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常怀感恩的人心态和心怀都是积极向上的,我们也希望大家也同样肩负起这一责任,用一颗感恩党的心去对待一切的问题,从我们党的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感恩党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关于感恩党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1为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政府关于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要求,作为一名村干部要时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对感恩教育活动进行了深入体会,得出发以下心得体会。
一、增强感恩意识,常怀感恩之心
感恩是人的一种道德心态,常怀感恩之心,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内心和谐,心灵宁静。只有每个人充满感恩,社会才和谐融洽,家庭才充满温馨幸福,世界才和平。感恩祖国,是祖国让我平安稳定;感恩父母,是他们用爱抚养我成长;感恩师长,是他们让我走出愚昧无知;感恩朋友,是他们帮助我走出困境;感恩配偶,是她让我一个温暖甜蜜的港湾;感恩社会,是社会不断让我去磨练自己,变得成熟理性。古人说:“滴水之恩,必以涌泉相报”。只有懂得去感恩的人,心灵才会得净化,生活才会充实,才懂得用爱去回报。只有懂得感恩的人,对社会、家庭、事业才会责任感,才会去尽职尽责干好事业,扎实工作;才会去尽心尽力承担照顾好家庭的责任,才会去回报社会给予的关爱。作为一名乡干部,要常怀感恩之心,扎实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心怀感恩,扎实工作
我们生活在经济社会全球化、社会生活错综复杂、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里,在工作中,每一天都要与社会、与他人直接或间接的发生接触和联系,必然会得到社会、他人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和支持。个人的成长进步都离不开社会这个广阔的舞台,离不开组织的呵护、教育、栽培,离不开领导们、同事们、朋友们的关心、帮助、技持。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坚持以党的_大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道德素质,升华感恩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自己的祖国,忠诚于自己的组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工作、面对人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自己与组织、与同事、与社会的关系,始终保持一份新奇、一份愉悦、一份平常的心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深与亲人朋友之间的沟通,增强对社会、组织、同事的责任感,把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同事、感恩组织、感恩生活、感恩工作、感恩自然、感恩社会融入到脑海里,让感恩之情渗透在自己工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平凡的工作当成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来干,把本职岗位作为阵地来坚守,对工作生活始终充满信心和希望,把动力变成能力,既要珍爱生命,珍视友情,珍惜团结,勤奋好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诚信做人,用心做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做好工作,完成任务,作出贡献,又要拥有感恩心态,感悟感恩心态,受益感恩心态,考虑、爱护、尊重、关心、协助他人的发展,把自己才和能、光和热奉献给他
人、国家、社会,让对他人的爱、对组织的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充盈、流动在工作中的各个角落,在回报他人、回报组织、回报社会中感受快乐,建功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书写人生壮丽篇章
三、甘于奉献,廉洁自律
要坚定不移地同区委、区政府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勇于创新、拼搏进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努力做到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不断完善和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认真履行责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研究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发现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要严于律己、克尽职守、乐于奉献,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牢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珍惜工作岗位和责任使命,坚持勤政廉政,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全力塑造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形象。
四、团结干事,和谐共事
任何一项工作,都离不开同事的帮助和支持,因此,我们要感恩同事,加强团结,和谐共事。团结干事,就是领导班子、同
事之间齐心协力干工作,共同把所承担的事业搞上去。不干事就是误事,还容易产生是非,班子、同事也就不可能和谐,所以必须立足于团结干事,统一思想,增强合力,加深感情,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搞好工作。和谐共事。就是班子成员、同事之间坦诚相依,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形成清新、和谐的工作环境,这是和谐共事的关键。只有和谐共事,才能形成合力去干事,才能真正干成事。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干事的精神和本领,还要有共事的意识和理念,懂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真团结是大境界。如果一个人只能干事不能共事,也很难干成事。因此,要树立和谐共事的观念,增强全局意识,和衷共济,共同把工作一道做好。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对每一天的工作与生活吧!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工作就会多一些责任,少一些失误,生活就会少一些指责和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同事之间就会少一些非议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就会永远年轻,我们的事业就会蒸蒸日上。
关于感恩党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2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情怀,同时也是人生的一种使命。严谨、忠诚的工作作风,对职业神圣的感恩情怀。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兴衰,靠的是每一位员工高度的执行力、忠诚度和真诚的感恩情怀。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它也哭。何不让我们播种感动收获希望呢?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成就他生命和事业的高度。不要只认为员工的感恩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其实,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受益的并不仅仅是企业,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员工自己。因为,一种职业的责任感和对事业的忠诚一旦养成,就会让你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可以被委以重任的人。对于我们来说,感恩首先意味着与公司同舟共济。如果集团是一条船,那么我们一双手就是一支浆,只有我们共同伸出双手,让千千万万支浆一起使劲,我们的航船才能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由此,联想到我们集团公司此次开展的主题“感恩的心”,活动,使我的心潮激情澎湃、我的脑海热血沸腾,因为强大的集团在物质和精神给了我们太多满足,作为集团公司的一分子,此刻有太多的感想倾诉,来表达对集团的感恩,勉励自己知责任而奋进,以全部的精力奉献于集团发展的滚滚浪潮之中。
我们要发扬深厚的感恩文化传统,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到"街坊结草,以谢恩。企业是我们幸福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在为企业奉献着智慧的同时,企业也在为我们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在增长着阅历,丰富着自我,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用激情点燃着理想,用薪酬支配着生活。因此,我们应该感谢企业,感谢企业培养我们,感谢企业让我们成长,感谢企业给予我们一片展示自我的天地。用感恩之情转化为忠诚企业的具体行动,用守候家园的心态去守候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历史已铸就了集团公司全面腾飞的基础,在几年前我们集团面临井下地质条件差、煤质差、市场不景气及人员多的状态,经我们x总与集团班子多次研究商讨与决策,使我们集团大胆的走出去,在_成立了项目部,并先后与三家煤矿签订了施工合同,这样解决了集团大量劳动力几乎面临吃饭难的情形,同时在__口碑很响亮。而后又成立隆源、康城房地产开发,效益十分乐观。辉煌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集团以煤碳主导,以房产、等多元化发展,构建起了主业突出、多元发展、具有明显循环经济的现代企业集团。使命正激励着我们阔步前进。因此我说,感恩就要有责任。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智慧,是员工忠诚企业的基础。一个有着感恩心的员工,会执着而无私,博爱而善良,敬业而忠诚,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有着感恩心的员工,会把对企业感激,转化为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奉献社会的实际行动。一个有着感恩心的员工,会关心他人,关心企业,关注社会发展,对企业利益负责,与企业同舟共济。
作为集团公司的一名区管理干部,应该增强主人翁意识,努力加强学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要立足于本质,时刻以集团大局为重,开拓创新,带领本区干部职工认真做好有利于公司发展的各项工作,为全力实现集团公司又好又快和谐发展尽职尽责。
工作中必须要坚持的做到以下几点:
一、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集团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对本职工作任劳任怨。必须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中心,要铺下身子扎实的抓好现场工作。二、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抓好职工的安全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利用好班前、班后会及周一安全活动日、周五学习日积极组织职工对规程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学习。三、经常性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工作,不断地总结、剖析工作完成情况,虚心查找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制定改进措施,从而提升工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益。
我坚信,一个能尽责的人,永远不会是渺小的;一个不负责的人,永远不会是伟大的。责任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力量。只要肩上使命和心中的信仰还在,任何艰难坎坷、崎岖曲折都会悄然退却、迎刃而解。“不怕榜上无名,坚信脚下有路”,也应是我们_人应该有的坚定信念和努力拼搏的方向,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现今强大的隆源集团赋予了我们所有一切感激和奋进的源泉,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以恳切的情怀去感恩回报呢?
只要我们每天能够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带这一份好的心情,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工作效率会不段的提高,自己也会成为优秀的人。
关于感恩党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3打开历史的长卷,我们看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看到了“振兴中华”的孙中山,看到了“爱国赤诚心”的张学良,看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再翻开爱国运动的历史,明天是“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六十八周年纪念日。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了抗日救亡运动。这次学生运动掀起了全国规模抗日救亡群众斗争,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高潮。
正如同学所看到的,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历史上曾有过亲密交往的佳话,惊涛骇浪中,遣唐使的执著奔波,鉴真东渡的千辛万苦,增进了中日人民的友谊;而近代,留给我们的是极为惨痛的一页,甲午战争、“二十一条”、山东问题、“济南惨案”,到现代,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事件,更不用说那惨绝人
寰的八年抗战,多少血泪和仇恨凝聚与我们心中,感恩不在,和平不在,友谊不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渴望和平与发展,我们也希望日本也同样肩负起这一责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国际问题,不要让悲剧重演。
北宋范仲淹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明清思想家顾炎宗也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个对国家、社会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一切,他的人生也因此而精彩。听过《满江红》的同学都能感受到抗金名将岳飞撕杀沙场、气壮山河的英勇气概和精忠报国的崇高责任。相信每个同学的心灵深处都充溢着沉甸甸的责任感。
感恩无处不在,作为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还要学会感恩。对自己感恩,对同学感恩,对父母感恩,对老师感恩,对学校感恩,对社会感恩,以致对国家感恩!中华民族是敢于负责和感恩的民族。“国耻未雪,何由成名”这是爱国之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奉献之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感恩之责;责任心与感恩心是密不可分的,感恩有赖与责任的依托,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会有很强的感恩之心!
感恩是人生最大的美德,当你外在的一切一文不值,一颗感恩的心会让你觉得生活并不那么坏,当别人在最痛苦的时候给予恩惠,说不定受帮助的人会用一生的时间来感激报答你。其实感恩很简单,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所有的一切;其实感恩很简单,一句真挚的谢谢,一缕阳光的笑容甚过宽阔的蓝天!
人生难得几回搏!现在不搏更待何时!现在是我们学习的大好时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让我们责任在心中,感恩在心中,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的骄子,是新时代的主人。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以实际行动报效我们伟大母亲——中国!
关于感恩党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4我是一名农村的孩子,家里面生活不是很好,要是没有党的好政策我也许就不会有上学的机会,今天我站在国旗下,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心里总是有一种自豪,激动的心情。
建党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党在这短短的数十年时间,各方面的发展成果是巨大的。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人民的生活是贫苦的,居住的房屋是简陋的,吃得是粗粮,咽的是米汤,听老人们说过,那时都只是坐马车,路是泥泞的,交通也是十分不便利的。在那个时候要饭的哪都有,真的饿死了不少的人。在这种条件下就更不要提孩子上学了,平民家的孩子根本上不了学,导致了那个时期文盲特别多所以导致当时的人很粗暴野蛮,时不时的就会出现暴力事件当时的社会十分混乱。在英明领导的领导下,我们的生活一点点变化。不,是变化很大,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代替了简陋的草房。在吃的方面,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讲究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绿色食品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在交通方面公路通到了家门前汽车代替了驴车。通便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乘坐飞机也不是件很难的事了,现在的交通大大的促进了人们的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党也十分注重国家文化方面的提高,党从中学生抓起,从小就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在这一方面学生学习的环境建设,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就在这几年前我们学校还是瓦房,木头窗户黄泥的操场冬天是瓦房内没有暖气,只靠一个用砖和黄泥切成的简陋不能再简陋的炉子了。一个大教室只靠这个来取暖,这一点点热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室内人所需要的另外在炉子旁的同学热得不行,远的冻得不行。而且木头窗子关不严,寒风从缝中吹进来把学生的手都冻伤了。写不了字,真的那时学习的条件实在太差了感恩党的作文(4篇)感恩党的作文(4篇)。今天在看我们的学校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座大楼代替了原来的瓦房,朔钢窗户代替了木头窗暖气代替了炉子现在在教室中学校是那么的温暖了。操场上被铺上了地砖,还安装了两个篮球场。楼前还种了花花草草,学校周围砌上了高墙还植了树,安上了路灯,晚上就学校住大大提高了我们学习的效率现在我感觉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中学习真的很幸福学习变成了乐趣学习简直就是在享受。
党在社会保障上也实行了一系列好的政策,在建党以前别说有社会保障了不但不给你钱而且还向你要钱交地税,现在地税也免了而且每年还有土地补贴。前段时间,国家又实行了一个对农民实在好的政策就是老人们可以得到一部分党的补贴每个月都给一些足够他们,维持生活的。这个政治实在太好了,实在太贴近我们农民的心了,这足以证明党与我在一起党对我们的关心关怀是无微不至的,这也使我明确了信念永远跟党走我们只会越来越好。
在党的光辉照下我们茁壮成长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永远跟党走。
关于感恩党的心得体会.范文2020精选5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所谓感恩,就是要记得别人的好处,并给予加倍的回报。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而真正做到的人更是少之甚少。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在和平年代生活了几十年,感到非常幸福。虽然年过半百的我,有时也会为自己曾经遇到的一些失意和挫折感到过伤感,也会感到自己的人生太不尽人意。但是,无论如何,“饮水思源”却是铭记在心。这次参加“感恩党,歌颂祖国”教育活动,通过对过去的认真审视和思考,引发了许多的感慨。几十年的人生一路走来,我要感谢的太多。首先,要感谢组织,让我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能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其次,要感谢身边的所有人,感谢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生命,抚育了我;感谢师长,是他们给了我知识和能力,指引了我的人生;感谢单位领导、同事和朋友,他们关心、帮助、支持和鼓励我,使我在工作和生活中克服了许多困难。而回顾参加工作三十多年的经历,更要感谢的是党的教育和关心培养,才使我一步一步成熟、成长。对这一切,我心存感激,也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珍惜自己有限的工作时间。因此,我不但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而是要将感恩变为实际行动,贯穿在工作中,以扎实的工作来回报社会,回报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
一、加强学习,认真履职。一是要加强学习,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的加强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更新知识,准确掌握和运用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确保工作圆满完成。二是要认真履职。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进取的精神,履行好自己所承担的老干部工作和组织人事工作职责,踏踏实实完成工作任务。
二、用情做人,用心做事。就是要带着感恩的心做人做事,感恩之心,对国家而言,是忠心,对社会而言,是爱心,对他人之言,是关心。对父母而言,是孝心,对自己而言,是信心。一是要用情做人。我局的老干部过去我们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现在,他们大多是年老体弱,需要得到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作为老干部工作人员,就是要带着爱心、诚心、虚心、耐心去做工作,把老干部的冷暖挂在心上,关心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从一点一滴做起,力所能及地为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真心诚意服务好老干部,把局党组对老干部的关心重视体现在我们的具体工作中。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多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使我们的工作让老干部满意,让局领导放心。二是用心工作,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的精神,对工作热心,对同志关心,发现问题要细心,处理问题要精心。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事、正确对待自己,把主要精力用在做好工作上,凡事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做好工作,高标准完成工作任务。
三、增强党性,树好形象。我作为一名党员,一个国家公务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增强党性,树好形象,要时刻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公务员的条件来严格要求自己,起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是要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崇高品格、高尚情操和优良作风。二是树立牢固的组织纪律观念。自觉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增强党纪党规观念和法制观念,严格遵守党章及党内其它制度规定,维护党员形象。三是树立廉洁自律意识。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知足常乐,把廉洁自律作为底线,自觉保持清正廉洁,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四是要树立大局意识。自觉维护单位的形象,加倍珍惜集体荣誉。
常怀感恩,体会生活的美好。常怀宽容,保持良好心态。学会知足,不无所谓的争夺名利。有所追求,才能不断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始终用感恩的心感受一切,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实际行动树好彝州商务人的形象,为推进彝州商务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贫困生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2-0037-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校大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贫困学生也随之增多。为了确保贫困生不会因为经济原因而影响学业,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资助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立健全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和助学贷款制度。各高校也在努力拓展资助渠道,积极探索资助工作新模式,初步建立了“奖、助、贷、勤、补、减”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在促进教育公平,保障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高校资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部分贫困生“等、靠、要”思想突出,觉得受到资助是理所当然的,受到资助后缺乏感恩之心。因此,高校资助工作在解决贫困学生经济困难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在精神上脱贫,发挥资助育人功能。
一 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1.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心理因素
人的心理过程由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组成。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心理原因在于认知层面上不知恩,在情感层面上不感恩,在意志层面上不报恩。贫困生家庭经济困难,物质上相对匮乏,容易产生自卑、嫉妒、虚荣等心理,易对资助行为产生误解,认为国家和学校有义务对他们进行资助,很难产生感恩和回报的想法。
2.家庭对感恩教育的忽视
苏联教育家戈别奇亚说:“家庭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善良、富有同情心、热爱祖国、尊重各族人民等品质就是在童年初期养成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一个人品德的形成,父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贫困生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值较高,即使家庭条件再差,父母也会尽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平时只关注学习成绩,加之忙于生计,对孩子品德的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不够重视。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和感恩教育的忽视,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感恩意识淡薄,只知道索取不知回报。
3.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高校逐渐开始关注贫困生感恩教育,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仍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存在一些不足。目前,高校感恩教育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相关教材也极其缺乏,难以有效地对贫困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偏重对受资助学生的理论灌输,很少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实践活动;教育内容偏离学生实际,不符合学生的心理,教育缺乏针对性,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高校往往关注资助工作是否公正、公平,注重对贫困生的物质资助,而忽视了对其进行“精神脱贫”。感恩教育没有融入到资助工作中去,与资助工作脱节,两者未能形成合力,大大削弱了资助育人的效果。
4.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日益凸现,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多变性和反复性,社会矛盾多发。与此同时,社会道德教育滞后,部分人追求金钱利益和物质享受,社会不良现象偶有发生。而在信息时代,这些不良社会现象会迅速传播,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贫困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缺乏判断力,在接触这些社会不良现象时,很容易受其影响,片面地看待社会,产生功利思想,不利于贫困生感恩意识的形成,削弱了感恩教育的效果。
二 开展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品德。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因其经济基础较差,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具有感恩意识的贫困生则可以较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融入社会。因此,高校应将贫困生感恩教育作为资助育人的一项重要内容,以促进贫困生的健康成长。
1.感恩教育是资助育人的内在要求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以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为教育内容的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道德品德教育。感恩教育立足于“育人为本”教育理念,全面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对于提高资助工作实效,实现资助育人目标有着重要作用。感恩教育能够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使贫困生懂得知恩图报,在接受帮助的同时,能够尽自己的所能去关心和帮助他人,回报社会。因此,对贫困生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还应积极对其开展感恩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促进贫困生成长成才,实现高校资助育人的目标。
2.感恩教育有利于贫困生健康成长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学校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坚持德育为先,而感恩教育则是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有利于引导贫困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塑造健全人格,能够增强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通过感恩教育,贫困生可以进行自我教育,更好地审视自己,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深化感恩认知,懂得感恩、回报社会。通过感恩教育,贫困生会心怀感激之情,能够以诚信、包容、尊重的态度与人相处,提高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感恩教育,贫困生可以弥补感恩意识缺失,积极参加感恩活动,在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过程中完成心理调适,有利于保持健康的心理,促进自身成长成才。
3.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2004年提出的一种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指的是一种和睦、融洽,并且各阶层齐心协力的社会状态,基本特征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旋律,也是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应有之义。感恩教育可以唤醒高校贫困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懂得知恩图报,在感激别人帮助的同时,能够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实现爱心传递,增加社会正能量,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对抗。感恩教育还可以帮助高校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以积极的心态与人交往,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其他成员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三 资助育人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实践途径
感恩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经过环境熏陶和教育引导,才能唤醒感恩意识,进而外化为感恩行为。高校资助工作与贫困生密切相关,是开展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切入点,而开展感恩教育能够促进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贫困生成长成才,实现资助育人目标,两者相互促进,有机统一。高校应高度重视贫困生感恩教育,将其融入到资助工作中去,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1.营造感恩氛围,增强感恩认知
良好的感恩氛围,是在资助工作中开展感恩教育的前提,若没有良好的感恩氛围,只是机械地开展感恩教育,会让受资助者产生自卑感,不利于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阻碍资助工作的开展,影响资助育人的效果。高校应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将感恩教育有机渗透到教学和贫困生资助管理中,保持感恩教育的常态化,增强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刚入校就对感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节庆日为契机,深入挖掘感恩教育内涵,营造感恩氛围,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感恩教育的效果。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深化大学生感恩情感
目前,高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所占比例较小,覆盖面较窄,没有形成特色品牌,教育效果不显著。高校应高度重视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感恩教育,通过团委、学生会和班级团支部等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传递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文化精华熏陶学生,进一步深化贫困生感恩情感。
3.全面融入资助工作,实现资助育人目标
高校应充分利用资助过程中的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感恩教育活动。在学生提交各种资助申请时,高校应将感恩教育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在资助过程的前端知恩、感恩,使学生在申请资助时就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在资助评审过程中,应将是否具有感恩意识作为最基本的要求和标准,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获得资助。在后期管理中,深入挖掘受助者中涌现的感人事迹,树立资助育人典型,通过报告会、微电影等形式,大力宣传身边典型,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对生活不俭朴、奢侈浪费、评选中弄虚作假的学生取消其资格,已经获得资助的要予以追回,必要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以“助人自助”为指导思想,引导贫困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努力获得报酬,在工作中体验助人的快乐,实现自我价值。
4.成立贫困生社团,构建感恩实践平台
感恩教育,学生是主体,但很多贫困生因为家庭贫困,从小缺少综合素质训练,没有一技之长,自信心缺乏,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了让所有贫困生都积极参与感恩教育活动并从中受益,高校有必要成立以感恩教育为主旨、以贫困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围绕“知恩、感恩、报恩”等环节开展活动。在资助工作中可要求受资助者履行一定的义务,如一年内参加志愿活动50个小时以上等。社团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活动,志愿活动信息,贫困生根据自身时间安排和特长申请参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唤醒贫困生的感恩意识,增强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贫困生将感恩意识转化为具体的感恩行动,并从中体验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乐趣,实现“感恩认识——感恩情感——感恩行为”的良性循环。
高校资助工作者应秉承“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感恩教育,增强贫困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意识,不仅使贫困生在经济上脱贫,更应使其在思想上“脱贫”,促进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朱飞、李萍.基于资助平台的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94~96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关键词:胜利人 感恩 教育
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有一支忠诚于企业的人才队伍,而忠诚的内在动因是爱心,爱心的源泉则在感恩。胜利油田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的队伍,充满了石油工人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这也正源于胜利人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对社会、对企业的感恩之情。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人,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一、企业为什么要开展感恩教育
1、 什么是感恩
“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一切,包括一草一木都对我们有恩情!《现代汉语词典》给的解释是: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
其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始终闪耀着感恩的传统和美德。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与琼瑶、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有“吃水不忘挖井人” 的格言;韩信对漂母的一饭之恩,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遇之恩,豫让的士为知己者死一直为后人敬仰;而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羊羔跪乳” 、“乌鸦反哺”、 “卧冰求鲤”的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2、为什么要开展感恩教育
其一:开展感恩教育可以启迪心灵,塑造人格,激发员工的爱心与责任心。感恩是企业员工基本的道德,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诱发生命的感动,唤醒心灵的真、善、美,培育员工积极向上的心理,表达诚挚友善的情感,养成文明优雅的行为,倡导和谐诚信的人际关系。
其二: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培育企业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通过人与人、人与企业之间的相互感恩,可以营造出一种融洽、和谐的人际、企际关系,从而使团队的成员能够在一起愉快地工作、生活,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打造出一个意志统一、行动一致、执行有力、活力充沛的管理团队和素质过硬、作风扎实的工作团队。
其三:开展感恩教育是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是以德治企的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把感恩教育纳入到企业管理活动中,使感恩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方式、组织形式、活动载体来传承,不断增强员工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从而使感恩文化根植于心、形成于思、见诸于形,收获于果。
其四:感恩教育的缺失导致道德滑坡,客观上提出了加强感恩教育的紧迫性。
没有感恩思想,往往表现得性格孤僻、懒散消沉、自私麻木、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缺乏爱心、没有责任感、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时刻摆在首位,只图索取,不愿付出,碌碌无为,盲目攀比。对工作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对各项管理要求和规定不能正确加以理解,处处抵触,片面地看待工作出现的矛盾,消极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没有感恩之心,回报之意。近年来知恩不报的事件时常发生,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员工的感恩教育。
二、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1、要加强中华传统美德,特别是孝文化的教育。
百善孝为先。古人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孝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也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情缘的纽带。孔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个连父母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又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世界上最不能等的是孝,最能震撼人心灵的也是孝,正如歌词里唱到的,不管你多富有,不管你官多大,角色就是人格!
2、要加强对员工的政治理论教育,培养员工对党感恩,对祖国感恩、对社会感恩。一个人的行为取舍决定于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素养是人最稳定的思想基础,有了坚定科学的政治信仰,人才能在困难挫折和歧路面前做出正确的抉择。在走上敌人的绞刑架时,微笑着对战友说:“敌人绞死我们,绞不死伟大的共产主义。”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自然会对党感恩。为炸毁敌人的碉堡,毅然举起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点燃了导火索。有了这样的爱国情怀,自然会对国家感恩。因此,一个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常做施恩之事,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以感恩的的方式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解决矛盾,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真诚与温暖,少一些欺瞒和冷漠;多一些付出与奉献,少一些索取与抱怨。
3、教育员工对企业感恩,建立企业与员工共有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愿景。
毋容置疑,企业凝聚力是企业战斗力的核心内核,而凝聚力源于员工对企业共有价值观和目标愿景的认同,归根结底,是源于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因为这种主人翁的责任感,王进喜看到首都北京的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时才会失声痛哭,出于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恩,他发出了“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迈誓言。也正是基于主人翁的责任和感恩,胜利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经50年的拼搏奉献,创出了产油10亿吨的辉煌业绩。而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依然是我们的宗旨。在团队管理中,不同角色的成员的目标是不一致的。企业管理的目的,在于建立起企业和员工之间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目标愿景,用企业目标的共性,来吸引个体目标的差异性。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便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
4、感恩教育的途径要多样化。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感恩教育 必要性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6-0028-02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感恩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情感的重要内容,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近些年来,在大学生的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而且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是,对于感恩教育之于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探讨,以及如何在大学生资助工作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析之!
一、感恩教育之于大学生资助工作之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视以及国家财力状况的日益强大,国家对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关注和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为保障贫困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在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导下,以各高等院校、社会等主体参与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奖、贷、勤、助、免、补”资助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得益于这一政策的恩惠,数量庞大的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大学的学业都得到了较好的经济保障。然而,与此不谐调的另一景象却是,相当一部分受助大学生,对国家、大学和社会所给予的这种资助,认识上存在着错位和缺位。他们感恩意识严重缺失,情感冷漠,视这种扶持为理所当然,并已造成道德和人格的缺陷。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高等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这是高校德育的重点。但是,在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感恩教育的教育体系还远未形成。因此,在高校的资助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角度来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自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最强音。何谓“和谐社会”?笔者的理解就是和谐发展的社会,它包含着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诸多方面。而建设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具有和谐思想的人。那么怎样才能算是一个具有和谐思想意识的人呢?本人认为,具有和谐思想意识的人必然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人,而一个能够感恩图报的人也容易养成和谐的思想观念。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当今时代的大学生们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因为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才能使他们逐步形成和谐健康的人格,从而学会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养成知恩图报的观念;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才能使他们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 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只有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才能使他们对生活寄予希望, 对别人施以爱心, 对工作报以责任, 对社会予以回报,从而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知恩图报的道德大旗,形成常怀感恩之心、常行报恩之举的道德氛围和思想共识。
其次,从强化社会主义大学德育教育的角度来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从德育的终极目的来说,育人是高校的最高任务,社会主义大学德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学会做人,做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新人。而学会感恩是做人的必然内容,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做为一个新时代的合格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即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更需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及完善的人格。感恩教育对于我们追求德育实效,培养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感恩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传统高等教育重科学知识传授、轻人文精神培养的弊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最后,从完善和提升大学生个人自身素质的角度来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感恩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对于塑造完善其健康的身心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践证明,完善和提升大学生个人自身素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较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感恩教育。因为,只有我们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恩意识,他们才能较为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也才能为承担责任和完成义务而努力奋斗。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身上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使命,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具有承传的艰巨任务。如果他们没有感恩报恩之心,就决不可能对国家和社会有自觉和自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感恩教育,绝不能简单理解为,仅仅只是培养其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意识,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也极为重要。这是因为,人文素质是指导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因,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决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感恩是传统美德,是善的行为,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知道感恩的人一定是讲道德、讲诚信的人,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肯定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因而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会增强。
二、大学生资助工作中进行感恩教育的路径选择
高等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战场,高校经济资助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重要途径和渠道。在高校的经济资助工作中,如何有效地选择感恩教育的载体,如何开辟感恩教育的可靠路径,对于感恩教育的效果和思想政治工作最终目标的实现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从笔者多年从事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实践来看,以下几种路径较为行之有效:
首先,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重要方式,形成恰当的正面引导,对于大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十分有效。《礼记》曾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众所周知,榜样历来是我国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而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最直接、最有力的榜样。作为高校的资助工作者,身上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责,不仅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让感恩意识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在受助学生心里生根发芽,而且将感恩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畴,上得课堂,入得生活。我们要在让学生懂得“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诱导,使其生发出愉悦的情感,并转化、升华为一种要回报恩情社会责任感。在助学部门工作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要一直坚持用爱心温暖学生,用真情感化学生,用成绩激励学生,用行动关怀学生的工作原则来践行“实践育人”的教育理念;要一直重视德育的情感关怀、体谅和感情移入,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和生活体验交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启发、默化,彼此共享感受和心得。同时,各高等院校的教师的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感恩心理,尤其是辅导员作为思政工作的一线工作者,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态,其感恩言行更能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所以,学校要努力营造“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五恩一体的系统感恩环境,使受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其次,以营造教育氛围为重要载体,较好把握宣传造势和性情塑造的结合点,是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可靠手段。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对于受资助的大学生而言,往往有润物无声的效果,对于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有事半功倍之效。但如果不能较好地营造感恩教育的气氛,对受助学生进行生硬和填鸦式的空洞说教,无异于给这些贫困学生贴上贫困的标签,打入“另类”,从而不良的心理压力和影响,政治教化的功效只能适得其反。因此,作为感恩教育的主战场的各高等院校,应在感恩教育的方式和形式上积极探索,找到恰如其分而又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而通过讲道理、明事理,把诚信教育与感恩教育融合,让受助学生的心灵在温馨平等、受到尊重的氛围中接受洗礼。此外,各高等院校还可通过校园广播、学校橱窗、班级板报、网络等宣传阵地,开展讲述感恩故事、创办感恩小报、设计感恩广告、编排感恩节目、举办演讲比赛、主题征文、算一下亲情账等活动,使感恩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从而达到教育潜移默化的功效。
最后,以激励受困学生的社会实践为核心手段,从构建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着手,是大学生感恩意识养成的坚实保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意识的培育和养成,不仅靠教育的引导和渗透,更需要强化以社会实践为核心手段的保障机制。在社会价值观念复杂而又多元化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相对独立、思维相对活跃、价值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建立以社会实践为核心手段的感恩教育长效保障机制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要建立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必须要力戒感恩教育节日化和形式化,而应从教育的日常化、长期化、制度化入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感恩教育计划”,并切实强化高校、院系、班级共同参与的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化的教育体制。就社会实践的层面而言,作为资助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突出其自身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从被动接受教育到主动奉献,并在奉献中体味给予者的快乐,站在主动者的位置上体验给予、责任、奉献的,达到他律与自律的结合、认知与情感体验的结合,实现由“受助—自助—助他”的良性循环,从而使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帮助、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近而明确自身的精神追求,确立更为远大的目标,实现自身的价值。其次,还可充分利用各高校现有的学生勤工助学的模式,形成以实践为核心的感恩机制。事实充分说明,适当而有质量的勤工助学活动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就社会层面而言,勤工助学活动能为大学生搭建校外交流的平台,使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促进人格的健全和成熟,从而为自身成长成才奠定坚实基础;就学校层面而言,对于无偿受到资助的学生,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机关、实验室、院系办公室、图书馆等协助教师进行管理、助教、助研,使之在实践活动中积蓄情感,在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同时加大勤工助学的渠道,根据学生自身性格及专业特点,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学习与劳动来获得相应的经济报酬,在以劳获酬中体验到人格的尊严,摒除“等、靠、要”的思想。让受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实践中,达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成长为心胸豁达、积极向上、人穷志长的合格人才。就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层面而言,诸如成立自强社、爱心社、志愿者团队,让贫困生找到自己的团队,相似的经历、相同的感受,使他们易于交流,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扶持,缓解心理压力,获得归属感,通过学生团队的力量整合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受助学生可自己组织管理,完成岗位职责,充分锻炼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整合一些教育的关节点引导受助学生的感恩行动,如在母亲节、教师节、建党日等节日来临之际,有计划地引导或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举行一系列感恩实践活动,用各种形式表达对父母、对师长、对社会的感恩之情,养成在实践活动中感恩的习惯。
总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程,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感恩教育需要在方式、方法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同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彰显合力,共同帮助他们塑造健全人格,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邱云婷. 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缺失和策略探索[J]. 读与写杂志, 2012(8).
感恩工作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高校贫困生在接受物质资助以后,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乐观生活,参加工作以后努力工作能够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国家、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给予的帮助。但是,其中有一部分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较为薄弱,把国家、学校、社会上给予的资助视为理所当然。高校贫困大学生领取补助根据评定的等级不同从而领取的补助金额也不同,有些学生没有领取到最多金额会怪怨老师做事不公,不会去考虑其他同学的实际情况,觉得所有的资助都得有自己的一份,丢掉了中华民族的谦让美德。还有一些大学贫困生心理失衡,毕业之后好几年对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按期偿还。目前贫困生的学习也是当前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由于感恩意识的缺失,觉得国家、社会、学校很多资助都是理所应当,拿着补助不好好学习,有的甚至成谜于网络游戏,缺乏学习的动力,期末考试多门不及格。有些贫困大学生“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学校以及社会上提供的一些勤工助学岗位挑三拣四,不能积极地去面对遇到的困难。一些贫困大学生毕业之后生怕档案里留下自己曾接受过资助的相关信息,毕业之后不愿意回报母校,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更不愿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学弟学妹。
2高校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有很多,笔者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发现贫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个消极心理、家庭教育失衡、学校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
2.1个人消极心理:高校贫困大学生困难原因主要有:孤儿、单亲、残疾、军烈属、重病、父母离异。出生于这样家庭的学生,生活历经过磨难,有的甚至非常不幸,如果在进入大学之前心理没有得到很好的疏导,没有很好的家庭教育,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有些同学会产生自卑、自傲、偏激、冷漠、多疑、仇富等消极心理,这些不良的情绪都会影响到大学贫困生知恩、感恩、报恩的健康心理。
2.2家庭教育失衡:家庭教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大多形成于家庭。在贫困大学生家庭中有几种情况较为常见:(1)父母为生计忙碌奔波,有的还在外地务工,父母与子女沟通较少,关系较为陌生。子女体会不到父母工作的辛劳,对父母的付出不能知恩。(2)父母本身的生活态度就存在着问题,不能以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遭遇的不幸,将生活的不如意都归结为社会的不公,政府的不作为。存在着仇富心理,认为自己的贫穷是外界原因所致。(3)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子女的身心发展。中国父母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对孩子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只知道一味的疼爱甚至是娇惯孩子,从不让孩子体会父母的付出和生活的艰辛,更不指望孩子的回报,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形成了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感恩的意识。
2.3学校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各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过程中,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困难生认定、发放补助的种类和形式上,有的高校还利用校友资源为在校贫困大学生争取到了更多的资助。然而,物质资助并不是万能的,经济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贫困,资助的真正目的是要达到育人的目标。经济资助只是基础,是开展精神资助的前提条件,没有经济的支持,精神资助只能是空中楼阁。高校有关负责人不去给学生讲解国家相关资助政策的由来以及资助目标,一味地去追求受助学生的数量,受助学生获得的金额,导致贫困大学生觉得获得所有资助都是理所应当,进而弱化了感恩意识的培养。
3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实践多路径探析
鉴于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学贫困生感恩意识的缺失,本文结合笔者工作的单位来重点探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在资助工作中不仅重物质资助,而且更加重视精神资助,在精神资助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培养学生成才为根本,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最终实现贫困大学生物质与精神的双脱贫,促进其健康成长。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在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上,进行了很多有意以的探索,笔者根据自身近几年的工作经验进行了简单梳理,并结合个人的思考归纳如下,希望能对兄弟院校提供一些有效路径略做参考。
3.1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辅导:由于经济的贫困以及家庭的变故致使一些贫困大学生产生了自卑、自傲、偏激、冷漠、多疑、仇富等消极心理。要唤起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要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重视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从事资助工作的老师和带班辅导员们用真爱善行来唤起贫困大学生内心沉睡的意识。辅导员老师通过走访困难生、约谈困难生、和困难生交朋友等行动在精神和心理上给予他们应有的平等与支持。“用真心来换真情”,学校老师通过人文关怀,使困难生放平心态,克服自卑心理,乐观面对生活,逐步培养起感恩意识。老师们用心与贫困大学生交流,讲解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使学生逐渐体会到来自父母、国家、学校、社会、同学的各种恩情,这样就会使贫困大学生常怀感恩之心,传递正能量,用实际行动来回报帮助过自己的人,最终使之内化为个人的健全人格。针对贫困大学生脆弱自卑的心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为每位贫困生建立了心理档案,经常为贫困大学生举办心理讲座,对重点学生进行摸排,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发展。
3.2组建义工队,开展多种形式的义工活动:如何让贫困大学生在得到物质资助的同时,又能在精神上脱贫,并且养成感恩意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在开展常规资助工作的同时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些做法都是坚守在资助岗位上的老师在实践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为了能将感恩教育落到实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校党委学工部专门组建了义工队,义工队所有组成人员都来自在库的困难生,组建义工队的目的是让贫困大学生从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体会感恩,明白资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同时也使他们明白有些资助是需要通过自身努力方才获得,这样便在贫困大学生中实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也使他们懂得享受权利同时也需承担一定的义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义工队自2014年组建以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义工活动,主要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技能培训、人文素养提升、心理疏导等成长成才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为感恩教育搭建了很好的实践平台。现将较有成效的一些感恩实践活动分类介绍如下:(1)开展知恩主题教育活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义工队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在库困难生的自治组织,贫困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主要任务就是落实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相关组织、个人对于在校贫困大学生的经济资助,以及开展组织各种感恩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来营造感恩氛围,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感恩。义工队通过在库困难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来营造感恩教育的环境。义工队通过发起一些全校性的志愿服务活动,旨在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及弘扬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如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在立信校园内举办的公益策划征集大赛,大赛在全校共收到策划案一百三十余份,总计参与人数四百余人,项目涵盖内容广泛,涉及环保、助老、扶幼、关爱身心健康、关心弱势群体等各个公益领域。通过贫困大学生自我组织的活动不仅在困难生群体中更在广大同学中以浓厚的知恩、感恩氛围感染、启发和教育学生。(2)搭建平台,筑起感恩回馈桥梁:有了知恩意识,下一步就需要增强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经济上贫困的大学生在得到物资资助和参加多次知恩主题教育活动以后,主观上表现为愿意为学校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和有意以的事。这些贫困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散播自己所受的恩惠,传承知恩报恩的优良传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通过义工队通过为贫困大学生搭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活动。例如,义工队组织的爱心捐赠活动,义工队的成员都是学校在库困难生,他们通过自己组织自我管理身体力行地来传承感恩、奉献爱心。爱心捐赠活动主要是在校内回收旧衣物,义工队的同学们把回收到的旧衣服用于帮助贫困地区需要帮助的人,同时还可以解决同学们旧衣服无处处理的问题,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助人的感恩环境。(3)回馈社会,增强报恩意识:感恩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报恩,报恩不是简单狭隘的回报帮助自己的人,而是在于增强贫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资助育人的目的。在校贫困大学生在校期间缺少与外界交流的机会,缺少回报的社会的平台与桥梁。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通过组建义工队为贫困大学生搭建回馈社会的桥梁,打破了以往资助工作中过多强调“给”的现象。例如,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义工队每年暑期都会开展支教活动,义工队的同学们秉承“助人自助,自立自强”组织宗旨,以家庭经济困难在校受资助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农村、深入基层,开展参与式观察和服务式体验,进行延续性社会服务,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其综合发展。通过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助人与自助的深刻内涵,使知恩、感恩、报恩在受助者承担的义务中具体化、实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