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控制论文(精选5篇)

  • 情绪控制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随着学者对情绪在教育中所扮演角色的呼吁(Artino Jr,2012)和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s)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业情绪在学生学习环境中所起的作用,关于学业情绪方面的研究大幅增长(Dai & Sternberg,2004;Schutz & Pekrun,2007)。尽…

情绪控制论文(精选5篇)

情绪控制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学习环境;学业情绪;传统学习环境;控制—价值理论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13-0008-03

随着学者对情绪在教育中所扮演角色的呼吁(Artino Jr,2012)和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s)概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业情绪在学生学习环境中所起的作用,关于学业情绪方面的研究大幅增长(Dai & Sternberg,2004;Schutz & Pekrun,2007)。尽管在学业情绪的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在传统课堂环境中实施的。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在线学习已成为继传统课堂教学后的另一种合理选择(Larreamendy-Joerns & Leinhardt,2006;Tallent-Runnels et al,2006)。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学业情绪随之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O’Regan(2003)通过文献查阅和以11名网络学习者为对象的电话访谈,对情绪与网络学习的关系及学生在网络学习环境中体验到的情绪进行了探索。在研究中他指出了网络学习中主要存在的情绪为:沮丧、恐惧、焦虑、羞愧、尴尬、热情、兴奋以及自豪。O’Regan指出,情绪在网络学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情绪产生的影响与情绪的强度、情绪的性质以及与情绪相联系的学习情境有关。学习者通过自动指导者(auto tutor)进行学习时体验到了挫折、厌倦、高涨、困惑、惊奇、高兴和平静七种情绪(Lehman et al.,2012),其中疑惑和挫折感在网络学习中经常被提及(Baker et al.,2010;Lehman et al.,2011)。可见在网络学习环境中研究情绪对学生学习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习环境与学业情绪

(一)传统学习环境与学生学业情绪

情绪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复杂的心理现象。通常认为情绪有四种功能,即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信号功能(彭聃龄,2004)。情绪对人们的日常活动与学习有重要作用。Pekrun等人(2002)明确提出了学业情绪的概念,即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俞国良等人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Pekrun提出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认为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俞国良,董妍,2005)。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学业情绪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研究表明,学业情绪在学习环境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促进或破坏行为和认知参与、学习活动的自我调节和成绩等(Linnenbrink-Garcia & Pekrun,2011)。然而,这些研究大部分聚焦于传统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和学习者在指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教与学,师生可以面对面地相互交流,敏锐体验对方的情绪,促进情感的发展,而在这种环境中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也会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这些特点与目前盛行的网络学习环境特点有很大的不同。

(二)网络学习环境与学生学业情绪

网络学习环境是指网络学习者学习活动赖以开展的各种支持性条件的整合,包括支持学习过程的物质条件(网络技术平台、网络学习资源)和非物质条件(学习策略、教学模式、人际关系、学习氛围、学习动机等)。在网络环境中,师生处于分离状态,基本上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并不是同时进行,通常是教师已提前备好课,学生能随时进行学习,有更多自由时间(范丽雅,2009)。虽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减少,学生也同样能体会到各种积极的和消极的情绪,比如愉快、自豪、厌烦等。

可以看出在网络环境中的学习相对于课堂学习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林晓航,皮巧琴,2010)。第一,开放性。第二,虚拟性。第三,交互性。第四,自主性。同时,这种学习方式也带来了不少挑战:第一,对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非结构化知识的比例增大,需要学习者有更强的信息筛选及整合能力;第三,交流方式的改变减少了课堂中教师非言语信息对学生的影响;第四,使用技术的过程中许多不可预期的因素会对学生的控制感造成破坏。基于这些特点,在网络环境中研究情绪时,应该将这些因素纳入考虑范围。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情境的学习有不同的特点。在进行研究时,需要一定的理论作为依据,学业情绪的研究也不例外。

二、控制—价值视角比较

Pekrun的社会认知的控制—价值学业情绪理论指出,主观控制和价值是成就情绪的主要前因(Pekrun et al.,2002;Pekrun et al.,2007;Pekrun & Stephens,2010)。学生的主观控制和价值评价的独特结合预测他们的情绪;反过来,学生的情绪也预测他们学习的动机、策略和认知资源,这些最终决定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理论较好地解释了传统课堂中学生的学业情绪,在这一理论的支持下,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一)控制

尽管不同学习情境有不同的特点,但传统学习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仍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使它们获得了几乎相同的控制评价。例如Perry(2003)认为,大一新生过渡期处在以“学业竞争激烈,压力过度增长,学业任务陌生,新的社交网络”为特点的低控制环境中,并且在适应后同样面临较少控制的环境,比如遵守课程教学大纲,完成要求的阅读任务、考试等。这些低控制的特征也存在于网络学习的环境中,在两种课堂中影响控制感的很多环境因素大致相同(Daniels & Stupnisky,2012)。因此,研究者检验了控制价值理论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的适用情况。Lehman等人(2012)通过故意设置情境障碍、提供矛盾信息和错误的反馈来操纵学生控制其学习环境的程度,结果发现控制的破坏会导致更高水平的挫折和困惑。这些研究的结果都支持将控制作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业情绪的一种前因,这与控制价值理论的结果一致(Pekrun,2006)。Artino和Jones(2012)研究发现控制与厌烦、挫折和愉快显著相关。Marchand和Gutierrez(2012)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学生情感跨情境的最一致的预测源,这些都说明了控制感在网络课堂环境中也很有效。然而,由于传统课堂较网络环境中有更多的自由性,因此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对于Marchand和Gutierrez在网络和传统课堂获得的数据进行T检验发现,传统课堂的学生相较于网络课堂的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效能感(Daniels & Stupnisky,2012)。也有研究表明,在网络课堂学习的学生比在传统课堂学习的学生更有效(Artino,2010)。Tempelaar和Niculescu等人(2012)在研究中发现控制仅显著预测一种情绪。

(二)价值

对于控制—价值理论中所提到的价值,Daniels和Stupnisky(2012)认为成就价值和效用价值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应该是一致的。研究发现,效用价值的预测效应对于挫折情绪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Marchand & Gutierrez,2012)。Noteborn等人(2012)的研究中显示,价值是愉快和厌烦的强预测源,这与情绪的控制价值理论的预期相同。通常,在线学习课堂的价值与传统学习课堂的价值相似。而且,预测关系很大程度上支持价值作为成就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变量(Pekrun,2006)。Regan等人(2012)在被试的访谈中提及了控制和价值的观念,认为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有很少的控制和感知到很少的价值。这些控制和价值的减少与无助的感觉相连与控制—价值的理论相一致。由于网络环境独有的特点,在价值方面的研究结果也有不同之处。在Marchand和Gutierrez(2012)的研究中发现,实用价值在网络环境中积极有效地预测了希望情绪,在传统环境中积极预测焦虑情绪。他们运用多组路径分析变量也发现,在网络环境中,效用价值与希望之间的通径系数是显著相关的,但是在传统环境中却不显著。外在效用价值与焦虑的通径系数在两种环境中是显著不同的,在网络环境中是消极的且不显著的,在传统环境中是显著的且积极的。相关性与希望之间的通径系数在传统环境中是显著的,在网络环境中不显著。有趣的是,自我效能感与希望之间的通径系数在两种环境中都显著,但是在传统环境中显著更强。在传统环境中挫折和焦虑与学习策略之间的通径系数是显著的,但是在网络环境中却不显著。Artino和Jones (2012)的研究显示,任务价值与控制是低相关的,然而在控制—价值理论中,相对于控制,价值与厌烦、挫折和愉快有更显著的相关。对于挫折情绪,效用价值的预测效应有跨情境的一致性,但是研究发现在网络课堂效用价值积极预测学生的希望情绪,在传统课堂预测学生的焦虑情绪。另外,厌烦与元认知消极相关,这与控制—价值的理论相一致,但是对于结果中挫折与元认知的积极关系很难用控制—价值的观点进行解释。

基于传统学习环境和网络学习环境的相似之处,研究者证实了控制—价值理论在网络这种新型的学习环境中有很大的适用性。然而由于网络环境的独特特征,比如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先前领域知识的缺乏,学生有更多的迷航感(Moos & Azevedo,2008)和更多的自由性,使得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加之在网络环境中师生缺乏接触,对于教师指导学生克服具体的问题造成了挑战(Dennen et al,2007;Tillson & Alsup,2003)。为此,在构建网络环境中学业情绪的理论时和进行网络环境中情绪的设计时,上述差异的原因是应该考虑的因素。

三、展望

网络学习环境中情绪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还较少且仍不充分,在网络环境中对于具体情绪的研究结果也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尚未构建一种基于网络特点的完整理论。目前网络环境中研究学业情绪的方法也不成熟,研究的范围较狭窄,为此提出以下展望:首先,网络的介入给学生的情绪体验增加了一种复杂的因素,这使除考虑情绪自身之外,考虑情绪的来源变得十分重要。其次,随着复杂因素加入,不仅需要情绪研究者跨学习环境比较和检验他们理论的普遍性,而且也要基于网络学习特点为研究提供一个框架。最后,未来研究要在方法论上进步。此外,研究者应该考虑怎样使用科技来衡量情感体验、诱感体验(Lehman et al.,2012),甚至支持情绪体验(Borup et al.,2012)。网络学习环境中情绪的研究对象也应包括教师。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加之文化的差异,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所体验到的情绪也会有差异,研究者应该结合本国文化特色和网络学习的特点展开这一领域的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范丽雅. 网络教学中的学业情绪及其建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2]林晓航,皮巧琴. 网络学习中学习者的学业情绪初探[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70-73.

[3]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俞国良,董妍. 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意义[J]. 教育研究,2005(10):39-43.

[5]Artino Jr,Anthony R. Online or face-to-face learning?Exploring the personal factors that predict students’choice of instructional format[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0,13(4):272-276.

[6]Artino Jr,Anthony R. Emotions i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2,15(3):137-140.

[7]Artino Jr,Anthony R.,& Jones Ii,Kenneth D. Explor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 between achievement emotions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behaviors in online learning[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2,15(3):170-175.

[8]Baker,Ryan S. J. d,D’Mello,Sidney K.,Rodrigo,Ma Mercedes T.,& Graesser,Arthur C. Better to be frustrated than bored:The incidence,persistence,and impact of learners’cognitive-affective states during interactions with three different computer-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2010,68(4):223-241.

[9]Borup,Jered,West,Richard E.,& Graham,Charles R. Improving online social presence through asynchronous video[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2,15(3):195-203.

[10]Dai,D. Y.,& Sternberg,R. J. Motivation,emotion,and cognition:Integrative perspectives on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and development[M]. 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Eds.),2004.

[11]Daniels,Lia M.,& Stupnisky,Robert H. Not that different in theory:Discussing the control-value theory of emotions in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s[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2,15(3):222-226.

[12]Dennen,Vanessa P.,Aubteen Darabi,A.,& Smith,Linda J. Instructor-Learner Interaction in Online Courses:The relativ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particular instructor actions on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 Distance Education,2007,28(1):65-79.

[13]Lehman,Blair,D'Mello,Sidney,& Graesser,Art. Confusion and complex learning during interactions with computer learning environments[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2,15(3):184-194.

情绪控制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自我调控 负性情绪 自我损耗 工作记忆

一、前言

意志是人的心理最有力且最神奇的能力,包括选择和自我调控。进来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操作会消耗资源[1]。当人们抑制自己的反应,他们随后的控制和积极回应行为会受到损害,即使是一个表面完全不相关的活动。这表明一种类似于体能的资源被用于自我调控的过程,当个体的这种资源被消耗时,个体就处于自我损耗状态。

然而意志也会受到人的情绪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冲动性人格特质者或有行为失控症状的精神病患者,如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人格障碍患者,在负性情绪下会表现出更明显的行为控制缺陷症状[2],这表明个体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对行为的自我控制过程产生影响。另外,研究显示,积极情绪能够补充自我调控系统的先前损耗[3]。那么,相对于正性情绪对意志损耗的积极作用,负性情绪是否是截然相反的呢?也就是说,负性情绪是否会在自我损耗下对人的意志起到削弱的作用?在这方面尚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

先前的一些研究表明,负性情绪会降低人体活动能力和积极性,降低活动效率,使得个体的执行功能受损。如,负性情绪会对高中生工作记忆广度有负面影响[4];长期的负性情绪也削弱个体的执行功能,如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执行功能有损害[5]。另外,消极情绪不利于创造性的产生。创造性涉及新产品或者新方法的产生,因此该过程很可能涉及克服习惯、常规及其他自动反应。消极情绪限制人的注意,使人的反应刻板化、僵化。相比之下,积极情绪赋予自我以力量来克服标准化、习惯化及其他非创造性的思维模式。Saxena以高中生为被试的研究发现,创造性和负性情绪(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Gazzaniga也指出抑郁、不愉快、焦虑等负性情绪都阻碍创造性问题解决[6]。因此,负性情绪下的个体通过自我调控克服自动化反应的能力可能受损。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通过情绪图片诱发被试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考察情绪对自我损耗效应的调节。研究假设,当发生资源损耗时,相比中性情绪(即无情绪诱发),负性情绪下被试的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完成得更差,而积极情绪下被试的空间工作记忆任务完成得更好。

二、情绪与自我损耗对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一)方法。

1.被试

被试为60名本科生(男生31名,女生29名),平均年龄为21.12岁(SD=1.84),视力正常。

2.材料

色词Stroop任务刺激分为色词不一致(词语呈现颜色与词义不一致)、一致(词语呈现颜色与词义一致)、中性(词语本身不带有颜色含义)三种条件,用红、黄、蓝、绿四种颜色书写,对应按键F、G、H、J,要求被试忽略词语含义,快速准确地对词语的颜色作反应。损耗组被试完成不一致和中性色词辨别,控制组完成一致和中性色词辨别。不一致和一致任务分别含有80试次,中性任务含有20试次,刺激随即呈现在白色背景的屏幕中央。任务开始时,屏幕中央呈现黑色注视点“+”1000ms,随后呈现刺激项目3000ms,期间若被试做出按键反应,则自动跳到下一试次,若被试没有反应,则在3000ms后跳到下一试次。刺激随机呈现。正式任务开始前有练习。

工作记忆测验任务,采用经典的点阵运算广度记忆任务。该任务中,被试首先判断点阵式运算是否正确,并作出按键反应,F表示错误,J表示正确;之后记忆5×5网格中黑点的位置并回忆。所需回忆的黑点的个数表示记忆广度,从两个依次递增为六个,每级广度各3次,共15次任务。计分时,等式判断正确,且相应点的顺序和位置完全回忆正确才得分,否则不得分。

积极情绪图片和消极情绪图片选自中国人脸情绪图片,并请30名大学生(男生14名,女生16名)进行再评定。评定后积极情绪图片的愉悦度和唤起度分别为7.57,5.40;消极图片愉悦度和唤起度分别为2.97,6.18。

3.程序

实验程序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进行损耗操纵,即3个损耗组进行一致的色词Stroop任务,3个控制组进行不一致的色词Stroop任务。在第二阶段,通过情绪图片分别对积极情绪组和消极情绪组诱发相应情绪。指导语呈现后,出现十字注视点(3000ms),然后呈现情绪图片(8000ms),随后是空屏(3000ms),然后屏幕上出现“?”(6000ms),被试按照1―7级对情绪的唤醒度作评定。每张情绪图片只呈现一次。在情绪诱发后采用Grove J.R编制,祝蓓里1994年修订的简式心理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对被试进行情绪状态测试。对照组在第二阶段作10分钟休息,在休息后完成POMS量表。在第三阶段所有被试均进行工作记忆广度测试。

实验采用装置为IBM PC电脑,分辨率为1152×864。采用SuPerlab2.0版软件编写实验程序和呈现刺激材料。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束后,向被试致谢并给酬劳5元。

(二)结果与分析。

1.损耗任务的有效性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损耗组反应时(M=847.23±184.09)和控制组反应时(M=708.05±169.73)差异显著(t(28)=-3.004,P=0.004),且损耗组的被试反应时显著长于控制组的反应时,说明损耗操作是有效的。

2.情绪诱发的有效性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积极情绪组与消极情绪组的情绪纷扰总分差异达到显著(F(2,57)=32.571,P

从被试自我报告的情绪来看,消极情绪的诱发是有效的,然而,积极情绪与中性组似乎没有差异,但由于量表测量的外显性,不能排除内隐的情绪诱发对资源的影响的可能。

3.情绪对自我损耗效应的影响

变量,进行2(损耗条件)×3(情绪操纵条件)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损耗组与控制组(未损耗组)的工作记忆广度差异显著(F(1,54)=20.304,P

损耗条件与情绪条件的交互作用显著(F(2,54)=6.108,P=0.004)。对损耗条件与情绪条件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如图1),无论是在中性情绪条件下,还是在消极情绪条件下,损耗组与未损耗组的工作记忆广度差异均显著(t(19)=-6.591,P=0.018;t(17)=-14.511,P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另外,在损耗的情况下,不同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工作记忆得分差异显著(F(2,54)=8.111,P=0.001)。而在非损耗的情况下并非如此(F(2,54)=0.424,P=0.657)。进一步的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在损耗的情况下三种情绪下的工作记忆得分两两差异显著(t(19)=5.991,P=0.031;t(17)=5.784,P=0.049;t(16)=11.775,P

三、讨论

自我调控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心理特质。Baumeister认为,自我调控依赖于一种数量有限的能量,且该能量使用之后会出现损耗,导致个体随后的自我调控任务的失败[7]。前人研究表明,积极情绪能够补充自我调控系统的先前损耗。而在认知领域,尚未有关于消极情绪对自我调控系统先前损耗影响的研究。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自我损耗条件下消极情绪对个体的认知活动的影响。

(一)自我损耗对工作记忆的影响。

本研究得出,自我损耗降低了个体的工作记忆广度。根据自我损耗模型,个体在自我损耗状态下,可用于新的执行控制任务的心理能量大大减少,表现为个体的工作记忆广度明显下降。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执行控制的神经机制有了进一步了解。Mario Beauregard和Johanne Levesque等用fMRI技术考察情绪的自我调控机制,发现让被试者看片段时,性唤醒激活了右侧杏仁核、海马等边缘系统,然而抑制性唤醒则激活右侧额上回以及右侧前扣带回等脑区[8]。D.J.Sharp,V.Bonnelle等用fMRI技术、停止信号任务(Stop Signal Task)发现,前额叶的辅助运动区在反应抑制中起了关键作用[9]。也就是说,自我损耗现象可能是由于对反应的抑制占用了额叶的资源,导致额叶的执行控制功能受到影响。

(二)负性情绪对自我损耗的加剧。

在资源损耗的情况下,积极情绪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源损耗,消极情绪加剧了资源损耗。对于负性情绪对损耗后的自我调控的影响,有以下一些解释。

首先,消极情绪对于高认知资源的执行控制任务本身具有负性影响。进化心理学认为,消极情绪是种系在发展过程中,个体在面对威胁、危险情境的适应性生理反应。这种紧张的应激状态使个体迫切地产生应对危险情境的行为,缓解应激,如愤怒引发攻击,恐惧引发逃跑,厌恶引发远离。个体通过这种本能的自我保护性反应得以逃脱危险,因而消极情绪具有非常重要的适应性意义[10]。当诱发消极情绪的威胁性或危险性刺激出现时,个体的资源被高度占用,注意范围变窄,思维容易陷入被动刻板。相关研究表明,消极情绪确实损害个体工作记忆、破坏执行功能、耗费注意资源、污染认知作业。因而与积极情绪相比,消极情绪下工作记忆广度成绩更差。

其次,根据任务转换理论,消极情绪不利于自动化反应的控制。一般的自我损耗任务都需要个体做出自控反应,抑制优势化反应,如Stroop效应中要抑制色词语义的自动化加工,报告色词颜色的控制加工。这个过程需要任务转换。由于积极情绪下个体更偏好新的刺激和信息,故减少转换损失,促进任务转换;消极情绪状态下,个体更不能够打破旧的刺激―反应联结,仍然固守优势化反应,因而损害了任务转换[11]。因而自我损耗下,消极情绪加剧了自控能量的损耗,从而削弱了工作记忆广度。

也有一种解释是,情绪调控可能优于了其他的自我调控任务。处于消极情绪时,个体对情绪的本能调节会得到自动化优先,因而占用了其他需要自我调控任务的资源。故消极情绪下,个体的自我损耗后的工作记忆任务完成得更差。

(三)局限与展望。

尽管本研究验证了自我损耗对个体空间工作记忆广度产生削弱作用的假设,然而由于本文中情绪测评环节采用被试主观评定,可能不能准确地反映被试的情绪反应。因此,未来研究可以采用皮肤电等方式更好地收集被试的情绪反应。

另外,对于情绪对于自我损耗资源的影响的内在机制仍有待探讨。消极情绪对自我损耗的促进作用是否是人脑对情绪调节相对于其他执行控制的优先作用所致?如果是,那么情绪调节与其他执行控制是否是独立的?还是只是消极情绪对于执行控制功能造成了损伤,相反积极情绪促进了执行功能?那么情绪对于执行控制的影响是如何实现的呢?未来研究可以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四、结语

本研究表明:(1)自我损耗会降低个体的工作记忆广度。(2)在资源损耗的情况下,积极情绪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资源损耗,表现为促进工作记忆;消极情绪则加剧了资源损耗,表现为工作记忆广度的降低。

参考文献:

[1]Dianna M・Tice,Roy F・Baumeister.Restoring the self:Positive affect helps improve self-regulation following ego deple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7,43:379-384.

[2]辛勇,李红,袁加锦.负性情绪干扰行为抑制控制: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心理学报,2010,42,(3):334-341.

[3]袁东华.自我损耗效应及其克服:积极情绪的作用.[博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4]程族桁.消极情绪、认知评价倾向对高中生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河南:河南大学,2009.

[5]曹燕翔,姚志剑,谢世平等.抑郁症患者识别动态面部表情的执行功能研究.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4):217-220.

[6]卢家楣,贺雯,刘伟等.焦虑对学生创造性的影响,2005,37(6):791-796.

[7]袁东华,李晓东.自我损耗:关于自我调控的一种能量模型.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37-144.

[8]Mario Beauregard,Johanne Levesque,et al.Neural Correlates of Conscious Self-Regulation of Emotion.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2001,21:165-170.

[9]D.J.Sharp,V.Bonnelle et al.Distinct frontal systems for response inhibition,attentional capture,and error processing.PNAS,2010:1-6.

[10]王艳梅,郭德俊.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心理学报,2008,40,(3):301-306.

[11]王艳梅.积极情绪对任务转换的影响.[博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情绪控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领导授权;动机控制;情绪控制;行为绩效;财务绩效

一、 引言

在授权的组织里,领导对员工提供指导,并将更多的选择权授予员工,可以鼓励员工承担有难度的挑战,按照组织期望的方式,朝着共同的组织目标去行动。领导授权就是下放权力,给与下属决策更多的灵活性,采用有效的适应性销售技巧。不过,由于企业和销售员之间构成委托关系,存在信息不对称,领导授权就会导致销售员的道德风险,做出有损企业利益的行为,如销售员出现“偷懒”或者不尽职行为等。

自我控制(self-regulation)就是个体在目标(任务的理想状态)内部呈现的时候,涉及的实现和保持目标行为的过程[4],是企业最重要的人力资产之一,自我控制帮助个体在不同时间以及变化的环境中,执行其目标导向行为,包括调整他的想法、情感和行为。当目标导向的行为受到阻碍或者目标指向遭到挑战或挫折的时候,自我控制就会启动,指引个体的目标导向的活动跨越时间和艰难的情境继续前进,涉及到注意、动机、情感和行为等的调整。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自我控制会影响个体的短期动机水平,帮助销售员实现长期目标。销售员在完成计划目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挫折,例如与顾客沟通很短,没有建立信任,丢掉订单等等,都会冲击销售员的情绪。而销售员的自我控制可以应对负面情绪,克服负面事件的影响,正常发挥自己的销售技巧,实现销售目标。本文将依据自我决定理论,构建一个以自我控制为中介的概念模型,去探究领导授权和个人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 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

1. 概念模型。本文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从领导授权――自我控制――行榻峁的理论模型,领导授权是自变量,销售员个人绩效,包括行为绩效和财务绩效是因变量,自我控制,包括动机控制和情绪控制是中介变量(见图1)。

2. 假设的提出。很多研究都发现了领导的授权行为和销售员绩效的关系,领导授权可以让销售员享有更多的自,发挥灵活性,进行适应性销售,有助于取得更高的工作绩效。因此我们假设:

H1a:领导的授权行为和销售员的行为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H1b:领导的授权行为和销售员的财务绩效有正相关关系。

根据社会交换理论,领导授权的程度越高,销售员就会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出于回报,销售员会有较高的动机控制,以求得更高的销售业绩。同时,授权还会提高销售员的自我效能感,会更积极主动地完成销售工作。Miao 等也发现对于销售活动的监督,可以导致销售员有更高的工作决心和为他人所认同的动机,因此我们得到假设:

H2a:领导的授权行为越高,销售员的动机控制就越高。

由于领导的授权,销售员可以掌握更多的处理权,更迅速的决策和更快的处理销售产生的问题,也就是会工作的更加的自由,更多的授权意味着约束的更少,没有了必要的检查和监督,销售员会容易在某些时刻放松对自己行为和情绪的监控,造成情绪控制的困难和更多的负面宣泄。因此我们得到假设:

H2b:领导的授权行为越高,销售员的情绪控制就越低。

动机是个体行为的动力,动机可以激发行为,并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每当销售任务没有完成的时候,销售员就会体验到较大的工作压力。在销售失败的时候,销售员的士气和工作努力会受到打击。销售员过分担心任务之外的事情会影响到销售员完成目标的动机强度。而当前的目标变得比另一个竞争性目标要弱的话,销售员的动机控制可以帮助销售员排除分心任务的干扰,专注于任务目标,主动地调节销售员的工作动机,专注于工作目标,保证正在进行的活动。同时,动机控制还可以刺激销售员的工作努力和工作智慧。销售员的动机控制会帮助销售员控制试图改变他们的动机,有助于销售员获得持续的内部动力,从而坚持完成比较困难的任务。因此我们得到假设:

H3a:销售员的动机控制越高,销售员的行为绩效就越高;

H3b:销售员的动机控制越高,销售员的财务绩效就越高。

销售员由于组织的强制性目标和工作计划繁重,任务难度较大,会感到较大的工作压力,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情感枯竭。销售失败导致的挫败感、失望或焦虑等负面情绪状态抑制任务开始,导致对任务不努力或拖沓,而且会导致过早地从任务中退缩或完全避免任务活动。情绪控制可以帮助销售员驾驭情绪,利于决策和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得到假设:

销售员的行为绩效代表着销售员在工作中使用的销售策略和具体活动,而财务绩效代表着销售员努力的具体结果。在众多的文献中都发现了行为绩效和财务绩效的关系。因此我们得到假设:

H5:销售员的行为绩效越高,销售员的财务绩效就越高。

三、 实证检验

1. 数据收集。调研于2012年6月在西安的各大百货商场,包括银泰百货、万千百货、开元商城等进行,一共向服装类销售员发放了2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2.8%(详细信息见表1)。其中,女性被访者相对较多,占到总样本的84.1%;在年龄分布上,年龄方面,30岁以下的合计占94.7%,这是和我国零售业销售员的性别和年龄分布相一致的。因此,本次样本和总体的比例基本一致,抽样还是比较合理的,适合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2. 变量的测量。我们首先根据已有的相关文献设计了问卷,外文的量表多人平行翻译,中文的直接采用。领导授权的测量使用了Rapp的量表,动机控制和情绪控制的测量借鉴了leach的量表和Kuhl的意志控制量表,销售员行为绩效和财务绩效使用了Miao等的量表。

3. 信度和效度检验。本文先对所有的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删除掉一些落在交叉维度上的题项以后,所有的变量都落在单一维度。接着,本文有对剩余题项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详见表2。变量的AVE值一般的接受标准为0.5以上,但由于本研究变量因子荷载只有一个低于0.5,为0.47,尽管AVE值小于0.5,不过都在0.4以上,因此收敛效度在可接受范围内。从Cronbach和CR两列,不难看出本研究所涉及的各变量Cronbach值和组合信度(CR)都在0.65以上,@说明观测变量对于潜变量的内部一致性较好,适合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4. 共同方法偏差。本文采用的数据是通过自我报告的形式收集的,会带来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本文使用两种方法评估共同方法偏差问题。首先,本文采用Harman的单因子检验(One-factor Test)法,结果显示,无旋转的因子分析结果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5个,解释了总体变异的62.163%,其中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5.363,解释了总体变异的23.316%。按照Podsakoff和Organ的观点,只要第一个因子解释的总体变异在40%以下,说明本研究中的变量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处于可接受范围内。

5. 数据分析及结果。为了验证本文研究框架与假设的合理性,我们运用LISREL8.80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路径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本研究拟合指标的 为1.657,小于临界值3;近似误差方根RMSEA值为0.052,达到了小于临界值0.08的要求;CFI、NNFI和IFI值分别为0.94、0.93和0.94,均高于临界值0.9的要求。以上指标表明假设模型与样本数据的拟合程度很好,数据可以较好的支持该模型。

从表4各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和p值可以看出,9个假设共通过5个,H1a、H2a、H3b和H5等4个假设被拒绝。领导授权后,下属相对缺乏监督和管控,销售员便不会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80后的样本占到了94.7%,个人主义倾向偏高,不遵循社会交换法则,所以动机控制不强,H2a不成立,相应的,H1a也可以解释。

四、 结论

本文的理论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证检验了销售员自我控制,把自我决定理论引入组织性理学,并实证检验了概念模型。其次,发现领导授权对于销售员的情绪控制有负向影响,对于销售员的动机控制无显著影响,探讨了外部组织因素和员工自我控制的的关系。再次,发现领导授权对于企业的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行为绩效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可能是由于样本的问题,80后居多,根据企业和理论界对于80后的讨论,反映出领导授权必须要考虑对象的特点,针对80后的员工,可能要区别对待,调整原有的管理方法。

本文的对企业的销售管理和绩效提升实践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首先,本文实证检验了销售员自我控制,包括动机控制和情绪控制对于销售员行为绩效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销售员的自我管理也会发挥较大的作用,企业可以充分发挥销售员自我控制的作用。其次,企业的领导授权可以降低销售员的情绪控制,间接降低行为绩效,不过,同时还能提高销售员的财务绩效。这表明适当的授权才可以有较好的作用,否则会有负面的作用。

本研究虽然获得了一些新的要研究成果,但还有许多不足,希望以后进一步完善。(1)自我控制的概念和内涵还有待深入探讨;(2)本文仅仅以我国的零售业为实证调研对象,导致结论有一定行业局限性。(3)还有很多的调节变量会影响领导授权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例如销售员薪酬就是非常重要的变量等。

参考文献:

[1] Collins, M.D.,C.J.Jackson, A Process Model of Self-Regulation and Leadership: How A- ttentional Resource Capacity and Negative Emotions Influence Constructive and Destructive Leadership.Leadership Quarterly,2015,26(3):386-401.

[2] Druskat, V.U.,J.V.Wheeler, Managing from the Boundary: The Effective Leadership of Self-Managing Work Teams, i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3:435-457.

[3] Agarwal, S.,S.N.Ramaswami, Marketing Controls and Employee Respons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ask Characteristics.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993,21(4):293-306.

[4] Porath, C.L.,T.S.Bateman, Self-Regulation: From Goal Orientation to Job Performance.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6,91(1):185-192.

[5]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号:2016M6015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号:12YTC630305)。

情绪控制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延迟满足 意志 时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自制力问题其实就是学业延迟满足问题。学业延迟满足能力本质上是一种自控能力。在学业总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不适,这需要自我承受力;面对大学期间各种需要与诱惑,需要增强自身抵制能力;面对大学阶段一些情绪化行为与成瘾行为等,需要增强抑制能力;面对学习动力不足与枯燥,又需要增强大学生信心与坚持力。学业延迟满足的第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各种需要与诱惑的克制能力;学业延迟满足的第二部分,主要是指面对学业总目标实现中所遇到的困难与不适的自我承受力和面对学习枯燥、动力不足时的信心与坚持力。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呢?笔者根据相关理论推导出下面几种方式策略。

其一,通过直接的努力与锻炼来培养延迟满足能力。延迟满足能力锻炼的第一步就是直接面对,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够真正获得自制力。也只有依靠惯性和反复的自我控制训练,我们的神经才有可能得到完全的控制。不论你选择怎样的事情,它首先是一件你必须强迫自己完成的苦差事。其次,这件苦差事也必须是你每天都可以完成的。最后,这件苦差事当然还应该是一件有益处的事情(例如,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增强自信,改善认知能力等等。)对于学业来讲就是坚持学习。每天强迫自己静下心来学习一段时间,最终会让你获得自律、毅力的。保持上进心,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努力使自己对行动感兴趣。在行为的时候,有意加强行为的监控,这样就能把习惯转变为有意识的行为,在清楚自己的行为之后,自我控制的能力就会明显地增强了。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克制,人的延迟满足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其二,通过注意力锻炼增强延迟满足能力。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说到底就是注意坚持力与注意摆脱力。詹姆斯(William James)就把人的意志力看成是注意力,他认为“注意的努力是意志的本质现象” 。对于困难与痛苦,和不足的动机与行为,则是注意坚持力;对与欲望与诱惑,以及过分的本能与冲动,则是一种注意摆脱力。注意力也要消耗能量,如果消耗太多,自制力就会下降,就好比肌肉在频繁使用之后会变得很疲劳,需要休息之后才会恢复力量。人能投入到自我控制中的能量有限;在一项任务上花费能量就会对花在另一项任务上的能量产生限制,就像跑8公里之后再打一场篮球会变得很困难。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压力条件下我们常常会失去自我控制。这种理论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要事事苛求,而要把控制力使在主要方向上。同时一时的控制力弱也不要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而应把其看成正常现象,从而重新找回控制锻炼的信心。总之,大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业延迟满足能力,就应当把有限的注意能量集中花在学习上,而要放弃对其它刺激的积极注意。

其三,通过情绪调控增强延迟满足能力。情绪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绪又是一种动机力量的反应,情绪不仅能引起人的活动,而且作用于活动的全过程,对活动的效率或结果产生巨大影响,正是由情绪产生的各种动机推动作用下,需要才得以完成。人们对各种即时需要的延迟满足,即包括对这种需要驱力的控制,也应包括由需要产生的情绪的控制,如果人们的需求延迟满足能力强,那么他们的情绪的控制能力也就强。如果人们的情绪控制能力强,人们的延迟满足的能力也就强。延迟满足能力朝根子上延伸其实就是对由需要产生的各种情绪体验的控制能力。有效地提高情绪的克制与调控能力,是提高延迟满足能力的重要方法。

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情绪同其整个心理过程一样,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即由不成熟迅速走向成熟。虽然大学生情绪在强度、广度、深度、稳定性和倾向性方面比之儿童少年时期均有较大发展,但是它的主格调是动荡不安、易感易变的。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与调节,容易诱发各种情绪障碍,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功,也危害大学生身心健康。渴望成长的大学生要注重调节控制日常生活中的情绪障碍,培养健康稳定的情绪,为顺利成才、尽快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四,有效时间管理。时间管理控制是自我控制的外在形式。意志控制也可以理解为人的时间的使用是不是都在主要目标上,而意志力薄弱的人则表现为大量时间从事了无关紧要的活动。因而有效地管理控制时间是检验和践行意志控制的极具操作性的行为。大学生们可以通过集中精力锻炼、根据价值投入时间、时间计划、高效学习、巧用空闲、调节心情、规律生活等手段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情绪控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投资者非理性情绪 投资水平 投资效率

一、引言

关于股票价格和实体经济相关性方面,传统理论一直认为股票的价格是能反映出实体经济的状况的,但是众多的实证研究发现这两者并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股票的价格经常偏离其理论上的经济价值。在这个基础上,行为金融理论对传统金融理论提出了挑战,行为金融理论认为在市场上套利是有限的,而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常常受到心理因素等影响,做出非理性的选择,从而使股票的价格偏离其基本的价值。因此,自然就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所导致的股票市场的错误定价是否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

事实上,近几年来,关于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公司财务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研究者研究了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上市公司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固定资产投资、兼并收购等财务行为的影响,但是研究并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我国资本市场刚刚起步,投资者没有西方发达市场那么成熟理性,常常会受到自身心理的影响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而上市公司或利用股票市场的错误定价,迎合投资者的情绪做一些并不正确的投资;或受到股票价格的影响,融资受到限制而不能进行最有效率的投资,从而使企业的投资效率大打折扣,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关于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如何影响公司投融资决策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试着从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是否影响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以及投资效率这一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包括:(1)公司的投资水平是否真的受到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影响?(2)如果公司的投资水平受到了该情绪的影响,那么公司的经营效率是否也会同时受到影响?

二、文献综述

对于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如何影响上市公司投资决策,行为公司金融主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做出了解释。第一是Stein(1996)提出的股权融资渠道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投资者情绪产生的股票错误定价限制了公司的股权融资渠道从而影响公司的投资决策;第二是Polk和Sapienza(2004)提出的迎合渠道理论,该理论认为上市公司管理者会关注股票价格所带来的治理压力,会迎合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产生进行非有效率的投资。围绕这两种理论,众多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成果。

在股权融资渠道方面,Stein(1996)在市场非有效的前提下,建立了管理者理性投资者非理性的资本预算模型,他定义现金持有量低、偿还债务能力差而只能依赖外部股权融资来进行投资的企业为股权依赖企业(Equity-dependent firm),他的研究表明,即使管理者目光长远,股权依赖企业的投资决策也会受到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当股票价格高于基本价值时,股权依赖企业会发行股票并进行投资;而当股票价值低于基本价值时,股权依赖企业则会放弃投资项目,企业的股票价格的异常变动和新增投资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Baker等人(2003)的运用Kaplan和 Zingales(1997)提出的股权依赖指标(KZ指标)对Stein(2003)的股权融资渠道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他们还发现KZ指数排名越前(股权融资约束最大)的企业对股票价格的敏感度越大,排名前五分之一的企业对股票价格的敏感度是后五分之一企业的三倍。此后,Goyal和Yamada(2004)、MacLean和Zhao(2009)等分别采用不同投资者情绪变量实证检验对股权融资渠道的存在性。

在迎合渠道研究方面,Polk和Sapienza(2004)在剔除了股权融资现金流的影响之后,实证检验出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与企业投资水平的正相关性,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公司管理者考虑到,如果拒绝投资者认为可以盈利的项目,会导致投资者缩短持股周期,从而产生公司治理压力,因此,关注股票短期价格的经理人会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扩大或紧缩投资量。Polk和Sapienza(2009)对该理论做了更为细致的研究。他们认为不同企业对投资者情绪的迎合倾向是不同的,红利增长不确定和股票流动性较强的企业会有更强的迎合倾向,并且基于这种迎合倾向所进行的投资往往是无效率的。

在国内研究方面,刘红忠和张芳(2004)、刘端和陈收(2006)、吴世农(2008)、朱迪新(2011)、周振东(2011)等人分别通过设置不同的变量实证检验了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上市公司投资的股权融资渠道或者迎合渠道。但是,对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是否影响公司的投资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少。

三、样本选择与变量选择

(一)数据来源

本文中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均来源于wind数据库。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为2002-2010年,经过变量计算之后,最后的样本数据选择期为2004-2010年。样本的剔除标准为:(1)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ST公司、创业板公司,因为金融类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比较特殊;(2)剔除账面杠杆大于1或者小于0的公司,因为前者表示该公司资不抵债,后者则意味着数据异常;(3)剔除了公司刚上市那年的数据,因为公司刚上市第一年财务数据变化较大。最后对样本进行了缩尾处理,对样本分布前1%和后99%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样本观察值3302个。

(二)变量选择

1、投资水平

本文衡量企业投资水平的指标有两个:(1)资本投资水平=现金流量表中“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上期末总资产,(2)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当期固定资产变动/上期末总资产

2、投资者非理性情绪

本文参考Polk和Sapienza(2004)的定义,定义可操控性应计项目DACCR作为投资者情绪的衡量指标,从应计项目ACCR中分离出正常应计项目,也就是非主观操控性应计项目NORMALACCR,即可得可主观操控的应计项目DACCR。应计项目,其中为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变动,即总流动资产变动-现金及其等价物变动,为流动负债变动-流动负债中的短期负债变动-应付所得税的变动,DEP为折旧和摊销。非主观操控性应计变量NORMALACCR的选择参考了Chan(2007)和朱迪新(2011)的方法,采用过去三年应计项目ACCR总和与主营业务收入总和的比值和当期的主营业务收入来衡量,即,所以,

3、公司净财富水平

本文以公司的内部现金流量CF,即公司的净利润加折旧摊销,作为衡量上市公司净财富水平的指标。

4、投资机会

本文使用托宾Q来衡量投资机会,即权益的市场价值Et和负债价值Dt之和除以总资产的账面价值At,但是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较多,参照刘红忠(2004)和吴世农(2008)的方法,本文以流通股价值(流通股数量qt乘以年末股价Pt)加上非流通股价值(非流通股数量NONqt乘以每股净资产AOEt)来计算Et。即:

5、投资效率

本文使用ROA(净利润/总资产)作为衡量投资效率的指标,考虑到投资主要对未来三年的利润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本文采用的ROA是t+1、t+2、t+3年的平均值。

四、模型设计和实证研究

(一)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投资水平的影响

根据大量的研究文献建立模型:

其中是可操控性应计项目,是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变量,是滞后一期的托宾Q,控制投资机会对投资的影响,是当期的现金流,控制现金流对投资的影响,分别为年度虚拟变量和行业虚拟变量,分别控制投资的年度效应与行业效应。

模型的回归结果如下: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代表投资者情绪的变量SENT均具有显著性,无论企业的投资支出还是固定资产支出都与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显著正相关,企业在投资者情绪高涨,股票价格被高估时会增加投资,而在投资者情绪低落,股票价格被低估时会减少投资。代表投资机会的Q呈现显著性,在出现投资机会的时候企业还是会增加投资的,股票市场的前瞻性的到了一定的体现。代表公司融资约束的CF也呈现显著性,企业的现金流越是充裕,投资水平也就越高,这一点与已有的企业融资约束理论还是相一致的。

(二)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

本文选择ROA作为衡量公司投资效率的指标,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搭建模型:

其中是可操控性应计项目,是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变量,是公司当期的投资水平,分别为年度虚拟变量和行业虚拟变量,分别控制投资的年度效应与行业效应。

表2 投资者非理性情绪与企业的投资效率

注:***,**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括号中为t 值

从实证结果可以看出,代表投资者情绪的变量SENT均具有显著性,投资者理性情绪与企业的投资效率是负相关的,也就是说,投资者非理性情绪的上升会导致企业过多的投资,从而使投资效率下降。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2001-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是否影响企业投资水平及投资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和投资效率均受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影响。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导致股票市场的定价过高(低),导致企业投资水平的过度增加(减小),从而使投资效率下降。

我国资本市场刚刚开始起步,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比较高,上市公司盈余操控程度也较高,使股票错误定价严重,从而进一步助长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的恶性融资以及过度投资,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建议监管者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盈余操控的监控力度,并引导投资者的理性投资,从而使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Baker,M.,J.Stein,and J.Wurgler. When does the Market Matter? Stock Prices and the Investment of Equity-dependent Firm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3,118,(3) : 969-1005.

[2]Polk,C.and P. Sapienza.The Real Effect of Investor Sentiment[Z]. NBER,Working Paper No.10563,2004.

[3]Polk,C.and P. Sapienza.The Stock Market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A Test of Catering Theory[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22,(1) : 18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