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师的作文(精选5篇)

  • 感恩教师的作文(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想到又要和我敬爱的老师们见面,忽然间我的心房涨满了激动和喜悦;霎时脑海象过电似地,朦胧中,学校的“凤凰台”、“文化墙”不断地在我眼帘闪现;老师们亦隐隐约约地在我身前晃动:数学王老师,英语孙老师,语文周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周树民,有着圆厚…

感恩教师的作文(精选5篇)

感恩教师的作文范文第1篇

——记我的恩师周树民

开学啦!

想到又要和我敬爱的老师们见面,忽然间我的心房涨满了激动和喜悦;霎时脑海象过电似地,朦胧中,学校的“凤凰台”、“文化墙”不断地在我眼帘闪现;老师们亦隐隐约约地在我身前晃动:数学王老师,英语孙老师,语文周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周树民,有着圆厚方润的面庞,中等结实的匀称身材,朝气蓬勃;坚挺的鼻梁上,佩着副优雅时尚的近视镜,看上去是那么地睿智和大气。他的名字更是令人浮想联翩:“树”有着培育之义,即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民”代表众人。

天生聪慧,必降其大任。周老师在他刚刚步入16岁的灿烂时光,就如愿地踏上了神圣的讲台;以拥有骄人的28年“教龄”资历,他早已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令人惊羡。很多在事业上日益拼搏的“夫小”毕业生们,都十分思念他,常常在网上搜寻他的信息;也有许多“老面孔”上门探望,甚至恳请他当征婚人呢!我曾看过一幅照片,是以孔夫子教导学生群雕像为背景,多届由他带过的“夫小”校友们,特地飞回娘家,飞回“夫小”同他在一起亲密合影留念……那场面,仿佛是一个大家族的甜蜜相聚;那么众多的幸福微笑、那么贴心的相偎相依……,实在是感人肺腑!我看过后心情好激动、好激动。时至今日,它还依然震撼在我的记忆中……

周老师进入我的视野,那是在2009年,——他由“夫小”调任“凤小”副校长,并兼做我们三(3)班的语文老师。整整34个月的时光相伴,弹指一挥间,其美好地感觉,如歌、如诗、如画……也许当初我作业写得非常认真,也许我上课全神贯注,也许……,我十分荣幸地做了他的课代表。

在课堂上,我发觉周老师十分幽默诙谐,亦十分亲切优雅。有一次,一个淘气的男同学在课中“心不在焉;听而不闻”,爱不释手的把玩着家人新买的钢笔,简直是入神到“目不转睛”了。对于这样明显违纪的小动作,怎么办?出乎意料地是,周老师并没有大发雷霆,反而上前慈爱的拍拍他肩膀:“嘿,我亲爱的大师,您是在修钢笔吗?哦,那恳请您在下课时,把我的钢笔也给修修吧!”此言一出,同学们不禁会意的哈哈大笑。紧接着,周老师望望四周故做生气状:“喂,你们别耽误了大师工作啊。“这话立竿见影,犹如巨大魔力,我看到那只玩钢笔的手已悄悄安静下来……。大家对周老师的语言生动,佩服的五体投地。此后,只要是他的语文课,同学们全都会聚精会神,专心致志。

在平时的教学中,周老师总是那么地神采奕奕,那么亲切温柔地鼓励学生们多多举手发言。他告诉我们,“说错了没有关系,只要你肯想,你就是最棒的。”说来也怪,在听过他多次鼓励后,在他的谆谆善诱下,原先不爱举手的“后进生”、性格腼腆害羞的女孩们,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抢答着,不爱动脑筋的“丑小鸭”竟也变成了善于思考的“白天鹅”。多姿多彩、情趣盎然的师生互动,使得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了。

课后的周老师也没闲着。他如同百科全书似地,被同学们包围着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生疏的汉字、意味深长的句子……答疑解惑中,学生们由衷地感受到了他的才高八斗、无所不知的魅力四射。

作为课代表,每当我搬着摞的高高的作业本,进入办公室时,常常会看见他还在俯案批改作业,那种孜孜不倦的为人师表很令人钦佩。

我班的同学都知道,周老师对作文的批改特别精细。譬如,在精华的段落语句下画上长长的波浪、错别字上添加圆圈……,让人一目了然的同时,迅速及时地修正自身的不足。他还常常对大家的作文,发表出自己“入木三分”的评语、以及“一针见血”的修改意见;他的想法在学生作文纸上常常被挤站的满满当当。不管我们修改“错别字”需要多长的时间,他都会面露微笑地耐心等待。他是在用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打动着学生的心!

每当看到我作文本上,那大段大段炫丽清新的评语,我爸爸都会情不自禁的夸赞周老师;我妈妈则十分欣赏他写的字,非常流畅、非常有气势;他的每一笔都是那么地潇洒,那么地透露着大师般的才气。

周老师常常跑步上班。有时故意绕远路,跑上2-3公里才罢休。他红润润的脸庞上,闪耀着无比坚毅的光芒。

不知是何缘故,每年10月降临,周老师都会复发“腿疼”的毛病;此时的他绝对是步履维艰了,但他总撑着,紧咬着牙关蹒跚来校。同学们每每都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深深打动。我记得在那段时间,“好学生”自发地在周老师早自习课上,帮着他给全班报词默写;午休时,同学们亦都会自觉地,在他办公室里排长队订正作业。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一样的蔚蓝之花”。我作文水平的提升,是周老师多年指导的结晶。他那灿烂的笑容,给了我奋发前进的动力。四年级时,我荣获“凤小”唯一的秦淮区“迎青奥”征文大赛一等奖,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获此殊荣。那天,我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看到全校同学们竖起的大拇指,看到老师们在纷纷拍照,我感到无比地激动、无比地自豪。在周老师为我颁奖,呐喊着,振聋发聩的呼吁大家为“凤小”加油的那一瞬,他那亲切灿烂的笑容,分明展示了对我学习上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我挺直胸膛,我骄傲地举起奖状,我迎着照相机,绽放出一个长长的自信十足的微笑。此时此刻的我,心中亦早已盈满了对周老师无比地爱戴……

每年八月中旬,周老师都会如约地去学生家看看。那一次,记得是四年级学完了,正放着暑假呢,他和我的班主任王维老师,一同汗流浃背地爬上高高的6楼。来到我家时,连汗都顾不上擦,就激动地告诉我“刘雅文,你在金陵晚报又发表了2篇作文啦。”然后,他用衣袖胡乱擦拭一下汗珠,与我的好爸爸饶有兴致地侃侃而谈我的学习情况。他说我是一个“潜力股”,好好努力一定能行!后来爸爸目送着两位老师下楼,由衷感叹地告诉我,“你们周老

师的话语、措辞句句恰到好处,足见他文学功底十分深厚;看的出他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老师!“

回眸以往,有口皆碑的周老师,“教无数,名俱扬”,其中更是包含他至亲至爱的“小棉袄”。今年初,我在参加南京市“一景一文”总决赛的紫峰大厦,遇见了他美丽的女儿。她满面幸福地告诉我:“知道吗?我拥有着世界上最好最好的爸爸。”

——他,就是我最敬爱的恩师,周树民老师!

附——

姓名:刘雅文

年龄:12岁

感恩教师的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感恩教育

一、关于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的调查

(一)感恩的定义及其意义

国内不同学者对感恩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是对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极作用的人和事物的一种感激与回报等。我们认为,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感恩。社会是由恩情联结起来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懂得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人人都去感恩,社会才能存在,才能健康发展。

(二)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及特点分析

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于2009年11月对海门市货隆初中学生的感恩现状进行了调查。由此,获得了对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的初步了解,其结果不容乐观。本次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首先在海门市货隆初中进行抽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500份,收回调查表500份,总回收率100%,整套问卷共设计选择题31道,分别涉及学生的感恩认知、情感和行为。

1、感恩意识欠缺。调查中发现,有33.75%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找一份好工作”;45.88%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今后考上好大学”、“参加工作挣大钱”;59.85%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参加工作后往家里寄钱”;33.37%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在心里记着某人对自己的好”;16.69%的学生认为“感恩过时了”;有78.48%的学生认为“感恩是未来的事情”;21.06%的学生对感恩“不太理解”。可见,学生的感恩意识是欠缺的。

2、感恩行为欠缺。根据感恩的对象将学生的感恩行为分为感恩父母的行为、感恩师长与他人的行为、感恩社会的行为及感恩自然的行为。调查结果如下:30%的学生自己的袜子从来不洗,37.2%的学生偶尔洗一下,还有16.1%的学生洗不洗袜子视情况而定;在父母身心疲惫的时候,只有15%的学生主动承担家务;42.2%的学生不会对父母由衷的说声“谢谢”。这说明农村初中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并没有化为行动。教师节时,只有17.8%的学生经常以适当的方式给老师送去问候和祝福;当被一向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偶尔伤害自尊时,只有20.5%的学生经常是原谅老师的。这说明农村初中生感恩师长的行为不是很积极。“主动帮助过他人”的学生只占21.36%;“学校每次组织的捐款活动,属于主动捐的”学生只48.75%;学生自我评价“还没有过较明显感恩言行”的占52.36%。大部分学生谈到感恩,涉及的对象多是父母、老师。这种状况反映出他们的感恩行为是欠缺的,感恩对象没有扩展延伸到团体、社会以及自然层面。

二、农村初中生感恩欠缺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有终身的影响。“年初外出年尾归”是农村大部分在外务工者的生活写照。据不完全统计,农村中学的学生中,沦为“留守”孩子的多达60%,在某些偏远地区更多,超出70%。初中阶段的孩子都进入了青春发育期,在这个重要的阶段,孩子是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与监督的。而“留守”的命运将他们推向孤立的境地。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在爷爷奶奶的面前得不到解决。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学校对青少年起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农村学校教育存在不利于初中生感恩品质培养的问题。农村中学的学生在拥有大课间与兴趣小组的同时,依然可以感受到头顶飞舞的试卷。考试仍旧是他们最大的恐惧来源。学生的内心深处,都背负着“分数”的包袱。农村中学的校园生活无疑是有待改善的,条件的局限性,使校园生活无法满足活泼、好奇的他们。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是感恩教育的育人阵地,但目前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适宜实施感恩教育的因素。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增加,社会风气败坏给涉世之初的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丰富多彩却没有“安全栅栏”的社会活动进入了他们的生活。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在某个同学的生日会上点燃了第一根烟;或者在好友的拉扯下第一次进入了网吧……

(四)初中生自身的原因

初中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具有自身独特的身心方面的特点。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其他人隐含的动机、欲望、恐惧等等有了更大的感受性,这时的个体已经具备一种按照自我愿望和要求从事角色活动的看法,也获得了按其群体的整体需要以及群体对他本人的期望而合理行事的观念。所以,感恩品质的欠缺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心不成熟、自律意识薄弱,认知与行为之间产生偏差的特殊阶段。

三、学校实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感恩教育的定义及实质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和心理趋向。感恩是“感”和“恩”的两个过程,“感”是感知、感受,也就是知恩的阶段,是报恩和施恩的前提和基础。

(二)感恩教育的实践意义

1、感恩教育对学生自身及家庭教育的意义。在成长的过程中,初中生常常被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缠绕着,心理学家史坦勒豪尔称这段时期为“狂风暴雨”的时期。感恩可以帮助人们消解内心的积怨,重新认识这个急剧转变的社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学会做人的支点。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会感恩的家庭是会感恩的社会的基础。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学会对父母感恩,对身边的人感恩,对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2、感恩教育对学校管理及道德教育的意义。学校开展感恩教育以生活为导向,从生活方面的问题入手,顺应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学生从心里接受感恩教育,从内心深处去感悟人为什么要懂得感恩,以达到学校管理的“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感恩教育就在于能启发人性的自觉,在于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所以,感恩教育作为教学德育的一个载体,能避免学校德育内容的“大”、“虚”,而追求“小”、“实”,从而能提高德育的针对性。

3、感恩教育对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意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孜孜不倦地追求社会和谐,努力建设美好社会。古人讲究忠、孝、节、义,“孝为报亲恩”,“忠为报君恩”,“义为报友恩”,祭祀也为报恩,透过其表面的差异,我们可以发现其内在核心都是感恩,都是以双方之间的恩情为基础的。可见,感恩既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调节人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

四、学校实行感恩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宏观教育策略

1、校外联动策略。感恩是一种和谐,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的整体和谐。感恩教育要想取得实效,只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难以成功,还需要发挥家庭、社会的联动教育作用。学生所接触的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及社会公共场所等方方面面,因此,德育包括感恩教育的引导主体不应该是单一的,不能仅局限于学校一方责任,还必须依靠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主体的共同配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2、校内互动策略。(1)建设校园感恩文化,为感恩教育提供良好的氛围。所谓感恩校园文化是指一种将感恩教育渗透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文化活动中,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感恩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在“环境”优化中构建感恩文化,包括校舍、教育教学物质设备、校风、学风、学校人际关系。良好的“环境”能够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能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得到熏陶,从而为校园感恩文化的形成奠定基础。(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感恩教育。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感恩资源,需要人们进行开发。开发的感恩课程又能促进感恩校园文化的形成。利用教材中的古文进行优良传统道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在感恩思想这方面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遗产,中华文化赞赏“知恩报恩”的美德,它在今天仍然有着极强的教育价值。孔子说:“仁者,爱人也”,主张首先从爱自己的父母做起,然后才能推及别人,逐步做到爱天下的父母,爱天下的人。仁即是一种热爱生命之心,表现了对自身、他人他事、他物关心和帮助的精神。在我们的课本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方面的文章。(3)理论联系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加深并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能够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例如,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父母,懂得回报;结合清明节缅怀革命先烈,感恩幸福生活;结合教师节,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结合国庆节,感激祖国之恩;结合学雷锋活动,感恩社会,服务他人等。还可以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例如通过征文、演讲、歌咏比赛、讲故事比赛、书画大赛、文艺汇演等帮助学生分享活动的体验和收获;懂得感恩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

(二)微观教育策略

1、加强教师感恩意识,发挥教师的人格感染作用。感恩教育的成功首先在于教师有一颗感恩的心,教师带着感恩的情怀教育学生,才能教育出有感恩心的学生。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了73位教师与1000名学生的相互关系后得出结论:一个情绪不稳定教师容易扰动其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其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贝克斯特的研究发现,在一个能体谅别人的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会表现出体谅的态度。他们的研究结论都指出了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感恩教育中,教师要重视加强自身的感恩意识,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

2、用师爱进行爱的教育。正如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教育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她,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爱是开启心灵之门,明智的爱是适当地给予加适当地要求。我们关爱学生的成长,要严厉要求他们的学习,适当监管他们的社会交往。教师唯有多爱他们一点,多和他们谈心,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变化,多理解并鼓励他们。总之,多填补爱的空白,就多成就一颗感恩的心。

3、善于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在感恩教育中我们要善于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树立人人是德育教师的观念。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寓感恩的美德教育于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上课不迟到,不误一节课,言行统一,说话算数,尊老爱幼,团结同q志,乐观向上,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爱岗敬业,尊重学生,乐于助人。这样,学生就愿意和老师交朋友,说知心话。老师的美德将会传授给学生,老师的感恩情怀也同样会影响着学生的情感。

参考文献:

1、黄俊.让孩子带着感恩之心成长――谈感恩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06(4).

2、鲍承模.美国的品质教育与中国的素质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1999(9).

感恩教师的作文范文第3篇

1.教师以身作则,让学生体验“感恩”

感恩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珍惜,对“珍惜”产生认知需要学生首先“被珍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关怀学生的成长为目的,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感恩教育理念指导语文教学,宽容地对待学生的失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如采用正确的评价手段,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不吝啬表扬;采用多元化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多角度、多层面地肯定学生;当学生学习退步或出现失误时,教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来鼓舞学生。

2.灵活使用教材,拓展“感恩”教育

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其本身就是很好的感恩教材。如胡适在《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他感谢母亲,是因为母亲之前对他的严格教导、培养以及爱。这让学生明白了,教师、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出于爱;朱自清在《背影》中描写父亲遭遇双重灾祸,祖母死了,差事也交卸了,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的危机,使父亲陷入了困境,但他仍然强忍着悲痛宽慰儿子,车站送别时吃力地过铁道买橘子,爱子之心的强烈、父爱力量的巨大,催人泪下。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和“表演情景剧”的方式,请学生揣摩课文中的人物和人物心理,再阅读和分析课文,经过角色扮演,学生不难发现课文中包含的“母爱”“父爱”“师生情谊”,体会到“恩情”的真正含义,领悟到“感恩”的真谛。

3.巧妙布置作业,给学生表达“感恩”的空间

无论哪种教育,都应重视教学效果的反馈,感恩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并非冷漠自私,他们只是对感恩的领悟较少,疏于表达感恩的心。当学生领悟到感恩之后,笔者精心布置了作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如在布置作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发现一件值得你感动的事情,并从感恩的角度来写,鼓励学生发现、表达生活中的感恩情节,使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感恩和幸福。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作用

1.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教师以身作则,会让学生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并对当前的教育条件和教育环境有所认知。在感恩教育的影响下,学生不再认为学习是一件“无聊”的事情,他们会更加珍惜学校的学习经历,尊重教师的劳动。在经过半个学期的感恩教育后,课堂纪律明显有所改善,不交作业、顶撞教师的情况也大大减少,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2.拓展语文教学的实际作用

感恩教育除了能使学生收获知识和能力之外,也使他们的日常行为发生了变化。很多家长都表示“孩子更懂事了”。而笔者也发现,学生使用礼貌用语的频率越来越高,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友善。在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作文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感恩是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浪漫,是救人于水火而不留姓名的英勇;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众志成城;是社会温暖之所在,是人性本善的表现。因此,感恩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本能,这种本能将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

感恩教师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感恩教育;原因;实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要“从他们的具体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要“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然而,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注重空洞的说教,注重于点。感恩教育就是基于感恩,进而构筑学生包容的灵魂,构建健康的人格和和谐的氛围。适时的提出,是时代的需要。

学校感恩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缺乏“感恩之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许多家长自身缺乏感恩意识,造成孩子对感恩没有足够的认识;2.孩子没有体会感恩的机会;3.孩子感恩的想法一般不会受到鼓励;4.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5.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那么,基于以上的原因,我校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实践呢?

一、以主题班队会为载体,滋润感恩的幼苗

主题班队会是指有鲜明主题的、以班集体为单位、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活动。它是教育学生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有效手段,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多年的实践证明,主题班队会对建设好一个班,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校通过以下的实践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校领导深知感恩教育需要通过主体的参与,必须先在拟定的情境中,让孩子知道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因此,学校拟定实施方案,要求教师精心创设、策划并组织每一个活动。例如,在感恩教育启动会以后,少队部就把“妈妈、爸爸,谢谢您!”主题班队会实施方案送到各中队辅导员的手中,各中队就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教师、家长、学生聚集一堂的五(1)、五(2)中队的教室里变成了一片“哭海”。这个活动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得到了家长们很高的评价。2010年九九重阳时,学校根据关于全区组织开展“孝在我心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桂文明〔2010〕2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设计了“九九重阳 春晖行动”实践活动方案,与教师商讨实施方法。九九重阳节那天,学校领导带领教师去学生家里走访,看到了孩子在家中家政劳动和岗位劳动的表现――李波涛同学在他妈妈的夜宵店里娴熟地为客人煮川味面;韦涛同学在超市彬彬有礼地接待客人;

岑国顺同学帮助爸爸拆装车零件……实践活动结束后,学校又要求各中队辅导员组织开展“九九重阳 春晖行动”主题班队会,把“九九重阳 春晖行动”实践活动的开展推向了高潮。通过这次活动,向社会展示了学校的教育成果,师生都树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注重行为养成,培育高尚品德,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铸爱心,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校所创设的这些活动主题,操作性强,富有新意,成效很大,家长们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二、以实践阵地依托,浇灌感恩的花骨朵

以现实生活为实践感恩教育阵地,让孩子在生活中践行。为了让感恩行动看得见、摸得着,学校运用“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策略,实施感恩教育。抓住机会组织师生营造“感恩文化”,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例如,每天放学前,“当家”班级的代表在小黑板上写上一句感恩的话或关于感恩的名言,供第二天返校的师生诵读。课外时间,教师们组织学生学唱《感恩的心》;每周五早操时间师生一起边唱《感恩的心》边做手语操;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中华成语千句文》《弟子规》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并接受中华传统美德,并以“经典诵读晚会”等形式呈现学习收获;教师手把手地指导学生收集温馨照、算算亲情账、讲讲亲情故事、写写感恩信。黄春霞老师还编写了一本《感恩心语录》,发给班上的孩子人手一册,记录自己感恩行动的情况,表达自己在感恩活动中的点滴感受,与父母交流情感。此举使得孩子开始关注父母的喜好、了解他们的心愿、记住他们的生日。孩子会在不经意中给父母长辈送去最温馨的祝愿。他们还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带去进步的喜讯、成功的喜悦。在母亲节、父亲节,她组织开展了“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使学生感受到父母从来没有的开心和欣慰。因为,父母收到了以前从来没有得到的礼物,学生懂得为家人分担家庭的责任,学生懂得孝顺父母了,学生懂得改变自己身上不良的行为习惯了。为了得到家长的配合,学校专门拟写了一份致家长的公开信,希望家长能够督促孩子积极参加感恩活动,多给孩子赞赏和鼓励,多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知恩报恩的行为习惯;同时也希望家长做孩子的榜样,孝敬长辈,心存博爱,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爱心捐助等。在整个感恩教育活动中学校成立了感恩教育的引领小组,加强活动过程的管理,不

断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该小组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担当活动宣传员、联络员,制作宣传板报,营造感恩文化氛围。感恩文化成为学校、班级里最亮丽的风景线,也成为校园内最和谐的生活篇章。

三、以感恩作文比赛为平台,展示感恩之花的魅力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心培育学生“感恩思想”,使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扎根于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教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感恩父母”活动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恩与爱同行”。为了利于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设书香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激发全体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各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学校每学年度都举办“感恩作文”比赛,获奖作文制成板报宣传。政教处牵头部署,教研处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各班班主任积极配合,语文组所有教师负责赛前指导,各年级学生全员参与,旨在为了让学生学会作文,学会做人,学会感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尊师爱校的情怀,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感悟能力以及作文写作水平。在2009-2010学年度的“感恩作文”比赛中,黄玉洁同学的《爱的花朵开在伤疤上》、张超伟同学的《月光中的慈母》等文章还获奖了。

近年来,经过感恩教育的潜移默化,孩子养成了宽容待人,孝顺父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勤于读书,奋发向上,好学进取等良好品格。发现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并激发了他们用童心、用稚嫩的笔触去表现他们对父母、对祖国的爱、对未来生活憧憬的热情。

经过开展“感恩教育”实践,使我看到了感恩的光芒正在校园里闪耀,陪伴着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感恩教师的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感恩;没美德

一、明确感恩对象,感恩有的放矢

在课本中有许多旨在培养学生感恩的文章,也有许多与感恩无关,但我想说的:感恩在细微处。教师只要多留心、多注意,在教学中时时想着“感恩”,自然有许多让学生可以感恩的对象,语文教材中,可以利用于感恩的文章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1、祖国之恩:以表现祖国的人文景观、历史景观为主体的教材内容;2、自然之恩:以反映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等为主体内容;3、养育之恩:以表现父母或其他长辈辛勤劳作、养育后代为主体的教材内容;4、创造之恩:以反映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为后人留下宝贵财富为主体的教材内容。

二、感知语言冷暖,体会恩情热度

文章是作者生活的结晶,是作者情感的寄托,文字本身没有温度,只有教师引导学生细细的品读,抓住关键,才能准确的把握人物形象,感恩之情才会的流于文中,才会浮上眼前,冰冷的文字符号才会成为孩子心中的恩情如水、恩情如山、恩情如火的浓浓情意。王崧舟老师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慈母情深》时是这样做的:师:孩子们,这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一刻都没有停止过。母亲在什么环境下工作?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是工作。读------生:(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从我进入工厂,到我离开工厂,这震耳欲聋的噪声一刻都没有停止过。然而,这只是今天,这只是这一个时间。大家完全可以想像得到,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生:(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明天的母亲又将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生:(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烈日炎炎的夏天,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生:(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寒风凛凛的冬天,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生:(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母亲又将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x---生:(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师:看着自己的母亲竟然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生:酸楚。生:难过。生:愧疚。生:……师:是的,这所有的一切的滋味绞在一起,我的鼻子怎能不为之-----生:一酸师: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个句子。生:(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在王老师的细心揣摩下,一句简单的话玩味出更多的情感,和学生一起体验母亲的艰辛,感悟母亲的辛劳,通过这种感性的方式使学生更深的把握课文情感,甚至把自己文中的角色,走进作品的生命,感情渐渐深入,渐渐升华。

三、激发学生联想,还原生活画面

文字虽然不像影视、绘画那样直观形象,但只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把言语还原成生活画面,文字比影视、绘画更加精彩丰富,更能让人感于情,留于心,当学生产生真实感受时,必然“入于耳,着于心,布于四体,行于动静”达到“文若己出”。进而使学生将感恩从课本联系到生活中,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也丰富了语文课堂。

感悟语言厚度,加深感恩情感语言只有细细揣摩,加深理解,将情感建立在深度的语言挖掘之上,才能沁人心脾,历久弥新,才能给人以生命的感悟,如何发掘语言深度,以利于加深感恩情感呢?首先,教者应巧妙的引导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积累,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其次,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意会内涵,加深语言理解,许多语言不只有表面意思,不能简单理解便放过,有些语言内涵丰富,言语表达只是其冰山一角,更多的只可意会,无须言传,只有学生在多元的、个性的、充满丰富想象的感悟下,内涵才会更加丰富。

四、将感恩生活化,达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