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精选5篇)

  •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传统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方法的研究 我国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从很早以前便有记载。古代便有许多关于读写结合的文献,以往的观点是,学识都是在通过大量的阅读中获得的,读万卷书,并且要通过写作才能真正有效的对知识道理进行思考和理解。读与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精选5篇)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 训练

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开始了运用。阅读是基础,而写作是运用。通过阅读,学习到更多的技能和方法,用写作的方式来体现出来。同时,写作中的方法和技能的运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反馈,促进阅读能力的训练。但是,长期以来的教学经验显示,在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在实践中有一些误区,使得学生的部分能力得不到锻炼。所以,在本文中对于这种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讨论。

一、传统阅读与写作结合教学方法的研究

我国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从很早以前便有记载。古代便有许多关于读写结合的文献,以往的观点是,学识都是在通过大量的阅读中获得的,读万卷书,并且要通过写作才能真正有效的对知识道理进行思考和理解。读与写结合,才能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共同进步。杜甫有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以看出来,古人对于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的重视。读得多,自然就能写;读得多,自然就会运用。以往传统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重视阅读的面以及阅读的亮,陶渊明有“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阅读习惯,同时涉猎极广。所以,古代传统的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只是停留在对以往知识道理的总结和理解上。近代对于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学方法的方面来进行的,基本阐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系,明确了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反馈的理念。基本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内在联系,为现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讨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往的研究都只是停留在强调理论上的,对于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引导,显得十分盲目,缺乏目的性。阅读会在受到教育的同时,间接的获取经验,在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剖析理解过后,对于作文的技巧等都会有一定的领会和理解。阅读是写作的一种基础,在阅读的基础上,才会有写作技能的提升,读写结合的目的便是实际的运用,在实际的运用中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现在的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研究

现在,对于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是阅读、理解、思考、运用的模式,但是有部分人对于读写结合有着错误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写作其实就只是将阅读的内容进行复制和效仿,所以造成了近年来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质疑。将阅读当成了写作的附属品,错误的定位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其实,读写结合并不是阅读与写作的简单相加,重点不只是在读而且还在悟,对于阅读的内容进行感悟,将感悟到的内容运用到写作中来,这才是读写结合的真正诠释。只有真正做到了阅读中的感悟,才能在此基础上做到阅读与写作的真正结合,在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能力做到真正的提升,对学生学习的效率真正做到提高。

三、怎样做好读写结合的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教材中,也有许多需要读写结合的小练习,老师也在看到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后对读写结合这种教学方式开始越来越重视。但是,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对于读写结合的运用并不十分灵活,比较死板,出现了形式性的教学。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充分的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结合点,什么时候应该注重阅读,什么时候应该注重写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成竹在胸。以教材作为阅读的基础资料,在课堂上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结合,以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作为教学的目标,在通过阅读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进行塑造的同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并通过写作,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通过阅读学习到的各项技巧清晰地表达出来。要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多读,多思考,读的内容应该是积极向上的优秀的文章,让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方法、分析理解事物的方式方法以及表达思想的技能技巧。在读的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勤做笔记,以便日后需要时能够及时进行翻阅。钱钟书先生就在这方面就做的十分出色,并提出了许多有教育意义的意见和看法。

四、总结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反馈,它们彼此互为因果关系。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阅读与写作的简单相加,重点不只是在读而且还在于悟,对于阅读的内容进行感悟,将感悟到的内容运用到写作中来,这才是对读写结合的真正诠释。要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多读,多思考,在阅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通过自己阅读学习的技能技巧,将自己的理解与想法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张志军.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探析[J].文科爱好者,2012,(6):143.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 高校;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 韩光明,新疆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教学论及实践教学研究。鲍炜煜,新疆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20世纪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依托电子信息技术,知识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远距离开放教育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课堂面授教学不再是教学的惟一形式。跟随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美国的高校中首先创建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美国“MIT Open Course ”、英国“Open Learn”等项目的建成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这些项目通过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给更多人提供了学习机会和平台,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对于“终身教育”目标的达成提供了有利保障。在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推动下,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随后,全国高校陆续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主要分为部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在于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良性循环,要作为今后高等教育建设工作的重点。然而,笔者通过与部分本科生的交流发现,他们对于精品课程的知晓和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多数学生表示没有听说过精品课程,对于学校已有的精品课程资源,许多学生表示不知道、不了解或是知道但没有根据其进行学习,相对于国外的“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哈佛大学公开课”、“耶鲁大学公开课”等,许多学生却表示有所了解,部分学生还会主动上网进行学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究竟我们的网络精品课程资源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让网络精品课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如何进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笔者曾亲自参与了校级精品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建设,搜集整理了关于网络精品课程的大量资料,对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有自己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二、精品课程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

2003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精品课程建设正式启动,各省市教育厅也相继下发相关通知,纷纷采取措施和策略,力图实现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高校课程建设,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由于现代教学中,信息量大量涌入,教师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真正发挥学习促进者的作用。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能够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网络精品课程的建成,将会对教师的职后学习提供帮助,教师只要具备使用网络精品课程的计算机水平,便可以利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各种功能,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借鉴网络精品课程中的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实现自我提升,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精品课程,是“精品”加“课程”的产物,是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国家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认为,精品课程建设由六个方面构成: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实验和机制的建设。精品课程作为一种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通过精品课程网站教育资源,从而构成网络精品课程,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3年我国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以来,“部级――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逐步展开重点建设,目前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已经收录到颇具影响力的“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该网由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依据教育部教高厅函[2007]32号文件而设立,旨在向高校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服务,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收纳国家、省级、校级三级精品课程,成为教育资源使用与共享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共有14234门本科课程,包括文学、历史学等13个门类,5843个高职高专课程,包括农林牧渔、医药卫生等20个门类。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已有的本科国家精品课程(部级、省级、校级),共14234门,教育学类只有600门,理学和工学分别为3023门和3910门,教育学本科课程在国家精品课程中仅占4.22%,与理工类课程建设数量相比,相差甚远,对于其他课程门类而言,发展十分缓慢,情况不容乐观。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是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为根据,根据学习者对课程资源的需求进行建设的开放教育资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质量的好坏,课程实施顺利与否,对小学教育的发展,对师范生的就业和自身的专业化成长具有直接影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名称是逐步演化而来的,主要经历了“教学法――教材教法――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关于这一课程名称的改变,反映出人们对本课程认识的不断探索与深入。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学共经历了中师、大专、大学本科三个阶段。“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程,以课程论和教学论两大理论为支柱,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综合性的课程。

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基本情况

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中以“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两门课程,分别创建于2007年和2008年,网站运行时间已经超过五年,属于已建成的网络精品课程,因此下文主要对这A、B两所学校的网络精品课程进行分析。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关于本课程的网络精品课程尚处在初始阶段。首先体现在已建成网络精品课程的数量上,到目前为止只有两所学校;另外,目前已建成的网络精品课程存在诸多问题,网站建设过于简单,部分重要的模块没有发挥作用,关于本课程的学习资源极为有限,网络精品课程资源没有实质内容。基于目前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仍存在很大缺口,必须加强其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努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课程学习,发挥网络精品课程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 丁兴富.信息技术革命、教育全球化和远距离开放学习――亚洲开放大学协会第11届年会学术报告评述(Ⅲ)[J].中国电大教育,1998,(7):26-29.

[2] 袁驷.精品课程是一种境界[J].中国大学教学,2004,(7):9.

[3] 黄德群.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特点、问题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0,(5):64.

[4]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4-8.

[5] 吴启迪.国家精品课程[J].科教文汇,2005,(2):22.

[6] 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http:///benke[EB/OL].2013―4―18.

[7] 孙建龙,王云峰.“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25(2):65.

[8] 杨满福.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6):75.

[9] 肖阳,冯玲.高校本科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2):326-327.

[10] 陆海棠.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以广西民族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教育研究,2011,34(2):41-43.

[11] 何克抗.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7,(10):66.

[12] 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5.

[13] 马俊.以学生受益为中心开展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88.

[14] 王爱华,汪琼.精品课程与国外开放课程共享利用的对比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0,(6):16-21.

免费资源取代教辅

从今秋新学期开学起,山东省东营市教科院专门编写的义务教育学段各学科电子版教学资源,依托东营市教育信息网公共服务平台,专门开设了“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实现了教师、学生课程资源的网上免费下载、自主选择与学习应用。“这让师生告别了人手一本甚至多本教辅资料的历史,开启了全市师生网上免费下载学习资源的新模式。”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召华说。

“我们整合全市资源编纂了义务教育各学科网上学习资料,实现了师生免费下载、自主选择。”东营市教科院院长宋国香说。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存在的问题 可行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2-0191-02

前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现在有很多研究都是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但是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却比较少。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这无论在语文教学的哪个阶段都不会改变,因此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有效性的提高研究势在必行。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定存在问题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求在阅读目标的设置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还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并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1]。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学观念、教学习惯、教学动机以及其他教学因素等,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难以满足理论目标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2]:一是,教材目标缺乏明确性。教材的理解、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例如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学生要具有默读的能力,但是这一能力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目标有深刻的把握;二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比较大。一般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大多选择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等,这些概念本身比较模糊,并且目标太。

2.阅读教学内容引导上存在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引导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缺乏重点。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定与原有的教学重点存在比较大的偏差,具体来说是对阅读内容与范围要求过高,而并没有设置教学阅读重点,从而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深度的挖掘。很多教师现在的教学理念仍然比较传统,但是在新时期为了更好的配合当前教学改革环境,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内容,认为只要使学生拓展下阅读内容即可,却容易出现教学目标缺失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扎实的掌握知识[3];二是,缺少言语训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扎实的语文文字训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另外,新课程标准中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4]。但是从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仍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偏重情感体会,却忽略了对语文文字教学方面的训练,不利于学生语言功底的提升和原有思维的培养,在情感体验的认知方面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不符合语文学科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进行汉字、词语、句子等基础知识教学,缺乏对相关技能培养的有效指导,教学方法上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阅读教材的选择只是单纯的依照相关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优等生的培养,而对于差生则缺乏必要的了解、沟通以及关注,导致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断扩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并且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5];三是,没有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和教学环境因素的限制,多媒体设备单一并且技术含量较低,即使有的学校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补充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很多地方的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不足,导致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没有很好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可行性策略分析

1.对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能够指导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指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教师必须要明白,设定教学目标是在学习之后学生要通过哪些表现来证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因此目标不仅要能够明确学生在教学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能够做出具体可观察的表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语文基础字词音的学习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因此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例如,在1~2年级要求学生要学会默读,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默读技巧,5~6年级要锻炼和提高默读速度。小学语文教师要对现阶段默读教学的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好教学内容引导。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有效性有直接的影。从整体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不要一味的追求独创性。教学内容要以新课标为主,并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而展开阅读教学。

2.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理特点比较特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通过竞赛来提高课堂活力。通过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例如,在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定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字词进行自行默记和掌握,然后随机选派学生到黑板前进行听写比赛,对于默写成绩最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或鼓励。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可适时、合理的运用多媒体,通过视频、音频等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重视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由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有效落实阅读教学。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是今后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必须要对小学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注重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等,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多探索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更好的推进语文阅读教育的改革和进步,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和谐、融洽的阅读课堂,从而不断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203-204.

[2]伏凤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9:93-94.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关 键 词】 小学语文;生本教育理念;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生本教育课堂,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强调将学生调动起来,让学生自愿参与,在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下自觉学习、超越学习,在课堂中,学生自己去体验学习的过程,感悟学习的真谛,抓住学习的本质,探索并拓展其思维。在当前课程背景下,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与应试教育如何接轨?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有效课堂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得以体现?我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从以下方面来论述:

一、探究生本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

我们深入课堂,研究梳理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问题一,教师考虑自己如何教的多,研究学生应该学什么,需要学什么,如何学的多。

问题二,教学面面俱到,预设的浅层次问题多,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少,不能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规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及习惯得不到培养。

问题三,忽视学生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认知规律等学情方面的研究,致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实际,对于教学活动学生兴趣低,学习收获少。

问题四,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泛泛的预习活动多,研究学生预习,有针对性的、精心设计的预习活动少,课内教学活动与预习紧密联系的更少。

问题五,教师教学走教案、关心自己预设的多,关注学情,积极利用生成性资源的少。

问题六,单调枯燥、以教师为主而没有效益的教学活动多,丰富、有兴趣的、以学生为主的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少。当今课堂是以教师为本的课堂,这样的设计忽视了学生的生命存在,关注的是课本局部的资源,考虑的是教师如何好教,学生得不到发展。

二、寻找生本课堂教学实施中主要教学行为研究

将突出探索“以生为本”理念与课堂有效教学如何有机融合,把理念落实到课堂,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为了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行为达到有效,我们把教师课堂教学最常见的显性教学行为进行列举,并对每一个行为采取行动研究。

(一)充分深入“先学小研究”的设计是基础

设计先学小研究本着“生本教育”的教学原则,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就要求教师把第二天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先学的一个问题,通过“先学小研究”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从而让每个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进行有思考的讨论,有效的交流。

1. 先学小研究的设计策略

(1)目标定位要准确。在布置小研究前,教师一定要花大量时间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地备好课,如果设计研究时脱离了目标定位的背景,课堂学生的交流就只停留在泛泛而谈的浅层次上,教师也就不能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提升。

(2)内容一定要适中,考虑学生才接触小研究,顾及不同水平学生的能力和家庭情况,同时有难度也要适中,要照顾全体,保证每个人都能发现一点,体味发现的快乐。

(3)小研究的素材要灵活。该活动要求我们灵活地选取教材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课后的习题提到预习阶段,充作课前小研究;根据文章的题材,推荐阅读书籍,补充阅读文章等。

学生在这样的小研究的引领下,自己阅读文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例拓展,对知识的探究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2. 先学小研究的布置检查

(1)小研究的成果要尽量展示。布置完前置作业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在课堂上尽可能提供机会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展示作业成果,让他们的劳动有所做也有所用,学生完成小研究的兴致才能得以保持,学生才乐于去做,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自信心。

(2)小研究的质量要及时评价。对认真完成的小组或个人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对好的做法予以肯定,并在班级内交流展示,让它起到示范作用。对不能认真完成的小组要耐心引导,积极扶持。安排前置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同学帮扶这些同学,逐渐达到人人养成认真完成前置作业的习惯。

(3)小研究的结果要予以指导,在进行课堂交流之前,对学生的小研究结果作个检查,学生的小研究完成的结论还有待于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错误的知识点和自学答案,教师要给予订正,确保学生的交流有深度和实效。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抽查、小组长检查或小组交换检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完成小研究的情况。学习交流后,教师给予评分并累计到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中。

(二)细致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指导是关键

我认为,在小组合作的初级阶段,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学生今后已经养成了习惯,形成了能力,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因而,小组活动应该是教师指导参与下的活动,不然,学生根本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我经过亲自尝试,初步总结出教师在小组活动中要做的七件事情:1. 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和学习角色;2. 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3. 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发言;4. 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辅导同伴;5. 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6. 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7. 指导学习小组怎样开展评价。

(三)多向互动的全班交流是提高理解文本的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是生本课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得到展示,学习收获得到验证,学习信心得到加强,学习兴趣更是得到了提高。只要我们根据学习需要营造不同层次、多种资源的“多向互动”课堂交流氛围,使小组汇报成为全班的学习经历,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交流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如在学习四年级上册的《观潮》时,有学生在读完课文后马上就不满意了,“课文里介绍的潮水类型就是一线潮”;而有的孩子经过上网查阅后,又有自己的见解:“潮的类型有交叉潮。一线潮还有回头潮,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难怪有人说“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在生生互动中,我们要的不是标准答案,而是精彩的“思维碰撞”。

三、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反思行为的研究

我们研究范围限定在“有效课堂”行为,评价主要是关注课堂教学中“以生为本”的实现程度。如语文课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有没有推进大阅读,数学课的最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自己会不会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书本中的例子。小组交流中学生是否在轻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所有的学生是否都在参与、思考、分享、收获、创新……这不正是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吗?

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或教学模式,生本教育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一种尝试的可能性。就像过去的“情境教学”“读写结合”等很多教育实验一样,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仍然能经常看到老师们在自如地运用它们,但并不排斥其他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要不拘泥于生本教材,不必局限于生本的模式。这样,我们的课才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才是符合师生发展需求的,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农村

有些小学生预习的时候经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要么就是没有提前预习,要么就是预习的效果不理想,或者是上课的时候答不出老师问的问题,或者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草草了事,当完成任务来完成,在学生当中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头脑灵活,有的脑子反映很慢,什么时候都比别人慢半拍。要秉承“因人而异”、“因文而异”相结合的预习方法。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的时候,既要制定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学生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预习要求的层次水平也应有所不同。

要想获得良好的预习效果,首先就要让学生明确预习时该做哪些事。任务越明确,预习的效果越好。预习的效果呈现出好的状态,当然成绩就会变的越来越好,学生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

当然学生光有预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有互动行为。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要有一个互动过程

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对话互动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凸现,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培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小学语文教材负载着传承基础的文化功能,其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学生只有善于与文本对话,从“对话”中自主获取知识,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才会受用终身。再次是沟通合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学生与学生心灵的交会。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知识碰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与知识信息对话,产生智力碰撞,从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总之,课堂里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知识信息等全方位的对话,使探究性的语文课堂成了一个多元的立体交叉的对话空间。在不断生成的对话中,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小学教学应培养出怎样的人才呢?显然,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创新教育才是基础教育的归宿。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课程和教材没有对听力做出刚性指标要求,教师读不准普通话语汇的音调,却要求学生读准,这本身是一种悖论。责任性强、勤快的教师找一些音像资料,责任性不强的教师,任其自然,长年“以讹传讹”。农村学校无论是师资和办学条件都相对薄弱,教学资源缺乏。农村的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也相对落后,家庭教育措施不到位。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师平时的教学中还有一段距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部分老师在平时教学中又回到了习惯了的老路上去,课后靠“磨”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不高。我们对许多理论、理念的把握还不到位,许多教师课前准备草率、缺乏针对实情的教学设计;处理三维目标心中无数;课堂形式浮华,少有学生实践的教学活动;课后不事总结,不作权衡实效的教学反思。因此,实践上再次出现了语文教学低效的问题。

目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作为教与学的交汇点,不仅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途径,也是教师反馈、反思、调整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农村小学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较低,观念落后,多年来,农村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在设计上仍然只注重如何“巩固知识”和“强化技能”,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封闭的、僵化的、单一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场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大改革已在全国开展得如火如荼。语文课程作为母语课程,其改革意义更是深远。我作为一名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接受过新课程岗前培训,已承担了两年的新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边“充电”,边努力贯彻新课程教育理念,全面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但我在积极探求新课改下的农村语文教学之路时,尚有诸多反思。

教育有两种基本价值:一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二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这是教育的工具价值。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把教育的两种价值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选拔功能被强化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由此走上“应试”的轨道。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明显感觉,新的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一时还难以让学生、家长接受。他们都已习惯了关注学生结果,习惯了“以分论英雄”。另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少农民洗脚进城,其子女也要追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纷纷进城读书。农村中小学在学生生源悄然流失的条件下,学校也不敢轻视家庭、社会的反响效应,导致一所学校课程评价标准多样。学校既要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又要满足家庭、社会对自己的要求,真可谓难啦!

为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评价上,明确指出:要重视发展评价,淡化甄别与选拔;注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转移评价重心。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可能深入到学生发展的进程,及时了解学生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语文新教材与传统的语文教材最大不同就是增添了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一全新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就是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语文作为母语,课程资源丰富多样。然而,在实际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过程中,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又常常而对许多尴尬。

为此广大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综合性学习活动。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因地制宜地开掘利用好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努力将语文教学带出课本,面向大自然,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家庭。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之中,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语文课程观,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锻炼自己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目光,提高开发和利用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要调动学生留意身边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同时广大农村教师更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充分科学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诚然,改革的阵痛终要过去。随着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大力支持,新课程改革的继续深入,农村语文教学定能奏响“潮平两岸阔”的壮美旋律。

总之,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丰富多彩,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资源,就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新世纪英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