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课论文(精选5篇)

  • 形势政策课论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1.2开放性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具有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开放的内容。每个学期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都会本学期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这是为开展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制定的指导性文件。但是一些教师在每个学期进行教学时将教学内容…

形势政策课论文(精选5篇)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1篇

1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特点

1.1互动性现今一些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堂缺乏互动。一些教师认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务就是宣讲国家的政策措施,传递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相关信息。这种做法是不全面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需要互动,互动性是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主要特性。所谓互动性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相待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1]。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互动性包括多个层面:从互动的主体角度观之,互动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从互动的时空角度观之,互动又包括课堂之上的互动与课堂之外的互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宣讲一定的政策与信息,更重要的任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研究社会问题、探索方针政策[2]。这种分析研究和探索的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题多为学生普遍知晓但又认识不够深入的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大事件。如果在课堂上教师仅仅停留于介绍一些人人皆可查知的信息,学生的思维则不可能从这些信息简单传递的过程中得到锻炼,该门课程的价值也就完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作用即体现在此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题在课堂内外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同的观点得以交流与碰撞,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指引下得出一些结论。

1.2开放性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具有开放性。开放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开放的内容。每个学期教育部社会科学司都会本学期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这是为开展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制定的指导性文件。但是一些教师在每个学期进行教学时将教学内容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仅仅围绕教育部下达的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进行简单的信息扩充。这样很容易将形势与政策教学局限在对一些信息的简单传递上,而没有引出隐藏在这些信息背后深层次的内容。这也是一些形势与政策课堂不能吸引学生的原因之一。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呼唤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这是因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内容的开放性。形势与政策课程面临的主题都是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中的重大事件、形势与政策。这些主题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一个形势与政策主题即使主要是属于每一个学科门类,但是深入分析其现象,探究其原因,又往往涉及到其他学科门类的信息和知识。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互动性质也决定了该门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在互动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视角都可能不一样,每个学生都可能从其独有的知识背景和兴趣点提出对教学主题独特的看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主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另外,现今信息社会的特性决定了相关广泛的信息可以由学生轻易地获取,那种浅显易被学生掌握的信息已经不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所以,开放性的课程内容是势在必行的。其二,开放的理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理论体系对于一门课程至关重要,一门缺乏理论的课程注定其吸引力是有限的。然而,形势与政策绝不是一门缺乏理论的课程。以往的形势与政策课堂给人以理论不深或理论不成体系的印象,这与教师不善于挖掘形势与政策课程丰富的理论体系有关,这也是当前一些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堂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呼唤开放的理论,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挖掘本门课堂独特的理论,并形成本门课程独特的理论体系。

1.3实践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题都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大事件,这些主题本身即具有强烈的实践特征。另外,当代大学生对现实问题具有比较强烈的批判倾向乃至逆反心理,对社会现实问题更加笃信自己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得来的结论。这也是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必须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因。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性体现在课堂实践、校内实践、社会实践等几个方面。

2实施参与式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的策略

2.1进行情景对话式教学设计,增强师生、生生互动传统课堂中那种宣讲式教学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形势与政策课程发展的需要。参与式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互动性需要我们对教学进行重新设计,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该在确定形势与政策的专题后,进行更加精细的教学设计,在相应专题内选择既能体现本专题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又富有争议性和对抗性的话题,精心进行话题设计,然后围绕这些话题进行问题设计,以便启发学生参与这些话题的讨论,将一部分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在进行相关话题的设计时,不仅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功课,学生也应该做好准备。教师在进行相应的形势与政策专题设计时,应该将相应的情景和背景交待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这些专题的情景做好背景知识的预备,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让学生在课前即对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课堂就从一些简单知识的传递中解放出来,教学双方就可以集中精力和时间进行较深层次的互动讨论。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40

Abstract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it has long not been incorporated into the unit teaching system of centralized management, therefore, the uneven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 and the tendency of stylized, dogmatic and utilitarian, which directly affects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serious and normative, effectiveness and the indirect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political education.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Situation and Policy”;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对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2004 年、教育部以《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 文件给予了明确:“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①然而,鉴于形势与政策的特殊性,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的值得关注的问题。

1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1.1 课程设计缺乏灵活性、趋于程式化

形势与政策课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可相比更具有时代感和时效性。对于认知力、判断力和行动力的自主性都趋于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形势与政策课本身更具有吸引力,它应是教师引导大学生运用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相关理论观察、解释现实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以及判断并预测时展趋势的实践性课程。形势与政策课首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时也是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自我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素质提升课程。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术能力训练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能够得到最好的呈现。这一教学目标及其背后的育人价值的实现之前提在于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的科学合理。然而,现实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设计却呈现出缺乏灵活性、趋于程式化问题。在课程设置上基本是将政策宣读与社会实践硬性焊接在一起,没有贯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教师讲形势时只描述社会现象而不分析问题,讲政策时只照本宣科而不解读内涵。实践部分参观游览、交流座谈变成了走马观花看热闹,津津有味听故事。这种停留于程式化的感性认知教育,根本无力回应大学生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很多深刻现实问题的追问,也不可能保障课程教育目标和价值的实现。

1.2 课程讲授缺乏现实性、趋于教条化

形势与政策课讲授缺乏现实性、趋于教条化本质上是其缺乏灵活性、趋于程式化问题的延伸。之所以形势与政策课程脱离现实并教条化与其课程归属、教师素质直接相关。与形势与政策课程相比,其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归口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从而在经费、科研、师资、课程讲授和考核标准等各方面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了专业化的保障。然而,形势与政策课课程配备的师资基本上是高校各学院的辅导员,辅导员归属学工系统管理,学工系统非教学单位,教学的经费、科研、师资、课程讲授和考核标准难以保证。而且教育部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要求是将辅导员认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并且提出了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高的选拔和工作标准,②然而真正落实却多有“走样儿”。高校的不同学院更倾向于选择本学院的毕业生留校担任本学院的辅导员。这导致了大量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培训之后就直接走上了辅导员岗位兼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而他们对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特点、规律、规范、目标等是没有专业化认识的,大部分人的形势与政策课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限。所以教学中只能是教条化的照本宣科,无法从科学研究的高度对形势与政策课程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最终导致课程在缺乏现实性中趋于教条化。

1.3 课程效果缺乏价值性、趋于功利化

形势与政策课效果缺乏价值性、趋于功利化是前文所述两个问题导致的连锁反应。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充实到兼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辅导员岗位,专业化功底薄弱后期培训欠账使这些辅导员从事形势与政策教学力不从心。很多人仍然“坚守岗位”,主要是将形势与政策课视为转岗教学的垫脚石亦或申报职称的登云梯。没有寄托职业理想的形势与政策课难以让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研究和创新。对于无志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辅导员兼职教师而言最简单的应对就是教条化的政策宣读。还有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教师擅自更改教学内容,将形势与政策课程变成了学生例会或者主题班会,甚至以形势与政策课考勤情况作为大学生奖学金评定的加分项处理。原本承载着引导大学生“四个自信”的形势与政策课的r值被,形势与政策课沦为大学生日常管理的替身。相应的,大学生难以深度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程,则以功利化的态度来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程,上课出勤被认为是挣工分。被抽离了价值内涵的形势与政策课不论在辅导员还是大学生的课程价值认定谱系中都处于边缘化。毫无育人之功,徒显画蛇添足之效。

2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困境的解决对策

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③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目标的选择,所以,以切实有效的方法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1 增强课程设计多样性,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中赢得大学生的信仰认同

感性认识是人类认知的逻辑起点,课程设计死板单一则影响课程感性吸引力,因此一门课程如不能唤起学生兴趣,则很难吸引学生深入探究其内涵与价值。所以,形势与政策课设计也应坚持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承载内容。课程设计趋于多样性,形势与政策科课程教师要着力打造课程精品模块,激发大学生对课程价值的求知欲。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灵活性也表现在课程设计中,要考虑不专业背景的学生不同的兴趣点,有的放矢而非整齐划一。各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办学层次,学生培养目标,各学院可以结合自身专业特色设计多样化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模块。但是要在追求课程设计多样化的同时,坚持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育目标和育人价值,其内容设定的核心不能偏离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舆论热点,针对舆论热点结合不同学科大学生的知识积累设计相应的问题,提高大学生依据国际国内政策结合自身掌握的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释问题的能力。同时,打造精品实践内容,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在服务生产,服务群众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将自身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相统一,提高大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道路、理论、文化的认同,并将这种认同提升为自信,从而坚定大学生在价值层面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

2.2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在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中实现价值观教育目标

高校现行的以辅导员充实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师的做法是可行的,而且高校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大学教学、管理、服务的一线,是最了解大学生思想困惑,明细大学生关注焦点,洞察课堂教学盲点的教学和管理人员,优秀的辅导员都是能够兼任多种角色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最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之一。之所以出现上文所述形势与政策课程讲授缺乏现实性、趋于教条化的问题之根源是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辅导员专业化程度没有达到课程要求。什么样的辅导员才能够胜任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任务。2015年新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给出了明确的标准: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运用理论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能力。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围绕学生关注的重点、难点、热点进行有效舆论引导,……敏锐把握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要解决学生关注的焦点与困惑,教条化的政策宣讲收效甚微,有效的教育要求综合运用教育教学、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研究宣传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学生日常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使大学生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3 完善教师发展保障机制,在全身心的育人投入中践证职业理想与价值

很多毕业生都将从事于辅导员工作作为留校的权宜之计,而非寄托职业理想与价值的终身事业。在兼任形势与政策课程科研和教学工作中他们很少投入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他们多是在这一岗位上获取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就迅速脱离这一队伍,转任专职教师。这种高流动性直接制约了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解决这一问题,则要从教师个人发展上给予完善的机制保障,吸引辅导员全身心地投入到寄托自身职业理想c价值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事业。工作中需严格执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通过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并在职务和职称晋升上为他们开设绿色通道,让辅导员能够看到光明的职业前景,增强其职业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专心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在全身心的育人投入中践证自身的职业理想与价值。

注释

①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10.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网络 实效性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作为形势政策教育的最主要载体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也是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之一。

近年来,国际形势瞬息万变,国内改革和建设蓬勃发展,社会正处在转型阶段,高校学生思想特点鲜明且变化迅速,这一切都给《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有效地发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完成《形势与政策》课被赋予的历史使命。

一、影响《形势与政策》课发挥实效性的瓶颈

1.《形势与政策》课讲授内容缺乏时效性与吸引力。在当今各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课程讲授不能紧跟时事发展,讲授观点无法适应学生思想特点的情况,这就造成了《形势与政策》课不能给学生在第一时间最有效的思想引导,也丧失了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北京交通大学关于《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问卷调查中,共有1940名本校学生和676名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学生参与。其中只有17%的学生表示喜欢上《形势与政策》课,而表示不喜欢的学生占到了23%。

谈及原因,有近八成的同学认为是授课内容缺乏时效性,且观点不鲜明。更有学生在座谈会中提出,如果内容跟不上时事,观点又陈旧,《形势与政策》课还不如历史课。

2.《形势与政策》课授课、考核形式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当前大多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授课采取的是课堂教学的形式,但是由于教学资源调动困难等原因,有些学校为将各类讲座、报告会或文艺活动打上《形势与政策》课的标签,代替课程教学,导致该门课程的教学体系缺失完整性和系统性,影响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上述调查中,学生对社会实践的授课形式最喜欢,比例占到一半,而对单一的课堂讲授并不“感冒”。考试是《形势与政策》课作为一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数高校采取了出题笔试、开卷考试的方式。同样,多数高校的考试流于形式,只考查观点,缺乏对学生分析能力与思辨能力的考查。

3.《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影响课程质量的提高。高校中《形势与政策》课授课的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辅导员、学校党政管理干部与少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其中绝大多数教师是兼职讲授《形势与政策》课,而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背景的更是少之又少。在对学生最喜欢的《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的统计中,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及社会名流的比例均超过45%,辅导员只占15%,思政课教师更是不到5%。可见,现在的《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授课水平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网络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必要性

1.网络的普及性使其具有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阵地的必要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就是占领阵地,中央16号文件中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全面且深刻地改变着高校的教育环境。上述调查中显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最主要媒介,占75.44%;手机的比重也很大,占43.93%,课堂只占5.47%。这充分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学生获取新闻和时事的主要途径。《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应该主动出击,占领互联网阵地。

2.网络的便利性使其具有成为《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载体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网络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性、平等性、快捷性。快捷性打破传统的时空观,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影响力;匿名性和交互性拉近了人与人之间距离,弥合了人与人之间的个。在网上,人们身份隐匿、地位平等、交流自由,隐私权得到尊重,个体的发言权得到保障,学生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吸收相关信息,可以与教师就某一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深入、热烈、平等的探讨,通过主题网站、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聊天室、BBS等各种平台进行双向互动,学习时间内师生可以进行互动的学习活动。而且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在课堂活动结束后,学生仍然可以通过网络继续查阅相关内容,参加有关讨论、咨询,延伸扩展学习时空。

三、网络应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思考

1.利用论坛、博客、聊天软件等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师生互动。上述调查表明,在担任《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教师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了大多数,当前国内主流的网上交流平台如QQ、人人网、飞信等软件对于他们来说不会陌生,而这些也正是“90后”的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平台。这些社交软件及其提供的平台服务以及校内论坛可以帮助教师做好课前的准备,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准备、课件设计等,也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后虚拟课堂的效果评估,教师对两个课堂有效联动将实现对《形势与政策》课质量控制的成功驾驭。教师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指导学生了解课程内容特点、前续课程衔接、课程实施计划、学习进度安排、学习方法建议、媒体学习方案;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参加辅导、课堂讨论、答疑提问;如何完成作业与思考题。全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服务。

2.利用红色网站、专设网页等实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考核。中央16号文件颁布后,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陆续建立起来,但是普遍点击率不高,主要原因是内容缺乏吸引力,不符合学生思想特点。可以根据《形势与政策》课授课内容,及时更新内容且加入权威讲授,可以利用专门设立的网页指导学生观看直播或录像,通过公布的电子课件、网上教学辅导等多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可以借助网页实现《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方式和考核方式的创新,例如可以举行网上答题形式的形势与政策知识竞赛,通过竞赛对学生进行考核,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重大时事或党和国家的重要政策设立网上讨论专版,专人管理板块、专家定时答疑交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问题;可以构建各种网上资源库,包括案例库、试题库、知识库、音像资料库、教学软件库等,资源共享,拓展传统教学的狭小空间,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实效性,保障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ituation Policy Lessons

DING Yuan

(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7)

AbstractSituation policy is one obligatory course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its teaching effect is not optimistic.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d the manifestations and cause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ituation policy class from the schools,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 also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situation policy class.

Key wordssituation policy course; teaching; demonstration class

1 高校形势政策课有效性不足的现状及原因

1.1 高校重视不够

高校对形势政策的管理松散,对师资队伍建设、场地和设备建设支持不够,所需的经费很难得到落实,相关课题也很难得到重视,有些高校甚至连授课时间都难以保证。笔者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形势政策研究与其他专业相比很难为学校引进高额的科研经费;第二,由于各个高校都有形势政策课,其很难成为高校的特色专业。第三,学生对形势政策的关注度不高,教学效果平平。故高校虽然应国家要求,开设了相应的课程,但在对老师的配备、教材、教学团队的建设方面投入不足。

1.2 教师授课质量不足

在形势政策课的教师队伍中非专职、非专业人员普遍存在,课程深度不够,内容含量不足,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老师疏于备课,敷衍了事;内容陈旧,一个专题用上一个学期甚至几个学期;讲述方式单一,感染力不足;作业批改不认真,有的老师甚至简单的以长短轻重来评判。

虽然国家把形势政策课提到一个举足轻重的职位,但形势政策教师从待遇和职称晋升等方面,都比能与其他专业课老师相提并论。与此同时,形势政策课的授课班级人数庞大,批改作业量极大,很多老师为了完成任务只有草草了事,加之学生听课热情不高,讲授和备课时也缺乏热情。

1.3 学生积极性差,应付心里严重

课堂上老师讲老师的学生干自己的,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业在网上抄一抄了事,雷同率很高;面对老师提问,一问三不知。

造成这种现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对形势政策课的认识存在偏差:有些学生认为形势政策课不及专业课实用,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和工作没什么用处;有些学生认为现在信息发达,形势政策的课讲的内容通过网络或新闻媒体完全可以获知,没有必要上课;有的学生认为形势政策课课时少,考核方式简单,学分少,不需要花费过多的精力。90后学生思维活跃,追求个性,追求自我,传统的灌输的授课方式,易激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高校不重视导致老师敷衍了事,老师备课不认真,造成学生兴趣缺乏;学生兴趣欠缺,老师授课就更加敷衍,学校更加不重视,这三者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2 提高高校形势政策课有效性的建议

2.1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形势政策课有效性提高的基础。首先,应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点、思维特点等等,有针对性的设置形势政策课的内容、教授方式、考核方式。这是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的切体现,也是使学生感觉其主体地位,提高主动性的一种方式。

形势政策课“授课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满足大学生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需求,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大学生本来通过媒体都知道的热点现象和理论。”①

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通过各种形式给予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避免整个课堂只有“一种声音”,对其可取的地方进行鼓励,对不足的地方即时指出,并分析原因。在适当的时候引出教师的观点。这种方式与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相比讲授的内容少了,看起来是轻松了,但实则对教师的课堂控制力、反应力以及对问题掌握的深度和广度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是关心政治的,由于其年龄阶段的特殊性,其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型,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易出现过激情绪。形势政策课是引导学生的重要阵地。但如果采取以往灌输式的授课模式,生搬硬套观点,只会引来学生的反感情绪。

形势政策课应努力尝试各种授课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以采取即兴演讲、辩论、课堂讨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学生在相互碰撞过程中,激荡出思维的火花,揭露出问题的实质。也可以尝试将形势政策内容引入第二课堂、社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做相关课题调查报告、研究论文等等。

改革形势政策课的考核方法。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都纳入到考核成绩的计算中去,平时成绩的计算应全面反应学生课堂的听课状况、发言、讨论、回答问题的情况。

2.2 提高形势政课老师的自身素质

形势政策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热爱学生,这是上好形势政策课的基础。一个能够帮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交友、学习、就业等方方面面问题的教师,能够跟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更容易得到学生的爱戴,他的观点和授课内容也易为学生所接受。

形势政策课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责任心。事先要查阅查阅相关资料,熟识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历史背景,不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问题有着清晰的认知和思路,了解学生的主要观点,恰当地给予引导。

形势政策课老师要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形势政策课主要简述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问题,看似浅显,但是要是想将问题讲得深入透彻,需要任课老师有着丰富的政治、经济、宗教民族、地理等知识,有赖于课前教师的认真准备和平时的积累。将理论和实际很好的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的走入形势政策课课堂。

2.3 高校应提高对形势政策课的重视度

2.3.1 规范各教学环节,维护形势政策课的严肃性

学期初由党委宣传部和思想政治教育部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当前的事实热点问题,确定教学计划,并根据不同专业、年级学生的特点,确定选题范围。防止教师随意选题,一个专题用多年,维护课程的严肃性。定期召开教研室例会。对形势政策课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其考核标准和其他课程一致。

2.3.2 推行集体备课和示范课

主要是由形势政策课教研室主任牵头,形势政策课专兼职教师参加。集体备课便于对形势政策课教育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好的方式进行交流借鉴,对于遇到的问题进行协商解决,是一个取长补短的好机会。示范课往往是选取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就有代表性的专题,进行示范讲课,对新进的教师有很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2.3.3 为形势政策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经费支持

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对形势政策课教学计划的要求,保证形势政策课的教学数量和质量;②鼓励形势政策教师参加对外的交流和培训,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经费;鼓励形势政策课专兼职教师申报相关课题,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形势政策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应把握机遇,把形势政策课精品课程建设参与到科研课题中去。”③

注释

①代娟.试论优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有效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9(10).

形势政策课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形式与政策;高校;教学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内容更新快、时效性强,但在在课程建设上也存在一定的难点和误区。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好形势与政策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大学生关注度高、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亟待我们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本文通过调研课程开设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从改革对策、制度保障等方面加强课程实效。

一、当前存在问题

自2005年至今,各高校纷纷响应国家号召,将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政治理论课列入必修课,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各高校也陆续在教学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教材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其中滞后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更新频率高的时事政治事件无法衔接成为矛盾关键。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传统板书式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新兴多媒体教学所取代,但传统“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依然存在,部分教师对时事政治敏锐度不高、教学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学生的实际需要脱节,无法满足解决学生自身实际问题需要。

二、改革对策

(一)明确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当今国内外局势变化多端,时刻都在多渠道、多方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一些西方势力瞄准我国大学生群体,不断进行西化和分化。现今的大学生接受新兴事物快、求知欲强、爱国热情高,但在认知过程中缺乏成熟的处事行为、看问题容易偏激、是非观念的理性鉴别能力差,而形势与政策课程涉及的都是重大现实问题,是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这些特点要求我们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设置好“精准”的教学内容,贯彻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以及要努力奋斗的目标,自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实现大学生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此外,更重要的是要把“形势与政策”教育当作重点课程加以建设,作为高等学校考核评估德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二)构建形势与政策教学长效机制,全面加强课程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一是要加强形势与政策教学管理。从制定教学计划、建立教研小组、建立德育档案、定期教学督导等方面,全面加强课程建设。二是要拓展形势与政策考核方式。针对大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实行灵活的考核方法,可采用开卷考试、撰写论文、小组比赛等形式。三是要列入学校发展规划。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与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系部负责,组宣、教务处、学生处、团委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效地化解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四是完善形势与政策教育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确保专项经费、专用场所、教学设备落到实处。

(三)创新形势与政策教学模式,丰富课程教育资源

一是利用新型媒介。积极运用互联网这一媒介,把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设立学习形势与政策网络学习基地,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讨论等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新闻事件等,加强正面引导,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阵地。二是开展实践教学。把形势与政策教育与党中央政策方针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结合起来,与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时间节点集合起来,开拓教育资源,定期召开座谈会、研讨会,通过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进教育效果。三是树立先进典型。通过对一些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的宣传,充分发挥先进模范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四是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要安排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进修学习,使教师不断开阔眼界,丰富教学素材。

(四)开辟形势与政策教学第二课堂,不断发挥社会载体功能

一是理论教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打破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式,在理论学习后开展专题及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吸收变为主动参与。二是校内课堂与校外课堂教育相结合,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组织学生定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等参观学习,对课堂的教学给予强化和补充。三是积极开展大学生政治风采大赛、征文演讲比赛、传统文化学习等活动,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贯穿融合。四是利用学生社团力量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加大对大学生红色理论社团的建设力度,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的理论学习。五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中,以师生共同开展专项社会调查研究等形式将形势与政策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贯通。将课堂当作实践教学的理论舞台,通过社会实践形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舞台,搭建课堂与社会、国家需要与学生发展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曾秀兰,曾学龙,王冬梅.加强和改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