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美术学范文第1篇
1、作品不贴近生活
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然而小学生对周边事物的接触较少,而且其所见到的艺术作品甚少,故很难从作品中体会到作者的用意。特别是部分以战争为题材的画作,学生们不亲身经历很难体验其中妙处。由于小学生缺乏相关的历史知识,因此无论是我国的传统山水画还是西方的人物静物画都超出了其理解范围,造成其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无法引起内心共鸣,从而失去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2、知识储备量少
小学生无论是在语言表达还是文字叙述方面均处于初学阶段,因此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只停留在“看”的阶段,既不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也无法用华丽的辞藻来记录该幅作品带来的感受,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们欣赏美术作品的热情。加之其对作品的历史背景、人文风俗都不了解,也限制了其鉴赏能力的提高。
3、受书本影响大
许多学生在观看书本上的艺术作品时会将作品下的文字一并阅读,这种行为本是无可厚非的,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看完书本的文字叙述后便会受到该段文字的影响,在脑海中对该作品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影响自身判断。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便是以书本为中心,要求学生将书本内容死记硬背,该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了干扰。
二、提高美术教学效率的措施
1、不拘泥与课本
尽管小学美术课本上的作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秀作品,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只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而是要带领学生经常到户外体验真实的生活。例如在学习《走进大自然》这一章节时,应当带领学生们外出写生,体验大自然的美好。组织学生外出活动时,尽量选择风景优美、富有浓厚自然气息的场所如公园等,让学生们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春季可带学生去树木较多的地方观察植物萌芽及生长过程;夏季可与学生一起在公园里听蝉鸣、鸟叫;秋季观看落叶飞舞;冬季与学生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将学生置于自然之中,感受自然给予人类的种种美好,并将其深深刻于脑海之中,使其在看到描绘自然的美术作品时能够产生共鸣。
2、利用多媒体设备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多数学校均已配备有各式各样的多媒体设备,只要能够灵活运用,便能够为学生营造出更好的学习环境,增加学习的乐趣。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美术教学的优势有:多媒体投影效果好,增强作品立体感;可配合音频设备使用,营造出优美的欣赏氛围;可播放视频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等。对于艺术作品的欣赏,讲究各感官之间的配合,不仅是用眼睛去看,而且还需要用心去感受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才能品尽一副作品的内涵。例如在展示我国传统山水泼墨画时,可事先准备好优雅的古典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搜罗出作者的生平经历、趣事等供学生阅读,还可现场演示泼墨画的绘画手法以提高学生对画作的理解能力。在我国古代,画与诗是分不开的,即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故在带领学生欣赏画作时可顺带引出与画作情景相符的古诗,既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量,又可以使其充分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3、采用启蒙式教学所谓启蒙式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摈弃传统的灌输教学法而采用引导式教学的教学模式,采用该种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不将自身看法或他人看法强制灌输给学生、不要求学生对书本上的作品分析内容死记硬背、不抑制学生创新、不阻止学生思考、不对学生的个人看法产生藐视心理等。艺术本就是无形的、没有固定模式的,故其表达形式多、创作范围广,正因如此,每个人对同一幅作品也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小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启蒙阶段,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引导,所以教师平时应多与学生沟通、互动,对学生要有耐心,要不厌其烦的为其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敞开心扉的与老师相处。
三、结束语
美术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学;美学;关系探究
引言
在美术业内,系统性地、辨证性地来探究美术学和美学的内在联系的文章少之又少,而正确地理解和认知美术学与美学之关系对于相关专业研究及教学活动又十分必要。对美术学与美学它们之间的区别进行详尽的阐述,深刻地梳理内在的逻辑联系,会对两门学科的共同良性有序发展有着正面的意义。
1美术学与美学的区别
1.1美术学是什么
在中国古汉语中,是没有“美术”一词的。据学者考证,“美术”一词作为舶来语,最早出现在中国应该是在1911年,著名国画家高剑父举办的个人作品展“中国之有美展”开始,至此“美术”一词开始得到社会接受和认可,并开始实际研究和专业应用方面的领域的使用。著名美学家、哲学家刘刚纪先生认为:“美术学包含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批评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延伸,美术学发展到今天不仅仅包括以上三个部分,而指的是作为当代人文学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对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的基础上,以美术技术为核心,对美术的本质和美术自身必然要经历的发展规律进行探寻。概括来说,就是一门建立在哲学思想上的,辩证地运用美术理论知识和先进技能进行美术批评和活动的综合性学科。美术学作为当代人文学科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具体就是要探究美术的历史,研究艺术品的历史与美术价值,研究如何建立健全评价理论体系和方式方法进行美术批评,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美术技术水平的一门综合类学科。例如,著名华裔美术家蔡国强先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把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与艺术奇思妙想的结合,碰撞出了灿烂的“思想火花”,给世界各地的民众带去了绚丽的视听盛宴,同时开辟出了不一样的美术创作道路。
1.2美术是什么
从《辞海》中我们可以知道“美学”指的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和审美意识,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由于美学主要把艺术研究与讨论的对象,所以近代哲学奠基人黑格尔称美学为“艺术哲学”。在古代中国,美学思想早已产生,然而一直没有明确的概念阐述和产生系统性地理论体系。1750年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登在自己的著作《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第一次“美学”这个概念,并把美学和逻辑学区分开来。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发展,为美学体系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关于美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美学界可以说是各执一词,众口纷纭。例如西方学术界的两个主要学说:第一,美本身说。史前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本身”就是美学研究的对象,美的思考就是“从各种美丽的学问知识一直到只以美本身为对象的那种学问,彻悟美的本体。”第二,美的科学说。德国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加通就认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美”,“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本身的完善,而这完善也就是美。”而国内学术界关于美学研究的对象到底是什么,也是百花齐放,难以统一。例如:国内知名美学家洪毅先生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在其著作《新美学纲要》中:“美学研究无妨有所偏重,并且宜以偏重研究艺术中的美及美感诸相关问题为主。”还有周来辉先生认为审美关系是美学的根本问题。他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科学,审美关系包括美、审美、艺术这三大部分。”他还说“审美关系说也是对当前各派的一个概括、综合和扬弃的产物。”
1.3美术学与美学之间的区别
由上述可鉴,美术学和美学存在很大的不同。美术学是一门辩证的运用美术理论知识和先进技能进行美术批评和活动的综合性学科。其中包括美术史、美术理论及美术批评。而美学指的是对现实存在的审美关系、审美意识,以及美的创造和发展以及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内容,它体现的是一种哲学思维。从根本上来看,美学与美术学之间的重要区别,就是“美”本身单单只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而美术学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会同时涉及不少的新的边缘学科与交叉学科,例如系统论、控制论、哲学的关系等等。当然对于美学在研究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特点,也在这些差异的范畴内。
2美术学与美学的联系
基于上述探讨,虽然美术学与美学从词语语义、历史发展、概念特征、固有属性及其研究对象等几个维度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在美术学与美学也存在着最为直接而密切的关系。
2.1美学为美术学提供价值取向
美学思想和美术史观,会使得历史及价值自身开始重新建立和去伪存真,美学的思想观念,会从根本上改变一个人的价值取向,还会对人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美术理论的特点是与其它的艺术理论存在着共同点的基础上,具有自己独特性,而美学理论,是对其它艺术理论的一些共性特征进行全方位式的总结。例如,在现阶段,美术学院的美学课程由于着重对美术技术的教学和人才发掘,反而降低了对美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艺术成就的基础来源于对美学的理性认知、理论掌握程度以及跨学科的素养积累。在进行美术学的学术研究过程中,美学是和美术创作生产形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的美术活动所创涉及的行为和作品,所呈现都会与美学理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2美术学为美学提供了研究的参考
黑格尔的《美学讲演录》奠定了他在古典美学中的基石地位。虽然黑格尔本人没有著名的艺术作品,但是其著作中关于美学思想体系的阐述和独到见解,却值得后来者认真思索和探寻。在关于哲学论述中,认为实践能够更好地去改变世界,有助于创造历史表明了其对实践的重视,并运用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证明。理论本质上是包含在日常的实践工作中的,作为哲学家和理论家,从他的种种阐述可以深刻的领悟到,美术学能够更好地为美学提供可以参照的物象特点。例如:黑格尔虽然是著名的哲学家,可是他对雕塑特点的专业论述比许多专业人士都更加透彻,这就深刻的说明了美术学向美学提供了参照物。艺术家和美学家在创作活动中,通常会使用“艺”和“道”这两种不同的概念进行阐述,对于古人而言,其不仅对“艺”更加重视,对“道”也具有很深的理解,在这当中往往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哲学思维,因为对于艺术来说,技术的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全部,精神的表现才是核心,这便是“道”。然而,各类艺术和美术活动都有各自的“道”,可以这么说,各类艺术与美术都是“美”的展示,也都是美术学可以为美学的研究提供参照物的体现。
3结语
通过以上探讨,美术学与美学之间的紧密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二者互为独立也相互影响,随着现当代美术学与美学大量的理论学说的大量涌现,促使一些美术学研究者开始重新思考美术学与美学的关系,这是令人鼓舞的,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注重美术学的研究,来丰富加深美学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新然.论美术学与美学之关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56-160.
[2]…刘纲纪.略谈美术学与美学的关系[J].美苑,2003(02):2-3.
美术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 教学 情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是爱美的,并且他们对美的事物各有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美的心情日益加强,对美的事物的追求更加强烈。美术课教学是传达美、塑造美的过程,是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美术教师要力求让自己的美术教学更美。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对学生要有培养性
我们所教的学生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师要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和特点,使之顺应其成长规律,使之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之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技能的提高,切不可脱离实际、脱离学生创造学习内容。要让学生有所感知、有所领悟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要有感召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的教学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创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首先要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要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拥有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创新是人们在吸取前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探索,创造出新的事物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术教学要创新,美术教师不要禁锢于过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不放手,要走出去、请进来。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周围环境的自然美,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视觉上和精神上去充分享受大自然的慷慨给予,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学生在明媚的春光里,一切都显得那样明朗艳丽、柔和舒畅,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到室外上课,可以去剪纸,可以去捏彩泥,也可以去画画,让学生大胆地从自然中、从生活中去索取素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捕捉力,也愉悦了他们的心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受着这种情境的感染,虽不想做画但焉有不做画之理?因为教学情境在感召着学生。
三、师生关系的设立对学生要有亲昵性
过去的教学“师道尊严”,已经不适于当今的社会,不适于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师生之间形成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创新意识的产生。
只有自由、民主的氛围,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教师要尊重学生思考和检验的多元性,并要及时鼓励和肯定。美术教师尤其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学生中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师长又是朋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从而在课堂上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气氛。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展与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
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学中,美术教师要让学生与自己走得更近,给学生甜甜的笑脸,给学生亲切的话语,将更有利于学生灵感的产生。
四、给学生的诱导对学生要有发展性
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造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地方,就是出佳作的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要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课教学中的室内外写生、社会实践等,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要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美术学范文第4篇
一、民间美术资源所具有的功能分析
1.民间美术资源的教育功能明显
民间美术资源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反映普通百姓的审美情趣、道德认知与审美体验。民间美术资源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其内容大多弘扬忠孝节义、侠肝义胆,这种具有典型中华文化内涵的民间美术资源所承载的是民族文化的教育内容。通过对民间美术资源的欣赏,普通的中国百姓在潜移默化中便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如果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独有的教育功能,对民俗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民间美术资源具有较强的审美功能
民间美术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地区,民间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民间美术资源所承载的精神理想与文化认知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从民间美术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民间美术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存在较大的不同,不同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内容和形式具有该地区鲜明的特色,反映了当地民众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民间美术资源不同地域特色的形成与当地创作者的审美意识具有很大的关系,民间美术资源是不同民族审美文化的真实写照,因此,民间美术资源具有较强的审美功能。
3.民间美术资源所具有的生活功能
民间美术资源并不来源于高深的美学理论,其产生、发展与不同地域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婚丧嫁娶,无不是民间美术资源的真正来源。民间美术资源的内容就是对百姓生活的真实描述,其所反映的内容不仅包括精神层面,也包括物质层面。这些内容在不同时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时代的民间美术资源内容都是那个时代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真实反映,反映了那个时代生活所体现出的独特气质。因此,不同时代的民间美术资源也随着时代生活的不断变迁而不断改变。从本质上看,民间美术资源源于生活,其生活功能十分明显。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资源的引入策略
1.教会学生欣赏民间美术资源
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要充分重视民间美术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教师要从民间美术资源的基础知识讲起,让学生充分了解民间美术资源的基础知识内容,同时也要重视引进一些民间美术的优秀作品,让学生从历史与文化等多重内涵中理解民间美术作品,学会欣赏民间美术作品,在欣赏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如,教师在讲解《多彩的剪纸——动物》一课时,可以充分运用现代的媒体技术,在网上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有关动物的剪纸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在欣赏剪纸作品的同时,了解剪纸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当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知的时候,教师再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发现剪纸规律,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创作。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收集剪纸艺术作品,并将这些作品带到课堂与同学共同欣赏,这对学生剪纸欣赏范围的扩大和剪纸欣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提供网址,帮助学生收集更多的剪纸作品,促进学生剪纸欣赏水平的提升。
2.要充分利用好不同地区的民间美术资源
在引入民间美术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引入不同地区的民间美术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民间美术资源的作用。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聘请一些老艺人,或者带领学生到不同的民间美术资源地区进行参观与了解。采取这些教学措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区与不同种类的民间美术资源,促进学生对于民间美术资源的学习和欣赏。
3.与生活相结合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的实用性
在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美术资源的引入要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的实用性。民间美术资源可以引入小学美术教学各部分的内容,结合不同种类的美术教学内容,充分反映民间美术资源的地域特色,使民间美术资源的利用与小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间美术资源的生活实践优势,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结语
美术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活 兴趣 情感 个性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
从事多年美术教学工作,我们深知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美育的方向,以“育人”为中心,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要运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趣,健全人格,使艺术能力与人文修养得到综合发展。
美术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尊重,爱护并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重视学生全面提高课堂实践,探析教师如何选择生动内容与教法,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和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育家袁振国在《当代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首先,美术课学习内容要贴近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我们在美术教育中要真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内容,在题材、形式的选择上要留给学生自由空间。
其次,设疑解难,启发思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美术课堂中,设置并提出疑问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也是探索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动力。设疑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助燃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保持和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美术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设疑,提出启发性问题,步步诱导,层层点拨,促进思维,从而解决教学要解决的重点与疑难问题。
第三、沟通情感,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态度。
情感是求知的动力,是发展学生智力和思维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驱力。美术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师生心灵的艺术,教师与学生之间真诚、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造成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气氛,建立最佳的教学情境。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我们在课堂上要寓理于情,渗透和体现在教学的心思与教态之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学习的兴趣。往往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真情的话语,一次鼓励性的评价,不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而且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师生的情感联络和交流得到加强,学生就能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更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