聘请了家庭教师,来家里教授女儿文化知识。于是,年仅六岁的她就开始跟着家庭教师读《论语》。

后来,叶嘉莹的父母觉得女儿很有学习的天赋,就把她送进了学校里读书。这个时候,由于工作的调动,叶嘉莹的父亲叶廷元即将离开北平,到上海工作。

因为家中还有老人需要照顾没办法同行,所以叶嘉莹的母亲带着孩子们留在了北平。叶廷元去上海工作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寄一封家书回来。

年幼的叶嘉莹放学之后都会问母亲今天有没有父亲的来信,以此作为寄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日军侵占了北京城。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学校很多老师辞职准备举家搬迁,原本的历史教科书和地理教科书也被撕毁焚烧。

年仅13岁的叶嘉莹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巨变。因为战火连绵,叶廷元的书信很难寄回北京,一家人收到信件的次数越来越少。

后来,随着战争的爆发,叶嘉莹的父亲随着国民政府西迁,从此就与家中人断了联系。叶廷元杳无音信之后,留守北平的一家人纷纷为他担心。

不久之后,叶嘉莹的母亲忧思成疾,身患重病,需要去天津租界做手术。母亲担心孩子外出会遇到危险,所以执意不让叶嘉莹姐弟陪同,一个人去天津治病。

几天后,叶嘉莹母亲给家里传来消息,手术非常成功,很快就会回北平。叶嘉莹姐弟非常开心,他们早早地去北平火车站等待母亲。

但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母亲在天津到北平的火车上离开了人世,他们三姐弟只等来了母亲冰凉的尸体。

母亲的离世给叶嘉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她悲痛大哭,写了八首《哭母诗》,来悼念母亲。父亲不知所踪,母亲溘然长逝,一时间家中就剩下了叶嘉莹和两个年幼的弟弟。

幸好她的伯父也在北平,她的伯父很快就把这三个可怜的孩子接回了家。叶嘉莹的伯父膝下没有女儿,所以对叶嘉莹视如己出,他见叶嘉莹很喜欢诗词,于是鼓励她继续学习。

她的伯父国学素养极深,也常常教叶嘉莹写诗作词,这一段时间叶嘉莹创作了很多诗歌。

叶嘉莹的伯母是一个心地善良的贤惠女子,操持着家中所有的事务,也很照顾这三个刚丧母的孩子。在伯父、伯母的支持下,叶嘉莹继续在学校学习。

1941年,17岁的叶嘉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北京辅仁大学的国文系,主修古典文学专业。

叶嘉莹十分好学,每次上课都听讲得极为认真,更是在书本的空白处写满了笔记。

1942年的秋天,著名的诗词大师顾随先生来辅仁大学任教。后来,叶嘉莹拜顾随先生为师,跟他一起研究古典文学。

顾随先生还在写诗方面给了叶嘉莹很多的建议,让她受到了很多启发。

顾随先生看出这个学生是非常有天赋的,所以对她寄予厚望,希望她能够把中国的古典文学发扬光大。后来的事实证明,叶嘉莹的确完成了老师的期许。

叶嘉莹长相清雅,气质独特,很受男同学的喜爱。读大学之后,很多人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但是叶嘉莹不想浪费时间谈恋爱,只想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古典诗词上。

她拒绝了一波又一波的追求者,但还是有很多人被她的才华所吸引。后来,她的堂兄看不下去了,来问叶嘉莹对另一半的要求,而叶嘉莹只回了四个字——“随缘就好”。

漂泊台湾,被关进监狱

1945年,21岁的叶嘉莹从北京辅仁大学毕业。之后,她先后在北平幼贞女中、志成女中、华光女中等学校教书。

她的伯父伯母见叶嘉莹要么教书要么研究古典文学,从来没有谈恋爱的心思,很为她的人生大事着急,多次催促她成家。

1948年,叶嘉莹已经是学校有名的国文老师了。一个教英文的女老师非常崇拜叶嘉莹,见她已经24岁还没有找对象,于是就热心地把弟弟介绍给她认识。

这个人叫做赵东荪,是国民党海军的一个文职人员。他本来在南京工作,为了见叶嘉莹一面特意来了北平。之后,他被叶嘉莹身上独特的气质所吸引,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

那个时候,叶嘉莹已经被伯父伯母催婚很久了,她也想早点找个人嫁了。叶嘉莹见赵东荪长相儒雅、气质温和,就答应了他的求婚。

不久之后,叶嘉莹辞去了在北平的工作,到南京去和赵东荪结婚。婚后没多久,国民政府就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败退,最后逃到了台湾。

赵东荪是国民政府的工作人员,也要跟着转移,于是叶嘉莹跟着丈夫来到了台湾。起初,两人在台湾的生活还算顺遂,相处也比较融洽,没有发生过矛盾和争吵。

赵东荪在军队中工作,很少回家,而叶嘉莹则在彰化女中找了一份教书的工作,两个人的生活都比较自在。

1949年的夏天,叶嘉莹的大女儿言言出生了,夫妻两人都为这个新生命的到来感到高兴。

圣诞节的前一天晚上,赵东荪从军营中赶回来看望妻女,准备和她们一起度过这个重要的节日。

第二天一大早,一群官兵就来到了叶嘉莹家,把她的丈夫带走了。他们认为赵东荪的思想有问题,所以就把他关进了监狱中。

没过多久,叶嘉莹就被丈夫牵连入狱,一同入狱的还有她那尚在襁褓中的女儿。庆幸的是,警察局局长在看完叶嘉莹的自白书之后,放了这母女两人。

因为她进过监狱,所以学校把她开除了,还把原本叶嘉莹一家居住的宿舍收了回来。无奈之下,叶嘉莹只能带着女儿投奔亲戚。

亲戚一家刚来台湾不久,生活也很拮据,五口人居住在两间窄小的卧室里,叶嘉莹只能在走廊的过道上打地铺睡觉。

担心女儿晚上哭泣吵到亲戚休息,叶嘉莹就抱着女儿一遍又一遍地在室外徘徊,直到女儿陷入熟睡。为了女儿,叶嘉莹咬牙挺过了这样一段艰苦的岁月。

第二年暑假,叶嘉莹终于在台南一所私立女子中学里找到了工作,带着女儿结束了寄人篱下的日子。

三年之后,赵东荪被释放了出来,因为生活不顺,原本谦逊儒雅的男人变成了一个脾气暴躁的家暴男。

他不仅不出去找工作,还经常对叶嘉莹拳打脚踢。他们的第二个女儿出生后,赵东荪嫌弃两个孩子都是女孩,对叶嘉莹母女三人的态度更加恶劣。

当时,叶嘉莹为了生活,兼任了台北三所大学的诗词老师,课程非常繁重。

生活的重压、丈夫的暴力,把这个柔软的女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她一度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想到女儿和自己热爱的古典诗词,她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从教一生,捐款千万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大陆断绝了与美国的文化交流,美国汉学家想要了解中国文化,只能跑到台湾来。

1966年,已经是台湾著名古典文学大家的叶嘉莹,应邀担任了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客座教授,把中国古典文化传播到了国外。

1969年,为了离开台湾这个让她充满痛苦的地方,她迁居到了加拿大的温哥华。

1974年,叶嘉莹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大陆。她内心非常激动,写下了长诗《祖国行》。但是,这次回归是短暂的,因为国内局势动荡,叶嘉莹没待几天就再次返回加拿大。

直到1978年,国家进行了改革开放,叶嘉莹向中国政府提出了回国讲学的申请。刚好,国家急需各个方面的人才,所以政府在1979年同意了叶嘉莹的申请。

漂泊了将近三十年的叶嘉莹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成为了南开大学的古典文学讲师。她的课程非常受欢迎,很多本校和外校的学生都会来听。

为了控制教室的学生容量,南开大学决定发放通行证。学生只有拿着通行证才能进入教室,这通知一出就让很多学生痛哭流涕。

为了去听叶嘉莹老师的课,同学们各种法子都想了出来,有些用萝卜刻假听课证,有些则花钱到外面去办证的,招数层出不穷。

2018年,94岁的叶嘉莹先生决定把自己的财产捐赠给了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了“迦陵基金”,支持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

截止到2019年的5月份,叶嘉莹总共向南开大学捐出了3568万人民币。她不想要金钱,不想要名望,只想从事古典诗词的教学工作。

有人曾经问叶嘉莹是否体会过爱情的滋味,叶嘉莹没有丝毫犹豫地摇了摇头。她的二女儿赵言慧也曾经说过:“母亲从来没有体会过爱情,一辈子与诗词相伴。”

2021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发布了一条采访叶嘉莹先生的视频。当时叶嘉莹已经是97岁的高龄了,但她的精神状态依旧很好。

她留着一头短发,带着黑框眼镜跟鲁健相谈甚欢。叶嘉莹先生在采访中说,自己曾经跟杨振宁探讨过文理是否具有相同之处。

叶嘉莹说,宇宙中有能量守恒定律,诗词中也有平平仄仄平平仄的定律。两人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得出结论,科学定律的变化,有时候跟诗词格律的变化是相通的。

叶嘉莹还说杨振宁很喜欢看她写的书,她也时常向杨振宁请教物理学上的问题,她想要多学一点物理知识,多发现物理与诗词之间的共通之处。

1945年至今,叶嘉莹已经教书育人77年了,她是诗词界真正的传奇。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