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保安工作总结(精选5篇)

  •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2012年1月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通过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职工群…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精选5篇)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探索工会源头参与的途径与方法

建立源头参与的渠道,通过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一方面,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能及时反映企业、职工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诉求、愿望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代表职工提出政策性的意见与建议,从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的高度,提出工会的意见和主张。

2012年1月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通过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职工群众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完善劳动保护维权机制,并坚持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与工会组织的安全检查相结合,开展经常性的自检自查活动,确保安全生产。

2011年12月5日,福建省政府与省总工会召开第24次联席会议,会议围绕抓好职业病防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解决措施形成意见。福建工会通过两会提案提出在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面的建议和主张,一些地方将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纳入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福建工会积极参与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修订工作,近年省总工会参与修订的主要有《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省政府关于《福建省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实施意见》等等。建立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群众监督与行政执法相衔接,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商,及时解决本地劳动安全职业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企事业单位违反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协调、三方协商、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劳动安全卫生问题更需要在政府、企业(行业)和劳动者(工会)之间平等协商、相互合作、协调行动。我国法律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在劳动保护的法律上明确“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政府依法监督,职工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综合管理体制,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近年来,福建省依靠职工、组织职工、发动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形成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党政工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格局。

同时在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安全卫生三方协商机制”,为形成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合力提供更有力的机制保障。充分发挥三方的作用,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纳入三方协商机制,在《职业病防治法》实施5周年之际,省总工会会同省职业病防治院组成联合调研组,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同意并通过了在三方下建立职业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建议。福建省一些市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作为“三方”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的重要工作内容加以推广和落实。

三、完善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参与制度

企业民主管理是职工依照法律规定,以主人的身份,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对企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其他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企业民主参与主要是通过工会代表和组织发动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实施群众监督,促进企业决策民主、利益关系公平公正、职工团结和谐,民主管理参与制度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强大动力。

中共中央纪委等六部委会2012年03月30日的《企业民主管理规定》再次指出: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企业民主管理规定》指出: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下同)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企业应当按照合法、有序、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公司制企业(以下简称公司)应当依法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企业应当尊重和保障职工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利,支持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活动。

《指导意见》指出:“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代会审议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每年至少要向职代会报告一次安全生产工作,对职工群众提交的议案,必须认真研究并及时处理。”

四、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作为重要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手段,在协调职工与用人单位的利益矛盾、规范劳动关系方面的地位突出、作用显著。经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条例》,推动福建省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

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制度创新。这项工作,福建省抓得早、抓得实,得到全国总工会的肯定。福建工会在推进“两个普遍”任务的同时,发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机制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指导。为切实遏制职业病多发、高发态势, 2005年开始,福建省总工会与省卫生、安监等部门一道,在职业危害比较比较严重的制鞋、化工、煤炭、非煤矿山、石材加工、蓄电池等行业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通过平等协商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2011年7月21日,福建省总工会牵头,会同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安监局、煤监局、工商业联合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等7部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省制鞋行业和煤炭行业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推进会,在部分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企业)推广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推进福建省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的提升。在矿山开采、石材加工、制鞋、化工、蓄电池制造等行业和相关重点企业行业进行试点。莆田市总工会积极推动签订制鞋行业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制鞋企业单独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265份,签订行业专项合同8份,共覆盖企业726家、女职工3.56万人,占已签订集体合同制鞋企业的85.5%。

福建省总工会根据福建省职业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除制鞋与煤炭行业外,非煤矿山、石材加工、化工、蓄电池等高危行业和企业的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也要同步推进。各级工会在继续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建制的同时,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中期管理和监督检查,促进合同的履行,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

五、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组织网络体系建设

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加强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建设。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要求,工会劳动保护组织由国家、地方产业和企业三级组成。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网络: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即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网络、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网络、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网络。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的三级网络,即在县以上总工会、产业工会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在乡镇工会、城市街道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级工会组织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在企事业单位生产班组设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加强工作场所监督。

六、加大“一法三卡”企业推广力度和推广面

使“一法三卡”成为工会和企业行政抓安全的有效抓手。在排除事故隐患、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控制各类事故发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把“一法三卡”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去,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事故隐患的超前预防上来,降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率。许多企业把“一法三卡”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企业的效益、奖罚措施相结合;与PDCA循环管理相结合;与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相结合;与重大危险源辨识相结合;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操作演练相结合等。特别是与企业创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保管理体系和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等先进方式方法结合起来。

七、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预防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各种群众活动

“安康杯”竞赛活动,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地预防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率,已成为各级行政抓安全、工会组织促安全、广大职工保安全,共同推进安全生产的有效载体,成为深受企业欢迎、职工热爱的品牌工程。实践证明:“安康杯”竞赛活动是工会动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有效形式,是工会依靠职工、组织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工会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的重要载体。作为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职工安全素质有效载体的“安康杯”竞赛活动,福建省连续开展十多年。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在中国梦的内涵中,‘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2013年5月16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鸣起在全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出发,要求各级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应造福劳动者,让劳动更体面,扎扎实实为职工群众的安全健康做实事、解难事。

全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这次会议为期一天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总工会的劳动保护部,以及全国产业工会的负责人齐聚宁夏银川,总结交流各级工会两年多来开展劳动保护工作的情况和经验,分析当前工会劳动保护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工会劳动保护的重点工作。

联系实际 各有妙招

工会的劳动保护工作主要围绕国家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张鸣起介绍说,近年来,全国总工会推动和参与了《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一批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煤矿班组安全建设规定(试行)》等一批涉及职工安全健康权益的相关文件,从源头上维护了职工群众安全健康的合法权益。

同时,各级工会结合实际,全面推广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模式,在“安康杯”竞赛活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创新班组安全建设等工作中,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川省以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为载体,在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作用。四川省总工会副主席彭闯在交流中介绍说,四川各市(州)总工会联合相关部门,对职业危害较重企业的基本情况开展了全方位调查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建立起准确、全面的本地职业危害严重企业的基础数据库。然后按照“结合实际、循序渐进、有所侧重”的原则,由企业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四川省总工会要求全省所有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建材4个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完成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完成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不属于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但存在职业危害岗位的企业,要继续履行好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彭闯说,2012年6月,四川省总工会还召开了全省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现场学习培训会,总结推广华蓥市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模式和经验,即:依托行业工会与企业联合协商后,在签订行业性专项合同的基础上,各企业工会再与企业行政部门协商签订专项集体合同。

天津市在开展“安康杯”竞赛时,坚持把农民工作为“安康杯”竞赛活动的重要群体。天津市总工会副主席黄淑玲在发言中介绍说,随着天津的快速发展,百万余名农民工到天津务工,他们已成为天津建设发展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这一群体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又在事故风险较大的工作岗位,是最容易遭受到事故伤害的群体。“为此,天津市总工会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安康杯’竞赛活动中,把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质作为竞赛活动的重点来抓,坚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感情到位,二是培训到位,三是激励到位。”黄淑玲举例说,一轻集团工会引入世界500强企业的EAP(员工帮助计划)项目,培养百名心理健康咨询师,千名心理健康管理员,加强对员工包括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天津保税区工会成立了职工心理疏导研究会,在农民工公寓开展了职工心理咨询、心理测量活动,推进员工心理建设,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基层工会通过写一封家书、邮寄平安信等多种形式,使“安康杯”竞赛活动增添人文特质。在培训方面,天津市总工会依托工会干部管理学院开办农民工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每年培训6万5000人次。全市在建项目中,施工人员超过200人以上的,全部建立了农民工夜校,向农民工传授安全、职业健康、生理卫生等知识。目前,天津市的农民工夜校已达985所。在“安康杯”竞赛活动中,天津市总工会还组织农民工参加安全知识、技能大赛,开展“安康标兵”评选活动,使农民工更热情、主动地参加到竞赛活动中来。

天津市总工会还把“安康杯”竞赛活动的着力点落在激发职工参与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激活班组的安全动力上。黄淑玲介绍说,自2010年开始,天津市总工会坚持每年一届开展“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成果展示”活动,以班组长为核心,以职工群众为主体,总结提升班组开展安全教育、建设安全文化、加强安全管理、创新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保障安全生产的有效做法,形成典型经验。在“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成果展示”活动中,天津市总工会请市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和有关专家组成评审组,评选出优秀成果制作成光盘向全市推广。“截至目前,在全市推广了涵盖化工、电力、冶金、建筑、铁路、交通等高危行业近100个班组安全建设与管理的优秀成果,有的已在全国成为典型范例。”黄淑玲补充说,“天津市还以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立项攻关安全课题,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班组本质安全。初步统计,全市200多个劳模创新工作室解决了安全生产问题近千个。”

突出重点 着力强化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张鸣起也指出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不足:工会劳动保护网络体系还不健全,尤其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延伸发展不够;工作手段、方式方法还存在与形势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对于今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张鸣起提出3点规划建议。一是建立和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体系。注重总结推广非公及中小企业建立“联合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经验做法,选配好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或工会“安全生产代表”,引导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为中小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劳动保护专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劳动安全卫生领域的发展动态,总结先进做法,结合我国工会劳动保护实际需求,加以吸收借鉴和推广利用。张鸣起说:“从2013年起,全国总工会将与国家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合作,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国际劳工组织推荐的中小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干预‘工具包’进行适用性研究,提出工会服务中小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低成本、实用性强的技术工具和技术指南。”三是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实用工作方式方法。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特点,探索“职代会保安全”“一法三卡”“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等方法在非公有制企业的运用与实践,推动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在非公有制企业的开展。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必须持续强化安全环保管理,进一步提高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能力,加强危险品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通过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明确安全管理政策的关注要点,为企业制定合理科学的安全战略提供决策借鉴,提高对安全资源投入效率,更有利于企业整合资源,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二、天然气净化企业安全管理能力现状及原因

国内的天然气净化企业由于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职责划分、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安全管理水平存在差距。

(一)现状

1、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

目前国内的净化厂基本都是采用三级或二级管理模式,实行管理层级细化,各级管理职责更加清晰,能够更好起到各负其责的作用。厂级主要负责生产、技术、安全的协调、统筹,能够将精力放在对员工的管理上;工段级主要负责具体生产的组织实施,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装置、设备的管理上;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相对有人员和精力能够更好地完成党建、企业文化建设、基层建设、群团等工作;对各种方案的审查把关多了一重保险。在人员配备方面,大多数企业高中技校学历人员居多,中低文化水平人员比例较高,受专业知识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在突况下表现为反应相对较慢,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况,时效性比较差,特别是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较弱,同时仍需进一步加强对承包商的管理。

2、规章制度

目前国内的净化企业基本都能按照要求进行HSE规章制度建设,有相应的记录清单,基本有对车辆、事故、隐患、“三违”、特种作业、应急物资、应急预案演练、工艺纪律、固体废弃物的管理,对生产技术总结、月修计划表和完成表统计、环境事件通报、大修总结、检漏等统计分析并作了计划,总体来说规章制度比较完善。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单独设置了HSE办公室,部分企业编写的HSE清单缺乏系统性,个别未能形成闭环管理。同时,有的HSE办公室未对大修的相关记录存档,不利于进行科学编制与修订安全管理计划。

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企业都能做好培训记录,但企业班组内部的安全培训记录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较为齐备和完善,有的还流于形式,总的来说多数企业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力量比较薄弱。从调查的部分企业培训记录看,记录内容质量一般。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天然气净化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力量比较薄弱,文件管理还较混乱,安全检查落实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加强,安全培训需要进一步落实闭环与加强针对性,进一步落实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制度。

(二)原因分析

总结来看,国内天然气净化企业由于安全意识不足,很多企业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仅仅将日常巡检与大修作为安全检查的替代品。在面对外审人员来检查时,往往人为制造阻碍,甚至为了避开检查,故意不将文件放在安全生产办公室。对于安全管理的责任归属也不到位,企业应急管理往往不归安全部门分管,造成应急预案根本不能落实。企业安全知识不系统;由于安全管理需要较多经费,部分企业由于经费不充分,未能形成系统的安全培训体系,导致安全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达不到安全管理需求。

三、天然气净化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提升措施

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保证员工人身安全,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

(一)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一般而言,企业发生安全事故,往往有三方面的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物(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往往是由于存在侥幸心理,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安全意识就是人脑对生活、生产等活动中安全观念的反映。人要有安全的意识,才会有安全的行为;有了安全的行为,才能保证安全。对天然气净化企业而言,职工是否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则显得更为重要。从目前实际来看,有不少企业员工没有安全意识,把日常巡检与大修作为安全检查的替代品所以,提高净化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要分成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其中安全被列为基本需要。因此,提高安全意识应视安全为需要,提高员工自我安全意识。要认真定期组织员工学习规程和安全技术,增加安全理性意识。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各类安全活动,将员工个人心理的感性认识转变为提高安全意识的推动力,提高安全意识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巩固、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特别是要对习惯性违章予以严惩,消除员工安全经验意识,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构建有效管理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管理层作用

管理模式有多种,只有符合企业实际、并且易于实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才能称之为有效管理模式。对于天然气净化企业而言,其管理中必须坚持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即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要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职工安全生产教育等作为加强管理的主要内容。采用能构成PDCA循环的管理模式,当一个PDCA循环周期结束后,一些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得到有效控制而降为一般环境因素,次优先解决的环境问题随之上升为重要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并成为下一PDCA循环周期所需要解决的重要职业健康安全问题。同时,应充分发挥各级管理者的作用,特别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对“危险点、危害点、事故多发点”采取挂牌管理,落实责任,真正实现全员、全面、全过程、全天候的四全管理。

(三)完善机构设置,稳步推进HSE体系

安全管理的目标是要建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安全管理的核心任务:识别并控制危险源。从国内天然气企业现有机构运转情况来看,各个业务部门基本能够做到协调运转,大多数企业建立或开设了HSE功能的办公室,对于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普遍都缺少独立的HSE办公室,人员的调配也不够合理。因此,为使HSE体系建立扎实开展,稳步推进,必须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企业应成立以厂长为组长,各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HSE领导小组,下设HSE办公室,负责体系建立的日常工作,HSE办公室由专门管理人员组成,建议分为4个工作小组:

1、培训及宣传推广小组:主要负责HSE体系宣传工作以及各层次人员HSE意识培训和HSE工作组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培训;负责与上级、外部的沟通联系,组织HSE的推广、建立与实施。

2、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小组:主要负责指导、协调各基层单位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核实并汇总评价结果,提出隐患治理方案,编制企业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报告。

3、法律法规识别获取小组:负责获取国家、地方、行业相关的HSE法律、法规、标准及识别、整理出相关条款,通过企业内部网络提供给各单位组织学习和对照实施,并编写法律法规符合性报告。

4、文件编写小组:负责体系文件的编写工作,包括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运行控制文件的编写,并指导协助基层单位作业指导书的和各职业部门HSE管理职责的编制。为了保证HSE管理体系建立工作顺利进行,HSE办公室人员应每天制定工作计划,每周进行书面总结,同时还要建立HSE例会制度,总结本周工作,部署下周打算,使工作信息得到及时传达与反馈。企业内外部应加强运作力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考核,用制度保障体系运行畅通,并及时修正体系,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首先,建立有效的消防自救和工艺自救队伍,专人负责,坚持训练,保持演练;其次,要确定与HSE管理体系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并形成文件,安全责任实行首长负责制,与各级人员签订安全责任状;三,建立三级安全教育架构,实行三级安全教育任务分配。

四、有效识别危害,完善风险评价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科学、细致、全面的风险评价是建立有效的HSE管理体系的前提,企业应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开展这项工作,发动全部一线职工直接参与此项工作中,从而真正找出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HSE危害。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工作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组织各职能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对各自所管辖的所有作业活动及设别设施进行摸底统计,整理出企业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清单,初步确定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范围。二是培训普及阶段:为了让每一位员工都掌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分析方法。建议采用层层培训的方式,首先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培训,然后要求他们回到各自单位组织全员培训和评价实践,期间,HSE办公室人员根据各单位的情况,有针对地辅导、讲评和总结,帮助职工更好地掌握分析方法。三是全面开展阶段: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在各单位全面展开,主要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以及管理的缺陷四个方面来分析。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制定。根据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情况,风险评价、危害识别小组负责编制企业危害识别风险评价报告,并将当年的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目标分解成指标下发到各单位。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每一次重大危害和重大环境因素制定具体的控制方案,通过行政控制(如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工程控制(如技措技改,隐患整治)、员工控制(如培训员工的HSE意识和技能)来降低风险,以确保目标,指标的实现。HSE管理体系作为科学的管理体系,所涉及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及各种政策要求。为了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企业必须确定识别、获取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方式、更新的途径等。法律法规小组负责收集有关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企业标准、规定、要求等,并梳理原有的HSE规章制度,整理编写企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一览表》,具体条款明确至各部门和基层单位,以网络的形式,在局域网上分布,要求各单位组织学习,开展符合性评估工作,修订相关的管理文件,做到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工作符合法律要求,从而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法制观念,明确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律责任。

五、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实现自我约束

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制,是天然气行业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履行行业职责、规范行业运作的重要保障。国内各天然气净化企业应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管理的重要性,自觉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和自我促进。建立行业自律管理组织行业协会,共同制定行业安全管理制度,订立行业公约,建立和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尽快形成和完善行业法律和自律监管两个体系。结合行业内典型案例,开展安全管理教育。建立行业自律性惩戒规则,实行黑名单制度,对于行业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单位和管理者,列入黑名单。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安全发展,绿色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仅仅是安吉县2016年的工作目标,也是县安全监管局的工作目标。

三方联手解难题

像其他基层安全监管部门一样,在监管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事前预防和源头管控,一直是全国所有基层安全监管人员探索解决的课题。安吉县进行了有特色的探索。为此,记者采访了安吉县安监局局长章熙翔。

章熙翔介绍,2015年以来,安吉县安监局以事前预防和源头管控为切入点,查找安全监管工作中的“短板问题”,发现三类突出问题:一是从安监部门事故数据统计来看,由于轻伤类安全事故还不在安监部门事故统计范畴之内,对各类生产性事故底数情况掌握还不全面,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不透彻,导致事故隐患源头管控上还存在一定的盲区,特别是预防轻伤类事故演变成重伤、亡人类事故的过程监管存在缺失。二是作为安监部门,一直缺乏有力的措施手段,特别是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企业重效益、轻安全的现象比较突出,即使一些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涉及人员受伤、无亡人的情况),由于工伤保险赔付足额的原因,企业所承担的经济损失极少,就不能引起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三是从安吉县历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情况来看,事故大部分集中在综合类企业,而综合类企业的量大、面广,监管任务相当艰巨,无法面面俱到。使执法检查缺乏针对性,不能突出重点对象和重点环节,执法成效甚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安吉县安监局牵头,以工伤事故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平台,以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为推手,与县人力社保局、总工会建立了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联动机制,以“重源头、抓事前、严执法、强教育”为工作重点,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堵塞监管盲区,补齐工作短板。2015年5月20日,安吉县安监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总工会联合了印发《关于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简称《实施意见》)。就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效进行事故及职业病预防工作,三方联合开展的工作内容、形式及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

建立机制 分工合作

《实施意见》明确了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联动机制主要10项工作内容。

建立三方联络机制

安吉县安全监管局、县人力社保局及县总工会建立工作协调联络机制。联络机制分为日常联络机制和定期联络机制,日常联络机制主要通过电话、传真、联系单、公共邮箱等方式沟通。加强联络沟通;定期联络机制主要是通过定期联席会议、定期互通总结性信件等方式沟通。定期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也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适时召开。通过联络机制建设,通报、总结、分析全县安全生产及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工作等情况,及时商议应对措施。

建立工伤和职业病监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安吉县安全监管局、县人力社保局和县总工会依托“智慧安监”建设,建立工伤认定和生产安全事故信息交换、情况互通的平台。指定专人负责将生产安全事故中的伤亡情况、职业病发生情况和工伤认定的有关信息及时录入统一的信息平台,每月互相通报,为确定联合监督检查工作重点提供依据。并及时商定重点监管对象,制定阶段性事故高发领域专项执法方案,明确联合执法工作目标,突出工作的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升执法实效。

建立“三色预警”及约谈机制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发生率,三部门联合向企业下发“三色预警”通知书,针对企业的事故发生率情况,分别下发黄色、橙色、红色预警通知书,事故发生率3%以上的企业为黄色,5%以上的为橙色,8%以上的为红色,并将近年来发生过重伤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工伤事故发生率超3%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作为约谈的重点对象,开展多部门联合集中约谈活动,每半年开展一次。同时责成事故多发单位出具自查报告,并落实整改,未按要求及时落实整改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2015年以来,安吉县共开展集中约谈2次,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130余人次。

通过“三色预警”机制,进一步加强了与企业的互动,增强了企业负责人的主体意识;以工伤保险费率浮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预警结果运用,对未按预警通知书要求落实相关整改措施的企业上浮费率,有效引导企业开展隐患的自查、自报、自改工作。

建立生产性重伤事故报备机制

各生产经营单位发生重伤和社会影响较大的生产安全事故,在向县人力社保局申请认定工伤的同时,规定必须向县安全监管局报备,并提供企业事故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劳务派遣单位将员工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中发生工伤事故,劳务派遣单位应提供用工单位出具的事故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县安全监管局对企业事故自查报告及整改措施进行审查并督促企业落实整改。县总工会组织职工主动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落实隐患整改工作。生产经营单位在进行自查后未及时落实整改的,由县安全监管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三方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隐患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县安全监管局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事故进行立案查处,督促事故单位整改事故隐患,强化安全管理。县人力社保局强化劳动合同实施、工伤保险管理等情况的监督管理,同时,县人力社保局在工伤认定过程中也可至县安全监管局调取有关材料。县总工会强化监督作用,通过组织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督促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减少工伤事故发生,维护职工权益。

建立奖惩机制

充分应用各部门现有对企业的考评机制,通过采取奖惩措施引导和督促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在人力社保部门实施的费率浮动办法、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与标准化建设评定、工会组织开展的劳动保护分级管理“笑脸”评选等工作过程中,将企业工伤事故、职业病预防工作、安全生产状况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对好的企业采取优惠措施加以扶植,对差的企业采取限制措施督促改进。

建立事故预防宣传教育培训及经费保障机制

安吉县人力社保局、县总工会将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和安全技能分别纳入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计划和企业职工“菜单”培训内容,县安全监管局提供有关师资力量。在年度宣传计划及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月”、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中,联合开展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等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广大从业人员法制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探索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的宣传、培训等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规定比例列支。

建立事故和职业病预防教育警示基地机制

安吉县安监局挖掘企业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先进做法,有针对性地培育一批优秀企业,建成事故预防、职业病预防教育警示基地,树立典型,加大先进工作经验宣传力度,规范一家,带动一片。

建立职业病患者劳动关系确认合作机制

安吉县安全监管局及时向县人力社保局通报职业病诊断、鉴定过程中,在确认劳动者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时,当事人对劳动关系、工种、工作岗位或者在岗时间有争议的情况,县人力社保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作出裁决,方便劳动者能及时通过劳动仲裁快捷得到职业病诊断、鉴定结果。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工伤事故通报机制

安吉县人力社保局和县安全监管局定期将生产安全事故多发、工伤事故率高的生产经营单位向同级政府报告、向县总工会通报、向社会通报,情况严重的,确定为县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企业,并在其享受政府优惠政策、评先评优、安全生产诚信等级评定和工伤保险费率调整等方面予以限制。同时,将典型事故案例在各新闻媒体曝光,提高社会关注度,促使生产经营单位提高事故预防和安全生产的自觉性。

联合起来促安全

通过建立工伤事故信息资源共享联络机制,全县安全生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此,湖州市在安吉县召开了现场会,在全市推广安吉县的工作经验。

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从安吉县人力社保局的数据显示,在参保人数每年上升的情况下,2013年安吉县安全事故发生率是1.56%,2014年安全事故发生率是1.4%,同比下降10.30%,2015年,安全事故发生率是1.02%,同比下降23.21%。数据表明,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联动工作,促使企业守法意识逐步增强,安全生产事故防范意识不断提高,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的频次,切实保障了劳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了企业的安全风险。

行政执法的重心进一步前移

开展事故多发企业的执法检查,拓展了安全生产事前执法,与新安法“加强事前预防、强化隐患排查治理”的精神契合。2015年,安全生产事前执法案件数为77起,罚款总额42.2万元。2015年与2014年相比,案件数量同比上升26.23%,罚款数额同比上升23.95%。通过事前执法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重心从事后查处转变到事前预防,倒逼企业主动把功课做在前面,真正落实隐患整改主体责任。

企业的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

经过联合执法、集中约谈、“三色预警”、示范企业创建、警示教育基地创建等事故预防联动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深企业及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大“轻伤”以上事故多发企业事前执法力度,督促企业建立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机制,加大了对安全生产的各项投入,据统计,企业新增安全生产投入310余万,消除各类隐患1 900余处。

执法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联动工作,加强部门联络沟通,共享事故信息资源,及时分析事故多发原因,大大提高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反映速度;加强部门协作,联合执法,通过“安监执法”“三色预警”“集中约谈”多种手段,使制止力度、制止效果和查处效率都有了显著提升。2015年以来,安吉县三方共开展联合执法52次,检查企业234家,下发了《责令限期整改文书》218份,办理案件31起,其中办理企业未落实主体责任类案件23起,占案件数的74.2%。

企业保安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通过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百日攻坚”行动,抓排查、促整治、严执法、治违法、打非法,坚决杜绝安全生产事故,确保党的十和“一会一节”期间商务系统平安稳定。

二、时间安排

从2012年8月1日开始,到2012年11月30日结束,分部署、实施、总结三个阶段。

(一)部署阶段(2012年8月1日~8月10日)。各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动员部署,落实工作任务、责任和措施。

(二)实施阶段(2012年8月10日~11月28日)。各企事业单位根据本次专项行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百日攻坚”行动。

(三)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9日~11月30日)。各企事业单位对专项行动进行汇总分析,认真总结经验做法,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三、工作任务

(一)以“百日攻坚”为抓手,推动安全生产各项重点工作。各企事业单位要对上半年安全生产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开展“回头看”,查找差距,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达标。要把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和“基层基础巩固年”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政府监管能力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提升、重特大事故防控、安全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确保全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强化重点行业突出问题整治攻坚。要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各职能科室要对高危企业、重大危险源、2008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和事故多发企业、非法违法突出的行业及重点时段部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一般安全隐患,要即查即改;重大安全隐患按要求实行挂牌督办,做到责任、措施、经费、期限、预案“五落实”,确保按期完成整改;对存在无法整改的重大隐患的高危高风险企业,要依法关停。

1.液化石油气。以防高温和打击非法经营为重点。由分管领导牵头,特商科参加。重点针对夏季高温、雷雨等极端天气和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多发等情况,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通风、防火、防爆、泄漏、防雷等工作,制订落实具体防范措施。全面排查,铁腕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经营。

2.消防安全。认真开展党的十期间消防安全保卫战。由各分管领导牵头,各职能科室参加,针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粮食仓库、加工厂、屠宰厂场,开展“查设施、试运行、督管理、促维保”专项行动;督促有关单位落实好高温天气下的消防安全措施。

四、工作要求

(一)层层落实责任。强化安全生产“一把手”负责、“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各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做到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确保党的十和“一会一节”期间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