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醉西楼(精选5篇)

  • 梦醉西楼(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冰封八百黄河水,风阻三千太行山。 欲下岭南寻芳草,不尽风雪情何堪? 初雪-赠友人 雪中松淡松中雪,林间雾乱雾间林。 情有灿笔灿有情,云花望尽望花云。 柏林游-赠白旭 柏林寺前柏林繁,万佛楼下万古禅。 风铃百啭千层塔,夕阳钟鼓佛音传。 怀云阁中倾心…

西人云,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红楼梦》亦当如是观之。我不喜听人滔滔不绝地兜售阅读红楼之方法,我总固执地以为《红楼梦》是中国小说中唯一无需解读的篇章,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自己的红楼。

晚风薄暮,夜雨敲窗,左手持卷,右握杜康,遂以醉眼见其真,以诗眼观其美,以泪眼赏其情。我自爱我的红楼。

醉眼看红楼

世间饮酒之人,大抵可分两类:一为酒徒,不论悲欢、无分忧愁,呼酒买醉,裸衣垢发,闹市狂语,丑态尽出。二为酒痴,胸中有不可排遣之大喜大愁大悲大苦,非借酒无以抒之,发其声为李白苏轼之诗词,写其形成颠张醉素之狂草、山人之画图,聚其神则是李贽、曹雪芹卓绝千古之文章。对于前者来说,饮酒不过是麻木灵魂逃避悲苦的解脱方法,对后者而言,酒则成为摆脱俗世羁绊、舒展自由性灵的阶梯。

在西方,醉酒迷狂的古希腊神话后来升华成文艺哲学领域一个重要的概念――酒神精神。中国人讲得更直接:醉后吐真言。醉,不再只是因酒而致的一种生活形态,实在成为追求本真、自然、自由、逍遥的一种纯粹的生命状态。曹雪芹当年“举家食粥酒常赊”之时,更“醉余奋扫如椽笔”,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红楼梦》。这种追求纯粹本真的生命状态在俗世之人看来未免荒唐,但“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曹公称其著作为“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看来真要解出这“满纸荒唐言”个中滋味,也须是善饮之辈了。

我不善酒,但特别喜欢饮酒的感觉:花赏半开,酒饮微醉,无思无虑,其乐陶陶。一卷红楼在手,两盏淡酒入腹,心即可随曹公之笔,神游于大观园中,不察窗外云卷云舒。

一部《红楼梦》,处处飘洒着酒香,大大小小的酒宴随处可见。若以酒之名贵程度而论,当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在警幻仙姑那里所饮的“万艳同杯”当为极品,此酒“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酿就,然而细读后总觉得宝玉饮过此酒之后,并无多大醉意,反倒是如梦似幻的感觉更多一点。若以酒宴规模而言,元妃省亲时御酒华宴可谓壮观,只可惜人人都处于封建威仪禁锢之中,除了临别时的眼泪,俱不见半点真性情,委实可怜;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也幸得有几次热闹非凡的酒宴,她倒是真醉了,而且以作践自己的方式给贾府众人带来了无限欢乐,然而读过之后给人留下的却是几分辛酸;至于薛蟠之流的酒宴则满是污浊之气,一群丑陋的酒徒而已。

最是酣畅淋漓的酒宴场景当属“憨湘云醉眠芍药”、“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两回。宝玉生日自然是大观园中的一大盛事,更何况还有薛宝琴、邢岫烟、平儿也是同日生,贾府上下连同众亲友送礼拜寿自是客套,薛姨妈离开了园子后,宝玉同大观园众姐妹一落座,酒宴便热闹起来,“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宝钗之博学善察,黛玉之机敏伶俐,宝玉之放浪多情一览无余。然而这次酒宴真正的主角却是史湘云,她和宝玉划拳时三五乱叫,一边吃着鸭头一边举着筷子行酒令,尽显英豪洒脱之气,后来醉眠芍药时犹自“唧唧嘟嘟”地说着酒令,着实醉得可爱。白日醉酒,男女同席,这和中国古代社会的圣贤之道、封建礼仪是背道而驰的,然而对于这群大观园中的小儿女来说,自在纯真的生命状态似乎更具诱惑力。他们不仅未将圣贤礼仪放在眼中,甚至当夜在怡红院中开始了更为壮观的夜宴。除了凤姐、平儿外悉数登场,觥筹交错之中,每一个人都是主角,小姐丫环此时早没了主仆之分,都可以放肆地饮酒,尽情欢娱。倘不是薛姨妈差人来接,怕是通宵达旦也未可知。连出离红尘的槛外人妙玉也惊动了,虽然不曾亲至,但这夜宴的美酒难道真的就不曾使她的心底掀起一丝波澜?

《红楼梦》中多次写酒宴,但唯有这一次不带一丝愁苦与迷茫,直接写出了大观园儿女们任性而歌,尽情而饮,追求纯粹本真、逍遥自然的人之本性。有了这一次开怀一醉,无论后来的岁月如何凄凉,这些红楼儿女的生命都会在文学历史的天空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想必曹公写至此处,也定是意兴阑珊,倘使他的好友敦诚、敦敏兄弟此时来访,三人怕是又要质刀买酒大醉一场吧?

诗眼观红楼

醉眼看红楼可以得其真,诗眼观红楼则足以见起美。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 曲赋浸润了整部中国文学史。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红楼梦》,也似乎是对整个中国诗歌的一次集大成式的总结。

小说前面出现的《好了歌》、《好了歌解》定下了整部小说“空与色”的叙述基调,而几乎所有人物的命运都在《红楼梦诸曲》中得到若隐若现的暗示。大观园众姐妹正是通过题咏诗歌的方式首次展示了自己的个性,随之而来的元春省亲制作灯谜音乐涉及了众姑娘的命运。如果说这两次集诗是大观园世界正式揭幕前的序曲,白海棠诗社的唱和之作则成为大观园儿女各自独特风貌神韵的生动写照:探春孤傲,宝钗庄重,宝玉多情,黛玉飘逸,湘云娇憨。钗黛二人也正是在这次诗会上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分歧与对峙,这种分歧与对峙在下一次诗会上演绎成一场酣畅淋漓的才情竞赛,林黛玉最终以三首诗压倒性的优势夺魁,薛林之战随之落幕,宝黛二人心灵上达成默契。薛宝琴、邢岫烟的到来更使大观园诗情并茂。于是芦雪庵争联即景诗就成为《红楼梦》中一次空前绝后的大合唱,青春美丽的少男少女以欢快热烈的夏日笔调书写出冬日大观园里最优雅的华彩乐章。尤氏姐妹先后身亡后,大观园里已是一派肃杀之气,林黛玉虽重建桃花社,众人填出的柳絮词却以萧瑟秋意写春日风光,悲凉之雾几成黑云压城之势。等到抄检大观园之后,宝钗还家,司棋、晴雯死去,芳官一干优伶斩情归水月,黛玉、湘云二人的中秋即景联句便渗透了死亡的阴影,“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几成凄艳绝唱。

如果说几次集中的诗词唱和成就了《红楼梦》诗化小说的结构,那么宝黛二人的即兴吟唱之作使宝黛爱情充满了凄艳的对称之美。面对同样的满园春色,宝玉写出的四时即事透出一派天真稚气的欢乐,林黛玉感受到的却是满目凄凉。《题帕三绝》中勇敢的爱情表达,《秋雨秋窗夕》细腻敏感的情愫,怎可奈风刀霜剑之严酷?于是所有的爱情期待都随花谢花飞,她孤标傲世的才华连同无法实现的爱情最终也如同“质本洁来还洁去”飘落的花瓣一样被一净土掩去,留给后人无限凄楚感慨。“一朝春尽红颜老”的死亡将来时在随后而作的《桃花行》中终于成为“泪干春尽花憔悴”的当下情景。而怡红公子愤激的《芙蓉女儿诔》和凄楚的《紫菱洲歌》都成为《葬花词》遥远的回响。

那一净土掩去的,又何止黛玉一人的诗魂与爱情?

泪眼赏红楼

《红楼梦》第一回作者便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砚斋在眉批中也说:“能解者方有心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殆尽。” 《红楼梦》可算得上古今中外罕见的泪水哭成的故事了。

然而泪从何来?刘鹗在其《老残游记》序言中说,“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眼泪,居然成为评判人品高下有无灵性之依据,可见泪水之重要了。细细想来,也不为谬。贾宝玉曾有惊世骇俗之言:男人是泥做的,所以污浊不堪。此句应当不假,翻遍整部《红楼梦》又能找到几个须眉英豪?“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所以清爽怡人”之句,还应该再补上一句:林妹妹是泪水的化身。泪水为水中至尊,它不是自然的天地之气,而是灵魂的现实形态。正是林妹妹一次次的泪水一点点洗掉了堕入红尘的顽石身上的蒙昧混浊之气,使得它最后终于返璞归真,避免了堕入贾琏之流的命运。

泪从情来。宝黛爱情本身就包含一段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前世情缘,所以能够一见如故,情气相投,后来二人发展成生死不渝的爱情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中国历史上有太多才子佳人的故事,但大多首先始于郎才女貌甚至根本就是生理欲望的相互吸引,他们或始乱终弃,或奉旨成婚,真正完全出于男女双方灵魂吸引而生爱恋的恐怕仍始自《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这两颗相爱的灵魂,在经过一次次的试探、接近、猜疑、解释、交流之后,终于达到相惜相通的心灵交融,然而最后仍不能逃脱惨遭拆散的命运,一个在月夜直向广寒奔,一个怀金悼玉,出离红尘。有情人难成眷属,怎不让人为之洒泪?

《红楼梦》毕竟是一出伟大的悲剧,宝黛爱情的悲剧之后还有着更深刻的社会悲剧。大观园中的儿女最终随着元妃薨逝、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崩溃而四散分离,那些当年吟诗作画饮酒唱和的女孩儿最后死的死嫁的嫁,群芳散尽,大观园里一片花落水流红……善良的,作恶的,年老的,年幼的,小姐丫环,少爷仆役,都成为一场镜花水月之梦。掩卷深思,由不得再洒几行感伤之泪。

梦醉西楼范文第4篇

【关键词】《红楼梦》;人物醉态;描写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典名著《红楼梦》集中反映了中国封建贵族阶层的生活,书中所写的老爷太太、少爷奶奶、公子小姐们,无一不是过着锦衣纨、“饫甘餍肥”的寄生生活。他们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经常把过剩的精力花在酒宴上,影响所至,连他们底下的丫头奴仆老妈们,也都十分嗜酒。纵览全书,对于各类人物饮酒过度而至醉酒情景场面的描写,不下一二十次。这林林总总、形神各异的人物醉态描写,既频繁详尽,又突出鲜明,具有强烈的审美特征。

《红楼梦》中人物醉态描写的意义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红楼梦》中许多关于人物醉态的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审美传达手段。通过人物醉态绘形绘色的描摹,可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例如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中对史湘云的醉态描写,即是一个范例。史湘云醉后图凉快,在山子后面一块青石板凳上竟睡着了,她醉眠花丛,芍药花飞洒在她酒醉的脸上及华美的衣襟上,就连掉在地上的扇子,有一半也埋在落花里。在酣梦中,她还是念念不忘说着酒令:“泉香酒洌,……醉扶归,――宜会亲友”。这优美的意境,梦中酒令,鲜活衬出史湘云那活泼天真、乐观豪爽、旷达清朗,不拘礼节的性格特征。作者在这美的图画中,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美的心灵、美的性格的“睡美人”形象,令人如入其境,如见其丰姿憨态。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则是在第六十五回里对尤三姐醉态的描写。贾琏偷取尤二姐之后,乘着酒兴,来到西院,看见贾珍与尤三姐在饮酒,贾琏也拉起尤三姐与贾珍“吃个双钟儿”。却没想到尤三姐立马带着冷笑,假装酒醉,指着他鼻子劈头盖脑地痛骂了一场,然后又揪过贾琏来灌酒,吓的贾琏酒马上就醒了。面对两位有钱有势的爷们,她恣意奚落、嘲笑、辱骂,并且形态放浪不羁。只见她――

松松的挽个纂(zuǎn)儿;身上穿着大红小袄,半掩半开的,故意露出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鲜艳夺目;忽起忽坐,忽喜忽嗔,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就和打秋千一般;灯光之下越显得柳眉笼翠,檀口含丹;本是一双秋水眼,再吃了几杯酒,起发横波入鬓,转流光。

就是这样一副放浪迷人的“醉态”,哄得贾珍、贾琏“欲近不敢,欲远不舍,迷离恍惚,落魄垂涎”。最后,尤三姐“酒足兴尽,更不容他弟兄多坐,竟撵出去了,自己关门睡去了”。这一段如见其人、绘形绘神的似醉非醉的“醉态”描写中,让人窥见了尤三姐内心积压长久的苦闷、悲愤,同时也充分表现出她那采取逢场作戏、不甘沉沦的特殊方式向玩弄她的爷们反击的反抗性格,称得上是一朵“出污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红荷花。

第二,《红楼梦》中人物醉态的描写,还是深化作品题旨与含蕴的有力手段。《红楼梦》通过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盛衰过程,展示了封建社会“末世”光景及其处于“忽喇喇似大厦倾”的颓势,为封建社会唱出了一曲“树倒猢狲散”无可挽救的挽歌。它还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无情的统治,残酷的剥削,伪装的道学面孔以及荒淫的心灵等阶级本性特点。为了表现以上题旨与含蕴,作者经常通过“醉人文法”(甲戌本肪批),借醉酒人的口,尖锐地揭露了贵族大家庭的荒淫和腐朽奢侈。如第七回中焦大醉骂,就是这种手法运用的一个例子。俗话说“酒后吐真言”,焦大的酒兴膨胀了,道出了“清醒”时不敢说的真话。他成了揭露贾府最隐秘的帐目的揭幕人,他把贾家的全部内幕,包括那些最见不得阳光的丑事,揭个老底朝天。作者正是通过对他醉态和酒后骂语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贾府一代不如一代的不可逆转的衰败趋势。又如第四十四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凤姐醉酒泼醋,实际上是贾府中形形大小矛盾的一次必然的大暴露(并非“不测”!)。书中对于浪荡公子薛蟠几次丑恶醉态的描写,也倾注了作者对封建贵族畸形儿的蔑视与鞭挞,预示了封建统治集团“一代不如一代”的颓势与“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可悲结局。人物的醉态、醉语描写,确实成了深化作品题旨与含蕴的有力手段。

梦醉西楼范文第5篇

抱守文章趣,于私闹也休。人生勤易简,开卷阅春秋。

———题记

七律《西子钱塘》

(平水韵)

晨时独酌赏钱塘,晓色江南绿意扬。十里长街烟作雨,半空云幕梦随乡。

荷风婀娜轻弹曲,西子婆娑淡着妆。候馆箫音春不尽,重楼花港月羞藏。

七律《书山百味》

(平水韵)

静里书山频拾翠,唐风伴舞水湄前。低吟一卷三更醉,慢品千秋百味煎。

感古沧桑情作引,随今冷暖雨浮烟。几经穷墨韶光洗,但且从容不问年。

七律《落花》

(平水韵)

闻信红英倦客眉,纷纷着地晚风吹。桃身化雨云腮褪,蝶意浮烟暮色窥。

始料春扉难眷影,又撩燕语易倾谁?韶华一季空余醉,慢觉香消见月悲。

七律《山野人家》

(平水韵)

峰腰竹外炊烟迷,一簇农家宿鸟啼。翠雨浮踪生梦笔,深山倒影架田梯。

半坡寻得清风佩,四面飘来玉带霓。但醉桃源瞳剪水,闲云冉冉过花溪。

七律《叹知音》

(平水韵)

流华拈翠戏胭脂,风往尘香薄浅时。云枕徘徊徒旧迹,灵台检点暗春曦。

欲寻琴语钟期去,难极知音巢幕追。始拾陶公清菊意,浮生隐隐自修篱。

注:巢幕,典故出自李商隐的《《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

七律《钱塘人家》

(平水韵)

清风击翠引流霞,云壑穿龙泄晚纱。但使长空飞羽翼,时撩绿雨入农家。

钱塘运笔生烟冉,柳色盈湖着玉华。醉抹朦胧差梦相,残阳对语话桑麻。

七律《两袖清风》

(平水韵)

云流四海孤身去,弹指光阴转瞬匆。一笛秋声催岁老,半笺春锦赋词穷。

浮名隔断三生影,傲骨修来两袖风。不屑尘嚣犹自我,菊清何惧雪霜中。

七律《小镇居隐》

(平水韵)

望江一色映朝霞,十里阑前落碧纱。玉缎烟堆浮水岸,青波风织戏人家。

春藏南浦流云翠,晓倚西楼入梦华。惹却闲情催燕剪,琴心载酒话桑麻。

七律《山水修心》

(平水韵)

黄昏信步云栖径,小路通幽翠雨侵。静里芳舟游碧海,淡中秋水望清心。

常思绿意诗魂醉,莫执浮生况味吟。不觉喧嚣尘梦隔,当于野鹤共知音。

七律《浮萍人生》

(平水韵)

浊尘风雨无常步,过客千重各色盈。眼底浮光窥冷暖,人前俗语笑微明。

三分但且糊涂品,几载何曾深浅惊。棋局春秋闲淡取,云烟雾里酿心清。

七律《青梅影》

(平水韵)

朝临紫陌锦云堆,古巷重楼翠雨回。淡粉晨中听竹马,青梅渡外觅春杯。

凝眸执处红泥尽,倒影分时冷月推。一许漂萍思又渺,柳颜惊色晓风催。

七律《相思引》

(平水韵)

小院垂帘戏粉墙,因风落落眷红妆。欲来催墨诗中引,使唤羞眉月底藏。

流水东君如有意,共朝花醑浅盈香。云桥雨路春工耩,西子多情染画堂。

七律《鸳鸯赋》

(平水韵)

云霄折柳三春戏,燕点谁家逐浪寻?浅草羞思因雨意,淡烟浮梦向知音。

最痴明月窗中影,时共清风指下琴。又怕婵娟空付水,灵犀一处尽芳心。

七律《红尘三千》

(平水韵)

晓意青葱柳色调。春山南北玉华标。蝶衣着彩乾坤舞,松骨持香岁月凋。

流水云泥追梦影,落红石径掩花朝。灵台悲喜留余潸,尘相寻常点滴销。

七律《人生如梦》

(平水韵)

苍山翠黛叠时空,画笔难修万壑穹。恰似人生披墨彩,淡浓姿色隐尘风。

春来一季浮云种,秋去三千过往同。却道虚名真若假,是非冷暖品心中。

七律*感恩母亲节

又临佳节双亲共,陪伴朝晖西子行。笑赏银波垂倒影,闻来翠浪戏流莺。

年年远顾山河志,岁岁多思父母情。纵是忙忙还碌碌,堂前恩报及时呈。

七律「梦徽州

深深小巷入徽州,薄雾层层远黛柔。不见行人回故里,偏撩醉客步街头。

徘徊梦里烟村寂,承载风中岁月幽。独有沧桑青石板,寥寥过往几春秋?

五律《旧梦新花》

(平水韵)

去岁人间旧,花浓几载春。嫣红含月露,翡翠扫云晨。

带晚风亭漠,抽丝柳色贫。生香犹未了,又见一檐新。

五律*忆*

寻常月一轮,过往忆中伸。夜漏寒更潸,香销玉魄身。

风思行几载。岁转别三春,回首天涯远,清清旧故人。

五律*随笔*

飞絮流莺去,青青启梦航。春秋才写意,岁月却牵肠。

感事浮云雨,回眸旧故庄。胭脂皆付水,忍看物无常。

五律随笔

(平水韵)

湖静云垂幕,涟撩碧玉纱。山青皆入画,烟翠正移家。

柳色天窗破,荷风水榭划。流光追影泄,香馥夺禅茶。

五律《江南思》

(平水韵)

卿自江南别,眉心一点砂。情思虽咫尺,客梦却天涯。

燕剪云烟瘦,风消柳色华。流光还倦老,隐隐叹青花。

五律《小窗幽思》

小院闲居久,清风不幕寻。幽幽撩翠雨,缓缓夺春心。

抱竹生烟去,低眉眷意吟。篱园为倦色,隐隐叹知音。

五律《如今文海》

尘嚣多耳目,文海更时生。本醉修心入,何须种欲争。

香笺添臭味,红眼累浮名。盗版常规事,催思俗套盈。

五律《别后乡音》

草色烟光远,乡情别后音。浓浓仍醉影,淡淡更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