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品德论文(精选5篇)

  • 医生品德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而医药高等院校大学语文课本中,医学古典文学占了很大比重,医学古典文学中,一个医家的道德品质是其重要内容。历代医家反反复复多次强调医生一定要“德成于先,艺成于后”,而且身体力行。古代医家所强调的“德”,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人文素质,而我们今天强…

医生品德论文(精选5篇)

医生品德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典医学文献;大学生;人文素质

大学阶段,大多教师往往只注重高端知识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学习,普遍忽略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挖掘,再加上高校的管理机制,教师除了上课以外和学生交流的机会也很少,造成部分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缺失,而语文课是一门情感性很强,人文素质内容丰富的课程,因此如何在高校语文课的教学中拓展其内涵,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特别加以注重。

而医药高等院校大学语文课本中,医学古典文学占了很大比重,医学古典文学中,一个医家的道德品质是其重要内容。历代医家反反复复多次强调医生一定要“德成于先,艺成于后”,而且身体力行。古代医家所强调的“德”,相当于今天所说的人文素质,而我们今天强调的人文素质,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从广义来说是指一个人成长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激情)之中;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民族气节)取向之中。

学生如果能够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在教师昂扬的爱国激情中,感受到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感受到祖国医学源源流长,就能激发其爱国激情,激发其学习动力。用历代医家高尚医德,培养学生的职业品德。

医者,乃智者、仁者、德者也,作为医务工作者就必须具有高超的医疗技术,仁慈善良的医学思想和高尚的医学品德。而医学品德,是指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应具备的思想品质,它是调整医务工作者和病人之间、医务工作者之间、医务工作者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而作为主要对象的病人,既有体内的器质、功能或代谢改变,也有心理行为的异常,他们对于疾病的发生、进展、预后和康复不会无动于衷,对于就诊、打针、服药、住院和检查不会漠不关心,对于病后的生活、工作、经济和社会适应不会没有考虑,可以说,病人的心理、生理和治疗复杂地交织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着,这些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高超的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学品德。

中国历代医家尤为重视医学品德教育,医学院校语文教材中如孙思邈《大医精诚》“故者必博极源,精勤不倦”,“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是非,议人物,炫耀声名,訾诸医,自矜已德”。张介宾《病家两要说》“必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与相与之际,烛幽隐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李中梓《不失人情论》“不失人情,医家所甚亟”,“圣人以不失人情为戒,欲令学者思之慎之,勿为陋习所中耳”等,几乎都在论述做为一名医生必须具有的医学水平和道德修养。

孙思邈与麻风病人的同吃同住,在那个时代备受尊重。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他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却做官召请。周宣帝时,征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欲授于爵位,唐高宗欲拜谏议大夫,他都固辞不受,一心致力于医学。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亲之想”,“华夷愚智,普同一等”。

医学院校的学生如果能从历代医家高超的医疗水平和高尚的医学品德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发挥其创造性、积极性,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明确对病人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以病人利益为重,干一行爱一行的热情,对事业忠诚和主动的精神。

用历代医家高尚人格,规范学生的社会行为能力。

历代医家素怀惠民之心。唐代宋清精通药道,诚朴为人,尤其是毫不势利,对人一视同仁,有求必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集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东垣老人李杲为人“忠信笃敬,慎交游,与人相接,无戏言”,“衢间众人以为欢洽处,足迹未尝到”,“朋侪颇疾之,密议一席,所妓戏狎,或引其衣,即怒骂,解衣焚之”,自重自爱,同情疾苦。元代朱震亨常为百姓挺身向前,凡遇“苛敛之至,先生即以身前,辞气恳款,上官多听,为之损裁”。此外,他还积极组织大家一起兴修水利,为民谋福。当地有个“蜀墅塘,周围凡三千六百步”,能灌溉农田六千多亩,但因堤坏水竭,屡致旱灾。在朱震亨的带领下,大家协力修筑堤防,并开凿了三条渠道,根据水量而舒之,使百姓均得受益。

董奉是汉代有名的中医大夫,相传他在府上给人治病时,不收取诊费,只要求患者在病愈之后,在他的家宅四周随意种下几棵杏树,一般是重病痊愈栽种五棵,轻病痊愈栽种一棵。几年之后,董奉住处的四周竟然成了一遍杏树林。远远望去,林深树密,茂盛葱郁,无边无际。春季繁花似锦,夏月浓荫葱葱,挂在树上的杏仁果实沉沉甸甸、金黄灿烂,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的思想基础,就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人道主义”的神圣职责。学校加强医学品德建设,就是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把道德原则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和自觉行为,帮助学生判断善恶、荣辱的界限,陶冶情操,明晓对病人、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形成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一心一意为病人服务。因此要靠道德的力量,强调责任感和高标准的职业道德,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不断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未来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史留成,王俐.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医院发展能力[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3).

[2] 步学法.抓好医德医风教育促进医院全面发展[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4(6).

医生品德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价值取向;评价

[中图分类号] F27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4-0034-04

本文系河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河北省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与监管机制研究”(200703044)阶段性成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战略深入开展,关注和挖掘市场需求,积极适应竞争已经成为指导各医药企业健康成长的名言至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多优秀的医药企业脱颖而出,营销业绩持续快速增长,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但是,也有也有一部分医药企业,为片面追逐最大化利润或者维持企业自身生存,置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安全与社会利益于不顾,违背经商道德甚至是甘愿涉险触犯国家法律,诸如在市场上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药品;采取不正当手段牟取暴利;制作及播放虚假医药广告;从事商业贿赂等等。这些违背医药伦理,靠获取不正当利润参与市场竞争的做法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重视研究医药营销道德已成为理论界与企业界的重要议题之一。

有些人认为,经济和道德之间本身存在着一种不可消解的“二律背反”现象,要“经济”就不能完全都遵守“道德”。然而,很多优秀的国内外企业如我国同仁堂靠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和“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而享誉数百年;美国强生公司在发现有人恶意在其药品中掺毒时,毅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坦然于众,而多年名列于美国最佳经营公司之内。以上事实(事实上例子还有很多)证明,经济和道德是可以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并且随着人民群众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在遵循道德基础上实现自身经营发展将是医药企业惟一出路。

一、国内外营销伦理的研究现状

早在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西方学者就已经开始展开了对营销伦理的研究。法姆尔(Farmer,1967)提出营销伦理问题。斯隶文特(Sturdivant,1982)和柯康奥尔(Cocanougher,1982)研究发现,营销活动中的不同参与者(营销人士、蓝领工人、家庭主妇等)对营销伦理标准的认识有很大不同。目前西方学界主要存在着五种不同的伦理观点,依次为目的论,它主要是从最终发生的结果来考察引发行为是否具有道德的一种伦理观,“轻过程,重结果”,代表观点有功利主义、利己主义;道义论与之相反,它认为,某些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不是由行为结果,而是由行为本身内在特性所决定的,代表观点有康德的义务论、显要义务论和社会公正论等;伦理相对论信奉没有绝对适用于任何国家、任何地区的统一的准则与规范即任一伦理准则或规范的适用性都是有限度的,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事务的“对与错”及行为的“恶与善”判断标准;社会契约论则调和了伦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时代推移下的产物;企业社会责任论内涵非常丰富,它主要强调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是实现其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国内外对于营销道德水准测试与评价系统的研究还非常少见,部分原因在于很多道德问题本身就难以衡量,正因为此,已有测评体系多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多由显要性道德指标构成;二是多从企业内部获取数据并作出评价;三是成果少,体系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关注营销道德的评价问题。如欧阳电平(1998)给出了我国营销伦理的测度方法。刘世雄(2006)通过分析中国产业发展中的营销伦理问题和西方学者对营销伦理的研究范式,阐述了未来中国产业营销伦理的研究方向――运用系统研究方法,开发既有理论性又有现实性的营销伦理量表。王恕(2000)提出了医药市场存在很大的道德问题,应从立法等方面予以解决,并呼吁医药企业创新营销方式,走出不道德营销怪圈。

二、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价值取向及影响因素分析

1.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价值取向模型的构建

营销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出合理的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价值取向模型,针对这一问题,文章笔者邀请了由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人士和其他社会人士组成顾问团队,采用头脑风暴法列举出在我国大型医药企业营销活动中涉及的道德因素来组成调研问卷,对包括专家学者、医药经营者、医药顾客在内的100多人实施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药品安全健康(95%)、营销信息对称(75%)、定价合理(98%)、非歧视与公平竞争(68%)、售后服务优良(80%)五个方面是被调查者最为关注的营销道德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价值取向模型应以调查所反映的这五个方面为标准设立。问卷结果也表明了医药企业今后经营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则――以顾客为导向,以提供安全健康的药品为使命,在营销过程中主动公布诸如成本、副作用等信息,合理定价,不对特定群体进行销售歧视并正确对待竞争对手,同时做好售后服务。我国大型医药企业营销道德价值取向模型如下:M=V(X1,X2,X3,X4,X5),其中,X1代表药品安全健康,X2代表营销信息对称、X3代表定价合理、X4代表非歧视与公平竞争、X5代表售后服务优良。

2.医药企业营销道德的影响因素

一个组织或个人的行为是否合乎伦理道德,通常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因素包括组织或个人伦理道德的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组织结构设计、组织文化以及伦理道德问题的强度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将最终决定着组织或个人所采用的手段是符合道德的。此外,个体道德感的强弱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体所在组织的环境决定的。缺乏强烈道德感的人,如果在组织中受到规则、政策、工作规定或加于行为之上的强文化准则的约束,那么他们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就小,久而久之,会产生一种道德认同感,从而改善自身原本的道德伦理观。相反,原本非常有道德的人,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后被组织的结构和组织中允许或鼓励不道德行为的文化所腐蚀,而削弱自身原有的道德感。所以,在组织内部建立一个良好的道德伦理工程是非常重要的(见图1)。

关于医药企业营销道德发展阶段。企业的营销道德高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伴随着它的成长,其对营销道德的认知和遵循呈现出“阶梯”上升状(包括跨越个别阶段发展和营销道德起点本身就高的情况),文章认为,医药商品不同于其它类商品,它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因此,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必须遵循在保障社会(人民)利益基础上,追求自身利益。为此,笔者医药企业营销道德水平及其标准给予界定,以便企业认清自己所处的道德水平(见图2)。

关于个人特征。研究发现,自我强度和控制轨迹两个变量对人们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通常,自我强度高的人具有较大的自信心,往往他们比自我强度低的人在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之间取得更多一致性。而控制轨迹则是用于衡量人们相信自己能掌握命运程度的个性变量。具有内在控制轨迹的人认为自己对命运有绝对的控制力,而具有外在控制轨迹的人则认为自己一生的命运是由运气和社会来决定的。因此,具有内在控制轨迹的人会比那些具有外在控制轨迹的人,在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之间表现出更大的一致性。

关于结构变量。良好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强化组织成员的道德行为。一般而言,模糊性最小的组织结构设计最能提高员工对伦理行为的认识程度,而组织正式的规章制度、清晰的职务说明和明文规定的道德准则则能有效地减少这种模糊性,而且还能促进行为的统一性。此外,上级的行为以及组织绩效评价系统的完善与否也是两大关键因素。上级管理者的行为标准对其下属而言往往会产生最为直接且有效的影响,而组织在评价时对结果和手段的注重态度也会对员工伦理行为的选择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关于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同样也会对组织员工的伦理行为发生影响。一种可能形成较高伦理标准的文化是一种高风险承受力、高度控制,以及对冲突高度宽容的文化。处在这种组织文化中的员工,会被要求不断创新和进取,并会对道德和不道德行为产生清醒的认识。

关于问题强度。文章认为,若某一行为造成危害的可能性越大,其行为到后果的时间间隔越短,人们与受害者关系近,其危害性越严重,影响集中度越显著,舆论谴责越强烈,那么该问题的强度就越大,其重要性程度也就越高,人们对该行为具备道德性的期望也就会越强烈。

三、医药企业营销道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按照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实用性、可比性等原则,结合国内外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且根据医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所涉及的因素,笔者建立如表1所示的医药营销道德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由医药营销理念(U1)、医药营销组织管理(U2)、医药营销战略(U3)、医药营销策略(U4)与医药营销费用(U5)5个一级指标和医药企业的道德责任感等19个二级指标(Uij)构成。二级主要指标含义如下:

U11,医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医药企业是否以“救死扶伤”为使命,是否以社会的发展为己任。

U12,医药企业的道德观――医药企业是否树立诸如诚信、公平竞争等观念。

U13,对医药与公众健康关系的认识――医药企业及其员工应树立医药关系公众健康和国计民生的认识;

U14,营销人员职业道德与素质――营销人员职业道德与素质体现在爱岗敬业、尊重顾客和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等。

U21,营销人员道德行为准则的制定――有相应的道德行为准则,准则符合道义论要求并形成书面文件;

U22,营销人员道德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对遵守医药营销道德的员工有相应激励机制,对不遵守医药营销道德的员工有相应惩罚和约束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分物质方面和非物质方面两个部分;

U23,营销管理系统的道德导向――营销管理系统遵从社会营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还是产品观念。整个系统是否充分考虑道德因素并树立道德导向。

U31,医药产品与品牌诉求的真实性――品牌诉求点与医药产品本身的一致性;

U32,企业医药营销竞争战略――公平竞争,不搞垄断,不倾销等;

U33,顾客需求的负面引导――误导消费者,片面夸大药品疗效以吸引更多顾客为不道德行为。

U41,药品的安全性――药品不危及使用者生命,不给使用者造成重大的身体损伤;

U42,定价与成本的偏离程度――定价/成本,其值越大,越是不道德;定价/成本〈1也有不道德的嫌疑,因为可能是出于倾销目的等;

U43,使用以贿赂为主的公关手段――通过贿赂医生出售处方药,通过贿赂医药商店经理人员/销售员出售非处方药;

U44,广告的真实性――一定时间段内真实广告的数量/广告的总数量,其值越大,越是道德,其值越低,其道德评价值越低;

U45,售后服务的质量――是否提供免费(或部分收费)用药咨询,是否提供用药指导,是否提供不适当药品的调换等;

U46,分销系统的顾客导向(医院与药店的选择)―― 一般意义上,药店药品在价格上小于医院药品价格。处方药可以在药店出售以提升销量,非处方药可以在医院销售以提高价格均为不道德行为(见表1)。

在上述评价指标中,有较多的不确定因素(如医药企业的道德责任感等),用诸如加权平均法等传统的方法难以对方案进行科学的评价。笔者认为,模糊综合评价是在模糊环境中,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事物关于某种目的做出综合判断或决策的方法,可以用在对医药营销道德模糊信息的处理上。

1.建立因素集(或称判断集)

根据建立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两层(主因素层和子因素层)因素集。主因素层指标集U=(U1,U2,U3,U4,U5),U中的元素分别代表医药营销理念、医药营销组织管理、医药营销战略、医药营销策略与医药营销费用。子因素层指标集Ui=(Ui1,Ui2,Ui3,…,Uij,…,Uin),其中Ui表示U中第i个因素,Uij表示Ui中第j个因素。

2.确定指标的权重

本模型采用专家估测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主因素层指标集U=(U1,U2,U3,U4,U5)为例,设有S个专家分别就U中各因素的权重做出判定,第L个专家的判定结果为A1=3.建立评语集

评语集W=(w1,w2,w3,w4),其中 w1,w2,w3,w4 分别表示优,良,中,差4个等级。

4.评判矩阵的确定

先由专家和自评人员对子因素层指标集中的指标进行评判,再把评判结果统计汇总。设子因素层指标集Ui中的指标Uij得到评语w1,w2,w3,w4的次数分别为wij1,wij2,wij3,wij4,则Uij对于评语w1,w2,w3,w4的隶属度为rij1,rij2,rij3,rij4 其中rijt=wijt/∑ wijt。所以子因素层的模糊评判矩阵为:

5.模糊综合评价

先对子因素层进行评价。主因素层中的指标Ui对于评语集W的隶属向量Bi=AioRi=(bi1 bi2 bi3 bi4),其中“ο”为模糊运算算子。

再对主因素层进行综合评价,U的评价矩阵为:

U对于评语集W的隶属向量为:

对B=(b1, b2,b3,b4)做归一化处理,得:

表示医药营销道德评语w1,w2,w3,w4的隶属度。

6.模糊运算算子的选择

两个模糊集之间的合成运算,有多种运算算子可供选择。如M(∧,∨),M( ,∨),M( , )等。由于在建立企业营销创新水平指标体系时,已经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取舍,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表一中的各因素都不应该被忽略,应选择算子M( , ),以兼顾各评价指标。

7.计算评价值

若给评语集W中4个等级的评语分别赋予相应的分值c1,c2,c3,c4,则可得医药营销道德的评价值:

评价值。

四、结 语

我国医药企业营销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乃至整个社会的积极关注和相关资源投入,文章相信,随着我国医药消费人群维护自身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医药企业自律意识的加强,我国医药企业营销道德的发展必将迈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周健临.管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吴健安,郭国庆,钟育赣.营销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D.D.拉斐尔著,邱仁宗译. 道德哲学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4]李 莉.当代西方伦理学流派[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4]苗泽华,等.商业企业营销道德与文化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6]James Post. Corporate Behavior and Social Change[M]. RestonPublishing co,1978(8).

[7]B.Golany, Y.Roll, An Application Procedure for DEA[Z]. Omega Int.J.of Mgmit Sci, 17 (3), 1989.

[8]Bessent A., Bessent w., Charnes A., Cooper ww., Program review for Planning Decisions Throug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M]. Educ,Adm.Q.19 (2),1983.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thic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n Medical Enterprise Marketing

Miao Zehua1,Xue Yongji1,2

(1.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2.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医生品德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床实习 医德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2-0080-02

医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是医务工作者职业素质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它是医务人员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习惯,是用来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专业理论第一次系统的和临床实践相结合,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教育走向实践的阶段,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阶段教育效果好,就能很好保持大学生在校期间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同时能够辨别社会上特别是医疗上的不道德行为,为社会输送德才兼备医疗人员。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实习医院,我们不仅肩负着本科生后期教学和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任务,而且应同时注重医学生医德的培养。如何在临床教学中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质,将医学生的医德培养融入到医院的文化建设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实习医院建设,深化医德医风教育。

医疗机构(附属医院等)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对实习生进行岗前教育,主要传授转变的医德教育理念,结合市场经济所反映的价值观、服务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等本质问题,引导实习生讨论商品经济对医德的双重影响,既看到商品经济不仅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卫生事业带来并注入生机和活力,又要识别商品经济对医德的消极影响,提高反腐蚀的免疫力。实习生受新的医德教育理念的正确引导,在道德理想、价值选择时便不会产生困惑和冲突,同时部分实习生中的损公肥私、真假不分、正直邪恶不讲、高尚卑鄙不顾的错误观念也得到纠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保证,从一开始就要把医德教育放在第一位,严肃提出对医德医风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其重要性,既是顺利完成实习阶段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做一个合格医师的必备素质。

二、严格挑选带教教师,并加强管理和教育

师教重于言传。医德教育不同于其它教育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通过强烈的感染、榜样的力量而起作用的,即要求教育者身教重于言教,使医学生从师长的身上得到启迪,自觉地受教于医德修养。因此,医院应严格挑选医德高尚、医风正派、医技精湛、责任心强并有一定带教经验的优秀医生担任带教教师。作为带教老师应做到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负责,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临床上对每一位患者认真负责,关心体贴,和蔼热情;对每一步治疗都认真、扎实,一丝不苟。对患者一视同仁,对尊者不卑,对贫者不傲,不以职业之便拉关系、办私事,严以律己,洁身自爱。老师们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用认真严肃的工作作风和过硬的医疗技术及严格的工作态度来带动影响实习生,使他们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此外,带教老师引导实习生思考“如果病人是我的亲人我该怎么办?”“如何获得病人的信赖?”的问题,使实习生在思想上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作为一个临床医学教师,治好患者和教育好学生是同样艰巨而重要的,但后者对社会的影响更深远。医务人员、教师应该自觉地加强自我修养,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真正具有高尚医护道德品质的人,成为践行医护道德规范的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其高尚的医德影响。作为医院应定期组织带教老师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及医德考核,不断提高带教老师水平。对于工作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差,不能胜任带教工作的带教老师,坚决取消其带教资格。

三、举办医德传统教育讲座,开展学习优秀榜样的活动。

通过邀请毕生致力于医疗卫生事业的老专家、老教授为医学生讲述传统医德楷模、现代社会医德典范,使实习生心目中正面形成对楷模的仰慕、崇拜和追求。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如抗“非典”时期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白求恩式的人物等的先进事迹的感染和熏陶下,大部分的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鞭策自己为病人的身心健康不断努力。对那些以医谋私者及以捞到更多金钱为荣的拜金主义者,则组织医学生讨论,使学生们逐步认识到他们思想道德品质上的缺陷。同时可通过邀请医疗机构医务处有关领导不定期为医学生讲授医德规范,传达上级卫生管理部门的政策、文件及有关法律、法规,使每位医学生明确新形势下对卫生工作者的道德要求。

四、完善医德医风考核体系及奖惩机制

实习医院要制定和完善医院的医德医风考核体系。将医德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列入实习计划,使医德教育与医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同等重视。将实习生纳入医院的医德医风考核体系,与他们签订“实习医生医德医风责任书”,明确实习生的责任和义务。临床科室对实习生出科考核时要把医德医风列为首要内容。各科带教老师在日常具体工作中对实习生严格要求,使他们做到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根据实习医生在实习中的表现进行评定,在广泛征求医护人员和患者意见的基础上,在每科实习结束时,对学生从政治思想、医德医风、工作表现、劳动纪律、团结互助、礼貌尊师和完成任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评定,将实习医生的医德医风表现情况同他们的业务知识学习、出勤情况等一起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者没有资格参加出该科室时临床医学技能的考核。

同时实习医院还要建立有效的医德医风奖惩方案。要把带教老师的医德医风带教情况与医生的奖金、评优、晋升职称等方面相联系,根据考评情况划分医德等级,对评为医德医风“优秀”的个人,以“院务公开”的形式,予以公示,这样既对“优秀”者本人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又对后进者是一种促进和催动,同时,对普通职工更是一种榜样和典范。要把实习生的医德医风表现情况与他们的实习成绩、毕业成绩、毕业鉴定等挂钩。制定实习医生医德医风的奖惩制度,把各科室的出科医德考核情况作为评选优秀毕业生、推荐研究生、毕业分配等的重要依据之一。医德医风考核不及格者作为该门课实习不及格,可以在该年级毕业后留校重补该科实习一次,补修合格给予毕业,如补修不合格,不予毕业。

总之,高尚的医德、严谨的医风是合格医务人员应有的素质和必备条件。临床实习是学校教育的延续,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医学生在紧抓专业知识理论学习主渠道的同时,临床实习中自觉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也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德教育者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积累经验,使医德教育不断深入,培养具有精湛医术、高尚医德的人才,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段新菊.如何加强附属医院实习生职业道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08.6:3

医生品德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生;医德教育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才能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民服务。近年来,反映行业不正之风的医德医风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因而在医学教育中对医学生进行系统有效的医德教育,已为世人瞩目。本文介绍我校近几年来在医德教育方面的探索。

1正确认识新形势下医德观的特点

现阶段,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作用,使得医务人员传统的医德观念和医德行为受到影响,群体的医德表现为多层次性。①最高的医学道德原则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②较高的医学道德原则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人道主义;③起码的医学道德原则:行医利民,合法取利。我们将医学道德原则的3个层次,作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档次目标。根据这一特点,有计划,按步骤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并引导他们加强学习和锻炼,力争达到最高的医学道德原则。

2剖析功利观是有效地开展医德教育的关键

功利即功效和利益,功利观即对功效和利益的看法。这是道德理论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开展医德教育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便公开、明确的告诉学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医务人员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既要讲究患者的、社会的功利,又要考虑个人的功利,二者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不可分割。①如果单纯的强调患者和社会功利而忽视个人功利,即忽视劳动者取得合理报酬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它否定了医务人员作为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价值规律和公平原则,还将挫伤医务人员的积极性。②单纯强调个人功利而否认患者和社会功利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必将导致医务人员苦心经营个人名利而严重损害患者和社会的利益。社会主义功利观是:在注重发展人民、社会功效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功效和利益。今天的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要摒弃个人利益为功利追求的价值观,全新全意为患者、为社会服务,体现出一个医务人员的真正价值。

3把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学的全过程

从教学目标乃至培养目标角度来看,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学生的知识、技能、教养和道德目标同步、持续发展,我们将医德教育计划分为3个阶段3个步骤实施,每个阶段各有明确的医德教育目标。

3.1三个阶段

3.1.1普通文化课及医学基础课教学期 医德教育的目标:热爱医学,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通过入学教育、政治课(哲学、中国革命史、思想道德修养等)等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动机;增强集体主义、团结互助精神。通过医学基础理论课、实验课的实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热爱医学专业。教会学生全面观察问题的辩证方法,培养他们发现新事物,研究新问题的兴趣。训练学生的科学作风和技术素养,打好医学入门的基础。

3.1.2医学专业课教学时期 医德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医德理论教育。通过对医学理论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医德的原则、规范及医疗实践中各种具体医务活动行为准则的教育。在医学专业课的教学的过程中,紧贴教材,向学生传授医学道德的历史及优良传统,阐明医德和医术的关系。以利于学生进入临床后,用医学伦理学的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思考实习中将会遇到的医德问题。

3.1.3毕业实习时期 医德教育目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医德行为教育,做一名医德高尚的医务人员。毕业实习是将医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将医德知识转化为医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学生是以一个实习医生或实习护士的身份在临床工作。患者将自己的心理、身体的健康问题向医务人员倾诉,期待得到解决。学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为患者服务。特别是老师们言传身教,对患者高度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敬业爱岗的高尚品质,医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受到鞭策,道德行为不断规范、提高。

3.2三个步骤

3.2.1理论灌输 我们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向学生讲解社会主义医德规范和原则,将继承历代医家的优良医德传统,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反复的系统理论灌输。旨在把共产主义的思想原则和规范逐渐转化为医学生的医德意识、情感、意志、内心信念和自觉的行为。

3.2.2理论联系实际 为此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系统的理论灌输,对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养成具有重大意义,但不能孤立的、静止的进行,必须同学校的、医院的、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学生在校教学期间,我们每星期组织1~2次有意义的活动,如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学雷锋活动,社区的法制宣传,社区卫生宣传,卫生工作调查,卫生法规宣传等。在毕业实习期间,和医院的老师一起参加"文明岗位"、"文明科室"、"文明医院"的建设等。使学生在各种健康的教育活动中,既受到教育,又使精神文明显示出活力。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规范他们的医德行为。

医生品德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医药 人才 培养

1、问题提出

不同的学科、专业和职业,对其教育对象的培养目标与从业者的能力素质结构有着不同的要求,存有一定的差异性。相较于其他学科和专业而言,中医药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它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医学、哲学、人文、心理和社会学等于一体,具有鲜明本土化特点的医学体系,其重视整体、和谐、动态、平衡,强调健康的生态目标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尊重生命、尊重和保护人的人本属性,超乎于其他学科和其他医学。同时,中医药又是治病救人的职业,讲求因人施治,辩证施用,强调医患间、人与人间,天人之间、五行场能之间的互动、衡动,是一门互动性极强的医学。中医药特有的专业属性及其固有的职业操守与未来的发展趋势,客观地要求中医药大学生、未来的从业者,除要掌握宽厚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发展具备必要的心理品质。21世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要求,在个别维度上要强于其他专业。开展中医药大学生个性心理维度研究,并以此为突破口,深化和拓展中医药人才观、质量观,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医药院校教育工作者和学者们所关注和研究。

2、中医药大学生四维个性品质的内涵阐释

结合我们对中医药人才观、质量观和人才素质结构的综合研究,以及多年运用国内知名人格心理学家王登峰编制的《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CCSPS)》在不同院校、不同专业间测验数据对比分析的结果,认为中医药院校在突出特色,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大学生四个维度个性品质的塑造与培养。

2.1 利他性

即尊重他人,善待生命,谦逊诚实的个性品质。“医乃仁术”,中医药是夺天地造化的大学问,关系人的生命,主张“天覆地载,万物悉备”、“人命至重,贵于千金”的生命价值观,强调医者,必须有高尚的医德,即所谓“非仁爱之士不可托”。医德是中医教育之首。要强调教育引导中医药大学生、从业人员树立救死扶伤、防病治病,服务民众身心健康的济世之志和仁爱之心,时刻保持对医学神圣使命和社会价值的清醒认识,对民众疾苦有着“见彼苦恼,若已有之”,一视同仁的同情心和悲悯之心,并在此基础上使之树立一种“誓愿”,即献

身医学,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肩负起拯救之责,使“仁爱”成为大学生和从业者的修身立命之本。

2.2 坚韧性

即做事目标明确,坚定执着,踏实努力的个性品质。“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成大医者,须有丰厚的文化素养,全面的专业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心理品质。未来的中医药工作者想在浩如烟海的中医药典集中“淘宝”、“挖金”,获取治病救人的真功夫、真本领,不具备踏实、可靠、刻苦、细致的心理品质,没有一番精勤不倦的恒心,是无法获取“真经”的。古代医家反复申明“勤”字,讲求“锐意学之”、“殷勤学之”、“医者废学则误人”,以及今天医学界倡导的医生应是“终身的学习者”,倡导的均是医者,必须有勤奋学习的热情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3 严谨性

即做事认真严谨,遵守规矩,自我克制、自我约束的个性品质。医生从事的是关乎人生命的神圣职业,经不起半点的马虎和丝毫的麻痹大意。《内经》将医分为上工、中工、粗工三等,所批评的“粗工”不仅指的是技术水平低下的医生,更指的是作风草率、不负责任之人。古今许多医学大家反复强调医者工作态度和作风的重要性,极力反对马虎潦草、草菅人命行为。此外,中医讲求辩证论治和整体观,注重通过反复寻求疾病病史、症状、体征间的本质联系,对疾病本来面目做出正确的诊断,是其严谨性的生动体现。

2.4 开放性

即不拘泥于常规,兼容新知,富于创新,获取活力的个性品质。中医药学自古就是一门开放性、兼收并蓄的学科。它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汲取文学、史学、哲学、天文、地理、数学等诸多学科的营养和精华逐渐发展起来的。“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永恒主题。特别是在当前中医药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众所认同与认可,逐步走向世界,实现全面振兴的今天,拓宽视野,培养中医药人才开放的眼光、开放的眼界,开放的胸怀,借鉴运用现代先进的科技方法和手段发展中医药学,使之既能保持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又能充分体现时代的气息,这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医药走向世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转贴于

3、对四维个性品质培养路径的思考

3.1 突出做好医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中医药院校应将医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列为德育教育之首,注重突出中医教育规律,挖掘中医药专业特有的人文优势和资源优势,拓展医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手段,将之融入大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和校园文化中,渗透于专业教育全过程。要紧密联系医学生成长成才实际和道德品质形成规律,确定不同时期医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和重点,通过开设医学伦理、职业生涯辅导等课程,观看录像、个案讨论、榜样示范、情景模拟、参观、调研等方式,激发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实现医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从入学时始至毕业时止,在时间、空间上首尾相连,目标递进,有序衔接,贯穿医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始终,使之身体力行、内省慎独、持之以恒地掌握必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树立正确的医德思想、医德观念和行为理念,恪守职业操守,养成良好的医德风范。

3.2 确立多元、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观和质量观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校间竞争加剧,加之不同区域、不同省份中医药院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各中医药院校的办学方向、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多元化、多样化。如有的确立了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有的确立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众多模式中,“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是被公认的共有维度。但对“重个性”关注的高校却不是很多。“重个性”是因材施教基本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也是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建立多元化、个性化人才培养观和质量观的必然要求。在具体实践中,应依据学生气质、性格、思维等个性品质的不同,对不同个性品质的医学生实施差异化、目标化培养,如对内向,沉静、坚韧、细致的学生可向“文献人才”方向培养;对才思敏捷、开放性、概括性强的学生可向“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对“见事明、好颜、疾心”,利他性强的学生可向“临床人才”方向培养;对沉静多思、缜密、细致的学生可向“实验人才”方向培养;对能静能动、善于公务、广交乐群的学生可向“管理人才”方向培养等等,使之个性得到张扬,在事业或学术上有所造诣,实现成长成才,这值得深思。

3.3 构建专业、标准、特色化心理教育模式

心理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地位。同时,中医学又是一门蕴藏丰富本土心理学思想,具有系统情志理论和治疗技术的古老学科。中医药院校心理教育优势得天独厚。但现有情况下,发挥高校心理教育的特有优势,关键在于要打破“心理万能”、“治病救人”医疗模式,强化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理念,实现心理教育管理运行科学化,教育方式整合化,队伍建设职业化,咨询辅导专业化,走标准化发展之路,摆脱心理教育“乱为”、“低效”现状,实现心理教育价值的理性回归。中医药院校应突出发扬中医“未病先防”理念,探索心理教育与中医教育、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新路径,探索构建具有鲜明行业特点,又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心理教育模式,走特色化发展之路,从而使之更好地服务和满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求。

3.4 建立开放、重实践、重体验的实践育人体系

中医药是实践性极强的医学,实践性是中医药固有的属性。而“体验又是最好的老师”,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创造,是中医教育的最好方式。中医药院校应建立开放式教学模式,实现在校教育与课间见习、临床实习间的无缝对接,创造条件,使学生尽早地接触服务对象、熟悉工作环境,尽早地参与科研项目、深入专业领域,在接触基层、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形成操作技能,将医德理论印证于现实生活并转化为自我医德行为。同时,还要努力实现专业教育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通过开展辩论、演讲,“三下乡”、社会医疗调查、志愿服务等实践性强的教育活动,使医学生在亲身经历、亲身参与中,理性认识和感受医学生的神圣使命,自发地对生命、道德和信仰产生尊崇与敬畏之心,对自己的人生和职业有全新的认识和把握,进而塑造高尚的医德,丰富学识、锻炼技能,实现个体和群体的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与质量的多样化[J].中国高等教育,2001,(9):17-18.

[2]贺晓波.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质量观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