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艺论文(精选5篇)

  • 现代陶艺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世界上恐怕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广博深厚而绚烂多彩的陶瓷文化,并对其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产生如此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我们有质朴纯净而蕴涵勃勃生机的原始陶器,古朴而沉稳的魏晋青瓷,富贵雍容而清雅俊秀的唐宋瓷器,温文尔雅而精美绝伦的明清青花…

现代陶艺论文(精选5篇)

现代陶艺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现代陶瓷艺术有着鲜明的现代艺术特征,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它更重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现代文化的精本文从现代陶艺材质的运用及发展、个性与内涵、形式美追求、多元化创作风格这四个方面谈论了从传统中求变、求新的中国现代陶瓷艺。

论文关键词:陶瓷艺术现代性转变张尧陶艺

世界上恐怕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广博深厚而绚烂多彩的陶瓷文化,并对其文化传统和日常生活产生如此普遍而深刻的影响。我们有质朴纯净而蕴涵勃勃生机的原始陶器,古朴而沉稳的魏晋青瓷,富贵雍容而清雅俊秀的唐宋瓷器,温文尔雅而精美绝伦的明清青花,等等。回首中国陶瓷工艺及陶瓷艺术的发展史,仿佛能感悟到历史的厚重与悠远。今天,陶瓷艺术又被置入到一个新的历史环境中,并逐渐赋予其新的涵义和气象。

在世界性的现代艺术运动的推动下,现代陶艺越来越显示出与传统陶艺分道扬镰的发展态势。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特有的、鲜明的现代艺术特征。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现代陶艺更重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的现代文化的精神内涵,并突破了传统陶艺守成趋同的表现模式,以新材料、新手法、新观念不断开拓新的创作理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个人化、风格化的艺术特色。现代陶艺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它所体现的是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和行为方式,其综合性的表现能力和审美取向,早已超出传统意义上的视觉和造型习惯,而更多表现的是陶瓷语言与人的精神关系。现代陶艺有效地拓宽了陶瓷艺术创造领域,使其艺术流派和造型手段更趋丰富多彩。

一、现代陶瓷材质的运用及发展

在陶瓷艺术作品中,材料的运用可谓至关重要,可以直接感受作品的力度及内在结构的审美空间。从传统材料中可以看出:青花、粉彩、古彩等传统装饰,形成了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特有的面貌,决定了其题材风格的独特性,它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变迁,用自身的语言范式带给世人长久的喜爱与眷顾。

在现代陶艺的制作中,原料的取材是不拘一格的。与多种材料的结合、并用、渗透,产生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使现代陶艺既有丰富的表现性又有充分的协调性,表面装饰和空间处理也登上一个更高的层次。现代陶艺注重质地性能,不讲究是粗糙还是精细的原料,取材也不再仅限于瓷泥和陶泥,而是有意突破传统陶艺原料的使用范围,利用泥料的不同特性,发挥各种材质的潜在美感,只要能经窑烧的泥、沙等材料都可用来为之服务。如张尧陶艺((生命的颂歌系列))《图1),胚质厚重,色彩质朴,造型与纹饰抽象、率性,并充分保留泥沙质地的自然属性,予以完美呈现,古朴、纯正、雄浑。试想当人们面对压力日增的现代生活时,看到它,自会油然而生“宁静的狂欢”而身心怡然。作者对陶艺材质的性、韵拿捏得非常精到,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创新。特别是他洗练精纯的艺术语言,活泛又准确的传达出作品的意蕴。

再看他的作品《碗一一一个民族的脊梁》(图2)这些与人们生活关系密切的碗造型,在张尧的手上成为一个个鲜活的载体,时而是梦幻般的小夜曲,时而是激烈奔放的交响乐章。那些硕大的碗造型,简洁而充满个性变化,线形的伸张和压缩渗透出一种活力。不同的材质产生的不同颜色和质地使作品变化丰富,展示了文化艺术与自然的交融。张尧的作品说明,现代陶艺实际上就是返朴求新的结果。自然、朴实的陶艺品,通过对泥土和火的深刻理解,赋予艺术情感恰如其分的表现,讴歌永恒不变的大自然和生命的美好,带给观者自然真实的感觉,也应和了现代人以充沛的心性去体味、感受生命价值和人生过程的要求。

二、现代陶艺的个性与内涵

现代陶艺创作,特别强调主体精神的自由与个性。陶瓷艺术个性的培养与形成,同其它艺术一样,都有个积累和升华的过程,包括生活经验的积累,文化知识和才能的积累,艺术功底和艺术修养的积累,以及娴熟而全面的技艺的积累。

生活经验是艺术家获得素材和领会技法的摸索过程,是陶瓷艺术创作的基础。一位真正的陶瓷艺术家,无一不是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现代陶艺家在更加注重个体经验和个人风格树立的同时,又开始更多地考虑与社会、环境的融合,更加关注人性和心理的问题,他们追求的不再是表面的形式趣味,而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现代陶艺家们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把精神与语言统一起来,从内在精神出发寻求语言的自然表现.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张尧的作品《青山绿水系列·极顶之云》(图3),在借鉴传统水墨画意味的基础上,恰切地融入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作品洋溢着一股清新而灵秀的气息,使人领略到一种恬静而温馨的美。作者惯用的卵的变形造型,在此显得更为简洁、挺拔、秀美而大方。作品不仅显示了作者作为陶艺家应具备的基本功力,可嘉的是制作工艺的精致,彩绘用笔率意豪迈,而制器和处理则十分认真,工艺到位,典雅、闲静。作品最耐人寻味的是其别具一格的彩绘,特有的釉下点彩表现手法,将作者的心灵感受与作品溶为一体,作品是艺术家在贵州雷公山上的感受,更是艺术家灵感的触动,天地神韵在艺术家思维的一瞬间定格,是大自然给予艺术家的恩赐。另一作品《天地系列》(图4)打破了我国传统陶瓷在造型上的审美标准一一对称,工整,取而代之的是圈口上富有节奏感的缺口造型,与那瓶身的釉下五彩花纹形成极为和谐的协奏,如闻天籁,足以让欣赏者感觉到作者在传统陶瓷和现代陶艺之间追求新形式的至美尝试。所谓“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兼及气魄”。一件优秀的具有强烈个性的陶瓷作品,其中必定会烙上艺术家自我的痕迹。同时期的《梦幻系列》《生命系列》和《野山风》等都充分展现了这一成熟品质成其鲜明的个人风格。

三、现代陶艺在创作中的形式美追求

现代陶艺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艺术运动的产物,它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心理需求。现代陶艺在追求形式方面较之传统陶艺更为丰富多彩,在审美观念方面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也存在着越来越大的差异,现代陶艺已走进了纯艺术领域。相应的,现代陶艺要求陶艺家们要尽可能地去不拘一格、不求一致,尽其所能地发掘和发挥,表现其形式美。受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陶艺家们尝试把现代雕塑、印象画派的语言植入现代陶艺的装饰和造型中,形成了现代主义的新意涵、新风貌。这种陶艺的存在形式,不论造型或装饰都是较抽象的,尽可能表现人的感情、意念,追求作品的寓意性、哲理性有效拓宽了欣赏者的联想空间。张尧1994年的作品《大人佣》(图5)就是陶瓷雕塑以貌取神的范例。人的形象没有手、脚,甚至没有眉眼,完全忽略人物的形貌。只是抓住内心的印象进行塑造。人物的写意特征和形象语言呼之而出,令人称绝,使作品显得不摔不懈,于简化中恍现真貌,于意蕴间显露精神。

现代陶艺论文范文第2篇

元代青花、釉里红的出现,使我国在瓷器装饰艺术上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没有哪一种装饰类型能达到青花瓷那样影响巨大而且流传深远。青花瓷器的真正全盛时期在明代,制造技术传播至远东、日本等国,最后传到欧洲。

据考古发现,早在唐代就已出现过用含有钴的蓝釉彩用来装饰,这到早期青花的出现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到元代,烧制青花瓷器的窑址有江西景德镇和吉州、云南玉溪、浙江江山等,其中产量和质量都以景德镇为最。景德镇地区是在当地宋代影青和卵白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下彩绘的技术上和艺术上受到过磁州窑的影响。

为了发展瓷业,元代统治者实施了多种管理手段,除设立行政机构外,对具有一定技术的工匠也很重视,规定免去工匠的一切差科,对他们的技艺实行“世袭制”,既使生产专门化,又使得特殊技艺后继有人。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特点是形态较大、胎体较厚、份量较重。装饰花纹所使用的青花料,有进口与国产两种。进口料颜色鲜蓝、艳丽,采用影青作面釉,所绘图案构图严谨、笔法工整、描绘细致。这类产品体积都比较大,系当时浮梁瓷局的高档产品,其器型豪放、青料浓重,总体风格气势磅礴。国产青料发灰较淡,一般施以乳浊的卵白釉,所绘图案构图疏朗,笔法淳朴,风格粗犷。这类产品大部分为小件产品,多为普通民窑所生产,目的也多为日用器皿。装饰纹样主要有松梅竹莲、龙凤鹤鹿、人物花鸟、卷草锦地等,此外,历史故事也风兴一时。

此外,元代景德镇创烧的另一著名产品为卵白釉器。这种产品亦称“枢府窑器”,相传是为元朝官府枢密院的定烧器,有些器物上有“枢府”字样,但烧制这类卵白釉瓷器的窑场还同时烧造青花瓷和黑釉瓷。卵白釉的特征是釉层较厚,呈失透状,色泽如鹅蛋白,它的出现为明代永乐甜白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6年,在朝鲜新安海底打捞出一艘元代沉船,载有中国瓷器近两万件,包括当时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官窑、钧窑以及景德镇等窑场的大量产品,成为考查元代各窑址产品情况的可靠实物佐证。

二、元朝陶瓷文化与现代绘画

陶瓷艺术与绘画,无论是从艺术本质、特征,还是从表现手段来看,都有共通之处。绘画艺术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讲究“骨法用笔”、“画龙点晴”,着重形象的刻划和意境美的追求,讲究兼工带写,以浑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蕴藉为品位,遵循“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大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创作原则,强调艺术家要深入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创作营养,并反映生活。绘画艺术所要求的这一切,陶瓷艺术无一例外地要遵循。传统派是如此,学院派也毫不例外。

绘画性的彩绘作品是这样,即使是陶瓷雕塑作品也和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著名陶瓷雕塑艺术家刘远长,对中国绘画与陶瓷雕塑之间的关系深有体会。他在《学习瓷雕古装人物的体会》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物画特别是工笔重彩人物画,对意境、形象、动态、衣纹都有严格的要求。既写实又夸张;既要求逼真,又讲究装饰性。传统人物瓷雕受中国画的影响很深,它们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因此,学习中国人物画对于古装人物瓷雕有着直接的影响。应该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但它们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古装人物瓷雕也是如此,石湾‘公仔’的传神、古朴和苍劲,德化瓷塑观音的慈祥端庄、衣纹流畅婉转,以及景德镇瓷塑色彩斑斓、富丽堂皇、造型简练、富于装饰性等等,都是从传统的中国画中吸取了营养。

现代陶艺论文范文第3篇

本文作者:胡征娟饶华军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

装饰上的运用

在现代陶艺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见具有时代感的器物与剪纸图案的搭配、青花的搭配。现代与传统的对比在现代陶艺的装饰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而这样的搭配总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现代陶艺装饰图案中的传统元素多取自与常见的题材如:“三国人物故事”、“竹林七贤”、“婴戏图”、“八仙人物”、“仕女题材”等。此外,一些传统陶艺中的纹样也经常出现在现代陶艺之中,比如:如意纹、云纹、缠枝莲纹、卷草纹、牡丹纹、莲瓣纹、吉祥纹(团寿、团龙、团凤、团鹤纹)等。

题材上的运用

传统题材对现代陶艺的影响除了反映在表面装饰上,还更多的表现在造型的设计上。“童子”是中国古代很常见的题材,是旧时对小孩的称呼。同时也经常出现在神话传说之中,指那些伴在神仙、菩萨左右的小侍从,是能给人带来幸福的使者,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所以到现在,“童子”题材仍然经常被表现出来,同样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不同的是,在现代,人们可以用更多的手法去表现,抽出童子的外形特点,加以夸张概括,而省略掉繁复多余的笔画,让作品充满了现在风格,而不仅仅是拘泥于传统的具象的描绘。从传统题材的角度来说,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是对传统的继承,同时也是一种延续,延续着传统题材千百年的生命。传统的题材与现代的艺术手法、创作思想所碰撞出的艺术火花,会将两者映照的更加美丽、辉煌。传统与现代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它们只不过是人们不同阶段的不同追求而已,传统的东西回归到古代,就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东西。中国是一个陶瓷大国,有“陶瓷母邦”之誉。中国现代陶艺着重体现了本土文化的发展方向,并融合了一些外来文化的影响,现代陶艺是扎根于民族土壤之中的,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中国现代陶艺作为一种艺术文化种类,正在从传统艺术文化、民间文化中汲取养料,以多元化的创作理念,走向更宽广的空间。

现代陶艺论文范文第4篇

严格来说,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具有丰厚而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并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我们不光有辽阔的疆土所提供的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有上千年的制陶历史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更有民族文化传递给我们的精神滋养,其中更为珍贵的是先民对陶瓷物质特性和人文品格的深透而独特的理解与把握。这一切,为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以及人们接受这种发展提供了广泛而深厚的基础。同时,1999年以来,密集的展览和活动使中外陶艺家有了更广阔的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大大提高了中国现代陶艺的总体水平。

尽管中国现代陶艺发展很快,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都与中国的独特国情密切相关,或者受传统的因素影响过大。在此,笔者对中国现代陶艺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有所裨益。

2.陶艺作品的风格仍不够多样化

陶瓷本体作为一种表现媒介,没有什么不可表现的。现代艺术中的种种风格、流派,如抽象表现主义、波普风格、超写实主义、具象风格、装置风格、极少主义、怪诞主义等,在陶艺领域都可以得到体现。有很多陶艺家仍然仅仅沿用原有的“实用”、“装饰”手法,仍然沿用传统陶瓷语言样式,缺少对陶瓷造型的把握或理解,缺少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表达自我的感受。象在景德镇,釉中、釉下、釉上是主流,现代陶艺仍然是以画为主,有很多陶艺家只懂临摹古董。有些人还没有把陶艺作为现代艺术中独有的语言与媒体,观念仍然停留在产品设计上,尽管很多陶艺家已经有了现代设计的意识,但这一观念终究不能取代现代艺术的观念。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学习一下西方,在西方,无论是材质范围﹑工艺手段﹑形式语言和个体精神,还是对材料非单纯可视性和在公共环境中的运用等方面,都大大地超出了陶瓷艺术的中国经验。中国的现代陶艺转型较迟,所经历时间较短,还没有建立起较完整的观念,而且没有较现代的技术支持以及教学和社会审美的跟进。中国陶艺一贯提倡向传统和民间学习,一直在传统的边缘徘徊,而这种对艺术传统的过度崇拜,也压抑了国人的思维和想象力。不过,我们从材质、工艺手段、形式语言等方面学习西方时,也不应该全部照搬西方,不然就会掉进别人成果的窠臼里。

真正的陶艺家必须亲身实验,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体验,这样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陶艺语言。一个有创造意识的陶艺家,只有善于用将来的眼光来审视传统与现代的陶艺创作现象,这个陶艺家才富有创造性,才不会重复别人已经走过的路。

3.国内陶艺缺乏创造性

陶艺家应该尽可能以陶瓷为媒介,去表达自己所追求的某种精神或审美上的价值,放弃对物质性、实用性的追求,多一点强调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有些陶艺家太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把现代陶艺当成工艺品,没有表现出现代人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没有运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把陶艺视觉化,还没有把“器”转化为“艺”,还是把实用放在第一位上。对于陶瓷的材质、工艺手段、形式语言等方面没有把握好。从目前状况来看,强调形式、泥性、肌理、釉色美感仍是陶艺主流,作品的深度显得不足,基本还是在遵循陶瓷的工艺技法范围内进行。在我国,官方的界定还是将陶瓷划归入工艺品之列,或是工艺美术范畴,长期以来倡导的是实用、美观、经济的产品化要求。陶瓷审美的评判标准是严格、规矩、精美,中国的陶瓷艺术太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还没有脱离实用的观念。在西方,陶艺已经较早地与实用陶瓷分离,形成独立的、纯粹的艺术形式,加上其良好的现代艺术环境,现代陶艺得到空前的发展,陶瓷材料的丰富表现性和创造性也得到充分的展现,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和挖掘也由观念的更新推动了发展。许多中国陶艺人怀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思路,从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中寻找所谓的“本土化”风格。但在传统文化中,陶艺是作为工匠存在的,所谓“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古训使中国的文人雅士不屑与之为伍,造成了中国制陶缺少理论的指导,甚至以视觉造型上以及釉色上的完美无缺和复杂的装饰为追求目标。中国艺术教育一贯是技巧重于材料,功利重于游戏,缺少对材料的关注和放松的心态,这正是陶艺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可否定,灵感之源是传统,传统是一块丰富的沃土,传统的价值随着时代的推移,表现出某种相对性,并显示出与时代同步的积极方面,就此而言,能不能“再发现”传统的价值,也是评价一个艺术家高下优劣的重要标准。

4.现代陶艺未能引起普通大众的持续关注

中国艺术界对于现代陶艺的关注与讨论仍然较少。例如去年在景德镇举办的世界陶瓷博览会,参加的大多是搞陶艺的人,搞其它艺术门类的人甚至也很少参加,更不用说是普通大众。人们对于现代陶艺的概念还很模糊甚至有一种误解,认为陶艺仅仅是陶艺家的工作,不是普通人所能做的,缺乏对陶艺的关注。目前,中国虽然有些地方出现了陶艺热,在专业界,京城各大商场甚至办起了陶艺作坊,电视等媒体也纷纷介绍,但是也只是在某几个瓷区和都市中基础较好,也只能成为一种时尚和文化消费,是一种有钱人的游戏。总的来说,它的群众基础还是相当薄弱,没有培养出一个大范围的陶艺欣赏群体。与此同时,市场上大量粗制滥造的陶瓷制品大量充斥,也给许多群众造成了负面影响。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陶艺在我国有着太深厚的传统,因此无论是对于进行创作实践的艺术家还是理论工作者,实现陶艺的现代转型都是一件艰难而收效缓慢的工作;另一方面是陶艺一直以来都是以工艺品的身份而形成自给自足的圈子,很少与“纯艺术”拉上关系。

据资料介绍,陶艺教育在台湾的比例为:高等院校11%都设有陶艺课程,高中学校有8%、初中和小学有50~60%左右都设有陶艺教育课;而我们内地省份中陶艺教育推广最好的是深圳市,中、小学合在一起也只有3%的学校有此类课程。在美国各大院校里,陶艺总是被列为一个主要的专业。作为一种文化的普及,陶艺的培训项目在美国很多艺术中心里都有设置,在百姓的家庭里面也经常看到主人甚至是孩子们自己创作的陶艺作品,因此在美国,陶艺已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种类。

我国陶瓷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深厚的普及教育的基础和条件。陶艺教育是培养情操极好的课程,像日本的插花、茶道一样,人们可以从学习中受益良多。我国有如此深厚的基础和条件,却沦落到今天的局面,这与院校的陶艺教育几乎是零有着直接的关系,这不能不说是造成陶艺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对陶艺教育的忽视直接影响到我国陶艺在世界上的地位,我们应齐声呼吁陶艺普及教育的到来,迎接中国陶艺的新生。

5.部分陶艺家缺乏较全面的艺术修养

在陶瓷艺术的创作中,艺术家是主体,他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等人格素质,以及他的生活实践范围、思想与情感的社会化程度、具体的人生体验等生存状态都对他的陶艺作品有影响。众所周知,艺术是相通的。但是有些陶艺家只是了解陶瓷这一种艺术,而对别的艺术种类不关心或不熟悉。其实,一个陶艺家可以从其它的艺术中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手法并将其运用到陶艺创作中。有些陶艺家缺乏一定的文化素养,对社会不关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仅仅是展现一种纯粹的形态;有些陶艺家静不下心来,对陶艺自身语言的一些规律没有把握好,浮躁、不扎实,创作心态没有把握好;有些陶艺家与外界交流不够、较闭塞,没有掌握一定的信息量,另外与外国同行的联系也比较少,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影响陶艺家的创作。现代陶艺也如同绘画、雕塑、装饰等现代艺术形态,是全方位地向当代文化展开的一门艺术。当代优秀的陶艺家应该深刻地掌握陶艺的特性,培养现代意识,以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的势态,把中国陶艺推到现代艺术的前台。在此,一方面要求陶艺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位置,调整陶艺家与公众的关系,更多地走向社会;另一方面,陶艺在创作上应该走向开放,将陶艺家和公众的界限变小。真正的陶艺家应该积极参与展览、研讨会,与群众打成一片,不应该孤芳自赏。另外必须要勤奋,与世界上许多陶艺大师相比,有些中国陶艺家还表现得不够。

纵然艺术家的“主体性”是有限的,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没有什么不可表现的内容与形式,一般来说,艺术本体价值的实现,就是对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的一种贡献。所有的陶艺家都应该注重自己本身的修养,实现本体价值的艺术便是真正的艺术,因为它能帮助人们从精神上超越现实。

6.陶艺理论的构建没有跟上陶艺创作的进程

陶艺理论的构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又缺乏平衡。陶艺创作发展很快,日新月异,而理论方面却发展缓慢,没有对陶艺的创作起到指导的作用。目前的陶瓷理论把研究重点仅仅放在了实物史料的搜集与专题研究上面。现代陶艺的理论与批评几乎没有,陶艺界甚至整个艺术界对于“现代陶艺”的一些基本问题仍然含糊不清。现代陶瓷理论在逻辑上没有较为完整的理论文字,批评上有时能见到一些文章,但是大多是将陶瓷的学科批评作为陶瓷的历史评论和文化批评,缺乏对陶艺理论建设的高见。有很多陶艺书籍只是介绍一些作品,没有涉及到理论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思维。“现代陶艺”的概念问题,因为有沉重而丰厚的陶瓷传统作为对应物,概念问题就已不单纯是一个名词的辨析,而是一种根本性观念的选择,可是今天陶艺家在谈论它的时候,仍然说不明白;再如陶艺中的“设计”和“装饰”问题,又牵扯到实用和非实用性的争议等,这些瓶颈,成为制约近十几年来中国现代陶艺整体水平无法提高的问题。有些陶艺理论大多只是介绍陶瓷成形的技法,或只是介绍一些好的作品,没有教人从心底激发对陶瓷艺术的热爱。陶艺理论应该指导人注重陶艺的品质,使大家对陶艺语言的探索、语言的规范形成一种共识,在本民族的基础上,把陶艺向前推进,充分体现中国人的情感和情趣,使作品的语言更简练,去掉那些粗野、浮躁、哗众取宠,以及急功近利的想法。

现代陶艺论文范文第5篇

一、陶艺思潮

最早提出实用主义审美的应该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他认为, 衡量美的标准就是效用,有用就美,有害就丑。 由此看来,对人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食物、衣物、住房等物质生活条件。换言之,食物、衣物和住房等,对人的精神直接产生刺激,并使之生理得到满足。随着物质条件的满足,人们在认识事物中逐渐将这种需要提升到精神层面。不论宗教,还是其它崇拜,均在劳动、模仿、游戏等各种活动中显现出来,于是,一种以物质为媒介的刺激便形成了一定的规范。这便成为人文主义的另一个文化范畴。在人类造物史上,陶瓷是最先与人类建立这种亲密关系物质刺激,随后,它在功能上的不断扩大并分离出属于精神内涵的东西。直到现代社会,各种陶艺思潮均从精神方面对人产生着非物质的刺激。现代陶艺是出现在20世纪工业化繁荣时代的陶瓷造型形式,它从意识上彻底打破了陶瓷在实用化上的表现,而转向精神层面,它为人的精神愉悦服务。 这是以往任何陶瓷造型形式都不能比拟的。尤其进入当代社会以来,在西方社会, 激进的现代陶艺家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新的艺术主张,即 瓶罐即艺术 的理论,用后现代观念去重新审视传统意义上的艺术罐,赋予陶瓷 器皿 以新的艺术生命。 就是这样,人们特别强调,一种非物质的思潮来满足时下的需要,这便构成现代陶艺的精神主旨。过去,陶瓷为人们文化生活的实际需要提供多少帮助,在此,都已经不加考虑了。因此,现代陶艺思潮竭力反映的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在人的心理需要上的满足,这就是现代陶瓷文化审美的主旨。

二、现代陶艺思潮

从一般意义上看来,文化的发展将一种思维及其表达方式紧密联系起来,并延续与变化着。而现代陶艺就是从陶瓷历史文化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属于陶瓷造型的审美。就陶瓷材料的发展史看来,物质基本材料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在创新中更换着它的内核,正因为新材料的发见与利用,新的工艺方法与制作方法,乃至技术不断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于是,新的建构替代了传统的建构,直接导致了文化表达方式的变化。这便构成现代陶艺成型的物质技术基础。这个基础性的思维模式及其物质表达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得到的总结,它坚定地刺激着人思维到表现方式的变化。于是,在这所有的关系中最突出的是刺激人心理,并将精神需要看得更加重要。这种当今采用任何形式都无法替代的造型形式,便形成一种新表现形式 它虽然从传统而来,但有别与传统的任何形式,甚至无法用传统的东西反映。这便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价值取向。

在世界工业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时候,传统陶瓷的物质形态也迅速向具有纯粹审美意义的文化形态转变。于是,在陶瓷文化审美环境中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思维及表现形式,这就是人们对现代陶艺的高度概括。也是在现代陶艺方兴未艾之际,新的思潮在不断涌现,人们对陶瓷表达的内容、形式,以及文化内涵都在逐渐改变。可以说,为了这样的目的,人们不仅将过去用的陶罐和瓷瓶看成现代陶艺创作的基础,而且,还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各种新表现形式。这里,姑且不论它属于何种形式的艺术,单从过去陶瓷文化产品的参与主体上说,它扩大了,并随着推进了陶瓷审美的水平及层次。从现代陶艺创作的主体看,它无限扩大了这个主体及其创造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陶艺创作,不仅在思维上突破了以往艺术的界限,就是在艺术创作主体上也无限延伸了 陶瓷艺术家 这个主体的文化范畴。实质上,陶瓷艺术家或现代陶艺家的衍生,最主要的是创造精神的发生,人们在此所看重的是创造着本身的思维及其表达形式,而不是其它的技术问题。这就是现代陶艺审美的思维,只要它能够刺激人的审美精神产生,就足够了。正是出于这样的缘故,现代陶艺思潮集中彰显着这样的纯粹精神需要,而不是物质基础的实用价值。

三、现代陶瓷文化

针对当代陶艺思潮衍生下的陶艺家群体及其创作的陶艺作品而言,与其说他们是陶瓷艺术文化活动,他们创作的作品是陶艺作品,还不如说,他们的活动和结果执行着宣传陶瓷文化与传播陶瓷文化的职能。他们的行为扩大了陶瓷文化在非物质领域的影响力,即在现代社会环境中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强与扩大了陶瓷文化在人们非物质文化方面与人的亲和力。

原本在历史上,人们与陶瓷所形成的亲和力是发生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这不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奠定了人们喜欢利用陶瓷进行生产与生活的浓厚兴趣。后来,随着陶瓷文化的逐步分工,一种精神上的产品从陶瓷物质文化效应中分离出来,并成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体系。仅从这个独立并形成的陶瓷文化新体系而言,它与人所形成关系,无论如何都是缩小了。第一,人们广泛地利用陶瓷的物质功能来达到对人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为最终目的,无论受众群体的数量,还是对受众群体所产生的影响力上,与从前相比都有所下降;第二,由于生产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与过去参与陶瓷创造的人们根本目的相比,现代陶瓷审美文化主体更加直率地展示了他们拥有的精神风貌。尤其重要的是,现代陶艺从某种意义上扩大了陶瓷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力,这无限展示了一种新时代文化诉求,在世界工业革命逐渐向纵深发展的时候,也就是在东方陶瓷传向西方逐渐被认知的时候,一种新型的审视陶瓷功能的思维在西方世界率先发展起来 在陶瓷文化创造及其利用中一种纯粹的艺术观诞生。尽管现代陶艺方兴未艾,可是,它所产生的影响及社会效应与传统陶瓷文化的影响力相比,仍然超越了历史。不论东方文明,还是西方世界,陶瓷文化的影响力均随着现代陶艺的发展而衍生。现代陶艺从根本突破了陶瓷文化的传统的限制,从意识思维到表达方式,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都确立了 自己现代的规范:它与人所建立的关系已经从过去物质占主流发展到现在精神占主导的地步,即人们用精神文化生活的标准来衡量它。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陶艺创作更加出现越发美好的前景。可以预测:将来陶艺与人审美必将结合得更加紧密,即它以一种最终的归宿来彰显人们的精神需要。因此,当代陶艺思潮及其行为表现,是以人所需要的精神愉悦为出发点与最终归宿的陶瓷文化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