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一百多年前,奥地利军队入侵意大利,意大利军队奋起反抗。由于人少,他们的指挥部被奥地利军队包围了。
奥地利军队从三面向指挥部发起猛攻,意大利军队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侵略军的进攻。但奥地利军队人多炮猛,意大利军队伤亡惨重,渐渐抵挡不住了,急需有人出去请求增援部队。
一位少年鼓手说:“让我去吧!”守卫队的大尉指挥官写了一封信,交给少年鼓手,然后用绳子把他从大楼的窗口吊下去。少年鼓手揣着大尉的信,躲过敌人的监视,猫着腰,飞快地向山坡下跑去。
不一会儿,少年鼓手被奥地利哨兵发现了,随即一阵猛烈的炮火向他射来。少年鼓手不幸中弹倒下了。他咬紧牙关,忍着剧痛,冒着敌人的炮火,爬过山坡。这时,血一滴一滴地洒在他爬过的草地上。
爬过山坡,他又拼足力气站起来,一跛一拐地跑过田野,来到部队的驻地,把大尉的求援信交给了一位军官,便倒了下去。
这位军官一看信,立即派出骑兵,飞速赶去增援。守卫队大尉一看援军来了,便指挥部队出击,两军前后夹攻,侵略军被打得落花流水,指挥部的围困解除了。
1.给这篇文章加一个题目(写在文章前的横线上)。
2.这篇课文记叙了( ),歌颂了( )。
3.分段,概括段意。
4.解释词语。
小鼓手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西方;打击乐;鼓;异同
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30-01
一、中国鼓的种类
(一)堂鼓
鼓框木制,两面蒙皮。演奏时,将鼓放在木架上,用木棰敲击。堂鼓鼓面较大,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高,音色各异。一般是鼓心的音较低沉,愈向鼓边则音愈高。
(二)排鼓
排鼓是有音高的打击乐器,这种乐器根据民间常用的中型堂鼓和腰鼓改造而成。排鼓是由五个到六个、由大到小、从低到高的鼓组成一套,鼓的两面都装有调音装置。鼓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铁架上,铁架是活动的,可升降。鼓身也可翻转,敲击两面,而鼓的两面大小一样,但内径大小不同,能发出不同的音高。
(三)板鼓
板鼓鼓框为坚厚的木料制成,一面蒙皮,所以又称单面鼓。演奏时,将鼓悬挂在系有绳子的竹制或木制的鼓架上,用两根鼓扦敲击。板鼓有大小之分,大板鼓音低,小板鼓音高。敲击鼓心与敲击鼓边时,所发出的音高不同。在击法上,又有用点扦击和满扦击之分,由此发出不同的音响效果。鼓手可用双手交替敲击或同时敲击,也可单手敲击。在戏剧中,板鼓常常起指挥的作用。
二、西洋鼓的种类
(一)定音鼓
定音鼓的外表面似一个半球形体,其断面蒙上一张鼓皮,通过用包有软材料(如呢绒、海棉、棉花或橡皮)的鼓棰敲击鼓皮而使共鸣体振动发音。
(二)小军鼓
小军鼓又称小鼓,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小军鼓的外形好像一个扁的圆桶,两个断面各蒙一面鼓皮,并在鼓皮面上绷着几条响弦,由木制的鼓棰敲击鼓皮,使鼓皮与响弦同时振动而产生很有特色的“沙沙声”,其音色清脆明朗。响弦也可以随时取掉,其声音会大不相同。小军鼓能奏出各种复杂的节奏,其演奏方法大致有:单击法、双击法、三击法和滚奏法。小军鼓主要是作为音响色彩和节奏衬托使用的,常常用于加强和衬托雄壮的行进步伐、紧张气氛的烘托、疾风骤雨的描写以及戏剧性的处理。小军鼓能奏出ppp<fff或fff<ppp,对于推进高潮的出现和加强高潮的揶势是非常有作用的。
(三)架子鼓
架子鼓又称爵士鼓,它是电声乐队中的主要打击乐器,在乐队中起着节奏支撑作用。架子鼓是一种有五件打击乐器的组合乐器:大军鼓;小军鼓,鼓身比一般小军鼓长一些;通通鼓,由几个耳鼓和一个桶鼓组成;吊镲,是一面悬挂着的单面镲;立镲,由两面镲组成,一面是闭镲,另一面是开镲。
架子鼓尽管有多件乐器,但它是由一人来演奏的,这需要演奏者手脚并用。架子鼓的演奏方法较为复杂,其中,每件乐器都有各自的作用。大军鼓由演奏者的右脚踩奏,是架子鼓节奏的基础。小军鼓既可用单手(一般用左手)握棰演奏,也可用双手演奏,还可用鼓棰敲击鼓边而产生新的音色,因此,小军鼓具有强化节奏和变化节奏的作用。
三、中西打击乐在构造原理上的相同之处
它们在制造方面确有较大差别,比如西式的定音鼓与中式的中国大鼓早期都是作为战鼓来使用的,当时定音鼓是大小各一个放在马背上,由鼓手在马上敲击鼓点,鼓舞士气,带领军队前进。中国大鼓一般是放在战车上,有指挥者敲击,指挥军队进攻,随着鼓点的变化,改变一些阵法、战法。《左传》中著名的《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讲的就是这种情况。中西这两种乐器虽同为膜鸣鼓类乐器,但在制作上、发展上确有不同。
定音鼓是用铜质材料作鼓腔,用牛皮或兽皮作鼓面,周边有螺丝用以调节音高。初时的声音比较单薄,比较燥,后来慢慢的改善铜质材料的成分,鼓面也改为合成材料,调节音高的机械装置不断完善,使定音鼓的声音变的浑厚丰满,张力很大,融合性很强,各种乐队都可使用。
中国大鼓都是用木制材料作鼓腔,用水牛皮做鼓面,把水牛皮泡软拉紧后绷在鼓上;音调的高、低主要是靠天吃饭,天气干燥调门高,天气潮湿调门低,有时为了音高也用火烤鼓面,蒸发掉水分,达到需要效果。中国大鼓的声音低沉、浑厚,具有中国皇家的恢宏与威严,在制作上一直是沿袭传统制作工艺。
小鼓手范文第3篇
走会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歌舞表演,主要集中在春节至灯节前后,在某亦称香会,1949年后改称花会。每逢年节或遇喜庆大典以及山坛庙会,它便成为最有组织、最为热烈的街头歌舞表演。
走会的主要表演形式有:开路、秧歌、五虎棍、旱船、中幡、小车会、高跷、杠箱、狮子、十番、太平鼓等。
开路会
走在最前面,以舞铁叉开路。叉上有铃档片,一舞即响。演练者面画古人脸谱,身着青缎靠,系丝绦,腰围虎皮战裙,脚穿青色缎靴。演练中除边行进边抛叉接叉外,还有“十字披红”、“横腰玉带”和“旱地拔葱”等技艺。开路会是每次走会必有的形式。
秧歌
是最受欢迎的一种走会形式,几乎每会必有。某地区的秧歌,一般指不踩高烧的地秧歌,故又俗称蹦子;此外还有一种打花鼓和边唱边打小铜钱者曰花钹,但不多见。秧歌的角色有渔翁(手持鱼竿身背鱼篓)、樵夫(亦称柴翁,肩扛扁担)、陀头和尚(行者扮相)、小二哥(童子扮相,手持花篮,手握花鞭)、俊鼓(俊扮公子,打小跨鼓)、丑鼓(丑扮公子,打小跨鼓)、俊锣(俊扮女子,打小手锣)、丑锣(丑扮女子,打小手锣)、文扇(文扮女子,持扇)、武扇(武扮公子,持扇)、渔婆及卖膏药者(抹白鼻梁,手持膏药旗或拿串铃),共12人,若全部出场演练,称全活。演练者每人唱一段秧歌调,最后合唱,由小跨鼓及小手锣伴奏;秧歌调每首4句,每句7字,内容多取自水浒、八仙等故事;舞姿有“龙摆尾”、“黑虎掏心”等,伴以不同的锣鼓。
五虎棍
取材于宋太祖赵匡胤与董家五虎打斗的故事。演练者勾花脸,着戏衣,手持齐眉棍和三节棍,表演双打,群打,有锣鼓伴奏。各种武术套路是预先编排好的,较简单。
跑旱船
用竹片扎成架子外罩绿布成船形,内有一旦角将船钩在腰间,边唱边舞;另一丑角勾白鼻梁戴髯口,在船旁作摇橹状。跑旱船来源于秘书工作早年修运河的民工歌舞。
中幡
亦称幢幡、耍幡、大执事。幡旗用彩绸制成,绣中幡2字或图案,上下均由横竿支撑,上横竿两端系于一根三丈多长的粗竹竿顶,竿顶还缀几个大铃档;在粗竹竿中段约幡旗下横竿处有一个伞状物,幡由上述部分组成。幡的练法有单臂举三举、落三落、脑箭、牙箭、肘箭等,演练时有锣鼓伴奏;牙箭难度最大。中国自晋代就有“幡舞歌”的记载,耍幡在明清前多为宫廷舞乐,后传入民间,清代中幡已是某走会中必不可少的节目。
小车会
小车用竹片扎成长方形框架,外罩色布,两侧画车轮,上搭凉棚,后有两根车把;内有一俊扮女子将车钩在腰间,腰前装一双盘膝假腿;车后有一人扮车夫手扶车把,前有一人拉车。演练的套路与旱船相似,但演唱的词曲比旱船活泼有趣。
高跷
一种用双脚踩着木跷作舞的传统歌舞形式。跷有高矮之分,高者约五尺多,矮者三尺多。高跷的角色与地秧歌大同小异,全活有:陀头和尚(双手各持一木棒互击,在队前开路)、小二哥(童子扮相,持花篮)、傻柱子(丑扮)、老作子(花婆扮相)、柴翁(肩扛扁担)、渔翁(身背鱼篓)、俊锣(俊扮女子,手打小铜锣)、丑鼓(丑扮公子,打小跨鼓)、武扇(丑扮公子,手持蝴蝶)、文扇(俊扮女子,手持扇)、渔婆、卖膏药者(身挎药葫芦)12个角色;若出场10人,则去掉后两角,亦有加入青蛇、白蛇。演练多为两人一组的小场,套路有单腿跳走、摔叉、苏秦背剑、过高凳、走独板桥、叠罗汉等。
杠箱会
在清代是一种半官半私的会档,内容多取材于“借饷”。演练时,八人抬着四只有响环的大箱子做各种舞蹈动作,有时跳着走,使箱环声合拍节;接着是一个官员(丑扮)头戴纱帽身穿红袍坐在一根竹竿上,身后打一把大伞;观众可任意向坐在“轿子”上的“官老爷”鸣冤告状,“官右爷”则必须对此发表感慨或作出诙谐的回答,观众也可以与“官老爷”打趣说笑;扮衙役抬轿的演员,边走边喊官威,模仿真宫出巡。此会在清代多由六部衙役演练,借用吏部大堂执事,民国以后多由民间演出,30年代初绝迹。
狮子
亦称耍狮子。狮子分为太狮(大狮子)、少狮(小狮子);太狮由二人合作演练,少狮由一人独演。演狮子的披苫称囊,由两部分组成,狮头用木雕制,饰金漆绘彩缀彩穗和铃铛,口眼均能动;狮子身躯由黄或蓝色平纹麻布制成,缀多缕染成黄或蓝色的青麻当狮毛。演练由两只太狮出场,按规距左黄右蓝;少狮无定数,但必须为偶数。耍狮子比其它会都壮观,很为人们喜爱。
十番
亦称小执事,是一个宜于行走的乐队,乐手身穿彩绣服装,多用丝竹乐器,演奏优雅的曲调;大曲都成套,每套下有牌名,如《风吹花蝶》、《清江引》等。十番原为明清两代的著名乐谱,清代乾隆嘉庆之际,内廷曾设《十番学》,专门研究十番中的所有乐曲;民国以后,十番绝迹。
小鼓手范文第4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07)02-0189-02
中图分类号:R 764.9+2文献标识码:B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耳内窥镜近年来已逐步应用于耳科学的临床治疗中。我科自2004年8月以来在耳内窥镜下进行鼓膜修补术50例(50耳),术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50例(50耳)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6―55岁,平均32岁;外伤性鼓膜穿孔19例,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31例。术前电测听检查,气导25―30 dB 15例,气导31―40 dB 25例,气导41―50 dB 15例,气骨导差平均为22 dB,均为传导性聋;声导抗检查提示咽鼓管功能均正常;鼓膜贴补试验阳性。术前行中耳乳突CT扫描和耳内窥镜检查,排除中耳肉芽及胆脂瘤上皮患者。
2.鼓膜修补术的适应证 ①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者均干耳2个月以上;②外伤性鼓膜穿孔者外伤穿孔后4周未自行修复或穿孔直径>4 mm;③电测听检查提示为传导性聋,鼓膜贴补试验阳性;④中耳乳突CT扫描和耳内窥镜检查,上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无病变,听骨链完好。⑤无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3.手术方法 设备采用国产直径2 mm、0度耳内窥镜;美国史赛克公司内窥镜摄像、显像系统;耳科常规手术器械。手术操作:①患者取平卧位,术耳朝向上方,术区以碘伏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1%利多卡因加肾上腺素少许麻醉,于术耳耳廓附着处上3 cm处做一横切口,长约3 cm,分离、暴露颞肌筋膜,按所需大小剪下小块筋膜,展平后自然晾干备用。②术耳内注入2%丁卡因2 ml,分别于耳屏切迹及外耳道口稍内,外耳道骨部与耳廓软骨交界之间隙,3点、6点、9点及12点处作浸润麻醉。③将直径2 mm、0度耳内窥镜放入外耳道内,看清鼓膜标志后,先用耳显微钩针将穿孔边缘一圈约1 mm上皮挑除,使原已对合的内外两层上皮隔开,除去向内卷入的上皮约2 mm,形成移植床。④吸净鼓室及鼓膜血迹,将含有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及地塞米松的明胶海绵碎块填入鼓室腔,与鼓膜穿孔在同一平面。⑤将已备好的颞肌筋膜经鼓膜穿孔处放入鼓室腔的明胶海绵上,再用耳显微钩针把移植膜边缘压进鼓膜穿孔下方与鼓膜纤维层紧贴在一起。将剪成小块的明胶海绵块填塞至移植膜及鼓膜穿孔边缘,再将碘纺纱条剪成1 cm长数条,填塞外耳道。⑥术后应用抗生素1周,7天后拆除颞部缝线,2周后取出外耳道填塞碘仿纱条,明胶海绵不需取出待自行吸收。
结果
本组50例(50耳)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3―6个月,48例(96.0%)术后鼓膜穿孔完全愈合,听力提高10 dB以上。2例(4.0%)术后因术耳局部感染致移植组织溶解而失败。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
讨论
鼓膜穿孔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炎症或外伤等因素均可引起。小的、新鲜的穿孔,鼓膜可以通过自身的移行和再生能力而自愈。然而对于较大或陈旧性的穿孔,则只能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修补使其愈合。由于外耳道深部、中耳等位置深在,且解剖结构细微,因此进行鼓膜修补术需要借助光学设备才能完成。最早,人们是通过借助额镜的反光照明来进行鼓膜修补手术的,由于外耳道狭小、弯曲、术野狭小、光线细弱、鼓膜暴露差,因而在操作中去除残留鼓膜上皮时有一定的困难,手术的成功率较低,有报道仅为68%[1]。随着显微镜技术在耳科临床中的应用发展,使得该手术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80%―90%)[2]。通过显微镜,术者可以对外耳道深部、鼓膜、鼓室等结构进行观察,有深度感和双目感,立体感较强,放大倍数可临时调节,故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通过显微镜,术者仅能看到物镜轴线正前方的结构,直线视野比较狭窄,检查时需要反复调整显微镜角度或病人头部,对外耳道狭窄病例则仅可见鼓膜局部或不能窥及,对鼓室的观察仅能透过鼓膜穿孔窥及鼓岬、鼓膜中央的锤骨柄。
内窥镜在医学应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一、二十年随着内窥镜技术、视频监视系统及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内窥镜下微创手术以损伤小、病人痛苦轻、恢复快等特点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在耳鼻喉科领域,鼻窦内窥镜检查及手术已日渐重视及普及,而耳科方面由于显微镜的熟练使用,内窥镜在耳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发展相对比较缓慢,但由于内窥镜有多种视角,其视野广、损伤小、操作方便,国内外相继有学者将内窥镜技术应用在耳科及耳神经外科临床中。1967年Mer等[3]最早详尽描述了中耳内窥镜检查,认为在中耳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前评估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6年Rosenberg等[4]将内窥镜用于外淋巴瘘管可疑病人的诊断中,认为将耳内窥镜用在中耳疾病的诊断,能明显地提高诊断率。Tarabichi等[5]将内窥镜替代显微镜用于鼓室成型及胆脂瘤手术,认为内窥镜能更全面、更清楚地观察到显微镜难以观察到的病变部位、范围和听骨链损伤情况,并可治疗处理面神经隐窝、下鼓室、鼓室、上鼓室等部位的病变。张欣等[6]将耳内窥镜用于检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鼓口情况,并协助手术显微镜下清理胆脂瘤病变,获得成功。2002年许凤山等[7]在国内最早报道耳内窥镜下行鼓膜修补术获得成功。
本组耳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治愈率为96.0%,与区永康等[8]报道的96.9%的治愈率非常接近。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耳内窥镜下鼓膜修补术较传统显微镜下手术有较大的优越性,其主要表现在:①手术创伤小,痛苦轻,不需在耳内做切口及翻转外耳道皮瓣;②观察物镜焦距短,焦距易调节,成像清晰,景深广、视角大,能观察到鼓膜及外耳道的全景,并能通过穿孔的鼓膜观察到鼓室内病变,基本不留死角。③手术完全在视频监视下进行操作,不受改变影响,大大缩短手术时间。④使用方便,易操作,外耳道狭窄及手术器械均不影响视线及术野。⑤内窥镜监视摄像系统可以对术中影像进行录像或以照片方式保存,对收集临床材料及在法医学上有重要的意义。但耳内窥镜也有不足之处:①手术为单手操作,缺乏立体感,出血易污染镜面,止血不方便;②内窥镜管直硬,易损伤周围组织同时阻碍手术器械的使用。
综上所述,在耳内窥镜下行鼓膜修补术,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在技术力量较弱的基层医院也可开展,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小鼓手范文第5篇
“鼓王”这一称号是摇滚圈对他的尊称。乐评人张晓舟说:“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鼓手。如果说崔健是中国摇滚乐的鼻祖,那他就是中国摇滚鼓手的鼻祖。”
2014年12月23日23时,“鼓王”在他北京顺义的家中自杀了,没有留下一句遗言。
那天夜里,他将自己挂在了没有阳光的地下室里,像一支鼓槌,也像是一个大大的叹号。那里是他的鼓房。半地下的窗户早已被封死,墙面贴着暗红色隔音板,几平方米的小屋里除了架子鼓、谱架、音箱,剩下的就只有一盏小台灯了……
“鼓王”的由来
“鼓王”本名张永光,北京人,1962年出生,属虎。他是家中的老小,行三,小名“虎三”。练鼓后,他喜欢叫自己“鼓三”。
“鼓王”这一称号是摇滚圈对他的尊称。乐评人张晓舟说:“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鼓手。如果说崔健是中国摇滚乐的鼻祖,那他就是中国摇滚鼓手的鼻祖。”
可能很多人都还记得:1992年12月28日在北京展览馆举办的那场名叫“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演唱会。那天,崔健站在舞台的正中,台下是三千名挥舞着手电筒或打火机的观众,鼓三就坐在舞台后部的阴影中……
开场曲是《新长征路上的摇滚》。鼓声一响,灯光一下子照亮了舞台。人们看到坐在架子鼓后面的鼓三,戴眼镜、梳背头、面容消瘦、中等个头,黑T恤、黑裤子、黑皮鞋,手表也是黑颜色的。演唱会的最后,当崔健唱至“你这就跟我走”时,鼓三伸开双臂,快速地击打着鼓面,随着幅度的增大,他仰起头,张大嘴,像是在呐喊,但真正呐喊的是他面前的鼓。“他是个有情绪渲染力的鼓手,演奏时他的情绪是外露的,要跟人分享。”崔健如是评价他说。
演出结束了,久久不愿退场的观众们近乎疯狂地呼喊着两个名字,“崔健,我们同样一无所有!”“三儿,再来一段!三大爷,再来一段!”
正是这场演出,成就了崔健,也成就了鼓三。它是中国摇滚乐的一次爆发,也是鼓三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演出。也就是从这场演出之后,鼓三的“鼓王”之名就不胫而走了。
当天的演出,鼓三是作为ADO乐队的一员参演的,这个乐队除了他之外,还有吉他手马达加斯加人艾迪、萨克斯手刘元和贝斯手匈牙利人巴拉什,ADO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北京阵容最豪华的摇滚乐队了。
当民乐人爱上摇滚
鼓三的童年是在“”中度过的,当时,学校都不怎么正经上课了,在中央歌舞团工作的父亲怕他在外面不学好,就找人教他练起了唢呐。
在学了四年唢呐之后,他考进了北京卫成区文工团。退伍后,他又子承父业,进了中央歌舞团。1983年,他还获得了全国民族器乐比赛的一等奖。
1983年的苏州,演奏江南十番锣鼓的“顾家班”中有位老艺人用一只小堂鼓即兴打出的鼓曲,让鼓三佩服得不得了。现在看来,这应该就是他爱上打鼓的原因。
上世纪80年代初的北京,在一些涉外场所,已会举办一些外国乐队的摇滚乐、爵士乐音乐会。每次消息都传得飞快。为了看演出,鼓三、刘元他们没少动心思,要么跟着人群往里混,或是干脆装成外国人直接往里闯。刚开始看人家外国乐队什么都新鲜,慢慢的心态就变了:我们要是也有他们手里的那些好乐器,也能弹出和他们一样的效果。
但在当时,架子鼓稀缺而昂贵。鼓三的第一面鼓是用变压器的绝缘筒制成的,他还拜了中央乐团打击乐演奏家方国庆为师……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某个深夜,鼓三和兵马俑乐队的二涛开着车,行驶在寂静的马路上,鼓三问:“你看那些路灯像不像飞机跑道?”二涛说:“像!开快点儿,然后咱们两边一起使劲儿开车门,保不准儿就能飞起来!”
经典之作没能出现经典年代
《新长征路上的摇滚》1989年版的磁带上写着的是“崔健与ADO”,但在1999年再版时,磁带上已看不到ADO的名字了。
ADO乐队成立于1986年,ADO是这个乐队的吉他手艾迪的家乡马达加斯加的方言,意思是“兄弟”。
1987年,崔健在离开北京交响乐团后,就开始了和ADO的合作,内地首张原创摇滚乐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也应该是崔健和ADO共同创作完成的。但在专辑出版后,ADO与崔健却在收入分配上产生了分歧:ADO觉得应该在扣除崔健的创作费后,大家平分;而崔健却认为应该按照雇佣关系向ADO支付酬劳。这最终导致了双方的分手。
再后来,ADO乐队虽在,但由于艾迪和巴拉什都暂时回了国,刘元也去美国学习爵士乐了,只有鼓三还留在国内,这在音乐家梁和平看来,相当于不宣而散。
家人还记得那年的夏天,鼓三几乎不曾离开中央歌舞团大院,整天闷在屋子里练鼓。ADO唯一的乐队专辑《我不能随便说》是在1996年出版的。那时,中国摇滚乐已日渐失色,这张专辑更像是对十年岁月的一个交代。专辑出版后,ADO就正式解散了。
随后,鼓三又加盟了“天场”乐队。当年,这个刚成立不到一年的乐队的首张专辑就登上了香港爵士乐销量榜的榜首,鼓三也终于制作出了他想要的富有民族特色又能被世界所理解的音乐,然而在内地,爵士乐比摇滚乐更加小众。和ADO乐队的情况相类似,经典之作没有出现在它应该出现的经典年代。
做新人不容易
1998年,中央歌舞团大院要盖新楼,鼓三家被临时安置到一间地下室。一天,他突然在家里晕倒了,家人发现他时,只见他用手捂着头,血从指缝间渗出,家人急忙将他送进了鼓楼医院。不得不说,那个时候,他已有了很多年的吸毒史,为了找回从前的自己,当时正在依靠自己的力量戒毒,因为随着毒瘾的加深,他已经记不住乐谱了……
1998年和1999年,鼓三曾在朋友的帮助下,两次前往澳大利亚治疗。2000年,他又去广州接受了最后一次治疗,出院后,他剃了头、刮了脸、洗了澡、换了新衣,还买了副特贵的墨镜。他曾这样对人说:“我又沉淀了一次。我又是个新人了。”
鼓三还对自己的妻子、歌手姜听说过:“没想到,我还可以有第二次生命,还可以结婚,还有自己的音乐。”
然而,要做新人也很不容易。有几年,鼓三一直在北京三里屯做酒吧乐手。“那个时候,他也明白,自己就是来挣钱的。”当年,三里屯“九宵”俱乐部的老板张有待心里也很清楚:酒吧乐手与鼓王是完全无法画等号的。
也就是在那个时间点上,鼓三录制了“中国鼓王教你架子鼓”的教学VCD。视频中坐在架子鼓前的鼓三,穿着黑色的裤子和外套,里面是白T恤。“可能每个人对三连音的观点和质量的要求,对不起,我所说的质量就是,我们每个人对三连音的要求,可能是不太一样的……”这段话,他说得磕磕绊绊,而在十年前,他曾用无比坚定的语气说过:“三连音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往事并非全然无光,2006年,崔健在北京开过一场小型不插电演唱会。戴着墨镜、光着膀子的鼓三和崔健乐队的新鼓手贝贝一左一右,双鼓打得神采飞扬,打到尽兴处,他还是习惯性地张开了嘴……
鼓王之死,我想要走在老路上
原先,摇滚人都爱说自己是“玩摇滚”的,“玩”在这里不只是个动词,而是一种状态。那时候,摇滚乐所能带来的现实利益十分有限,但对摇滚人来说,却是一段十分美好的时光,但是后来“摇滚乐火了,有商演了,人就变了,变了以后,就什么都是利益了”(音乐制作人祝小民语),大家都是一起玩出来的,可是唱片公司却只想做歌手,不想签乐队。汪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000年他签约华纳时,就不得不放弃了鲍家街43号乐队。因为参加《中国好歌曲》重回大众视野的鼓手赵牧阳曾录过上百张专辑,拿的都是一次性费用,从未分到过版税。
受人之托,2014年,鼓三也参加了一档选秀节目,他仍按照自己的习惯提前一个多小时来到电视台,像准备演唱会一样调整架子鼓。几期节目录下来,鼓三在现场发了脾气,觉得他们对音乐太不认真了。有媒体尝称选秀节目火爆多金,吸引了不少有分量的音乐人,这个活儿也确实是个好拿钱的活儿:一台节目,几十个选手,不同风格的曲目,选手按照流程演,乐手按照谱子弹,但这只是生意,与创作无关。但对于鼓三来说,音乐才是他生命的支点。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鼓三在跟家人通话时,总要说好多次“谢谢”。他还给很多朋友发过短信,就以往的言行道歉……。
10月2日,成都,鼓三最后一次登台演出。演出回来后,他去看了因车祸导致高位截瘫的老友梁和平,回家后他哭了很久……
鼓三也跟妻子姜昕商量过想要一个孩子,可是人已到中年,难度不小。他们也有过领养一个孤儿的想法,鼓三想把自己一身的鼓艺尽数传授给他,不留遗憾,但最终还是没能实现。
10月18日,鼓三第一次自杀,幸得绳子断裂了,在北京清河急救中心,他躺在病床上,姐姐拉着他的手说:“三儿,你如果走了,姐姐还活吗?”他说:“姐,你都当姥姥了。”随后就松开了手,将头转向了别处……
转到安定医院治疗后,鼓三被确诊为抑郁症。生活中的诸多情节被他反复回忆、分析,甚至异化,如同梦魇。
11月,鼓三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妈妈,我怎么这么想你啊!下次我回家时,给我熬点小米粥喝吧。”在他最后一次回到位于中央歌舞团大院的父母家时,喝到了母亲熬的小米粥。
一个月后,鼓三终于还是走了,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这似乎正应了他在ADO时参与创作的那首《我不能随便说》――你不知道我有过幻想/这幻想不是歌唱/我不能随便说/
你不知道我有个希望这希望不是衣裳/我不知怎么说……
而立之年的鼓三曾经说过:“节奏代表生命,如果节奏没了,生命就停止了。没有节奏,我觉得活着毫无意义。”可能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鼓三成了节奏大师。而在生活中,他却越来越找不到自己该有的节奏了。他也不是没有想过要同生活和解,可是他却不忍和自己和解。正如《花房姑娘》唱的:我就要回到老地方/我就要走在老路上/我明知我已离不开你/噢……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