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论文(精选5篇)

  • 隔代教育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中国教师报《幼儿教育周刊》第31期提出了隔代教育时代来临,并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隔代教育“隔”住了什么?作为一名从事幼儿师范教育的教师,面对隔代教育时代的来临,需要积极地去应对隔代教育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自我实现的…

隔代教育论文(精选5篇)

隔代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隔代教育 利弊 教育方式 理念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教师报《幼儿教育周刊》第31期提出了隔代教育时代来临,并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隔代教育“隔”住了什么?作为一名从事幼儿师范教育的教师,面对隔代教育时代的来临,需要积极地去应对隔代教育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节奏加快,自我实现的意识增强,生存竞争的压力日益加剧,不管是城市的“白领”,还是农村的“来城务工群体”,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养,这样的社会现实,促使祖辈们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而隔代教育作为近年来经济搞速发展凸显的一种社会现象,正在对众多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问题与现象之辩

暂时对隔代教育的优劣不予置评,而对隔代教育应以一种社会现象而非社会问题进行定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我国,甚至全世界隔代教育的出现都是不可避免,可以说隔代教育的出现是必然的。细究隔代教育出现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点:

(1)在城市,双职工家庭占了多数,许多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孩;在农村,迫于生存压力,很多年轻的父母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务工,由于经济、入学、生活习惯等原因,将小孩交给留在家乡的父母亲教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留守儿童的数量迅速增加(达7千万),隔代教育问题也就显得十分凸显。

(2)长辈在教育晚辈时有天然的优势,这也就是出现隔代教育的客观原因。一方面,长辈对教育小孩有经验,这种经验是年轻父母所没有的。另一方面,长辈对晚辈的疼爱也使得他们在教育小孩时表现出更多的爱心和兴趣,与其请别人来带小孩,不如让自己的父母帮助自己。

现代社会“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也间接导致了隔代教育现象的出现。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贯彻,“四二一”型的倒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也成为普遍的现象,许多老人退休后跟随自己的儿女生活,也就顺其自然地帮着他们带起了小孩。隔代教育是必然出现的社会现象,我们不能将其当成一种社会问题一棍子打死,更不可能设法通过某种手段杜绝它的出现,给予高度关注。

2利弊之辩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对整个社会来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特别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祖辈群体的存在现状,隔代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上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所以我们必须优化隔代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教育模式的基础框架下,避免隔代教育的不足,让教育和临代教育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教育模式。

(1) 隔代教育造成“隔代亲”是父母永远的“心头痛”。根据发展心理的研究成果,婴儿期最重要的任务是要获得信任感,而这种亲密与信任的培养是在2岁之前培养起来的。如果父母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失位”或者“错位”,以后要建立起这种亲密感可能就十分困难。由长辈教育长大的小孩往往在回到父母的身边后,表现出生疏甚至是排斥等不良反应,这种隔阂是对小孩发展不利的。

(2) 家庭教育方式有民主型、放纵型与专制型几种,在民主型家庭中长大的小孩往往表现出最健康的心理特征。而通过隔代教育长大的小孩可能表现出娇惯、自卑、暴躁、不安全等不良性格特征。家养而不教,在这样的教养模式中,经常出现溺爱、放纵或是专制等教养方式。在小孩成长的关键期,如果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与教育,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性格,而这也是在以后的教育中很难纠正的。

(3) 观念的撞击是隔代教育不可避免的话题,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在隔代教育的家庭中更为激烈。长辈的教育观念往往陈旧,甚至是有点不合时宜,在老旧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作为教育成果的孩子就有可能有些“先天不足”,如保守、不自信等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在两代人关于教育孩子的争论中,经常出现两败俱伤的情况,谁都不会妥协,教育就可能成为一场“拉锯战”。

但是隔代教育也并非一无是处,它的优势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显而易见的就是,长辈对小孩有天然的感情,这种情感的优势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东西。细心、尽力与无私让小孩感受到的是深深的感情与浓浓的爱。在教育小孩方面,老人也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经验,一些素质较高、社会经历丰富的老人对孙辈的教育也非常成功。

3教育方式与理念之辩

近年来,中国的家庭教育出现很多严重问题,其中日益普遍的隔代教育问题更令人担忧,这就要求我们更加积极地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教师要相互沟通协调好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让两者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形成温馨和谐的教育氛围,特别是教育方法,要反对祖辈家长对孩子的各种需求,他们通常采用简单的、直接的满足方式,忽视在引导孩子获得满足的过程中,让孩子探索学习和接受锻炼的机会,过分强调安全,不敢让幼儿冒险,不利于幼儿自信心和胆量的培养。

在教育理念上,一些祖辈家长视野狭窄,思维僵化,价值观教育观、比较保守,观念过时。祖辈对孙辈的教育往往重情感,轻理智,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缺乏对幼儿的思维能力、健康发展的关注,故这不仅需要个体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努力创造良好条件环境,更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论,让隔代教育不隔儿童的身心发展,不要让隔代教育隔住儿童的未来。

4隔代教育对策

4.1 政府实行政策扶持,推行子女随家长就读

政府首先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让户籍与学籍脱钩,推行子女随家长工作地就近入学,实行同等待遇。

4.2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构建社区教育网络

政府加大投入,并实行教育资源分配均等化,取消重点学校和重点班。政府应根据地方学生的数目,建立相应数量的学校,并改善办学条件。

4.3加强教育管理,关注留守孩子真空

政府牵头,各所学校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对有隔代教育的学生进行统一管理,比如对学生祖辈进行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学习方法教育等,以减低隔代教育带来的影响。

总之,隔代教育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产物,它有利但更有弊,其原因是两代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何降低隔代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然后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东子.隔代教养难以替代父母之爱[N].健康报,2009-8-14(004).

[2] 傅晨.试论隔代教育对幼儿个性养成的影响[J].科教纵横,2010(9).

[3] 黄珊,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4] 何梅.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服务功能[J].内江科技,2007(3).

[5] 何突敏.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J].教育教学研究,2004(6).

[6] 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家庭与社区教育,2005(6).

隔代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前教育 隔代教育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1探究隔代家庭教育的背景和意义

每当上学和放学,校门口的人群中大多数是两鬓斑白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他们为该怎么背着书包,牵着孩子,准时地送孩子入校;放学时又匆匆地提前来接孩子回家。无论烈日当空的三伏,还是风雪交加的三九,老人们毫无怨言、乐滋滋地驮着孙子们的书包,拿着孩子们的衣物、履行自己神圣的“职责”。问及这些孩子们的父母,他们或因工作繁忙,或因事业发展需求,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并由祖辈对孙辈承担着抚养和教育责任,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隔代家庭教育。

在当下的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年轻夫妇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当他们初为人之父母时,既要要加倍充电投入工作,争取事业成功,又要不断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时间和精力的严重不足就成为抚养孩子的最大难题,这样不得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带,这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的主要原因。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隔代家庭教育在中国有着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中国人受宗族制发展的传统影响,以几代同堂为荣,提倡尊老爱幼,长者为尊,三代四代甚至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并不罕见,长辈对晚辈的教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在当今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一大批老年人退休在家,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又使得普遍进入独生子女家庭时代,对子女的教育不容忽视,隔代教育随即成为让父母相对放心的一种家庭教育方式,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

笔者对我校学前班2013年在校的学生864名进行了调查,其中652名由祖辈承担抚养和教育,占总数75.5%;由父母承担抚养和教育的167名,占总数19.3%,还有5.2%的是由亲戚托管。有专家称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家庭教育的国家,隔代教育已成为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提出: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因此,探究隔代家庭学前教育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校隔代家庭教育的不良类型归纳

通过对学前班学生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隔代家庭教育的不良类型可归结为4种类型:

一是一味经验型。在谈及对孩子的教育时,基本上都认为无师自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辈的人经常称自己带过几代孩子,自己是过来人,还津津乐道地说“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认为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富有“经验”,极不情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

二是过分监督型。学前班的孩子什么事都要在爷爷的提醒下才能做好,造成孩子依赖性和惰性,什么事都要督促孩子去做,使孩子产生对成人的不信任感。

三是怀柔温暖型。本班文倩是三代单传,是全家人的掌中宝,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想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有求必应,过分尊重孩子的意愿,遇事以孩子的主张为准则,甚至放弃教育原则,让孩子从来不会谦让,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性格。

四是过分关注型。大部分的孩子在不小心而摔倒在地,本可以自己爬起来,而外婆却呵护备至,马上扶起小宝贝问疼不疼,还用脚跺起地面说,是地不平才让宝贝摔跤,责任归于地面。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却让隔代家长们放弃了对孙子的教育契机。

3隔代家庭教育的利弊透析

隔代家庭教育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教育利弊已成为当今社会聚焦的热点,父母都爱说:奶奶只会宠坏孙子。笔者认为祖辈的隔代教育也是有自身的优势的。

一是祖辈家长的慈爱之心有利于学前教育孩子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农村有句俗语:养儿容易望孙子难。从某种意义上说,祖辈对孙辈的慈爱是父辈们不可比拟的。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容易与孩子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为教育孩子创造良好的感情基础。这种感情基础直接积极影响着隔代家长的教育效果。

二是祖辈家长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有利于营造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对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等,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孩子自由成长和个性发展。

三是祖辈家长勤劳奉献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

但是,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祖辈的知识结构、生活方式、教育方法、价值观念等等与现代社会差异较大,隔代教育对孩子终身发展和良性成长难免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1)不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养成。老人们事事依着孩子,处处惯着孩子,依着孩子,使孩子们为家中小皇帝或小公主,甚至形成祖辈是佣人、父辈是主人、孙辈是先人的畸形家庭座次。使孩子变的极为任性、自私、胆小、娇气等不良个性,使得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得不到良性发展。

(2)不利于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由于孩子与隔代家长长期生活在一起,长期沉浸于老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耳濡目染地模仿老年人的言行,易失去天真幼稚的本性,不会自己处理事物,造成孩子交往上的依赖性,影响独立性的发展。特别是隔代家长在家庭中对孩子的吃喝拉撒全部包办代替,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提倡:凡是孩子自已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增强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祖辈习惯于包揽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因为在他们看来孩子还小不用做成人做的活儿,不用受不该受的累,当孩子有了最初的劳动欲望时,如扫地、剥豆、抹桌子等,他们怕累着孩子而加以阻止。当孩子乱扔玩具时,他们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整理;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梯时,他们担心孩子摔倒,会抱着孩子上下楼梯;当孩子自己吃饭时,他们又担心孩子弄得一塌糊涂、饭菜凉了、吃不饱等,就一口一口地喂。祖辈们的包办代替,无意之中打击了孩子的劳动热情,扼杀了幼儿的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失去了劳动兴趣就不愿意动手了,扼制了孩子自信心的发展和独立能力的培养。

(3)不利于幼儿生理健康。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由于祖辈们对于孩子的包办代替,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大脑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动作发展缓慢,自理生活能力差。在实际生活中老人怕孩子有个闪失,往往不让孩子参与危险的活动,孩子参与活动的机会偏少;总是担心孩子冷着感冒,总是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也不爱开门窗通风,造成体质下降;由于老人摄食口味往往偏重,所以孩子的进食也会受到负面影响。诸多原因容易造成孩子的身体敏捷度不高,体质偏差等,存在着孩子生理发展上的缺憾。

(4)不利于幼儿情感归属。隔代家庭教育容易引起家庭内部教育现象的不一致,如父母在幼儿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总引导孩子如何与小朋友友好游戏,与同伴发生纠纷时,比较冷静,注意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而祖辈容易从自己孩子利益出发,保证孩子的“不吃亏”教育,很容易使孩子滋长骄横霸道的不良习性,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易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5)不利于幼儿社会化发展。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别人的世界,离不开和别人的交往,特别是现代社会,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自己的一生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大多数隔代家长教育的孩子在一起交往问题就更严重,不会主动迁让和尊重,交往问题尤其是幼儿的同伴交往对幼儿一生发展极为重要。

由于隔代家长的教育思想存在的年代与孙辈们所处年代在时间上的跨度,所处时代经济基础、社会文化背景、生存压力悬殊,他们在对孩子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很多新兴时尚事物,隔代家长们很难接受,也很难适应电脑普及化。

(6)不利于幼儿创新思维的开发。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与父辈相比,祖辈的思想相对保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观念相对滞后,接受新事物缓慢,加之交往范围有限,信息的来源受到一定的限制,接受新生事物较慢,不同程度地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4教师在隔代家庭学前教育中引导探究

面对隔代家庭学前教育现状,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园,甚至是全社会都应该全面贯彻《指南》,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使当今孩子在现有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面对隔代家庭教育这一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前家长进行引导:

(1)引导父母敢于担负起孩子的教养责任,不可把教养权完全留守给祖辈老人。

祖辈的隔代教育不能取代父母的亲子教育,颠倒了主次关系。父母要主动加强亲情教育,经常带孩子出外远足、野餐、游泳、滑冰等,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加深与孩子的感情交流,使孩子自觉地听从父母的意见。

(2)引导家长要以身作则,协调统一,两代协力共同教育好孩子。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习惯养成。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跟家庭教育环境密切相关。祖父两代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首先要注意善用角色,以身作则。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做到。因为好的习惯都是从大人身上学来的,比如东西不能乱放,从哪里拿的用完后还放到哪里,培养孩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千万不要用买东西来讨好孩子,物资享受要少一点,精神食粮给多一点。

(3)引导祖辈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协调各方力量,形成隔代家庭教育的合力。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有专家提醒:在隔代养育为主的中国,更新祖辈教育观念,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深入普及科学育儿观念已经成了全民的需要。优化和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自身修养以理性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迫在眉睫。祖辈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首先是努力学习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教师咨询有关问题。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祖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对孩子的教育质量,要想让祖辈们更好地教育好下一代,使孩子们健康地成长,就必须提高祖辈们的教养素质,尤其是要提高农村文化层次较低的祖辈们的教养素质。指导他们搞好学前家庭教育,转变祖辈的教养思想观念,改变陈旧的教育方法。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和推动,形成全社会重视隔代学前教育的良好舆论环境,加强隔代教育的正面宣传,满足祖辈家长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适合祖辈家长进行隔代教育的指导模式,不断提高隔代家庭学前教育的质量。

(4)学校、幼儿园要与隔代家庭有机结合,家园共育,营造孩子常态生活环境。

隔代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隔代教育 利弊 不容忽视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生活节奏飞速运转时代,生活压力巨大,当孩子出生时怕影响工作,孩子基本都有自己的父母带;年轻父母不能把孩子推给老人,要让孩子同时处在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两个轨道上成长。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但是隔代教育,爱多还是害多?如何对待利弊?有专家呼吁:隔代教育不能替代亲子教育,既然隔代教育部可避免,怎么样保留隔代教育的长处,减少弊端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让孩子健康成长,这才是我们所关注的焦点。

我们来探讨一下,老人教育孩子的利弊和怎么预防隔代教育产生的害处:

隔代教育的优点:

1. 老人有着更加平和的心态。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宝宝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是,祖辈们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宝宝,也更容易融入小宝宝们的游戏,跟宝宝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他们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2.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经验。祖辈在抚养和教育宝宝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对宝宝各阶段的发展特点也了解得更准确,尤其在宝宝生病,或者遭遇其他问题时,他们更清楚应该怎么样去做,并且不会像没有经验的父母那样,遇到一点点事情就慌了手脚,相反,他们显得更为淡定。祖辈们这种处事的方式会带给宝宝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父母一种心理上的支持,对解决这些问题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为年轻父母解决了后顾之忧。祖辈们对孙辈的爱是任何育儿机构或者保姆无法替代的,他们可以为宝宝提供最好的心理支持,给宝宝带来足够的安全感,他们的加入还为年轻父母全身心投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祖辈们的加入,为那些单亲家庭的宝宝弥补了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缺失的问题,为宝宝提供了性别模仿的对象,也为宝宝学习与异性相处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无形中给予了宝宝正确完整的性别意识教育,对宝宝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4.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它们对中国的持续发展有着非凡的意义,而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美德正在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影响下逐渐消失,或者失去了原有的味道。老一辈会更多地保有这些传统的文化和美德,有他们参与教育孙辈,宝宝们不仅可以接受先进的文化的熏陶,也有机会更好地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

隔代教育的缺点:

1.教师感悟:问题学生祖辈“造”。学校里其他同事也有同感,“老人管教的孩子,在语言表达上比起直接由父母带的孩子要欠缺很多,他们也许有很多想法,但很难形成完整的语言。在生活方面,这些孩子的自理能力相对差。”如果是女孩由祖辈管教,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创造性和安全感。据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小学前三年至关重要。因为在这三年里,孩子们将会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他们的性格、兴趣会在这个时期基本稳定下来。

2.过分溺爱宝宝,阻碍宝宝自我成长。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3.引发家庭矛盾,导致亲子隔阂。宝宝出生的前几年,父母对他的影响至关重要。毕竟,对宝宝来说,父母是他最重要的亲人。如果父母不能陪伴在他的身边,他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在他内心深处留下阴影。

怎么样避免隔代教育的带来害处:

1、避免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老人在孩子有不合理的要求时,较多地采取顺从、满足需要的方式和态度,容易使幼儿产生“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有了错误也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孩子的不合理的欲望就会无原则的得到满足,即使父母想方设法来改变,有老人那张保护伞的作用,孩子有恃无恐,稍有不合心意就会大哭大闹,以达到非分的要求。

2、老人应避免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导致了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能力差,一遇到困难就失去信心,只会叫喊着等别人来帮忙,不会尝试、锻炼,只有哭闹和发脾气。

3、避免隔代教育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老人易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教育及养育观念相对滞后,多年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也不容易改变。他们希望孩子乖巧、听话,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出现的的“捣乱”、“破坏”等。

4、避免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品质(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切忌少外出活动,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既然隔代教育不可避免,那就正视隔代教育所产生的利弊,给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给孩子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刘文

[2]《以积极情绪影响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王鸽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隔代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眼下,不少退休的老人,一回到家,还没享受几天舒适的退休生活,就担负起隔代教育的重任,替代孩子的父母领养起第三代。不知不觉中,开始重温当年做父母的日子,感受那种唯有父母才能体验到的神圣感、幸福感和使命感。

但毕竟岁月不饶人,一天下来,累得一脸的疲惫相。即使如此,仍毫无怨言。因为从孙辈的身上,老人看到了自己生命的延续,在与孙辈的交流中,感悟到了寄托情感新的所在。面对家族中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哪怕自己再累,也毫无一丝怨言。中国的大多数老人既善良,又真挚,套用一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来描写,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然而老人们带的毕竟不是自己生的小孩,老人与孙辈之间还有一代——孩子的父母。直接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他们虽然会因某种原因把抚养孩子的任务交给老人,但绝不会轻易把怎样抚养的权力交给老人。两代人经历不同,观点不一,方法各异,家庭中的这种教育,因“隔代”而矛盾,使不少老人往往会怀着一腔热血而来,憋着满肚怨气而走。

而社会的舆论,并不全站在老人一方,甚至对辛辛苦苦带着第三代的老人会大声疾呼:“隔代教育弊大于利!”为了说明观点,还列数了好几条理由:

一是容易形成溺爱。由于老人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造成他们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二是许多老人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三是老人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容易形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然而,不少老人不赞成以上说法:

情绪激动的老知识分子说:“弊大于利的理论,伤了我拳拳之爱心,毁了我谆谆之教诲,贬了我孜孜之努力,销了我融融之亲情。”

心情平稳的退休女干部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过艰苦生活的磨练,形成了勤劳、朴素、勇敢、奋发的好传统,过去我们曾经用这些教育了子女,今天,我们还要用这些去教育我们的孙辈。”

直言快语的退休工人则说:“孙辈也是我们的血肉,他的血管里,也流着我们的血。他们父母忙,我们不管谁管?当今社会复杂啊,是是非非的东西太多,小孩子辨别不清,当然需要我们这些人来引导。”

这些关于隔代教育的利弊争论,到底是谁对谁错,你能说得清楚吗?

别无选择,只要第二代需要,祖辈都会参与隔代教育

照理说,真理越辩越明,关于隔代教育的利弊争论不会没有结论。尽管我也是年过六十的人,恕我直言,我认为隔代教育的弊肯定大于利。要不,上下5000年,为什么历来都是父母为主带小孩,很少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主带小孩?

我信奉什么年龄有什么样活法的理念。

结婚生孩子,那是二三十岁的事,虽然当时辛苦,但今天回味起拉扯他们长大的日日夜夜,心中会充满喜悦和自豪。从孙辈的角度来看,父母与老人也许很难体验到他们缺乏母爱父爱的痛苦。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个发生在西安市一个初二年级女生身上的故事:那天她给远在澳大利亚的父母写信,信中说道:

……爸爸妈妈,我十岁那年,你们就去了澳大利亚。今年,我已经14岁了,你们没有回来看过我一次。偶尔打打电话,也只是问我考了多少分,你们就是不问我没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感受。奶奶对我很宠爱,但奶奶的爱能够代替父爱和母爱吗?前几天,我们学爷爷《回忆我的母亲》的课文,我在课堂上就哭了起来。那天晚上,我给你们打电话,刚说了第一句话,你们就说有客人来了,把我的电话挂断了。当时,我哭得很伤心,女儿的思念,你们不知道啊!

那天晚上,她写完了那封信,就吞下了大剂量的安眠药,离开了人间。儿时不能与父母在一起,不仅是孩子的不幸,其实也是父母的遗憾。

至于退休后,我想就应该过得潇洒和舒适,因为留给你仍然具有活力的时间,最多是六十岁到七十岁之间的十年,人过七十,衰老接踵而来,再要远行办大事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如果把这黄金十年,奉献给第三代,当然也有价值,但不得不承认,人生是有缺陷了。

尽管如此,今天要是有人问我,你会不会参与隔代教育?我会明确地回答说:“如果第二代需要,我会。因为我别无选择。第二代生存的压力、竞争的压力,都超过了我们的当年,他们实在没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对更多年轻的父母来说,是不可能辞去工作在家带孩子的,与其出钱请保姆带,不如借助祖辈的力量,请老人带。与保姆相比,我们当然有着感情的优势、责任的优势、知识的优势。再说,独身子女的家庭结构,四位老人面对一个孙辈,从隔代领养到隔代教育的流水线稍一整合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参与隔代教育,必须过好三大关

中国式的隔代教育就是这样,处在一种“越是存在着弊端,越是不容易去掉它”的状态。不仅如此,中国式的隔代教育还处于一种原生的状态,它自然而无秩序,发展而无科学,每对老人都各自为战,都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教育着21世纪的新一代。

既然现实社会不可能摆脱老人参与隔代教育的客观环境,那就不如多下点功夫研究祖辈如何参与隔代教育更有实际意义。“利与弊”讨论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隔代教育,而在于怎样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依我看来,上了年纪的人千万不要倚老卖老。今天教育第三代,比起当年教育第二代要难得多。真的要出成果,必须要认真学习,过好三大关:

首先,过好正确定位第一关。

教育第二代时,我们是直接责任人,孩子的许多事我们可以说了算。教育第三代,祖辈不是直接责任人,孙辈的许多事不能由你说了算,得由孩子的父母说了算。你可以做许多具体的事,提无数条建议,但无论如何得尊重孩子父母的意见,争取孩子父母的理解,获得孩子父母的支持。孩子的父母就像是董事长、法人,你充其量是个总经理,只有办好事的责任,没有决定事的权力,不越位、不错位的角色意识,是参与隔代教育的前提。

这种定位意识决定了你在参与隔代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谨慎加入,适时退出。只有当孙辈的父母确实有这种需求,你也理解了他们的意图和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答应。一旦当孩子转由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后,尽量采取退出机制,由主角转为配角,让孙辈过起在父母指导下的学校生活。

一个明智的老人,应该懂得通过各种手段,维系和增加孙辈和他们父母之间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旁人代替不了的。少了它,对他们来说都会形成终身的遗憾。科学家说,母亲的伟大,不在于她怀孕十月,生下了孩子,母亲的伟大,更在于孩子出身后三年对他的哺育。我们对孙辈的隔代之亲,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去实现,千万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感而影响第二代和第三代之间的情感。

其次,过好沟通交流第二关。

独生子女家庭,原本结构极其简单,但一到第二代结婚生了孩子,就变成了三个家庭三代人,聚焦点又集中在第三代一个人身上。多元一体,既是好事,又是麻烦事。你一旦参与隔代教育,必须注意与其他两个方面的沟通和交流。如你一个人带还好,现在往往是轮流带:三天你带,两天亲家带,两天父母带,各人一套教育方式,孩子无所适从,还能健康成长吗?倒是应了那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扛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老古话。沟通和交流是当今隔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过程,过不了这一关,不但孩子教育不好,家庭也因各种矛盾安定不了。

最重要的,要过好再学习的第三关。

上了年纪的人,别以为以前带过孩子,有经验。从自己育儿到为第二代育儿,时隔近三十年,天变,地变,人更变。不仅以前那套育儿经生疏了,新的育儿经更是一窍不通。如不重新学习,很难想象能在隔代教育中有所作为。老人对孙辈的隔代教育往往集中在0到3岁,其实这一年龄段尤为重要,人的一生中,这三年变化最大,跨过的阶梯最多。否则怎么会有“三岁看大”这句话呢?根据不少老人的理念,三岁前,只要肚皮吃饱饿不着,衣服有穿冻不着,平平安安伤不着就可以了。如真这样,孩子会错过了多少体力、智力开发的机会?更何况智力开发也绝不等于仅仅是识汉字、背古诗。

参与隔代教育老人,不仅要学科学知识,更要学思维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去掉因年纪的增大随之而来的不健康的情绪,以培养作为教育者应有气质。听说,有位老人自尊心特强,一次,孙子的外语和物理考试双双不及格,负责隔代教育的老人感到丢了面子,成天就在孙子面前说:“你再不争气,我们就没脸见人了!”结果,以往被娇惯的孙子,承受不了这种精神压力。一天晚餐时,他在老人的酒杯里下了毒。

隔代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

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首先,祖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与各方面加强沟通协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教育合力的意义,改变以往独力教育孩子的错误看法。只有在思想观念上有了改变,才能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地加强协调与沟通。第二,祖辈要协调与沟通的对象是多维的。对象一是学校中的老师。老师不仅可以对祖辈的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解决在隔代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交流,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掌握孩子在学校中的近况表现,并使老师掌握孩子在家中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象二是孩子的父母。虽然现在年轻的父母较之老一辈人更重自己的事业发展,为接受日益激烈的挑战而不断地进行学习和教育,关心子女的时间非常少。但作为人之父母则必须承担应有的责任,尽量抽出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亲情需要。经常性地与祖辈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状况,通过协商使两代人在教育子女的意见上达到一致。而且父母较之祖辈经常接触社会的新信息、新经验,更容易接受养育子女方面的新知识,可以在某些教育问题上对祖辈加以纠正和指导,帮助祖辈教育孩子,使孩子取得进步。对象三是隔代教育的对象,即孙辈。我们常说,孩子是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人,祖辈在教养孩子时应以民主平等的心态与孩子沟通、交流,明白他们的感受,考虑孩子的需要,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非事事代劳包办,培养他们基本的优良素质和公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