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企业行活动总结(精选5篇)

  • 银行企业行活动总结(精选5篇)已关闭评论
  • A+
所属分类:文学
摘要

二、强力推进信贷业务,大力推行“六个到位” 该行坚持以立足“三农”为突破口,全力营销中小企业贷款,积极开展“六个到位”活动:一是观念到位。树立“早谋划、早营销、早投放、早受益”的经营理念,全面捕捉客户信息,强抓市场机遇,加大营销力度;二是…

银行企业行活动总结(精选5篇)

银行企业行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一、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该行从完善机制、组建团队、优化流程、创新产品四个方面入手,建立符合小企业特点的信贷业务流程,提高市场反应效率和审查审批效率。大力推广简便式快速贷款、小企业自助可循环贷款、存货质押贷款、林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融资、国际贸易融资等符合中小企业经营特点的融资产品,努力提高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市场份额。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简化手续,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帮助农民朋友解决燃眉之急。今年以来,该行先后放贷郑州安泰置业有限公司800万元、开阳宾馆200万元、郑州利生科教有限公司200万元、郑州金马实业有限公司200万元及6家个体工商户409万元,并及时为企业办理质押贷款408万元,办理银行承兑汇票4143万元。

二、强力推进信贷业务,大力推行“六个到位”

该行坚持以立足“三农”为突破口,全力营销中小企业贷款,积极开展“六个到位”活动:一是观念到位。树立“早谋划、早营销、早投放、早受益”的经营理念,全面捕捉客户信息,强抓市场机遇,加大营销力度;二是队伍建设到位。该行先后成立法人客户组、“三农”客户组、中间业务客户组和负债类客户组,专门做营销资产类客户;三是营销到位。坚持上下联动,齐抓营销。要求所主任每天向行长报日报,做到时时想营销,心中装目标。同时,支行还抽出一名行长专职抓贷款营销,成立由3名客户经理参加的法人客户组,专门营销中小企业客户;四是责任目标到位。把营销小额农户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放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提高所主任的认识,要求全辖16个营业网点主任每月必须营销10户以上,作为年底个人述职、履职履责考评的重要依据;五是措施到位。该行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全市16个营业网点全部配齐电脑、扫描仪、“三农”业务专用车等,为前来办理贷款的农民朋友提供快速、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六是考核到位。设立专项奖励,对中小企业贷款暨小额农户贷款除省分行营业部奖励外,该行再给予一定奖励。

银行企业行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发展前景看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经济的外向程度越来越深,外贸依存度也越来越高.反映在国际收支上,1982年我国国际收支总规模是540亿美元,国际收支与GDP的比重是19%,到2006年,国际收支的总规模达到3.33万亿元,国际收支和GDP的比重是127%,国际收支总量已经超过了GDP的总量。这个指标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参与越来越充分。这也意味着我国企业的涉外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外贸和进出动越来越频繁,企业对外投资以及在海外的经营活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中资企业在海外的经营活动规模日趋扩大,我国经济利益也相应逐渐扩大。但同时,金融业为整个企业界海外经营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还不够, 这后面有数据作为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引进和吸引外资的政策,这在改革开放初期对我国发展经济、加深与世界经济联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70年代末、80年初国内储蓄不够,储蓄少于投资,这时候客观上需要资本流入,另外就是当时技术比较落后,先进设备不够,需要通过引进外资、技术、设备和管理。总的来说, 改革开放前期,引进外资政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从90年代中期以后,经常项目收支出现顺差,而且近年来非常大,国内储蓄高于国内投资,中国事实上已经是一个净资本流出国家,这是国际收支领域一个巨大的改变。中国从资金短缺的国家变成盈余国家,从需要引进外资的国家到需要输出资本的国家,发生了一个转变。反映在外汇政策上,改革开放初我国整体外汇收入较少,外汇储备总量低,对于外储管理比较严格,整体上是奖入限出政策,如实行结售汇制度,出口向银行结汇,进口向银行申请。此前我国对于外资流入给予土地和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而对于资金流出,如对外投资,包括一些涉及到资本项目方面的如外出旅游、留学,以及一些消费型的支出等实行限制。企业在取得外汇方面不方便,对外投资受到严格限制。由于总体上引进为主,奖入限出的政策,导致最近几年资本项目顺差较大,外商投资增长强劲,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特别是2003年和2004年,国际收支顺差的情况比较严重,2005年资本项目的顺差稍小,2006年资本项目的顺差有所下降。

目前,我国在外汇管理方面由奖入限出、鼓励流入到强调进出平衡、鼓励流出、疏导流出,这为企业提供了机会。以前企业对外投资,首先是企业没有外汇收入和外汇来源,其次是有来源后也要结汇,企业的外汇收入卖给银行,银行再卖给国家,企业走出去受到极大限制。外汇管理方面的政策调整后,客观上为企业提供了走出去的机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资金融机构海外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了一些机构和网点进行运作。同时,近几年国际收支大量顺差,外汇储备的巨额积累,这对于企业走出去,实现外向型发展,有了足够的实力支持。

银行的商机

中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有几种类型。第一是到上游产业投资,获得稳定原材料供应源。经济的高速增长使中国成了世界工厂,加工制造能力很强,由于产品销向全球市场,原材料供应某些方面出现不足,如近几年铜铝的需求量很大。为了保证原材料供应的稳定和持续,企业有必要到原材料产出丰富的地方去设厂、合资、合作、办企业,保证原材料的供应。第二是市场开拓,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点和直销网点,绕开贸易壁垒。我国目前国际收支顺差较大,贸易摩擦也较多,国际上存在一些贸易壁垒,如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劳工政策壁垒、法律壁垒等,通过对外投资的形式可以避开这些壁垒。此外是技术和品牌,国内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但资金比较充足,国外有核心技术,但可能面临资金约束,或不愿在这个领域继续经营而选择退出,这时候国内企业可以走出去,通过并购等手段得到相应技术。另外,对于品牌的追求,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品牌可能退出来,而国内企业技术过关,但品牌不够,可以通过走出去战略在这方面实现突破。最后是劳务输出型,我国劳动力供应非常充分,特别是中西部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海外有些工程如工程承包和工程建设领域,缺乏劳动力特别是熟练的劳动力,这时就需要有相应的劳务输出,企业可以专门组织劳务输出,发挥国内的比较优势。

我国近几年实施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以前主要是利用国内国外市场,现在不仅是利用两个市场的问题,还要同时开发国内和国外市场, 走出去战略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企业外向型发展必然产生相应的金融需求,最简单地说, 企业进行国际贸易,要有相应的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出口信贷、卖方信贷、买方信贷和相应的保险需求等,这给国内金融机构提供了业务机会。此外,企业对外投资会面临资金缺口,产生一些融资需求,一些企业的资本比较充分,但海外投资可能需要一定的短期融资。许多企业除了贸易产生的国际结算以外,还会有其他一些金融服务需求,比如资金汇兑、资金划拨,这给国内金融机构产生了相应的机会。企业对外投资不仅是经营,还会有一些投资活动,但本身可能缺乏管理能力,这需要金融机构帮助管理。另外就是规避价格风险,进行套期保值。一些进出口企业的原材料,如铜铝、粮食等价格波动较大,锁定原材料的价格风险极为重要,以及出口的风险规避,这需要国际间的套期保值。国内企业外向型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不单单是开店设厂,在境外还有融资需求,可能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这会引起投资银行业务的需求。如国内一些中小企业到国外资本市场上市,需要有上市计划、招股说明书,需要路演,以及股票的分销等,这涉及到相应的投资银行业务,产生相应的金融需求。还有并购活动,企业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品牌,需要参与国际并购的活动,这需要有机构提供咨询服务,包括法律、融资安排和技术方面的咨询等,进行海外资本运作还需要融资支持,以及企业参与资本市场上的一些活动,这同样会引起相应的金融业务的需求。

国内中小企业外向型发展面临制约因素,既有一般企业共同面临的,也有中小企业特别具有的。一般企业面临的制约因素中小企业都有,有的还更为严重,但有些因素是中小企业特有的。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一个严重的制约就是资金实力,同样的大型企业在境外也面临融资难的问题,但因为它们资本实力比较强,信誉度、信用度比较高,困难相对小一点。而中小企业在外面有很好的项目,但自有资金不足,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信用困难比较大。采取发债的方式面临信用等级和资金实力不够的困难,同时企业对国际市场也存在熟悉程度的问题。大型企业在海外市场时间长,对当地市场熟悉程度高,小型企业就相对弱一些,有的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国际市场认识模糊,尤其对海外的法律和商业习惯不熟悉,一些特殊的地区还有特别的商业习惯、文化习惯、生活习惯,这些都对中小企业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构成了障碍。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融资难和担保难。企业在走出去阶段对外投资,以及走出去后的日常融资都面临这个问题。企业走出去以后,融资渠道中的一个是东道主融资,从当地银行融资,但因为中小企业的知名度不高,在当地没有信用记录,也从来没有借过款,没有还款记录,融资比较困难。在母国融资,存在一个问题,国内融资有困难,走出去靠母国融资也同样存在困难,靠国内的母公司融资,大型企业的母公司实力充足,但中小企业难度比较大。

还有一个因素对中资企业发展构成制约,那就是中国金融机构在海外的网点还不充分,中资企业在当地的一些结算和现金等需求无法满足。现在中资银行在海外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如中国银行在港澳、北美、欧洲、亚太地区有26家经营机构,工商银行在海外有8家分行,5家子行, 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在海外也有一些分支机构。但总体上来讲,银行的网点集中在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业务量并不大, 国际影响不够。尤其是网点的分布很不均匀,与中资企业的要求不匹配,如在中东、拉美地区存在大量中资企业,但银行服务并没有跟上,这对国内企业走出去构成一个制约。现在中国对外的经济联系很广泛,与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经济往来,但银行分布却比较集中, 很多的国际金融服务实际上是由其他银行提供的。一个现象是企业在外面的分布与银行分布不匹配。根据商务部2005年的数据,中资企业在香港占比16.5%,在美国占比10.3%,海外企业在德国占比是5.8%,在日本是3.8%,在越南3.5%,澳大利亚是2.6%,但是国内银行分布并没有这么广泛。现在许多中资企业到非洲、拉美和中东去,但中资银行在当地的网点较少,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中资企业在当地的融资和结算,包括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

支持中小企业外向型发展,是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应为外向型企业提供境内外的全面服务。例如银行如果只能做沪深等城市而不能做跨地区的业务,那么企业必然会流失,跨国服务也是如此。如果银行不能提供跨国金融服务,客户最终可能也要流失。所以为外向型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与企业走出去,是中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国内大型银行金融机构。国内银行金融机构发展中有几点需要注意。第一, 要争取占领世界市场,特别是大型的金融机构,应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必须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如果在国际上缺乏影响力,就难以开发大型企业客户,不但难以开发外国企业客户,中资企业也难以留住。第二, 客户如果出去,银行也应跟随出去,为其提供服务。第三, 现在人民币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在周边国家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我国对外贸易联系越来越广,中资银行金融机构应抓住机会推动本币的结算。

如何掘金

中小企业外向型发展能给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哪些机会?最起码就是国际结算、保险业务,还有全球现金管理业务。对于全球现金管理而言,一个人不论是在欧洲、美洲、东南亚,还是在澳洲,所有的支付、收入、现金流都可以实时掌握。客户在银行开户,可能要求银行能提供这一服务,但现在中资银行这方面的能力还较差。银行可以提供贸易融资,主要是出口信贷和进出口方面的融资业务。银行还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咨询,因为每一个银行都有一支经济学家队伍,分析国内国际市场信息,进行行业分析和地区分析,可以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些信息咨询方面的服务。例如银行可以为中小企业提品海外市场供需情况,对外投资方面的建议,也可以给一定的融资支持,还可以为中小企业开展境外并购提供从咨询到法律、融资支持、融资方案、运作方案等配套服务。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还有一个问题是缺乏保险支持。融资背后的经济活动也许存在风险,如果有机构为经济活动提供相应的保险,融资就有保障。为中小企业服务不光是银行的问题,保险公司可以跟上,投资银行、证券公司等做投行的也应跟上,以全面提供配套功能性的服务。金融机构可在中资企业服务比较活跃的地方设网点,尤其是对于涉外活动多的区域都应有相应网点的安排。

金融机构应推动使用人民币结算,我国的国际收支已经超过GDP总量,有些地区对外贸易依存度达到50%以上,个别地区甚至达到100%以上,但同时,大量的国际收支带来很大的汇率风险,这客观上出现了用人民币结算的需要。企业用人民币结算不存在汇率风险,融资也比较方便。金融机构可以设计适合企业外向型发展的产品,尽管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一定风险,但银行是管理风险的机构,这方面具有优势,这需要银行积极设计适合企业外向型发展的产品,银行应在支持企业外向型发展的过程中来培养和培育有潜力的客户。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获得外向型发展的金融支持,首先可以考虑选择能够开展国际业务能力、具有海外网点布局的金融机构。其次应主动向金融机构介绍自己的战略、市场前景、投融资计划,争取支持,帮助设计全面的金融服务计划,和金融机构结成全面的伙伴关系。企业还应学习使用新型金融工具,对外投资存在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组合,应加强学习,不但是先进的金融工具,传统的金融工具也应学会使用。金融机构在海外设网点会考虑一定的业务规模,具有足够的业务量金融机构才会设立网点,国内中资机构企业走出去,最好是结伴而行,可以和当地的其他类型的企业一起去,或者跟同质企业一起出去。形成一个产业的集中效应之后,金融机构就将因为规模经济效应,而愿意提供服务。不过这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即在企业外向型发展过程中,大型、开发型、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可以大有可为,但中小金融机构怎么办?考虑到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国际业务客观上网点有限,它们可以和大银行结成伙伴关系。通过行与已经有比较完善走出去计划的中资金融机构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来推动自身业务发展。有些中小商业银行在跟大银行的合作过程当中,可能发展成为某一方面有专业特长的大型的金融机构和跨国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许多模式值得探索。

银行企业行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按照省、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第188号令)的要求,我行积极推荐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在人总行的统一部署下,以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为重点,加快了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步伐,同时积极争取,在××省做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第二批试点省份的前提下,我市成为全省的四个评级试点城市之一,通过引入全国知名的专业化评级机构为我市中小企业开展外部评级,为中小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提高信用管理意识和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平台。具体开展工作汇报如下:

一、稳步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为提高企业征信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金融机构,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运行的基础上,200*年人民银行启动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与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相比,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取全国集中式数据库结构建设,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数据由各自总行一点接入,数据采集项由原来的300多项扩展到800多项,除包括商业银行目前办理的与借款人相关的各项业务信息外,增加了借款人的账户信息、外债信息及其与借款人相关的非银行信息等内容,信息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升级系统除保证向商业银行提供查询服务、为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提供信息服务外,也为将来依法向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从蚌埠市来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农发行已于去开底通过各自总行接入了全国统一数据库,徽商银行蚌埠分行目前正在徽商银行总部的统一安排下做信贷核心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迁移工作,5月13日新系统上线,6月份将以徽商银行一点接入总行数据库,三县一郊联社也在人行的指导下进行存量数据的录入工作,5月15日实现向省联社报送存量数据,省联社也将于6月份一点接入总行数据库。届时,我市金融机构接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工作将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二、征信市场管理工作取得进展

人民银行总行在征信立法滞后的情况下,就如何履行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的职责,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保持征信市场稳定发展,提出了以市场方式管理市场行为、以业务管理规范机构行为的工作思路,确定了国内五家评级机构从事银行问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资格。同时,针对我国借款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突出问题,结合培育评级市场的总体规划,在全国八个省份开展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在稳步推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又计划在包括××省在内的九个省份进一步深入开展试点。

蚌埠市做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城市,我行按照上级行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积极牵头组织,推动评级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主动向市政府报告,取得了政府部门的理解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长助理任副组长,成员由人民银行、市发改委、市经济委、各金融机构组成的蚌埠市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我行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组。

在人行合肥中文征信处的指导和市评级试点领导小组的部署下,召开了蚌埠市企业信用评级动员推介会。参加推介会的有分管市领导、市发改委、市区县经济委、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54家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同时还邀请了人民银行合肥中文征信处领导、以及大公国际、中诚信以及联合资信等三家全国性评级公司的评级专家参加。会后,由我行和市经济委分别收集了参会企业的评级意向。同时,为抓好信用评级结果的落实,我行调查了解了各金融机构的授权授信情况,具体掌握各单位的投信审批权限、利率定价权限等,为下一步切实做好各行的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结合、评级结果与授信挂钩做好准备。近期将重点做好具备较成熟评级条件企业的再动员工作,启动企业和评级公司的评级签约。

三、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仍需各部门支持配合

非银行信息采集对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信用信息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集中征集、加工、使用,全面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覆盖范围,更影响到企业对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功能的发挥。为此,我行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同时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文持,有关部门也与我行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如蚌埠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将全市个人交纳个人住房公积

金以及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数据提供给总行数据库,蚌埠市也成为全国65个向总行数据库报送公积金数据的城市之一。下阶段,我行将借助蚌埠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契机,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进一步扩大信息共享的范围,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共享方案。

四、广泛开展征信宣传工作

银行企业行活动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 发展 建设

商业银行不断强化银行内部文化建设以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竞争能力的增强,就是通过有目的和计划来确定商业银行价值观念及目标,打造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建构商业银行企业道德规范,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调动商业银行全体员工的热情、提升商业银行员工素质所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本文从商业银行企业特征及其存在价值理论出发,以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为视角,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与对策。

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殊性

通常所说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同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相结合的实践产物,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企业性质促成商业银行文化的形成必然是一种企业文化,并且具备一般企业文化所拥有的基本特点。商业银行因其行业特殊性质,又促成了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拥有如下特殊性: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的服务特征。商业银行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其经营与发展的本质是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产品服务、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的过程。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的诚信特征。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讲诚信的企业,它不但是社会讲诚信的象征,而且还是社会讲诚信的保卫者。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的风险管理特征。商业银行作为一种具有风险很高的行业,其本身是管理风险的操手,即承担、转移风险并且在管理风险过程中取得效益是商业银行的根本职能与生存的基本前提。

因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指的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利用持续运行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并且被全体员工认可遵守的企业精神、价值理念、企业经营道德观以及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其是商业银行通过长期金融服务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以服务、诚信、风险等文化为核心思想的文化管理形式,也是商业银行提高市场核心竞争能力的管理资源系统理论。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重组、股改上市的陆续完成以及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商业银行由过去的封闭型公司转型为公众公司,其经营思想与管理形式也逐渐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基本上实现建立了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相比当今国际国内银行业的实情,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构具有以下特征:抓银行精神文化建设只注重内容宣讲而未做到切实落实;抓银行制度文化建设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是否能明显取得效果;银行执行文化建设只突出抓标准而忽略内化功能;银行抓物质文化建设只注重其外表形式而缺少发掘其本身的文化内涵。

商业银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独具一种特别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持续创造优势、实现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商业银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金融行业本身所有的特征及本身企业的价值理念,对本企业员工附有极大的亲和力及很强的凝聚力,内化在经营活动期间,给竞争对方造成难以学习和仿效,从而促使本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金融核心竞争力是依据企业能力理论作为基础整合企业资源与创新等理论而总结出的管理科学体系。它的基本特征是: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企业的一种内在品质,是通过长期积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服务与竞争以及金融等三种文化的有机融合,是一种典型的团队精神。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商业银行应当逐渐树立企业文化的建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产品及其服务本身拥有着极高的同质性,这就促使任何一家银行的任何一种产品及服务都很极易被其他银行所效仿,及至很快被更新和替换。不管是创新,还是营销模式,都只是具备一种手段,其最终结果的实现是“软环境”即企业文化的功劳,企业文化的竞争具有异质性及不能效仿性,它是自身企业在特定的经营实践活动总结出的经营观点及价值理念,具有自身的特征特点。

企业文化建设不但表明一个企业形象树立的标志,而且还与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灵魂,是现代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典。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将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主要蕴含在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企业文化建设对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是经得起历史与实践的检验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体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对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重要作用是通过科学合理认证的。而企业绩效管理与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因经济发展及企业竞争层面的不断提升而颇显日趋重要(章涛,2012)。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追求的是综合国力的发展,而作为企业则追求的是企业力,并将企业力总结成:企业力等于商品力加销售力加形象力,且不管此公式是否全面,但就其涵盖的内容足以说明了企业力的大小取决于文化因素。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知识重组的产物又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组成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本因素至少应当包含商业银行企业的价值观、奖惩机制、经营观念、品牌服务意识以及企业形象。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自身企业通过长期经营活动中积累产生的结果,它充分体现出企业对即有知识储存的运用能力和根植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其发展具有分明的途径依赖性,形成于企业的显性与隐性知识的长时间作用中。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创新是商业银行企业的灵魂。人们在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服务、制度等创新问题,对商业银行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脱离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林德发,2012)。

(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推动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动力

文化有发展之概念,而核心竞争力也具备动态发展概念之说。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作为亚文化不但具备突出的时代特点,也具有突出的行业特征。

推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

强化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不但是商业银行适应市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新时期适应股改的需要。商业银行通过进一步强化企业文化的创新,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文化同发展战略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由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衍生出来的公众眼中的银行形象及发展方向,从某种角度上说,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的建构决定着自身的竞争力(黄丽萍,2010)。

(一)加强领导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

首先要组建一个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系,采取“一把手”工程,促成领导机构对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领导们之间的有效协调。其中包括:制定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以及中长期规划;分析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情况与问题;促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协调工作关系的有效顺利进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重要组织活动要有总体规划等。其次是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整顿作风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能够把领导与员工们紧紧地联在一处,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共同目标前进。一般企业文化的建立都是由下向上形成,而对其的宣导却是从上至下。领导干部得到员工的肯定、信任程度是企业凝聚力促成的重要因素。所以,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坚持不断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始终学以致用思想,进一步增强学风建设;坚持发扬勤俭廉洁传统,进一步增强生活作风建设。

(三)以人为本严格规范是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将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同广大员工的主体作用紧紧结合在一起。尊重员工的创新意识,在商业银行领导统一带动下,有顺序地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形成群策群力领导员工共建局面。给商业银行营造一个上下同心、共同谋求发展的良性坏境。与其他行业比较,银行业的特殊经营环境易造成管理上出现的风险及漏洞。因此,商业银行在倡导“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下,应严格规范企业制度机制,做到切实落实。

(四)建构良好的制度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商业银行构架规范的企业制度文化,对企业员工能够起到鼓励及约束作用。商业银行在坚持规范经营发展的同时,应当建构严谨规范的企业制度文化。具体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考核奖惩机制。这也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文化的体现。唯有科学合理的长效奖惩机制能够给企业带来活力及动力,而不具备一个好的运行机制,就不会把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及动力调动起来。应当建立严格的对内调控约束体系。坚持遵规守法经营,全面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增强企业风险调控能力。

(五)大力塑造商业银行企业形象并不断强化银行品牌影响力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不仅对本企业员工有凝聚力和奖惩约束力,同时还面对整个社会展露自己的企业形象,这是广大社会公众及其商业银行全体员工对银行的具体评价,是商业银行产品、员工素质以及公共关系等在广大社会公众及商业银行员工中的整体印象,是经过社会认可的企业精神、价值观等外观表现与综合体现,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外在的真实体现。商业银行企业的形象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经营的成败,其所发挥的作用极大地超过银行现有的有形资产。因此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象好的企业就能赢取客户,最终赢取市场(郝国强,2010)。

结论

如果说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之一,那么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其需要长时间的灌输、渗透和培育。而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强调在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坚持不断创新,才会拥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商业银行若想获取行业竞争优势,就一定要强化本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并且内化企业文化深入银行经营管理的整个层面。对于那些正处于转型期的商业银行来说,就更加需要强化本身企业文化建设,确立本身文化建设内涵,建构适应本身发展战略并且拥有可操性和有利于提高本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系统,为把本商业银行培养成为国际一流银行而充分发挥主观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阳长征,周永生,李慧敏.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商业时代,2011(24)

2.章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

3.林德发.企业文化创新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初探.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2(4)

银行企业行活动总结范文第5篇

南京新联电子在今年8月14日,了一则公告称,“已使用不超过2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利多多公司理财计划2012年HH378期”。

该上市公司向股民解释它的投资行为:通过进行适度的低风险短期理财,能获得一定的投资效益,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水平,为公司股东谋取更多的投资回报。

看来,浦发银行利多多公司理财产品颇受企业的喜欢。浦发银行企业现金管理部总经理曲丽萍向《经理人》介绍,利多多公司理财服务是浦发面向企业及机构客户提供的资金增值服务。“与其放在账户,不如根据闲置期长短拿出来做一些中短期的低风险理财投资,浦发的理财产品可以帮助客户获得远高于存款的收益,同时很好地控制了风险。即使无法预估资金闲置期长短,也可以通过投资利多多开放式理财产品来提高资金收益,比如:浦发最近推出的利多多现金管理1号产品,持有满7天后,每天都可以赎回资金或追加投资,流动性堪比活期存款,却还可享受高达3%的预期年化收益率。”

利多多公司理财产品只是浦发银行诸多企业现金管理产品中的一个缩影,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金融需求千差万别,如何帮助企业解决它们所面临的问题,成功化解企业家们的烦恼,这是摆在中国金融界的一张考卷。浦发银行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一员,在回答这份考卷上,无疑做到了领先一步。

2005年6月,浦发银行在国内银行业中首创了全面整合公司及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解决方案的服务品牌—浦发创富,并在该品牌下正式推出了浦发创富—企业现金管理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形成完善的产品体系。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各银行的企业现金管理服务之间的竞争日渐白热化,曲丽萍将之称为“一场竞技赛”。在她看来,在竞争中保持领先,不仅要持续进行产品创新,更重要的还要进行服务创新,在这两点上,浦发银行是如何做的呢?

中小企业结算性融资创新

中小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临时性结算资金短缺的问题,浦发银行创新的玲珑透产品,即基于这类问题而设计。它相当于企业的“信用卡”,在账户上资金不够时也可以“刷”,等有钱了再还上,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实惠不言而喻。曲丽萍告诉《经理人》,玲珑透服务,可为中小企业提供结算性资金融通功能,在企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时,及时为企业垫付约定额度内的资金,减少企业临时资金压力,避免企业信用受损。此外,在玲珑透服务对象的选择上,浦发银行有自己的风险控制原则,一是签约成为玲珑透的服务对象必须有良好的经营记录和诚信记录;二是企业若有逾期、逃废债、恶意透支等记录,将被拒之门外。

玲珑透属于浦发在企业现金管理上的结算性融资服务创新,它不仅惠及企业,也为浦发自己创造了新的利润来源。

移动金融办公创新

曲丽萍向《经理人》强调,在企业现金管理解决方案上,最“基础的竞技”是在信息化服务领域。

浦发银行近期推出的创新服务—企业手机银行,成为电子银行服务领域最耀眼的明星。尽管目前市场上手机银行很多,但大多是个人手机银行,且很多企业高管和企业财务人员常抱怨:“这玩意儿看起来时髦,但不少手机银行只能查询且支持的手机型号很少,自己的手机受版本限制无法使用,真是一种‘鸡肋’。”那么,浦发银行的企业手机银行独特性又在哪里?

一言蔽之,浦发银行的企业手机银行体现了几大特点,一是客户端版本和网页版本均能提供;二是覆盖目前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手机操作系统,包括 iPhone、iPad、Android、Symbian、Windows Phone等各类操作系统和电子设备;三是服务功能全面,浦发企业手机银行真正实现了信息查询、资金交易、投资理财及管理授权等一系列财务管理行为。相比而言,竞争者的手机银行要么仅适配少数操作系统,要么在运用上只能简单查询,不能实现真正的资金交易。按照曲丽萍总经理的话说,“浦发银行的企业手机银行,是真正实现了企业财务管理从查询到交易的全面移动管理。”

在iPhone上,《经理人》做了一次体验,发现涉及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服务功能模块均有展现,比如存贷款信息、交易明细信息、理财账户信息、转账支付、投资理财等服务都一一展现。除了可实时查询、交易之外,《经理人》还试验了审批操作流程,例如:要付一笔投标款,需要提请财务总监、总经理批复,该系统上,都有相应的审批权限。这一设置,便利了一些经常出差的老板,他们可以在异地,拿着手机,审批下属的财务性文件。而审批结束后,可以进入交易授权模块,通知银行尽快完成支付。