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分析(精选5篇)

  • 现状分析(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一、豫东调的内涵与发展特点 豫剧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地风土人情的影响,并被划分为不同流派。豫东调作为豫剧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历史上常常受到其他戏曲的影响,特别是山东地方戏曲“枣梆”的影响。豫东调流行于老艺人所称的“外八处”,具体地点为河南…

现状分析(精选5篇)

现状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豫东调;保护;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006-01

一、豫东调的内涵与发展特点

豫剧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地风土人情的影响,并被划分为不同流派。豫东调作为豫剧的主要流派之一,在历史上常常受到其他戏曲的影响,特别是山东地方戏曲“枣梆”的影响。豫东调流行于老艺人所称的“外八处”,具体地点为河南永城、松城、夏邑、宁陵、曹县、菏泽一带,具有声音高亢、奔放、豪放等特点。

传统豫东调唱腔音乐极具特色,豫东调的声腔语言基础是中州音韵的豫东地区音调和语调,其旋律受豫东地区及周边地区(山东、安徽、河北)的影响,音调多长而徐,曲调进行的骨干音由fa、sol、la、si、do五音组成。曲调进行旋律先是sol、la、re、si、la、re、fa、sol。[1]豫东调的男女声唱腔也是很有特点的,男声以粗放、豪迈、激情为基调,女声以轻快、乖巧、灵动为特点,充分展现出了豫东地区人民群众的风土民俗、语言特色,别有一番风味。

二、豫东调的现状分析

(一)国家对豫剧的发展更加重视

新时期以来,国家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要大力发展我国民族文化,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豫剧作为我国戏剧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国家与政府的重视,具体体现为投资逐步增加、优惠政策更为多样。近年来,河南省及商丘市、县三级都明确表明要关注豫剧发展,增加政府投资,大力扶持豫剧剧团的发展壮大。豫东调也由此获得了良好的发展。

(二)人才呈上升发展趋势

谈到豫东调的发展,不得不提到唐玉成与刘忠河两人。唐玉成与刘忠河是商丘地区豫东调发展的领衔人物,更是豫东调发展历史上的关键人物。两人对豫东调的推广与壮大,使豫东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还有许多人前来拜师,向刘忠河学习豫东调。在相关的调查中,我们也得知豫东调艺术人才的培养情况更是越来越好,具体体现为人才数量增多、人才水平提升。随着国家的日益重视,政府加大了对豫东调剧团的投资建设,豫东调的师资水平有所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豫东调、了解豫东调,并学习豫东调,甚至成为了演唱豫东调的主力军。

(三)艺术人才生存环境亟待改善

在文化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仅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还受到了外国文化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戏剧艺术的发展也是步履维艰。电视剧、电影、演唱会等等艺术表演形式常常将传统古朴的戏剧表演淹没,豫东调戏剧的生存空间更是十分狭小。戏剧创作成本高、周期长,但戏剧票价低廉,也造成了豫东调艺术人才收入水平低、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相关的资料显示,排练一场戏剧,从剧本到舞台花费的时间常常需要一年及以上的时间,而类似于豫东调这类相对稀有的戏剧需要的时间则更长,而最终所得到的回报相对于娱乐晚会和综艺节目来说要低很多。总体而言,目前豫东调艺术人才的生存环境是亟待改善的。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希望豫东调艺术人才能够尽量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寻求更好的生存发展条件,这并不是让艺术人才们放弃艺术,而是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能力,使得豫东调艺术表演赢得更多人的喜欢与关注,同时,国家、政府、剧团都需要作出一定的政策或发展策略的调整,帮助豫东调艺术人才开拓更好的发展舞台并达到更高的收入水平。

(四)大众熟知度低

豫东调作为一种地方戏剧艺术形式,在河南地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就全国范围而言,观众对豫东调是不熟悉、不了解的,更别提去欣赏了。在对全国观众进行的网络调查中,有很多观众都表示他们没有听说过豫东调,就连豫剧也有些观众是只听其名、未闻其声的,只有少数观众知道豫东调的存在,而这类观众不是河南地区的人民就是从事戏剧工作的人员。面对这一现状,豫东调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大推广力度,让大众对豫东调的熟知度有所提升,在具体的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举行豫东调的相关比赛,并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传播,还可以打造一个豫东调宣传大使,利用名人效应扩大其影响力。豫东调的推广将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让观众逐渐地认识、熟悉、喜爱豫东调,不能太急功近利,不然会造成文化的负向发展。

豫东调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不仅仅是河南省的特色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关注度却逐渐降低,豫东调的发展也并不是那么顺利。所以,保护、继承与发展豫东调是非常迫切的。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需要把豫东调发展得更好,发扬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优势,使得我国的文化实力在不断强大的同时,仍将保留鲜明的中国特色。

参考文献:

[1]汪振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与传承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9(1).

现状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垃圾分类 分类垃圾桶 环保

一、垃圾分类现状分析:

在美国,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垃圾生产大国之一,各色各样的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垃圾分类观念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同时美国政府在垃圾处理问题上进行长期性的监管,提供各类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使垃圾分类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垃圾分类在例如巴西、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也都形成了必然的趋势,垃圾分类已逐步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尽管我国曾今在垃圾分类这一领域曾今做了各类尝试和努力,例如通过媒体进行垃圾分类知识以及意义的宣传,有关部门走进社区进行直接性的号召,以及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但至今收效甚微。

二、我国垃圾分类现状的原因分析

相关人士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没有形成相应的垃圾分类配套法规,推动垃圾分类的强制性动力不够。同时,全社会尚未养成自觉将垃圾分类的习惯,仅靠社会宣传动员的手段来推动垃圾分类是远远不够的。

(一)居民缺乏垃圾分类意识

据调查,近八成的居民表示,平日扔垃圾时没有分类扔放的意识和想法,居民对于垃圾桶分类标识关注度较低,往分类垃圾桶内扔垃圾很少注意扔得对不对,仅仅是寻求方便,甚至部分人认为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就已经很环保了,以至于几乎所有的分类垃圾桶内的垃圾都是混装的。

与此同时,居民对于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概念模糊,仅仅认为,可用的,用来卖钱的就是可回收垃圾,又对于垃圾分类的意义不了解。何况分类垃圾桶早已被环卫工或拾荒者多次光顾,大多可用于回收的垃圾已经被拾走,最终环卫部门在统一收垃圾时仍是将所有垃圾一齐倒入拉机车,居民认为在源头进行垃圾分类的效果不大,逐渐失去了垃圾分类的动力。

(二)垃圾分类缺乏强制性约束

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在立法层面上既没有约束机制,又没有鼓励机制,是一大问题。政府等相关国家机构现阶段仅仅采用宣传的手段是不足以从根本上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在日本,如果居民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环卫工人不会收你的垃圾,即使你丢进垃圾桶,也会被送回门口。

(三)垃圾处理的基础设备及资金投入的匮乏

由于人力物力有限,环卫处采取的也就是单一的垃圾车。相关机构人员表示,如果要实现真正分类,就要在投放分类垃圾桶之后,调派不同的车辆运输不同的垃圾。经粗略测算,分类运输至少要增加几千台车,对交通的压力巨大。而到了处理环节,我国几乎没有各类可回收垃圾的专项处理设备。因此,分了类的垃圾最终还是被混合运走。

一次环保产品展示会上,一套德国产的废旧电器无害化处理的生产线展示了垃圾处理的先进性,一边放进废旧设备的同时,另一边就会分解出金、银、铜等可利用的现成资源,但这样的设备标价却要1000多万元。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金和问题是垃圾分类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三、有关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公民的环保意识薄弱,导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举步维艰。随着垃圾混合处理带来的浪费和污染越来越严重,分类处理垃圾势在必行,那么应当如何突破这一瓶颈呢?

(一)垃圾分类观念的推广

垃圾分类观念的推广需要相关部门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垃圾分类有赖于全体公民的环保意识的增强,环境素养的提高,更需要政府等部门进行定期的宣传指导,并配合以长期的监督工作。

在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这事众所周知的事情。首先,相关部门需要从垃圾分类的积极意义和作用出发,引导公民自觉意识到垃圾分类工作对于环保事业的巨大贡献;其次,国家应加强可回收垃圾概念以及处理问题等相关知识的普及率,同时辅助相关的经济鼓励和制裁措施,将垃圾分类的观念植入公民意识中。也可从校园着手,提高这些即将迈入社会、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少年的垃圾分类意识,从而实现分类垃圾桶的真正作用。

(二)在垃圾分类工作上加大投入

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只有社会形成了封闭的资料循环利用,建设起完整的系统,分类收集才可能持久,才会有生命力,垃圾分类工作不是只利用大范围投放分类垃圾桶就能实施进行的,政府应在垃圾分类上加大投入,这种投入包括政策引导、技术研究、运输体系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资金上的投入,逐步建立起相关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等垃圾处理硬件,从而建立起分类回收系统。

(三)鼓励各类环境社会团体的参与

我国存在大量的社会环境团体,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并不亚于国家政府等相关机构,通过这些团体的共同参与,来完善垃圾分类制度与法规,并广泛推广与实施,来促进垃圾回收以及环境这一块的体制健全。

垃圾分类的制度及法规的制定实施工作不仅仅是国家和社会的事,个人同样负有重要的责任。除了专门的立法执法机构,公民也可通过媒体以及环保机构等其他一些社会性渠道来参与相关法规的健立和实施。

结论

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之一。

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体制的健全,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是国际上著名的“生态国家”。

参考文献:

现状分析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占据有力的市场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是市场经济的必需,而广告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并迅速的发展起来。广告业的迅速发展加大了对广告专业人员需求,高素质的广告人才成为广告商和广告厂家竞追的目标,广告人才的缺乏是目前广告业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培养广告学专业人才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广告学专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文章在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部分高职院校广告学专业的现状进行研究,旨在为高职院校广告学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抽取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传媒职业学院等所高职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职院校的广告学专业状况。

(二)研究方法

研究编制《部分高职院校广告学专业现现状分析与研究》问卷,调查高职院校广告学专业状况;研究访谈部分专家、领导和教师,听取他们的建议;研究查阅近年来有关广告学的科研文献,为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院校广告学教育学校资源配备现状与分析

1.高职院校广告学专业有无状况

为全面了解广告学专业在高职院校的存在状况,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其结果发人深省。在所研究的所院校中,的高职院校没有设置广告学专业,表明广告学专业在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广告学专业在高职院校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2.高职院校广告专业基础设施现状

文章对高职院校的基础设施进行研究发现,的院校教学设施非常齐全,的院校教学设施比较齐全,的院校教学设施比较缺乏,的院校教学设施非常缺乏。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广告学专业教学设施存在严重的不足,的学校缺乏教学设施,教学设施的缺乏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广告学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3.高职院校广告学专业设置状况

广告学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的成长为门类齐全、专业众多的综合类性学科。广告学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传播学概论、广告史、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理学、广告媒体研究、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摄像与摄影、广告经营与管、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广告效果研究方法、电脑图文设计、公共关系学、市场调查与分析、中外广告法规与广告职业道德等。研究中发现,高职院校广告学专业的设置不齐全,开设的课程一般在门之间,平均课程在门,课程以广告史、广告学概论等理论课程为主,实用美术与广告设计、电脑图文设计等实践性课程较少,不能够满足培养广告学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广告学教师资源现状与分析

1.高职院校广告学教师数量状况

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主导者,对教学活动的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数量的搭配必须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才能够保证教学的质量。研究中发现,的院校广告学专业教师数量非常充足,的院校广告学专业教师比较充足,的院校广告学专业教师比较缺乏,的院校广告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总的来讲有的院校广告学专业教师缺乏。

2.高职院校广告学教师学历状况

    本研究对高职院校广告学教师的学历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的教师为本科学历,的广告学教师为专科学历,的广告学教师为硕士学历,教师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调查中发现,的广告学教师的第一学历为专科学历,大多数是通过在职进修的形式获得的本科学历或研究生学历,访谈时发现,在职进修的教师对进修期间所学习知识的量和深度不够满意,多数教师认为全日制的学习对教学能力的提高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3.高职院校广告学教师能力状况

    教学能力是衡量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教学能力包括备课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课堂控制能力等,教师的能力对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研究可知,高职院校广告学教师的能力很好,的能力较好,的能力一般,的能力较差,的广告学教师能力不令人满意,他们的教学水平不能够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对最新的广告学知识掌握程度不够,不能够合理的创新教学方法,不能够把握住广告学前沿的动态,这部分教师急切的需要再教育和再学习,急需提高教学能力。

(三)高职院校广告学学生资源状况与分析

1.高职院校广告学学生认知状况

    学生的认知对广告学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提高的作用不可忽视,研究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对广告学专业认知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比较重要,的比较不重要,的学生认为广告学专业非常不重要,通过数据可以看出,的学生认为广告学专业是不重要的,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广告学专业的作用和社会价值。学生认知的不到位降低了学生对广告学专业的兴趣,进而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给广告学专业的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高职院校要通过宣传、讲座等方式向学生解释广告学的重要性,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2.高职院校广告学学生地域状况

    研究对广告学专业学生地域状况进行研究发现,广告学专业的学生来自城镇,的来自农村,具有非常鲜明的城镇农村差异。城镇的学生由于家庭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认识度等因素影响,他们对广告学的认识程度较高,理解较为深刻,所以选择广告学专业的城镇学生较多,而对广告学认识的不合理是农村学生选择广告学专业较少的主要因素。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城镇农村差异,通过各种方式减少这种差异,促进广告学的平衡发展。

四、结论

1.研究发现,的高职院校没有设置广告学专业,的高职院校广告学专业设施不齐全,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平均为门,广告学在高职院校的开展状况不是很好。

现状分析范文第4篇

  一、小学生作文心理现状调查

  1.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

  通过对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主要想了解当前小学生对作文的喜爱程度。因为一提到作文教学,教师摇头,学生喊怕。如果能找到学生喜欢或不喜欢作文的原因,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被调查学生的总人数中,对作文非常喜欢和喜欢的占48.6%;有时喜欢的占40%;不喜欢的占11.4%。这个调查的结果表明小学生整体上对作文是喜欢的,接受的,并且愿意在作文成绩失败的情况下继续努力提高作文成绩。

  为什么这个结果和教学实际情况出入很大呢?分析发现,实际上学生的喜欢与怕作文不是一回事。他们为什么喜欢作文呢?因为他们认为在作文里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话去描写事物”,“写一些很有意义的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而害怕作文主要是教师要求过高,作文写作毫无趣味可言。如有的学生认为“作文内容很难”,“老师只让我们听作文书上的,有很多同学写的都一样的,很没有意思”等。

  由此看来,学生喜欢作文,是因为他们认为作文是一个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意思的过程,能够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小学生整体喜欢作文还说明他们愿意接受作文,愿意与作文成为好朋友,这一现象也与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的“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这一学习心理现象相吻合。然而正是教学中过分的、刻板的作文要求扼杀了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使他们对作文产生了敬而远之的态度,甚至是害怕与逃避。

  2.小学生作文动机的调查

  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进行作文呢?“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里话告诉别人”的学生为总数的38.5%;“写好作文对将来的生活、工作都有好处”为学生总数的32.9%;“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为学生总数的28.6%。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有趣、快乐、真实、充满想象力的作文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作文成功的主要因素,也是促使他们愿意作文的首要因素;外在的鼓励或者惩罚成为次要的成功因素和作文动力;而学好作文本身则成为第三因素。原因何在呢?在小学生看来,作文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有趣的、快乐的、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一看”或者“和别人一起分享”。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在小学阶段,各种写作动因皆能引发学生的作文动机,其中以记述生活中快乐、有趣的事情和倾诉心中的秘密为首要的动因。引发小学生作文动机的因素表明:在小学阶段,作文目的与作文成绩之间关系不大,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各类作文目的的教学对提高学生作文成绩效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3.小学生作文修改的调查

  作文修改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作文修改的态度也反映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坚持度等。小学生是怎样看待作文修改这一环节的呢?在关于作文修改这一调查项目中,“认真看老师的修改,然后再自己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37.1%;“自觉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5.7%;“不能自觉修改,需要教师指出后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27.2%;“需要教师修改”的为学生总数的10%。

  这个结果表明,在小学阶段,能主动自觉修改作文的学生确实不多,并且他们主动修改作文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有的学生是“为了得到高分,我就反复检查句子,修改句子”;有的是因为“自己修改好,再给老师修改,老师要轻松些”;还有的是因为“作文修改后,交上去,老师看了开心”。

  为什么不主动进行修改呢?“因为老师的写作水平比我高”,“老师能修改好”;有的认为“老师不说,就不知道哪里不好”,“因为我检查不出什么地方要修改”,“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需要修改”,只有“看老师的批注,才好修改”;还有的认为“写了作文,就是完成了,不太喜欢修改”、“没有养成修改作文的自觉性”。通过原因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多是从外部因素进行考虑的(如老师),很少有学生意识到修改本身对作文的好处。此外,在小学阶段,对作文的修改主要依靠教师,而不是学生自己,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生作文修改环节能发挥巨大作用,并且学生有待于作文修改习惯的培养和修改能力的提高。

  4.小学生作文归因的调查

  学习归因是学生对自己学业成绩原因的认定、归纳和总结,对自己学业成就的归因对学生的未来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把学业成绩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他就会认为学习任务的难度、自己的运气或他人的因素是自己学业现状的因素;如果归因于内部因素,他就会相信学习能力或自己的努力是决定学业现状的因素。小学生在面对作文成绩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归因心态呢?

  调查发现,从作文成败归因来看,小学生将作文成功归因于“教师”的为调查总数的62.9%;归因于“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18.6%;归因于“聪明并勤奋”的为调查总数的7.1%;归因于“聪明”的为调查总数的5.6%;归因于“运气及其他”的为调查总数的5.6%。

  在作文失败归因方面,将作文失败归因于自身的“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47.2%;归因于“聪明但不努力”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24.3%;归因于“运气及其他”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7.1%;归因于“教师和家长”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11.4%。

  在学生作文成败的归因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生作文成绩优秀,他便将成功的原因主要归于教师;而学生作文成绩差,他便将失败的原因主要归于自己的不努力。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什么呢?它是否表明学生对自己学业现状的认识存在矛盾呢?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本身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和内在潜能,人类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过程。学生将作文失败主要归因于自身,正表明学生从小就有一种学习的潜能,愿意选择学习而不是逃避学习;将作文成功主要归因于教师则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认为学业成绩的取得主要来源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对教师的依赖程度是相当高的。

  二、小学生作文教学建议

  1.小学作文教学应是真实作文、快乐作文和有趣作文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内容应该切实做到“真实、快乐、有趣”,摒弃人为的拔高,让学生在作文中能畅所欲言,倾吐自己的心声。让学生真正感到作文原来是一种“很好相处的事物,它就像我的朋友”一样。

  要做到这点,教学中就要切切实实地贯彻课标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和“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等作文教学的要求。

  要做到这点,教师还要具有教育的“根源性智慧,即对教育的一种纯正、直觉的价值判断”,具有高尚的趣味与正确的价值取向,能够“对学生的才情与灵性,哪怕是处于萌芽状态,都有一种发现的敏感和直接扑上去拥抱的冲动”,避免在引导时因自身的趣味很平庸,价值取向不纯正,从而“以一种整齐划一的权力要求去规范学生”,扼杀孩子的写作灵性和丰富有趣的精神生活。这正是教师发现和分享学生灵气和才情,感悟他们具有生命活力的作文的前提条件。

  2.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教师的榜样和指导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最喜欢模仿的阶段。他们在家里喜欢模仿父母,在学校喜欢模仿同学和老师。而老师在他们心中具有权威性,成为他们最喜欢模仿的对象之一。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榜样。教学中,特别是在作文修改时,单纯的学生修改对作文教学不能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作文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自己的指导引路作用,避免因自己的指导无力使学生在作文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无助感”,以致引发学生作文动机降低,兴趣淡漠,厌恶甚至逃避作文。

  教师的指导应该重在培养学生对作文的态度、习惯,应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天性”,培养小学生对“语言的好奇与敏感”,而不是片面强调作文的功利目的和系统的作文方法,“培养语言的程序员和思想的懒汉”。

  3.小学作文教学应加强对学生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

  在小学阶段,外在的作文动机是必须的和必要的,合理地利用外在动机,能够促进学生作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作文的成绩,并保持学生作文学习的坚持性。

  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减少外部刺激,帮助学生将外部学习动机转化为内部学习动机,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的兴趣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作文。

  在小学阶段,作文教学应该淡化作文功利性教育,提倡多种作文动机的激发,避免单一的纯功利作文动机存在。因为在小学生幼小的心灵里,作文的功用并不明确,他们惟一能确定的就是作文写好了就能得高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得到同学的赞扬。

现状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个人理财;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1-000-0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财意识和投资理念也在不断地进步,这导致了居民的理财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同时,个人理财业务逐渐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领域,居民理财成为我国当前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居民在理财过程中出现了理财观念落后,目标不明确,投资方式传统、保守等问题,现以杭州地区为例,针对居民的投资理财习惯和理财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居民对于投资理财的认知和投资方法的偏好,从而引导居民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提高风险意识及防范。

一、杭州地区居民个人理财现状及特点

杭州作为浙江省的省会城市,2015年杭州实现GDP1.005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居全省第一、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二。2015年杭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642元,同比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3%和9.2%。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为1.88。总体呈现收入稳步增长、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态势。随着杭州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们都希望个人资产能够得到保值和增值。因此,大多数居民都通过银行、网络等途径进行理财,使用投资房地产、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理财手段实现财产的增保值。

现就以杭州市居民的理财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本次总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24份,其中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为80%。问卷收回后借助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看出杭州市居民理财有如下特点:

(一)银行存款占比大

通过调查的数据和分析,杭州居民主要的理财方式有银行存款、基金投资、股票投资等。其中,银行存款所占比重最大,占32.38%,说明储蓄是深受普通居民家庭欢迎也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投资方式。其次是基金投资,占了总比重的22.54%。基金具有购买费用相对低廉,透明度相对较高的特点,所以购买基金的居民比重在上升。位居第三的是股票投资,占19.67%。股票投资的收益虽高,但其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股票投资是一种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理财方法,加之近期股市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很多股民纷纷从股市中退出,所以股票投资的比重有所下降。而期货投资、外汇投资和金银投资所占的比例则较小。详见表1:

(二)成本与个人负担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

成本与个人负担能力成为居民选择理财产品的主因,占26.64%。基于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不同,会考虑购买其负担能力之内的不同成本的理财产品。其次考虑的因素则为投资风险的大小,占23.36%。投资理财具有不确定性,选择不同的理财产品也意味着将面临不同的风险与收益。预计收益占18.85%,风险与收益并存,收益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利益大小。另个人偏好,投资观念对准确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而对于市场热度,变现能力,政策影响等因素所占的比例较小。详见表2:

(三)投资收益为理财主要目的

投资收益成为杭州居民理财的主要目的,占总比例的45.49%。很多人认为参与理财就在于获得与投入的资产相对应的或者更高的收益,理财就是收益。其次是出于资产保值、为自己养老准备,分别占15.57%和13.93%。出于兴趣爱好而选择投资理财的居民占12.70%,另外有11.07%的居民选择投资理财是出于资产的安全性考虑。详见表3:

(四)组合投资为主要投资方式

选择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组合投资方式的居民占41.28%。选择少选或规避高风险投资,以稳健性投资为主的居民占24.20%。根据时刻关注市场变化,提高判断能力的方式来规避风险所占比例为18.86%。另有少数居民选择见好就收这种投资方式来回避风险的仅占11.74%。理财方式要多元化,往各方面发展,不要局限于一种方式,这才能使资产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详见表4:

二、杭州居民个人理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杭州居民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迅速,但从调查结果来看,仍存在大部分居民的理财观念落后,理财目标不明确,理财方式较为传统等问题。这些都是杭州居民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将面临的难题,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

(一)杭州居民个人理财方面存在的问题

1.居民个人理财观念落后

据调查数据显示,杭州市居民的理财知识来源于网络和金融宣传的各占59.43%和34.43%,来自专业知识的占比为36.07%。由此看出,更多居民的理财知识是从杂乱无章的互联网或者书报中获得的,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并且有42.35%的居民对理财还处于不太了解的阶段,对各类投资工具均有深入了解的居民仅占13.88%。这说明杭州市居民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人人都需理财的观念还没有得到普及。详见表5、6:

2.居民理财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长期规划

选择短期投资规划和中庸投资规划的居民分别占50.53%和30.25%,而仅有19.22%的居民对理财制定了长期的投资规划。不少居民认为在短期获得最大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缺乏对市场的长远认识,因此没有确立适合自己的理财目标和合理设置理财计划。详见表7:

3.居民的理财方式较为传统

杭州市居民大部分都选择了风险中等或较低的理财方式,所占比例为51.60%和37.72%。只有10.68%的居民选择了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方式。所以风险低,投资便捷的储蓄成为了大众居民最喜爱的理财方式。居民之所以会采取比较保守的理财方式,主要体现在居民对于理财产品的不熟悉,从而导致居民难以选择合适的,风险较低又有一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详见表8:

(二)影响杭州居民理财收益的因素分析

正因为居民理财方面存在观念薄弱,目瞬幻魅罚方式保守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金融机构未做出积极的引导和决策,以及社会宣传力度不足所致。

1.政府部门未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居民在选择理财工具时受政府政策影响的因素仅仅只占了总比例的2.05%,这足以表明政府未对居民理财做出积极的引导。如果政府出台一些支持居民理财的相关政策,居民投资的需求就会增加。作为政府,有责任为居民的投资理财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一套完善的投资理财政策,保护各投资者的利益。

2.金融机构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不高

虽然各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不在少数,但都大同小异,种类单一。目前,金融机构还未能提供一些富有特色,能满足客户个性化投资需求的理财产品。而金融机构的员工在为客户服务过程中很难做到耐心为客户讲解,没有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具有个性化的方案,而是简单的将客户的需求进行整合。金融企业缺乏专业理财人员也是影响居民理财投资的一道阻碍。

3.社会宣传力度欠佳

虽然居民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理财的相关信息,但大多数介绍没有把各类产品明确的区分,也没有将各类理财产品的优劣性,风险与收益做总结归纳。某些中介机构则是挑选一些收益较高的或近段时期内投资热度比较高的产品向居民介绍,而并非所有的理财产品。社会的宣传不到位,就会造成居民做出不正确的选择,从而缺乏对理财的热情。

三、加强杭州居民个人理财收益的对策建议

(一)杭州居民应树立理财意识,科学规划理财方式

要加强杭州居民个人理财收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可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渠道学习各种关于理财的知识和技巧,也可参加理财知识培训加强对理财的认知能力,保证在投资前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同时要树立一种积极的、乐观的、着眼于未来的理财态度和思维方式,有时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往往可以帮助投资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杭州居民要根据现阶段自己的资产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来制定符合自己的的理财目标,做好精细的收入和开支规划。并且要把目光放的长远些,不要只着眼于投资所带来的利益,而要正确分析各种投资的特点;最后,杭州居民要改善自身的理财方式,做到正确识别风险,分析各种理财产品的利弊,风险大小和收益状况,从以往单一的理财方式向多元化理财方式转变。

(二)政府应当发挥积极的引导、调节作用

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做到科学引导,首先,应当积极出台一些有利于理财投资的政策,进一步完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和改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环境;其次,要做好对金融机构的监督,针对部分银行存在的信息不透明、运行情况不公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最后,政府可引进国外的先进思想和个人理财管理制度,以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金融机构丰富理财产品,提高服务水平

金融机构首先应该针对不同居民,推出更多富有特色的,能满足居民个性化投资需求的理财产品。金融机构所做的一切政策变化,都要以居民的理财需求为导向,在提升自身业务的同时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其次,金融机构要加强对理财人员的培养,必须要有一批专业知识扎实、职业道德高尚、投资经历丰富的理财师。最后,建立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做到让客户满意,让居民对不同的理财产品有更深的了解。

(四)加强社会宣传力度

首先,社会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理财知识的宣传,在居民们常用的渠道对产品做详细的介绍,做到把产品明确的区分,把优劣势、风险和收益做归纳总结,让居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各种产品的异同;其次,社会也可通过相关媒体单位在电视、报纸上刊登相关理财信息,引导居民更好的进行理财;最后,相关机构也应该让居民了解每种理财产品的功能,真正让居民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

四、结论

杭州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的理财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与时俱进。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加入理财的队伍中。投资理财是使资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方式,居民需要结合自身的资金状况和相应的风险承担能力进行投资,要避免因盲目投资而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参考文献:

[1]马良,孙春来.关于我国居民个人理财有关问题的探讨[A].大庆社会科学,2006,(4).

[2]王芊.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思考[B].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2).

[3]李亿平.我国城镇普通居民个人理财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4]华金秋.中国居民理财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

[5]林元彬.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7.

[6]彭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0,(2).

[7]张贵华,石青辉.居民理财产品的差异化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纵横,2010.

[8]李晓君.个人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