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建筑施工图识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按照以上分析思路,确定出建筑设备安装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定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为以下三项:
(一)知识目标掌握建筑设备系统的组成、原理、分类、特点,掌握各类系统的布置原则与安装规范。
(二)能力目标能识读建筑设备施工图,能完成建筑设备安装组织和施工;能解决建筑施工及管理工作中土建与安装的协调配合。
(三)素质目标树立协调配合、团结合作的观念、养成严谨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意识。该课程定位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前导课程有建筑识读与构造、建筑结构与识图,后续课程有施工组织与管理。一方面该课程在专业学习当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专业核心课程起到巩固和支撑作用,有利于学生将来的职业迁移和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建筑设备安装内容不再是简单的水、电、风三部分,其内涵和外延都得到扩展,包括了建筑给水、排水、中水处理、热水、小区给排水、消防、建筑供暖、通风空调、建筑照明与供配电等多方面的内容,简单的水电知识已经无法完成现代化建筑的施工管理工作。教学内容繁多而课时量有限,一般建工专业该门课的课时量约为60-80课时左右,因此必须以“适度够用”为原则[3]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本课程学习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切入点,按照安装工程施工特点将整个教学内容划分为6个大的教学项目,依次为建筑给水系统安装、建筑排水系统安装、建筑消防系统安装、建筑供暖系统安装、建筑通风空调系统安装、建筑电气系统安装。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安装工作过程将每一个教学项目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整个课程6个教学项目可分解成24个工作任务。以第一个教学项目“建筑给水系统安装”为例,该项目可划分为建筑给水系统分析、建筑给水施工图识读、给水系统安装、给水系统验收与成品保护四个工作任务。结合完成工作任务所需专业知识和能力来确定教学具体内容,例如建筑给排水系统分析这一任务的教学内容包括建筑给排水系统的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给排水附件和器具,系统的设计与设备、附件的选型。表2是对整个建筑设备安装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分解。
三、教学方法设计
针对繁多的教学内容,应“因材施教”,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此处的“材”,一为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灵活采用任务驱动[4]、案例分析、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教学方法;二为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适合于本专业本阶段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沿着将教学内容重组为6个大项目,每个教学项目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的思路,可以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建筑给水系统施工图识读”这一教学任务为例,开展教学任务前先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按照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实施—拓展训练—总结评价这五个步骤进行教学组织。具体步骤为:
(一)任务布置提出案例,要求学生识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实训楼给水系统施工图》。教师简单介绍工程概况,学生搜集查阅相关建筑外网供水情况、建筑构造特点、建筑内部供水需求等内容。
(二)任务分析首先分析给水制图规范,然后结合图纸实地参观,分析本建筑供水方式、供水系统的组成。
(三)任务实施1.分组分析讨论。将学生分为三个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区域的供水图纸识读任务。2.代表发言。每个组将各自的识读内容进行阐述。3.纠正补充。其他人对发言人的内容进行更正和补充。4.互评与点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这一阶段要控制课堂节奏,适时就有争议性的问题作出专业解答和补充,必要时在黑板上列出讨论的内容提纲,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重难点。
(四)拓展训练1.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整栋楼的给水系统试图报告,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2.学生完成识图报告后进行自评,教师根据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给出成绩。
(五)任务总结总结内容包括识读的方法与图纸内容,学生总结,教师点评。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定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后,需要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在教学进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可环环相扣,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以“建筑给水系统安装”这一教学项目为例,首先在多媒体理论课堂上讲授“建筑给水系统分析”,紧接着在实训室进行“给水管材、附件、供水线路的认知”实训;然后在理论课堂上讲授“施工图识图”方法,再进行“给水系统识图”实训;最后针对施工安装这一环节,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施工准备要点”“安装工艺流程与验收规范”的理论教学,再完成“给水管道加工”“水表阀门、管道安装”“水压试验”等实训内容。
四、结论
建筑施工图识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1调研分析确定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进行教学整体设计确定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前,我们采用“个人访问”和“问卷调查”及召开专家委员会的方法对建筑工程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重点是恩施州翔宇有限责任公司、恩施宏城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等八个与我系签定校外实训基地企业。被调查人员主要是行业或企业的技术专家、生产一线工程师、技术能手或管理人员等。调研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人才需求状况、行业发展趋势、人才结构、能力结构要求、专业课程体系要求、岗位技能要求、证书及其他要求等。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建筑工程企业中对一线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的要求除了具备必须的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我们以此为依据确定了:
1.1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建筑工程识图》被喻为“工程技术语言”。建筑施工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能熟练阅读和绘制本专业的工程图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土木工程职业技术岗位提供专业基础知识,为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工程技术管理员等工作岗位奠定识图基础。本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有: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资料员、造价员、监理员。
1.2职业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施工技术与管理人员:具备熟练识读施工图纸,合理组织指导施工的能力;具备熟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能根据构造要求,参与工程图纸会审。工程造价咨询人员:具备熟练识读施工图纸能力,能根据施工图纸、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预算。工程建设监理人员:具备熟练识读施工图纸能力,能根据施工图纸合理指导、监督施工,参预图纸会审。
2课程教学设计
2.1教学目标设计
2.1.1能力目标(1)能用空间想象能力、空间逻辑思维能力,画出较复杂组合体的三视图(2)能用制图规范、标准完成识读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室内给排水工程图、道路工程图。(3)能用制图规范、标准及制图工具绘制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
2.1.2知识目标(1)掌握投影法表达空间几何形体及识读投影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掌握建筑工程图样的图示特点和表达方法。(4)掌握《建筑制图标准》中有关符号、图样画法、尺寸标注等有关规定。(5)掌握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平法”制图规则和识读图的基本方法。(6)掌握室内给排水工程图基本知识。(7)了解道路工程制图规则要点。要实现以上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工学交替的项目化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将教学划分为三个阶段(既完成三个综合项目)第一阶段:课程基本能力形成的初级阶段,以选定的项目《组合体三视图的识读与绘制》为能力训练目标和知识训练目标,在课程设计中让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做、练建立空间想象,掌握制图标准和规范,完成组合体的识读与绘制项目。第二阶段:专业识图与绘图阶段:根据课程教学目标,选择合适项目。我们根据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职业岗位的能力目标,在综合考虑任务的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和可行性等诸多因素的前提下,确定以“识读职院某住宅楼建筑工程施工图”作为该课程第二阶段的项目。为了使学生能在课程结束时顺利完成这一任务,我们将这个项目分解成四个任务,在任务下设立多个子任务,并将课程教学目标分解到各个子任务中。建筑工程施工由三大部分组成。我们分别以识读这三类图纸为主题设计了三个子任务。这三个子任务既相互联系,又互为独立。它们的共同之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感,训练学生利用建筑制图原理及建筑制图国家标准的相关知识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的能力。通过三个子任务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不断巩固识图步骤和制图标准的相关知识,强化学生识图能力。而这三个子任务的不同之处则是所训练的专业术语不一样。例如:“识读建筑施工图”主要训练学生对建筑物开间、进深、层高、净高、建筑红线、梯段、踏步等专业术语的表述能力,“识读结构施工图”主要训练学生对混凝土、钢筋、抗震等级等专业术语的表述能力,而“识读设备施工图”则是训练学生对于建筑设备设施相关专业术语的表述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每一个任务的挑战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这也是三个子任务单独存在的意义所在。第三阶段:专业知识的拓展阶段,通过对建筑工程企业的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随着恩施城市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不少学生毕业后就业于道路桥梁施工企业,因而,识读道路桥梁工程图是本课程项目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个合格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人员,识读道路桥梁施工图,运用道路桥梁相关专业术语与工程技术人员交流成为他们从事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要求。我们据此又设计了“识读道路桥梁工程图”专业拓展能力阶段。
2.2《建筑工程识图》课程的教学环节设计
2.2.1环节1:通过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巧妙地提出任务设计任务情境的目的是自然地、巧妙地引出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明确完成任务后达到的学习目标。在《建筑工程识图》课程教学中,我们可先通过一些建筑工程工作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用建筑专业术语与工程技术员交流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学习的目标。然后,带学生对图纸所表达的住宅楼进行实地参观,指导学生拍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以备识读图纸时使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课程的总任务是“识读职院某住宅楼建筑工程施工图”。面对这一挑战性的任务,学生会在兴奋之后,产生信心不足的心理。此时,我们可引入子任务“识读建筑施工图”中的一个小任务———“识读建筑总平面图”,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然后,按照上述步骤,由简到难,逐步将各个任务引入。
2.2.2环节2:讨论分析任务,发现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出任务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完成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识读建筑总平面图”任务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初步识读图纸,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①通过识读建筑总平面图,我们可以获得有关该幢住宅楼的哪些信息?②建筑总平面图是怎样形成的?③我们应该如何利用建筑总平面图上的内容去完成一些实际工作?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2.3环节3: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计划针对发现的问题,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计划。例如:在“识读建筑总平面图”任务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建筑总平面图是怎样形成的?”时,我们不必急于回答学生,可先让学生试着绘制本校的建筑总平面图(局部)。在绘图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投影和影的区别,逐步认识到正投影原理。绘图结束后,可以选择部分学生展示其绘制的图纸,学生会发现由于各张图纸上表达方式的不统一而产生的误解,从而明确制图标准存在的价值,据此学生便确定了下一步自主学习的方向和内容———正投影原理和建筑制图国家标准。
建筑施工图识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深度参与;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
随着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测量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对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时代但目前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普遍存在实训内容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不紧密、智能建造背景下测量新仪器、新技术涉及较少、实训内容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就能上岗的企业需求,无法达到基层一线技术骨干的培养目标。为提高学生建筑工程测量技术技能,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筑企业深度参与,通过校企合作成立的生产教学公司,开展了课程内容对接工作内容、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研究,经过实践取得了实效。
一、基于“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
建工专业依托学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基层一线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实施“夯实专业基础、岗位分流强化、企业实践教学”的“三段递进式”教学组织方式。对标人才培养目标,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胜任力,构建能力递进的“三阶段、四模块”测量课程群。第一阶段(2、3学期)通过模块一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模块二建筑工程智能测量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基础测量能力,夯实测量基础。第二阶段(4、5学期)针对分流后的施工测量岗位,通过模块三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培养学生高阶测量能力。第三阶段(6学期)企业实践培养,通过模块四测量岗企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岗位综合能力。针对第二阶段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学生测量能力的要求,综合设计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项目。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依据建筑工程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训项目;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1],基于真实在建工程开展“教学施工一体化”教学实践;引入职业岗位标准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基于成果的校企“双导师”评价,以利于学生建筑工程测量系统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展技能强化训练
(一)基于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能力任职标准进行课程设计
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对标企业测量主管岗位职务工作标准,聚焦施工测量岗位职务能力要求,融合智能建造中的测量技术要求,开发测量岗位能力标准,编制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标准。坚持基于真实工程、理实一体的改革原则,整合现有的教学内容,取消内容陈旧、滞后于实际测量工作的需要知识,增加RTK测量技术、Cass软件应用、测量机器人应用等新内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
(二)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开发实训项目
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针对某一个专业岗位,根据岗位职务、岗位职责要求,应具备的专业技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交能力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建工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施工管理岗、施工测量岗等专业岗位,通过校企合作“三段递进式”系统化教学培养,使学生具备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针对施工测量岗位分流强化阶段人才培养要求,联合行业、企业测量技术人员、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分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过程的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形成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全过程、系统化测量实训项目,包括八个施工阶段,对应十个实训项目,以及三十一个与实岗能力对应的工作任务,详见表1。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基于施工过程的十个施工测量工序、三十一个工作任务,涵盖了施工全过程典型测量工作,使学生进行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系统性训练,充分体现出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要求,真正做到课程内容与职业需求对接。
(三)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强化训练课程涉及建筑工程完整的测量工作任务,需联合多个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项目,包括开工准备、基础施工、地下室施工、主体结构施工、砌体工程施工等完整的施工过程,进行实训项目高效穿插,实现全施工阶段的岗位技能强化训练。通过课前准备、现场组织实施、课后总结三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阶段,校企教师共同编制实训任务书,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实训内容与目标。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熟悉实训内容、编制测量方案,通过校企双师指导,修改完善形成指导实操的测量方案。现场组织实施阶段,学院教师准备好测量仪器工具,带队到达施工现场;企业导师准备好现场工作面,进入作业区前进行安全教育,检查学生安全防护设备,保证现场实训的安全性。学生按小组进入现场作业区域,在学院教师与企业教师指导下完成基于真实工程的实训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学生以实训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校企双师进行提问答辩,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强化技能。下面以施工测量岗技能强化训练课程中建筑物的高程传递实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实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3]。第一,课前准备。一是编制实训任务书。联合建筑施工企业在建工程项目,组建由企业技术及管理骨干、学院专业教师组成的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共同研讨制定基于真实工程项目的“教学施工一体化”实训任务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首先,实训目标。根据在建住宅楼项目建筑总平面图、施工区高程控制点进行±0.000标高测设;根据首层地面标高、结构施工图进行建筑物高程传递,在施工层测设结构0.5线,为施工层提供高程基准。其次,实训内容。根据实训目标进行实训内容分解,包括如下实训任务: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制定、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及检核。二是实训资料收集。联系在建项目测量主管,收集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建筑、结构施工图,及施工区高程控制点高程数据等资料。三是测量方案编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工程资料编制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方案及建筑物高程传递方案,测量主管作为企业指导教师与学院教师审查各小组测量方案,进行总结、点评,形成适合在建项目的测量方案。学生根据测量方案,为基于真实项目的现场实践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第二,实训现场组织实施。一是班前安全交底。表1 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的实训项目设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前往在建项目之前检查学生安全帽、劳保鞋及服装穿戴情况。进入施工现场前由安全主管进行班前安全教育,明确施工现场危险源,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实训任务实施。由企业测量主管、测量员和学院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业区域,分配实训任务。首先,建筑物底层±0.000标高测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施工现场高程控制点为后视点,使用水准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个角点测设±0.000标高,并做好标志。其次,施工层结构0.5米线测设。用钢尺沿结构外墙,由建筑物三个角点处±0.000标高线向上竖直量取设计高差,在施工层柱子钢筋上做出0.5米线标志。测量过程中钢尺下端配重,保证钢尺铅锤。用水准仪检核施工层的三个标高点,其误差应≤±3毫米。合格后以其平均标高作为该层的0.5米标高。若建筑高度超过一尺段(30米或50米),可每隔一个尺段的高度,精确测设新的起始标高线,作为继续向上传递高程的依据[4]。第三,课后总结评价。完成实训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本次实训内容、工作流程、操作技巧、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制作汇报资料。并选派小组代表进行总结汇报,企业指导教师和学院指导教师听取学生汇报并进行提问答辩及考核。
三、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以真实工程为载体,开展“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的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校企双师全程参与,理实紧密结合,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教学优势,提升学生测量综合能力。
(一)“双导师”指导与评价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优势,联合项目测量主管、技术骨干与学院专业教师,组建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双师指导团队。企业教师与学院教师全程参与密切配合,实训前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确定实训项目,及时提供现场实践作业面,审查学生测量方案;实训中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后的课程考核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进行“双导师”评价,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权重各占50%。通过测量知识考核、核心技能考核、职业素质考核方式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二)“双场地”教学
基于真实工程,开展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双场地”教学,充分发挥校内教学与现场实践的双场地优势。根据真实项目工程进度,灵活安排课程实施计划,课堂教学与现场实践紧密而有效结合,使现场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学生的实战演练场。学生在真实工程环境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奠定良好的专业发展基础。
(三)“双制度”管理
学院管理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结合。学生在校内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入企业施工现场,需明确企业规章制度,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促进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四)行动导向,任务驱动
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任务为驱动,开展基于施工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充分体现课程实践性。每个实训任务设计工作要根据测量前期准备、测量方案编制、班前安全交底、测量任务实施、测量工作检查、工作总结评价开展实践教学,学生参与真实项目测量工作,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对接[5]。
(五)强弱结合,团队协作
注重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教学。为使每位学生测量技能得到全面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强化,教师应分析学情,发现学生各自的优势与长处,根据学生知识与能力进行分组,形成强弱结合的合理搭配,以利于发挥不同水平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素质的共同提高。选派小组组长,明确责任义务,强调合作性原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模式,发挥团队的积极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会分析、总结、归纳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测量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施工测量岗位技能强化训练课程改革实践,聚焦专业岗位职务能力,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测量工作任务,开发基于施工全过程、系统化建筑工程测量实训项目,构建了全方位、立体化考核评价体系。学生通过系统化训练,对建筑工程测量工作有了全面认识,建立起系统化测量工作思维,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学生进入企业便能够独立承担一般建筑工程测量放线工作,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参考文献:
[1]于桂阳,等.服务生猪产业链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与实践——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新五丰现代畜牧产业学院为例[J].湖南畜牧兽医,2022(1):40-43.
[2]魏静,林华.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162-163.
[3]翟翊,等.提高“现代测量学”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测绘通报,2012(2):109-111.
[4]王丽,杨文军,葛科.高职建筑工程测量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0(21):139-140.
建筑施工图识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组合作 中职 建筑识图 有效性 培养策略
一、建筑识图能力培养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缺乏联系
《建筑识读》课程主要讲述的内容是利用建筑制图基本知识完成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学生初学基础知识的时候学习兴趣高,但随着内容加深、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提高,特别是看到施工图中各种复杂形体和符号与基础知识的内容在形式上大不一样,一些学生错误地认为这两部分内容互不关联;有些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基础知识上,想着能凭着这部分内容考及格就可以了;有的学生认为基础知识部分没用,只想在施工图识图时学“有用”的东西。这些想法造成学习上的脱节,影响识图能力培养。
2.不能运用三面投影原理识图
三面投影原理是利用水平、正立、侧立三个投影面共同表达空间形体。建筑施工图中的一些结构需要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及详图相结合识读。如学生在识读和绘制建筑平面图时,对室外台阶个数和高度识读不懂,因为平面图中只有台阶的宽度,台阶的高度应到相应立面图或剖面图查找。学生不懂这个原理,大大影响学生读懂整套图纸。
3.缺乏识图技巧
要能准确完整地读完整套图纸,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有机结合很重要。如识读和绘制建筑平面图时,钢筋混凝土柱子截面尺寸没有标注,学生不知道去结构施工图中找,而是直接从图中量取,或者大致估计一下。这种识图习惯养成会给毕业后从事建筑领域的工作带来隐患。
二、基于小组合作的课程实质
小组合作法是将职业项目引入教学,是以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以相关职业岗位及职业任务为导向的先进教育方式。其实质是设计多个情景,以小组为单位,以协同合作为手段,让学生在设计的情景中完成实际任务或解决问题。该理论特点是通过协作解决过程及对问题的逐渐探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方法是让学生用掌握的知识完成设计任务,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法的教学组织主要有项目精选、目标确定、情景设置、小组分配、项目实施、效果评价等环节。结合课程实际,在建筑构造识图训练中应用小组合作法的具体做法如下:
1.确定目标
精选一套复杂程度适宜的工程图,以这套工程图为一个项目,要求学生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完成建施、结施图部分的识图任务,即通过识图训练,完全看懂图纸上的内容,并且以书面和口头方式表达图纸内容。
2.情景设置
假设学生身份是某建筑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开工之前要参加设计单位组织的图纸答疑。为了熟知图纸内容,对施工图纸中出现的疑问早发现早解决,为开工做好准备,拟组织参与该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一起识读施工图。
3.小组分配
我们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任务将学生分组,以5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各组推选1名组长,各组组长必须负责组织本组项目的识图练习,并将具体任务和责任落实到每个组员。由组长确定施工图识读的形式、方法,并督促检查组员识图训练情况。其他4人根据组长安排,按时完成识图任务并完成组长分配的部分识图成果书面资料。学生根据理论学习内容结合所接项目工程图的情况,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完成该任务。这种团队协作情景可以让学生进入职业情景和职业角色,把学生引入需要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和查阅相关规范、标准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
三、基于小组合作的课程有效性培养策略
1.识图训练过程
首先,组长带领组员认真学习任务要求,给组员下达识图任务。此过程主要让学生建立团队意识,明确团队任务及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任务。
其次,学生根据布置的任务和自己担任的工作,以小组讨论、独立思考等形式,详细研读施工图并初步交流图纸内容。此过程是识图任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完成该任务既需要建筑构造的相关知识,又需要建筑材料、建筑制图与识图等方面知识。识图中,学生要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认真研读每张图纸的内容,并将每张施工图内容前后紧密联系。通过此过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最后,由组长将其他四名组员整理的各部分识图资料汇总起来,并组织组员对项目识图结果进一步讨论以达成共识,同时为公开解读图纸内容做好准备。该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学生互相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成果评价
(1)评价内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评价内容主要从识图过程和成果展示两方面评价。识图过程重点评价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①小组成员的积极性;②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性;③小组成员的出勤情况,等等。成果展示方面重点评价以下内容:①小组成员解读图纸内容的完整性;②小组成员的口头表达能力;③书面报告内容是否符合要求;④团队精神,等等。
(2)评价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工作能力,体现团队精神,达到学生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此项目评价可采取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的方式。即在学生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对各组展示集中进行点评,点评结束,由教师和各小组组长组成的考核小组成员,根据以上评价内容对每个小组的识图成果进行评价,综合给出各小组的识图训练成绩。小组成绩即为学生的个人成绩。
3.教学效果分析
小组合作法较传统教学方式,更突出学习主动性和能力培养。小组合作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学、观察、动手、研究和分析问题、协作和互助、交际和交流等各种能力。在小组合作法的实施中,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项目任务设计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教学实施效果。
比如,在某图书馆施工现场实习前,我以图书馆大厅的建筑施工图(含平面、立面、剖面)、结构施工图作为背景资料,将班级分为5个小组,要求各小组组长在30分钟内对图书馆的空间形状、位置尺寸、内部结构及细部构造进行简单描述。虽然各小组识图能力有所差异,但是通过“识读建施、结施图”这样一个任务,既可以加强学生对投影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才能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学生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得以调动,达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建筑施工图识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建筑识图与构造》是建筑工程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和《建筑构造》课程这两门经过重新整合的核心课程, 这门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理论知识不能与时俱进,和实际工程构造出现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为改变现状,结合我院示范校建设,课程教学设计采用项目教学法,并根据建筑工程领域工作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造价员、监理员、施工员、安全员、资料员等的职业资格标准,按照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紧密围绕建筑工程行业需求,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探索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企业调研,科学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1. 在确定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前,首先要对该门课程的任务、目标进行准确定位。通过深入对建筑企业的调研及岗位分析,首先确定《建筑识图与构造》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房屋构造的基本知识,能够初步识读建筑施工图纸,具备一定的绘图能力,这正是建筑类企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2. 结合企业调研的实际情况,编写出适应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和符合最新建筑规范的课程标准,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突出专业理论和实际能力一体化为原则,培养学生识读、分析建筑施工图纸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熟悉建筑物的构成、组合原理和构造方法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和执行国家建筑标准的有关规定及地方标准的能力。课程标准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方案、课程性质、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等一系列问题及学时数、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以及必要说明等部分。
3. 坚持校企合作编写教材,依据教育部提出的“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为指导思想,按照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天津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中理论知识、构造做法滞后的内容予以删减;按照最新建筑规范和构造标准对本专业需要的内容加以补充和完善;依据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确定教材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点,加强建筑行业中最新施工工艺、施工方法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4. 教学过程中,重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和适当的删减,比如建筑工程图识读部分,应首先讲解形体的正投影原理及点、线、面投影特性,让学生建立组合体三视图的立体空间及想象力,而在实际工程中很少见的立体图形的相贯线与结交线投影部分内容可以删减掉,然后重点讲授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与技巧,结合实际工程图纸的识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构施工图和设备施工图部分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分别在《建筑结构》及《安装工程识图》课程中进行讲解;在房屋建筑构造部分,教学的内容应以新规范、新构造及地域要求讲授各构件的内容,比如老教材中沿用传统木窗的构造做法,而近年来施工现场广泛使用塑钢门窗,要求教师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重新安排,以任务为驱动设定学习情境,将相关理论知识分解到各学习情境中,进行各学习情境中的实训任务来引领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真正做到在做中学。
二、结合教学实践,改革课程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
1. 识图教学设计方法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识读建筑施工图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是重中之重,只有掌握正确的技能训练方法,才能避免盲目的尝试,使理论与实践完美统一。通过近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了“一脉,两法,三练”的识图教学设计方法。“一脉” 是以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为主要脉络,如:建筑工程技术及工程监理专业以施工为主要脉络,工程造价专业以工程量计算为主要脉络。“两法”是将识图的训练分为两层方法,第一层通过讲授、示范、图纸抄绘训练的交替进行,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图的形成、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定;第二层按工作过程进行综合识读图纸技能训练。 如建筑工程技术及工程监理专业按工作过程分为开工前和开工后的识读。 在开工前,主要记概况,记要点,记难点,记全局性问题,做到全面掌握,核对无误。 而开工后,主要是针对某一方面的专项问题,结合施工进度,查找有关资料与数据,记局部,记细节。“三练” 是指识图技能训练的三个阶段,即单项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单项基本技能训练是对建筑施工图的认知训练(记忆和模仿为主),如图例、符号等;专项技能训练是对建筑施工图的理解训练(专业),如建筑图、结构图等; 综合应用技能训练是模拟学生将来职业工作过程,按工作行动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如建筑工程技术及监理专业通过模拟图纸会审工作过程, 训练开工前的识图能力。在此训练过程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充当引导者。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多种工作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解决各自的问题;而教师则应灵活、机动、具有针对性地解决共性和个性问题。例如在识图教学部分――建筑施工图纸会审这一教学情境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代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站在不同的角度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通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切身实际的体验,来提高学生融会贯通和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学后做,学中做,还要做到做后学,做中学,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接受和掌握本课程的新知识。
2.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建筑形体的投影到建筑施工图,再到建筑构造,其对象主体都是建筑物,而学生的学习、生活就处于建筑的包围中,这就给本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教师授课中可以很方便地结合周围或眼前的建筑物,采用演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进行讲解。通过这些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体现了互动创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比如在楼梯构造设计项目中,综合运用以上几种教学方法,首先布置楼梯详图设计的任务,再利用演示教学法对于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进行实际楼梯设计方案及图纸的绘制方法,之后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际任务训练,最终学生要完成楼梯详图的绘制任务。
3. 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为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利用专业实训室,实现了单一的理论课堂向多功能一体化专业教学场所转换,即兼有理论教学课堂又有学习小组讨论和学生实训操作的教学地点,教学手段由单一讲授模式向工作过程行动导向式转换,即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整合的模式转换。例如在讲解建筑施工图识读的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无法将二维图纸与实际建筑联系在一起,通过实训室中的三维模型软件,可以在施工图与建筑模型之间进行自由切换,而且在进行修改之后两者也可以同步更新,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软件,把原本单调、枯燥的课程变得更加灵活,并在练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三维想象能力,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探索者,让学生自己体会到《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的乐趣。
4. 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基于能力培养的专业基础课,应把加强对学生的过程能力评价作为重点,考核方式要改变以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模式,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结合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标准,按照实践能力为主、理论知识为辅,课程实训过程为主、课程实训结果为辅的原则,确定理论知识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的权重,实施作业检查,增加能力测试和技能考核内容。命题考试应灵活多样,知识覆盖面广,注重考核学生理论知识运用实践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采用闭卷考试、大作业、课程设计等多元化考试模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
5. 课程教学手段的创新:在如今信息化的时代,建立网络信息化资源库,为学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已经成为教师一项必备的技能,通过网络学习系统对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答疑,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形成一个开敞式自愿学习氛围。所以,本门课的教学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出最佳的教学设计方法与手段,这还有待今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加以总结完善。
三、结束语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处处体现着高职工学结合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一脉,两法,三练”的建筑识图技能训练方法,遵循了职业技能学习的规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相融合,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这必将有效培养学生的各项职业能力,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