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5篇)

  • 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流和表现。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认为从课的目标确定、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选择都突出了主体性教学,内容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并具有创造性、教学具有开放性。 二、教学设计趣味…

小学语文评课稿(精选5篇)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第1篇

陈老师在上本课时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流和表现。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因此,我认为从课的目标确定、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的选择都突出了主体性教学,内容符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并具有创造性、教学具有开放性。

二、教学设计趣味合理化

教师通过生动的课件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表现出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精神,目的是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升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中学会在新的情境中探索发现问题。在音乐中、在律动中找到了表达情感的色彩,那就是妈妈爱我,我爱自己的妈妈,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第2篇

张教师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自由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进程。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欣赏、品味的机会,变过去被动地听讲为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如在解决“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张老师设计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并友情提示:这一问题中有三个小问题,每个小组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涉及的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书,扎扎实实地训练,仔仔细细地思考,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

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变序的方法组织教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改变了遵循教材内容本身顺序的讲读方法,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水平出发,本着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组织教学。

张老师没有急于解决本文的教学重点: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而是先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通过品读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借助课件媒介帮助学生感受沙漠的恶劣环境,建立对沙漠的了解,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接着张老师话锋一转:就是在环境这么恶劣的沙漠里小骆驼和骆驼妈妈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转入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对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求问题答案的热情,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第3篇

一、“导学稿”的内涵

所谓的导学稿,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教师的点拨引导为辅助,将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内容问题化的,师生共用的一种教学文本。它是教师“导”和学生“学”的脚本,是把课前预习、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作业安排、复习资料等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份综合性文稿。

怎样融入新课程理念,怎样与教材完美结合,反映出基本知识、方法、思想的融合渗透,又怎样以丰富且有层次的思想体系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是导学稿所要承载的主要内涵。

“导学稿”具体的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文本解读合作探究达标拓展”六大环节构成,教师要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

二、“导学稿”的设计原则

导学稿的设计,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以下是在设计导学稿时应该遵循的几个原则。

1.引导性原则

导学稿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习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因此,导学稿必须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内外实践中。在编写导学稿时,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教学情境,将所呈现的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将导学稿内容转化为生活中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导学稿各个环节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总结。学生课前了解教材、设疑探究;课中讨论交流、合作探讨;课后及时小结,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满足感。与此同时,教师将学法贯穿导学稿各环节的始终,如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等内容,这些构成了一条明晰的导学方法线。

2.主题性原则

每一节课设计制作的导学稿都有一条主线,即围绕一个话题,一环紧扣一环,由浅入深,由易渐难,学习目标具体又明确,从而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重点所在。

例如,八年级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第四课,学习目标是“学生能用动词过去式及 had fun doing描述自己的休息日”,所以在这节课的导学稿设计中,从课前预习、交际呈现、导入课堂,到阅读、写作及最后的巩固练习,都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让学生自然地接触、理解、掌握并学会了运用这个话题,从而达成学习目标。

3.再设计性原则

导学稿的设计,不能简单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应依据课标,紧贴教材,适当拓展,结合《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针对本单元的教学话题,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再设计。导学稿应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从而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内进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导学稿还应从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心理特点出发,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未知领域探究,使新的学习要求、任务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得到解决,又不断出现,使学生在循环往复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提高探索自学的能力。

例如,讲解八年级上 Unit 7 Section B 2b中Listen again, write the ingredients in the order you hear them时,笔者觉得让学生在听一遍的过程中写下如此多的材料,有些偏难,与其让学生在慌乱中质量不高地完成听力练习,还不如重新设计。于是笔者作了修改:第一遍通过听填写数量词;第二遍完成由对话改编的短文填空。通过导学稿中对学习任务的拓展再设计,既降低了难度让学生自然接受,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好地巩固了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的知识,也使学生能流畅地复述听力材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导学稿的构成

导学稿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教师不仅要着眼于学生当前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教师的导学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讨论质疑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因材施教解读文本是学习的有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是多元化的,教师的教学形式也应是多样化的,如小组合作、点拨启发、自学辅导、实践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究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通过讨论交流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培养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导学稿的组成部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疑点、读书思考题、疑难信息反馈、学习活动的设计、梯度导学导练、知识拓展等部分。

导学稿的设计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如观察、记忆、联想、对比、推理、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教学目标,如培养学何种思维,训练学生何种学科能力,指导学生掌握何种解题方法等,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笔者设计的导学稿以课时为单位,每课时的导学稿基本包含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过程、学习心得和评价等四项内容。其中,学习过程又包括了课前准备、课堂活动、课堂拓展延伸与作业三个要素。

四、导学稿带来的变革

经过一年多的英语教学导学稿应用实践,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教师备课更加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加主动,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导学稿正在撬动初中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

变革一:及时使用导学稿,以“学”优“教”

一般而言,教师会在讲课的前一天将导学稿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有目的地结合英语教材进行自主预习。通过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内容、课前预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教师要提的问题、自己不懂的地方以及听课的重点等。

在教学时,教师结合导学稿中的“学习过程”这部分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导学稿进行学与练。在完成教学和巩固练习完成后,及时对导学稿进行批阅,再次进行强化反馈。由此,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可大大提高听课的效率。

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预习反馈情况明确教学重难点,并进行适当的引导。教师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变革二:在小组合作中使用导学稿,以“评”促“学”

在使用导学稿中,笔者还注重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将班里的学生分成10个小组,每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每位组员的学习水平不同、性格不同,这样,学习优秀的可以带领并督促后进的,性格外向的可以影响性格内向的,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帮互助作用。

组长是教师的得力助手,也是组员的小老师。课前作业小组讨论后组长批阅评价,课内的每一个环节,组长针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课后及时以导学稿向教师汇报。教师及时了解组内情况,当面点评,巩固课后练习。之后,组长对组员的课后巩固练习进行点评,体会到了教的收获和乐趣。组长要组织组员之间展开学习的比较和竞争,从而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小组整体英语学习水平的提升。

学习中获得的每一个进步、达到的每一个目标、产生的每一段感悟,学生都可以在导学稿中的“自评目标和组评目标小结”一栏中写下来,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督促和自我激励。这样,学生经历了发现探索知识的过程,把学习变成一种成长的经历,最大化尊重与发掘学生“学”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变革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导”促“学”

教师在使用英语导学稿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关注学生的“学”。导学稿贯穿于学生的课前自学、课中的探索发现以及课后的复习巩固,而这些又是建立在学生课前充分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没有充分地自主性学习,不可能保证学生学习素养的提高。导学稿的使用实现了英语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的特点。

二是教师要注意“导”。教师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角色,以学生的“学”来组织教学整体活动。在课堂上,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通常,学习过程中,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或讨论,或探究,教师巡回解答疑问,然后信息交流,汇报结果。教师要站在到学生的思维角度,逐步找到接近“发展区”的结合点,力求保证教学双方思维活动能够达到同步协调,以求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五、导学稿的实践反思

在导学稿使用实践过程中也要注意避免以下两个误区。

误区一:导学稿等同于学案练习

在设计“导学稿”时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成一道道的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认为这就是“导学稿”。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导学稿进行教学,结果就成了学生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整堂课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六环节导学稿”教学模式的优势。因此,导学稿编制,一定要突出“导学”的特点,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上下功夫,真正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做一题,通一类”。

误区二:自主学习等同于放任自流

安排学生自学时,课堂上多数时间采取“放羊式”教学,该讲的也不讲,该引导的也放给学生自己去啃,结果不仅效率低,更严重的是出现了很多知识缺陷和漏洞,学生不会的照样还是不会。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第4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资源;教学拓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9-0102

英语教学资源拓展探究是基础教育英语教学实践研究的重要内容,前人的研究大多着眼于学生之外的很多领域,主要包括文本资源的拓展(如英语报刊阅读)、影音资源的拓展(如多媒体的使用)、网络资源的拓展等方面,而如何将学生作为教学资源直接纳入教学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了深入贯彻新课标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本文拟探究将学生直接纳入教学资源,通过学生制作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及自主课堂实践方式来有效拓展课堂资源。研究成果将对英语教学资源的拓展,教师工作结构的优化,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研究过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选题调研阶段、教师说明探究任务及学生具体实施阶段、学生作品评定及有效率分析阶段。

一、选题调研阶段

以八年级的两个模块共计16个班级的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掌握PowerPoint(简称ppt)人数,调研结果见表1所示。

从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每个模块和班级之间在辅导前掌握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学生数量有较大差距,比例在3%~28%之间,这与学生的来源和班级教师平时的要求不同有关。我们采用了以下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掌握能力:

1. 学生的实践任务不再固定地以课本的一个单元为单位,而是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人数和实际能力,选定一个单元的某一部分或者是某一个话题来作为自己的实践任务,内容以一个课时为标准。

2. 加大教师指导力度。鼓励各班了解PowerPoint基本操作的学生勇于尝试,鼓励他们积极向教师寻求帮助,同时教师也要对这样的学生加大指导力度,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被肯定的成就感和与人合作的愉快。

3. 鼓励学生借助家长的力量,完成实践任务。对各班中参与实践活动热情比较高但是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借助家长的帮助来完成实践任务。这也是给学生和家长提供了一个有效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共同完成一个任务的过程中增进了解。

按照上述措施,通过近两个月的实践,我们重新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出经过辅导,学生掌握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数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比例达到了在38%~87%之间。在此阶段,教师们也通过学习和调研,完成了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评价量表(见表2),使得最终学生的实践探究结果有了相对科学的评价标准。

二、教师说明探究任务,学生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课题研究实践任务的主要实施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实践探究任务完成的效果直接关系着课题研究是否可以取得成功。根据各班参与探究任务学生的数量、实际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技能学生的数量和实际教学的需要,教师们在半年的时间里指导本班学生完成了课题的实践探究任务,共形成PowerPoint演示文稿22个,内容包括了初二上学期第二、第五、第七、第十单元的部分教学内容和中西文化方面的探讨。这些成果有的为教师实际教学所用,有的由学生自主实践教学所用,均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证实了教学资源可以将学生纳入,从而有效拓展教学资源。

三、学生PowerPoint演示文稿评定和有效率分析阶段

研究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对演示文稿开展评定与分析,选择了一个演示文稿在八年级M1-2的文化交流课中展示和交流,完成了所有PowerPoint演示文稿教学实践探究任务。此外,在所有22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中,以学生自评和教师调研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了优秀PowerPoint演示文稿共10个。通过这个结果我们不难算出学生PowerPoint演示文稿作品的有效率约为45%。虽然对于初次进行这种探究实践活动的八年级学生和教师来说,45%应该是一个比较高的有效率。但是,也应认识到实际参与实践探究过程的学生人数大约只占全体学生的20%。其间有一些客观因素,比如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技能的学生人数太少;部分学生整体学习状态不佳,所以很难调动参与英语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丰富的学校课外活动,分散了部分学生的精力而使他们无暇投入此项活动等。

本次课题研究最终获得有效实践成果包括10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6次学生课堂实践探究活动和4次教师课堂实践探究活动。此成果的取得,说明课题研究达到了研究目的,教师完全可以将学生纳入教学资源范畴,利用学生可以有效拓展教学资源。在取得这些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组内研讨,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和在今后的教研活动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1. 研究初始阶段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估计过于乐观,导致不得不在探究实践内容方面做出调整,压缩内容。因此,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一定要注重实际调研,在充分了解了各方面情况后才可能有顺利的研究过程。

2. 在教师说明探究任务,学生具体实施阶段,由于对部分参与学生的帮助和督促不及时,导致了部分参与学生的探究实践活动半途而废,或最终成果不理想而不能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所以,在今后类似的课题研究中,应该将历时较长的过程进一步细化,分为几个小阶段,并明确每个小阶段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样既是对研究工作的具体指导,也是对教师工作的一个督促和对照,从而杜绝这个阶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3. 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存在着不善于和他人协作或搜索有效资源能力欠缺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最终研究成果的有效性。针对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刻意布置一些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的任务,例如以小组为单位的和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调查报告,考前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内容的复习归纳等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索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的一些素材,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怎样输入关键词才可以又快又准地搜索到所需素材。

小学语文评课稿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 同伴反馈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了20周的实验研究,希望能提出可供参考的教学建议。

一、研究设计

作者选取自己任教的两个同一层次的班级进行实验,每班都是50人。两班学生的英语平均分相差不到一分,课时数一样,授课内容一样,任课教师是同一个人,基本可以排除干扰因素的影响,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在写作教学中沿用教师反馈的班级被称为控制班;另一个班被称为实验班,在教师反馈的基础上引入同伴反馈。研究历时20周,在研究初期和末期,有两次正式的写作测试来测量两班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进步。教学实验完成后,给实验组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来调查参与者对同伴反馈的态度。

二、教学过程

高考书面表达总分25分,控制班的前测平均分为17.93,实验班为16.75。

1.控制班的写作过程

第一步:教师详细讲解课程标准对高中生写作的要求,然后从抽象到具体,学习高考英语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

第二步:讲解书面表达例题。教师根据各种体裁文章的特点,导学生集思广益,写出每种体裁文章的语篇模式。通过体裁学习写作可以给加深学生的语篇概念,帮助学生形成清晰地写作思路。控制班的例文讲解与实验班一致。

第三步:学生写第一稿,交给老师。

第四步:教师批改作文,总结学生们的普遍错误,在讲评课上集体反馈。

第五步: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改,修改第一稿,完成第二稿。

第六步:教师书面反馈。

第七步:学生再次修改作文,并上交第三稿。

第八步:教师向学生展示优秀例文。

2.实验班的写作过程

第一步和第二步的教学过程与控制班的相同。

第三步,学生小组讨论文章要点和短语翻译后,完成初稿。

第四步,50名学生共分成8个小组,每小组有2名成绩较好的成员当顾问。其他6名成员与另一小组的6名成员互相交换作文。成员们根据同伴反馈的要求,协商讨论,评改同伴的作文。

第五步,学生根据同伴反馈意见修改作文,完成二稿,并将二稿交给老师。

第六步,教师反馈。

第七步,教师将评阅后作文返还给学生,并在课堂上进行集中反馈,学生根据反馈再次修改作文,并上交终稿。

三、教学效果分析

控制班学生实验前后测分数差值是2.10分,实验组学生的分数差值是1.74分。控制组提高的幅度略高,但差距不大。此结果证明了教师反馈对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决定性作用,但采用同伴反馈也能取得与之相似的结果。

四、同伴反馈的实用性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作者得出以下结论:

1.高中生对同伴反馈持肯定态度。同伴之间可以面对面交流、互相讨论,不局限于听从老师的一家之言。讨论可以使学生清楚了解同伴(或读者)的感受和看法,减少沟通障碍,克服书面评语的不足,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降低作者修改的难度。

2.高中生能够提出合理有效的同伴反馈建议。实验组学生的同伴反馈能力逐渐提高,从最初的只发现部分错误,到大多数同学发现几乎所有语法错误,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同伴反馈能力。

3.同伴反馈能与教师反馈的取得相似的效果,可以缩小同伴间的差距。实验班内部的学生间差距缩小了,“低手”向“高手”学习了许多实战写作技巧。沿用传统教师反馈的控制班学生之间的差距变化不明显。

五、对实施同伴反馈的教学建议

1.同伴反馈应与教师反馈相辅相成。同龄反馈,沟通障碍小,能弥补教师书面反馈的不足。大班教学,教师如果认真批改每名学生每篇习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很难得到及时的写作反馈。根据遗忘曲线,作文讲评容易错过最佳期,讲评效果减弱。相反,如果在学生上交作文后的第一时间内及时发给其他同学进行同伴反馈,可以事半功倍,同时减轻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即类似的错误改了一个又一个。因此,同伴反馈可以用作教师反馈的有益补充。

2.进行有计划的同伴反馈培训。反馈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这是整个反馈活动的基础和保障,学生是边学习边实践边融会贯通。指导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评分要求:行文和评分都要符合课标和考纲的要求。

反馈内容:①语言层面:词汇和表达法是否准确地道?高级词汇是否被恰当使用?②语法层面: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则?标点使用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③篇章连贯层面: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是否有必要的连接词?行文是否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行文是否流畅?

反馈技巧:统一各类错误的标注方式和修改形式,规范书写评语。

3. 科学编排同伴反馈小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喜好自己选择同伴,教师再在全班范围内调整。教师也可以直接把学生按写作水平分成小组,强弱搭配。分组的原则是同伴双方有互补之处,同伴能默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