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护理专科论文范文第1篇
(一)对象
抽取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2010级护理专业2个班、助产专业2个班学生共计240名,其中女生230名、男生10名,年龄19~21岁,平均20岁。每个专业中随机将其中一个班分成实验组,另一个班分成对照组。两组教材、课程标准和教学时数相同,均已完成基础理论课、基本护理技术和部分内、外、妇产科护理等课程的学习。两组学生年龄、基础理论课和部分完成的专业课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1)构建模拟病房。
在我校护理实训中心内设立儿科模拟病房。儿科病房的设计邀请了本市三甲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院的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儿科护士长的参与指导,达到高度模拟临床实际场景。为了突出病房设施,购置了儿童病床,设置了婴儿沐浴间和抚触台,配置了临床常用的儿科护理设备,病房效果活泼可爱、温馨舒适、安全适用。
(2)教师集体备课。
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任教师定期集体备课,按照临床实际共同设计情境教学方案,编写儿科典型案例。每个案例设置5~6个实践情境,不同情境体现不同的教学目标。
(3)教学设计。
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为26学时,分13次进行,每次2学时。每个专业中实验组实训学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18学时,要求学生以项目的形式练习并掌握课程标准中的每一项具体操作。第二部分8学时,在所有的单项训练结束后,组织进行以案例为中心的综合技能情景模拟训练,分4次进行,每次1个案例。对照组沿用传统的操作授课方法,即教师边讲授边示教操作———学生练习———抽查学生演示———教师点评。
(4)情境教学实施。
两个专业中实验组第一部分的单项操作练习包括体格测量、配乳与喂乳、更换尿布、婴儿沐浴、婴儿抚触、温箱操作、光照疗法、口服给药、儿科约束法、头皮静脉输液、臀红护理等,以学生自己练习为主,需要时教师点拨指导。第二部分的情境模拟训练,将学生以班为单位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名学生。教师提前1周将已设计案例的内容、实践情境、学习目标、思考的问题、要完成的任务发给护生。每组护生自行分配角色,分工合作,提前讨论与练习。1周后在模拟病房开展实践情境教学,护生自己布置场景、准备用物、执行医嘱,根据情境提示为患儿实施整体护理并完成操作。每个任务由2~3名护生完成,其余护生负责点评,完成所有情境时保证每名学生都参与角色。教师做好全程组织,关键处给予启发、引导,将医学知识、人文关怀和护理技能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境训练结束后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5)教学效果评价。
①课后发放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②儿护实训教学结束后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教学的效果评价,共10项条目,学生以“是”或“否”作答;③实习前进行校内案例综合技能考核,将学生以班为单位,每班分10组,每组6人。考试时每组派1名学生随机从6个案例中抽取1个,由本组中6名学生共同完成该案例的情境设置、理论知识问答、用物准备、整体护理,每位护生完成1~2项具体任务,教师组针对每位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分;④学生下实习点儿科实习完毕后,发放儿科实习问卷调查表,共7项条目,以“是”或“否”作答;⑤儿科实习完毕后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实习情况。
二、结果
(一)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调查
课后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见表1。护理专业实验组中护生对儿护实训情境教学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对传统实训教学的满意度为73.33%;助产专业实验组中护生对儿护实训情境教学的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对传统实训教学的满意度为70%。调查显示两个专业实验组护生对儿护实训情境教学的满意度较高。
(二)教学问卷调查
儿护实训情境教学结束后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两个专业实验组护生普遍认为情境教学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组织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对儿科护理特殊性的认识,培养了临床综合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应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提高了护患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培养了学生护理中的“人文关怀”意识,提高了儿科护理综合技能。
(三)校内案例综合技能考核
两个专业实习前均进行校内案例综合技能考核,算出每班学生的平均分,结果见表2。每个专业实验组护生的综合技能考核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组,证明实训情境教学效果良好。
(四)实习后问卷调查
学生下实习点儿科实习完毕后,发放儿科实习问卷调查表,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4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结果显示情境教学对两个专业学生临床实习均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临床角色转变迅速,儿科护理实习积极性高,能较快适应临床工作流程,实习时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衔接良好,护理患儿时操作熟练规范,能较好的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护理患儿时体现出了应有的人文素养。总体来说,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提高了护生临床适应能力和总体应岗能力。
(五)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的访谈
护生进入儿科实习后,对部分实习医院的儿科带教老师进行了访谈。两个专业实验组学生的老师一致反映护生学习积极主动、求知欲强、适应性好、应变能力强、护患沟通恰当、责任心强、护理操作技术较熟练。对照组学生的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学习认真但较被动、临床适应稍慢、处理问题欠灵活、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访谈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实训情境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操作教学。
三、讨论
情境教学法将专业理论、护理技能、人际沟通和人文关怀融为一体,其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课程改革新理念。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把临床问题角色化,通过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能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元素。
(一)教师方面
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要及时了解临床最新的动态,做好实践知识与临床的接轨。除了护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为了教学需要还要查阅大量有关资料,才能选择合适的素材,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同时,情境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驾驭整个课堂,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根据真实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学方面
情境教学可以做到教学相长。教师通过分析与归纳锻炼了自已,也从学生富有创造性的论述与发言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情境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争取给每位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将人文知识贯穿在整个情境中去,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深刻理解了专业价值和内涵,强化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情境教学推进了体验性的学习模式,是提高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升临床思维与操作技能的重要手段。
(三)学生方面
(1)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运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到自己面临的不再是书本而是活泼生动的案例,自己作为护理或助产工作者,要解决存在于现实工作中的健康问题,使教学更贴近临床,这样自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索,变学习知识为学会学习。
(2)情境教学提高了护生的总体应岗能力。
情境教学强调在环境中教学,综合了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模块教学、护理核心能力教学等方法,呈现了临床实际工作情境。情境教学增强学生的角色情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护生的潜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操和护患间的人文关怀,从而缩短实习时的临床适应期,能尽快融入儿科护理工作。
(3)情境教学培养了护生组织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是护理工作重要的职业素质。通过小组间成员的相互配合与交流,既增加了相互了解,又增进了彼此的信任,为在以后工作中与同事的通力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情境教学培养了护生临床综合评判性思维能力。
护理专科论文范文第2篇
(1)心理护理干预。由于不孕症病因复杂,长时间、多周期的治疗,以及昂贵的医疗费,给患者家庭、经济等方面造成很大影响,心理压力较大。进入治疗周期后,过度紧张、焦虑、担心、恐惧时常伴随着患者,她们期望成功、害怕失败、担心流产,心理状态复杂。同时对医务人员过度依赖,希望得到过多的关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绝大多数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妊娠妇女并不希望别人知道她们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帮助才受孕的,对他人的言行敏感。所以,心理治疗已成为临床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要建立密切的护患关系,要仔细倾听患者的意见,给予同情和理解,允许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共同探讨有关生育方面的问题,满足患者的咨询愿望,讲解生育的各个环节,治疗作用及失败的可能,讲解不孕不育的发生、发展和治疗前景,使她们既有治疗成功的信心,又有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2)实施人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在和谐优雅的环境中消除疾病、痛苦、恢复身心健康,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的一种护理理念。首先,要创造人性化的就医环境,设置专门的咨询室,随时解答患者在治疗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初诊患者,陌生的环境,给治疗等各方面带来很多不便,前台护士应发挥工作主动性,及时为患者分忧解难。我们中心设有宽敞、明亮的大厅,温馨的环境,正面墙壁上设有科室结构分布图,人工授精流程图,健康教育索引及咨询电话;侧面墙壁有科室工作人员简介,可帮助患者选择值得信任的医生、护士。走廊两侧墙壁上有许多有关生殖健康的介绍,常见女性内分泌疾病及男性不育疾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不孕不育相关辅助检查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大厅一角书报架上有我们印发的健康教育资料、杂志、报刊,供患者随时阅览。同时门诊大厅配有饮水机,一次性水杯,座椅。电视滚动播放健康教育宣传片,介绍治疗程序,使患者在闲暇的时间了解一些不孕知识,增强治疗观念。手术室安静、整洁,温度适宜,操作过程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多给予患者鼓励的语言,可增强其治疗信心。术后送上“希望您心想事成,尽快听到您的好消息”等温馨祝福。并告知术后注意事项。人性化服务的实施,得到了患者的高度评价,患者满意度较前有了很大提高。(3)健康教育指导。不孕不育给患者心理造成极大压力,不同的治疗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而患者所获相关信息及信息准确性是影响其心理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健康教育必须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之中,对重点环节,要加强指导,避免患者因紧张、焦虑导致遗忘、出错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终止治疗。内容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便于患者容易接受。我们根据患者的社会角色和心理特征、共感性采用定期授课、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和个别心理指导。为了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2012年3月成立好孕课堂,由笔者负责每周定期授课,凭借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及多媒体工具,讲解不孕症患者就诊注意事项,就诊流程,生殖保健知识,各项辅助检查要求,不孕症治疗的方法,手术的适应症,禁忌症,治疗流程,术后注意事项,手术费用,手术成功率等,在接受辅助生殖手术前,建议不孕夫妇至少参加一次好孕课堂系统讲座。使患者对治疗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为提高妊娠成功率提供了保证。(4)严格病案管理。根据卫生部关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规范》的规定,生殖中心病案应永久保存,专人统一管理,不得丢失。患者的病史资料、助孕手段、治疗经过及有关卵子、和胚胎资料都包含在其中,既是患者的隐私、医疗记录,也是法律文献和医疗证据,也可供医师再次为患者治疗时查阅。生殖中心病历的特点是治疗周期长,涵盖内容多,每次上周期都要找出旧病历供医生参考,看完以后再归档,这就容易出现病案移位,查找困难等问题。故病案室应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手术结束后,及时进行整理,装订、归档、保存、信息录入。建立病历借阅、复印制度,除本科室人员外,任何人不得随便进入病案室。特殊情况需提供相关证件方可允许进入。(5)严格的随访制度。患者启动治疗周期后,要留下详细联系方式,并尽量保留多个联系电话,以及身份地址,建立随访登记本、专人负责。人工授精手术后第14天追踪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结果,确定是否妊娠;如果受孕则在第30天、50天及妊娠中、晚、分娩期,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指导围产期保健,并及时填写随访记入。随访率要做到100%。护士长要定期进行督导,及时补漏,降低失访率。
2结果
在护理人员无增加的情况下,科室的各项工作量逐年增加,见表1。通过开展特色专科护理,实施人性化服务及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对生殖保健知识的认识逐步提高,对辅助生殖技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知晓率达90%以上。患者的治疗信心、治疗依从性显著提高。护理岗位相对固定,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效率,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查找病历迅速、便捷,术后随访率达到100%,无手术并发症、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患者满意度100%。中心每隔两年一次的复审校验都顺利通过,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3讨论
3.1加强业务学习的重要性生殖医学的快速发展对护士提出较高要求,必须熟练掌握专科知识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程序。不仅要充当好护士的角色,更是心理指导者、疑问的解答者。一方面配合医生、实验室人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更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要有丰富的专科知识。我们根据科室现有护理人员较少的实际情况,轮流派出进修学习,参加专科学术研讨班,每周科室进行业务讲座,每月进行业务考核,通过多渠道不断提高护士的自身业务素质。
护理专科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高血压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超过1亿人[1]。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进行转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社会环境应激因素、心理因素与不良行为对其发病的影响已为现代心身医学所证明。高血压患者近几年有增多趋势,而且已向年轻化发展。现在很多学者也充分认识到,在治疗高血压患者时,不能单靠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的干预治疗也尤为重要。因此,心理护理在高血压的防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胶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7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2],全部病例排除继发性或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合并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肝肾功能衰竭等疾病,且排除无法坚持治疗或不愿参与心理干预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0~74岁,平均年龄(56.3±3.3)岁,收缩压(167±4)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103±5)mmHg;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8.2±4.1)岁;收缩压(165±5)mmHg,舒张压(104±3)mmHg。两组患者病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常规给予降压药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组心理护理为1次/d,30min/次,共2周。指导患者掌握和学会应对、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压力过大会降低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致使外界致病因素乘虚而入,而致机体罹患疾病。因此,应指导患者做到正确面对压力;避免在同一时间内做多件事情;目标制定要合理,要有“知足常乐”的心理;量力而行,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娱乐,会使心情舒畅;学会主动宣泄不良情绪。
保持乐观情绪心理学研究显示,有美好的愿望,充足的自信,积极的信念及顽强的意志是保持乐观情绪的前提。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面,理智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广交朋友,积极参加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
护理专科论文范文第4篇
进入21世纪,国家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等人才,各高等院校都将提升教育质量,把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有的医学院校从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人手,探索性的进行尝试,设立了专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训练计划,有的院校设立了专门的学生科研基金,使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但是从整体上看来,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比例及科研活动的层次比同等类型的医学生低许多,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学校方面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
1.1学校方面的原因①学校对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不够重视,认为护理专业学生重在培养实际操作能力;②学生科研经费投入甚少以及在科研立项中比例倾向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有的院校到目前仍没有设立专项的自助基金;③学校对学生科研工作缺乏有效的评价和鼓励机制,没有科研学分的要求;④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合适的科研条件和环境;⑤学校科研、学术氛围不浓厚,缺少经常性的面向学生的学术活动,导致学生科研意识模糊。
1.2学生方面的原因①学生科研意识不强,认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科研的意义不大,因而导致参与科研的人数比例偏低;②低年级学生缺乏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难以参与到较大的科研项目,高年级学生又要完成临床实习任务和就业考研任务,时间精力不够,很难专心投入科研工作;③部分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利于参加到有关的科研小组,从而影响介入科研工作。
2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1利于学生更深理解理论知识护理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感到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抽象,不知道理论知识与实际如何结合。若在校期间能够参与到实际的科研中,利用理论知识去探讨和分析实践中的问题,这样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就比较具体也更深刻。
2.3利于学生就业选择高校扩招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问题也面临激烈的竞争。高等学校的师资、大中型医院的护理人才需求层次较高,在选择人才时那些有科研经历、有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被选择的几率明显高于其他学生。
2.4利于培养学生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科研是一项严肃的活动,研究者必须具备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参加科研的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亲身体会,并逐渐培养这种精神。同时科研活动的参与利于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这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非常重要。
3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途径
3.1改革课程体系,开设学术讲座构建创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目的在于克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专业口径过窄、课程体系死板、满足于将现有的知识灌输式传授给学生的传统教学方式。开设学术讲座,将学科前沿知识、边缘学科的交叉内容、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难点问题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一些选修课也可以择其精华,以讲座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这样可以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有更多的时间和经历用于科研活动。
3.2加强实践环节护理专业是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让学生在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实习的不同阶段进入临床。通过反复的观察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为进行科研工作打好基础。
3.3不断提升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是影响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强、科研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对合格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至关重要。
3.4建立完善学生科研机构,保证学生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学校从管理机构上设立学生科研机构,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有科研经验的教师组织科研小组,吸纳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及早进入科研活动,指导学生申报各种科研项目。在校级科研项目的立项中向护理专业相应倾斜。
总之,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是21世纪护理高等教育事业的一项艰巨任务。我们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培养高素质、高技术的护理人才作出贡献。
2.2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大学期间如何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生在大学期间如果没有对科学知识的执著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创新就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科研精神的教育也是创新教育。在从事科研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在不断的发现和解决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挖掘出新的理论知识,使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更加完善和系统,加速了学生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封闭型向开放型、从知识简单型向能力创新型的转化。
护理专科论文范文第5篇
专科护理教育与本科护理教育的起点基本相同,这对专业技术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培养周期较短,课程多,时间紧,所以,在专业教育上与本科有明显的差异,但是,这种差别应是对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的不同,应是这一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与另一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在结构方式上的区别,而不是这一岗位和另一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单纯地按比例地增加和减少。根据护理实践的需要,确定出专科护理人员适合的工作岗位,再根据这些岗位的实际需要,培养出能够独挡一面的专门人才,这种在护理实践专科化的基础上定向化和专门化的培养,应是专科护理教育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科培养,这就使专科护理人才既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达到了较高水平,同时也解决了专科教育培养周期短与课程多、时间紧的矛盾,并且使培养的人才有了针对性,便于更有效地促进临床护理技术的发展。
那么,护理专科专业如何设置呢?我们认为,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对象是同一个人,它们只是根据不同的实践范畴,按照自己的学术体系,采用不同的服务措施而己,所以,医疗和护理的专业设置应基本对应,才能在临床实践中分工协作,默契配合.目前,我国临床医疗人才的培养,采取基本参照医院临床和医疗技术科室划分设置专业的力、法,今年八月国家教委颁布的修订后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疗本科目录》中,临床医学类专业共11个,除了护理专业外,还有医疗技术专业4个。临床医疗专业6个,在6个临床医疗专业中,除去营养学专业,目前实际迫切需要护理专业配合的专业只有5个,根据这种情况,当前设立四个临床护理专业,基本可以满足临床护理实践的需要,这四个临床护理专业和它们适合从事的工作岗位与临床医疗专业。
2、专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突出技术性的特点。
专科护理教育和本科护理教育都属于高等护理教育层次,但是,本科护理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为本专业培养“通材”和骨干,特别是在我国现阶段本科护理教育基地还很少,并且.在短时期内不可能较快发展的情况下,本科教育的力量,应主要放在培养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的骨干力量上。而专科护理教育的目的,是要为临床培养一大批能够独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临床护理人员,所以,专科护理教育,就不象本科护理教育那样,要求学生具有全面深厚宽广的理论基础,而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成为临床护理的骨干护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科学,其理论知识实质也是实际操作的原理,从初级护理到高级护理教育的各个护理教育层次中,其中固然有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面扩大的因素,但其中很大的成份,还是操作原理的不断加深和操作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所以,如果按照操作加理论设计各个护理教育层次的教学内容结构比例,。
从操作加理论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初级护理教育,对操作和理论的要求都较低,但相对来说要求操作素质比较高,必须具备一般的护理操作能力;本科护理教育,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当然对操作素质的要求也同时提高,但在对操作加理论的结构比例上,与初级护理教育是基本一致的;中级、专科护理教育既要求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操作加理论素质的结构比例,基本应该相等。
考虑到专科护理人员还要作为高级护理人员去管理和指导中级以下的护理人员,所以,专科护理教育必须在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上,特别是在“专科”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上,要达到和超过本科水平,才能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可见,专科是实践和理论并重,在“专科”上具有专长的一个高等护理教育层次。在专科课程内部结构的比例上适当地处理好本专业知识和本科知识的关系,处理好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关系,是专科教育需要首先解决的关键问题。
假如我们将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设计为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管理、教学科研能力三种水平,各个护理教育层次的知识结构和应达到的水平可用图2表示。从这个示意图中可以进一步说明专科护理教育,以“专科”定向能力培养为主,并要求较全面地掌握护理基本理论知识和具有一定的护理管理、教学、科研能力。总之,专科要突出“专才”,这是专科的主要特征,专科护理教育应以“专科”定向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为主,这是专科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的高等护理制度刚刚恢复,要真正把专科护理教育办好,对专科护理教育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也要做认真细致的研究和探讨。我国现行的中等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一直是按照生物医学的模式设置课程,分为普通课,基础课和临床课三段,与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水平相比,差距很大,很不适应当今临床护理实践的需要,如临床课的名称就是某科学及护理,一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只不过是某科学的“压缩本”加上几条护理条文而已。根据统计;现在中等护理专业使用的《内科学及护理》中的系统内科疾病及护理,全篇约33.8万余字,涉及护理的内容仅有5.7万余字,占全篇内容的17%,而且内容的编排,也只是在充分讲述每一系统疾病的诊治措施后,才在该系统末尾附了一些护理要点和方法,象这样教材的内容构成比和内容编排,显然是不适合护理专业使用的,所以,教材内容改革的幅度和难度就更大。
课程设置,必须和培养目标相适应,教材内容,必须和护理实践的特点相符合,这是课程改革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根据现代护理科学的发展水平和护理实践对一个“专科”护理人员的要求,我们拟定了内科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相对应的课程设置(见表2),试以此为例,探讨专科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等问题。
根据这个计划的设想,专科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可分为四类,①人文社会学科。②自然科学。③医学基础课、④专业课。这就比现行中等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计划增设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这是现代厌学模式转变,护理教育观念更新的必然结果。因为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人不仅是生物的人,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人,它依据人的社会习性,认为人类疾病的因素不仅有生物的因素,而且有社会的因素,文化的因素,生态因素,人是生物、心理.社会交织而成的一个整体,所以,现代医学要解决的问题已不再局限于个体疾病问题,而涉及到更广泛的健康问题,因而现代护理学术体系有了更深入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它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要有社会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广泛的知识,通过整体的心身护理,使病人以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克服应激与病理状态,这样,人文社会科学理所当然地成为护理专业的基本教学内容。
自然科学作为护理科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比重也越来越大,由于人体的研究,不断由整体一一系统—组织一一细胞一一分子向更微细的结构发展,需要的自然科学知识也将越来越向纵深深入,特别是高级护理人员还要具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需要掌握先进的科研手段和技术,这就使护理教育中自然科学的知识面增宽了,比重增大了。至于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改革的要点,是要想方设法使这些课程的内容更符合护理专业的实际需要,即改变以医学模式的课程设置为护理模式的课程设置。强调以护理模式设置专业课程,是由于医疗和护理具有各自完整的学术体系、实践畴和具休内容,尽管它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上的认识应该是一致的,但在促进疾病的转归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上具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所以将两者彻底割裂开来或者把一者附属于一者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什么是护理模式呢?我们认为,护理模式就是护理实践的方式与方法的总的概括,是护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依据,是护理学术体系的核心和灵魂。由于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地由低级到高级运动着、变化着、发展着,因而护理模式也在随着人们对护理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社会文明的进化经历了一个不断改进、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正是由于这种变化,才使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方式发展为现在的责任制护理方式,简而言之,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较,现代护理模式就是改变过去以“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为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具体到临床护理方面,就是要在充分认识社会、心理、生物、诸因素对人体心理、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通过护理方案的实施,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最佳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围绕培养学生这样的知识和能力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编排,就是以护理模式办护理教育的正确方式。
可见,护士应是多面手的专业人才,他们应该受到生物学、行为科学和临床护理技术多方面的教育和培训,现代护理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白然科学,生物医学相互渗透的一门综合性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基础,都是护理专业知识的基础,所以专科护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可归纳为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见表2)。经过对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国内现设护理系的十多所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教学计划的研究分析,并根据设想的专科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相对应的课程设置方案,我们制定了内科专科护理专业的教学计划。
总结
1、本文分析了世界护理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认为由于护理模式由单纯的生物模式向生物一一心理一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理的知识面大大地扩大了,且护理的学术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的护理实践专科化是现阶段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护理教育要适应这种趋势,由职业教育观念转向普通教育,并要加强高等护理教育在护理教育中的比重。
2、阐述了我国护理事业和护理教育的现状,认为我国现在护理人员数量少,素质差,护理教育落后于现代护理学发展的状况是非常严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