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考勤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排班制考勤; 考勤系统
人事考勤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较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目前越来越被医院管理者重视,它动态记录了员工在日常工作时间的出勤情况,是医院支付员工薪酬的客观依据。为了有效规避现有考勤系统的不足之处,2009年本院与某软件公司共同合作,探索、研发了一套更能适合现代化医院管理需要的考勤模式,以提高考勤信息的标准化水平。
1 排班制考勤系统设计基础
第一阶段纸质手工抄报。简单的手工抄报考勤,工作量较大,存在许多主观、人为因素,透明度较差,传递过程冗长,难以达到人事管理的约束作用。考勤数据在全院不能充分共享,形成部门间信息闭塞。
第二阶段电子考勤系统。随着医院信息技术平台的不断完善,2007年电子信息化考勤系统在医院使用,将人员基本信息集中归类,考勤项目不断细化,有效地记载了全院职工的学习、工作出勤情况。通过信息系统能快速、精确的采集考勤数据,没有过多的异常数据需要人为调整。但是,此类考勤方式多为“回忆式”记录,通常是由考勤员(各病区护士长)在月底或次月初回想当月出勤情况报考。医院的医疗岗位是个多方位服务岗位,医护人员的岗位流动十分频繁,以“回忆式”填报考勤往往会出现多考、漏考、错考等情况,不真实的考勤给员工的薪金计算、绩效考核带来众多不便。同时,从财务管理角度看,直接影响到医护人员的收入、成本费用的跟踪与归集。
2 排班制考勤系统设计模式
排班制考勤系统实质上是一种基于Web系统的分布式预先排班、汇总考勤数据的信息化系统,即由各临床科室预先做好每一周期的排班计划(通常为一周),该计划在实际执行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排班变动和调整。当月份内工作计划完成信息转换系统直接转化成出勤记录,生成考勤汇总信息的一种信息化管理系统(MIS)。该系统可以实时查询员工的在岗出勤情况,更有利于提供集成考勤项目汇总记录,实现考勤信息全院共享。
2.1 考勤单元设定 由于医院特殊的服务区域划分和业务流程,单一的考勤单元设定方式已不能满足科室需求,医院在合理区分科室职能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考勤单元设定。(1)医疗岗位以学科为依据设立考勤单元,具体可以分为临床、医技、护理、医疗辅助等;也可以员工的工作地点为依据设立考勤单元,具体可分为门诊科室、住院科室、专病科室、其他科室等,多元化考勤单元设定,便于员工在一定的服务区域,实现跨科工作的安排。(2)非医疗岗位,如行政机关、后勤保障部门可以按支部、部门、班组设立考勤单元。
2.2 班次与出勤类型设定 医院是全日制服务行业,临床、护理岗位实行24 h循环排班,在常规班次的基础上,每个科室可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工作繁琐程度、忙闲时间段点等情况,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定义班次,由医务部审核同意后自行使用。班次确定后,出勤类型就可以分班次归类,大致分为:全勤、病假、事假、公休假、探亲、婚假、出差、进修、迟到等。
2.3 科室考勤人员角色分类 科室排班考勤人员由管理员、排班员、排班审核员组成,经过严格的权限审定,不同角色分工不同。(1)管理员主要负责基础信息定义和维护,包括增删改用户信息、员工个人信息、科室、排班单位、排班计划审核流程、出勤班次定义等模块。(2)排班员负责对应科室排班计划的制订、查询。排班员根据情况,可以选择性的查询出排班原始计划、排班执行最新计划、已审核排班执行计划三类排班计划。(3)排班审核员负责对应科室排班计划的审核、执行、批准修改。排班计划在执行期间,遇到例外情况时需在原有的计划上重新排班,系统仍保持原有排班计划记录。
2.4 排班制考勤系统功能 排班制考勤系统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多方面数据管理维护,实现全院考勤记录、出勤变动情况的跟踪及相关查询。系统主要功能有,(1)员工管理模块:主要定义医院员工的基础信息,包括工号、姓名、入院工作日期、科室名称、职称职务、操作权限等。(2)考勤单元定义模块:1个考勤单元包括1个科室或者多个科室,在此模块可以对考勤单元进行维护。(3)出勤班次定义模块:排班科室做排班计划时,可根据本科室业务特点,在此模块中设计个性化班次种类。(4)排班单位定义模块:主要对医院科室进行基础信息的维护,包括科室编码、名称、职能描述等,1个排班单位可以对应1个科室或者多个科室,此模块与考勤单元定义类似。(5)排班计划审核模块:即根据医院的需求,设定审核人员权限,可对科室的考勤记录或者排班计划进行审核、查询。(6)例外维护模块:考勤管理员对排班数据进行维护,包括修改、备份、数据还原等工作。(7)考勤查询模块:系统对考勤数据汇总统计后,实现全院资源共享,满足各部门实时查询考勤数据需求。系统功能图见图1。
2.5 医院排班制考勤系统特点
2.5.1 结构先进性 系统采用B/S架构的设计,充分利用医院网络信息资源,使考勤管理做到集中控制、分布管理。无论用户办公地点集中还是分散,通过局域网或广域网,在授权范围内,可将考勤管理工作逐层分摊,信息交流及时、畅通,查询统计便捷、准确。
2.5.2 安装自由性 系统不需要安装客户端,所有安装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均可通过互联网使用考勤系统。因此,即使不在自己的计算机上也能方便地进行考勤管理,使得出差在外通览全部考勤情况成为现实。
2.5.3 行业对口性 专门针对医院特殊的业务模式设定考勤系统进行管理,支持多种类型的考勤需求,灵活定义、动态查询、固定对比。
2.5.4 数据安全性 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保密性是每个用户高度关注的问题,系统提供了五类角色登录方式,根据要求对每个业务操作员进行权限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2.5.5 使用简易性 系统所有的功能都具有界面简洁,操作简单的特点,突破了传统管理软件的菜单模式,在同一模块内,做到“想点就点、想查就查”。
3 结果
考勤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绩效考核体系对高校后勤企业的重要意义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的、基础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是考评主体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对照绩效标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岗位上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绩效考核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后,已经不是单纯地服务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在确保组织发展与个人发展也逐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后勤是一个集服务、管理、经营为一体的特殊企业,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后勤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化改革。改革后的后勤部门具有高校教育特殊的公益性即满足高校对后勤服务零利润的任务,又有企业的特性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求。因此,在研究教学规律、研制服务内容、拓展服务项目的同时,还要借助一系列如全员聘任制、激励薪酬制、绩效考核制等内部管理手段,培养员工树立牢固服务意识,促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从而巩固校内市场,拓展校外市场,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效齐飞。进行对员工的绩效考核就是近年来高校后勤坚持为师生教学、科研、生活服务宗旨,依据教育规律进行内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它是从高校后勤服务和经营目标出发对员工工作进行考评并将结果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一种规范化管理的手段。
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客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行为、工作状况和适应性,能对员工进行定期的、有组织的、实事求是的业绩、素质评价,达到培养、开发和利用员工能力的目的,同时还将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状况和企业的长短期战略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内部各环节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企业是否有不断成长的可能等,通过有针对性的绩效改进,达到提升部门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后勤企业运用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困惑
经调查,浙江杭州部分高校后勤企业在运用绩效考核管理时,有这样的现象:考核部门整体业绩的多,考核公司中层干部的多,对基层员工采取如年末一次评比的多,考核的结果只和检查员工工作完成情况,和薪酬绩效结合的多,将考核结果和员工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结合的相对要少。考核指标的制定基本上由管理人员决定,员工的意见想法很少体现。考核方面的培训较少,对考核管理制度的完善进行的不及时,考核的总体作用一般。
部分后勤企业在运用和推进绩效考核时,还存在着各种困惑,如员工们对考核充满焦虑和疑惑,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弱点被暴露,也有部分员工认为这是做官面文章,搞文字游戏的,在考评过程中管理者的偏见就足以葬送他们日常良好的表现。一部分后勤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费事费力,考核标准难以制定,获取的考核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现状,很难运用到实际的人力资源开发、薪酬管理中,或者是管理者还存在着人情上的心理障碍,不愿去触击员工切身利益这个非常敏感的雷区,不愿扮黑脸,不愿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因此,经过轰轰烈烈地绩效考核后,其结果普遍只是象征性地运用在年终小额度的金钱奖励或处罚上,管理者们不能或不愿系统地将考核结果用于被考核者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提升等方面。
诚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绩效考核是一项最难实施、最容易发生偏差的管理手段。因为该体系在高校后勤企业管理手段中还属初级阶段,没有很多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缺乏科学的实施导向和技术,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考核主体对考核工作态度不够认真、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标准不现实、考核周期不合理、考核过程形式化等现象,导致无法从中提取有效的绩效信息,自然就无法有效地运用考核结果进行奖惩管理、人员晋升管理、培训与开发、个人绩效提升等其他职能,无法对企业长短期发展目标提出建议和改进方向。
三、对建立高校后勤绩效考核体系主导方向的探索
高校后勤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可以考虑在具备健全的权利主体、有一批相对专业职业化的管理者队伍的基础上,在管理者充分认识到绩效考核体系重要意义的前提下,在实行员工聘用制、岗位职责制、运用监控、薪酬管理等管理手段的配合下按以下思路和步骤进行:
总思路:建立明确的绩效计划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选取全面的考核主体运用实用的考评工具、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通过及时的反馈(双向沟通与辅导)使被考核者认同将绩效结果充分运用到人力资源和组织发展目标的制定、调整上。
建立明确的绩效计划。根据后勤追求服务高质量、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效齐飞的目的,后勤员工呈现的“绩效”就是员工工作的数量、服务的质量是否能满足广大师生的服务需求,是否能产生企业所需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因此,制定员工绩效考核计划就要以个人任务绩效为主,周边绩效为辅展开。
“任务绩效”的绩效计划应通过有效的岗位分析,使用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让各级领导层和员工在充分的沟通与理解的基础上,深入到实际,共同商讨制定出部门明确的绩效计划,根据明确的部门绩效计划为每个岗位作出明确的短、长期目标、说明书、工作流程图和工作标准、工作规范、经济指标等,为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做好基础准备工作。
“周边绩效”的绩效计划即对员工素质及个体协、对外协调性的“德”“勤”“能”进行调查:“德”:职业道德、纪律性、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勤”:工作态度、考勤记录、工作的主动性和同事们间的协调性等,“能”:专业知识、业务能力、组织管理、开拓创新、发展潜力等。
制定可行的考核标准。根据共同制定的绩效目标和计划,再设定简单实用、可量化、操作性强的考核指标,即考核参考的标准,使员工十分清楚所从事岗位的职责、数量、标准:即做什么,应达到的效果,完成的时间;为了完成这些目标,需要接受何种培训和指导;需要有何种服务意识,运用何种工作方法,如果完成目标并取得更卓越的成绩可以得到什么奖励,完成不了目标或出现什么情况会受到什么处罚等等。采用的绩效标准必须符合绩效计划和工作目标,必须正确合理可行,能全面反映出部门和个人的绩效水平,如果一套绩效标准过于模糊、欠缺、走样、片面、不能准确量化,员工的认同程度很低,那么绩效考核的贯彻力度就会相当弱。同样,绩效指标要有其必要的严肃性,不能经常随着管理者不同的理念而改变,否则就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从而直接影响绩
效考核体系的运用效果。
选取全面的考核主体。绩效考核是组织内部各级管理者及其下属员工共同的责任,必须遵循公开与开放、信度与效度的原则,因此考核主体必须为考核实施人、被考核人和公司领导三方所能接受的,必须是公认的权威部门,且能遵循全方位获得评价结果的原则,能采取多角度观察和具备正确的判断技能。目前广泛认同的360度考评法就是一种相对全面、科学、客观的一种考评方法。它建议的实施主体就是被考核者的领导、同事、下级、服务对象、被考核者自己等,这些主体共同对考核者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科学的权重得出相对客观、全面、精确的考核意见。运用这样的考核方法获得的结果能有效地避免掺入个人因素和其他偏差性,相对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运用实用的考核工具、设置合理的考核周期。目标管理法、平衡计分卡都是较符合后勤企业运用的考评工具,无论哪种方法,以表格形式来实施考核是相对容易又科学的检查方法。通过工作业绩检查表、财务测量表、满意率调查问卷、个人周边业绩调查表,直接间接管理者和被考核者的面谈沟通记录表、考核者自述工作业绩报告等形式可以基本实现一套考核体系的目标。一般而言,对自述工作业绩、个人周边业绩的调查可采取每学期一次;对可量化工作量、易评判工作质量的如物业管理、绿化环境、饮食服务、宿舍管理的员工可以采取每天或每周考核工作业绩;对不可量化的财务、办公室人员可以采取每月或每季考核工作业绩;对服务对象满意率的调查可结合学生学习动态、公司企业运动开展的情况不定期地进行。
双向沟通。即时进行考核过程中的反馈绩效计划是绩效考核的前馈过程,绩效反馈就是绩效考核的后馈过程。因为考核不是简单的上级对下级的监视和检查,而是双方共同查摆问题,讨论成功和进步的过程。因此考核主体就要充当被考核者的顾问、参谋、辅导者、绩效伙伴,通过及时的双向沟通,使考核者了解本阶段中个人的业绩是否达到所定的目标,上级对本人工作业绩及素质的认可程度;接受上级对下一个绩效周期的目标并相互协商形成下一步绩效合约。不夸张地说“沟通”是架起考核者和被考核者两者的最佳桥梁,是整个绩效考评体系的核心,避免由于不及时联络,导致员工对整个体系的管理思想和行为导向不明晰,产生各种曲解和敌意,对体系的实用性、有效性、客观公平性表现出强烈的质疑。
反馈考核结果要具体、实事求是、适当地运用先表扬、后批评、再鼓励的方法。反馈要注意形式、要经常性地进行,要把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同时为解除员工对绩效考核的不公之感,在结果反馈的同时可以采取让员工在反馈表上签字以示知晓和认可。
考勤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任期内完成下列岗位项目任务
(一)计划与运行
1、作为学校党委、行政职能和全院功能性负责人,代表学校制订后勤三年规划,每学年7月底之前完成制定学年工作计划及学期所负担则范围工作项目的春天计划,报学校审定下发。
2、参与社会市场竞争,发展学校后勤事业,每年撰写一份后勤社会化管理方面的国内外、省内外行业发展研究报告和探讨推进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内容操作性强的研究论文,作为理论与工作水平的内容于每年8月底前提交。
3、代表学校制订全校后勤工作建设的发展目标和全校运作协调的项目任务通知单,并负责过程指导、督办和学期学年考核评价。
(二)政策制定与制度创新
1、从经营管理角度,代表学校制定并修订完善后勤社会化运作的政策、制度和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的法规政策体系、印发全校;
2、代表学校提出后勤保障与服务发展目标、年度工作指标及工作日程、考核鉴定办法;
3、追踪校内外市场与工作实践发展状况,根据市场和上级政策的变化,及时撰写提报政策与创新报告,不断寻找发展机遇和调整运行状态。
4、监控检查、督办后勤服务工作项目在全校的运行,保证状态良好和竞争力,推动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对出现的不健康、不和谐苗头及时提醒、修正和调度;
(三)内务建设和品牌服务
1、制定后勤党的建设工作目标、指标和扁平化管理岗位职责、项目任务书和评聘岗位,并负责全程落实、检查、督办和评价,按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兑现津贴、奖惩及考核、晋级、辞聘。
2、指定后勤系统工作风气建设和品牌服务建设实施方案、争创星级文明单位和品牌服务项目工作方案。
3、制定并不断充实完善各种新实体工作机制、工作规范、营造各中心实体制定与工作创新机制和管理监督机制。
4、制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全岗全员满负荷工作管理办法,不允许闲岗、闲人、低效项目的出现,保证后勤系统的高校工作状态。
5、负责后勤及各中心实体所管理范围的人、财、物项目运行状态调控与优化,制定资源管理经营使用计划和预算,不断提高资源建设与利用效益。
制定后勤及各中心实体劳动纪律、人财物的使用监督、效益评价及其奖惩责任事故追究、第一责任人落实方案及具体项目责任书。
(四)第一责任人项目与指标
1、主持后勤党委全面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及学校的各项决定在后勤系统的贯彻执行。
2、带领一班人,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指导各支部的班子建设和日常工作。
3、主持制定后勤党委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组织好学院党委安排的各类学习教育活动,提升全体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4、参与讨论和决定后勤服务管理监督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支持后勤管理处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
5、做好本单位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用五种意识(团结协作的大局意识,爱岗敬业的奉献意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意识,廉洁勤政的公仆意识,以人文本的服务意识)统领全局,带出一支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团结奋进、清正廉明、会干事、能干事、敢成事、富有创新务实精神的后勤队伍。
6、按照党员发展工作的方针和细则要求,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及时做好发展和转正工作。
7、做好统一战线工作和非党群众的工作。
8、做好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对党员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
9、坚持和健全民主生活会,认真开
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0、负责本党委干部队伍建设及各类岗位人员的教育管理、培养、考核和聘用工作。
11、加强后勤工会工作和综合治理工作。
12、负责“师苑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管理工作,在任期内保证做好新校教工生活区1500户住宅的建设与配套工作及物业管理工作。
13、负责大学建设指挥部后勤保障工作,确保新校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考勤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我们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履行政府工作职责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直接关系到机关的工作效率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去年以来,我们后勤服务管理工作在政府办公室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后勤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大力推进政府机关后勤科学化、精细化和人性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一年来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措施
1、强化意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机关利益无小事。优质的后勤服务能够促进各项工作稳步前进,后勤部门在服务过程中,以优质的服务、热情的态度、礼貌的风尚和规范的行为,也能够促进广大干部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因此,我们经常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树立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干部职工服务和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完成从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和变单方面服务到全方位服务的转变,为干部职工带给各种周到和贴心的服务,体现出对干部职工真心实意地爱护和关心。
2、强化制度,建立健全系列规章制度。先后制订和完善了《机关食堂人员工作细则》、《机关食堂食品采购、保管、发放制度》、《机关食堂卫生制度》、《炊事员操作细则》、《食堂餐具、炊具消毒细则》、《机关低碳节约制度》、《机关卫生和保卫制度》、《水暖电的缴费,维修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详实而细致地规定了每一个操作过程的具体要求,为后勤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带给了制度保障。
3、强化管理,千方百计增收节支。提高食堂饭菜质量的第一关是把好采购进货关。我们经常及时组织人员调研市场行情,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确定诚实守信的供应商,定时将米、面、菜、油、盐、酱、醋等产品直接供应到食堂。这样,既减少了进货渠道的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又保证了质量。坚持进货、验收、记账、付款分开,遏制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同时,做到细节规范、标准,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精。因此,为食堂每个岗位都规定了严格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要先培训,熟练掌握操作规范后才能上岗。对于如何打扫卫生、如何清洗蔬菜、怎样搭配营养等都制定了严格的规定。食堂严格执行食品卫生安全制度,紧紧围绕“防中毒,防病毒,防投毒”为中心,非食堂操作人员禁止入内,杜绝了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设有先进的电子收费和刷卡系统,使食堂收费快捷、卫生,确保广大干部职工的饮食卫生安全。
4、强化考核,充分调动大家做好本来职工作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建立了《机关食堂人员考评方案》、《职责倒查追究制》,做到工作安排到了哪里,考核奖惩就跟到哪里。设有“意见薄”,对反应的问题采取职责倒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职责,确保每个环节、每个细节不出现问题。
5、搞好政府大院绿化和卫生,为了办公楼和新职工宿舍的粉刷,院内绿化,亮化,今年5月院里栽了各种树15种30多株,种花种草面积80多平米。
6,搞好安全保卫工作。一是完善了《安全保卫制度》,二是充实更换了部分了安保人员,三是建立了安全巡查制度和夜间轮换等制度。
一年来,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必须成绩,但是,离领导和全体就餐人员要求还存在必须的差距,工作中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及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工作体会
经过近年来的管理实践,我们认为要搞好后勤管理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计划抓起。“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抓好计划的“健全、充实、落实”,是精细管理的首要任务。后勤工作人员每人都有一本工作日志,记录总体计划、每月计划、每周计划、每日计划,并且每一天自查完成状况。二是从规范和程序抓起。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和规范,这样不但有据可依,事事有人做,且能按轻重缓急忙而不乱,便于把事情做到位、做细、做精。三是从解决问题抓起。问题出此刻哪里,我们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哪里,解决问题的措施就跟到哪里,规章制度就制定在哪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考勤管理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校后勤; 人力资源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6-0087-02
一、引言
高校后勤集团,是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从原高校后勤系统整体剥离出来组建而成的后勤实体经营单位。高校后勤集团作为高校育人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企业,不仅要满足“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其经营管理活动还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为高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服务的方向,其总体目标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高校后勤集团的资产绝大部分是体制改革后由高校采用投资划拨等方式转移过来的,其生存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校内市场。高校后勤集团由于长期奉行“微利服务、保本经营”的策略,可能导致两个问题:一是缺少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生产要素的继续投入,以致后勤集团始终离不开国家和高校的扶持;二是后勤集团员工薪金收入难以达到高校员工整体的增长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堪忧。因此,高校要真正实现后勤社会化,除了在资金、政策方面对后勤集团进行倾斜外,还必须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二、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我国高校后勤集团人力资源队伍基本由原后勤职工、学校其他部门分流职工、后勤自行招聘的非正式人员等构成。他们承担着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等服务的任务,为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就现实状况而言,高校后勤人力资源队伍仍存在诸多问题。
1.高校后勤职工思想观念不能适应后勤改革发展的要求。虽然高校后勤社会化在体制上已基本完成,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事业型管理模式影响,高校后勤集团职工中有很多人仍然沉浸在传统思想、传统观点、传统思维的模式中,不能正确定位。部分后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缺乏竞争观念和危机感,容易满足现状, “等、靠、要”思想十分严重,市场竞争能力不强。
2.高校后勤集团人员负担沉重。原有事业编制人员过多是高校后勤集团人员负担沉重的根本原因。一是过去学校安置职工家属;二是原劳动服务公司形成的集体所有制职工;三是部队转业人员及“农转非”安置职工;四是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中向后勤流动的富余人员。由于这些历史原因,高校后勤集团普遍存在事业编制过多,职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给后勤集团带来沉重的人员负担。
3.高校后勤集团员工队伍结构不合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近年引进、招聘的人员都是面向教学、科研岗位以及关键的管理岗位,后勤岗位正式职工的招收几乎没有。从我校的情况来看,后勤集团职工年龄偏大,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低,人员以普通工人为主,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多数技术工人的实际技术水平还未达到技术等级规定的标准和实践操作能力,懂技术懂经营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后勤职工队伍老化,缺乏生机与活力,严重制约了后勤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相对滞后。大多数高校后勤管理者只重视传统的人事和劳资管理,对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理论和运用缺乏认识和理解。虽然大家都意识到高素质的后勤管理队伍和技术骨干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吸引人才、配置人才等问题的认识还不到位。很多高校后勤管理者没有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利弊、决定取舍,决策权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特别是在人员调配、干部使用及考核等重大事项上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在外聘员工的招聘使用上临时观念严重,缺乏长远规划,员工归属感不强,影响了后勤企业的凝聚力。
2.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运用不到位。大部分高校后勤集团没有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这部分职能由学校人事部门代为管理。有一些高校虽成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从事的也是传统意义上的人事管理工作,管理手段简单陈旧,注重人与事的管理,忽视员工的各种需求。对人的管理研究在相当程度上还受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束缚,岗位分析、薪酬设计、生涯规划等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履行。
3.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不够健全。许多高校后勤集团的薪酬设计还依然停留在事业单位传统的工资体系中,没有建立企业化的薪酬体系,激励手段单一,激励作用不突出。在编员工的工资大多仍按照事业单位薪资制度执行,仅在岗位工资和奖金上略微有所区别,但缺乏量化指标。在编员工和外聘员工收入差距很大。由于薪酬体系缺乏吸引力,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未能有效建立,一些本应是后勤企业发展中坚力量的业务骨干、专业技术人员都难以留住,纷纷要求向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岗位流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没有真正实施,劳动保障体系不健全,对临时工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视。
4.忽视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对员工个人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很多高校后勤集团仅仅把对员工的培训开发看成一种成本支出,部分后勤集团管理者只重视人才使用,不重视培训提高,甚至认为获得工作相关知识是员工个人的事,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对基层员工技能培训投入少,用于管理人员学历培训多;即兴安排的多,系统规划的少。人才培养和评价机制的匮乏使得后勤企业把握市场的能力大打折扣。
四、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高校后勤集团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打破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的思维定式,逐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化的人力资源观念。一是要树立公平的观念。就人力资源管理而言,使员工享有参与权和知情权,在实行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的动态转换用人机制和竞争上岗机制过程中,体现公开、公正、透明。二是要树立竞争的观念。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为激励职工的工作潜能,高校后勤集团必须实行竞争上岗的管理机制,并把竞争机制贯穿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有些岗位可以面向全校以及社会公开招聘,形成人才的优选机制。三是要树立人本观念。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为员工创造适宜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员工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在企业目标的引导下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是高校后勤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高校后勤集团要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部门,选配素质好、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专职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开发学习、培训和交流,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开展工作。
2.优化人员结构,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大多数高校后勤集团员工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人员结构不合理,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加上高校扩招带来教学、科研行政管理人员的待遇逐年提高,而从事后勤服务的员工工资、津贴等福利要靠后勤集团经营业绩的提升而改善,薪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后勤员工对未来缺乏安全感。要改变目前人员结构不合理、高素质人才短缺的现状,就必须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人才观,在用人问题上要遵循市场规律,逐步建立全员聘任制,建立员工保障体系;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充分重视核心员工队伍建设,根据其特点和专长,合理安排岗位,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特别是在紧缺人才引进方面,要理顺与学校人事部门的关系,创新现有的用人政策,逐步建立现代企业的用人制度,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不仅做到感情留人,更要做到条件留人、待遇留人,为优秀人才搭建施展才能的广阔平台。
建立和完善规范化、定量化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并适应后勤管理特点的业绩考核评价机制。采用全方位的考核办法,提升考核价值;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增强考核的准确性;将业绩考核与员工利益相挂钩,实现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逐步从绩效考核发展到绩效管理。要尽快脱离事业单位的薪酬体系,改变传统的、落后的分配观念,制定适合后勤企业现状的薪酬管理制。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同工同酬,通过薪酬分配对员工的贡献做出合理的评价。提高对激励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丰富激励手段,正确把握激励方向、时机、频率、程度,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制度,不断提高后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建立学习型高校后勤集团。在知识经济时代,构建学习型组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成为企业和个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必然选择。人力资源培训是为了改进员工工作态度,提高和增加工作技能而进行的有组织的企业行为。通过对员工的培训,以实现员工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改变,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绩效,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质量和效率完成各项任务。因此,高校后勤集团要将人力资源开发纳入企业战略,把员工培训作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内容、方式、步骤和措施,结合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和企业实际,提炼总结有自身特色的培训方法和课程体系。传统的培训是狭义的业务技能培训,现代的员工培训是广义的全面培训,其方式有: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文化知识学习、管理知识学习及各种非正式教育。培训内容除业务技能外,还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生涯规划、后勤文化教育等方面。通过全面培训,一方面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增强后勤企业占领市场和抗击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后勤干部职工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
五、结语
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目标的关键。高校除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要对后勤集团倾斜外,必须对后勤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开发,使后勤集团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不断推动社会化改革进程,更好地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工作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维德,董临平.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M].上海:三联书店,2003.
[3] 刘志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6).
[4] 赵界欢.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重在理念创新[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2).
[5] 姚科峰等.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体系[J].华东经济管理,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