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清明节,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易通卦验》中说,春分加15日为清明。《岁时百问》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前继春分,后启谷雨,是农历24节气之一。此时,春光明媚,桃红柳绿,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光。正如古诗写的“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说到清明诗,人们最容易想起的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意趣盎然,爽朗明快,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人们争相吟咏。
清明的习俗中,保持最久、流传最广的是扫墓。描写古代清明扫墓的诗也比较多。例如:“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白居易《寒食野望吟》)“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高菊 《清明》)。
清明前后,气温渐暖,万物复苏,水暖花香,人们都喜欢到郊外踏青。大诗人杜甫曾写出“江边踏青罢,回首先旌旗”的名句。宋代诗人张先有“芳草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的佳句,描绘郊野踏青游人采集花草,虽时已黄昏却留连忘返的情景。诗人吴惟信用诗句画出人们游春的热闹场面:“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唐朝始,清明有烧柳、戴柳的习俗。《唐辇下岁时记》说:朝廷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酉阳杂俎》中说,“戴柳可免虿毒。”到五代和宋朝演变为插柳。宋赵元镇就有“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的诗句。
怀念先辈的心情,古今都一样。丙辰清明,首都广大人民为悼念敬爱的总理,反对“”的倒行逆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四五运动”。“愤怒出诗人”。愤怒的人民以诗词为武器,无情地揭露政治流氓、江湖骗子的丑恶嘴脸,像一把把匕首击中了“”的要害。
刘墉巧解“夫”字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刘墉、和 也曾一同陪着游玩。
一天,见一农夫荷锄而过,乾隆问道:“这是何人?”
和抢前一步答道:“是个农夫。”
“这农夫的‘夫’字怎么写?”乾隆又问道。
和 答道:“农夫之夫,即两横一撇一捺,与轿夫的‘夫’、孔夫子的‘夫’、夫妻的‘夫’以及匹夫的‘夫’同一写法。”
乾隆听后摇头说:“你身为宰相,却连一个‘夫’字都不能解!”又转脸问道:“刘墉,你来说说看,农夫的‘夫’字当作何解?”
刘墉不慌不忙答道:“农夫是刨土之人,所以‘夫’字应是上为‘土’字,下为‘人’字;轿夫为肩扛竹竿之人,所以‘夫’字应先写‘人’字,再加二根杆子;孔夫子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夫’字应作‘天’字出头之夫;夫妻是两个人,‘夫’字就是‘二’字加‘人’字;而匹夫就是百姓,可载舟也可覆舟,是巍巍大丈夫,理应作‘大’字加‘一’字才对。用法不同,写法自当有别,岂可混为一谈?”
乾隆听后,拊掌大笑,赞道:“真不愧大学士也。”和 听了,只好尴尬地跟着笑起来。(许献雄)
什么狗
主人打开房门后,方知来访者是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在他的脚旁还有一只狗。主人忙将客人请进屋,热情地接待并交谈起来,两人一起回忆着当年的大学生活。这时,那只狗开始追逐主人养的猫,它上窜下跳,碰翻了柜子上的一对做工考究的花瓶,又摔坏了床头柜上的一个精美的台灯,最后才算躺在沙发旁安静下来。
清明诗范文第2篇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2. 借问:请问。
3. 遥指:远远地指着。
[简析]
这首诗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抒发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绪和希望。
清明时节,天气多变,有时春光明媚,花红柳绿,有时却细雨纷纷,绵绵不绝。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写出了“泼火雨”的特征(清明前两天是寒日节,旧俗要禁火三天,这时候下雨称为“泼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写行路人的心境。“断魂”,指内心十分凄迷哀伤而并不外露的感情。这位行人为何“欲断魂”呢?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大节日,照例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心境就更加凄迷纷乱了。
如何排遣愁绪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于是他问路了:“借问酒家何处有?”问谁,没有点明。末句“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语,又补充说明上句问的对象。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一个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标帜)。诗到这里戛然而止,至于行人如何闻讯而喜,兴奋地赶上前去,找到酒店饮上几杯,获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满足等等,都留待读者去想象。
由于这首诗的广泛流传,“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清明诗范文第3篇
“清明诗会”是我校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举全校之力打造的一个德育特色品牌,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学校安排一名领导主抓特色创建,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的“清明诗会”,每年都要精心制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学校拿出专门的经费支持,并且逐年增加投资。此举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注重方法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使这项活动常办常新,越来越受到学生喜爱。“清明诗会”如今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节目之一。
“清明诗会”不是少数学生的自娱自乐,而是全校师生人人参与的一项活动。从经典诵读到诗词创作,到书画才艺展示再到节目表演,我们尽可能做到让所有的人都参加。春季开学后的第二周,工作专班就开始工作,工作方案制定完备。从开始活动到成果展示,历时近一个月,出了很多好经验,成果丰硕。
1、全校学生均积极投身到诵读经典活动中来,首先,在时间上有保障,早晨晨读十分钟,大课间活动再诵十分钟,每周还开一节经典诵读地方课程用于诵读。这样,诵诗真正落到了实处。
2、除了诵诗,我们还开展写诗、画诗、舞诗、赛诗等活动。一是组织“香樟树”诗社的成员积极向《__诗刊》投稿。2016年第一期《__诗刊》发表我校学生的诗作8首,而且质量上乘,受到市诗词学会专家们的好评。我们组织四~六年级的同学办诗歌手抄报,并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我们还在师生中开展钢笔书法比赛,并规定,书写的内容必须是经典诗文,师生的参与面达到了90%以上。
我们在班与班之间开展赛诗活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人人参与,不落一人。
清明诗范文第4篇
关于清明时节诗词一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乡村清明日》左河水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烛纸祭先陵。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介石
桃花雨过菜花香,隔岸垂杨绿粉墙。
斜日小楼栖燕子,清明风景好思量。
《清明》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关于清明时节诗词二
《清明》左河水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途中寒食》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闾门即事》(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清明诗范文第5篇
文/思无邪
祭奠飘过的情
把希冀留在来生
尘封的记忆
如洪水决堤
我的心理防线土崩瓦解了
/
春风吹拂
纸鸢欢快的舞蹈
是你来看我了吗
你在哪边还好吗
我不迷信
此刻,却希望
有奈何桥、孟婆汤
很庆幸你还记得我
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你还是那样美丽
一抔黄土,两个世界隔绝
/
经年的烟尘弥漫
我的脸泪痕斑斑
你是否在告诉我
该把过去尘封
去支付时日不多的幸福
我答应你
来年再来分享我的幸福
那也是属于你的幸福
/
外一首微型诗:
清明
文/蓝色丘比特
几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