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子宫肌瘤切除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宫颈肌瘤;全子宫切除;手术方式;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160-01
子宫肌瘤是妇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肌瘤发生在宫颈的部位较少。我院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直径≥9.6 cm的宫颈肌瘤45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采用全子宫切除改变术式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5.85±4.23)岁。全部为已婚已育妇女。半数以上患者伴有尿频、排尿困难、月经量过多等。
宫颈肌瘤分型:根据手术探查将宫颈肌瘤按其生长部位分为5型[1],中央型:8例,占17.78%(8/45);前壁型:2例,占4.44 % (2/45);后壁型:8例占17.78% (8/45);侧壁型:15例,占33.33%(15/ 45);多发型(指上述各型2种以上同时存在):12例,占 26.67% (12/45) 。宫颈肌瘤最小为7 cm × 9 cm × 6cm,最大为22 cm × 37 cm ×23 cm.,平均13.7 cm×11 cm×8 cm。
1.2 手术方法
45例宫颈肌瘤患者均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具体方法为:①切口选择:同一般腹式子宫切除术,即选择下腹部脐耻之间正中纵切口或旁正中纵切口。由于宫颈肌瘤巨大,膀胱向上移位,切开腹膜时要尽量靠近切口上端,避免损伤膀胱。②手术探查:探查宫颈肌瘤的生长部位并分型,同时分辨解剖关系。③手术操作:对于中央型宫颈肌瘤,因整个宫颈胀大,故膀胱明显上移,子宫直肠窝变浅,子宫体在宫颈肌瘤之上。术中如先切开肿瘤假包膜在分离瘤体时可造成出血多、术野不清,盲目止血易损伤周围脏器,出血过多时还会引起病情变化,因此处理这类病例(含侧壁型)时应先分别处理两侧子宫圆韧带及输卵管峡部与卵巢固有韧带,然后向骶骨韧带方向剪开阔韧带后叶,寻找输尿管并注意其走向,再打开骨盆漏斗韧带游离输尿管,再沿卵巢动静脉向上下方延长切口,暴露髂总动脉,最后轻轻剥开输尿管,找到髂内动脉并结扎。④为了避免周围脏器损伤应剪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下推膀胱。前壁型宫颈肌瘤,膀胱顶的位置较高,分离时注意避免损伤,当找到膀胱宫颈间隙时易于分离;后壁型宫颈肌瘤在打开阔韧带后叶时,处理骶骨韧带及子宫直肠反折腹膜并下推直肠,使肌瘤与周围组织充分游离,在宫颈肌瘤最突出部位纵行切开宫颈肌层假包膜及部分瘤体,钳夹并牵拉瘤体做钝性分离,剥出肌瘤。此时髂内动脉已结扎,剥离肿瘤时出血明显减少,可不必一一结扎子宫血管,肌瘤剥出后盆腔解剖结构清晰,可按常规的全子宫切除术步骤施术。⑤恰当选择阴道窍窿切口,防止术后阴道过短:巨大宫颈肌瘤,尤其是中央型宫颈肌瘤,阴道上段常过度扩张,瘤体下界低于穹窿部,应触摸穹窿游离处横行切开阴道前壁,沿穹窿环行剪开,去除全子宫。⑥手术结束前,仔细检查膀胱、输尿管及直肠是否有损伤,确认无误后关腹。
2 结果
45例患者手术顺利,经结扎双侧髂内动脉后,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约150~260 ml,平均(203.88士74.15) ml。术中无1例发生盆腔血肿和输尿管、膀胱、直肠损伤。45例手术时间最短70 min,最长150 min。
3 讨论
宫颈肌瘤妇科检查有宫颈变形、变位缩短,结合超声检查及临床症状术前基本可以确诊。术前的准确诊断为手术难度估计、手术方案制定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重要依据。由于宫颈肌瘤生长部位低,嵌于骨盆深处,往往导致盆腔脏器的解剖变异,容易发生膀胱、输尿管的损伤。宫颈肌瘤可使盆腔组织疏松、血运丰富、输尿管走向异常。因此宫颈肌瘤的手术难度及风险均增加,并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通过改变宫颈肌瘤的手术方式,我们的体会是:①皮肤切口要适中,切开腹膜时尽量靠近切口上端,避免膀胱损伤。②先行髂内动脉结扎然后剥离肌瘤,这样可以使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可减少出血400~600 ml)并有充分的时间(30~40 min)进行子宫切除。巨大宫颈肌瘤施行髂内动脉结扎术是避免术中出血的最佳选择[2]。术中同时暴露输尿管并给以保护。③剥离巨大肌瘤,恢复宫颈解剖结构,避免盆腔脏器损伤。④高位切开阴道前壁,暴露穹窿部,并沿穹窿部环形切除子宫,避免过多的切除阴道影响术后性生话。因此不同部位的宫颈肌瘤采取不同方法进行切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7-108.
子宫肌瘤切除术范文第2篇
吉林省白城中心医院妇产科,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所收治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中的12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60例对照组患者则使用传统开放性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发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以做出科学的比较。结果180例患者全部手术成功。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发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对应数值是(97.36±22.15)mL、1.7%、(4.7±0.81)d。而60例对照组中的患者所对应的数据是(115.26±20.41)mL、11.7%、(7.3±1.25)d。结论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的病发率,对于减轻患者的治疗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切除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c)-0037-02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Myoma of Uterus
SUI Liho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Baicheng Central Hospital of Jilin Province, Baicheng, Jilin Province, 1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Methods 180 cases with myoma of uterus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1 January to 2013 January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y were assign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120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went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myoma of uterus, 6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the traditional open myomectomy operation. The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in detail for making a scientific comparison. Results All the operations of the 180 patients were successful. The corresponding value of amount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postoperativ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7.36±22.15) mL, 1.7%, (4.7±0.81)d, respectively, and that of the 6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115.26 ± 20.41) mL, 11.7%, (7.3 ± 1.25) d,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mount of bleeding in operation, length of stay and postoperative incidence of a disease, which is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easing the treatment burde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Laparoscope; Myoma of uterus; Resection of myoma of uterus; Effect
[作者简介] 隋丽红(1969. 5- ),女,吉林白城人,本科,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医学等问题研究。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非常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疾病,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传统的切除术是开腹切除,这种手术方法不仅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切口,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等缺点以外,一旦患者维护不当,还有可能造成患者的切口感染,导致手术的失败[1]。为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现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该院所收治的18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超声波的检查之下患者的子宫肌瘤数目少于3个,子宫肌壁间的肌瘤直径都在3~8 cm之间,同时浆膜下的肌瘤直径<10 cm。然后将两组患者分为包含有12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60例患者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4.01±4.28)岁,并且有64例单发肌瘤、56例多发肌瘤,12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另外6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3.39±4.20)岁,单发肌瘤31例,多发肌瘤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传统的开腹切除手术。这180例患者当中,有78例患者提出了生育要求。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情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可行组间对比。
1.2评估指标
在对两组患者的切除术临床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选定的评估指标有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病率、术中出血量等。其中术中出血量的计算法方法是吸收器的吸取液与冲洗液的差值。术后发病率是指患者在手术后24 h之内出现了2次连续性的以4 h为间隔,体温超过38 ℃[3]。
1.3方法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使用在气管内插管的方式进行全身的麻醉。对照组的手术方法是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12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通常来说是取头抵足高高膀胱截石位,并使用常规腹部三点穿刺发进行穿刺,然后将腹腔镜植入,并进入机器操作流程。医护人员在在腹腔镜的协助下在患者的肌瘤切口处将40 U缩宫素注入,然后沿着患者子宫的纵向方向将肌瘤的表面切开,切开的深度为到达患者的子宫肌瘤体,但应当要注意的是必须将患者的肌瘤体整体性的剥离,并要立即对患者实施双电极进行止血。而在对患者的瘤腔进行缝合时,是将传统的缝合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具体的就是,使用1号无损伤的线对患者的切口进行直褥式的卷折连续缝合,同时利用边缘的内翻卷折将瘤窝填满,以对患者的切口进行压迫式的止血。另外,这种缝合方式,还能够为医护人员拉紧缝线提供便利条件,缝好的创口表面的平滑。除此之外,在切除肌瘤体后,医护人员还应当使用电动状旋切刀将患者体内的残留瘤体切除排除,以保证肌瘤体的切除率,防止患者的术后复发。
1.4术后随访
医院方面在患者进行手术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1年、2年进行定期的跟踪访问。访问的内容有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手术后患者的妇科盆腔检查情况,以及患者的超声波检查、术后复发率的检查、患者的宫内妊娠率等[3]。
1.5统计方法
该次调查中所有的数据信息都使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但是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发病率上,实验组患者的相关数据明显要比对照组的对应数据低。实验组术后发病为2例(1.7%),对照组为7例(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就反映了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比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效果要好,患者所受到的痛苦也被大大降低。见表1。
3讨论
子宫肌瘤是育龄期妇女非常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良性肿瘤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子宫平滑肌细胞出现了增生,最终导致患者形成子宫肌瘤[4]。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传统的切除术是开腹切除,这种手术方法不仅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切口,不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以外,一旦患者维护不当,还有可能造成患者的切口感染,导致手术的失败。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腹腔镜技术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使用,尤其是近几年来腹腔镜技术的逐步成熟,为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提供了可能。而且,患者的治疗观念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他们不再只是满足于疾病的治愈,而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小切口、快恢复等更高的要求,这也成为推动腹腔镜技术发展应用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5-7]。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缺点,例如减小切口、平滑创面、提早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以及降低患者的术后发病率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该次调查中,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120例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病发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对应数值是(97.36±22.15)mL、1.79%、(4.7±0.81)d,这比60例使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患者的相应数据(115.26±20.41)mL、13.06%、(7.34±1.25)d,明显要低。张艳珍[8]等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137例分析》中对比分析了137例无中转开腹的手术病例,其手术的平均出血量在(102.6±37.5)mL,术后的住院时间为(3.9±1.1)d,同该研究的结果基本相符,起到佐证作用。
综上,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的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并对降低患者的术后发病率和盆腔粘连的发生率也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手术方法,相比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更能够满足患者对于保留生育能力的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参考文献
[1]莫剑英.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10(27):21-22.
[2]骆春艳. 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健康之路,2014(5):43-44.
[3]尹航.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98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33):31-32.
[4]王爱芬,李蔚心,张建亚,等.悬吊式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 27(2):3054-3056.
[5]丰有吉,沈铿. 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32-60.
[6]Palomba S,Zupi E,Falbo A. New tool(Laparotenser)for gasless laparoseopie myomectomy:a multicenter-control|ed study[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0(3):1090-1096.
[7]Di Gregorio A,Maccario S,Raspollini M. The role of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in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J].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2002:55-58.
子宫肌瘤切除术范文第3篇
为了对子宫肌瘤患者有效的进行术后护理,提高子宫肌瘤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识,我们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100例子宫肌瘤病人给予了精心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年龄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0~67岁,平均(38.65±9.21)岁。肌瘤发病部位:子宫体部肌瘤82例,宫颈肌瘤18例。常见合并症:贫血76例,其中重度病例150例, 轻度24例;伴月经改变89例,巨大包块6例,附件包块23例。单纯子宫肌瘤无并发症者4例。
1.2 手术治疗 100例均采取手术治疗,腹式手术88例,阴式手术12例。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4例,子宫及一侧附件切除术10例,子宫次全切及双附件切除术12例,肌瘤挖除术4例,单纯子宫次全切除术70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良性肿瘤,无1例恶性病变。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主动与病人交谈,向病人讲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手术治疗方式和麻醉方式,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心态,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反应给予疏导,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及手术后的顾虑,手术治疗对今后的生活没有影响,使病人以最佳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安全渡过手术期。
2.1.2 术前准备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术前阴道准备是必不可少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术后感染。术前阴道准备得越充分、术后合并感染机会就越少,常做以下准备:(1)常规术前三天,每天用1:2000的新洁尔灭液灌洗阴道两次后上药(氯霉素针剂);(2)手术前一日做好手术部位皮肤准备,并作青霉素、普鲁卡因等药物过敏试验;(3)术前8小时禁食,4小时禁饮,术前晚上遵医嘱给安眠药,保证充分睡眠;(4)手术日晨给清洁灌肠后再行阴道灌洗一次,根据情况在宫颈及阴道后穹隆部涂紫药水,术前30分钟导尿并留置尿管,执行医嘱给麻醉前用药。
2.2 术后护理
2.2.1 麻醉后护理
病人回病房后给去枕平卧6~8小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同时注意观察以防意外发生。
2.2.2 术后观察
病人回病房后了解麻醉方式和手术情况,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监测:SPO2<92%给予氧气吸入,每30分钟测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各一次至正常;注意观察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阴道流血及内出血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以便及时处理,麻醉清醒后24小时内,根据医嘱给注射镇痛剂和镇静剂。若带有镇痛泵应注意观察连接是否完整通畅,防止脱落。
2.2.3 体位
术后24小时后取半卧位,使腹肌松弛降低切口张力,减轻伤口疼痛,有利益切口愈合,为防止手术部位残端出血或内出血,术后可适当延长下床活动时间,鼓励病人床上活动,可促进胃肠蠕动恢复,增进食欲。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
2.2.4 饮食
手术后合理得当的饮食可促进切口愈合及体力恢复,阴式手术后6小时可进流质饮食,术后一天可进流质饮食,腹式手术当天禁食,一 天可进流质饮食,第二天进半流质饮食,术后第三天肠蠕动恢复后可进普食,在不能进食或进食不足期间,应给予静脉补充,防止电解质紊乱。
2.2.5 术后活动指导 术后应指导患者在床上多活动肢体,勤翻身,导尿管拔除后,尽早下床活动,增加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痰液的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肠功能恢复及防止肠粘连。
2.2.6 保持会阴清洁和留置导尿管通畅 阴式子宫全切除术后一般留置尿管3~5天,在保留尿管期间、要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受压和脱出,注意观察尿液性状、颜色、并记录尿量,发现血性尿液及尿液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留置尿管24小时后每天给膀胱冲洗并更换远端尿管及尿袋。
2.2.7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2.7.1 腹胀 早期协助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如勤翻身,床上坐起,以后逐渐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如术后第3天仍未排气,可针刺足三里,也可肌注新斯的明0.15~1mg。
2.2.7.2 尿潴留 利用条件反射让患者听流水声或用热水袋敷下腹部,轻轻按摩下腹部刺激膀胱平滑肌收缩,也可针刺三阴交穴,如以上方法无效,可在无菌操作下进行导尿。
2.2.7.3 术后咳嗽 腹部手术由于刀口疼痛,病人不敢咳嗽,易致痰液淤积,导致肺炎发生。术后嘱病人咳嗽时,应用双手压住切口两侧,以利于用力将痰液咳出。
2.2.7.4 伤口感染 若术后2~3d发现刀口疼痛,体温升高,应及时检查切口,发现针眼红肿,应及时应用抗生素。
2.2.8 出院指导
出院前对病人进行卫生宣教,告诫病人3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不要做重体力劳动,活动要适度,注意营养、给高蛋白、高铁、高维生素饮食、保持大便通畅、以防残端出血。如出现阴道流血、异常分泌物应及时来医院就诊。
3 护理效果
由于我们精心的护理,采取必要的措施,本组100例子宫肌瘤切除患者,阴道分泌物少,无臭味,切口愈合均为甲级愈合。术后无一例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由2009年的9天下降至2010年的7天,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由2009年的90%上升至2010年的98%。
4 讨论
手术只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一方面,而护理则是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关心与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理中应注意:
4.1 心理护理是重要环节 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保证患者痊愈的重要环节。因此, 术前、术后对病人进行有关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4.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极为重要, 很多患者术后血压偏低。因此, 应定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如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3 卧位的重要性 全麻未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腰椎麻醉病人应去枕平卧6小时,以免发生头痛。并鼓励病人术后早日下床活动。
4.4 尿管的护理 观察导尿管是否通畅及尿量的颜色变化,如发现少尿、无尿、血尿等情况,立即报告医生。术后24小时去掉尿管,保持外阴清洁,擦洗外阴2次/天,防止逆行感染。
4.5 及时止痛 当麻醉作用消失后,病人会感觉刀口疼痛,烦躁不安,应及时给予镇静止痛药,并安慰病
人,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不良刺激。
子宫肌瘤切除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肌瘤切除术;妊娠
随着社会的发展,妇科中子宫肌瘤变为了育龄妇女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实施剖宫产术的同时也发现子宫肌瘤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1]。子宫肌瘤发生时并无明显的症状,往往在剖宫产时才能发现,影响了正常的妊娠与分娩,并且导致剖宫产的几率增加 [2]。我院80例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患者行剖宫产术同时剔除肌瘤,探讨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妇产科2008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患者为治疗组,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0.31±7.43)岁;孕周35~40周,平均(37.26±3.24)周。孕前发现子宫肌瘤阻塞产道23例,其他57例患者于怀孕期间发现子宫肌瘤。以同期收治的妊娠无子宫肌瘤患者75例为对照组,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0.21±10.34)岁;孕周32~41周,平均(35.23±6.32)周。
1.2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行经腹耻骨联合上横切口,之后缝合子宫切口。然后对位于宫体上的子宫肌瘤,钝性剥离瘤体;如果子宫肌瘤位于子宫前壁切口下方和上方,直接从切口缘分离瘤体,再缝合子宫切口。剔除肌瘤方法与非孕期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同,不过多切除肌壁组织,以免子宫复旧后子宫偏小。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统计学处理由SPSS14.0软件完成,P
2结果
2.1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子宫肌瘤发病时患者并无明显感觉,因此极容易为患者所忽视,导致分娩时剖宫产率增加,并且容易造成难产,产程增加等,产后可导致产后出血或子宫复旧不良。对于在剖宫产时切除子宫肌瘤现在仍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妊娠时子宫肌壁血流丰富,切除肌瘤会导致出血过多,并且认为产后肌瘤会随着激素水平的改变而缩小,不需要切除肌瘤[3]。另一种看法则相反,认为子宫肌瘤对缩宫素敏感,会增加术中的出血量,导致产后阴道流血时间长,影响子宫复旧,并且增加了感染的几率[4]。
本次研究中,除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产褥病的发生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出院,术后产褥病发生的几率也没有增加。因此,剖宫产时是否切除子宫肌瘤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在充分围手术期准备,积极防止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前提下,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对患者健康也有利。
参考文献
[1]车明书.48例剖宫产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3):72~73.
[2]代英,王平.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4(11):1312~1313.
子宫肌瘤切除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肌瘤切除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93-01
子宫肌瘤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容易发生在女性生殖器内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也有非常少的患者表现为腹部触及肿物、伴有压迫感、阴道出血等。我院在2010年6月-2011年6月有147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对其行剖宫产术同时切除子宫肌瘤,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在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147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对其行剖宫产术同时切除子宫肌瘤,并见该147例患者视为研究组。年龄24-31岁,平均26.3岁。其中,94名产妇在术前诊断中发现子宫肌瘤,其余53名产妇在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分型:肌壁间肌瘤77例,浆膜下肌瘤43例,黏膜下肌瘤27例。子宫肌瘤直径在1cm至11cm之间,其中大于5cm者56例。单发79例,多发68例。病理诊断均为子宫平滑肌瘤,均无恶性病变,其中61例合并红色变性,9例合并玻璃样变。全部产妇均没有自然流产史和不孕史。选取同时期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50例,将其视为对照组。2组产妇在年龄、产次、孕周与新生儿体重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可比性。2组产妇都没有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内外科合并症。
1.2手术方法:2组产妇的麻醉方式根据需要选择为蛛网膜下腔麻醉或者连续硬膜外麻醉,而后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胎儿、胎盘娩出,其后宫体注射、静脉滴注缩宫素各10单位,给予卡前列甲酯栓0.5至1.0mg止血,舌下含服。对宫腔进行擦拭,若发现黏膜下肌瘤则需要先行切除,其余均在子宫切口缝合之后对肌瘤进行切除。为了让瘤体界线清晰,需要对子宫进行按摩,同时对肌瘤的大小、位置以及和子宫肌壁的关系进行检查,以上均明确之后再进行肌瘤切除术。
1.3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进行t检验,计数单位采用c2进行检验,均以P
2结果
2组患者术中、术后的比较结果见表1。
2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24h内出血量、恢复排气时间、切口愈合程度、产褥病率、恶露干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可比性。
3讨论
建议以下情况可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①带蒂或大部分突向浆膜下的子宫肌瘤;②直径<5cm的子宫体部且靠近子宫切口的肌壁间肌瘤或黏膜下肌瘤[1]。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剖宫产指征可以适当放宽,而不应顾忌手术难度及出血量较多勉强阴道分娩。特别是子宫肌瘤较大或阻塞产道时,选择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比较恰当的[2]。总之,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行剖宫产术,并在术中切除子宫肌瘤,具有临床可行性;同时研究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另外,不仅避免了产妇再次手术的痛苦,也减轻了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