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精选5篇)

  • 江南水乡(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看见两处名胜风景,再让我们领略一下乡间池塘的迷人风景吧。 平静的池水上散出大大小小的水纹,大水纹套着小水纹,一圈又一圈地扩大着。安静地躺在水面上的几片荷叶,也随着波纹浮动起来。池塘周围长得高过人胸的芦苇,摇着翠绿的叶子,摆着雀尾似的穗头,…

西湖的水是一个奇特的景观。看到西湖,可以说是锦上添花。碧绿的湖水微波荡漾;游船飘浮,悠闲自得;三面朦胧群山,苍翠的黛色笼罩在烟雾的纱帐之中;那堤上的柳绿鲜艳,桃花的粉红点缀其间,色彩明丽。西湖宛如精心巧饰的盆景,令人赏心悦目。

看完淡妆浓抹的西糊,再就看看茫茫八百里的太湖吧。烟波茫茫,朦朦胧胧,像藏着一个谜,如含着莫测的神秘。

看见两处名胜风景,再让我们领略一下乡间池塘的迷人风景吧。

江南水乡范文第2篇

我们江南水乡素有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的美称,我们这里水中养鱼,田里种稻,地里种桑,别有一番风景。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河流旁,这条河流已经有好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这条河流常年保持着平、清。这条河流的水清澈见底,而且很绿,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几乎可以望见河底,如果你有时候仔细凝视着河的话,就会发现有许多小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呢,就像在玩捉迷藏似的。

现在,我们就要去田野里了,游客们,随我来吧!

江南水乡范文第3篇

大年初一刚起床,就听大人们在讨论:“今天去周庄玩……”

“周庄好玩吗?是什么样的景色呢?”我心里不停地想着,以前听爸爸说过,那里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九点多钟,伴着渐渐散去的雾气,我们出发了,一个半小时,就到达了目的地。从爷爷买的地图上看介绍,周庄位于苏州的昆山市,是以“小桥、流水、人家”为特色的一个水乡小镇。

周庄里的景色十分迷人,那儿的房子都是古色古香的,墙是洁白的,瓦是乌黑的,黑白分明,那儿河流四通八达,河上来来往往的小木船,和不可缺少的古老的石桥,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

穿过古牌楼,我们一面欣赏美丽的风景一面往前走。不一会,我们就不知不觉地走到了著名的青龙桥,听导游说是因为皇帝来过,所以有了这个桥名,坐在桥上,看着河里来来往往的小木船,真的是让人觉得这景色美不胜收。

坐船欣赏两岸的风景是我觉得应该最好选择了吧。我们一家人八十元租了一条小船,在船上有一点晃悠,就像坐在摇摆椅上,还挺舒服的哩。船在狭小的河道里行走着,我们一边欣赏着两岸的风景,一边听着那划船阿姨唱的动听江南小曲。

江南水乡范文第4篇

一、家乡的水:线条里的柔和美

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江南水乡,这一点理解了,对于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所谓江南水乡,顾名思义,水是江南的魂。漫步在江南古镇中,你会愕然发现,连接古镇的不是路,而是这盈盈清水,悠悠木船,而将其延伸到我们水墨教学中,我惊奇地发现,这水,不就是水墨中灵动多变的线条吗!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以“家乡的水”渗透线条教学,以水的形态、变化,引导学生真切感受线条的“动态美”。在水声中,聆听线条的“动”;在水流中,感受线条的“变”;在蜿蜒中,体会线条的“柔”,为学生的运笔创作提供灵感。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的《水墨游戏》中,我以“家乡的水”为背景,创设多媒体课件,设计故事情境与教学活动,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如在认识“水墨”环节中,我以图片的形式,要求学生们观察家乡水的各种形态,并尝试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手中神奇的毛笔,将这些水的各种形态表现出来。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我呈现了蒙蒙细雨、小桥流水、水漫金山、荷叶雨珠等图片,鼓励学生们在各种“水”的形态中,初步体验用笔墨创作的乐趣,并在创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不同线条所呈现的美感。

二、家乡的房:水墨里的宁静美

水墨画讲究意境,它朴实无华,却有一种怡然自得的宁静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传递这种宁静美,引导学生们由线条到布局,勾勒出这意犹未尽的味道呢?我尝试从“家乡的房”加以引导。说到江南的“房”,我们就不由得地想到江南的亭台楼榭、想到苏州的园林,想到家乡的小瓦房、门前的寺庙塔院。在教学中,我就顺着探究“家乡的房”这一主线,由学生们熟悉的建筑物,联系到水墨创作,把单一的线条转化成具体的形象,从临摹开始,向创造进军。

在教学二年级《水墨画花》《水墨画树》这两节内容后,我尝试由浅入深,创设了一个以“水墨江南――家乡的房”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课。在这堂课中,我要求学生们在前面两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对“家乡的房子”展开小组探究。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家乡最具特色的房子,并向大家介绍这些房子的造型特点,从观察的角度引领学生们走进生活。随后,要求学生们利用上两节课学习的水墨语言,尝试表现出本小组的探究主题,鼓励学生们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创造,为大家呈现出“醉美家乡”。这个探究活动以“水墨画花及画树”为跳板,鼓励学生们在花与树的创作基础上,留心观察生活,由“花树”及建筑物,以整体布局的方式,展现出水墨里的家乡,凸显水墨江南的教学主旨,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创造。

三、家乡的路:黑白里的变化美

在不少学生看来,水墨画无非就一种墨色,单一、乏味、老气横秋,不像水彩画一样绚丽多彩,很没意思!因此,在水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墨色的变化与魅力是我们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以家乡的生活元素为引线,通过一些黑白变化的教学活动,如以墨色的深浅表现远近、以着墨的力度表达情感。

教学三年级的《水墨情趣》中,我在教学中创设了“雨巷――家乡的路”这一活动情境。在导入环节中,我插入了戴望舒的《雨巷》,以配乐朗诵的方式,温婉地向我们呈现出独具江南风韵的雨中小巷,并以泼墨成画的动画视频,为学生们勾勒出充满墨韵的家乡小路。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了“小路,变!变!变!”的教学游戏,在游戏中,我利用投影仪,以墨点、墨线、墨块、墨迹的笔墨变化路径,及“黑、白、灰”三个墨色变化,为学生们演绎了小路从“小石子―小路――大路”的变化,并在路的变化中加入足迹,完成了一个关于“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乡愁故事。

江南水乡范文第5篇

如果说东北的建筑风格如东北人的性格一样粗犷豪放,是粗线条的“写意画”,那么南方的建筑风格则是精巧细腻、多层次、多曲折、细线条的“工笔画”。然而在我们抚顺这块土地上,在粗犷豪放的建筑群里,却有一处文笔细腻的“工笔画”,那就是抚顺新屯公园的园中园。

走进园中园,你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步入了一个颇有深度的庭院里,到处是树木参天,花坛适度点缀其间,合围的回壁皆是白墙黑顶,北角门上的黑色飞檐顶,给人以无限的古朴感。院中央一古建筑,画栋雕梁,隆脊飞檐,门楣上书“一顾轩”3个大字,将院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为入园时通行的前院,除树木花草处,皆为平坦的开阔地;东部院中有假山立于喷水池中,东、南、北围墙皆有镂空扇形装饰窗,窗内嵌有各种雕塑花木,隔窗而望,外面的景物依稀可见,顿觉意境深远,层次无限。东、南、北三面围墙各有一门。南门题名为“问山”。出门可见假山,山上有一圆形重檐凉亭,春季杏花次第开放。东门上题“蓄春苑”。出东门视野豁然开朗,左有树木葱茏的假山,上面耸立着六角招鹤亭,一只丹顶鹤半单腿傲立于亭顶,似在欣赏脚下这片迷人的美景。右为园中最大的东西走向古建筑,名为“留春馆”,馆内是养花、举办书法、绘画、雕刻等展览的好地方。“留春馆”南侧与墙又自成一院。略呈东西长,方砖铺地,围墙内侧,有依山就势曲折起伏的双层复廊。

自一顾轩东院北行有门日:“探水”,出门即为招鹤亭假山西侧脚下,这里花草树木繁茂,沿铺满卵石的花间小径北行20余步有一沟溪,溪水自西向东流,淙淙有声。溪北侧,隔路有一并行池塘,水面较阔,池有岛,岛上绿草如茵,上有松5棵,故名“五松岛”,松下有“梅花鹿”数只或食草或嬉戏。岛相对的池塘北岸,有一水榭,凌水而建,榭后绿树掩映的土山形成屏障。池水至东南角与路相汇处过一石拱桥注入一大荷花池内,溪水亦由此经过与桥成90度的人工石崖成瀑布状落入荷花池,桥两侧临池路面皆绿柳成荫,是照像留影的极好去处。曲廊沿荷花池东行至开阔处有方亭,亭北与曲廊墙形成草坪区域,此处墙顶部如龙背起伏状,两条青龙昂首嬉戏于墙上。荷花池东西长,中有成直角曲折的青石板桥,将其中一分为二,是园中最开阔处,盛夏池内荷花绽红。桥南依岸有八角重檐亭,其规模为园中各亭之最。由此向南上行约60m,有高墙,东与墙相接,西与“留春馆”成一体。墙有月亮门,向水一侧,门上百亭式建筑,墙另一侧则无,故谓之间亭,上书“陶然”,门另一侧书“怡然”,有龙凤呈祥图案。沿幽径继续南行百步,西拐则进入留春馆南院。

回顾园中园,在不足0.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却建造了仿古建筑3处,利用围墙建筑物,将有限的空间巧妙地分割,筑有假山、亭台、水榭、曲廊、水池,形态各异,疏密有致。地域有限,却令人视觉无限,区区空间内容如此丰富,却令人无拥挤之感,设计者真是独具匠心,巧夺天工。园中园现被列为抚顺十大名景之一。


江南论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无锡市委宣传斗酒只鸡;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等等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